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哪怕”的多角度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哪怕”的多角度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哪怕”的多角度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哪怕”的多角度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哪怕”的多角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哪怕”的多角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目前,语言学界对让步连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 在让步连词的一些代表词“即使 、“就是 上,“哪怕”作为让步连词的一员,较 少有人关注。实际上,它不但具有让步连词共同的特点,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本 文正是基于这一角度,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对“哪怕 进行系统的个案研究。 在历时方面,“哪怕 凝结成词的方式与其他让步连词有着很大的差别,“即 使”、“就是”等词的核心语素“即 、“就在上古或者中古本身具有让步的用法, 而“哪怕 是由跨层结构表反诘的疑问代词“哪( “那 ) 和动词“怕”粘合而成, 其让步连词的用法在元代形成。促使其语法化的主要动因是由反诘构成的否定造 成了信息表达不足量,从而需要补充新的信息。 在共时方面,我们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角度来考察“哪怕”的 用法。从句法上看,虽然“哪怕 是让步连词,但是它可以出现在副词的位置上, 此外,“哪怕”可以大量地做煞尾句,并且这种用法在明清时代已经出现,由此, 我们把“哪怕 的句法分布归纳为三种格式:一是“x 哪怕y ”:二是“哪怕p , q ”;三是“( q ) ,哪怕p 。从语义上看,“哪怕的让步意义异于其他让步连词,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于“( o ) ,哪怕p ,q ”格式,一个是让步前项o 等同于非 p ,另一个是让步前项o 不同于非p 。此外,“哪怕 不仅有让步义,而且还有强 调义;“哪怕”分句之间不仅有转折关系,还呈现的有顺承关系。从语用上看,我 们主要分析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哪怕 对旬类的选择,“哪怕可以出现在陈述、 疑问、祈使、感叹四种句类中,而其他让步连词不能出现在祈使句中;一个是“哪 怕与主观量的关系,我们通过分析认为“哪怕”后面既可以跟主观大量,也可 以跟主观小量,但它所跟的量本质上是一个元主观大量。 关键词“哪怕语法化句法语义语用 l a b s t r a c t a tp r e s e n t ,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c o n c e s s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h a sm a d ed e f i n i t ep r o g r e s s i nl i n g u i s t i c sc i r c l e h o w e v e r , 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m a i n l yf o c u s e so nt h eu s eo f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d s ,s u c ha s j i s h i ( 即使) 9 9 9 j i u s h i ( 就是) ”,w h i l e “n a p a ( 哪怕) ”i s s e l d o mc o n c e r n e da so n eo fc o n c e s s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 i nf a c t , n a p a ( 哪怕) ”n o to n l y h a st h eg e n e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b u th a si t s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sw e l l b a s e do nt h i s a n g l e ,t h ep a p e rs y s t e m i c a l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s “n a p a ( 哪怕) ”f r o mb o t hd i a c h r o n i ca n d s y n c h r o n i c i nd i a c h r o n i c ,t h ew a yo ff o r m i n gw o r do f “n a p a ( 哪怕) ”i sq u i t ed i f f e r e n tf r o m o t h e rc o n c e s s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 t h ec o r em o r p h e m e j i ( 即) ”i n j i s h i ( 