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_第1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_第2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_第3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_第4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与练习 考点概说综观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语段试题,其特点是稳中求新,既贴近新大纲关于降低文言文阅读难度的要求,有逐步落实新课程的精神,且有由课内转向课外的趋向。 课内文言语段的考查仍为不少地区的中考试卷所采用。这种试题的特点一般为:一是绝大多数来自课内基本篇目,这对平时文言文的教学起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二是知识点考查比较全面,一般题目不少于四道,有诵读、字音、实词、虚词、译句、内容、情感和写作等方面。三是题型变化值得关注。客观性选择题相应减少,主观表述题大幅增多,且出现了相当一部分能张扬个性,拓展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已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地区的中考试卷所采用,其目的是让学生把课内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特定语境依文断义,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这类试题的一般特点和趋势为:一是所选的语段大多是短小而有情节的故事,也比较通俗易懂,主题思想上贴近中学生实际,注重道德修养与人文理念。二是考查内容与课内文言阅读试题相似,不过更注重能力的迁移,考查的多为课内反复出现的或在现代汉语中尚有很强生命力的一些词语。三是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主观表述题,其中主观题大幅度增多,特别是自选角度、张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也逐步在增多。 典型考题2004年山东滨州卷(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也? (乙)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从,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注释:术:方法。 苕溪渔隐:即胡仔,宋代作家。 梅圣俞:即梅尧臣,宋代著名诗人。 课:这里指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效:应验。 1 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尝极东方 极: 寒暑未尝易也 易: 2下面各组中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以文字问之 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羲之之书晚乃善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以临于溪,曰新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3请用自己的话说明墨池的位置和形态。 答: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文言句子。 岂其学不如彼也? 答: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答: 5(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怎样的观点?要想学有所成,除此之外,你认为还需要哪些条件? 答:(甲)(乙)两文的观点: 还需要的条件: (写出两点即可) 解题指导这是一道课内与课外文言语段比较阅读的试题,在全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比较鉴别、迁移拓展、创新应用能力的考查,代表了中考文言文语段阅读的命题方向,值得关注。第1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第2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和一词多义的把握,这两题都只要结合具体语境就不难推出答案。第3题对语段内容的感知和概括能力,需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握。第4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应当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注意特殊句式,再考虑现代汉语习惯。第5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和拓展创新思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为:1极:穷尽;易:改变。2D 3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做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 4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只要多读书多写作,自然会精湛的。 5勤学苦练的观点。还需要的条件如:明确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用心专一等。 扩展练习1.2004年无锡卷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 公将焉之 ()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不复出焉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2. 2004年厦门课改区中考卷读有关诸葛亮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永安即白帝城。曹丕曹操之子。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自取自己取而代之。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股肱比喻辅佐之臣。效献出,呈献。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事侍奉。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由是感激(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若嗣子可辅(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 属 。连接。 。委托,交付。 隶属,归属。 亲属。 类。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1)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3.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2003年无锡卷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恐其自食其言也()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2分) 4.王右军诈睡(13分)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 ,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 ,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 ,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 。 王右军:即王羲之。 减十岁:不满十岁。 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 屏:通“摒”,让手下退出。 阳:同“佯”,假装。 从:同“纵”。 1.在读懂上文的基础上,推敲末句横线上应填的字词是( )。(3分) A.智 B.谋 C.才 D.诈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8分) (1)恒置帐中眠( ) (2) 右军觉 ,既闻所论( )( ) (3)信其实熟眠 ,于是得全。( )( ) 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2分)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5. 蝜蝂传 蝜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ang二声。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止至坠地死。 蝜蝂:亦作“负版”,小虫名,黑色,背上有隆起部分。 踬:zh,被绊倒。 1. 用/给加框句子注上朗读停顿: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两项是( )与( )。 A.昂其首负之 B. 背愈重 C. 其背甚涩 D. 为去其负 3.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4蝜蝂的悲剧根源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6.不 计 人 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注释 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朝士:中央官员。同列:同事。 量:度量(肚量),气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不喜计人过 ( )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是小子亦参政耶( ) 同列犹不能平( ) 2.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对应连接起来。(2分) 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A.同列 蒙正遂止之 B.朝士姓名 不问之何损 C.吕蒙正 3.翻译:时人皆服其量。(2分)译文: 4.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3分,有创意加1分) 7.诫子书诸葛亮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选出下列“以”中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A.静以修身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寡人欲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答: 3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 8.