(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晏子春秋》介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晏子春秋》介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晏子春秋》介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晏子春秋》介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晏子春秋》介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晏子春秋介词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甘淑燕 指导教师:方有国教授 内容摘要 与秀方语言相比,虚词在无形态变化的汉语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对虚词的 研究由来已久,而仍有问题亟待解决。作为虚词之一的介词,因其与连词有时难 以区分,与动词存在纠葛,加之意义过虚难以掌握,所以其在意义、用法、分类 等方面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在汉语语法体系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殊的地位。 晏予眷秋是先秦的一部典籍,它主要记录了晏婴的言行和思想。它的语 言较平实,豳语色彩较浓,反映了当时生动活泼的用语情况。晏子春秋中的介 词出现的频率及分布规律很符合先秦汉语介词在使用上的特点,因此对其介词进 行研究对上古汉语的研究是有帮助的。本文将对晏子誊秋的介词进行穷尽性 的调查、细致的描写、准确的数据提供,为今后汉语介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 参考。 本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简介晏子春秋的内容、作者、成书年代;晏子春秋介 词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晏子春秋的研究方法及使用的舨本。 第二章是对介词的概述。包括概念界定、范围界定、单音介词的认定。 第三章是本文的中心。对晏子春秋的单音介词进行分类描写、分析。 第四章是对晏子春秋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凝固结构的描写、分析。 + 最后是结语。臻表格的形式对晏子春秋的介词进行总结。 关键词:晏子春秋单音介词凝固结构 a b s r a e t a b s t 豫e t i l lc o m p 硝s o n 、) l ,i t hm ew e s t e ml a i l g u a g e s ,e 玎叩够w o r d si nq l i n e s e ,w r h i c hh a v e m o 啦b l o g i c a le h 张g e s ,p l a ya 霸撼愆i m p o 嘲峨r o l c 跫蚣u 醢t ke m p t y w o f d s h a v eb e 铋 s t u d i e df o rl o n 岛s o m ep r o b l 锄ss t i l ln e e dt 0b es o l v e di i ln ot i m e 1 h em e a m n g ,u s a g e 锄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p r e p o s i t i o n sa r e 谢【l l e rc o m p 王i 。xi nm a tp r 印o s i t i o n s ,o mt y p eo f e m p t yw o r d s ,a r es o m e t i m e sm i s t a l ( e n l yr e g 耐e d 弱e 嘶髓c t i o n s ,戚硪躐锨酗 w i t hw o r d s m o r e o v e r i ti sd i m c u l tt 0 a s pt h em e a i l i n go ft h ep r e p o s i t i o n s h l d e e e , p f e 弦s 瓣o n s 嗍t 量l e 谢郫ev 蠢毽ea n da 印崩蠢p l a c ei 珏c 酶糙s e 则森e 蘸s 姆e 撵s - y | 觚z ic h 吼q i ui s 锄粕c i 朗tb o o ko fp r e 0 i nd y n a s t y , w h i c hm a i n l y r e c o r d s 专h es p e e e h e s , b e h a v i o r sa n d 专h o u g h t so fy 氇n ¥主n g 薹毛sp 1 8 i 巍鬻q r d s a n ds t r o n gu e r b a lc 0 1 0 r si n d i c a t et h ev i v i du s a g eo fw o r d so ft h o s ed a y s t h ef r e q u e n t l y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p r e p o s i t i o n sw h i c ha p p e a ri nt h e b o o ky a nz ic h u nq i u ,m a t c h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p e r f e c t 王y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s t u d yo np r e p o s i t i o n sh e o p st h a t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al o t t h i sp a p e ra i 壤sa to f f e r i n gs o m er e f e r e n e e st ot h e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 o ft h ec h i n e s ep r e p o s i t i o n sv i as t u d y i n gt h ep r e p o s i t i o ni nt h eb o o ky a n z 主e h 毡nq i 毪鬻主t 囊e x h a 疆s t 主v e 魏e s s , a e c 轻r a e y8 n dc o r r e e t n e s s 。 