即使) ”a n d j i u ( 就) ”i n 3 i u s h i ( 就是) ”f o r m e dt h e i ro w nu s ea sc o n c e s s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 a n c i e n tt i m e so ri nm i d d l e a n c i e n t t i m e s ,b u t “n a p a ( 哪怕) ”w h i c hw a so n c ea c r o s s - l a y e ra r c h i t e c t u r ew a s n tu s e da sa c o n c e s s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 , t h ea d h e r e n c ew o r do f t h e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p r o n o u n “n a ( 哪) ”w h i c hr e p r e s e n t sr h e t o r i c a lq u e s t i o na n dt h ev e r b “p a ( 怕) 9 9u n t i ly u a nd y n a s t y t h em a i nm o t i v a t i o no f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i o no f “n a p a ( 哪 怕) ”i st h a tt h en e g a t i o no fr h e t o r i c a lq u e s t i o nc a n te x p r e s ss u f f i c i e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 n e e d sn e wi n f o r m a t i o nt os u p p l e m e n t i ns y n c h r o n i c ,w em a i n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u s eo f n a p a ( 哪怕) ”f r o m3p l a n e s : s y n t a c t i c ,s e m a n t i ca n dp r a g m a t i c i ns y n t a c t i c ,a l t h o u g h “n 印a ( 哪怕) ”i sac o n c e s s i v e c o n j u n c t i o n ,i ts t i l lc a nb eu s e di nt h ep o s i t i o no fa d v e r b i na d d i t i o n , “n a p a ( 哪怕) ” c a na l s ob eu s e da se n d i n gm a r ki na b u n d a n c ea n dw ec a nt r a c eb a c kt ot h i su s ei nm i n g 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 r e f o r e ,w es u mu pt h es y n t a c t i c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n t o3f o r m a t s :“x n a p a ( 哪怕) y ”,“n a p a ( 哪怕) pa n dq ”,a n d “( q ) ,n a p a ( 哪怕) p ”i ns e m a n t i c ,t h e m e a n i n go f “n a p a ( 哪怕) ”a sac o n c e s s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o t h e r c o n c e s s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m a i n l yi n c l u d i n gt w oa s p e c t sa sf o l l o w s :o n ei st h a tc o n c e s s i v e a n t e c e d e n te q u a l sn o t “p ”,t h eo t h e ri st h a tc o n c e s s i v ea n t e c e d e n t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n o t “p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f o r m a to f “( 0 ) ,n a p a ( 哪怕) p , q ”a n da l s o ,“n a p a ( 哪怕) ”h a s n o to n l yt h ec o n c e s s i v em e a n i n gb u ta l s oe m p h a s i sm e a n i n g ;t h ec l a u s e so f n a p a ( 哪 怕) ”h a sn o to n l ya d v e r s a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b u ta l s ot a n d e mr e l a t i o n s i np r a g m a t i c w e m a i n l ya n a l y z et w oa s p e c t s :o n ei