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自明清以来,晋商在中国商业史上谱写了辉煌灿烂的一篇,历史、文化和风俗习 惯及足迹遍布海内外的商业活动,使晋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精神文化内涵,而山 西大院封闭的整体结构,主次分明、内外有别的房舍布局,都能在封建意识形态的 礼制、等级、纲常中找到文化对应。为更深入地了解晋商建筑结构,本文从晋商文 化的影响力、穿透力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区域内的晋商文化共 性及历史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认真研究晋商文化对晋式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从 空间形式、建筑布局特色及相互关系做出分析,以晋商老宅院的建筑结构布局上的 特点、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典雅的艺术风格特征和独特审美价值为路径,剖析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重道德、重融合、统摄并存的文化观念影响下的建筑风格的特征, 以助于我们了解和深化文化和建筑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挖掘晋商大院建筑样式的形 成根源及建筑与文化的互动性,并寻找到建筑与文化的承接点,为当代建筑的形式 发展方向有所借鉴。 关键词:晋商建筑 技术特征 道德精神 审美价值 8 abstract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commercial history of shanxi merchants in china wrote a brilliant history, culture and customs and has toured extensively all over the commercial activ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so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shanxi merchants commercial spirit of its own unique culture, and the compound in shanxi closure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clear, differentiated premises layout, all the ceremony in the feudal system of ideology, class, culture to find the corresponding. for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shanxi merchants structu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shanxi merchants and cultural influence, starting with penetration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basis of the shanxi region of the shanxi merchants common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grooming, shanxi merchants seriously study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chin of the impact of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from the spatial form, construction layou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atures and analysis, shanxi merchants in the old house on the layout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unique, elegant and unique artistic styl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value for the path analysis of the moral weigh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re-integration, co-exis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valu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al styles in order to help us to understand and deepen the culture 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shanxi merchants compound to further tap the formation of the root causes of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architectural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find the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to take points, the form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from the direction. key words: technical features of shanxi merchants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values, moral 