f o u rp a r t sa r ed i v i d e d c h a p t e rl :t h e 主n 专r o d u c t i o n 1 秘t h i ss e c t i o n , t h ee u r r e n ts t a t u so f s t u d y i n gt h ep r e p 0 8 i t i o ni st ob eb r i e f l yi n t r o d u c e d s oa r et h er e s e a r c h v a l u e s ,m e t h o d 0 1 0 9 i e sa n du e r s i o n s c h a p t e r2 :t b es u m m a r yo ft h ep r e p o s 主t i o n ,d e f i n 主t i o n s ,t h ed i f f e r e n e e s b e t w e e np r e p o s i t i o n sa n dv e r b s ,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p r e p o s i t i o na n d e o n j u n c t 主o n sa r ei 瓣e 王醢d e d c h a d t e r3 :t h ec o r eo ft h ep a p e r 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a n a l y z e r so f 专h e 麓o n o s y 羔王曲i e 冷e p o s i t 主。魏主ny 8 nz ie h 娃nq 主u c h a d t e r4 :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a n a l y z e r so ft h es o l i d i f i c a t i o n s t r u e t u r e 。 t h el a s tp a r ti sc o n c l u s i o n w h i c hu s et h et a b l es u m m e du pt h e m o n o s y l1 a b i cp r e p o s i t i o na n ds 0 1i d if i c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i ny a nz is p r i n g a n da 娃t u l l l np e r i o d k e y w o r d s :y h nz ic h u nq i um o n o s y n a b i cp r e p o s i t i o n s o l i d i 矗c a t i o n l i i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丛垦壹盎盘幺2 玺边盔童叠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讨五敏彀签字日期:冽脾午月习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薅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甘 掀苞k 导师签名:必前f 习 、 签字日期:舢脾牛月2 厂日签字日期:加湃乒月习日 曲南犬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人之手。而全书文字统一,风格相近,体例一致,可能有一人或少数人润色过。 所以,谭家健先生的观点是值得相信的。 三、成书年代 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目前较通行的说法有以下几 种: ( 一) 春秋说 认为该书的作者是晏子一人的学者多持此说。但此浼已被学术界否定。 ( 二) 战圉说 此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谭家健先生从晏子春秋的语言特点及内 容方面受墨子、盂子、法家影响两方面说明此书“成书当在国语、墨子、之 后,战图策、韩非子、吕氏春秋之前。”此说后来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或 再次证骧。 ( 兰) 秦朝说 此观点是吴则虞先生在晏予誊秋集释( 董9 6 2 ) 序言中提出来了。健在文中 提出了六条证据来证明其论点。但遭到许多学者反驳且反驳得相当有力。所以此 说也不能成立。 ( 四) 汉初说 梁启超曾主张此说,但因没能拿出有力的证据,所以此说没有说服力。 从晏子春秋的内容看,其中的“薄赋、省刑、节用等主张,明显其有战 国中期以后的时代特点;从其语言风格来看,该书文字朴实无华,流畅自然,绝 少战国后麓那季孛铺陈扬厉、挥挥洒洒的风格。故戒书年代魔定为战溪中期以螽末 期以前为宜。 第二节晏子春秋介词研究现状、研究的价值 一、研究现状 自马氏文通开始,语法学家们就开始了对介词的研究。马建忠之后较早 对介词进行研究的学者有章钊、陈承泽、黎锦熙。其中,章士铡先生首次使用 “介词 这一名称,这也可以说是介词有正式名称的开始。陈承泽先生自马建忠 之后对汉语介词作了最为深入的思考。黎锦熙先生则对现代汉语介词作了详尽的 研究,是现代汉语介词研究的先锋力量。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汉语语法研究较为活跃的时期。关于语法问题的讨论就 有四次,其中就有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问题。