st h ec h o i c eo f t h es e n t e n c et y p eo f “n a p a ( 哪怕) ”:i t c a nb eu s e di ns t a t e m e n t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i m p e r a t i v e n e s sa n de x c l a m a t i o ns e n t e n c e s ,b u t o t h e rc o n c e s s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c a n tb eu s e di ni m p e r a t i v e n e s ss e n t e n c e s ;t h eo t h e ro n e i st h e 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 n a p a ( 哪怕) ”a n ds u b j e c t i v eq u a n t i t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a n a l y s i s ,w et h i n kt h a tw ec a na d db o t hb i ga n ds m a l ls u b j e c t i v ea m o u n t sa f t e r n a p a ( 哪怕) ”,b u ti ne s s e n c e ,i tc a nb ef o l l o w e db ym c t ab i gs u b j e c t i v ea m o u n t k e yw o r d s “n a p a ( 哪怕)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i o n ,s y n t a c t i c ,s e m a n t i c ,p r a g m a t i c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住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卉自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j 毫,爹皇:“jt _ 夕;l ;、j 锈严i 。,“镰 学住中喜0 i :( 学位喜主毒者j 羔l 笙叠整学住申请人,(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垃坠 ,:菩? 擘一。! _ 毋i 囊0 。:;j 麓。,_ :;镰t :6 ;麓 b 。多j 嚣毫 乇:荔2 7 d i t 年| j u k ,4 j ,1 9 工,二 爹嚣黪菇戮职= := 雾囊惫 器;li 嚣豢、囊麓y i 久。,歹移。州 囊 毳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j 攀 麓篙菇i 麓甄凌囊麓蠹;誓泐,矽、爹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子硕士学位。作为学住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 本人授权河南犬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话可瞄采取影印1 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聱鲑一 2 0 0 c 年6 月江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 0 d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连词相对于其他词类来说,研究得相对薄弱,让步连词的研究也很有限,其 中关于“哪怕”的研究更是鲜见。多数学者研究让步连词会选择其代表词“即使, 我们可以看到在研究“即使”句的文献中,“哪怕 有时会被顺带提及,但对“哪 怕”的系统研究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此外,从这类让步连词的构词上我们可以 看出“即使”、“即便 、“即令等词有一个核心语素“即,“就是 、“就算”、“就 让 等词的核心语素是“就 ,“纵然 、“纵使 等词的核心语素是“纵”,这些核 心语素“即”、“就”、“纵 在古代汉语中本身就可以充当让步连词,而“哪怕 的构词与它的同类词相差甚远,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特别指出,“那 怕”( “哪怕”) 与“即使”、“就是”等词不属于一个系统,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对 “哪怕 一词做专项的研究。 1 2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运用语法化理论来分析“哪怕”一词的产生过程,并探究其语法化 的原因,接着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哪怕”进行细致地描写并针对其中一些问 题做出解释,在句法方面,概括出其句法结构的类型:在语义方面,分析它的基 本语法意义,并与相近的词进行对比研究;最后从“哪怕 对旬类的选择和“哪 怕与主观量的关系等角度对“哪怕”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从微观调查入手,以广泛地实际语料调查作为基础,采 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形式与意义相验证的方法,以描写为主,解释为辅,力图 多角度地研究“哪怕”句涉及的各种语言现象。 