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一经刊布,即引起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仅简 帛网上就有一百二十多篇研究文章发表。其中收录的八篇竹书总1 2 0 余支简,不仅文献 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众多,与传世文献多有可互相发明之处,同时,其字形写法、简 次编联、特殊的标记符号等等,在楚简研究中,也有极高的价值。其中的三德篇, 尤其备受重视。本篇有2 2 支简,加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所藏1 支, 共2 3 支简,全篇整简占多数,保存情况很好。研究此篇的学者有二十多位,集中讨论 以及相关的文章有五十多篇,这些文章主要从竹简的编联、文字的考释与隶定、简文的 释读、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大部分文章发表在简帛网站上。研究的文章多是以散 篇为主,至今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定论,本文将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使 村料更为集中,对三德篇进行细致的研究。本篇论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三 德篇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对本篇的集释与考证,即本篇论文的主体。 关键词:三德;编联;集释;考证 a b s t r ”( f i v e ) o n c ea n n o u n c e so rm a k e sp u b l i ct h es h a n g h a im u s e u n lt i b e tw a r r i n gs t a t e sc h u b a m b o ob o o k ”t h r o u g hp r i n t e dm a a e r ,r e s e a r c hu p s u r g e ,o n l ys i m p l es i l k sb e i n gt oh a v e a r o u s e d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a n n o u n c eo nt h en e tw i t hr e g a r dt oh a v i n gm o r et h a n1 2 0a r t i c l e s t u d y i n g a m o n gt h e me i g h tb a m b o ob o o k st a k i n go na l w a y sm o r et h a n12 0c h o o s e t h e d o c u m e n ti sr i c hi nc o n t e n tn o to n l y ,t h ef i e l dr e l a t i n gt h a ti sal o to f , d o c u m e n tp l a c eo f h a v i n gm u c hb u ti n v e n t i n ge a c ho t h e r , i ss i m u l t a n e o u sw i t hn o w , w h o s et y p es t y l eo fw r i t i n g , s i m p l ew e a v eac o u p l e tt i m e ,p e c u l i a rm a r ks i g ne t c ,t h ev a l u es t u d y i n gm i d d l ei nc h u j i a n , a l s oh a v i n ga p o l eh i 曲l y s h e e t sa m o n gt h e m ,a r et a k e ns e r i o u s l yf u l l y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s h e e t h a s2 2c h o o s i n g ,a d dw h a th o n gk o n gc h i n e s eu n i v e r s i t y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c u l t u r a lr e l i cm a n s i o nc o n c e a l s2 3i nt o t a l ,o fl e t t e r , e n t i r em a k e sv e r yg o o ds i m p l i f y i n gt h e c o n d i t i o na c c o u n t i n gf o rm a j o d t y ,p r e s e r v i n g s t u d yt h es c h o l a rh a sm o r et h a n2 0p l a c e s h e r e ,d i s c u s st h a ta l lt o g e t h e ra sw e l la sp e r t i n e n ta r t i c l eh a sm o r et h a n5 0t h e s ea r t i c l eu n i t e s m a i n l yf r o mt h es l i p so f b a m b o of o rw r i t i n gw e a v i n