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碳化钨负载的s2o82zro2固体超强酸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t r a c t a sa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l yb e n i g n n o n - c o r r o s i v e c a t a l y t i c m a t e r i a lw i t h s t r o n g a c i d i t y , s u l f a t e dm e t a lo x i d e sh a v ea t t r a c t e dc o n s i d e r a b l ei n t e r e s t i np e t r o l e u ma n d o r g a n i cs y n t h e s i s h o w e v e r , s u l f a t e d z i r c o n i ac a t a l y s t ss h o w r a p i dd e a c t i v a t i o nd u r i n g i s o m e r i z a t i o no fs t r a i g h t - c h a i na l k a n ew h e no l e f i n ei sp r e s e n t s u p p o r t i n gp to ns 2 0 s 2 一z r 0 2i m p r o v e s t h e a c t i v i t y , s e l e c t i v i t y a n ds t a b i l i t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t h e r e i st h e c a t a l y t i ca n de l e c t r o n i cr e s e m b l a n c e b e t w e e n t u n g s t e nc a r b i d e sa n dp l a t i n u m t h er e a c t i o n so fn - p e n t a n eo ns 2 0 s z r 0 2 f p s z ) s o l i ds u p e m c i dc a t a l y s t s p r o m o t e db yt i l n g s t e nc a r b i d e sw e r es t u d i e df o rt h ef i r s tt i m e ,a n dt h ef a c t o r so nt h e a c t i v i t yo f t h ec a t a l y s t s ( w c p s z ) w e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a sw e l l b ym e a n so fx r d ,x p s , f t i ra n de t c t h e p r o p e r t i e so fw c p s zc a t a l y s tw e r ee x p l o r e d t h er e s u l t s a r e s h o w e da sf o l l o w s : 1 t h es k e l e t a li s o m e r i z a t i o na n dc r a c k i n go f n - p e n t a n ep r o c e e d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o np s zc a t a l y s ta ta m b i e n tt e m p e r a t u r e ,t h ep r o d u c ma r em a i n l yi - p e n t a n ea n d - b u t a n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 2 p s zc a t a l y s ts h o w e dh i g ha c t i v i t yi ni s o m e r i z a t i o no fn - p e n t a n ea t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b u t w i t h r a p i dd e a c t i v a t i o n t h et u n g s t e n c a r b i d e sh a v el o w a c t i v i t yw i t h v e r yh i g hs e l e c t i v i t y , n oc r a c k i n go c c u r r i n g 3 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i n gq u a n t i t yo ft h es u p p o r t e dw c ,t h ea c t i v i t ya n ds t a b i l i t y w e r ei m p r o