1 3 语料来源说明 本文所用的语料大部分来源于北京大学汉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和古代汉 语语料库网络检索系统,还有一部分来自国学宝典、四部丛刊、四库全书 及一些网络语料。 1 4 前人的研究概况 1 4 1 关于让步连词 让步连词是连词系统内部争议颇多的一个小类,其中“即使”、“就是”、“哪怕” 等词的归属以及其所在复旬的属类问题,各家一直存在分歧,总的来说可以分为 假设让步、让步、假设三种观点。 1 4 1 1 假设让步说 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把让步连词分为两类:一类是认容连词,“重在 表事实上之认容 ,如“虽然 ( “虽 、“虽则 ) ,“固然”( “固是”) 、“尽管 、“凭” ( “任凭”) 、“饶 ( “饶是 ) ;一类是推宕连词,“重在表心理上之推宕”,如“纵 令”( “纵然”、“纵 ) 、“就使 ( “就、“就是 ) 、“即令、“那怕 ( “不怕”) 等。 他认为,让步句是“从句和主句立于反对的地位,但说者也承认容许从句事实或 理由的存在,像是表示说话时的让步,所以这种从句叫做让步句,也称认容句”。 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认为“虽”、“虽然、“饶”、“纵”、“纵然”、“便、 “就 、“就是 、“那怕”等是容许式关系末品。其中“虽”、“虽然、“饶”是表 示事实的容许,而“纵、“纵然”、“便”、“就 、“就是 、“那怕 都是表示假设 的容许。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把纵予句和容认句合称为让步句,“所谓让步, 2 即姑且承认之意,但容认句所承认的是实在的事实,纵予句所承认的是假设的事 实。容认旬和纵予句是表示“有此因却无此果 或者“无此因却仍有此果”。其 中容认句是“虽然等关系词连接的句子,而纵予关系词为“就、“就是”、“就 算 、“就让 、“即使”等,他还特别提到白话后来用“那怕”( “哪怕”) 来表示纵 予关系,并且指出,“那怕”( “哪怕”) 与前述诸词( “就是”、“即使 等) 不属于 一个系统。 虽然各家的命名不同,但是大致把让步连词分为两类:一类为“虽然 类, 表示事实的让步,一类是“即使”类,表示假设的让步。此外,把“即使、“就 是、“哪怕 这类词看做表示假设的让步连词还有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陆 俭明的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龚千炎的现代汉语的假设让步句等。 1 4 1 2 让步说 邢福义的汉语复句研究认为让步句式是先让步后转折的复句旬式,也叫 让转句式。这种旬式同时具有让步性和转折性的特点。他把让步句分为四种:一 种是容认性让步句,以“虽然p ,但q 为代表,作用是实让;一种是虚拟性让步, 以“即使p ,也q ”为代表,作用是虚让;一种是无条件让步句,以“无论p ,都 q 为代表,作用是总让;一种是忍让性让步旬,以“宁可p ,也q ”为代表,作 用是忍让。其中“即使”、“就是”、“哪怕”所在的复句属于虚拟让步句,邢先生 进一步提到,虚让可以分为假言虚让和实言虚让,并且他在现代汉语的“即使” 实言句一文中详细地描写了四类“即使 实言句。 周刚在连词与相关问题中把“即使”、“就是”、“哪怕 等归入让步连词, 其中“哪怕 是可后移的让步连词,与前述不同的是他把“虽然”等词归入转折 连词。也就是说,在这本书里,让步连词只有“即使 、“就是 、“哪怕”这类词, 他指出,“即使( 纵然、就算、任凭) 也( 总、都) 0 0 0q 00 这几对关联连词和 关联副词常用于p 为虚拟的让步复句,即p 是主观上虚拟为真,客观上实际为假, 有时候也可以用于p 为实据的让步复句,即p 是客观实际已经发生的事实。虽然 周先生提到这些词表示假设让步关系,但是他承认它们可以用于实言句,因此, 我们把他的观点也放在让步说里。 l 这种观点认为“即使”这类词不仅可以出现在假言旬中,而且可以出现在实 言句中,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等。 1 4 1 3 假设说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把“即使( 就是、就算、纵使、纵然、 哪怕) p ,也( 还) q ”归入假设关系的复句,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 后产生的结果。假设关系有“一致”和“相背 两类,“即使”类属于“相背”关 系。 除了这本教材外,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也把“即使”类连词所在的复 句归入假设关系复句。 1 4 1 4 我们的观点 我们认为“即使、“就是 、“哪怕 应该归入让步连词,这一类连词不仅可 以用于假言句,而且可以用在实言旬中,所以把其命名为假设让步连词似乎不大 合乎语言实际。此外,我们在对连词分类的时候,要根据其核心意义来划分,“即 使”类这部分连词,虽然大多数用于假设复句,但是其核心意义是表示让步关系, 因此,让步连词这一名称应该更符合此类词的特点。 1 4 2 关于“哪怕” 前人对让步连词和让步旬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主要是以“即使”为代表进行 研究,关于“哪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典里,而对“哪怕的个案研究我们目 前还没有见到。“哪怕在词典里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假设让步和让步两类。 