g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h a v i n ga t e s ti ne x p l a i n s s t a b l e l yw i t hl o w l yp e r s o n ,j i a n w e n sb u d d h i s mr e a d s ,w a i tf o ra s p e c tt ob ei np r o g r e s s s t u d y i n g ,m o s ta r t i c l eo f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h i n k i n ga n n o u n c e so ns i m p l es i l k sw e b s i t e t h e a r t i c l es t u d y i n gm o s tp r o b a b l yi st og i v ef i r s tp l a c et os c a t t e r e ds h e e t ,h a v em u c hp r o b l e mn o t t oh a v ef i n a lc o n c l u s i o ns of a rs t i l l ,t h em a i nb o d yo fab o o kw i t hs y n t h e s i sa tp r e s e n tt h a t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c a r r i e so u tc o m p a r i s o n ,a n a l y s e ,m a k e sm a t e r i a lb et oc o n c e n t r a t er e s e a r c h , ”t h r e em o r a l s ”t oc a r r yo u to nm e t i c u l o u s l ym o r e t h es h e e tt h e s i si st w om a j o rp a r tm a r k , t h er e s e a r c hb e i n gas h e e t ”t h r e em o r a l s ”s u m su pp a r ti p a r ti ii sc o l l e c t i o nb u d d h i s ma n d t e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t ot h es h e e t ,m a i nb o d yb e i n gas h e e tt h e s i s k e yw o r d s :t h r e em o r a l s ;w e a v e sac o u p l e tp i e c i n g ;c o l l e c t i o ne x p l a i n i n g ;t e x t u a l c r i t i c i s m :b u d d h i s mr e a d i i 上l j 4 巧4 1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益盈造 日期:1 旧罗,l f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篮应盟 日 期q :t 叠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巡起 日 期:! 乙翌 电话: 邮编: 引言 楚文字在战国文字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楚文字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正如 李学勤先生所说:“现代的战国文字研究是从楚国开始的”。楚文字不仅占据着战国文字 的主体地位,而且也成为古文字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流转香港文物市场归藏于上海博物 馆的战国楚竹书的公布,掀起了自甲骨文问世以来,出土文献研究的第二个高潮,这是 近百年来战国简牍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内容极为丰富,文献价值极高,是各个文化领域 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是学术界公认的国之重宝。对中国先秦战国时期的政治、历史、 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上博五的面世,填补了我国古代文献的空白, 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从文字学角度看,这批竹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战国时代的 文字应用概况,以及今本文字的通假情况。而且,出现了不少新字形,写法特别,值得 每个古文字学者的关注,拓宽了古文字学者的视野,可藉以释出或纠正此前未能释出的 古文字:解决、印证不少其它方面像甲骨文、金文、传抄古文等古文字,从而印证考释 字形的正确性。 其中的三德篇,尤其备受重视,本篇有2 2 简,加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 究所文物馆所藏1 支共2 3 简,全篇整简占多数,保存情况完好。研究此篇的学者有二 十多位,集中讨论以及相关的文章有五十多篇,学者相关论著,对考字释义、分章编联 都有很大贡献,大部分文章发表在简帛网站上。