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论文)尚店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尚店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鲍振兴(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指导教师:张艳玉副教授,沈国华高级工程师 摘要 尚店油田目前已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产量递减快,剩余油分布零散。 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减缓产量递减,需要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并以此来 指导剩余油挖潜。在充分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油田 精细油藏描述,建立可靠的地质模型,运用油藏工程理论对其目前的开发 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围绕剩余油,开展了剩余油研究技术、小层剩余油 分布、层内剩余油分布、下步挖潜方向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系统总结 了小层和层内剩余油分布规律。筛选出8 个小层、7 个未动用小层、3 8 个 井区为下步挖潜目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挖潜措施。利用数值模拟技 术共优化出挖潜措施5 项1 5 1 井次,预计增加可采储量1 4 4 9 x1 0 4 t ,提高 采收率3 2 。矿场实践表明,已实旄的部分措旌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尚店油田,剩余油研究,挖潜措施,采收率 r e s e a r c h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r e m a i n i n go i li ns h a n g d i a n o i l f i e l d b a o z h e n x i n g d i r e c t e db y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z h a n gr a n y n ,s e n i o re n g i n e e rs l l e ng u o h u a a b s t r a c t s h a n g d i a no i l f i e l dh a sb e e nh i g hw a t e rc u t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a g ew i t hr a p i d p r o d u c t i o nd e c l i n e t h er u l e so f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r e m a i n i n go i lm u s tb es t u d i e dt o e n h a n c eo i lr e c o v e r ya n dl e v e lo f fp r o d u c t i o nd e c l i n er a t e ,g u i d i n gt o t a p p o t e n t i a li n f i e l dp r a c t i c e ,b e c a u s er e m a i n i n go i l d i s t r i b u t e ss c a t t e r e d l yi nt h e r e s e r v o i r t h ed a t ao fs e i s m ,d r i l l i n g ,w e l ll o g g i n ga r eu s e d i n t e g r a t e d l yf o r b u i l d i n gar e l i a b l eg e o l o g i cm o d e l t h e o r i e so nr e s e r v o i re n g i n e e r i n gh a v eb e e n a d o p t e dt oa n a l y s i sa n de v a l u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 f o u rr e s e a r c h e so f s t u d i n gt e c h n o l o g i e s ,r e m a i n i n go i li nt h el a y e r s ,r e m a i n i n go i li nt h ei r m e r b e d s a n dt h ed i r e c t i o n so fn e x ts t a g ef o rt a p p i n gp o t e n t i a lh a v eb e e nc a y y i e do u t a b o u tr e m a i n i n go i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th a sc o n c l u d e dt o t a l l