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2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做过贡献的老师和同学均己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3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取得的不小的成绩, 但不可否认,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存在一些问题,也面临外界普遍的质疑与诘难。教育历来以教人为善自居,在许多人看 来,教育就是好的,就是善的。教育改革出现问题,人们总是在喟叹社会的风气不好和人的 道德水平不高,却丝毫不曾怀疑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是否改革的制度本身存在问题,是否 改革制度的运行在有意无意的纵容或放任了改革的“不适”。对于我们来说,开辟一个不同 的价值分析框架,关注制度伦理问题,在对人的行为提出善的要求前,对要求人们遵守的制 度提出正义的追问,是极为重要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制度的变迁,而教育制度的变迁有依赖于合理的制度伦理, 没有良好的制度伦理,课程改革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制度伦理即制度的合道德性,它所强调 的是一定制度框架、 制度设计和安排对人的行为方式的制约和影响。 一个制度是否合乎伦理 就是要看这个制度是否包含了民主、平等、公正、自由等社会基本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是一个教育改革活动, 更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合道德性是课程改革制度的应有之义和本质 诉求。 只有合乎伦理的制度, 才能实现对社会权利义务的合理分配, 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当前课程改革的制度存在着忽视地区差异、侵犯教师民主、课程实施草率、利益分配失衡及 改革代价的放任和分配错位等现象, 这使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偏离了其伦理本性, 背 离了维护社会公正的要求, 以及教育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要求。 课程实施中公正价 值的偏失、 对伦理制度重要性的忽视、 工具理性价值意义的扩张和主体价值与交往话语的缺 失是造成以上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课程改革中的矛盾冲突, 阻碍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改革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制度伦理, 只有直面并有效解决制度的伦理偏失, 构建 合理的制度伦理,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就理论构建来说,首先 要实现由个体善到社会正义的伦理主题转变, 有效改变在社会利益分化背景下单纯谈论个体 善的历史局限性;其次要努力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公正性、生命性、对话性和平等性品 质。就实施路径来说,必须着手提高课程改革标准的适应性,加大对农村落后地区的投入, 着力构建改革管理者的合格权威, 树立正确的课程改革价值取向以及正确看待和处理改革的 代价问题。 关注制度伦理问题, 赋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必要的伦理价值, 对课程改革的实施和 经验的总结无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基础教育;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课程改革; 制度伦理;制度伦理; 工具理性;工具理性;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4 abstractabstract accompany with the fruitful achievement,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also suffered criticism. it has been taken for granted that education makes student a good person, so education itself has been viewed as good. the problems in educational reform are tended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polluted general mood of society and the low moral level instead of the defect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t is doubtable that the reform system leads to the inadaptability of the reform. as a result,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emphasize on the system ethics in a different value framework, by enquiring the justice of the system before demanding the good of people. the most essential elemen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basic education is the system transition, which lies in the reasonable system ethics, and without system ethics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bound to fail. system ethics, the harmony with the morality, focuses on restrict and effect that exerted on involved people by given system framework, system design and arrangement. the harmony with the morality of a system lies in the basic value such as democracy, equality, justice and freedom that contained in the system.