v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t h ei o w c p s zc a t a l y s th a v et h eh i g h e s ta c t i v i t yb u t w i t ht h el o w e s t s e l e c t i v i t y i t sd i f f i c u l t y t o g e th i g ha c t i v i t y a n d s e l e c t i v i t y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4 t h e2 0 w c ,p s zc a t a l y s th a st h es o u n da c t i v i t ya n ds e l e c t i v i t y , a n dt h e r e s u l t sa r e s l i g h t b e r e rt h a nt h a to ft h ep s zc a t a l y s tp r o m o t e db yp l a t i n u m t h e p r o p e rt e m p e r a t u r e so f c a l c i n a t i o n ,a c t i v a t i o na n dr e a c t i o na r e6 0 0 c ,4 0 0 。c ,3 5 0 。c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5 t h ex r d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t h et e t r a g o n a lp h a s et o t h em o n o c l i n i cp h a s ei np s zi sr e t a r d e da f t e rb e i n gs u p p o r t e dw c t h es p e c i a l d i f f r a c t i o np e a k so fw ca r en o tn e a r l yp r e s e n ti nt h es a m p l e sc a l c i n e da ta b o v e5 0 0 ,b u tt h ew 0 3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p e a k sa r ev e r ys t r o n g ,i n d i c a t i n gt h a tw c i so x i d e d i n t ow 0 3w h e nc a l c i n e di na i r h o w e v e r , i nt h ex r d p a t t e mo f t h ea c t i v a t e ds a m p l e ,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p e a k s o fw 0 3i s s u p e r s e d e db yw 2 5 0 7 3 ,w h i c hi s t h e p r o d u c t t r a n s f o r m e df r o mw 0 3i nt h ep r o c e s so fa c t i v a t i o n 6 t h ea c i ds i t e sw e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b ym e a n so ff t i r ,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 2 t h ea b s o r b a n c ep e a ko fs ob a n d si nw c p s zs a m p l ei sv e r yp r o m i n e n t a f t e rb e i n g a b s o r b e dw i t hp y r i d i n e ,t h ef r e q u e n c ys h i f t so fs ob a n d so ft h es a m p l e sa r eb o t h a b o v e5 0c m t h ew c p s z c a t a l y s tp o s s e s s e sb o t hs t r o n gl e w i sa c i d i t ya n ds t r o n g b r o n s t e da c i d i t y k e yw o r d s :$ 2 0 8 2 一z r 0 2 ( p s z ) ,t u n g s t e nc a r b i d e s ( w e ) ,n - p e n t a n e ,i s o m e r i z a t i o n 3 碳化钨负载的s 2 0 s 2 - z 帕:固体超强酸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概述 超强酸是酸强度比1 0 0 的h 2 s 0 4 ( h o = 1 1 9 3 ) 还要强的酸,s 0 4 2 - m 。o 。 