在今年的“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日本学者汤浅邦宏和福田一也就三德篇的思想问题在会上发表了看法,我国著 名学者曹峰、陈伟、刘信芳、刘乐贤等人也都参与了讨论。但是有关编联、诠释方面, 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定论,而且研究此篇的文章多是以散篇为主,本文将对三德篇进 行细致的研究,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使材料更为集中。并对简文作进 一步考证,希望能在文字的隶定与考释、简文的编联与复原上有所发现,能为研究者提 供一份可资利用的材料。 第一章、三德研究综述 一、篇题的命名 整理者李零先生认为,本篇开头与大戴礼记四代:“子日:有天德,有地 德,有人德,此谓三德。三德率行,乃有阴阳;阳日德,阴日刑。”有类似的表达, 因此据以题篇三德。 曹峰先生认为此句话的意思是说:“统治者把握了天时、地材、。民力, 就可以无思、无虑、无为了。与天时、地材、民力相关的德称之为三 德。”o 范常喜先生认为此处的“参”可能当如字读,意为“相参”。他指出:“此类用法 文献多见,如: 礼记孔子闲居:子夏日:。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 矣。 国语越语下: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 苟子天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 而愿其所参,则惑矣。杨惊注:人能治天时地财而用之,则是参于天地。舍人事而欲 知天意,斯惑矣。 由此可见,简文中的参可能不当读作三,当与上举文献中参的用法相 同,义为配合。简文大意似为天供其时,地供其材,民供其力,明王无为无思,这叫 参德。也即是说是谓参德陈述的对象仅是明王无思,而非前面所有的内容。参 德是明王参于天地之德,而非天共时,地共材,工共力三者之德。这样一来, 本篇题为三德可能就不太合适了。整篇简文谈的均为天人之际,规劝君王敬顺 天时,比较接近于道家的东西。结合l 号简中有顺天之常一语,故此篇可暂名之为 顺天之常。 。 笔者认为以原整理者所命篇题为佳。大戴礼记四代明确将“天”、“地”、“人” 和“三德”相联,而且古典文献中亦无“参德”之用例。范常喜先生所举文献中的“相 参”用例,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表明高明的君主能把握“天”、“地”、 “人”三者之道,能代表“人道”和“天地之道”相参,而三德篇中还看不出相参 的表述。 。马承源上海博物铭藏鞍固楚竹害( 五) 胃2 8 7 ,上海古籍出版杜2 0 0 6 年 。曹峰( 三德) 零释( 一) 简帛网,2 0 0 5 - 0 4 - 0 6 。范常喜上博五( 三德) 札记六则简帛网,2 0 0 6 - 0 5 1 8 2 二、简文缀合与编联 竹筒的编联是指根据竹简的形式与内容而将竹简缀合、排列连接在一起,即文本复 原的问题。在综合考虑竹简形制、特殊符号、每简长度、字数、内容等因素之后,不同 学者对于竹简排列的顺序和编联各有自己的看法,或就通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就其中 的某些简提出自己的意见。 竹简的编联情况直接影响到文字的考释以及对文义的理解。同样,正确的文字考释 对竹简的编联也有很大的帮助。能否正确编联,涉及很多方面,笔者通过对各篇研究文 章的分析,综合诸位学者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考证,试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拼排残简。 关于该篇竹简的拼合与编联问题,由于残简较多,编联颇不易。李零先生的初步整 理有开拓之功,而后陈剑、曹峰,侯乃锋,李锐、王兰等诸位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编联意 见。李零先生指出:“这组简文大部分可以拼联,如第一简至第九简可拼,第十简至十 六简可拼,十七与十八也有可能连在一起,但十九简以下五简,简文残缺,不能断定其 位置。”o 三德简在李零先生的初步整理之后,众多学者对其简文的编联与复原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有:陈剑先生在谈谈 上博( 五) 的竹简分篇、拼合与编联问 题中指出:“通过逐一复核检查竹简间的连读关系,将前9 简分为五组,1 0 1 6 简分为 三组,认为l 、2 3 、4 5 、6 7 、8 9 ;1 0 1 2 、1 3 1 4 、1 5 1 6 各组简内部连读是 没有问题的,但各组间的连读关系并不能确定,作以上拆分后再考虑各简间的连读关系, 可以重新确定以下几组当连读的竹简:简l 当与简4 5 连读;简1 3 1 4 当与简1 9 连 读;简1 7 当与简1 5 1 6 连读;简2 l 当与简1 8 连读;简2 2 当与简6 连读。固曹峰先生 在再谈 的编联与分章一文中,吸收释字,补字、句读方面各家成果,综合其 本身对三德文意所作的系列研究,对三德篇的所有简文做出了编联,并将其分 为两大部分,六个章节,在对本篇的编联问题上可谓前进了一步。上篇:第一节: l + 2 + 3 + 4 + 5 ;第二节:2 2 + 6 + 7 + 8 + 1 7 ( 上) ;第三节:1 7 ( 下) + 1 5 + 1 6 + 香港简+ 9 ( 上) ; 下篇:第一节:9 ( 下) + l o 十l i + 1 2 ( 上) ;第二节:1 2 ( 下) + 2 0 + 1 3 + 1 4 + 1 9 + 2 1 + 1 8 ( 上) ; 第三节:1 8 ( 下) 。 李锐在读上博五札记( 二) 中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就是将简1 2 和简8 断开之后再进行编联。