就是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对中国 2 谭袈健,( 晏予褰获篱论蘩_ i f ( 安予卷获集拜蓑蠢 ,j e 哀黪大学报。1 9 8 2 攀繁2 耀 第一章绪论 语法学习、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得以出台。在 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这部著作里,介词作为虚词的一种被难式确定为汉语 的一个词类,可以说这是介词在以后的语法学界真正名正言顺的歼始。这之后, 对介词的研究就深入起来。 就晏子春秋这本书来说,历来多侧重于研究其文学价值,很少涉及其语 言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对晏子春秋语法、词汇的专题研究丌始兴起。以晏 子春秋为语料的硕士论文凌现不少,像周勤的硕士论文晏子春秋名谲研究 副词研究( 2 0 0 7 ) 、华东师范大学赖江的 ( 晏子春秋) 复旬研究( 2 0 0 5 ) 等几篇论文都是从语言的角度对晏子春秋 的某一语言现象进行描写、分析和研究的。而涉及到晏予春秋介词的论著, 就本人嚣翦掌握的信息看,只有姚振武先生的专著 词类研究。国该 书在“分词”章对晏予春秋的介词以介引功能为分类依据,对其介词进行了 分类描写。因为该书并非关于介词的专著,所以,对介词介绍的较宽泛,没有进 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研究价值 介词在汉语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类虚词,是分析语言中非常活跃的功能词。介 词和动词关系密切;介词与连词在介引功能上存在纠葛;加之介词的意义过虚难 以掌握。因此,介词在意义、用法、分类等方面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在汉语语法 体系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殊的地位。 而要想真正揭示汉语介词的面貌,首先需要做的是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介词 情况。了解某一时期的介词情况,就必须以专书研究为基础。选择这个时期能够 反应当时语言特点的重要作品,对其介调进行细致、全面的描写、分析,从而了 解其介词特点。然后与这一时期其它的介词研究成果相配合,揭示这一时期介词 的面貌。最后以各个时期的介词为点,连接而成面,汉语介词的面貌就能清晰展 现。 本文所选定的晏子春秋是先秦的一都典籍,它反应社会面广,又是散文 体,多对话,比较接近当时口语,很能反应当时生动活泼的用语状况。晏子春秋 的语料价值是不容小视的,在先秦汉语词汇和语法的研究中,它是很值得研究的 重要语料。对晏予春秋的介词进行专门研究,全方位地了解其介词特点,从 两慰了解先秦时期汉语介词的特点燃一份力量,是本文舱研究意义所在。 巯纛藏,虽子春歌) 谪类磷究 ,河旃大学l i 敝社,2 5 年 3 两南人学硕 学位论文 第三节晏子春秋介词研究的方法和本文使用的材料 一、研究方法 ( 一) 资料搜集法 通过网络搜索、期刊查阅、专著阅读等方式,搜集到有关晏子春秋和介 词专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本人对这些文献资料加以分析综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 理论依据和借鉴。 ( 二) 数据统计分类法 对晏子春秋中几个介词的数量作穷尽性的统计,并依各个词的介引成分 的不同进行分类,再以表格的形式附在文中,以使论文脉络清晰。例如:晏子春 秋单音介词“以 字有6 4 0 次;“于”字有4 4 5 次;介词“乎”出现6 4 次;“因” 字用例较少,只有7 次等等。 , ( 三) 分析总结法 在对晏子春秋的所有介词进行细致的分类描写后,再对它们所有的用法 进行总结,包括介引对象、出现次数等等。从而使晏子春秋的介词使用情况 一目了然。 二、本文使用的材料 本文以晏子春秋校释( 骈宇骞,书目文献出版社,1 9 8 8 年) 和评析本白 话( 晏子春秋) 、( 慎子) 、 ( 8 ) 婴可以有乱淫之行,不顾于伦,逆古之道乎? ( 外篇第十) ( 9 ) 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 内篇谏下第十 四) 工力。卉代汉语,巾华书局,1 9 9 9 年 变存矗,汉海语法变缵要 ,警东耀簸犬掌爨敝社,1 9 8 6 年 1 5 两南入学硕十7 :何论文 ( 1o ) 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 内篇谏上第一)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受事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人,人作受事在晏子春 秋中最多见,上面的前6 例的受事都是人;一类是物,如例( 7 ) 的“名”和“实”、 例( 8 ) 的“伦;一类是行为,如例( 9 ) 的“动作”、例( 1 0 ) 的“行义”。 ( 三) 介词“于 介引动作行为的与事 介引动作行为的与事共1 4 3 见。如: ( 1 )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内篇谏上第十一) ( 2 ) 淳于人纳女于景公( 内篇谏上第十一) ( 3 ) 致五帝以明寡人之德,神将降福于寡人,其有所济乎? ( 内谏上第十四) ( 4 ) 今君举千钟之爵禄,而妄投之于左右。( 内篇谏下第一) ( 5 ) 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 内篇谏下第三) ( 6 ) 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 内篇谏下第二十二) ( 7 ) 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内 篇问上第五) ( 8 ) 今寡人亦欲存齐国之政于夫子,夫子以佐佑寡人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 子之业。