引言 1 引 言 任何建筑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都是在特定的文化和 特定的技术背景中形成的,是一种历史的思考和积淀,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地域性、 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中国古建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上的每个时期、 在各种不同的表象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古代建筑不仅以其独 特建筑样式彰显了的传统的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同时也记录了发生于那个时代 的众多事件,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历史与文化。所以,建筑是一个集历史、艺术与 科学的载体,体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又具有一定的交叉性。 处于一定历史中的人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和接受者。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阶 层、不同的民族的、不同文化类型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和形式的亚群文 化。 1晋商文化就是这样一种历史性的亚群文化。当前学术界是按西方的学科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用本学科研究方法,比如经济学的、管理学的、民俗人类学的、社会 学的诸种方法进行研究,其实质是以现代人的观念进行文化的还原和解读,以求得 晋商文化的当代适用性,并且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是,基于历史文献资料的实证 法使研究的结果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现代性。相对于文字的记录来讲,作为文化承 载方式之一的晋商建筑对于我们认识、理解晋商文化精神更具有穿透力,而晋商文 化的价值内涵也决定了晋式建筑的样式特征,是晋商文化很好的诠释。作为民居建 筑的典范,明清晋商大院建筑艺术则是明清晋商的巨额财富与中国传统文化、建筑 艺术、科学技术结合的建筑实物,是古代建筑所追求的审美理想的集中休现和反映, 塑造了一种存在于空间的独特文化形态,具有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舒展性灵的情 感特征,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建筑和本土文化的融合。所以,本文借晋商建筑样 式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来解读从明初到清末在商界活跃了 5 个世纪的山西晋商文化对 晋商大院建筑的影响。 1亚群文化是相对于种族文化、国家文化、宗教文化、区域文化而提出的,重点在于突出某一具有相同的行为模 式的群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和观念取向、精神理念。 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 2 第一章 山西明清晋商文化的主要特征 晋商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亚群文化,受历史条件、时代特征、社会属性、 行为模式的影响,相对与主流社会文化“学而优则仕” ,晋商的子孙们却是“学而优 则商”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以儒治商,发展了明清两 朝 500 年的商业、金融业,并且在同外来民族的侵略扩张的对抗中。以家族或家族 与家族的帮扶的方式,起起落落,迈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文 化”,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的商业繁荣的典型。下面,我们对晋商文化的形 成及特征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1 山西区域性历史文化是晋商文化形成的根源 山西是一个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区域概念,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其地域的界定变 化不大。如果按文化的发展来看,山西这个概念却更为广泛的多。山西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发源地,其境内有着悠久的文化遗迹,从远古时期的襄汾的丁村文化到现代 太行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发展脉络比较清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山西的经济文 化社会的发展史是伴随着中国传统文明的延伸而展开的。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山西人在黄河之畔建立了最初的文明的种子,建立起第一个华夏之邦,尝试了各种 的国家管理的方试,弘扬和传承儒、释、道的文化精髓,并通过和周边各游牧文化 和农耕文化的不断交流,给山西人铬上了深厚的文化印记,形成了自身地域性特征。 晋商在经商实践中,秉承地域性与传统性相一致的人文内涵、恪守尚义利与重诚信、 互统协的价值取向、创建出体制性与灵活性为一体的制度文化、体现出开拓性与保 守性共交织的精神实质。 从历史各阶段的文化特征来看,山西文化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保持 着包容开放、变革求新的品质,这是山西文化的总体的特性。这种文化通过一代代 山西人的继承与弘扬,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山西人的血液里,影响着山西人的行为、 观念和价值取向“重信守诺、勤俭自立、开拓进取”。