yt h er u l e so fr e m a i n i n g o i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t h eg o a l so f8l a y e r s ,7u n r e c o v e r yl a y e r sa n d3 8b l o c k so fw e l l s i f t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 e so fr e m a i n i n go i l ,m e a n w h i l et h ee f f e c t i v em e a s u r e s a r ep r o p o s e df o rt a p p i n gp o e n t i a l i ti se s t i m a t e d ,a f t e r1 5 1p i e c e so f5t y p e so f m e a s u r e s o p t i m i z e db y s i m u l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a r et o k e n ,t h a t r e c o v e r a b l e r e s e r v e r si n c r e m e n to f14 4 9 10 4 ta n dr e c o v e r yf a c t o ra d d i t i o no f3 2 w i l lb e a v a i l a b l e k e yw o r d s :s h a n g d i a n o i l f i e l d ,r e s e a r c h0 1 1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r e m a i n i n g o i l ,m e a s u r e sf o rt a p p i n gp o e n t i a l ,r e c o v e r yf a c t o r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 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石油大 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弘。厂年,。月y 同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石油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及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生签名: 导师签名: i 丝兰 卺到丝 z 曲f 年l , 1 年l , 月t ,日 月t 日 国_ ,f 【| | 、学( 华东) l 转! 顺i - 学仿论文 第1 章前i 第1 章前言 我国许多老油田由于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没有进行油藏描述 或细致的油藏地质研究,油田产能建设就大觌模开展起来。由于陆相盆地 的储层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这些油田在注水开发之后综合含水率很快就 上升到8 0 以上,此时油藏地质模型等基本问题还不清楚,严重制约了油 田的开发效果。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是这些高含水期油田面临 的一项重要内容。 油藏描述的概念和方法首先是在2 0 世纪7 0 年代由斯伦贝谢测井公司 提出的,当时的油藏描述是以测井与地质相结合的多井评价为主体:8 0 年 代由于地震处理和解释技术迅速发展,又提出了以地震为主体的油藏描述 技术;随后油藏描述从宏观向微观、从定性描述向定量预测方向迅速发展, 9 0 年代己发展为多学科协同研究的现代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是认识油藏地质规律、选取正确油藏工艺的重要手段,应当 贯穿油田开发全过程。油田开发初期,由于钻井资料少,较多地依赖地震 资料,所以油藏描述的精度有限。油田开发一段时间之后,注采井网逐渐 完善,特别是注水开发在综合含水率达到8 0 以上,钻井、测井和生产动 态资料十分丰富,不仅需要对储层性质进行精细描述,而且需要对剩余油 等流体精细准确预测,因此称为精细油藏描述。或者说,精细油藏描述以 剩余油潜力较大的开发单元为对象,以揭示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和剩余油空 间分布规律为重点,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并以确定挖潜、提高采收率 措施为最终目标而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很显然,精细油藏描述已 不是纯静态的“油藏描述”,而是将“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筇1 草l m 寿 紧密联系在一起,是集地质、测井、数值模拟、油藏工程多学科为一体的 系统工程。 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已形成了六大类方法: 以开发地质学为主的方法;以油藏工程理论为主的方法;矿场资料 的数理统计分析法;以测井为主的方法;以地球物理学为主的方法: 检查井取心分析法。