;王兰在上博五 编联中,以文意贯连为主,句 式押韵为辅,将简8 和简1 2 拆开,将全篇分为两大部分,从而串联起全文脉络。第一 部分:2 + 3 + l + l o + 1 1 + 1 2 ( 上) + 香港简+ 8 ( 下) + 9 + 4 + 5 ;第二部分:1 3 + 1 4 + 1 9 + 1 2 ( 下) + 2 0 + 2 2 + 6 + 7 + 8 ( 上) + 2 1 + 1 8 + 1 7 + 1 5 + 1 6 。 侯乃锋在读上博五 札记四则中同 意将简l 与简扣5 连读,但他认为简1 应该编联在4 - - 5 之后。回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2 7 8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 o 陈剑谈谈( 上博( 五) ) 的竹简分篇、拼合与编联问题简帛同,2 0 0 6 - 0 2 1 9 。曹峰再谈三德的编联与分章简帛网,2 0 0 6 - 0 4 - 1 3 下引曹峰说皆出自此篇,不另行标注 。李锐读上博五札记( 二) j 简帛网,2 0 0 6 - 0 3 0 4 下引李锐说皆出自此篇,不另行标注 。王兰上博五 编联简帛网,2 0 0 6 - 0 4 - 1 3 下引王兰说皆出自此篇,不另行标注 9 侵乃锋 上博( 五) 几个固定词语和句式补说简帛网,2 0 0 6 - 0 3 - 1 8 下引侯乃锋说皆出自此篇,不另 行标注 这一系列文章的发表,对本篇的编联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综合各家的看法,比较 一致的观点是:2 3 、4 5 、1 0 1 2 、1 3 1 4 、1 5 1 6 ,这五组简内部的连读没有争议。 但是各组简的连读关系并不能肯定,而且将全部的简文拼合在一起,几位学者的观点分 歧也很大。由于十九简以下的五简残缺得比较厉害,而且其中可能还有缺简,所以对全 篇进行编联很难。按照文句之间的语意和位置关系,笔者试将这几组简与其它简进行大 的分组编联,至于在此基础上对全篇的复原,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第一组:2 3 + l + 4 5 简2 3 与简4 5 这两组简的连读没有异议,有争议的只是这两组简的位置。陈剑 先生认为简1 当与简4 5 相连,简1 与简4 相连处的文句为: 虬”弦望齐宿,是谓顺天之常。【1 】如反之,必遇凶殃。”【4 】 “反之”即“反天之常”、“反天常”,与“顺天之常”正相对,“常”、“殃”押韵( 阳 部) 。侯乃锋先生认为简l 与简4 5 连读似应放在简4 5 之后。而曹峰先生则将简 l + 2 3 + 4 5 编联在一起。笔者认为这五支简的位置应该是2 3 + 1 + 4 5 ,理由如下: 简l 与简4 5 相连,从文意和音理两方面看都很合适。简2 3 与简1 相连,从内容上 看,简2 3 阐述了什么是“天常”,并指出要敬“天”,人类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 准做事,这样才能受到“天”的庇祜,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不仅灾祸会降到自身,还会 波及到子孙后代的身上。同时指出“幽、阳;男、女;外、内”这样抽象的概念。经 法四度:“顺治其内,逆用于外,功成而伤。逆治其内,顺用其外,功成而亡。内外 皆逆,是谓重殃,身危为戮,国危破亡。外内皆顺,命日天当,功成而不废,后不逢殃。” “极阳杀于外,极阴生于内,己逆阴阳,又逆其位。大则国亡,小则身受其殃。”经法六 分:“主两则失其明,男女争威,国有乱兵,此谓亡国。”可见“幽、阳;男、女;外、 内”,都是有区别的,而且这种区别是不可变更的“天”的礼数。“敬之敬之”强调的是 “敬天”的重要性,同样讲的也是顺天之常的道理。紧接着简1 阐述了何为“顺天之常”, 以及“反天常”所带来的后果。从文意上看,这两支简的相连是合适的。 第二组:2 2 + 6 + 1 7 + 1 5 1 6 + 香港简 陈剑先生认为:简2 2 省与简6 7 连读,相连处的文句为: “临民以仁,民莫弗【2 2 1 貌。”【6 】 文意通顺,“仁”舆“规”押颟( 真部) 。o 众位学者对此处的编联都持相同的看法, 但是简6 究竟应该与哪支简相连,看法不一。陈剑先生在谈谈 竹简编联的一处补正中,指出“简6 之下当与简1 7 连读,简7 在本篇现存竹简中找 不到可与之连读的,其前当有缺简” 。曹峰、王兰主张简6 与简7 相连,笔者同意陈 剑先生的观点,简6 与简1 7 相连,相连处的文句为: 。陈剑谈谈( 上博( 五) ) 的竹简分篇、拼合与编联问题简帛网,2 0 0 6 一0 2 - 1 9 。陈剑谈谈( 上博( 五) ) 的竹简分篇,拼台与编联问题简帛网,2 0 0 6 - 0 2 1 9 。陈剑三德竹简编联的一处补正简帛网,2 0 0 6 - 0 4 - 0 1 4 建五官弗措,是谓反逆。土地乃坼,民人乃【6 】盗三一敬天之,玟,具地之矩, 恒道必口。【1 7 】” 简6 与简1 7 相连处文句为“民人乃茗”,陈剑先生认为:“菩”当读为“落”,“措、 逆、坼、落”( 铎部) 跟“敌、讵( 矩? ) ”( 鱼部) 分别以同部字自相押韵,从韵脚和 简文意群来看就变得很和谐自然了。“落”字可指人的容颜衰老,也可更加抽象地指人 本身的“凋落”、“零落”。简文“民人乃茗( 落) ”可以理解为包括国君所统治的人民正 在大量非正常地死亡,离散而逃奔它国,或生殖不蕃等多种国内总人口减少的情况。 简1 7 当与简1 5 1 6 连读。简1 7 与简1 5 相连处的文句为: “不修其成,而【1 7 聪其綮,百事不遂,虑事不成。【1 5 ” 虽然“綮”字之义尚待迸一步探明,但从句子结构来看是很通的。“成”、“綮”、 “成”押馥( 耕部) 。 所以简2 2 + 6 + 1 7 + 1 5 1 6 应该编联在一起。