这在许多文献中都有生 动的记载。比如,远古时代的女娲传说,最先是成型于山西民间,宣扬了一种与不 屈服于自然、按照人的意志去拼搏、去改变自然的精神,也是最早的人的主体性的 觉性、宣扬了一种造福百姓的观念;发源于山西晋南地区的尧舜之礼义是最中国最 早的关于道德的注释,是完善的道德的楷模,是诸子百家争相效仿的对象。再比如 “叔虞封唐”的故事,本来是儿时的一个戏言,长大后作了帝王,就要践行自己的 诺言,“君无戏言,一言九鼎”,要对自己的话负责,给自己的弟弟封一“叶”之 第一章 山西明清晋商文化的主要特征 3 地。在山西的地理的划分上,就是以一则“诚信”的寓言开始的。战国时期赵、魏、 韩实行的一系列变法,都是在三晋大地上突破僵化的陈规陋习,寻求新的活力而进 行的大胆的尝试,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拓跋跬从山西的大同地区举国南迁至洛阳,也 显示出了山西开放、进步的思想传统,这些都充实了山西区域性文化所具有的适应 性和开放性。再比如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其最初在汉朝传入中国并没有受到社会的 热捧,在上层社会受到了冷遇,佛教深入民间以后,在山西得到广泛的传播,随后 发展起来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五台山寺庙就是佛教在山西繁荣的很好的例证, 说明相对于其它地区来讲,山西区域文化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山西在历朝历 代,都于中央的权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历代王朝、贵族的影响,崇尚以诗书传 家,尊崇文化作用、宣扬文化意义、受益于文化,饱受传统礼仪文化的浸润,文化 对山西商人的品质的形成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山西多样的的民风特征。历史上,相对于其它中部地区 来讲,山西地形狭长,南部可以划归中原地区,北部地区则与少数民族地区接洽属 于边锤地区,由于战争的因素,或是占据,或是归降,常常有回讫、蒙古、突劂等 少数民族迁居此地,给山西带来了不同于汉文化的新文化因素,不断的和汉文化碰 撞融合。这种不同势力的纠合,不同民族的交融,不同族群的碰撞,使山西人身上 具有了少数民族的精神特征一种强悍、英勇、直率的本性,这是民族融合的结果使 然。从历史来考察,三国两晋时期少数民族几乎遍及全省;隋唐时期山西是李渊起 兵之地,是唐朝征战四方的根据地;元朝蒙古人也在山西建立起许军事、政治力量, 不断加强对山西的统治,促使山西成为蒙古人征服全国的人力和物质基础;明朝末年 农民起义军也把山西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山西作为历史上的战略要地,在和平时 期受到王权的重视,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超前性,另一方面,在战争年代,山 西各种势力你争我夺、战乱频繁,今天归你,明天归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促进文化繁荣的同时,战争也给山西人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首先是,造成了山 西地区人口下降,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劳作;其次,经济无法稳定发展,即使有所 发展也是,阶段性。这样,为了生存,许多山西人开始走出关口外出谋生,这种寄 寓它乡、人生地不熟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形成了山西人勤俭、诚信、团结的民 风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 1.2 晋商文化主要特征分析 晋商文化特征,一是体现出“晋”字,由于其居于北方的地理咽喉位置,使其 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 4 足迹向北至蒙古、俄罗斯,向西沿丝绸之路到达欧洲地区,南至马来半岛,东至日 本、香港,以晋中地区为中心不断向外辐射,广阔的视野使晋商文化在山西民俗传 统区域性特征上,体现出开放、豁达的性恪特征;二是体现出一个“商”字,晋商 文化主要是在经商的实践中逐步印证成型的,除了社会人文、精神道德方面的以外, 还涉及商业组织、管理、经营、制度、技术等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无论其实践原则 和立场是何种信条,晋商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服务于商业繁荣,为商业的发展培 育人才,维护商业的发展体系。下面,我们从四个小的概念入手,来剖析维持晋商 繁荣 500 年的文化信念和精神操守。 1.2.1 概念之一:诚信,这是晋人经商的坚守之根基 晋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坚持以儒经商、以儒齐身、以儒治家, 这既是他们的经商之道,也是他们的为人之道。在与人交往中,中国传统文化讲求 一个“信”字。受儒家文化影响,山西人把作人与经商结合起来,讲求先作人、再 经商,经商之道守拙而不取巧,在“信”字上作文章。和其它地区的商人比起来, 山西商人并没有什么资源优势,论权势不如京商,论精明不如淅商,论管理不如广 东商人,之所以能够在商界称雄天下,延续上百年的基业,就在于坚守了一个“信” 字。诚信之所以能被晋商运用的这么“活” 、这么 “久” 、这么有“效” ,有其主面 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来讲,诚信是一种精神的延伸,是 山西人一代一代留下来的纯朴的民风,作为价值信条,已经深深扎根于山西人的意 识当中,不用思考、不作迟疑,在具体的事务当中,直观的反映就是“求实、求是” , 弄虚作假不但会害人害已,更重要的是会“辱没了祖宗” 。所以,晋商把诚信看得非 常重要,在交易中决不允许出现缺斤短两的事业,如果是偶然的疏忽,不等客人找 上门,自己会主动地以“三倍”的利予以补偿,并赔礼道歉;如果是伙计是故意的, 坏了票号的规矩,则要把伙计开除,再也不被作用,影响至三代不能从事经商的行 业。从客观来讲,晋商没有暴富之家,每个家族的兴起,都是从小本的经营开始的, 小本利薄,但是能够厚积薄发,久而久之就会财源茂盛;一锤卖买,砸在这赚了, 就会跌在哪赔了,没有持久发展的基础。