型固体超强酸由于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无腐蚀,无污染,可在高达5 0 0 下使用,以及易与反应物分离的特点,在石油化工和有机化工等行业中显示出令 人瞩目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这类催化材料的发展历史较短,在催化剂的制各、 结构和催化性能等方面尚有一些疑问悬而未决,因此,对该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对提高s 0 4 2 一m 。o ,型固体超强酸的性能和设计合成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1 1 固体超强酸的发展历程 1 9 2 7 年c o n a n t 和h a l l 提出了“超强酸”( s u p c r a c i d ) 的概念l l j ,但在此后 的数十年中,这一提法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4 0 年代以后,由于测量固体酸 表面特性技术的发展,发现并合成了大量的固体酸催化剂。在这些固体酸催化剂 中,金属氧化物、螯合氧化物f 2 】,包括h z s m 沸石、金属磷酸盐、金属硫酸盐 等在石油化学合有机合成化学等领域,作为转化反应的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这些固体酸的酸强度较低,不能满足某些酸强度要求很高的反应。 0 1 a 1 1 等在6 0 年代初发现的s b f 5 h f 、h s 0 3 f - h f 等液体超强酸,其酸强度达到 h o = 2 0 以上,很容易使低碳烷烃,包括甲烷质子化反应,为许多化合物的转化 利用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但这类酸又存在着诸如产物分离困难、对水和热稳 定性差、腐蚀设备、后处理污染环境以及不易再生等缺点,限制了在工业生产中 的应用。6 0 年代末到7 0 年代,k e m p t ,b l o c h ,o c l d e r i k 和o l a h 等h5 “”分别 将液体超强酸负载到固体载体上得到一系列固体超强酸,如b f 5 一离子交换树 脂;b f 3 ( 或s b f 5 ) 一石墨;a 1 f 5 ( 或h s b f 5 ) - - a 1 2 0 3 分子筛及s i 0 2 一a 1 2 0 3 ; 聚合物及s i 0 2 a 1 2 0 3 ;s b f 5 - h f ( 或h s 0 3 f s b f 5 ) 一金属;c f s s 0 3 f - s b f s - a 1 2 0 3 等。这些固体超强酸可以在低温下催化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反应,如n - c 6 h t 、 h c 7 h 1 6 的异构化。1 9 7 6 年,t a n a b e 等1 8 】将s b f 5 负载到s i 0 2 ,t i o z ,a l z 0 3 ,t i 0 2 一s i 0 2 及s i 0 2 a 1 2 0 3 等载体上,得到h o 1 3 1 6 的固体超强酸,可以在室温下( 2 0 ) 使正丁烷反应的转化率达到8 7 ,异构化选择性为6 7 。o n o 等1 9 。1 o 】制备的 a i c l 3 t i 2 ( s 0 4 ) 3 ,a 1 c 1 3 c u s 0 4 ,a 1 c 1 3 c u c h 等混合无机盐也具有超强酸性,高温 下可催化饱和烷烃的异构化反应。氟化磺酸离子交换树脂n a t i o n - h 【l “”j 以及高 酸性丝光沸石等( 如z s m 5 ) 的研究也引人瞩目。 碟化钨负载的s l o 甚2 一z r 0 2 同体趣强酸研究 复旦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在1 9 7 9 年以前制得的固体超强酸大部分都含有卤素,它们都具有和液体超 强酸几乎同样的缺点。1 9 7 8 年a r a t a 等 1 3 1 发现,硫酸铁在7 0 0 加热分解时, 制得的氧化铁对氯化苯的缩聚反应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原因是由于残留在氧化 铁表面的硫酸根的作用。这一发现引起了a r a t a 研究小组对固体表面硫酸根的注 意。1 9 7 9 年h i n o 等【1 4 】首次报道了无含卤素型s 0 4 2 - m 。o ,固体超强酸体系,发 现某些用稀硫酸或硫酸盐浸渍过的金属氧化物经高温焙烧后,可形成酸强度比 1 0 0 硫酸还要高1 0 0 0 0 倍以上的固体超强酸。后来,a r a t a 等1 6 l y 将钨酸和 钼酸盐溶液浸渍z r 0 2 制得w 0 3 z r 0 2 、m o o d z r 0 2 固体超强酸,其酸强度虽然比 s 0 4 z r 0 2 稍低,但仍比1 0 0 硫酸强几百倍。 总的来说,固体超强酸的发展已形成以下几种类型: ( 1 ) 担载于高比表面载体上的液体魔酸,如h f s b f s a i f 3 固体7 l 材料、 s b f 5 一p t 石墨、s b f 5 一h f f - a 1 2 0 3 、s b f 5 ,f s 0 3 h , 石墨等, ( 2 ) 混合无机盐,如a 1 c 1 3 - c u c l 2 、a 1 c 1 3 一c u s 0 4 、a 1 c 1 3 t i ( s 0 4 ) 3 、 a i c l 3 - f e 2 ( s 0 4 ) 3 等。 ( 3 ) 氟化磺酸离子交换树脂n a t i o n h 等。 ( 4 ) 高酸性沸石或分子筛,翅z s m - 5 等。 ( 5 ) s 0 4 2 _ m 。o v 超强酸,如s 0 4 2 - z r 0 2 、s 0 4 2 - t 1 0 2 、s 0 4 2 一,f e 2 0 ,等。 y a m a g u c h i 等【1 7 】整理了各种常见的液体和固体超强酸的哈密特常数值,并比 较了它们的强弱,结果见图1 1 。 一h o fs03薹h焉sb然ffsoh s b f - - 2 0 - 5 ( 1 = 0 2 ) = = 三 3,( 1 :1 ) 。 l l 毒潜裟豁端= ;1 6 晦p w i : f s o ,h _ 丁 p r 1 由0 5 、一 8s03n-so一3c-0羔:od夕-hf-sbf,14)fsoh ( 1 0 = 一 t 一 1 4 一 鼍cf3s蚕03h00h2so孑,一1 2 = 删1 2 1 ,一 囤盯一 一 1 0 囤 图l 一1常见液体和固体超强酸的哈密特常数值 碳化钨负载的s 2 0 s 2 - z r 0 2 周体超强酸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s 0 4 2 - m ;o ,型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及酸中心模型 目前s 0 4 2 - m ;o 。型催化剂中,除了z r 0 2 以外,已经获得成功的金属组分还 有t i 0 2 f 1 8 、f e z 0 3 f 1 和s n 0 2 f 2 唧等,由它们制得的催化剂酸强度高大,活性高, 具有超强酸的特征,而m g o ,c a o ,c u o ,n i o ,m n 0 2 ,z n o 等则不能,田部 浩三1 2 l j 认为这与氧化物中金属离子的电负性及配位数的大小有关。 固体酸的酸强度是指其酸中心给出质子或接受电予对的能力,通常用 h a m m e t t 酸度函数h 0 来描述,h o 越小,酸强度就越大。由于1 0 0 浓硫酸的h 0 = 一1 1 9 4 ,而固体超强酸是比1 0 0 浓硫酸还要强的酸,即h 0 9 时,虽然w 0 4 2 - 不存在扩散阻碍,但由于d h 值大于z r ( o h ) 4 的等电点( 6 7 ) ,故z r ( o h ) 4 的表面将带负电荷,从而与w o 。2 一 中的负电荷相互排斥,不利于w 0 4 2 - 的吸附。所以,用钨酸的氨水溶液浸渍, w 0 3 的分布也不均匀。若将偏钨酸铵溶液的p h 值调为6 并放置7d ( 此时的钨 物种为仲钨酸根a ,时间更长会转变成仲钨酸根z ) ,则既不存在扩散阻碍又有 利于静电的平衡作用,故w 0 3 的分布最均匀【9 0 1 。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用仲钨酸铵溶液由等体积浸渍法制各出w 0 3 p s z 样品, 然后在一定温度下焙烧,w 0 3 的负载量为2 0 。 3 4 3p t p s z 的制备 p t p s z 是用h 2 p t c l 6 溶液浸渍未经焙烧的p s z 样品,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下焙 烧制得,p t 的负载量为o 5 。 3 5w c p s z 焙烧过程中的b e t 和x r d 分析 3 5 1b e t 分析 对不同来源的碳化钨样品分别做了比表面积测定,结果发现,市售的碳化钨 比表面积仅为0 6 5 5m 2 g ,而实验室自备的碳化钨比表面积可达1 0 5m 2 g ,远高 于前者。对负载了这两种不同w c 的w c p s z 的比表面积也分别做了测定,w c 的负载量为2 0 ( 以下w c p s z 样品w c 负载量均为2 0 ) ,结果列于表3 一i 。 表3 1 不同温度焙烧的p s z 和w c p s z 样品的比表面积( m 2 g ) 8 标+ 的w c 样品比表面积为1 0 5 0m 2 g 。 由表中数据可知,同温度焙烧的w c p s z 明显要比p s z 的比表面积低,主 要是由于w c 的比表面积明显比p s z 的要小很多,因而影响了负载后样品的比 表面积。但所负载的w c 的比表面积越高,w c p s z 样品的比表面积也就越高。 碳化钨负载的s 2 0 8 2 - ,z r 0 2 固体超强酸研究复旦大学颐:e 学位论文 3 5 2x r d 分析 实验还研究了不同温度焙烧的p s z 的x r d 谱图,结果见图3 一l 。1 1 0 3 5 0 焙烧后的p s z 处于无定型状态,直到4 5 0 样品才有微弱晶化,随着焙 烧温度的逐渐上升,晶化开始加强并缓慢趋于完善,5 5 0 时,晶化较为完善, 具有较高的四方晶体( t ) 型晶相峰,而无单斜晶体( m ) 型晶相峰。当温度升至6 0 0 以上,才有较弱的m 型晶相峰出现,焙烧温度进一步升高,晶相变化主要是 t 型向m 型转化。 奇寺1 一 如。4 0 。6 0 。 酗 i o u 。 2 口 图3 1 不同温度焙烧的p s z 样品的x r d 谱图 实验还研究了市 售的低比表面积w c 样品的x r d 谱图( 图 3 2 ) ,发现在2 0 为 31 5 0 ,3 5 6 4 0 和4 8 3 0 0 等处出现显著的w c 特征衍射峰,没有其 他峰出现。