简1 5 1 6 说的是“民时”的问题,不要 “骤夺民时”,否则“天饥必来”。香港简上下端皆残,仅存1 1 个字,内容为:“懈 於畴,上帝喜之,乃燕凶炎。【香港简】”。可见这支简也与“时”有关,故可将此 简置于简1 5 1 6 之后,在文意上看是比较通顺的。但是从1 6 简的简文来看,此简后一 定有断简,在全篇中没有能与之相接的简文,但可以肯定的是简1 6 与香港简的位置相 近,内容都与“时”有关。 第三组:7 + 8 + 9 + 1 0 1 1 1 2 + 2 0 简7 和简8 都是整简,而且简尾和简首都是完整的句子,故只能从文意和句式上来 分析。7 8 这两支简讲的都是“过度”的问题,如“宫室过度”、“衣服过制”等。礼 记仲尼燕居:“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可见,古 代宫室的建筑必须遵守一定的制度,不能逾越一定的“度”。另外这两支简中都有“上 帝弗谅”这样的句式,故将两简相连。 简9 上下两端皆残,编连不易。两简相连处为:“鬼神桎祀,上帝乃怡,邦家【8 】 保,乃燕凶炎。高踢日:r 毋凶服以享祀,毋锦衣绞袒。j 像子是谓忘神【9 】” 从文意上看,“邦家”后面一定是指好的方面,而简9 的首字“保”前应缺一字,“邦 家口保,乃无凶灾”在句意上很通顺。 1 0 1 l 1 2 ,这三支简中大多数句式都是:“毋”,乃皇后的告诫之语,而且都 是两句一组,成双成对,说的是相同或相通的一个道理。关于这三支简的编连,众位学 者没有异议。简9 下端残缺将近2 0 字左右,很难与其它简进行编联,笔者将简9 与简 1 0 相连的原因是:内容上比较通顺,讲的都是高阳和皇后两人的告诫之语,语言上都是 。毋”的句式,风格比较抽象、凝重,哲理性很强。 。陈剑谈谈( 上博( 五) ) 的竹简分篇,拼合与编联问愿简帛网,2 0 0 6 - 0 2 1 9 简1 2 当与简2 0 相连,相连处的文句为: “出( ? ) 欲役人,不钦不食。秉之不固,【1 2 1 口之不堪线。致刑以哀,艚去 以侮。民之所欲,鬼神是祜。慎守虚舌h 1 2 0 ” 考虑这两支简相连的理由是:“秉之不固,口之不尼浅”两句结构相同;简2 0 的“致刑 以哀”与简1 2 的“口欲毅人,不钦不食”意义上似也相呼应。但由于“巷浅”字不能确 识,此处的连读还不能肯定,暂将此两简相连。故1 0 1 1 1 2 + 2 0 这四支简构成一组。 另外,李锐和王兰两位先生将简1 2 和简8 断开之后进行编联,简1 2 和简8 都由两 段缀合而成,文意不顺,理当分开。王兰认为“出欲杀人,不饮不食”从语义上显得 很突兀,所以把简1 2 断开进行编联。把简8 断开的原因有是语义与简7 前后矛盾,简 7 有上帝弗谅,以祀不享,简8 则说上帝弗谅。鬼神裎祀,上帝乃怡,同样 是犯了过错,上帝不原谅,怎么前面说了以祀不享,这里就可以鬼神袒祀,上帝 乃怡了呢? 原简8 断开后,简2 1 上残留谅字可与简8 上拼接,且字数也很吻合。” 笔者认为将整简断开然后进行编联,可谓是新的创见,对于简文的复原也许有一定的帮 助。但是从简1 2 的情况来看,两段缀合之后,整支简是完整的,“出欲杀人,不饮不食, 秉之不固”是与下文“口之不苊淡。致刑以哀”发生联系,没有必要将其断开。简8 “上帝弗谅”之前讲的是“过度”的问题,这是上帝所不允许的,自然“弗谅”。而“鬼 神梗祀”是说祭祀的事情,祭祀代表对上帝的尊敬,上帝应该是高兴的。这样前后语义 并不矛盾。 由于简文的残缺、文字的释读以及没有传世本相对照等原因,笔者无法将所有的简 文都编联成篇,但从整体上我们仍然能够了解简文的内容,要将简文复原还有待进一步 的深入研究,我们将期待新材料的发现。 三、简文思想研究 整理者李零先生指出,“三德多言天地与刑德之关系,并告诫君主修身修政的一 些必要事项,大多为韵语。本篇开头与大戴礼记四代所谓以三才之德配阴阳刑德 的表达较相似。”o 曹峰认为, 三德是黄帝四经的思想渊源之一。他指出:“三德与马王堆 汉墓帛书黄帝四经( 除原道篇外) 有很多相像之处。既有用词的相像,也有文 章结构上的相像。如此众多的相像表明三德和黄帝四经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时代上看,三德可能更早一些,三德和黄帝四经所要表达的意境非常相 近,均要求人类必须以天地的运行体系为模范与准则,才能得到“天”的佑护,不然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 6 将受到“天”之惩罚。”另外,他还认为三德全篇以“天、地、人”为主要线索, 第一部分着眼于较为具体的政治场面,其中有一些与巫术禁忌相关的内容,集中于“内 外”、“男女”、“君臣”这些可以视为“干常”“常、礼”的伦理纲常和国家兴亡之间的 关系。与“君”之“德”相关,这些“德”包括了君子在处理君民关系,官职制度、自 身欲望、疆土扩张、衣服宫室、鬼神祭祀等重大问题时的态度,认为这些问题同样与国 家兴亡有着密切关系。此外,第二部分侧重于“时”,突出以农为本的思想。并且以高 阳、皇后的警戒之言为引子,表达出一切行动应该顺遂事物发展趋势的哲学理念,与其 做什么不如不做什么的、以退为进的谨慎保守态度,和物极必反的忧患意识。整体上是 人事以天道为本,顺天道以推人事的黄老思路。 在“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大阪大学教授汤浅邦弘的上博楚简三 德的天人相关思想以及日本学者福田一也的上博简五( 三德) 篇中“天的观念” 两篇文章也从哲学思想角度对三德篇进行了讨论。汤浅邦弘认为,三德对“灾”、 “异”的说明,可以说具有了向春秋公羊学的灾异思想展开的可能性。福田一也认为, 从对天、礼、天礼的记述上来看,三德与黄帝四经并不相同,当归属为儒家。 欧阳祯人认为,上博简三德一文不仅讲天、地、人三才,讲“鬼神是祜”,而 且还穿插其中,讲“明王无思”,天人感应,黄老无为的影子若隐若现。在这一点上, 他与曹峰先生的观点正好一致。