而山西人以诚信来建立巿场,建立了一良 好的商业网链,通过经营信誉来扩展商业渠道,与各地的商家建立了良好、持久的 业务关系,这才是经营致富的门路这就是晋商的经营经验。 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无论是民风使然,还是经验所得,在晋商的 业务交往中,持守信义之道,坚持薄利多销,靠勤快挣钱,成为晋商文化的灵魂。 第一章 山西明清晋商文化的主要特征 5 1.2.2 概念之二:勤俭,这是晋商生活的恪守之准则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尚俭黜奢的, 论语里面讲, “奢则不逊,俭则固” 。受传统 文化影响,晋商在生活上恪守勤俭的准刚,这是晋商一种群体性的价值观念。有钱 的山西人并不是以互相攀比,来彰显社会地位,而是节俭持家,把勤俭作为一种社 会地位的象征。所以,晋商虽然富可敌国,但是生活都普遍比较勤俭,节俭成为晋 商文化中的重要内涵。在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有位山西的老财东陆大可 称为天下第一抠,在去世时,给子女的遗嘱,竟是只要一个花二两银子买个薄棺材 入土下葬,不得作其它的花销,否则视为不“孝” 。但是,在对乔致庸在有危难的时 候,却举其全部家财,予以支持。说明晋商的节俭是对自已的严格要求,对商机、 对他人,一点也不抠。其实,在山西,只要哪怕是过路的乞丐无钱入葬,本地财东 都会义捐入土的。当然,也里面有故事的夸张,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从深层来 讲,晋商遵守勤俭之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晋商的繁荣主要在明清 时期,山西虽然地处交通的枢纽,但不是皇城,山西没有皇亲国贵,没有八旗子弟 的纨绔之风,所以,山西的上层主流引导了好的风气;二是票号有严格的帮规限制, 从伙计做到掌柜的,不但业务要精通,作风也要过硬,山西的各个票号用人都要进 行严格的筛选和逃汰,不勤俭敬业,伙计而很难有好的发展,所以,山西的下层也 保持了良好的风气;三是山西的财富两极分化严重,财富集中在少数家族中,大部 分山西人的生活并不是很富有,难以形成奢侈浪费的条件;四是,山西人有以富报 国心理因素。山西商人发财之富之后,总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倾其所有资助国难。 比如,清朝,张之洞平剿伊梨之乱等事,从史料记载来看,晋商的财富可以算作是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储备资金,可以挽救国难。 其实,早期晋商已深刻认识到“不勤不得,不俭不丰”的道理。生于斯、长于斯, 父一辈、子一辈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使晋商承继了上一辈的节俭的价值信念, 在游历四方的过程中,见到由奢而败、而亡的事例比比皆是,更增加了对节俭持家、 节俭兴业的坚定信念。另外,藏富心理是促成晋商节俭的另一个因素,晋商人不像 徽商摆阔显富,晋商的这种藏富心理追究其原因与其常年在外经商有很大的关系, 考虑到安全问题,而形成的藏富观念。 1.2.3 概念之三:义利,这是晋商追求的恒久之目标 从中国的哲学概念上来讲, “义”与“利”是一对矛盾的对立,难以调和。但是, 晋商把“义”与“利”作为一对互相协调的工具,把视角投射在传统的“和”的观 念上,追求“和气生财” ,把“和”作为生“义” 、获“利”的途径。晋商严格遵守 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 6 封建“礼法”的统御,这种观念延伸到生活中,则是多以“和”为处世美德。“和” 就是要礼让为先、和睦乡里,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在儒家这个大文化背景中,晋商 把礼作为因、把和作为道、把利作为果,很好处理了义利的关系。虽然,民间俚语 也有一些对商人负面的描述,叫做马不吃夜草不肥、无奸不商等,在现实中,也却 实有一些商人唯利是图,欺行霸巿,损人利已,坑害同行,缺年斤少两。但是,晋 商却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一个商人,晋商虽然不会视金钱如粪土,但是在 取财的方法上,中规中矩,恪守商场的规矩,不会发不义之财。而且发家至富的财 东不会“独富” ,总会把财富以一定的方式返还社会。晋商极其推崇“睦邻乡里” 。 商人们虽然飘泊在外,却极少携家眷外出经商,最后还是归根故里。所以,晋商很 重视和家乡的关系,泽被乡里。比如,每当有大的节气时,财东们会给柜上干活的 活计、邻居发红包,以资度日;家乡出水、旱灾时,财东会主动出资救助,官府也 会赠扁,以示嘉奖。晋商通过“礼” 、 “和”为进一步拓展商业渠道、为赢“利” ,创 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当代企业更具启示意义的是晋商对亏“利”的态度,为 了增强票号的信誉,在局势多变,无法赢利的情况下,晋商独树一帜,亏本营业, 汇兑业务,这也晋商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内涵。 1.2.4 概念之四:创新,这是晋商发展的内在之品质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不断适应的过程。晋商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积 累,山西人在商业经营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尝试,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 备的管理文化,这是晋商区别于京商、徽商的商业文化特征。这种管理的特征对内 使票号秩序井然,对外巩固了挑战商业危机的基础,另外,还促进了晋商文化的延 续性。晋商采取亲近政府的态度,在与政府合作中谋取利益。在加强行会作用形成 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市场机制。在繁荣商业的同时创建发展金融业结合实现所有权 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机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管理上,采取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的方 法。晋商之所以能够取得长久的成功在于用人上,晋商不是唯亲而用。