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今者臣来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 用:用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_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 答:_ 9. 歧路亡羊(10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2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2分) 译文: 3 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10.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rng) 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 注释:攘:窃取,偷。 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1.解释下列加点字。(4) (1)是非君子之道 (2)请损之 (3)以待来年然后已 (4)或告之曰 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2分) A、欺速已矣 B、惧其不已 C、可以已大风 D、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 3.翻译:(2)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2分) 11.樊重树木 (樊重)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债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1. 找出两组意思相同的词,并指出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1) 与 文中的意思 (2) 与 文中的意思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 12.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秦青弗止。 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13. 哀溺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注释永:永州。咸:百姓。绝:渡。寻常:长度单位。两寻为一常。怠:疲乏,困乏。蔽:蒙蔽。引申为看不清简单的道理。 翻译:永州(地名)的老百姓都善于游水,一天,河水非常猛烈(洪峰),(当时)有五六个百姓坐小渡船过湘河。渡到河中间,船破了,全都游泳。其中一个百姓用尽全力却不能游两三米(意译)。他的同伴说:“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落后了呢?”(回答)说:“我腰上缠着一千串铜钱,很重,这样才落后了。”说:“干吗不扔掉它?”不回答,摇摇他的头。过了一会儿更累了。已经上岸的人站在岸上呼喊号叫道:“你真是太蠢了,瞎了眼啊,人都死了,还怎么花钱啊?”(那人)又是摇他的头,于是便被淹死了。 请你仿照12段阅读题自编三道题目,并做好答案。 14.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狸猫,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猫无所食,饥而嗷。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猫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猫怖甚,对之大唪。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挪而出。 注:啖:吃。若:及,至于。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 (1)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以啖肉故(缘故) B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借) C意为异物也(意思) D鼠度其无他技(估计)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A束氏日市肉啖之 B狸猫无所食 C南郭有士病鼠 D但饥辄唪 E久之,鼠度其无他技 (3)狸猫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15. 张无垢勤学 张无垢谪(1)横浦,寓(2)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3)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4)十四年。洎(5)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6),至今犹存。(鹤林玉露) 【注释】(1)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2)寓:居住。(3)昧爽:天将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4)如是者:象这样。(5)洎:等到。(6)双趺之迹隐然: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张无垢谪横浦 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下列句子。 (1)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2)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如是者十四年 B其如土石何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 16. 陶侃惜谷(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陶侃:人名。 戏贼:伤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一水护田将绿绕 B一狼洞其中。 C此皆良实 D乃丹书帛曰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17.善呼者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籍:身份,名号。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2分) A、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 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 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 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2分)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B、给他弟子的身份。 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D、给他弟子的书籍。 4、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2分) 18.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所宝:所珍藏的画。宝,珍藏。戴嵩:唐代画家。锦囊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拊掌:拍手。搐:抽缩。掉尾:翘起尾巴。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 好:_ (2)不可改也。 改:_ 2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今乃掉尾而斗 处士笑而然芒 有一牧童见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相同,相同 B不同,不同 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 2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戴嵩牛一轴”是说,杜处士有一幅画,画的是戴嵩家里的牛。 B“一日曝书画”是说,有一天,杜处士打开书画欣赏。 C“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是说,牧童看见杜处士,笑他收藏了一幅画错了的画。 D“处士笑而然之”是说,牧童讲了画错的理由后,杜处士笑着认为他的话是对的。 24故事可从杜处士、牧童、戴嵩等人物的不同角度引发我们的思考,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19.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 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 尔养马而死, 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答: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2分) 答: (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2分)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0.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干:岸边。圮(p):倒塌。阅:经历。棹(zh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柿(fi):木片。颠:颠倒、荒唐。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也 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未果,寻病终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一老河兵闻之 果得之于数里外 A和句相同,和句不同 B和句相同,和句相同 C. 和句不同,和句相同 D. 和句相同,和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21.不食嗟来之食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i)辑屦(j)(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 (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2分) (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4分)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22.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令彭氏之子御 御:驾车 B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贱人:出身低贱的人 C彼受赐矣 赐:恩惠,恩德 D因下彭氏之子 下:下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