他说:“上博简第五册的文章,整个行文的现实功利性 超过了它的理论性,直接为统治集团服务,把王权看得至高无上。三德云:仰天事 君,严恪必信( 第1 5 简) ,这与孔子、曾子、孟子、子思子的政治哲学独立、自尊、 自由的品格,民贵君轻的思想相去甚远。变常易礼,土地乃坼,民乃嚣( 天) 死之 谓与尚书、大学以来一以贯之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君 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大不相同,违反了先秦原始儒家的时中发展观,代表了统 治集团的利益,散发着腐朽的气息,成为社会的阻碍。”。 综上所述,关于本篇的思想问题,学者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但是整体上还是倾向于 道家的黄老思想。1 9 7 3 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包括老子甲乙本在内的一 批帛书,其中。老子乙本卷前分别标明为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的四篇 古佚书,曾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帛书书名的认定,有“黄帝四经”、“黄老帛 书”、“黄帝书”和“经法”等四种之多,学术界惯称其为黄帝四经,其价值在 于部分地呈现出今人已难觅真相的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面貌。虽然在本篇中,也存在对 “天礼”方面的论述,如“齐齐节节,外内有辨,男女有节,是谓天礼”等。但是曹峰 。曹峰( 三德) 与( 黄帝四经) 对比研究江汉论坛,2 0 0 6 年1 1 月 。黄敦兵r 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孔子研究2 0 0 6 年0 6 期 。黄敦兵r 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孔子研究) 2 0 0 6 年0 6 期 。欧阳祯人( 上博简五) 学术价值考论简帛网,2 0 0 6 - 0 5 1 3 先生在( 三德) 与( 黄帝四经) 对比札记一文中,从用词、用韵、文章结构等方面 将二者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二者诸多的相似之处,说明三德篇整体上存在比较浓厚 的黄老思想。 第二章、简文的集释与考证 凡例 一、所引简文严格按照整理者李零先生对本篇的隶定,顺序依原简次序排列。 二、将二十二支竹简,逐简进行集释,对每简集释的内容加以标注,按标注的顺序 依次进行。 三、本简末尾句子不完整的,由相连的简补出,以 的形式标出。缺字能补出的, 用【】表示;缺字不能补出而知道确切字数的用“口”表示;不能补出又不能知道确数 的用“”表示。 四、由于各家的考释文章经常被反复引用,故将其统一放在正文后面的“注释”中, 各家说法末尾q ”号内的数字为该文在注释中的序列号;一个学者有多篇文章的,分 别以“a 、b 、c 、d ”等进行排列。为了行文方便,所引各家之说不加引号进行标注。 五、下面条目中所引整理者李零先生的观点,均出自(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 国楚竹书( 五)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 中对三德篇所作的注释。 六、本人按语中的引文直接在页下进行注释。 9 筒1 : 天共告( 时) ,地共材,民共力,票( u j e j ) 王燕思,是胃( 谓) 参( 三) 悫。卉木须齿 ( 峙) 而句( 後) 裔( 膏) t 。天亚( 忍) 女( 如) 忻z ,格o f ) 旦毋哭。,明母( 毋) 前( 歌) ,弦望齑1 蠢( 宿) s ,是胃( 捐) 川( 顺) 天之索( 常) 。 1 句( 後) 酌( 耆) 李零:後奋,未释。 王晶、胡海琼:句,此处作本字“句”( 说文、广韵:古侯切。今音g a u ) 讲是解得通的。礼记月令:“旬者毕出。”陆德明释文、郑玄注:“句,屈生也。” 太玄玄数:“神句芒。”范望注:“句,取物春句屈而生。”奢,发也。易豫象 传:“雷出地奋。”焦循章句:“奋,发也。”史记乐书:“奋至德之光。”裴 驷集解引孙炎日:“奋,发也。”“卉木须时而句奋”意思就是“草木等待季节而发 芽生长”。 6 苏建洲:李零先生之说正确可从。裘锡圭先生已经指出楚简中,“先後”、“前後” 之“後”似无有作“句”者,而“然句( 後) ”、。而句( 後) ”,则无有作“後”者。 王、胡二先生的说法恐怕是不能成立的。 7 a 按:从李零之说,读为“後奋”。说文:“后,继体君也。”段注:“释诂、毛传皆 日:后,君也。后之言後也,开创之君在先,继体之君在後也。经传多假借后为後。” 搿,裘锡圭先生认为:“字疑是奋之别体,金文奋字、夺字,皆不从“大” 而从“衣”,此字似“奋”省“隹”。“卉木须时而后奋”,强调的是草木必须等待时节, 然后才能生长。 2 天亚( 惑) 女( 如) 忻 李零:忻,喜欢,与“恶”含义相反。 王兰:简文此处“天恶如忻,榻( 再) 旦毋哭”当连读,上句“天恶”指天出 现异常现象,下旬“再旦”也是天之异象,“如忻”则与“毋哭”对应。两句意思应是 统一的,都强调要“顺天之常”,即使天现异象,也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如常处之。 4 范常喜:“天亚( 恶) 女( 如) 忻”一句,整理者指出:“忻”,喜欢。与“恶”相 反。墨子经说上:“誉之,必其行也,其言之忻,使人督之。”孙诒让闲诂:“其 言可忻悦也。”可见整理者对“忻”的解释至确,但将“女”读作“如”则不易理解, 。荆门市图书馆郭店楚简,1 8 2 页,注释 二一 ,文物出版社,1 9 9 8 年5 月 1 0 而且同后文文意关联不大。