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basic education is actually a kind of moral activity, which means that conforming to the morality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we will not be successful to allocate the social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r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 unless the system conforms to the morality. the problems in curriculum reform, neglec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reas, invasion of teachers democracy, carelessness in curriculum practice, unbalance in benefit allocation, disregard for reform cost and mismatch of the reform cost, lead the curriculum reform to the wrong direction, deviating from its ethics nature, the social justic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improv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o the reasons, i suggest that it is the deviation of justice, neglect of the importance of system ethics, expansion of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the shortage of the subject value and the interaction discourse that lead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above problems aggravate the conflicts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which in turn handicap the improvement in this field. the healthy reform is built on the perfect system ethics. we will not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r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end unless the deviation of the system ethics is resolved effectively and the rational system ethics is constructed. as concerning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transition from individual good to social justice as the ethical theme, breaking the limitation of individual good in the context of divided social benefit. secondly, the justice, life-concern, dialogue and equality should be constructed as the character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s to the approach, what we should do is to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5 standard in curriculum reform,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to rural area, construct the reasonable authority of the reform administrators, erect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and re-recognize the cost in reform. it has cri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to pay attention to system ethics and give the curriculum reform necessary ethical value. key words: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system ethics;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educational equity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6 目录目录 中 文 摘 要中 文 摘 要 a b s t r a c ta b s t r a c t 1 1 绪论绪论 1 1.1 研究缘起1 1.2 研究意义3 1.3 研究现状5 1.4 研究思路7 1.5 研究方法8 2 2 制度伦理的发展概述及其基本涵义和功能制度伦理的发展概述及其基本涵义和功能 10 2.1 制度伦理的发展概述10 2.1.1 制度、伦理及相互关系10 2.1.2 制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12 2.1.3 制度伦理的概念及提出14 2.2 制度伦理的基本涵义15 2.2.1 制度的伦理16 2.2.2 伦理的制度16 2.3 制度伦理的功能17 2.3.1 规范调节功能17 2.3.2 变迁创新功能18 3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伦理属性及制度伦理的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伦理属性及制度伦理的必要性19 3.