说明该样 品中w c 的纯度很 高,并且根据尖锐的 峰形可以判断,w c 颗粒很细,具有较好 的结晶度。 il 。 l j l i j 一一l i 一 l o2 03 04 0 5 06 07 08 0 9 01 0 0 2 鳅。) 图3 - - 2w c 样品的x r d 谱图 碳化钨负载的$ 2 0 8 2 - i z r 0 2 固体超强酸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1 0 0 2 烈o ) 图3 - - 3 不同温度焙烧的w c p s z 的x r d 谱图 一w c ;a - w 0 3 ( o ) ;一z r 0 2 ( t ) 图3 3 列出的是不同温度焙烧的2 0 w c p s z 样品的x r d 谱图,1 l o 焙 烧的样品谱图与w c 的谱图相同,未发现z r 0 2 晶体的衍射峰,可以确定此时样 品由无定型的z r 0 2 和w c 结晶相组成,并且根据峰形可知w c 有着很好的结晶 度。在4 0 0 焙烧样品的x r d 谱图中,w c 的特征衍射峰仍很明显,但在2 口 为3 0 2 3 。,5 0 4 0 。和6 0 2 0 。等处出现了z r 0 2 的四方晶型( t 型) 特征衍射峰。在5 0 0 1 02 03 04 05 06 07 08 0 9 01 0 0 2 锹o ) 图3 42 0 w c p s z ( s z ) 及活化后样品( 标+ ) 的x r d 谱图( 6 0 0 。c 焙烧) 一w c ;。船3 ( o ) :丫- w 2 5 0 7 ( m ) :一z r 0 2 ( t ) 碳化钨负载的s 2 0 s 2 - z r 0 2 固体超强酸研究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及更高温度焙烧样品的x r d 谱图中,在2 毋为2 3 0 6 0 ,2 3 5 8 0 和2 42 6 0 等处出现 了w 0 3 的正交晶型( o 型) 特征衍射峰,没有发现m 型z r 0 2 ,只有t 型晶相存在, 而t 型晶相正是产生超强酸性的重要条件之一1 9 ”。g r a u 等 9 2 1 将s i 0 2 和a 1 2 0 3 负 载到z r 0 2 上后也没有观察到m 型z r 0 2 晶相存在,说明负载后z r 0 2 的晶型转变 受到抑止。w 0 3 的生成,是由于高温焙烧过程中部分w c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所致,并使样品的催化效果下降。 图3 4 为6 0 0 焙烧的w c ,p s z 和w c s z 及活化后样品的x r d 谱图。分 别对比两类样品活化前后的谱图结果可知,经h 2 活化后,没有观察到w 0 3 ( o 型) 的特征峰,而在2 秽为2 3 3 6 。,2 4 2 2 0 等处出现了m 型的w 2 5 0 7 3 衍射峰,可以推 断是由w 0 3 转化来的。活化后的样品以t 型z m 2 和m 型的w 2 5 0 7 3 为主要晶相, 在2 8 为3 5 5 6 0 处仍可以观察到微弱的w c 衍射峰。 碟化钨负载的$ 2 0 8 2 - z 巾2 固体超强酸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w c p s z 固体超强酸上的正戊烷反应研究 4 1 引言 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反应是一个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的反应,它可以提高汽油 ( 主要成分是轻质烷烃c 4 - c 6 ) 的辛烷值,增强其抗爆能力。低碳烷烃异构化 反应需要很高的酸强度 i “”】。在一般的固体酸催化剂上,由于活性位酸强度不 高,该反应较难进行。s z ( p s z ) 类固体超强酸是正构烷烃异构化反应良好的催 化剂,在室温下就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然而,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烷 烃异构化反应究竟有何特点,反应是在l e 、i s 酸位还是b r o n s t e d 酸位上进行,尚 不十分清楚,已有的文献说法不一【7 9 。9 3 。9 ”。已有的研究表明,p s z 固体超强酸 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活性比s z 更高【7 8 1 。本章分别考察了常温和高温条件下 p s z 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正戊烷的反应情况,对反应条件以及影响反应的其他 因素进行了讨论,并重点研究了w c 伊s z 催化剂上的反应情况。 4 2 常温正戊烷反应 由于6 0 0 焙烧的p s z 的酸性太强,很容易发生裂解反应,对于常温下的 正戊烷反应来说,5 5 0 焙烧的样品可以获得最好的异构化反应效果 7 8 】。 4 2 1 正戊烷反应随时问的变化 取o 5 0g 焙烧后p s z 催化剂,置于自制的硬质玻璃反应池中,加热2 5 0 活化3h 后,冷却至室温,注入2 5 ul 正戊烷液体,在3 5 测定正戊烷反应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见图4 一l 。 