在选择经理 人时,晋商是通过保障经理人独立的权利为基础、以实现经理的利益为条件、以大 小经理的互相牵制为手段,实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保证家族的财产由最有 能力的人来经营,实现利益最大化。破除了族长负责制的缺陷,避免了由于一人之 武断,葬送了百年的基业。二是用人上,利用宗法约束聘用同乡人当“伙计” ,并让 伙计入人身股,保证从业人员的稳定性。晋商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整体上放弃了 在宗族内部选拔经商人才,遵循“避亲举乡”原则,选择同乡当伙计,利用正式的 第一章 山西明清晋商文化的主要特征 7 号规约束,用接近现代意义的奖金和股俸制度激励商帮成员。 总之,明清晋商,坚持按传统文化的标准修身、齐家、立业,在商业上重信守诺、 在生活上克已勤俭、在目标上义利结合、在制度上创新发展,集各方面的有利因素 达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实现了以山西为代表的华北地区的商业繁荣;另一方 面,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晋商在环境上始终没能摆脱 封建王朝的限制,在思想没有摆脱自我的制约,走出没能独立地走向现代企业的发 展之路。这种由盛而衰的教训,告诉我们,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对于一个国 家,我们都要以与世界同步的基准,以开放的心态,大胆的鼎故革新,才会有持久 的兴盛。 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 8 第二章 居住主体社会性来看晋式建筑中的特征 没有文化和精神力量支撑的艺术必然陷入发展的绝境,艺术要想获得连续性的 存在就需要人本主义精神文化现象的充实与融合。而人本主义的文化特性与时代的 理念认知和人的社会性是同一的。如果从晋商来考察人体主义,则是以晋商的价值 体系来确立的,这种观念也必然地影响到晋商对所居之地的界定和要求。在社会中 的地位和角色影响着晋商大院的建筑风格。晋商大院的最终建筑样式,要适应晋商 的人本要求。本文根据社会主体的差异性来分类,说明晋商作为“商”的社会属性, 对不同于其社会性的其它类型的宅院建筑的关联,在比较寻找作为居住者的社会文 化属性对晋商大院建筑的影响。 一是不同于“官宅” 。对于官宅来讲,由于其居者是属于社会的最上层体系,出 于社会的管理功能需要,从结构上来讲,官宅多是屈从于“衙”的限制,为了方便 各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官宅大多前面是衙门,后面是住宅,住宅的面积不会很大; 从装饰设计的角度来讲,官宅更多地是体现在对封建王朝的管理功能和对威严的宣 扬上,或是王权的象征物,或体现官民关系,或是为官之道的寓意装饰;比如平遥 的县太爷邸。 二是不同于普通的“民宅” 。普通的老百姓多是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其住房多 是一户一院单体的院落格式为主。从基本的功能上来讲,多了一些实且的功能,少 了一些装饰的意味,没有华丽的设计,装饰也很简单,能满足吃、住、防暑降温就 可以。 三是不同于“文宅” 。也就是不同于一般的文人逸士的住宅。一样的文人的住宅 多讲求雅致为主,更多地在文化的追求上,体现出与世无争、超然于世外的精神追 求境界。 而商宅不同于三者,而又兼而有之。从社会的地位上来讲,官宅象征了晋商的 理想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权利的仰望之情,为商人的追求目标;文宅,代表了晋商所 追求道德的精神要求,适应了商人的感性需求;商宅是民宅的基础和延伸,决定了 民宅决定了商宅的基本结构形态。 从晋商为主体的居住者的特征来看,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对晋商大院建筑样式 设计的布局和建构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晋商在观念体系上的共同特征是保证人与建 筑和谐的关键因素。晋商大院建筑中的文化张力融合了道德精神的述求。儒家学说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主导和支配地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巨 第二章 从居住主体来看晋式建筑中的文化张力 9 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艺术上的反映则是 “以礼器为最尊,为一切艺术出发点” 。 明清山西商人大多受过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晋商通过其独 特的商业行为将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注入生活,形成以“诗经传家”治家、以“学 而优则商” 治世、以“富足而勤俭”治身的晋商文化。这种文化观在建筑的结构和 布局、建筑形式与伦理规范、艺术韵律与社会秩序上形成了审美关联和统一。 2.1 晋商大院的历史纪录功能 晋商大院并不是一次建设完工的,大院随着晋商的繁荣昌盛和财富的集累,经 过了不断的扩建,可以说大院的建筑历史也是晋商的发展史,大院建筑成为晋商文 化浮在表面的载体。从整体来看,晋商表面所承载的形式内容主要是代表儒文化与 近代商文化相结合的诗、书、画、意艺术,建筑的形式结构与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互 为影响、互为补充,形成具有隐逸倾向的文人士大夫们的文化现象。在晋商大院的 建筑过程中记录了许多事件,关系到许多人的命运。建筑的这种记载功能影响着建 筑的艺术形式。砖石、土木、照壁、门窗,都蕴涵着主人的生活情调、对生命的理 解以及主人或建筑者的匠心独运。 2.2 晋商大院建筑必须承载的教化功能上。 晋商大多是都是从小买卖做起的,后来成为大商人、大文人,是先商后儒。晋 商发家以后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把事业做大做久,就需要用文化来去掉他们身上的 暴躁之气、奢靡之气、狂妄之气。这种文化的教化功能就体现在建筑上,所以晋商 大院建筑所承载的对传统文化内蕴的弘扬、对儒家道德精神的恪守的示例俯拾即是, 宣传寓意富贵吉祥的装饰图案更是比比皆是,包涵儒家教化内容的传说故事无处不 在。这些例子和内容体现出人的素质即空间使用者及其特征。明清山西商人身 上既保存着温静、善良、恭敬、谦让,安份守已,顺从管制的礼仪文化心态,同时 也具有变革、开拓、开放、创新的从商的文化心态。