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伦理属性19 3.1.1 伦理属性是课程实施的应有之义19 3.1.2 伦理属性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属性20 3.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赖良好的制度伦理21 3.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制度的变迁21 3.2.2 教育制度的变迁依赖合理的制度伦理21 3.2.3 制度伦理对于课程改革的价值意蕴22 4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的现状及问题归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的现状及问题归因24 4.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的现状24 4.1.1 城乡二元结构下对地区差异的忽视24 4.1.2 管理主义思维下对民主的侵蚀与异化25 4.1.3 激进主义倾向下实施的草率性与片面性29 4.1.4 多维利益力量博弈的缺范与失衡33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7 4.1.5 课程改革中代价的放任与分配错位36 4.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伦理问题归因 38 4.2.1 课程实施中公正价值的偏失38 4.2.2 对伦理制度重要性的忽视 39 4 . 2 . 3 工 具 理 性 价 值 意 义 的 扩 张 4 0 4.2.4 主体价值与交往话语的缺失42 5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的构建策略及路径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的构建策略及路径分析 45 5.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的构建策略45 5.1.1 由个体善到社会正义的伦理主题转变45 5.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的品质构建46 5.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的路径分析51 5.2.1 着手提高课程改革标准的适用性51 5.2.2 持续加大对农村落后地区的投入51 5.2.3 着力构建改革管理者的合格权威53 5 . 2 . 4 树 立 正 确 的 课 程 改 革 价 值 取 向 5 4 5.2.5 正确看待和处理改革的代价问题55 结语结语5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58 附录附录61 致谢致谢63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8 1 1 绪论绪论 1.11.1 研究缘起研究缘起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 2001 年秋季进入部分实验区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走过 七个春秋,本次课程改革规模大,涉及范围广,理论变革深,实施步伐快,准备时间紧,无 论是政策制定者、课程理论专家,还是各级教育行政人员、各位一线老师都积极投身于这一 伟大的变革中来,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无论是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 理等方面, 还是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行为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也发生了历史 性的变化。但众所周知,改革也正面临诸多困境,甚至在某些方面举步维艰。 对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困境, 教育理论学者和一线教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本次课程改革 进行了反思,教育改革是什么,要怎么改,采取什么取向,依据什么标准以及对教育改革本 体功能认识与反思等都有学者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但我们发现, 其大多是从政治学、 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角度对教育改革进行探讨,从道德 的角度对教育改革进行的审视 并不多见, 而关于教育改革制度伦理, 即教育改革制度的合道德性角度的研究更鲜有人涉足。 应该说我们对于教育改革的认识还有偏差, 或者可以说回避了某些问题,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 遗憾。长期以来,对于社会中的失范行为或恶的现象,人们偏好于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去 思考,从个体的位置来找出原因,并通过改变个体来克服种种失范现象。当我们一次次执着 的探求并没达到预期效果或遇到挫折时, 现实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 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否合 理?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能否换一个视角去看问题?以此来引导我们反思和进一步推动改 革实践。至此,我们将视角转向制度伦理。 我们认为,同个人在改革中的作用相比,制度无疑具有更大的张力,对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的研究有必要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制度是一个社会良好 运行的前提, 制度具有可预期性的张力, 正是基于制度性安排的这种可表达的行为预期收益, 使现代社会的秩序得以确认和维持。与此同时,制度与利益从来都是相联系的,特定的制度 体现特定的行为范型,维护和反映特定主体的利益。根本上来说,制度的制定、实施、调整 无不关涉利益,制度的选择不过是各个特殊的利益集团相互冲突、相互妥协的缔约过程。可 见,张力性与利益性内含、并存于制度中,如何发挥制度之张力,平衡制度关切之利益,实 现一种好的制度安排,甚为重要。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社会发展伴随着诸多难 题,如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的“二律背反”及工具主义与物道主义的大行其道等,对此,制 度的完善应是重要一环。制度尤其是公正制度,属于一种稀缺性资源,公正制度之供给与实 施具有不彻底性和不充分性。