由图可知,正戊烷的反应不但有异构化的产物,而且也有裂解反应的产物出 现。反应初期以异构化反应为主,后期则以裂解反应为主,由g c m s 测定反应 的主要产物是异戊烷、异丁烷、异己烷和正己烷等。反应在开始阶段( 0 3 5r a i n ) 只发生异构化反应,产物全部为异戊烷,随着反应进行( 4 0 7 5m i n ) ,开始发 生缓慢的碳链裂解反应,这阶段的反应产物除了异戊烷之外,还有少量的异丁烷 和己烷生成,异构化选择性随之降低,反应到7 5m i l l 时异构化反应达最大值6 0 2 8 ,异构化选择性为9 1 1 4 ,7 5m i n 以后,异构化反应持续减弱,裂解反应增 强并占主导地位,反应1 8 0 l i n 时裂解产物达到7 1 ,8 8 。 该反应可描述如下: 碳化钨负载的s z 0 8 2 - z r 0 2 固体超强酸研究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4 15 5 0 焙烧的p s z 样品上正戊烷的反应产物分布图 也 争f - c 4 h 1 0 反应式( 1 ) 表示反应异构化和裂解过程。其中第一步被认为是表观一级可逆反应, 利用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表观一级可逆反应公式处理数据归纠: - - l n 1 一( 1 + l 的x 卜k t ( 1 + l 均t ( 2 ) ( 2 ) 式中,x 为反应器中细e n t a n e 的浓度,k ! 为正向反应速率,k l 为逆向反应速 率,k = k l 腩一l ( 3 5 时k = 5 8 2 ) t “。由公式( 2 ) 可以计算出p s z ( 5 5 0 ) 催化剂上正 戊烷反应初期阶段的k l :1 2 2h _ 。,逆向反应速率k i = o 2 1h _ 。 4 2 2 注水对正戊烷反应的影响 实验还考察了2 5 0 活化的p s z 样品在反应温度为3 5 时,向反应器中注 水对正戊烷反应的影响,与没有注水的实验结果相比,注水lul 后,催化剂在 反应初始阶段的活性明显增强,反应的总转化率得到提高,如图4 2 ,反应6 0m i n 时,转化率提高了1 0 6 4 个百分点。注水实验再次证明正戊烷反应主要是在b 酸 位上进行【4 3 】,适量注水后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b 酸位,有利于反应进行,而过 量注水( 1 5ul ) 则可能会使b 酸位中毒,使催化活性显著下降。 4 2 3 与w c ,p s z 和p t i s z 样品的对比 为了获得更好的异构化反应选择性,抑制裂解反应发生,我 f l 尝试在p s z 上负载w c 和p t ,制备出了w c p s z 和p t ,p s z 等样品,并考察了它们的正戊烷 寺 壁些堡墨塾盟! ! q ! :! ! 生! 墅堡望堡塑婴塞 墨里盔兰堡主兰堡堡壅 异构化反应活性, p s z 、w c p s z 和 p t p s z 上正戊烷反 应的转化率如表4 一l 。结果发现,负 载w c 和p t 后并没 有达到显著的效 果,负载后样品的 反应活性与p s z 基 本相同。载p t 样品 只有在临氢条件下 才能显著提高催化 剂的活性和异构化 装 斛 s 辩 :昀 1 2 0 1 5 01 8 0 2 1 0 2 4 0 反应时间m i n + p s z + 注水iul + 注水1 5 “l 图4 2 注水对正戊烷反应的影响 选择性,而在此条件及惰性气体氛围中没有明显差异哪 9 7 1 ,载w c 催化剂的情 况也可以用同样的原因解释。 表4 1p s z 、w c 伊s z 和p 汗s z 上的正戊烷常温反应结果 反应时间 产物分布t 0 0 1 转化率异构化选择性 催化剂 - c 4扣c sn - c 5 c 6m 53 s 39 6 4 73 5 31 0 0 1 07 2 19 2 7 97 2 l 1 0 0 1 51 1 7 68 8 2 41 1 7 61 0 0 2 01 6 9 38 3 0 71 6 9 31 0 0 2 51 9 9 38 0 0 71 9 9 31 0 0 3 02 5 ,3 27 4 6 82 5 3 21 0 0 3 52 9 0 17 0 9 92 9 0 1 1 0 0 4 00 7 63 1 9 86 7 2 63 2 7 49 7 6 8 p s z4 51 4 93 5 0 66 3 4 53 6 5 5 9 5 9 2 5 01 5 24 0 6 7 5 6 9 1 0 9 4 3 0 99 4 3 8 5 51 7 84 5 2 1 5 2 6 0 4 1 4 7 49 5 3 8 6 02 0 65 0 6 54 6 0 9 i 25 3 9 i9 3 9 5 7 52 9 36 0 2 83 3 8 62 9 36 6 1 49 1 1 4 9 01 8 3 65 1 8 4 2 6 6 73 1 37 3 3 37 0 6 9 1 2 0 5 3 1 72 5 6 7 1 7 7 73 3 98 2 2 3 3 1 2 2 1 5 06 7 2 41 6 6 61 2 8 43 2 68 7 1 6 1 9 1 1 1 8 07 1 8 81 3 4 51 1 0 23 6 58 8 9 8 1 5 1 2 2 l 鲫柏印如加加o 壁些璺璺墼塑! 塑! :! ! 里! 