只有加深对他们的理解与研究, 才有可能设计出真正符合他们心愿的居住空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堂中字、壁 上画、楹上联”置于建筑最为显要之处,既可以点染美化环境,给图情配以文 字的解读,增加文化的意趣;又可以咏物抒志,表达居住者的境界和思想;或对联, 或雕琢,形态多样,寓意深远。融合了晋商的文化倾向、价值追求。 对于大院的居者来说,循着诗律语言的节奏、韵律进入情感实体,在玩味情感 的千百变幻中,感悟父辈的生存哲学和价值追求,具有感染教化的功能。下面以王 家大院的楹联内容为例: “束身以圭观物以镜”就是告诫家人用高尚规矩的礼制 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 10 来约束自身,用圣洁清明的镜心去体察万物,像土中之树那样培养良好的德行,像 水中之鱼那样释放自己的心灵; “慎终如始”强调为人做事自始至终要谨慎、认 真,善始善终善疑问;在王家大院中有一个堡是以“视履”命名的,就是告戒子孙, 每个人都要认真做事,每向前迈出的一步都对人生有重大影响,所以我们要盯着自 己迈出的第一步,要走正自己迈出的每一步;还有些对联或文字内容是催人奋发有 为的、催人进取敢为人先,敢于承担责任的;有些劝子孙要多行善举,常怀德善之 心,多办好事,结善缘得善果等不胜枚举。 见小而知大, 见因而知果” 。 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 也由于长期在外经商、 远离家庭的飘泊生活,这些楹联体现了晋商们普遍追求的一种和睦、融洽、有序的 生活理想;乐善好施、束身养心的精神追求;图永固、求权变的处世方法。 第三章 晋商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11 第三章 晋商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晋商大院的结构布局具有鲜明的层次性,是晋商文化中伦理道德秩序的延伸和 具体化,各种氛围的营造、细节的雕琢也都涵盖了我国明清时期的文化理念、晋商的 价值追求和感性直观形象认知。我们从以下几个文化因素进行分析: 3.1 晋商大院整体布局的共性特征, 从整体上把握晋商文化中 “尊儒崇礼” 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 作为明清时期北方民居的代表,晋商建筑满足于晋商文化内嵌于晋商大院的传 统审美需求。主要表现在: 3.1.1 “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 受中国传统观念“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晋商民居的建筑建构体现出一种“崇 尚自然”原则。但中国审美认知中的“自然”概念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种是外在 的、物自体的、形式上的自然之态,一种是内在的、主体的、心性上的自然之质。 这种“崇尚自然”的艺术观反映在晋商大院建筑设计构思上,就表现在以下两个特 征:其一,合自然之律,“外师造化”,尚自然之形态。崇尚木构就是道家“天人 合一”的一种美学营造思想,因为崇尚木构就是追求自然的一种体现。木是建筑之 本源,是最亲近天地之物,故要效法;木还是五行要素,采木构也是一种“天人合 一”心理安慰;另外,木是自然的象征。道法自然,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观是 中国建筑重要的美学思潮之一。在晋商大院院落中到处可见“木”的身影。抛开建 筑的木构体系及木构装饰,就在其建筑装饰中还存在许多仿木元素。例如许多院落 的主楼二层栏板下,就由一系列砖雕仿木斗拱。这些仿木元素使得原本冰冷的墙面 产生了一种和谐美、自然美。就大院的环境而言,既存在明确的限定,又是多层面、 多类别的组合,在相同的布局结构中由于文化、身份、地位的差异和细节的进一步 加工,就形成为丰富的变化,包括内外装修、彩绘、木雕、砖雕、石雕的手法和内 容上都产生了生动的发展过程。比如常家大院,它被称为中国儒商第一家,它的整 个大院布局 1/3 时水面、1/3 是建筑、1/3 是园林,大院的整体布局就解读了白居易 的一首诗“富春江上子凌滩,路远江深去更难。何如家祠通小院,自家房下垂钓竿” , 把白居易的一首诗建成了整个大院。 3.1.2 尊卑有序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 从建筑格局上看,晋商大院的建筑布局是根据各种等级制度从上而下来确定合 乎法度的轮廓和框架,布局、结构、朝向、材料等方面均有着严格的秩序,承载了 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 12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晋商“崇礼”的思想是晋商大院建筑结构的主旋律。大院 结构上主要体现在大院的群体组合采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主要建筑要对称 地布置在中轴线上,且偏院的设计也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正房建筑在中轴 线的正中,长辈所用,祖先供奉在二层,晚辈分别在两厢,小姐则栖身秀楼。家族 人数不断增多时,可以在正房的台阶两边设偏门,扩展为二重院、三重院形成相互 连通,然而又独自成为一体的一个又一个四合院。主院、侧院、偏房、花园都是有 主有次,严整有序,规矩不能破坏。在家庭内部,主人、子女、佣人、客人各行其 道,各有居所,决不能随便逾越。这里可以举一个典型例子,院内没有出嫁的少女, 她们的行为受到严格的限制没有自由可言。比如,在王家大院的视履堡内院中,通 向闺阁的楼梯是由十三个台级构成,象征女子在十三岁时就要登上秀楼,自登秀楼 到出嫁的这段时间里,少女都不得轻易移步楼下。而在王家大院的西宅的秀楼偏高, 室外的十三级台阶无法上至二层,相差得两基就只能被布置在室内了。两性社会身 份的差别还影响着大院内的建筑,两性社会身份的差别成为两性内外交往的界绳。 如以前在公共场所,男女之间需要以绳界分隔开, “越界”则是辱没名声的大忌。 , 垂花门由来就是很好的见证。从这种设计理念,可以看出文化与建筑的发展是通过 内在关系而深入到对象建筑群体之中的,成为理想的政治秩序和伦理规范的具体表 现,从而达到 “见其服而知其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 2的功效即家庭关系的亲 疏决定了建筑关系的远近,建筑的空间顺序迎合了儒家文化中封建宗主权力和森严 的封建等级制度。 