( 内篇问上第七) ( 9 ) 苟有所求于民,不以身害之。( 内篇问上第十四) ( 1 0 ) 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 内篇问上第十九) 在这种情况下,“于的宾语均由某个人或某一类人充当,如上面例子中的 “民”、“景公 、“寡人、“夫子 就是某个人;“左右 、“百姓”就是某类人的集 合。在这些句子里,主语和介词宾语有一种卑与尊的关系或者是相对主动的一方 和相对被动的一方的关系。 与事均为有生名词,这是由与事的特点决定的。 ( 四) 介引与动作行为相关的处所 “于 字介引动作行为的处所共1 2 8 见,如: ( 1 )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 内篇谏上第一) ( 2 ) 晏子独笑于旁。( 内篇谏上第十七) ( 3 ) 昔者先君庄公之伐于晋也,其役杀兵四人,今令而杀兵二人,是杀师之 半也。( 内篇谏下第四) ( 4 ) 谗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问,邪行交于国也。( 内篇谏下 第二十一) ( 5 ) 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 内篇谏上 x 第葶矮子春秋的单音介词 的楚抽象的方位,如上面的例( 1 ) 中的“发粟子氓”,可理解为“把粮食在农民 之间奋发”,这个“氓”即为一种抽象的处所,例( 2 ) 中的“独笑于旁”中的“旁” 也髭一种抽象的方位。 根据句中主要动词的特点,“于”引进的处所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处所是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这一类句子的谓语动词都表示相对静止的 动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时f b jf 二有延续性。所以这种处所称为停留、居止的处 所更合适。在这种情况下,介词“子”译为“在”。以上所弓| 的例子中的处所均属 于这类。这类句子的谓语动词通常不带受事宾语,如上两所引的5 例只有例( 1 ) 的“分 带了受事宾语“家粟”。 另一类处所表示的是动作行为趋向或到达的处所。这类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具 有一定的趋向义,趋向予分词“子”所弓| 进的处所。这一类例子少见,如: ( 1 ) 送楚巫于东。( 内篇谏上第十凹) ( 五) 介引动作行为的基准 介弓l 动作行为的基准共3 2 见。如: ( 王) 凡人之所以责於禽兽者,以有礼也。( 内篇谏上第二) ( 2 ) 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 内篇谏上第 九) ( 3 ) 今公之牛马老于牢栏,不胜服也。( 内篇谏下第十九) ( 4 )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内篇问下第二十二) ( 5 ) 公自治国,身弱于高、国,百姓大乱。( 内篇杂上第五) ( 6 ) 君之道义,殊于世欲,圜免于公患( 内篇杂上第十八) 例( 5 ) 中“予”的宾语“商”、“国”是齐圜的两贵族“赢氏和“嚣氏。 “子 的宾语多为名词,如例( 1 ) 的禽兽、例( 2 ) 的“今等;也可以为 某种动作,如例( 4 ) 的“爱民”、“乐民。 “于”字结构在用作引进动作行为的基准这一功能时,句子的述语由形容词 来担任。这类形容调大多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如上而所孳| 例子中的“贵 、“狭”、 “老 、“厚 、“弱 、“殊”等词。而事物的性质总有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可用于 构成比较式。 ( 六) 介写 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 介弓| 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共3 5 见,如: ( 1 )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 内篇谏下第十鸥) ( 2 ) 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 内篇谏下第十啤) 3 ) 不淫于承,不遁于哀。( 内篇阏上第十一) ( 4 ) 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 内篇问上第二十五) 1 7 两南大学硕士歹:傅论文 ( 5 ) 拙于文而工于事。( 内篇问上第二十七) ( 6 ) 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内篇杂下第八) “于打和它的宾语一起构成“于挣字结构,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发生、出现 的范围和方面,可译为“在方面”或“在之中”。 例( 1 ) 中“于”的宾语是“爱民”和“行善 ,是两个动谓。崭诚予爱民纾、 “果予行善”可译为“在爱护人民方面很诚挚”、“在行善方面很果断”。例( 5 ) 中,“予”的宾语也是动词,了解其意义也可用上蟊的方法。 这种用法的“于”前面多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多表示某种持续的状态。而“于 的宾语多“动宾”结构的的词组,鲤上面所弓l 例( 1 ) 和例( j 唾) 中的词组“爱民、 行善、罪诛、庆赏”等。介词“于在春秋以前,它的后面只能跟体词性成分, 其后能带谓词性结构,是“于在春秋时期语法方面的发展变化。 ( 七) 介引与动作行为有关的结果 介引动作行为有关的结果,共2 0 见。