1 4 2 1 表示假设让步 这一类我们以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为代表,例释里提到“哪怕 表示假 设让步,作用在于强调主句所肯定的意思,多用在口语中,经常跟副词“也、“都”、 “总等连用,并指出“哪怕”有时候为了突出主旬的意思,也可以放在主句之 后,作为主句的补充说明。同时由“哪怕”引起的表示让步的副句,可以放在另 一表示让步或者无条件的副句之后,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就是过元旦,过春 4 节,群众也不休息,哪怕我支书再下命令,那也不中 持这种观点的还有现代汉语八百词、应用汉语词典等词典。 1 。4 。2 2 表示让步 这一类我们以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为代表,张斌认为“哪怕” 表示让步关系,意思为:本来有了条件p 就应该有或者通常有结果q ,可是现在 的结果是非q 。“哪怕”表让步时经常带有假设意味,少数表示的是事实。同样, 这本词典也提到了“哪怕”可以后移来强调结果。 持这种观点的还有侯学超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他把“哪怕分为表 示假设让步( “哪怕”的假言句) 和表示让步( “哪怕”的实言句) 两种情况。此 外,古今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哪怕 表达的意思是姑且承认某 种事实,其实也就是表示让步。 我们的观点同张斌先生和侯学超先生的一致,“哪怕”的基本意义是表示让步, 可以用于假言句,也可以用于实言旬。通过以上释义,我们发现除了“哪怕 句 是否表示实际事实外,词典的解释基本上出入不大,有的词典认为“哪怕 同“即 使”、“就是”等让步连词,且多用于口语,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应用汉语词 典等。 5 第二章“哪怕 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1 9 9 5 ) 指出:考察汉语的发展历史,虚词一般是由 实词转变来的。通常是某个实词或因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变化而造成词义演变, 或因词义的变化而引起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最终使之失去原来的词汇意 义,在语句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变成了虚词。“哪怕”的语法化是由句法位置、 组合功能的改变引起了词汇意义的变化,最终发展成为让步连词。 2 1 “那怕( “哪怕”) 一词的语法化过程 在考察“哪怕 的语法化之前,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哪与“那”的关系, 在近代以前,汉语中存在着两个“那”,一个是疑问代词“那”,一个是指示代词 “那 。吕叔湘( 1 9 8 5 ) 在近代汉语指代词里提到,有别择作用的疑问代词“哪” 是从“若 字变来的,但始终保持上声,不象指示代词“那”那样在近代变成去 声,“哪”字在以前一直也写作“那”,五四时期以后,为了要跟去声的指示代词 分别,才提倡写作“哪”。王力( 1 9 8 0 ) 也认为,现代汉语的“哪”字,直到五四 时代,还写作“那。虽然吕先生只指出有别择作用的疑问代词“那 后来写作 “哪”,但从两位先生的考证我们可以看出:指示代词,读作去声的“那 今天仍 写作“那”;疑问代词,读作上声的“那”今天写作“哪”,“哪”的前身即是“那。 我们要探讨“哪怕”的语法化,必须从“那怕谈起。“哪 、“那 的写法在五四 时期并没有像今天这么严格,五四以前也有“哪 的出现。如: ( 1 ) 一天到晚只做了口腹之事,哪还有功夫去做别事? ( 叶圣陶穷愁1 9 1 8 年2 月) 五四以后很长时间里,由于传统观念,仍然有疑问代词写作“那。我们为了 讨论方便,在本章中,除了现代汉语的例子,其他关于“哪怕的,一律写作“那 6 怕。 2 1 1 “那刀的反诘用法 由于“那怕 让步连词用法的形成与“那”的反诘用法关系密切,所以我们 在讨论“那怕 语法化前,先来考察一下“那 反诘用法的来源。 王力先生认为“那 为“奈何 的合音,而吕叔湘先生似乎把疑问代词“那” 看成两种有不同语义功能的“那 ,一个是“有别择作用 的,一个是“询问事理 的,其中“有别择作用 的“那来源于“若 ,“询问事理 的“那 吕先生则 没有说,但是无论它们的来源是什么,“那 在汉末逐渐取代了“恶、安、焉 成为主要的反诘疑问代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如: ( 2 )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 东汉孔雀东南飞) ( 引自王力) ( 3 ) 桓玄时,仲文入,桓于庭中望见之,谓同坐曰:“我家中军那得及此也! ” ( 南朝世说新语品藻) 唐代以后,疑问代词“那 的反诘用法更为普遍,而且其用法一直沿用到后 来。如: ( 4 )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唐李白横江词) ( 5 ) 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元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据冯春田( 2 0 0 0 ) 的研究,唐代以前表示反问的“那”一般都可以用“岂” 来替换,而宋代以后,有的可以替换为“岂,有的却更近于表示反问的“哪里 , 因此,他认为,同样是表示反问的“那 ,一部分是近代汉语之前用于反诘的“那” 的延续,一部分则是近代汉语里表示询问( 即有别择作用) 的“那 用于反问。 