我们怀疑此处的“女”当系“母”之误。“母”、“女”二字 形近,容易相混。郭店简成之闻之简2 9 :“君爽日:襄我二人,毋有合在音。” 今本君爽作“襄我二人,汝有合哉言。”李零先生指出:“简文毋的古文字写 法与女相近,疑今本抄写有误。”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乙种简1 1 7 “正月、 七月朔e t ,以出母女) 、取妇,夫妻必有死者”的“母”即“女”之讹。简文读作“天 恶毋忻”意为“上天所厌恶的不要喜欢”,这与同简“平旦毋哭,暝毋歌”句式及句意 恰好相致。同时也与后文“埤墙勿增,废人勿兴。皇天之所弃,而后帝之所憎。毋日 冥冥,上天有下政”的论述相呼应。 8 a 3 憎( 平) 旦母( 毋) 哭 李零:明,天亮。淮南子天文所述十六时制有晨明、且出明、旦明,用以表 示夜半后,日出前的时段,其中“旦明”即“平旦”。 王兰:棍,李零先生读“平”,诸家似无异议。但战国文字中已有“平”字,似 乎没有理由舍弃常见易写的本字不用,而用一个生僻繁复的字来代替。张桂光先生认为 “榴”可能读“再”,字之右可能是“再”的繁体。“再旦”亦见于典籍记载,竹书纪 年有“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李学勤先生已指出:“天再旦即天亮两次的奇异 天象,是日出之际发生的一次日食。” 4 按:本简翟字,右边与。再。字不同。说文:。再,一举而二也。,甲骨文作且i ( 前七- - ) ;金文作齑( 磊羌遣) 、舟( 陈璋壶) 等形。楚文字作参( 郭店穷 二 达以时t 5 ) 、瞄( 郭店i 吾, 9 , - - 4 9 ) 等形。另外,释为“再旦一于文意亦不通, 无法与下文“明毋歌”相对。故从整理者释为“平”字。 4 明母( 毋) 莉( 歌) 李零:明,天亮。 晏昌贵:睡简日书甲种1 5 5 背:“墨( 晦) 日,利坏垣、彻室、出寄者,毋歌。 朔日,利入室,毋哭。望,利为困仓。”颜氏家训风操:“道书又日:晦歌朔哭,皆 当有罪。天夺之算,丧家朔望,哀感弥深,宁当惜寿,又不哭也。”抱朴子微旨亦 以“晦歌朔哭”为不吉之事,与轻秤小斗、狭幅短度、以伪杂真、采取奸利、诱人取物、 越井跨灶诸事并列,谓犯之则司命夺其纪算,说与颜氏家训略同。今细察原简照片, 该“明”字与本简“明王”上部,第3 简“天命孔明”的写法均不相同。可能即是“晦 朔”之“晦”字。 g a 范常喜:“明一字原简文作嗣,正如晏昌贵先生所说,整理者将该字隶作“明”的 。王延林常用古文字字典2 4 7 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8 7 年 。李守奎 楚文字编 2 4 8 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1 2 月 “ 确与字形不甚相合,楚文字中。明,字常见,如:爹( 上博一孔予诗论2 5 ) ,同翮 相比,左部所从不同,一从。日,- - p , 。参,简文中翻字从。月。瞑,声,当 相比,左部所从不同,一从“日”,“l p ”简文中翻字从“月一“瞑”声,当 即“瞑”字之异体。“暝”有“昏暗、阴沉”之义,如:宋玉神女赋:“蔺然而暝, 忽不知处。”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震者雷也,晦瞑,雷击其庙,明当绝去僭差 之类也。”字亦作“冥”,如:史记高祖本纪:“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 蛟龙于其上。”简文中从“月”似乎更加符合此词“昏暗”之义。这样简文“平旦毋哭, 暝国毋歌”恰好与抱模子微旨记载“晦歌朔哭”稳不吉之事相合。 8 b 王兰:此简中“明”字,晏昌寅先生认为字形特异,当读“晦”。其实金文中 “明”字已有类似写法,如:毋( 帚向簋) 、四( 秦公簋) 、固( 秦公缚) 、翊( 秦 公镑) 、因( 秦公鳟) 、多( 洗兄锺) 、西( 易兄鼎) 。战国文字中“明”字亦有类似 写法,如:司( 鼯羌缝) 、司、固、谚黟、哆,( 侯属三一三) 。何琳 仪先生详细论述了“明”字的演变,认为:“战国文字承袭两周金文。阁旁或由横目 形曲演化作q 、垂、审。”笔者认为何先生的解释已很明了,简文此字当从李 零先生释作“明”。 4 按:说文:“明,照也。从月从阅。嗲,古文明从日。”本简圈字,确与 楚简中其它“明”:乡( 郭店老甲3 4 ) 、刎( 郭店太一生水5 ) 、彰( 郭店穷 j6雨 雨蕊吨 达以时1 5 ) 、口,( 郭店五行1 4 ) 、秒( 郭店唐虞之道5 1 ) 、毛罗( 郭店六 德3 8 ) 、镬( 上博三德3 ) 等形不同。字所从的“酗,乃是由横“目”形演化而 来。在说文古文中,目形经常与“目,形混同,如:睦、省、冒、德、直的古文 分别作齑、省、圈、恶( 玉篇作露) 、亲( 加。木。为。植。之古文而 借作。直”) 等形。战国文字中“明一或作“明”,如:固、谚可、夸,( 侯马 盟书三一三) 。;汉印:西国( 葭明长印) 、甘r ( 巨神季明) 、明( 昭明竞) 、明 ( 朱氏竞) 等 ,这些都是固、目相混的确证,可见整理者将此字释为“明一字甚确。 。“暝”字。原作者作“明”字,现订正。 口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7 2 2 页,中华书局,1 9 9 8 年9 月 。王延林常用古文字字典4 0 4 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8 7 年 1 2 5 弦望齑 溪( 宿) 李零:齐通斋,恭敬之意;宿通素,是预先之意。两字连读是预为斋戒之意。 按:鬻形体与说文“夙一字古文同,字作“f 垂一或“佰”。 “偿”、“佰”,实 “宿一之初字。“宿”,甲骨文作牺( 铁- - - - 四) :4 目( 后下二三) ,象人在 席旁;又作尝( 后下二四) ,象人在席上之意。