如: ( 薹) 愿君教茶以礼螽勿陷于鄂悫篇谏上第十一 ( 2 ) 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 内篇谏上第十六) ( 3 ) 效忠艨也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 内篇阕上第十九) ( 4 ) 今吾以一国虑之,鲁不免于乱,何也? ( 内篇问下第十三) ( 5 ) 君之强,过人之量。有一过不能已焉。是以不免于难。( 内篇问下第十 五) 例( 1 ) 的“陷于邪义为“陷入邪恶之中、例( 2 ) “怠于德丽并于乐 义 为“道德败坏,纵情于享乐之中 ,看面凡例也跟前蘸铡意义类似,都是表示动作、 行为达到的程度、导致的后果。 ( 八) 分弓l 时闻 介引时间,共2 见,如下: ( 1 ) 夫田氏,国f 1 击柝之家,父以托其子,兄以托其弟,于今三世矣。( 外 篇第七第十) ( 2 ) 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 外篇第八第十八) 以上两例,介词“予 均与时闻名词“今”组成“予”字结构“于今,表示 动作行为的时间从古至今的延续。可译为“至今 “到现在等。 二、“于的句法结构特点 ( 一) “于宾一在旬中所处位置 科于宾在晏子春秋中全位于动词( 形容词) 之后,没有位于之前的 例子,如: 1 8 第三章晏子蠢秋的单音贪词 ( 1 ) 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 内篇杂下第十八) ( 2 ) 语有之,言发于迩,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外篇 第嚣) ( 3 ) 今日夫子为赐薅诫于寡人,是寡人之罪。内篇谏下第七) ( 4 ) 非夫子,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之深也。( 内篇谏下第七) ( 5 ) 有礼于群臣,有惠予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 内篇谏下第二十二) 6 ) 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内 篇问上第五) ( 7 ) 景公观于淄上,与晏子闲立( 内篇谏上第十六) ( 8 )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内篇谏上第二十) 例( 1 ) 、( 2 ) 是“予介弓| 施事的例子;例( 3 ) 、( 4 ) 是“于” 介萼| 受攀的 例子;例( 5 ) 、( 6 ) 是“以介引与事的例子;例( 7 ) 、( 8 ) 是“于 介引处所 的例子,“于宾”皆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 ( 1 ) 凡人之所以贵於禽兽者,以有礼也。( 内篇谏上第二) ( 2 ) 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内篇谏上第 九) ( 3 )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 内篇谏下第十吗) ( 毒) 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内篇谏下第十鹦) ( 5 ) 是以其事君近于罪。( 内篇问下第十九) , 例( 1 ) 、( 2 ) 是“于 介引基准的例子,;例( 3 ) 、( 4 ) 是“于介引引动 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的例子;例( 5 ) 是“子”介引动作行为的结果的例子,“于宾 皆位于形容词之后作补语。 ( 1 ) 夫髓氏,国门击柝之家,父以托其子,兄以托其弟,于今三世矣。( 外 篇第七第十) ( 2 ) 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外篇第八第十八) 例( 1 ) 、 。 当用作引进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时,一般位于谓语动词之后作补语,晏予春 秋里所见的上述( 1 ) 、( 2 ) 例均属于这种。 ( 二) 靠予 的宾语省略与否 在晏子春秋中,“于 皆带宾语,没有省略的例子,如: 1 9 曲南入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昔者先君庄公之伐于晋也,其役杀兵四人,今令而杀兵二人,是杀师之 半也。( 内篇谏下第四) ( 2 ) 谗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 内篇谏下 第二十一) ( 三) “于 的宾语前置与否 在晏子春秋中,“于”的宾语前置的只有1 0 见,且都是出现在“于 介 引动作行为的与事时,如下: ( 1 ) 是于生者无施,于死者无礼也。( 内篇谏下第二十) ( 2 ) 正行而遗民乎? 与持民而遗道乎? 此二者之于行何如? ( 内篇问下第二 十一) ( 3 ) 公日:“然夫子之于寡人何为者也? ”“( 内篇杂上第十三) ( 4 ) 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 ( 内篇杂上第二十 四) ( 5 )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予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 于臣侈矣。”( 内篇杂下第第二十一) ( 6 ) 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内篇杂下第二十五) ( 7 ) 且婴之于灵公也,尽复而不能立之政,所谓全其四支以从其君也( 外 篇第七第十九) ( 8 ) 不治其事者,不与其难,吾于庄公行之矣。( 外篇第七第十九) ( 9 ) 婴又得布衣鹿裘而朝,于婴不有饰乎? ( 外篇第七第二十六) 若把句子进行变换分析,如例( 1 ) 变换为“是无施于生者,无礼于死者”, 则句子中的“于 字就成了介引动作行为的与事的介词,其余的例子也可作变换 分析得出这些例子中的“于”是介引与事的介词,所以把这些例子放在此处讨论。 何乐士先生论证在先秦典籍中,介词“于”除了“于时、于以”等固定词组外, 很少在动词前出现。那么,这样分析以上的“于”字就与何先生的观点茅盾。