下文中我们讨论的“那怕”的最先连用出现在南宋,而且在连用的初期多数可以 翻译成“哪里害怕”,所以,我们认为,“那怕 的“那 是来源于有别择作用的 “那 的反问用法。 7 2 1 2 “怕 的演化 说文日:“怕,无为也。从心白声。 我们考察发现,“怕”在唐代以前的 文献中很少出现,而出现在这个时期的“怕”大多是“恬淡、无为 的意思,即 “泊 。如: ( 6 ) 怕乎无为,憔乎自恃。(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也有“怕”做通“迫”解,如: ( 7 ) 孝者怕入刑辟,刻画身体,毁伤发肤,少德泊行,不戒慎之所致也。( 东 汉论衡) 此例中的虬怕”为“迫”的借字,可以译为“被迫”。 还有一些例子表示“畏惧 、“害怕 义,不过“怕”表示这种意义一般认为 出现在两晋以后,而且例子很少,如: ( 8 )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 南朝乐府长干曲) 据徐时仪( 2 0 0 4 ) 的考证,表示“畏惧”、“害怕”义的虬怕”虽不见于先秦 文献,但有可能在上古口语中出现,很可能是“怖”,也可能尚未有字表示,中古 则借原义为“静也,无为也”的同音字虬怕”来表示。后来往往以“泊”为其“静 也,无为也”义的记音字。于是,后遂约定俗成以“泊 取代虬怕 所表的“静 也,无为也 义。 唐代以后,虬怕 表示“畏惧 、“害怕 义的用例大量出现,并出现了“担心” 义的用法,如: ( 9 ) 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 唐元稹侠客行) ( 1 0 ) 有兴不愁诗韵险,无聊只怕酒杯干。( 唐牟融有感二首) 例( 9 ) 中的虬怕是“惧怕 的意思,例( 1 0 ) 中的“怕”是“担心的意 思。 五代以后,开始出现了表示“揣测 义的“怕 ,但是例子不多,宋代的时候, 表“揣测”义的“怕”大量出现。 8 ( 1 1 ) 如太史公说古诗三千篇,孔子删定三百,怕不曾删碍如此多。( 南宋朱 子语类) 到宋代的时候,“怕”主要出现的意义为:“惧怕、“担心”、“揣测”。其中“惧 怕 义和“担心 义为“怕”的动词用法意义,揣测义为“怕 的副词用法意义。 据我们考察,“那怕 中“怕 的意义为动词义,即“惧怕”或者“担心 义,因 为“害怕既有“惧怕 义也有“担心”义,所以在下面分析的时候不做区分, 统一做“害怕”义讲。 2 1 3 “那怕( “哪怕 ) 的语法化 2 1 3 1 “那怕”( “哪怕”) 语法化的初步形成 在我们所考察的语料中,“那 和“怕 最早连用大约始于南宋。如: ( 1 2 ) 天下只有一个道理,紧包在那下,撒破便光明,那怕不通! ( 南宋朱 子语类) ( 13 ) 未倒花前凿落金,登携那怕嫩寒侵。( 南宋张链重九前一日领客登 城即席次张以道韵) ( 1 4 ) 人间有此碧玉镜,那怕火缴张炎官。( 南宋程公许沧州尘缶编) 从句法上讲,这三个例子中“那”和“怕 都不处在同一个句法层次上,如 例( 1 2 ) “怕 后面跟谓词性宾语“不通”,表反诘的疑问代词“那”修饰谓词性 短语“怕不通”。同样,例( 1 3 ) 和( 1 4 ) 的句法结构分别为“那 修饰吒怕嫩寒 侵”和“怕火缴张炎官。 这种句法结构到元代的时候开始发生变化,“那怕”所在的句子后面出现了另 一分句,它可以与前一分句构成复句,此时“那怕 不再是一个跨层的结构,“那 和“怕 凝结为连词,承担分句所隐含的条件关系。 ( 1 5 ) 张善友也不在家,那和尚不来取便罢,若来呵,我至死也要赖了他的, 那怕他就告了我来。( 元曲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 1 6 ) 则我这硬邦邦指爪将那厮头稍来挽,粗滚滚麻绳将那厮脖项来拴。丢天 9 灵剪手腕,着凌迟受磨难,那怕他泼顽皮绰号做铁幡竿。只消我这一对儿拦关, 把那厮死狗也似拖将来我直着见了您眼。( 元曲朱砂担滴水浮沤记) ( 1 7 ) 俺娘呵外相儿十分十分慈善,就地里百般百般机变。那怕你堆积黄金到 北斗边,他自有锦套儿腾掀,甜唾儿粘连,俏泛儿勾牵,假意儿熬煎,辘轴儿盘 旋,钢钻儿钻研,不消得追欢买笑几多年旱下翻了你个穷原宪。( 元曲李亚仙花 酒曲江池) ( 1 8 ) 那怕他物盛财丰,顷刻间早巳成空。( 元曲风雨像生货郎旦) 在例( 1 5 ) 中,“那”和“怕 仍然不处在同一句法层次上,可以翻译为“哪 里害怕”,而在例( 1 6 ) 中,“那怕”所在的句子后面又出现了一个句子,这个句 子是对“那怕旬的补充,对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傲两种理解:第一,“那 修 饰“怕”所在的谓词性短语,可以解释为“我哪里害怕他泼顽皮绰号做铁幡竿 , 此时,不考虑后一分旬;第二,“那怕”粘合为连词连接句子“他泼顽皮绰号做铁 幡竿”,这个时候,把“那怕”后面出现的句子当作是对“那怕”句子的补充、修 正,可以解释为“即使他泼顽皮绰号做铁幡竿,只消我这一对儿拦关,也可以把 那厮死狗也似拖将来我直着见了您眼。 同样的道理,例( 1 7 ) ,也有两解,一为 “不怕你堆积黄金到北斗边”;一为“即使你堆积黄金到北斗边,他自有。 在例( 1 8 ) 中,“那怕”只能解释为连词,意思相当于“即使 。 从例( 1 5 ) 到例( 1 8 ) ,我们可以看出“那怕打从跨层结构到连词的演变过程, 这一演变过程主要牵涉到句法的变化,句法上的变化导致了词义的变化与整合。 在句法上,“那怕 所在的句子后面出现了后一分句,语义上,后一分旬的出现是 为了补足、修正信息,而这个修正的信息与“怕”所在句子带来的结果是矛盾的, 这一矛盾关系,导致了“那怕”旬与后一分句在语义上出现转折。 在元代,已经出现了“那怕”完全做让步连词的句子,如例( 1 8 ) ,在句法上, “那怕”句后面出现了后一分句,语义上,“那怕 不再表示“不怕 义,而具有 了退一步说的意思,由此,“那怕 在元代初步完成了语法化。 