垦堡塑堡墼婴窒 墨里查兰堕主兰垡鲨壅 53 6 2 9 6 3 83 6 2 1 0 0 1 0 7 89 2 2 7 81 0 0 1 51 2 _ 3 8 8 7 6 21 2 3 81 0 0 2 01 7 4 8 2 6i 7 41 0 0 2 5 o 5 62 1 1 57 8 2 92 1 7 1 9 7 4 2 3 01 0 42 6 7 27 1 5 4 0 72 8 4 69 3 8 9 3 51 6 23 0 3 2 6 7 3 3o 7 33 2 ,6 79 2 8 1 p t ,p s z 4 01 4 93 476 3 0 2 0 7 93 6 9 89 3 8 3 4 52 1 6 3 7 8 35 8 5 41 ,4 74 14 69 1 2 4 5 02 ,4 l4 5 0 25 1 0 41 5 34 8 9 6 9 1 9 5 5 53 5 l4 8 84 5 4 4 2 2 55 4 5 68 9 4 4 6 03 9 25 3 6 24 0 42 0 65 9 6 8 9 9 7 7 53 8 3 32 9 2 53 0 42 0 26 9 6 4 2 0 3 9 05 4 9 31 8 1 82 4 72 1 97 5 32 4 。1 4 54 9 79 5 0 34 9 71 0 0 1 06 8 49 3 1 66 8 41 0 0 1 58 9 49 1 0 68 9 41 0 0 2 01 1 0 88 8 9 21 1 0 81 0 0 2 5l ,o l1 3 9 68 5 0 31 4 。9 79 3 2 5 3 0i 0 41 6 3 38 2 6 31 7 3 79 4 0 l 3 508 11 8 6 78 0 5 21 9 4 89 5 8 4 4 0l _ 3 82 0 5 27 8 12 1 99 3 7 0 4 51 4 72 2 7 87 5 7 52 4 2 59 3 9 4 w c 停s z 5 0l 。9 92 4 3 47 3 6 72 6 3 39 2 4 4 5 52 ,2 52 6 4 17 0 3 60 9 82 9 6 48 9 1 0 6 02 1 22 8 0 46 8 2 81 5 63 1 7 28 8 4 0 7 53 5 53 2 9 46 1 2 22 2 93 8 7 88 4 9 4 9 01 51 93 2 25 1 4 21 1 94 8 5 86 6 2 8 1 2 03 6 4 42 2 1 23 7 9 93 ,4 56 2 0 13 5 6 7 1 5 04 8 0 81 7 3 23 l3 66 92 5 1 0 1 8 05 63 41 3 8 22 6 3 23 5 27 3 6 81 8 7 6 2 4 06 1 61 2 22 3 7 32 4 77 6 2 7 1 6 0 0 4 3 高温正戊烷反应 p s z 类超强酸催化剂在高温反应中稳定性差,容易结焦失活,成为限制此类 催化剂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有的研究7 3 19 6 堋1 表明,负载p t 可 以显著地提高超强酸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而碳化钨作为一种活性很 强的过渡金属的碳化物,具有类似于p t 的催化特性,对于碳化钨催化烷烃异构 碳化钨负载的s 2 0 s 2 一,z 帕2 固体超强酸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反应的研究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通常碳化钨表面总是会有一定量的化学吸附氧存在,所形成的氧化钨活性位 属b 酸位,对烷烃异构化反应有很好的催化作用,但反应只有在碳化钨活性位 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协】,因此碳化钨对烷烃的异构化催化作用是通过双 功能机理来完成的,即在碳化钨位上脱氢、加氢,在氧化钨位上实现碳链异构9 9 - 1 0 1 1 ,并且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促进的 1 0 2 】。 w c 的表面酸性较弱,催化烷烃反应时,不易发生裂解反应,即使对于长链 烷烃,也有较好的异构化选择性【l ”】。因此,我们把w c 负载到p s z 上,既可以 提高催化剂w c 的表面酸性,又可发挥w c 的类p t 特性增强p s z 的稳定性和异 构化选择性。 4 3 1 反应产物的质谱分析 对w c 负载量为2 0 的w c p s z 催化剂上正戊烷反应产物作了质谱分析, 如图4 3 所示。主要的反应产物是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和异戊烷,说 明正戊烷在样品表面同时进行了裂解和异构化反应,造成了异构化选择性较低。 与常温下的反应相比,裂解产物明显增加,异构化选择性下降。随着反应进行, 样品活性明显下降,裂解和异构化反应速度也都迅速下降,但异构化选择性呈上 升趋势。 4 3 2w c 负载量对正戊烷反应的影响 用未经预处理的w c 负载在p s z 上,无明显效果,这是由于w c 在渗碳制 备过程中,表面会附着过量的碳,掩盖了w c 的表面活性位,因此必须进行预 处理,即在4 0 0 、3 0 m l m m 的h 2 气氛中活化6h 。