况 且上面的“于“带上宾语,都出现在别的动词的后面,经常不需要别的动词,就 能单独成句,虽然只能作从句。把它认为介词,让人不好解释,认定为动词,涣 然冰释。因此,我们认为它是由“去到 义动词“于”虚化来的词。因其意义介 于动词与介词之间,作为介词讨论也未为不可。 三、“于”用法小结 “于”的介引功能达八种:施事、“受事、与事、处所、基准、结果、范围、 时间;于及其宾语可位于谓语动词前后作状语或补语,但位于之前的例子占绝 大多数;“于”的宾语不能省略,在晏子春秋中,没有省略宾语的例子;“于 2 0 第一! 章晏子春秋的单音介词 的宾语有少数前置的例f 。 第三节乎 “乎 在晏子春秋中共2 8 7 见,其中2 2 3 次用作语气词,6 4 次用作介词。 这里只描写、分析介词“乎。 一、“乎”的功能分类 ( 一) 介引动作行为的受事 介引受事共见2 4 见。如: 1 ) 庄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 内篇谏上第一 ( 2 ) 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乎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 内 篇谏下第十八) 3 ) 婴阐之,古者先君之干福也,政必合乎民,行箍颗乎神。( 内篇问上第 十) ( 4 ) 今鲁处卑而不贪乎尊,辞实而不贪乎多。( 内篇杂上第十八) ( 5 ) 是以管子能以齐国免于难,吾以吾先君参乎天子( 内篇问上第七) 6 ) 是以诸侯明乎其行,百姓遗乎其德,故君民而不危,用国而不弱也( 走 篇问上第二十三) 例( 2 ) 中“乎”的宾语“生指“生活”。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乎 在介引受事时,所带的宾语是比较自由的,既 可带体词性宾语,如上瑟的例( 1 ) 、( 2 ) 、( 3 ) 的宾语“勇力、“生、“民 和“神 ; 又可带谓词性宾语,如例( 4 ) 的宾语“多 。只是带谓词性宾语的例子远少于带 体词性宾语的例子。 ( 二) 介引动作行为的与事 “乎引进动作行为的与事共2 见。如下: ( 1 ) 命会遣毋治齐国之政,粱丘据毋治宾客之事,兼属之乎晏子。( 内篇谏 上第十二) 2 晏子入,复乎公。外篇第七第十一) 例( 1 ) “乎”的宾语是宴子、例( 2 ) “乎的宾语是“公。 ( 三) 介引动作行为的处所 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共1 5 见。如: ( 羔) 今一毽饮酒,而三臻寝之,国治怨乎外,左右乱乎内。( 内篇谏上第三) ( 2 ) 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 内篇问上第二十 2 l 曲南人硕十学位论文 四) ( 3 ) 是以民以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宫而不举,虫出而不收( 内 篇谏上第十六) ( 4 ) 请趣召祝史祠乎泰山则可。( 内篇谏上第二十二) ( 5 ) 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再拜乎马前。( 内篇谏下第二十) 上面所引例子中“乎”的宾语分别是例( 1 ) 的“外、内”;例( 2 ) 的“左右、 本朝”:例( 3 ) 的“胡宫 ;例( 4 ) 的“泰山侧 ;例( 5 ) 的“马前”。“乎”介 引的处所分属两类:一类是抽象的处所,前两例即是;另一类是具体的处所,后 三例属于此类。 ( 四) 介引动作行为的基准 引进动作行为的基准共3 见。如下: ( 1 ) 天下以子大夫语寡人者众矣,今得见而羡乎所闻,请私而无为罪。( 内 篇问下第十二) ( 2 ) 舜者处民之中,则自齐乎士;处君子之中,则齐乎君子。( 外篇第八第 五) 例( 1 ) 的“羡乎所闻意思是“比听说的还要好 :例( 2 ) 中的“齐乎士 意思是“和百姓一样,“齐乎君子”意思是和君子一样。例( 1 ) 属于求异的比较, 例( 2 ) 属于求同的比较。 ( 五) 介引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 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共1 4 见。如: ( 1 ) 以刑罚自防者,劝乎为非,以赏誉自劝者,惰乎为善。( 内篇谏上第三) ( 2 ) 居处佚怠、左右慑畏,繁乎乐,省乎治,则东郭牙昵侍。( 内篇问下第 六) ( 2 ) 吾君亦不务乎是,故不知也。( 内篇问上第十三) ( 3 ) 工乎取,鄙乎予,欢乎新,慢乎故,吝乎财,薄乎施。( 内篇问上第二 十一) ( 4 ) 察其身无能也,而托乎不欲谏上,谓之诞意也( 内篇问下第二十八) ( 5 ) 故上说乎游,民足乎食。( 内篇杂上第六) “乎 在介引动作行为涉及的方面时,它所带的宾语是比较自由的,既可带 谓词性的,如例( 1 ) 、( 2 ) ;也可带体词性的,如例( 5 ) 句中的“食”。只是,“乎 的宾语谓词性的多于体词性的。 当“乎”介引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时,其前面多形容词,如以上所引例中 的“繁”、“欢、“慢”、“薄”等等。 ( 六) 介引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第:章晏予褥秋舱单嚣介词 引进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仪l 见。如下: ( 1 ) 故圣人伏匿隐处,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 内篇问上第 二十二) “不与世陷乎邪”即“不跟世人一样陷入邪恶 ,它表示的是导致的某种结果。 ( 七) 介引动作行为的原因 “乎介引原因,仅4 见。如下: 1 ) 臣闻之,士者诖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 内篇杂上第。十驾) ( 2 ) 古者君民而不危,用国薅不弱,恶乎失之2 内篇阏上第二十三) 3 ) 敢问吴王恶乎存? 内篇杂下第六) 例( 1 ) 中的“诎”意思是“委屈 、“申的意思是“伸展 ,句子的意思是 “士人,因为无人了解而觉得委屈;有人了解就觉得很舒展”。