金文作龠( 宿父尊) 等。在此读 为“素”。可从。 简2 : 敬者寻( 得) 之,忽( 怠) 者迸( 失) 之,是胃( 谓) 天索( 常) ,天神之 r n 毋籀 li e l 皇天舾( 将) 墨之,;毋屠惑( 俦) 虑( 菲) ,上帝舾( 将) 憎之:新而不靓3 , 天乃垡( 降) 材( 炎) ;已而不已, 天7 5 垡( 降) 象( 巽) 】。 1 皇天j i 爵墨之 李零:墨与憎字互文,疑读为俺,是戒慎之意。 王兰:“戒慎”与“憎”之义也相去较远,难以形成互文关系。笔者认为此句的 含义应结合上文“敬者得之,怠者失之”来理解。整篇竹书都谈论对待上天的这两种态 度,本句当然也不例外。句中缺失四字的意思应与“为伪诈”相反,是对上天恭敬的行 为。“兴”当读本字,“兴”“僧”分别与“得”“失”呼应。 4 按:本简“天神之口,e i e i z i ,皇天将器之。毋为伪诈,上帝将憎之。一由于“皇 天将墨之一前面有缺失的字,所以很难判断“星”与“憎”意思相反还是相近。与该字 的上部相近的字形在上博简中出现很多,如:熬( 上博二容成氏1 3 ) 、罴( 上博 二从政甲:8 ) 、燕( 上博二从政乙1 ) 等,整理者都释为“冥”,于文亦通笔者 以为“止”只是羡符,字当读如字。 2 毋餍恐( 俦) 意( 静) ,上帝舾( 将) 憎之 李零:郭店楚简老子甲第一简有绝惑弃崽j ,裘案读为绝伪弃诈j ,甚确。 。王延林常用古文字字典 4 3 7 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8 7 年 1 3 季旭异:慈灌j 二字,原考释读为伪诈j ,可从。案:此二字于本简连读,依上 下文义,读为伪诈j ,没有问题。但郭店简二字分读,与本简已有不同,据郭店老 子上下文义,释为伪诈j ,又显然不是很理想,与老子全文思想体系不搭。裘 说改释为绝伪弃虑j ,文义较旧说好。拙见释为绝伪弃作j ,也未尝不可以。与老 子同属道家文献的ct - 博三恒先简1 1 、1 2 为j 与f 作j 同出而意义不同,可证 当时f 为j 与作j 也常常一起出现。 1 0 王兰:句中缺失四字的意思应与“为伪诈”相反,是对上天恭敬的行为。 4 按:李零之说可从。但将“母”读作“毋”则是难以理解的。故怀疑此处的“母” 当系“女”之误,读作“如”。“母”、“女”二字形近,容易相混。简文读作“如为伪诈, 上帝将憎之”,与句意恰好一致。 3 副i 而不习i 李零:祺,说文言部有“禊”字,训为“欺也”,这里似用为“忌”字。 晏昌贵:“忌”原写作“骐”,读作“忌”,指语言方面的忌讳,周礼司救:“掌 万民之邪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救之。”郑注:“邪恶,谓侮慢长老,语言无忌而 未丽于罪者。” g a 按:说文言都有“蔷”,训为“忌也一。周书曰:“上不蕾于凶德”。段玉裁 注:“营,今书作忌”。故认为本简此字乃说文“营”字。何琳仪先生在战国文字 通论中指出:“文字的偏旁和位置不固定这种现象,殷商文字中早已有之。战过时代, 政令不一,文字异形,其方向和位置的安排尤为纷乱。”o 4 已而不已 李零:隶定为“已而不已”,未做解释。 晏昌贵:“已”原文无注释,当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0897-2025烧结用钢渣
- GB/T 11412.1-2025海船安全开航技术要求第1部分:一般要求
- 2025年新能源大数据在新能源行业创新模式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 2025年光储一体化系统在沿海地区电力供应中的稳定性分析报告
- 工业互联网平台光通信技术升级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前景报告
- 2025年中国高纯三氧化二锑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第6课 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局面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基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政治(道法))-59
- 筑梦新青年(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活动一 会计时的水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下册沪科黔科版
-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
- 2025年4月自考0345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
-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 2025届威海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定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 GB/T 4706.23-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23部分:室内加热器的特殊要求
- 新部编版语文1-6年级2460个生字表(带拼音)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
- 卫生监督员行为规范
- 深圳电子行业前景分析
- 内窥镜检查病历委托书
- 70篇短文复习1600中考词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