总的来说,“那”和靠怕 本来不处在一个句法层次上,随着它们长期相邻使 用,当句法环境出现变化时,句子中出现的后一分句引起了其语义的整合,促使 1 0 “那 和“怕”粘合在一起,重颞分析为让步连词。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图示表 示: 句法上銎擅塑一墨咝狸 语义上哪里害怕( 不怕) 一让步连词 2 1 3 2 “那怕”( “哪怕) 所在句法环境的扩大 “那怕 在元代已经初步完成了语法化,成为一个让步连词,在明清时代其 让步用法逐渐增多,并且在形式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出现表明“那 怕 可出现的句法环境在逐渐扩大。如: ( 1 9 ) 你只另1 j 嘴犬舌长的管闲事、说舌头,那怕你一日一遍看哩。( 明醒世 姻缘传) ( 2 0 ) 即如这何玉凤姑娘,既打算打破樊笼身归净土,无论是谁,口l 舅母就口q 舅母,那怕拉着何仙姑叫舅母呢! ( 清儿女英雄传) ( 2 1 ) 口自们那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叉体面,又是沾恩锡福的。 ( 清红楼梦) ( 2 2 ) 他那怕把嘴巴子打了翻过来,你由他去打罢了。【清续济公传) 随着“那怕 语法化的形成和稳定,它开始在后一分句出现,并且这时旬尾 一般都有语气词,如例( 1 9 ) 、( 2 0 ) 的“哩”和“呢”,此外,“那怕”还可以出 现在主谓结构之间,如例( 2 1 ) 、( 2 2 ) 中“咱们那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他那 怕把嘴巴子打了翻过来 ,这些用法的出现,标志着“那怕”所在句法环境的扩大。 2 1 3 3 “那怕( “哪怕 ) 短语用法的遗留 “那怕”粘合成词之后,其短语的用法仍然存在并继续使用,经历了明、清、 民国,直n - - 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比较普遍,如: ( 2 3 ) 那番将须则是小小的年纪,仗了些妖兵,倚着些邪术,那怕甚么南朝的 将军。( 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 2 4 ) 如若请了他来,我们四个人联为一气,把这和尚团团围住,那怕他飞上 天去! ( 清续济公传) ( 2 5 )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贺绿汀游击队之歌) 1 1 在当代,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那怕”( “哪怕”) 的短语用法。如: ( 2 6 ) 真金哪怕烈火烧,老寿大喊了一声(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2 7 ) 把你小子抓起来,先抽一顿鞭子,然后再灌上两壶凉水儿,哪怕你不说? ( 刘流烈火金刚) “那怕 短语用法的遗留,说明语法化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怕让 步连词的用法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其短语的用法,跨层结构“那怕 演变为让 步连词以后,这两种用法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 2 2 “那怕刀( “哪怕 ) 的语法化的动因 董秀芳( 2 0 0 2 ) 指出:汉语史上,不少包含代词的句法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变 成了词。这种句法结构比较容易发生词汇化,可能是因为代词在语音上倾向于轻 化,易于与其相邻的成分发生贴附。“那怕”是包含疑问代词和动词的句法结构, 它发生词汇化可能和疑问代词“那”语音上的轻化有关,除了语音的因素外,还 有其他原因促使“那怕发生语法化,下面我们将从结构和语义两方面来分析“那 怕”的语法化动因。 2 2 1 结构变化 “那怕 结构变化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那怕 句的否定连 接功能,一个是“那怕 所在句法环境对其的影响。 2 2 1 1 否定的连接功能 刘立成、柳英绿( 2 0 0 8 ) 在证明否定旬的连接功能时认为在对话中,肯定陈 述表达的信息是足量的,而否定句( 包括表示否定的反问句) 和疑问句所表达的 信息是不足量的。因为非肯定旬在违背数量准则( q u a n t i t ym a x i m ) 的同时,却 适应了方式准则( m a n n e rm a x i m ) ,即当人们在会话中使用非肯定句的时候,必 有相应的言外信息。也就是说,当人们说出一个否定句时,一定要有这样的语境: 1 2 ( 1 ) 或者是对方做出了一个与自己已有知识不同的肯定陈述,因此要加以否定; ( 2 ) 或者对于一个已经发生的事件,人们的认识与说话者的知识相矛盾,说话者 认为有必要加以澄清。无论是上述哪种语境,当说话者说出一个否定旬之后,必 有一个修正的信息,这个修正的信息在句子形式上是可隐可显的。当这个必有的 修正信息在形式上出现时,原来的小句就成了复旬的一个分句,此时,否定就充 当了把所在小句结合到一个复旬中去的功能,这就是所谓否定的连接功能。因此, 是否定句表达信息的不足量性使之具有了内在的连接功能。 在“那怕句里,“那 是疑问代词表反诘,传达的是否定的意义,即“不怕”, 因此,我们认为“那怕 句也具有否定句的连接功能,例如上文所举的例( 1 6 ) , 可以做如下分解: ( 1 6 a ) 丢天灵剪手腕,着凌迟受磨难,那怕他泼顽皮绰号做铁幡竿。 ( 1 6 b ) 丢天灵剪手腕,着凌迟受磨难,那怕他泼顽皮绰号做铁幡竿,只消我 这一对儿拦关,把那厮死狗也似拖将来我直着见了您眼。 