“乎 的宾语“不 知已 和“知已”就是导致“士”感觉好坏的原因。 例( 2 ) 、例( 3 ) “恶乎”相当予“乎恶”,“恶”是酶置的疑阏代词。“恶乎 是“于何的意思。 二、“乎 的句法功能特点 ( 一) 搿乎宾在旬孛所处的位置 “乎宾在晏子春秋中大多处于动词之前,如: ( 1 ) 世治政平,举事调乎天,藉敛和乎民,百姓乐其政,远者怀其德( 内 篇问上第二十二) 2 ) 是以诸侯明乎英行,百姓通乎其德,故君民而不危,用国薅不弱也。内 篇问上第二十三) “乎宾仅有两例处于动词( 形容词) 之后的例子,如: 量) 臣闻之,士者谣乎不知已,雨申乎知已( 内篇杂上第l 十群) ( 二) “乎 的宾语省略与否 “乎全带宾语,没有宾语省略的情况,如: ( 1 ) 工乎取,鄙乎予,欢乎新,慢乎故,吝乎财,薄乎施( 内篇问上第二 十一) ( 2 ) 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乎外;选贤进能,不私乎内。( 内篇问上第二十) ( 三) “乎一的宾语前置与否 枉乎的宾语只有在介引原因时,有前置的例子,共2 觅。如下: ( 1 ) 古者君民而不危,用冒雨不弱,恶乎失之? 内篇鞲上第二十三) ( 2 ) 敢问吴王恶乎存? ( 内篇杂下第六) 2 3 曲南人学硕十学f 讧论文 疑问代词“恶”均处于介词“乎 之前。 三、“乎 用法小结 同“于”比较来看,“乎 的用法有很多与“于相同,相同的部分不再赘 述。值得注意的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在用量上,“乎”的用量远远少于“于”。 二是介引功能上,“于”有介引施事的例子,“乎 没有;“乎 介引原因的例子, “于”没有。 第四节为 介词“为 在晏子春秋里共1 0 7 见。 一、“为”的功能分类 ( 一) 介引动作行为的受事 引进动作行为的受事共5 6 见。如: ( 1 ) 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日:“厚禄之。”( 内篇谏上第九) ( 2 ) 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 内篇谏上第九) ( 3 ) 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 内篇谏 上第十一) ( 4 ) 左右以告,公为之封邑( 内篇杂下第十九) ( 5 ) 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使之罪也。( 外篇第七第七) 上面例子中的“为 都是帮助别人做某事,均可翻译成“替 、“给 、“为了 。 所以上面例( 1 ) 、( 2 ) 、( 3 ) 中的受事“之”( 均代指前文出现的某个人) ,都是“为” 引进的动作行为服务的对象。“为 作此用时共3 2 见。 “为 引进受事,有时是引进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这一功能是由引进动作 行为服务的对象发展来的。“为 在此时可理解为“对”、“向”。这类介词“为” 共2 4 见。如: ( 1 ) 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 内篇杂上第六) ( 2 ) 能为我调成周之乐乎? 吾为子舞之。( 内篇杂上第十六) “为”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受事时,其宾语多为代词“之 。如: ( 1 ) 且夫富,犹布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 内篇杂下第十五) ( 2 ) 观上之所欲、而微为之偶。求君逼迩、而阴为之与( 内篇问上第二十 一) 例( 1 ) “为”的宾语“之代表的是前文提到的“富;例( 2 ) 的“之 代表前文提到的“君主”。 第二罩晏子春秋的单青介词 ( 二) 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 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共4 6 见。如: 1 ) 公愀然改容,公为是省于刑( 内篇杂下第二十一) 2 ) 夫子何为至此? 殆为大台之役乎! 寡人速罢之。( 肉篇谏下第三) ( 3 ) 且天之下殃,固于富强,为善不用,出政不行,贤人使远,馋人反昌, 百姓疾怨,自为祈祥,录录强食,进死何伤? ( 内篇谏上第二十一) ( 毒) 我非为去国而死哀也。( 外篇第七第二) “为”与不同词性的宾语结合表示原因。例( 1 ) 中“为的宾语是代词“是卵, 代指前文出现的某件事,“为是”可译为“因此 。例( 2 ) “为”的宾语是名词 “大台之役”,“为大台之役 可译为“因为大台赋役的缘故”。例( 3 ) 和例( 4 ) 中“为”的宾语分别是“善不用”和“去国 ,这两个宾语都是动词短语。 在晏子春秋中,“为在贪引原因时,多与“何( 曷) 组合,用在疑 问旬中,形成“何为 结构,这种句子共3 0 见。如: ( 1 ) 公曷为不察,声受而色说之? ( 外篇第八第二) 2 ) 吾佯问子,何为对? 外篇第八第十三) 3 ) 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 ( 内篇杂上第二) ( 4 ) 君存,何为无归,使吏养之,可立而以闻。( 内篇杂上第十) ( 5 ) 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 ( 内篇杂上第二) “何是疑问代词,均遵循先秦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规律,置于介词“为 之前。上面的“何为静均为“为什么”的意思。 ( 三) 介嘲动作行为的施事 介引施事仅5 见。如下; ( 量) 今君不革,将危社稷,燕为诸候笑。内篇谏下第八) 2 ) 景公白为,而百姓不与;劳人,而诸侯为役。( 内篇问上第五) 3 ) 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两有之,此瘩国之社鼠也。( 内 篇问上第九) ( 4 ) 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 内篇问上第十五) ( 5 ) 昭公说,曰:“天下以予大夫语寡人者众矣,今得见而羡乎所闻。