通过怎样的制度安排,去体现制度最大的公正,实现制度最大 的“善” ,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因为只有“善”的制度才能实现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平 衡, 并以制度内在的 “善” 给人的选择和行为以制度的规范和指引。 人们选择这样一种行为, 本文中对于“道德”和“伦理”二词不作具体深入的分析,而是在宽泛意义上等同使用。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9 绝不仅仅因为制度的强制力,而是因为制度内在表达、传递、昭示着一种能被认同和接受的 价值原则和要求, 人们对于制度的内心普遍认可是其力量之源。 如果制度性安排是不公正的, 或者说制度性安排有缺陷,就可能导致社会成员的行为失范,我们称之为制度性失范。对于 制度性失范, 我们只有从制度本身才能得到合理说明, 只有从制度本身的变革中才能找到治 病良方。我们有必要关注社会所供给的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即制度的善,这便是制 度伦理,制度伦理也正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切入点。 制度伦理是区别于个人伦理的。 伦理是一种深刻印证和折射每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和意义 的意识存在,一般我们习惯于将伦理理解为个人伦理,康德曾感慨: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 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会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已的敬仰和敬畏:在我之上 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 但在这里,我们关注的并非伦理的个体约束性,而是伦理 的制度包含性, 因为制度的伦理性之于个人的伦理性而言, 是更为显在和重要的。 长期以来, 伦理学的研究焦点在局限于个人伦理上,忽视了制度所应具有的伦理价值。正如学者所述: “有关制度本身的伦理,即如何建立一个合乎公正、正义的制度,给制度以道德的约束,却 在漫长的历史中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制度中正义价值的遮蔽,伦理的丧失,外化为一种僵 化的规则系统, 制度成为了强迫的工具。 正因为如此, 在民主、 自由日渐充盈的今日社会中, 对制度伦理的关注, 尤其是对制度本身是否符合正义伦理的考量, 应该是目前我们强调的制 度伦理的主要内容。 ” 从成员个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之源有其合理性, 因为任何社会失范现 象都是以个体存在为载体的,而且通过个体表现出来,但显然,这一思维存在缺陷,它将个 人的思想道德和其生活的社会相分离,因为个体的失范行为都是有其社会根源的。另外,这 种思维假定了作为社会范型存在的结构体制必然合理性, 而这恰恰是需要理性地思考的。 显 然,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中的问题,不仅要看实施过程中 实施者对制度的理解是否有误,是否严格地执行了既定的制度,而作为前提的是,这种制度 其本身是否有缺陷,是否合乎道德,是在道德的限度内去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不是在 道德之外,在在善与恶之外 。 ” 作为一个教育学专业的学习者, 从学习和了解道德及伦理问题, 到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实施并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我的一步走过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 我切身感受到自身对于教育的热爱, 无论是作为一名学生还是教师, 我都在经历和感受着教 育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的成长,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几年,我体味着课程改革向上的幸福, 同时也经历着思想的困惑与彷徨,我的生活、学习和课程改革是相交融的,这些构成了我充 实的生活经历,这其中,我一直在思考着,成长着,在教育生活的场域,我用自己的思想和 行动践行和证明自己的“在场” 。在这里,我试图走进了真实的问题,同时问题也走进了我, 走进了我的生活,我诚挚地迎合问题,并用心去真切地感受和体味问题,并将问题作为我的 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77 张烨教育政策分析的制度伦理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 (1) :35 邢伟荣,任顺元新课程改革:基于制度伦理视角的分析j教育导刊,2008, (6) :51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10 “站在理性的肩膀上,我们的思维不会倒退,但往往需要我们不断地回到其诞生之处, 回到思想的原点, 去追思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制度选择, 什么才是我们制度赖以建立之根基。 在我们看来, 只有合乎伦理的制度才是我们需要的, 只有合乎伦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 才有助于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长效和深入。” 1.2 研研究意义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第一,以全面的视角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思其不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庞 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任何社会活动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保持流畅和全 面的信息渠道,也需多方面、多思路的把握,从不同的角度能看到其不同侧面和特点,角度 不同则效果不同。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 无论理论界还是第一线的教育工作都在思 索和探索着,几年来,也积累和形成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有价值的理论和思想,而本文力 图用一种新的视角去及论述问题,努力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无疑实施 者个体的道德应是一个重要的审视对象, 但与个人的道德相比, 制度是否合理和是否合道德 居于一个更重要的地位。 