六大类剩余油研究方法包括了几十种剩余油分布研 究技术。主要有测井、取心、地震、示踪剂、数理统计、油藏数值模拟、 试井、流线模型等系列技术。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胜利油区以提高高含水油田最终采收率为根本 目标,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攻关,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不 仅形成了精细油藏描述的配套技术,而且取得了显著的实际应用效果。这 些技术方法可以概况为:建立地层、构造、储层、流体、油藏五个内容的 油藏地质模型,应用地质综合分析、水淹层测井解释、油藏数值模拟、油 藏工程综合分析四项技术,搞清剩余油在层间、层内、平面的三个分布, 提出新井精细挖潜、老井综合治理两项措施,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提高 经济可采储量的目的。胜利油区目前已实施精细油藏描述的单元储量达1 0 亿吨以上,平均提高采收率1 8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尚店油田经过3 0 多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于1 9 6 9 年投入开发的 沙三段、沙四上亚段优质储量已处于特高含水期;于1 9 8 6 年投入开发的馆 陶组东营组含油层系因油稠、出砂,处于中高含水、低采收率、低采油速 度阶段。自1 9 9 6 年进入产量递减阶段以来,油田产量迅速下降,年产油由 1 9 9 5 年5 2 1x1 0 。t 降至2 0 0 4 年1 6 7 l o l t ,阶段内年产油量下降了6 7 9 , 油田稳产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通过剩余油分布研究,采取合适的 开发措施,改善整体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2 中国i i 油人号( 华自、) 料硕+ 学侮论文 第1 章两 围绕尚店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在充分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资料的 基础上,对该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建立可靠的地质模型,综合利用了油减 工程分析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及测井方法。 油藏工程方法是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应 用油藏开发矿场资料综合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应用该方法可以有效研究 油藏注入采出状况、油水分布状况以及预测剩余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等指标。 本次应用分流量曲线法、劈产劈注法和水驱曲线法精细研究了分区块、分 小层的注入采出状况并计算各小层的剩余可采储量,为后期开发提供数据 基础。 数值模拟按照资料收集整理、三维模型建立、动态历史拟合、剩余潜 力分析、调整措施优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技术思路进行,重点加强了三维 模型建立及剩余潜力分析两个重要技术环节,充分运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 前沿技术功能,结合油藏特点及目标需求,精确反映油藏静、动态特征。 测井方法是目前研究储层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有效方法,结合取心 并岩心分析可以定量研究油藏小层内的剩余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指标。 本次主要应用多功能测井、吸水剖面测井、c o 比测井等方法研究小层水 淹状况与驱油效率。 通过以上方法,力图对该油田平面剩余油、层内剩余油分布规律做出 准确的预测,优选有效措施指导下步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 中国i i 油人学( 1 # j 、) i 群硕l 学位论文 第2 章油 t l 地质税”q 第2 章油田地质模型 尚店油田区域构造位于东营凹陷西部边缘区,西部为林樊家突起,南 邻里则镇洼陷,东南部以鞍状与平方王油田相邻,东北部以断层和滨南油 田三区相隔。 该油田自1 9 6 5 年开始勘探,1 9 6 6 年1 0 月第l 口探并( 滨2 4 井) 在沙 河街组获得工业油流,自下而上共发现沙四中亚段、沙四上亚段、沙三段、 沙二段、沙一下亚段、东营组、馆陶组等7 套含油层系。 到目前为止,共完钻各类井4 5 0 口,其中取心井1 8 口( 全部为水基泥 浆普通取心) ,进尺1 7 4 6 5 9 m ,心长1 5 3 5 5 9 m ,油砂长2 7 7 8 8 m ,收获率 8 7 9 ,化验分析8 项累计5 5 9 4 块次。 2 1 地层 尚店油田目的层属第三系地层,自下而上是:沙四段、沙三段、沙二 段、沙一段、东营组、馆陶组及明化镇组。受济阳运动、东营运动的影响, 地层抬升,造成两次沉积间断“1 ,即沙四段顶部、东营组项部普遍遭受剥蚀。 ( 1 ) 沙四段( e s 。) 沙四段分为沙四下( e s 。) 、沙四中( e s 。+ ) 及沙四上( e s 。1 ) 3 个亚段。 沙四下亚段无油层,钻遇井很少。 沙四中亚段 沙四中亚段为砂泥岩互层。砂岩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上部泥岩以 灰色、灰绿色泥岩为主,夹紫红色泥岩,中部泥岩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夹 灰绿色泥岩,下部泥岩为紫红色泥岩。沙四中上部含油,地层厚度一般8 0 1 1 5 m ,平均埋深1 5 3 8 m 。按正韵律特征,自下而上划分4 个砂层组,l 、2 4 中国4 i 油人学( 华一j 、 群硕 位论文 蔓;里地丝! 篓”_ 第2 章油田地质模型 尚店油田区域构造位于东营凹陷西部边缘区,西部为林樊家突起,南 邻里q 镇洼陷,东南部蛆鞍状与甲方王油田相邻,东北部以断层和滨南油 翔三区相隔。 该油田自1 9 6 5 年开始勘探,1 9 6 6 年l o 月第1 口探并( 滨2 4 井) 在沙 河街组获得工业油流,自下而上共发现沙四中亚段、沙四上亚段、沙三段、 沙二段、沙一f 亚段、东营组、馆陶组等7 套含油层系。 到目前为止,共完钻各类井4 5 0 口,其中取心井1 8 口( 全部为水基泥 浆普通取心) ,进尺1 7 4 65 9 m ,心长1 5 3 5 ,5 9 m ,油砂长2 7 7 8 8 r n ,收获率 8 7 9 9 6 ,化验分析8 项累计5 5 9 4 块次。 2 1 地层 尚店油田目的层属第三系地层,自下而上是:沙四段、沙三段、沙二 段、沙一段、东营组、馆陶组及明化镇组。受济阳运动、东营运动的影响, 地层抬升,造成两次沉积间断”1 即沙四段顶部、东营组顶部普遍遭受剥蚀。 ( t ) 沙四段( e s 。) 沙四段分为沙四下幢s 。) 、沙四中( e s 。+ ) 及沙四上( e s 。1 ) 3 个亚段。 沙四_ f 亚段无油层,钻遇井很少。 沙四中亚段 沙四中亚段为砂泥岩互层。砂岩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l 部泥岩以 灰色、灰绿色泥岩为主,央紫红色泥岩,中部泥岩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央 灰绿色泥岩,下部泥岩为紫红色泥岩。沙四中上部含油,地层厚度一般8 0 “5 m ,平均埋深1 5 3 8 m 。按正韵律特征,自p 而上划分,i 个砂层绢,l 、2 1 15 m ,平均埋深1 5 3 8 m 。按讵韵律特征,自下而上划分4 个砂层组,l 、2 4 第2 章油田地质模掣 砂层组在西北大部分被剥蚀,如滨5 2 4 以西、尚8 3 3 以北,其它部位保存 较全。 沙四上亚段 沙四上亚段地层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灰岩主要是生物( 管藻) 灰岩、 泥灰岩,其中生物( 管藻) 灰岩含油。白云岩为含介形虫( 管藻) 灰质白 云岩和隐晶白云岩。地层一般1 0 3 5 m ,平均埋深1 5 l o m 。西部及北部遭受 剥蚀,只有滨3 0 、7 3 块有地层,向南地层加厚。 ( 2 ) 沙三段( e s 。) 沙三段地层超覆沉积,从洼陷向西北部突起超覆r 与沙四段地层呈不 整合接触。沙三段分为上、中、下3 个亚段,沙三中、下只有在低部位( 滨 5 5 5 井) 沉积,沙三上亚段含油,分布于尚一区及滨2 5 5 块,地层厚度般 3 0 5 0 m ,平均埋深1 3 6 0 m 。沙三上亚段顶部为湖相灰绿色泥岩,其下部为 粉砂岩、粉细砂岩,含油。沙三上亚段按韵律性分为2 个砂层组。第2 砂 层组在滨7 3 块附近见超覆线,第1 砂层组超覆面积大,在顶部遭受剥蚀。 ( 3 ) 沙二段( e s 。) 沙二段也是从东南向西北超覆沉积,在高部位遭受剥蚀。地层厚度一 般2 0 3 0 m ,平均埋深1 3 1 4 m 。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绿色夹紫红色泥岩,砂 岩不发育,为薄层粉砂岩、粉细砂岩。 ( 4 ) 沙一段( e s ,) 沙一段按岩性特征分为上、下2 个亚段,沙一下亚段为薄层生物灰岩、 油页岩、白云岩等特殊岩性段,底部有厚度一般小于5 m 的砂岩。地层厚度 一般约3 0 5 0 m ,平均埋深1 2 9 2 m 。沙一上亚段主要为灰色、灰绿色泥岩, 一般厚约1 5 2 5 m 。在西北部遭受剥蚀。 ( 5 ) 东营组( e d ) 中国f f 汕人 ( 华尔) i :牲颐卜学位论t第2 章油田地质模删 东营组地层的趋势是自东南l 向西北逐渐减薄。地层厚度般8 0 1 7 0 m ,平均埋深1 2 5 4 m 。按韵律性划分为5 个砂层组。东三、凹、五砂层组 反韵律明显,东一、二砂层组韵律性不明显。岩性主要为砂泥岩互层。泥 岩以灰色、灰绿色泥岩为主,上部夹紫红色泥岩,砂岩主要为粉砂岩、细 砂岩。滨3 0 8 块东四、东五砂层组隔夹层发育,主要为灰质夹层。 ( 6 ) 馆陶组( n g ) 馆陶组披覆沉积于东营组及沙河街组之上,总的趋势仍然是向西北减 薄。地层厚度一般1 8 0 2 3 0 m ,平均埋深11 4 1 m 。按沉积旋回划分为3 个砂 层组。砂岩厚度1 6 4 5 m ,泥岩厚度大,属“泥包砂”。泥岩有紫红、浅 红、灰黄、浅灰等颜色,砂岩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 ( 7 ) 明化镇组( n m ) 明化镇组全油田分布,一般厚度7 0 0 7 5 0 m ,平均埋深9 4 1 m 。到目前 为止,未发现油气层。