3.1.3 宗族意识对大院建筑的影响 从社会组织上看,宗族意识强烈。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是宗族体系。 “宗” 说 文注曰: “尊祖庙也” 。 “族”泛指同姓之亲。宗族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 是一个以族规统治管理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环境。晋商大院受宗族“收宗睦族”意识 观念的影响,也是聚族而居,分派建宅。受不同宗族结构因素影响,在空间和布局 与功能组合过程中,居住者心理的、地位的不同都会有不同形式的结果。使建筑空 间的处理手法具有轴线关系、序列空间、韵律、尺度等等特征。现存创建和义堡 碑记述及建堡缘由时有语, “孟子曰: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所以示亲睦也 。吾 辈烟火数十家,乃散焉星处。或亲或族,数日且不获一觏,而犹云相守出入耶?庐 舍尔我异地,不相联络,而犹能相助守望耶?夫不友不助,如睦者何?”从此可知, 一方面是由于宗族势力强大之时,逐步膨胀的族权显示出对族人日渐强烈的控制力; 2贾谊新书服疑 第三章 晋商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13 另一方面,为了对抗战乱的危害,以宗族之势寻求保护。在获取了政治经济保障之 后,有条件的族人便开始大规模地营造活动,富足的家庭更加倾向于择地新建堡院, 以寻找更理想的居住环境。在家族势力的保障和影响下,晋商大院得以不断的扩建 及完善,形成了现在建筑样式。 晋商大院建筑中的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等,也无不深 深浸染着晋商文化精神。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 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山西人传统的审美习惯。 3.1.4 晋商家族式的企业模式在建筑中的体现 我们之所以今天能够看到山西这些气势宏大的民居建筑,是因其建筑形式是以 家族式的群居的形式而建设的。这种建筑形式除了儒家宗法礼治影响以外,还有一 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他的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当时交通、信息都不发达的环境 下,这种经营模式要求他们的家族成员必须团居在一起,也就形成了我们说看到的 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等,以姓氏命名的大院建筑。但是,群居的形式只 能满足家族成员的共性问题,不能满足个体生活的独立性和私密性,这就出现了以 四合院为元素的空间形态建筑。大院的单体结构都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类建筑,是 中国“团居(团聚) ”文化理念的体现。四合院除了防风防沙的功能外,还体现了晋 商家族管理的观念,它不仅满足了家庭共居的功能,还蕴涵者社会的管理效用。这 种建筑模式很注意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 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效果,院内的围墙、影壁等显示出内向的封闭心态, 表明有将自然统缆于内部的取向。 3.1.5 吉祥图案在建筑中的运用 从大院整体结构上看,在大院氛围的营造上,大院建筑的格局具有文化的象征 性特征,体现出晋商的审美特点和文化需求。晋商的宅院结构严谨,多是呈封闭结 构的建筑群,从它的外在形态上看,大多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 蕴。比如,乔家大院呈现出城堡式的建筑格局,院墙高大。建筑布局讲究方正和稳 定,整座大院的结构呈“喜喜”形。王家大院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呈一个“王”字 在内, 又附会着龙的造型。 曹家大院整体结构是篆书的“寿”字形。 主体“三多堂”, 取多子、多福、多寿之意,由三座四层的堂楼组成,楼顶还分别建有亭台。 建筑装饰中的吉祥图案。在晋商大院建筑中,吉祥图案的装饰通过砖雕、木雕、 石雕的材质表现出来真可谓俯首即拾、抬头不见低头见。晋商大院的装饰种类繁多, 内容丰富,概括其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历史人物传说类、趋吉避凶类、表达主人雅号 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 14 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琴棋书画四艺图、古贤四爱、四时花卉、加官进爵) 、福禄寿 喜与子孙满堂类的等等。 3.2 晋商文化的个性特征在建筑中的体现 3.2.1 晋商文化的商业功能对建筑的影响 3.2.1.1“前店后宅”的建筑格局 任何建筑的形式都蕴涵了居住者的职业特征,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对建筑“住” 的基本功能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居住者的“行”方便性。晋商的职业本质决定 了其所从事的商业行为,晋商创办的商号,类型繁多,有从事药业、丝绸业、盐业、 票号、典当业等等,除去各个分号派驻外地以外,总店的位置或是毗邻而建,或是 在大宅院外采取“前店后宅”的形式而建,这是为了适应家族式的商业经营模式, 方便家族的各分支碰头协商商号事务。体现“住”与“行”的这两种功能要必须同 时出现在建筑的空间形式中。如王家大院的旧街一号位于东西大街的北面,原是静 升的商业黄金地段,全院分为两进,采取的是前店后宅的建筑格局。临街是三间的 倒座格局,中间是大门,两边是柜台。如今这件店面已被改动,但从是原来的封闭 柜台的木板,还能看出它的旧貌。这种中间开门,两边是商铺的格局在静升非常多 见。其形成原因是由于这样的商铺规模有限,两边的柜台面积足够完成所需功能, 所以留出了店门的位置。临街店铺的二层用做仓库,通过柜台后的木梯可以上至二 层。这座院落的两进院落之间没有门墙之设,通过地面高低的落差来区别。其中前 院东厢将北向的一间分为厨房,南向侧与倒座连通,成为会客的场所,厕所布置在 西南方向。