如果制度本身就是道德缺失的, 那么我们不能拿实施结果的不理想 来对实施者个体做出苛求。 关注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论域, 本课题的进行将有助于进一步丰 富和完善课程改革的理论,以更全面而新颖的视角来审视基础教育课程。 第二,丰富伦理学的内涵,彰显伦理学学科价值。就伦理学之学科价值来说,它是一门 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伦理学的实践性品格决定了它不能停留在形而上的幽深殿堂, 必须走向 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 走进应用伦理学, 更多地结合我们的课程实践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及自身的发展。 “在很多人看来,伦理学研究的是高深的事,关乎的是抽象的概念,而有 的伦理学者们大多自恋 、 自狂于自己所营造的高深学问中,不知、甚至不愿放下 自己高贵的架子,似乎一旦如此, 高深学问就不再是高深学问,伦理学就不再是伦 理学了。应该说,这样的伦理学走向了歧途 ,闯入了禁地 。也正是因此,教育哲学的 内容和思想无法传递给广大教育工作者, 教育哲学的真谛并不能被人理解并接受, 教育哲学 也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被人了解的机会、 浪费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自己的契机。 ” 制度伦理 的提出,尤其是脱离政治伦理学的局限,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强调制度伦理,这无疑对于伦理 学的学科价值是一个大的促进。 第三,就伦理学之哲学基础来说,本研究具有一种方法论的性质。本质上来讲,伦理学 诉求的是一种应然状态, 通过改造来实现现实由不完满向完满的转化。 人类之社会行为无不 关涉伦理,教育活动和教育改革也同样关涉了伦理,从伦理学意义上,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制 度伦理关系之研究的滞后势必导致实践中相关方法论的缺失, 本课题的进行可以有助于制度 邢伟荣,任顺元新课程改革:基于制度伦理视角的分析j教育导刊,2008, (6) :53 邢伟荣,卢静论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出路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7) :4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11 伦理之张显和相关方法论之发展。 1.2.21.2.2 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第一,拯救课程实践的制度伦理偏失,扭转课程实施之困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制 度的变迁, 教育改革的理念和价值取向选择集中地体现在教育制度的变化上。 教育改革的进 行,是基于现实的教育制度存在着的诸多弊端已经对现行的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 用,所以有必要进行制度的改革以寻求一种更好、更合理的制度安排,使横向运用于各主体 间的制度恰当地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实现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合理分配,因此,制度的设 计特征对教育改革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制度的合理安排可以使得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复 杂关系, 尤其是利益关系得到合理的解决。 如果由于制度道德的缺失引起权利义务分配的不 公正,出现实施的混乱,那这一制度就不能称之为好的制度。当前课程改革存在诸如忽视地 区差异、两极分化倾向、侵犯教师民主、平等交流机制的缺失等问题,致使课程改革实施的 地区不平衡、教师积极性不高、改革实践流于形式等,要解决课程改革这一困境,必须从制 度伦理出发,去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给课程改革制度以伦理的辩护。 第二,契合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升制度德性。我国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道德重建与 制度完善是当前面临的两大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开放, 成员的价值观都发生 了很大变化,加之人与人之间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关系的深化,传统的家族伦理、个体伦 理的调解作用渐趋逝去了往日优势,因此,将目光集中于个体道德上,试图依赖个体之道德 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是局限的。制度化特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的发展,教 育的进步无不依靠好的制度, 如何实现制度的良好规范作用, 促进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重要的 问题。显然,改善制度,提高制度的合道德性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良好的制度变迁依赖于好 的制度设计,只有好的制度才能实现好的秩序维持,人是一种“经济人”角色存在,对于改 革中的权力主体来说,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搭便车”现象,或某些主体利用手中 掌握的权力资源去为自己谋得一些利益, 以致出现一些不正当行为。 一个好的制度是包含公 正价值的,它不允许任何人利用手中的资源去为自己谋得额外利益或某种“豁免权” ,它应 该给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参与的机会,不仅关注形式的平等,更关注实质的平等,并对个体 遵守道德的行为给予支持,从而给人以“善”的指引,引导人去履行制度向善的约定。 