本段主要为砂泥岩剖面:泥岩为棕红、浅红、棕黄, 砂岩为浅灰色粉、细砂岩。 2 2 构造 尚店油田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鼻状构造,内部断层主要呈近东西向 分布。西部主体部位东西向、南北向断层交错分布,东部断层以北东、北 西向为主,将该油田分为若干个断块区。 平面上构造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层倾角2 0 8 0 之间,在西部滨3 0 8 块构造高部位地层较陡,最高部位在滨5 l l 井区。尚南老区构造以单斜为 主,滨7 9 块、滨2 5 5 块为断层切割的、长轴近北西向的背斜构造。纵向上, 地层自下而上由陡变缓,下部沙河街组地层较陡,在沙四中最陡处地层倾 角可达1 8 0 ,至馆陶组最陡处地层倾角只有3 0 ,构造形态继承性较好。 6 第2 章油田地质模型 2 3 沉积相 通过区域沉积环境、岩性观察及粒度等资料分析,沙四中亚段为滨浅 湖沉积,可划分坝中、坝缘及泥坪三个微相。 沙四上亚段为湖泊沉积环境下的生物礁亚相。本次通过岩心、岩矿薄 片等资料分析,认为沙四上储层为管藻碳酸盐岩,属生物礁沉积,并且其 物性在尚店油田储层中为最好的,属特高孔中渗储层。尚店油田沙四上之 所以发育生物礁,是由其特定的水体环境及古地形所造成的。 沙三段总体来说属滨浅湖沉积,主力层沙三段2 砂层组2 小层为扇三 角洲沉积。沙三上沉积时期,雨量充沛,物源充足,沙三2 砂层组2 小层 沉积了块状砂岩。岩心观察末见水上沉积,说明当时处于湖盆扩张期,沉 积物进入湖泊被迅速掩埋。因此,仅划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两 个亚相,扇三角洲前缘又进一步细分为水下河道、河道间及前缘砂体3 个 微相。 沙二段、沙一段滨浅湖沉积。沙一段各小层虽然沉积厚度小,但平面 上非常稳定,属滨湖亚相。 东营组为破坏性湖成三角洲。东营组沉积时期,东营凹陷仍然为湖泊, 由于不断接受充填,湖盆规模变小,东营组沉积末期,受东营运动的影响, 地壳抬升,湖盆消亡。表现在地层上,东四、东五砂层组为一套反韵律为 主“进积”沉积,划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两个亚相,三角洲平 原沉积在研究区未发现,为被剥蚀所致,东三砂层组发育滨岸坝、席状砂 砂体,东二砂层组沉积了大面积湖滩砂。这些都具有“水退”、潮浪作用加 强所形成的破坏性三角洲沉积特征。三角洲前缘可细分为水下河道、支流 间湾、河口坝、席状砂、滨岸坝、潮潍砂等沉积微相。滨3 0 9 块位于3 号 断层以南,与断层以北相比,东五砂层组沉积厚度突然变大,显然受断层 7 中国柏油人学( 华东) i 程硕一e ,侮| 人文第2 章油田地质模型 活动有关。砂体平面形态呈扇形,纵向上有5 个砂体。1 、2 砂体较大,5 号砂体最小,剖而呈楔状,砂体由北向南逐渐减薄至尖灭。综合分析,滨 3 0 9 块东五砂层组为水下扇沉积,物源来自其北边的三角洲前缘砂体。 馆陶组沉积时期整个济阳坳陷大部分为河流相沉积,尚店油田也不例 外。首先,具有正韵律、“泥包砂”、“二元结构”等典型的曲流河沉积特征, 其次泥岩紫红色,砂体形态及粒度特征均与河流相特征相符,因此,尚店 油田馆陶组属曲流河沉积,划分为河床、堤岸、废弃河道、河漫等4 个亚 相,每个亚相又细分为沉积微相。虽然尚店油田馆陶组属曲流河沉积,但 具其特殊性:多物源:短流程,矿物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砂体平 面大面积连片。 2 4 储层 ( 1 ) 储层物性特征 馆陶组储层岩性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度3 2 5 ,渗透率4 2 8 1 0 1 u 辞,碳酸盐含量5 9 9 6 ,泥质含量1 0 2 ,粒度中值0 1 4 r a m ,分选系数l ,8 。 因此,馆陶组为特高孔、中渗储层“1 。 东营组储层岩性为岩属质长石砂岩,孔隙度3 4 5 ,渗透率4 8 4 x1 0 _ 3 “m 2 ,碳酸盐含量3 ,泥质含量7 ,粒度中值0 i i m m ,分选系数1 3 6 。因 此,东营组亦为特高孔、中渗储层。 沙一下储层岩性主要为生物灰岩,孔隙度2 5 3 ,渗透率3 1 8 i 0 1 um 2 ,因此,沙一下亚段属高孔、中渗储层。 沙三段储层岩性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度3 2 8 ,渗透率3 9 8xi 0 。 l ji f l 2 ,碳酸盐含量9 ,混质含量l o 2 ,粒度中值o 0 8 m m ,分选系数1 3 4 。 因此,沙三段属特高孔、中渗储层。 沙四上亚段储层岩性为微( 细) 管藻灰岩( 白云岩) 及生物灰岩( 白 8 中国_ d l h 人学( 华自、) i 榨硕l 予 十沦文篼2 荤油田地质模l 云岩) ,孔隙度3 4 7 ,渗透率7 1 7 1 0 um ! ,因此,沙口qt 亚段为特高孔、 中渗储层。 沙四中亚段储层岩性为长石质石英砂岩,孔隙度2 9 8 ,渗透率2 6 9 1 0 。ui l l 2 ,碳酸盐含量1 2 3 ,泥质含量1 3 ,粒度中值0 0 8 t u r n ,分选系 数1 5 l 。因此,沙四中亚段属高孔、中渗储层。 因此,相对而言,沙四上亚段储层物性好,沙三段、馆陶组、东营组 砂岩储层物性次之,其中东营组较馆陶组好,而沙四中亚段、沙一下亚段 物性差。 ( 2 )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从砂体几何形态、储层物性参数平面变化等方面,研究储层平面菲均 质性”1 。