用预处理后的w c 催化正 戊烷的异构化反应,反应1 0h 后异构化选择性仍高达1 0 0 ,但转化率仅有1 0 4 ,说明纯的w c 活性太低,需引入超强酸位。未负载w c 的p s z 样品初始活 性很高,但由于其易结焦失活和酸性强的特点,转化率和异构化选择性都很低。 表4 2 列出了w c p s z 系列样品上的正戊烷反应数据。随着反应进行,样 品活性降低,正戊烷反应转化率明显下降,至2h 左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由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增加w c 的负载量,正戊烷反应的总转化率显著提高, 其中以负载量为1 0 的样品最高,随后又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w c 的表面酸 性较弱,负载过量的w c 会使催化荆表面酸性下降,进而影响其活性。与此相 反,异构化选择性则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见在正戊烷反应中,较高的转化 率和异构化选择性是难以同时实现的。 碳化钨负载的s 2 0 8 2 一z r 0 2 固体超强酸研究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f , t l c 黼4 o d 7 c , b a 1 e ,。 a 5 。 【 l 如o - io ko 矗 1 抽1 ,矗 二_ i 口k ,口j ,k 1 ,dj ha 女ot bs j o ,- o 如i 6 二o la b , l 埘 卑 扎 。 a _ _ ; t0 i ji* 6 - h - t - 一” h h 。l 。 v 。i 。i 碳化钨负载的s 2 0 s 2 - z r 0 2 固体超强酸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 吾1 1撮! ! 墨妇 。i , 一 丫 。 : h 酬 捌 叫 昌。川- 1 甲 - ,扎,l- 4 l - 7 l l d m 一。口 _ i ,i q i ! jw j 二- m _ h _ 1 - 。 m 引o ,j a “,l 7 f h 蛐j 1。,* i 1 一川 ,。i “女li m i l 冒w , 表4 3 正戊烷反应产物的质谱分析图 碳化钨负载的s 2 0 8 2 - z r 0 2 固体超强酸研究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结果还表明,负载一定量的w c 能够显著地提高p s z 的活性,改善其在 临氢条件下的稳定性,并提高异构化选择性。由于w c 负载量为2 0 的p s z 样 品兼有比较好的活性和异构化选择性,以下均选取此样品作催化剂。 表4 - - 2w c 负载量对w c p s z 上正戊烷反应的影响 4 3 。3 焙烧温度对正戊烷反应的影响 表4 3 为不同温度焙烧的2 0 w c p s z 样品的反应结果,样品的活化温度 和反应温度分别为4 0 0 和3 5 0 。不同温度焙烧的样品活性呈现出显著的差 异,说明焙烧温度对酸中心的形成、酸强度分布及表面结构均有影响。6 0 0 焙 烧的样品活性明显强于5 0 0 、7 0 0 和8 0 0 焙烧的样品,这也与6 0 0 焙 烧的p s z 样品有着最强的酸性和最佳的催化活性相一致【7 6 】,同时也说明引入w c 之后,对于p s z 的最佳焙烧温度并无明显影响。 4 3 4 活化温度对正戊烷反应的影响 为了解活化温度对正戊烷反应的影响,实验考察了6 0 0 焙烧样品在3 5 0 反应的结果( 图4 4 ) 。结果表明,经4 0 0 活化的样品催化活性最佳,过低( 3 0 0 ) 和过高( 5 0 0 ) 的活化温度都会导致较低的催化活性。这是因为,较低活 化温度下活化的样品虽然裂解的速率相应较低,裂解反应延迟发生,但是反应活 性明显下降;而较高温度下活化的样品反应活性大幅降低,且裂解的时间提前, 翌型生i ! ! ! 塑! 垄! :! ! 生! 垦竺塑塑墼婴壅 壅呈查兰堡主兰垡建苎 表4 - - 3 不同焙烧温度的催化剂对正戊烷反应的影响 r a i n5 0 0 。c6 0 0 * ( 2 7 0 0 c8 0 0 。c5 0 0 ( 26 0 0 c 7 0 0 c8 0 0 1 2 1 53 3 。5 7 5 3 8 73 4 7 l1 0 3 4 3 4 82 5 34 0 。33 7 。4 3 01 20 53 4 7 l2 3 8 6 8 ,2 34 1 22 3 4 4 9 36 15 6 08 5 5 2 3 5 81 6 2 76 , 9 14 5 64 】9 5 8 06 7 0 9 07 2 3 1 8 7 61 2 9 95 8 35 3 83 49 6 i 36 8 4 1 2 07 0 91 64 31 1 6 7 5 , 2 l5 2 ,54 6 ,9 6 2 67 3 3 1 5 07 0 11 4 9 41 0 4 6 4 7 64 3 85 5 46 1 37 2 5 1 8 06 9 41 4 0 99 7 84 5 9 3 8 54 006 0 54 9 2 2 4 06 8 5 1 3 7 49 2 74 4 34 1 64 3 36 1 38 0 4 3 0 06 7 81 2 9 3 9 1 34 2 85 4 74 0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