在例( 1 6 a ) 中,“那怕 句表达是一个否定信息,即“不怕他泼顽皮绰号做 铁幡竿 ,这个信息是不足量的,内在要求补足一个后续信息,当这个后续的补充 信息在形式上出现的时候,就成了例( 1 6 b ) 这种情形。例( 1 6 b ) 我们在上文中 分析过,可以有两解,即“不怕 义和“即使 义,也就是说这一阶段是“那怕 从一个句法结构粘合成一个连词的过渡阶段。 2 2 1 2 句法环境的影响 就多数情况而言,句子的核心一般只有一个动词,当这个动词所处的句法环 境发生改变造成“这个动词不是句子中唯一的动词,并且不是句子的中心动词时, 该动词的动作性就会减弱,其语法功能会逐渐发生变化。因为当句子出现两个 或者两个以上动词的时候,人们容易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后一个动词身上,而前面 的动词则淡出人们的注意范围,成为一个背景。 从“那”和“怕”连用的一开始,“怕”后面就经常性跟谓词性短语,于是句 引自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国语文1 9 9 5 ( 3 ) 。 1 3 子中出碌了两个动词,较为靠前的“怕”容易在功能上发生变化,“怕”由句子的 主要动词慢慢演变为次要动词,当言者不再追究“那 和“怕的关系时,“那怕 就很容易粘合在一起。如: ( 2 8 ) 那怕你指天画地能瞒鬼,步线行针待哄谁? 又不是不精细,叉不是不伶 俐。( 元曲梁山泊李逵负荆) 上文中提到了“那怕”句的否定连接功能,“那怕”句的这一功能使其后面出 现了后续分旬,由此“那怕”句处在了一个更大的句法环境中,在这个句法环境 中,分旬之间隐含的逻辑关系需要找一个承担者,而位于句首的“那怕”由于其 实在意义的丧失很容易就承担了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这种条件下,“那怕凝 结成一个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连词。如: ( 2 9 ) 那怕他物盛财丰,顷刻问早已成空。这一把无情毒火,岂非是没毛大虫? ( 元曲风雨像生货郎旦) 在( 2 9 ) 例中,“那怕 旬后出现了后分句,两个分句之间隐含的逻辑关系此 时就由“那怕 来承担,“那怕 在这里翻译为“即使 更合适些,在这里“那怕” 由于句法环境的改变成为一个让步连词。 2 2 。2 语义变化 一个句法结构的演变不仅牵涉到形式的变化,而且会影响意义的变化。句法 位置和结构关系的改变会引起词义的变化。“那怕”作为让步连词,最突出的特性 是让步,其次在其分旬之间的关系上,主要展现的是转折关系,下面我们将讨论 “那怕 让步意义及分句间转折意义的形成原因。 2 2 2 1 让步意义的形成 在“那怕语义变化的关键期元代,我们发现“怕”后面跟的短语作为“怕” 的对象,相对于说话者而言往往是极端的情况,这种极端情况的列举和让步句的 特点是相通的。 在通常情况下,让步句的前提相对于结果来说,是从有利条件退到不利条件。 如: ( 3 0 ) 为了妻子孩子,我会竭尽全力,哪怕是流血,也要为妻儿和自由奋斗。 ( 张平十面埋伏) 在这个句子里,让步项为“流血”,让步分句的隐性前提是对其的否定,即“不 流血 ,相对于结果“为妻儿和自由奋斗 来说,从“不流血”到“流血 ,也就 是从相对的有利条件退到了不利条件。 “怕”后面所跟的对象一般是不利的极端情况,在与让步旬类似的语义条件下, “那怕 很容易发展出让步意义。如: ( 3 1 ) 那怕你会飞腾就透出青霄外,早英4 是手到拿来。( 元曲梁山泊李逵负 荆) “怕后面跟的对象“你会飞腾就透出青霄外 相对于言者而说,是一种不 利的极端情况,也就是说,在说话者看来,对于这种极端的情况,都能“手到拿 来”,那么一般的情况,更能“手到拿来”。由于“怕”后面往往跟不利的极端情 况,通过语义的吸收,“那怕”表让步的语义逐步形成。 2 2 2 2 分句间转折关系的形成 “那怕句因为“那的反诘用法使得其所在的分句表达否定意义,否定信息 是不足量的,因而需要补充信息;又因为“怕”的对象会带来某种结果,而后续 小句补充的信息把这种结果给打破了,这样前后分句在语义上出现矛盾,复句之 间的转折关系形成。 ( 3 2 ) 那怕他铁打形骸,铜铸胚胎,旱活挟过、活挟过这逆、逆、逆、逆贼来。 ( 元曲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 ( 3 2 a ) 不怕他铁打形骸,铜铸胚胎,早活挟过、活挟过这逆、逆、逆、逆贼 来。 ( 3 2 b ) 即使他铁打形骸,铜铸胚胎,早活挟过、活挟过这逆、逆、逆、逆贼 来。 在例( 3 2 a ) 中,前一分句表达的是否定信息,在意义上自足性很差,内在要 求后续句补充一个相关信息,而同时前一分句“怕”的对象“他铁打形骸,铜铸 1 s 胚胎 会带来一种结果,即因为他是铁打形骸,铜铸胚胎,所以会产生制服不了 这逆贼的结果,此时后一分旬的出现把这个结果给打破了,因而与前一分句形成 了语义上的矛盾,于是形成了( 3 2 b ) 这样的语义关系,即前一分旬退一步承认“他 铁打形骸,铜铸胚胎”,后一分句仍然能够“早活挟过、活挟过这逆、逆、逆、逆 贼来”,前后分句的语义转折关系形成。 2 3 小结 解惠全( 2 0 0 5 ) 指出:一个词由实词转化为虚词,一般是由于它经常出现在 一些适于表现某种语法关系的位置上,从而引起词义的逐渐虚化,并进而实现句 法地位的固定,转化为虚词。“那怕句由于表达否定意义,信息不足量,从而引 起句法环境发生变化,出现了后续小句,这种句法环境的变化引起了语义的变化, 再加上“那 、“怕”的高频共现,它们逐渐凝结为一个让步连词,“那怕”的语法 化与其所处的句法环境关系密不可分。 1 6 第三章“哪怕 的句法分析 语言学界对“哪怕 的研究并不多,而且观点比较一致,基本上都认为“哪 怕”是让步连词,如周刚( 2 0 0 2 ) 把“哪怕”归入可后移的让步连词。而我们认 为“哪怕”作为让步连词系统里的一员,除了具备跟其他让步连词相同的句法功 能外,还有一些自己特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