相对而言,馆陶组河流相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最强“1 ;沙四上亚段 生物礁平面非均质性次之;东营组三角洲沉积、沙三2 砂层组2 小层扇三 角湘沉积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弱,其中湖滩砂砂体平面非均质性最弱。 层内非均质性 尚店油田储层小于2 m 的薄层较多,难以区分出韵律性,故将其称之为 均质段。归纳纵向上沉积粒序变化,将韵律性分为均质段、正韵律、反韵 律及复合韵律。从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由于薄层较多,故各层均质段占的 比例最大。除均质段外,馆陶组正韵律占4 3 “,反韵律占m 06 ,复合韵 律仅占1 2 ;东营组反韵律占3 8 4 ,正韵律占9 4 ,复合韵律占3 ,6 : 沙二段正韵律2 7 6 ,反韵律1 6 8 ,复合韵律4 1 沙三段正韵律1 8 0 9 6 , 反韵律2 5 7 ,复合韵律6 o ,其中,沙三2 砂层组2 小层反韵律占7 1 0 , 正韵律4 0 ,复合韵律1 6 1 ;沙四中亚段正韵律3 2 6 ,反韵律7 4 , 复合韵律l _ 6 。 9 中国ir 油人? ( 华东) 1 程硕十学位论文第2 章油田地质模刑 ( 3 )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孔隙类型 岩矿薄片及电镜分析表明,馆陶组、东营组及沙三段砂岩储层粒问孔 发育,支撑方式为颗粒,胶结方式以接一孔式为主,孔隙有堵塞物。沙三段 储层电镜分析见孔隙中分布蠕虫状高岭石、铁白云石及硅质胶结物,喉道 直径1 1 4 um ,微孔隙直径1 1 9um 。 沙一段生物灰岩,储层粒问溶孔、生物溶孔均不发育。 沙四上储层为管藻生物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生物溶孔,且均发 育,达8 2 0 。粒间溶孔孔径0 ,1 o 5 m m ,生物溶孔孔径0 0 5 0 0 8 m m 。 孔喉特征 利用压汞资料,研究了储层孔喉结构特征旧,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尚店 油田储层孔喉结构具有以下特征:孔喉小,最大孔喉半径小于1 5 l jm ,平均 孔喉半径均小于5um ,孔喉半径中值小于3pm ;孔喉分选性差,孔喉变异 系数大于0 7 ,均质系数小于0 4 ;不同沉积相,孔喉结构存在差异。河口 坝核部物性好,孔喉半径大,孔喉非均质性弱,毛管压力曲线低、平坦; 河口坝侧缘物性较好,孔喉半径小,孔喉非均质性强,毛管压力曲线较低、 较平坦;滨岸坝侧缘物性较差,孔喉半径较小,孔喉非均质性较强,毛管 压力曲线较高、较陡。 宏观储层参数只是表明储层的物性好坏,微观储层参数才能揭示储层 的本质。通过对储层宏观参数及微观参数韵对比分析,认为造成尚店油田 储层高孔隙、中渗透的原因主要是:粒间孔及溶蚀孔发育,导致孔隙度高; 但孔喉有堵塞物,部分孔隙为后期的杂基堵塞,颗粒表厩分布硅质胶结物, 这样孑l 隙连通性较差,导致渗透率降低。 2 5 油层 l o 中国- 油人学( 华尔) i 群预b 学何论文 第2 章油心地质模j 删 ( 1 ) 油层平面分布特点 e s ”铀层主要分布在滨7 9 、滨2 5 5 块,e s 。油层分布在滨3 0 、滨7 3 及 滨2 5 5 块:e s :油层分布在滨5 2 2 、滨3 0 8 及滨5 1 0 块;e s 油层主要分布 在滨3 0 8 、滨5 2 2 块;e d 油层分布在西部高部位,主要集中在滨3 0 8 块, 滨5 2 2 、滨3 0 9 块零星分布;n g 油层大面积分布( 除滨7 9 、滨2 5 5 块) 。 ( 2 ) 油层纵向分布特点 油层单层厚度小:有效厚度平均2 1 m ,e d 平均2 8 m ,e s ,平均1 4 m , e s 2 平均3 4 m ,e s 。平均5 1 m ,e s 4 平均5 m ,e s 。+ 平均2 ,l m 。 主力层厚度较大:通过油层分类,尚店油田共划分主力层1 3 个:n 9 2 3 、 2 4 、2 5 、n 9 3 、e d 2 4 、e d 3 3 、e d 5 1 、5 2 、e s 3 2 、e s 4 、e s 。+ 2 、e s + 2 2 、e s 4 + 2 3 。 馆陶组除n 9 2 5 小层平均有效厚度1 8 m ,低于馆陶组平均有效厚度2 1 m 外, 其余均大于平均有效厚度。 连通性差异大:馆陶组属河流相沉积,除主力层连通性较好外,其它 层均较差。沙一下亚段储层分布较广,但由于岩性变化,油层连通性较差。 东营组、沙二段、沙三段、沙四上亚段、沙四中亚段油层连通性较好,其 中沙三2 砂层组连通性最好。 2 6 流体性质 ( 1 ) 原油性质 统计尚店油田试油资料及投产初期的试采资料,地厩原油密度为 0 7 6 3 2g c m 3 - - 0 9 8 9 1 9 c m 3 ;地面原油粘度5 1 9 m p a s 9 0 5 2m p a s ;凝固 点一2 2 3 0 。 按含油层系统计,相对而言,沙四上亚段、沙三段原油性质好,沙二 段、沙四中亚段原油性质较好,馆陶组、东营组次之,沙一下亚段原油性 质差。 中国_ i 油人子( 华尔) i 。程硕十学仿论文第2 章油田地质横型 ( 2 ) 地层水性质 尚店油田地层水以c a c :水型为主,沙三段及以下兼有n a h c o ;水型。 地层水矿化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总矿化度1 9 1 4 1 8 5 8 7 6 0 4 m g l 。 ( 3 ) 原油性质分布情况 在平面上,原油性质分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构造高部位原油密度、 粘度低,而构造低部位原油密度、粘度高;油水界面、断层附近原油密 度、粘度高。 在垂向上,同一油藏随着深度的增加,原油密度、粘度增高,但不同 油藏其数据分布范围、变化斜率不同。尚一区n 9 2 e d 3 ,原油密度、粘度 垂向变化斜率低;e d 4 、e d 5 垂向变化斜率较高;滨3 0 、7 3 块e s 。- - e s 。原 油密度垂向变化斜率低,而原油粘度垂向变化斜率高。 2 7 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 尚店油田含油层系多,油水关系复杂。除滨3 0 断块e s 。2 砂层组与沙 四上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外,其它层系均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其它各小层 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并且同一小层的不同区块油水界面也不相同。 按圈闭类型分类,可划分为构造油藏、岩性油藏、地层不整合油藏、 地层超覆油藏及生物礁残丘油藏。馆陶组主力层( n 9 2 3 、n 9 2 4 、n 9 2 5 、n 9 3 1 小层) 、e s :、e s 。2 砂层组滨3 0 块、e s 。+ 滨7 9 块为构造油藏,馆陶组非主力 层、e d 2 6 小层、e s ,、e s 3 1 砂层组、e s 。2 砂层组滨2 5 5 块、e s 。+ ( 除滨7 9 块) 为岩性油藏,东营组( 除e d 2 6 小层) 各小层为地层不整合油藏,e s 。2 砂层组滨7 3 块为构造地层超覆油藏,e s 。滨3 0 断块为生物礁残丘油藏。 按油层形态分类,滨3 0 块e s 。2 砂层组、e s 。为块状油藏,其余均为 层状油藏。 按边、底水分类,滨3 0 块e s 。2 砂层组、e s 。为底水油藏,其余均为 1 2 叶哐1 l 油人学( # 自、) 1 稃顾十学f 试论文第2 章油田地质模掣 边水油藏。 按岩性分类,e s 1 1 1 小层、e s ,l 为碳酸盐岩油藏,其余均为砂岩 油藏。 2 8 储量 充分利用储层细分对比的结果,纵向j 二以小层为单元,平面以油砂体 为单元,共5 1 个小层、4 0 1 个油砂体。利用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 含油面积2 3 6 4 k m 2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 2 6 4 1 0 1 t 。 尚店油田共有7 套含油层系,各层系含油面积及储量详见表2 。n g 、 e d 、e s 。、e s 。+ 储量均大于1 0 0 0 x1 0 4 t ,因此,为尚店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 占总储量的9 2 3 ;e s 。一、e s 。、e s 。1 储量均小于2 0 0 x 1 0 4 t ,占总储量的7 7 , 为尚店油田的次要含油层系。 表2 尚店油田含油层系评价表 面积厚度孔隙度 含油 原油 单位体地质含油 体积系 层位饱和度密度 数 积储量储量层系 ( k 珈2 )( )( )( ) ( g c m 3 ) ( 1 0 t k m m )( x 1 0 t )丹类 馆陶组1 38 1 5 73 05 8 0 9 4 910 2 21 6 31 2 7 8主要 东营组g 2 99 i3 l5 80 9 4 61 0 3 l1 6 51 3 9 3主要 沙一下4 2 636 2 74 9 0 9 6 4 1 0 41 2 1 1 8 3 4次要 沙二 12 74 1 2 章誓 6 30 9 3 4l0 6 31 5 58 0 次要 沙三 7 2 18 1 3 z 。 7 0 09 1 8 1 1 0 71 851 0 8 3 9主要 沙四上 1 2 l8 52 36 209 2 510 8 8t 2 11 4 3 4 次要 沙四中 78 61 002 56 20 9 3 71 0 5 51 371 1 0 1 3主要 1 国t i 油人学( 华东) i 样硕十学化论文 第3 章f f 发状况分析及效果评价 第3 章开发状况分析及效果评价 3 1 开发现状 尚店油田组合为6 个开发区块:分为尚店一区、尚一区外围、滨2 5 5 块,滨3 0 块、滨7 3 块、滨7 9 块。 至2 0 0 4 年1 2 月,尚店油田油井总数2 2 5 口,水井总数1 0 0 口。油井 开井1 4 5 口,单井日油4 o t d ,综合含水率8 6 6 ;水井开井5 6 口,单井 日注6 9 m 3 d ,累积注采比1 2 3 。全油田累计产油9 4 7 0 5 3 3 x1 0 4 t ,采出程 度1 7 9 9 。 3 2 开发状况分析 3 2 1 储量动用状况 ( 1 ) 油砂体储量动用程度 根据油田各区块油砂体储量是否有油井开采为标准,统计尚店油田储 量动用状况。