请私 而无为罪。”( 内篇问下第十二) “为介引的施事分别是“诸侯”、“景公( 省略了) 、“人主、“人 、 曲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您( 指晏子,省略了) ”,这些施事者均为有生名词。 二、“为 的句法功能特点 ( 一) “为宾”在句中所处的位置 “为宾 皆位于动词之前作状语,没有位于动词后的例子,如: ( 1 ) 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日:“厚禄之”( 内篇谏上第九) ( 2 ) 公曷为不察,声受而色说之? ( 外篇第八第二) ( 3 ) 日月之气,风雨不时,彗星之出,天为民之乱见之,故诏之妖祥,以戒 不敬( 内篇谏上第十八) ( 4 ) 且天之下殃,固于富强,为善不用,出政不行,贤人使远,馋人反昌, 百姓疾怨,自为祈祥,录录强食,进死何伤? ( 内篇谏上第二十一) ( 5 ) 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内 篇问上第九) 例( 1 ) 是“为介引受事的例子;例( 2 ) 、 ( 3 ) 、( 4 ) 是“为”介引原 因的例子;例( 5 ) 是“为介引施事的例子。“为宾”皆位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 二) “为一的宾语省略与否 “为 介引动作行为的原因时,其宾语没有省略的现象。“为 介引动作行为 受事和施事时,有时省略宾语,如: ( 1 ) 晏子使鲁,景公为毁其邻,以益其它( 内篇杂下第二十二) ( 2 ) 为开凶门,以迎盆成适( 外篇第七第十一) 例( 1 ) 、( 2 ) 是“为 介引受事的例子,分别省略了宾语“晏子”、“盆 成适”。 ( 1 ) 昭公说,日:“天下以子大夫语寡人者众矣,今得见而羡乎所闻。请私 而无为罪。”( 内篇问下第十二) ( 2 ) 景公自为,而百姓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 内篇问上第五) 例( 1 ) 、( 2 ) 是“为介引施事的例子,分别省略了宾语“您”、“景公。 ( 三) “为”的宾语前置与否 “为”介引动作行为的受事和施事时,其宾语均没有前置的现象,只有在介 第三章晏予春秋的謦著介词 “与”介引动作行为的基准时,宾语没有省略的;“与”介引动作行为的与 事时,宾语省略的只有4 见,如下: ( 1 ) 琵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臣请 逃之矣( 内篇谏上第八) ( 2 ) 君得臣而任使之,与言信,旅顺其令,赦其过( 内篇问上第二十六) ( 3 ) 晏子使于晋,叔向从之宴,相与语。( 内篇问下第十七) ( 4 ) 予何为独立而不忧? 何不求嘴方之学士可者而与坐? ( 内篇杂下第十三) “与 的宾语实际上应为前文提到的某个人,如例( 1 ) 指前面提到的“古者 之士 ;例( 2 ) 指“臣”;例( 3 ) 指“晏子”;例( 4 ) 指“四方之学士可者”。 ( 三) “与静的宾语前置与否 “与只有在介引动作行为的与事时,有宾语前置的例子,仅1 见,如下: ( 1 ) 万乘之君,以谁与圈霸哉? 肉篇谏下第十五 “与 的宾语“谁 前置,这种用法遵循了先秦疑问代作词宾语前置的规律。 兰、“与“的用法小结 介词“与”在晏子春秋中的介引功能较单一,只介引动作行为的与事及 基准,而介引基准只有3 例。“与的宾语绝大多数位于其后,宾语前置仅l 见; “与的宾语省略的例子,仅4 见。 第六节自 介词“自”在晏子春秋中共1 3 见。 一、“蠢的功能分类 ( 一) 介引动作行为的时间 分弓l 动作行为的时间共8 见。如下: ( 1 ) 公曰:“善,自今已来,弛乌兽之禁,无以苛民也。( 内篇谏上第二十 四) ( 2 ) 自是之后,君不以礼不见晏予。( 内篇杂上第十三) ( 3 ) 自大贤之灭,周室之卑也,威仪加多,而民行滋厚。( 外篇第八第一) i | ) 自古及今,未尝闻求葬公宫者也,若何许之? ( 风篇谏下第二十) ( 5 ) 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不善”( 外篇第 八第十八) 曲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自太公至于公之身,有数十公矣,敬能说其君以取邑,不至公之身,趣 齐搏以求升土,不得容足而寓焉。( 外篇杂下第十九) ( 7 ) 自吾先君定公至今用世多矣,齐大夫未有老辞邑者。( 内篇杂下第二十 八) ( 8 ) 若使古之王者如毋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 之? ( 外篇第七第二) “自”介引时间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单独的“自”来介引;二是由 “自”与“及、至于、至、于”形成“自及”、“自至于”、“自 至”、“自于 格式。前3 例是单独用“自 的例子,“自 的宾语都是时 问的起点。后5 例是用由“自”构成的格式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自”的宾 语是时间的起点,而格式中的“及、至于、至、于”的宾语是时间的终点,所以 “自及”等格式表示的是一个时间段,即事件由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整体。 “自”的宾语由多类词充当。有用时间名词的,如例( 1 ) 的“今 、例( 4 ) 的“古;有用代词的,如例( 2 ) 的“是;有用主谓短语充当的,如例( 3 ) 的“大贤之灭 、例( 5 ) 的“吾失晏子 ,有用人物名词的,如例( 6 ) 的“太 公) 、例( 7 ) 的“先君定公”、例( 8 ) 的“先君太公”。其中由人物当宾语的 例子所见较多,直接由某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代表某个时代,是其特点。 ( 二) 介引动作行为的处所 介引动作行为的处所共5 见。如下: ( 1 ) 今自聊摄以东,姑尤以西者,此其人民众矣,百姓之咎怨诽谤,诅君于 上帝者多矣。( 内篇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