而居住区的正房只有三间和西面的一间厢房,相对于传统的民居形式, 这座院落具有了居与商双重功能。 3.2.1.2 安全防御功能 在清朝末年全国商人财富排行榜前十六位都是山西人,晋商各家中所有资产过 亿的有八十七家,而当时的国家财政收入是八千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在当时富可敌 国的晋商就有八十七家。所以对于资产颇丰的晋商而言,“人、财、物”安全可谓 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晋商大院的设计是“墙高、体厚、院深”,我们可以看 到晋商大院在结构上都呈现一种高墙深宅的结构形式,它的文化内涵除了具有分割 围合的作用,还有更重要的作用是它的安全防御功能。如灵石静升的八座堡院就是 抵御兵匪贼寇而产生的,典型的是王家大院东西两堡更以高耸的堡墙而显气势恢宏, 在村中如鹤立鸡群一般,其中的恒贞堡目前仅在南向留有一道居中的堡门,足以见 第三章 晋商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15 其防御体系之严密。堡院四周高耸的围墙高达十多米,宽阔的墙顶设有垛口和马面, 可供巡查之用。厚重的堡们一旦关闭,整座堡子就成了一个森严的壁垒。 3.2.2 晋商的节俭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 晋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早就懂得了节俭是兴旺之道、兴衰之理、更替之本。 晋商是大多是从小商小贩做起,对节俭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发家以后希望自己的基 业能够让子孙传承下去。比如乔家大院,它的大门不正对街口路口,避免太张扬, 它的大门隐藏在老百姓普通的房舍后面体现乔家的藏富心理。有如王家大院恒贞堡 中司马第中的一幅楹联,其上刻写勤俭忠恕的箴言,这种触目皆是的文字寄托了王 家世代相传对子孙的勉励。 3.2.3 晋商的关公崇拜情节在建筑中的体现 关公忠实的实践了孔子的仁、义、忠、信的典范。晋商的关公崇拜,一是由于 与关公有着地缘亲情,用关公的仁义楷模来教育和约束员工;二是政府的褒封,关 公已经被神话,借关公的神威来保卫商人事业的发展和财产的安全。晋商对关公的 崇拜影响了国内商界以至海外华人,几乎世界所有华人的商店都供奉有关公圣像, 晋商以关公的忠义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义与利发生矛盾时, “先义后利” “以义制利” , 诚信经营。晋商行会在全国各地办公地一般都修有关帝庙,用山西特有建材琉璃瓦、 特有的工匠,建设有山西特色也有当地特点的庙宇、舞台,雕梁画栋,红墙蓝瓦, 高大雄伟。如苏州的全晋会馆、多伦山西会馆、周村山西会馆、开封山西会馆等。 仅北京就有晋商会馆 40 多处。晋商会馆及其住宅建筑巍峨壮丽,装饰华丽,尤以砖 雕、石雕、木雕精美绝伦。苏州的全晋会馆,现在叫做 “中国戏曲博物馆” ,余秋 雨先生在文中写到他多次陪同外国艺术家去参观中国戏曲博物馆,几乎每次都让客 人惊叹。特别是那精美绝伦的戏台和演出场所,就连国际建筑大师贝律铭都叹为奇 迹。晋商还积极支持地方义举,修桥、铺路、建庙等等,无不解囊捐助,大同九龙 壁、华严寺、应县木塔、太原晋祠到处都能看到晋商留下的捐钱功德碑,从而 形成了晋商文化的独特风范。 3.2.4 晋商的创新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 晋商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职业性质的原因足迹踏遍全国甚至游历世界,见多 识广形成了开阔的思维模式,在经营管理上有许多的创新,如经理负责制、学徒制 和股份制这些在商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管理都有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大胆的创新思想也影响到他的建筑中去。以乔家大院为例, 乔家大院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几代人的修善,然而都保证了建筑风格的一致。其最 晋商文化影响下的晋式大院建筑样式详解 16 后一次扩建是在民国十年,乔映霞主持建的新院和改建的西北院。体现出了“中学 为休,西学为用”的特点。大院的建筑风格不变,但是窗户全部换用了大格玻璃, 采用西式图案装饰,屋檐下的彩绘,也在原来的传统创作内容中,加入了铁道、火 车等新事物。并且在西北院的改造中,装修了西式风格的客厅,新增了西式的浴室 和厕所。 第四章 文化与建筑的互动中介设计者 17 第四章 文化与建筑的互动中介设计者 4.1 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更直接地体现在通过设计者的影响来实现的 明清晋商大院的设计者也是晋商大院艺术最直接的创造者。他们是一群艺术的 真正的实践者,他们具有浓厚的文化基础,深厚的感性体悟,高超的传统的工艺技 术,在运用土、木、石等建筑材料时,将自己对建筑艺术的认识和思考,以及自己 的建筑艺术的经验的理解融合进具体的建筑中,将感知、理解、想象、情感四种主 要审美因素通过物化形态用语言、线条、色彩等媒介将其固定下来。这些大院 的设计者根据自己深厚的感性经验,给明清时代的北方民居风格定下类型。 对设计者来讲,对晋商价值文化的直觉认识和主观感受在建筑最初的图案设计 中常占有重要地位,对大院建筑的立意取向、构思能力、设计技巧具有很大影响。设 计者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中的各相关因素作整体的感悟,另一方面却又必须去逐一 分析晋商的心理需求特征,使建筑艺术各要素之间的审美关联清晰化、唯美化,并根 据建筑本身的需要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比如晋商提倡以儒治商,重文化的特征, 那么儒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就必须在这些建筑形式中体现出来。比如崇沿文化,我们 在一家大院中可以看到一些与文化直接相关的建筑,有的建筑将文庙与魁星楼合二 为一,有的建筑物位于村落的中部与文笔塔相呼应、有文昌宫,有些地方建立了一 些书院供子孙学习,突出文化的象征性,形成大院建筑的一大特色。 ” 4.2 设计者具有的历史文化特性,使其不能任意自由地发挥想象,它受到 历史因素的制约 晋商大院的设计者的文化特性是其进行不断探求创造的历史过程中被赋于的。 它自觉地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