第三,有利于引领课程改革的实践,促进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从内容来看,教育现代化 不仅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要求从思想到制度、从目标到过程都要具有道德 上的正当性和先进性, 我们的教育观念、 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 而教育现代化所需要的合乎伦理精神的制度却迟迟未能建立并根植人心或者说根基很浅, 对 于制度伦理的研究则顺应了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同时, 本研究通过对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现状 的把握,反思其不足,寻求一种更好更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建立一种更好的制度安排,这有 助于提升课程改革的适应性, 使横向运用于各主体间的制度恰当地配置各种教育资源, 实现 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合理分配, 因此本研究具有极大的具体教育实践价值。 制度的突破必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12 然会促进改革实践的发展, 对课程改革制度做出有效的伦理追问并使其渐趋完善, 有利于明 确制度建设的方向, 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平等对话搭建一个平台, 使得理论研究能够更有效 的服务和引领课程实施,并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1.31.3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1.3.11.3.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 近二十年才出现教育改革的独立研究领域, 不少学者都有关于教育改革的专门 论著,极大丰富和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如袁振国教育改革论 (1992) 、靳玉乐 和田继万教学改革论 (1998)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2001)等。 关于课程改革的论文相当丰富, 但真正从道德的角度对课程改革进行探讨的极为鲜见。 其中, 李敏在新课改的道德价值审议 (2006) 中,提出通过道德价值审议的方式是课程改革在 关注社会需要的同时也关照个体的需要, 并试图在课程改革的各种评鉴中开辟一条道德审议 的道路, 分阶段来对课程改革进行道德价值审议, 分析课程改革在道德价值方面的成功与不 足。戴双翔在基础教育改革的道德问题与使命 (2006) 中认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着 严重的道德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存在着人们忽视甚至刻意回避改革道德问题的现 象, 二是客观上出现了教育发展与道德堕落相伴而生的矛盾局面。 提出以合道德的改革来推 动教育的健康发展,使基础教育改革的道德使命。还有邓素文的论基础教育改革的正义诉 求 (2006) 认为正义是改革的内在要求,并从改革的过程正义和实质正义来进行论述。刘 复兴在教育改革的制度伦理: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 2007) 中论述了教育改革的制度伦 理问题, 认为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向取决于改革是否选择了合理的制度伦理, 并认为教育公平 和政府责任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制度伦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我国逐渐引入西方制度经济学理论思想, 制度层面的相关理论 渐趋丰富,我国许多学者对制度伦理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早期主要有乔法容、刘怀玉、唐 能赋、方军等。乔法容和刘怀玉在制度结构制衡:伦理制度建设的新思路 (1995) 中认 为 “制度伦理” 就是指: 作为与政治法律制度相并存的、 且借助于这些制度力量所形成的 “道 德法庭” , 即针对全社会个体与群体行为所采取的道德约束、 监督及激励机制。 唐能赋在 市 场经济疾呼“伦理制度学”的建构 (1997) 中进一步指出“伦理制度”就是强调“道德立 袁振国教育改革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靳玉乐,田继万教学改革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李敏新课程改革的道德价值审议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 (4) 戴双翔基础教育改革的道德问题与使命j当代教育科学,2006, (4) 邓素文论基础教育改革的正义诉求j当代教育科学,2006, (4) 刘复兴教育改革的制度伦理: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j人民教育,2007, (11) 乔法容,刘怀玉制度结构制衡:伦理制度建设的新思路j天津社会科学,1995, (4) 唐能赋市场经济疾呼“伦理制度学”的建构j哲学动态,1997, (1)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13 法” , 把道德行为上升为 “法律行为” , 使道德具有与上层建筑的政治、 法律同等地位的监督、 执法权力的法律效力和作用。方军在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 (1997) 中认为与传统的修养 论道德不同,所谓制度伦理它包括:(1)“制度的伦理”对制度的正当、合理与否的伦 理评价;(2)“制度中的伦理”制度本身蕴含着一定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 任何制度伦理都要具备公正、普遍和历史性原则。 近几年主要有倪慷襄的论制度的伦理秩序 (2002) 、万俊人制度伦理与当代伦理 学范式转移 (2002) 、高兆明制度伦理与制度“善” (2007)。高兆明认为“制度伦 理”既不是什么“制度的伦理化” ,也不是什么“伦理的制度化” ,而是对制度的伦理分析, 其核心是揭示制度的伦理属性及其伦理功能,其主旨是指向“什么是善的制度” 、 “一个善的 制度应当是怎样的” 、 “何以可能” 、 “有何伦理价值”等问题,是中国语境下的“制度正义” 问题;何颖在制度伦理及价值诉求 (2007) 认为制度的设立和运行应该是与人的自由发 展相符合的,而这本身也构成了制度伦理建立的“内在根据”以及制度伦理存在的目的与意 义。可见,在前几年制度伦理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制度伦理的内涵及其本质有了更深 层次的理解,很多学者能够突破前人的研究范围,改变一贯的制度伦理研究思维,在更高的 层次上探讨了制度伦理之意义和作用, 并将制度伦理和人的发展自身联系了起来, 从发生论 上为制度的伦理建立了深厚的依据。 在教育伦理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著作也渐趋丰富,其中有王坤庆现代教育价值论探 寻 (1990) 、王本陆教育崇善论 (2001)、钱焕琦和刘云林中国教育伦理学 (2000) 。论文有樊浩教育的伦理本性与伦理精神前提 (2001)、王本陆论教育的伦理特性 (2003) 、李江源等的论教育制度的伦理道德之维 (2006)11、段治乾教育制度伦理 公正何以可能 (2004) 12。其中,段治乾认为教育制度伦理是构成社会制度伦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并提出了教育制度伦理公正的三个标准。总体来说,在我国,教育伦理学尚处于初步 形成和发展阶段, 还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中关于教育制度伦理的研究更为薄弱和 滞后,从伦理的角度对我国教育制度伦理有其是教育改革制度的伦理进行研究尚有待加强。 1.3.21.3.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国外学者开始关注教育改革的道德问题, 很多学者探讨了教育改 方军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1997, (3) 倪慷襄论制度的伦理秩序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 (3) 万俊人制度伦理与当代伦理学范式转移j浙江学刊,2002, (4) 高兆明制度伦理与制度“善”j中国社会科学,2007, (6) 何颖制度伦理及价值诉求j社会科学战线,2007, (4) 王坤庆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王本陆教育崇善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钱焕琦,刘云林中国教育伦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樊浩教育的伦理本性与伦理精神前提j教育研究,2001, (1) 王本陆论教育的伦理特性j教育研究,2003, (1) 11李江源、胡斌武论教育制度的伦理道德之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1) 12段治乾教育制度伦理何以可能j郑州大学学报,2004, (4)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14 革的道德内涵、真改革与假改革、改革的价值取向、改革的效率等问题。在西方,制度伦理 之渊源较为深远,康芒斯、孔德、诺斯、哈耶克等人都对制度伦理的理论发展产生过重要的 影响。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在美德之后 一书中指出,现代规范伦理学与现代社 会的高度制度化、法制化有着高度一致性。伦理学研究对象从个体转向社会,这是制度伦理 与传统伦理的根本区别。 罗尔斯是现代制度伦理思想的杰出代表, 他自觉地从伦理角度研究 制度安排、制度设计,罗尔斯的正义论是当代西方制度伦理的经典之作。他认为制度可 以“理解为一种公开的规范体系,这一体系确定职务和地位及它们的权利、义务、权力、豁 免等等,这些规范指定某些行为类型能允许的,另一些则为被禁止的,并在违反出现时,给 出某些惩罚和保护措施。 ” 在他看来,社会基本结构、基本制度决定分配社会成员基本权利 利和义务的方式, 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方式, 制度的正义状况直接制约乃至决 定了社会成员个人的职责,所以社会制度正义较之个人行为正当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教育伦理方面,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教育伦理方面的专门研究,基本形 成了教育伦理学学科。英国教育哲学家 r.s.peters 的伦理学与教育 ,是一部较早从伦理 学角度全面、系统探讨教育伦理问题的专著。j.coleman 发表调查报告教育的机会均等 , 该报告被认为是一项经典性的关于教育公正的实证研究; 七十年代 k.a.strike 等人主编出版 了伦理学与教育政策一书,探讨了自由与学校教育、学校权利等问题;后继研究包括 m.c.beike, r.h.stane 主编的 高等教育中的伦理原则、 实践和间题 , k.a.strike 等人的 教 育评价伦理学 。此外,在美国、德国也有类似的研究。 综上所述, 国内外关于教育改革和制度伦理方面的论著可以说比较丰富, 学者们分别在 教育改革及制度伦理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尝试, 也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关于教育改革和制度 伦理方面的理论体系。其中,教育改革方面的论著较多, 但其多是从经济学、 政治学、法学、 文化学等角度对课程改革进行的分析, 基本没有涉及到教育改革的道德问题 (包括教育改革 中个体的道德和改革制度的道德问题) ,虽然近几年偶有出现,但其研究缺少深入的分析, 也未建立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制度伦理方面, 学者们点明了制度与伦理之间具有联系性和 差异性, 指出了制度伦理的重要性, 并对制度伦理的建设路径及评价原则做出了一些有益的 探索。但是,真正将教育改革的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并辅以伦理的视角对制度进行探讨的基 本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前人研究的缺乏更增强了我进行本研究的积极性,但同时 无疑增加了本研究实施的难度,也对研究者的水平和毅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1.4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第 1 部分为绪论为本研究之基础,其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第 2 部分制度伦理的发展及其基本涵义和功能主要探讨伦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基本 涵义及其功能。 本部分中主要运用访谈法、 文献法和调查法, 努力掌握大量有效的文献资料, 美麦金太尔美德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美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0 一 51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15 进行文献整理,以完成对制度伦理的元分析,充分了解制度伦理价值的优先性,对其进行总 体把握并对制度伦理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论文首先阐明了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