从统计结果( 表3 - 1 ) 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表3 1尚店油田分单元砂体储量动用状况统计表 砂体统计储量统计 总数动用未动用总储量动用未动用 区块 数目比例数目比例( 1 t ) 储量 比倒 储量 比例 ( 个) ( 个)( )( 个)( )( 1 0 t )( )( 1 0 t )( ) 一区2 1 41 1 35 2 81 0 l4 7 21 4 7 l1 3 0 38 8 61 6 81 1 4 一区外围 1 2 45 54 4 46 95 5 61 3 2 21 1 1 68 4 42 0 71 5 6 滨3 0 3 51 44 02 l6 09 0 07 8 28 71 1 71 3 滨7 31 984 2l1 15 791 0 78 638 042 1 11 96 滨7 92 11 99 0529 58 2 67 6 39 2 ,56 2 27 5 滨2 5 5 4 12 56 11 63 96 3 85 0 97 9 71 3 02 03 尚店总计 4 5 42 3 45 l _ 52 2 04 8 55 2 6 44 5 5 98 667 0 51 3 4 1 4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第3 章开发状况分析及效果评价 第一,经过3 0 多年开发,现阶段油田储量动用程度总体较高。各区块 油砂体动用比例在4 0 o 9 0 5 范围内,储量动用程度7 9 7 9 2 5 范围内。 第二,油砂体动用比例与储量动用比例没有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全油 田总计5 1 5 的油砂体动用比例就达到了8 6 6 的储量动用程度,未动用油 砂体数目约占总砂体数目的4 8 。5 ,但未动储量仅占总砂体数目的1 3 4 。 ( 2 ) 水驱动态储量 陈元于根据国外1 3 5 个水驱油田甲型水驱曲线资料得出了较为精确的 水驱油田动态储量的相关公式: ( 3 1 ) 式中:n 。一水驱动态储量,1 0 4 t :b 一水驱曲线直线段斜率的倒数,l o t 。 水驱曲线的实际应用表明,水驱动态储量比容积法计算的静态地质储 量更能反映水驱开发油藏的实际开发状况“1 。由于水驱动态储量的大小反映 油藏实际储量动用或者说是投入开发储量的大小,如果小层或油砂体没有 井钻遇或钻遇的油砂体由于受隔夹层等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与油井或注水 井不连通,则其储量不能反映在动态储量中。所以水驱动态地质储量与容 积法计算地质储量的比较可以反映油藏实际的储量动用状况”。 尚店油田水驱动态地质储量与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见表3 2 ,各区块水 驱动态地质储量小于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但两者的差异各区块不同。滨 7 3 块水驱动态地质储量与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的比例达到9 9 5 ,其次为 滨3 0 块比例9 1 5 ,一区外围比例为1 3 o ,其余各区块比例在6 4 o 7 2 5 之间。对比结果表明,滨3 0 块与滨7 3 块水驱控制程度高,储量动用程度 高;一区外围由于井网相对较稀,水驱控制程度较低,储量动用程度较低; 其余各区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与区块实际储量仍有一定差距。水驱控制程 1 5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第3 章开发状况分析及效果评价 度较低的区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 表3 - 2 水驱动态储量测算表 容积法地质储量水驱动态储量水驱储量占地质储量比例 单元名称 ( 1 t )( 1 0 4 t )( ) 尚店一区1 4 7 089 4 9 26 45 一区外围 1 3 2 1 11 7 1 81 3 滨3 08 9 9 58 2 39 i 5 滨7 3 1 0 8 61 0 8l9 9 5 滨7 9 8 2 555 9 8 67 2 5 滨2 5 5 6 3 8 34 0 8 35 4 尚店总计 5 2 6 3 83 0 5 95 8 ,l 3 2 2 层系及井网适应性分析 ( 1 ) 层系适应性分析 经全面研究尚店油田各单元层系划分现状和层系适应性分析“”后,认 为油田各单元层系划分能够适应油田目前开发的需要。 对发育多套含油层系的区块,已经根据具体单元韵储层发育状况建 立了多套开发层系,单一层系有效厚度在5 1 2 6 m 之间满足了开发需要。 对各个区块主力小层与非主力小层发育状况,建立了一套以主力小 层为主的开发层系,层系总有效厚度在5 1 2 6 m 之间,能满足开发需要。 油田开发已进入中后期,需根据剩余油分布状况以钻完善井、扶躺 井、补孔改层、油井转注等措施不断完善注采井网的综合调整为主。 ( 2 ) 井网分析 经济极限合理井网密度计算 胜利油区经济合理井网密度计算公式“”是根据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变 化关系以及采收率的增值与投资费用成本增值的关系建立的,其具体原理 如下: 1 6 第3 章圩发:i 犬况分析及效果评价 首先建立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根据胜利油区实际资料回归关系式: 鼯( o 6 9 8 + 0 1 6 6 2 5 1 9 n 1 o ) e 黾z - ”( 3 - 2 ) e f ( o ) e 一j () 胁 式中:e n 一最终采收率,;一有效渗透率,l am 2 ;心一地下原油粘度, m p as ;n 一丌生产井井网密度,井k m 2 。 根据上式,当井网密度由f i 增加到n + t 口时,即每平方公里增加1 口 井,增加的可采储量为: n p = e r v _ v ( o 6 9 8 + o1 6 6 2 5 l g 笠) 。爿圹“一。一鼍圹” ( 3 3 ) 式中:n p 一单位面积增加的可采储量,1 0 4 t ;v 一单位面积储量,1 0 4 t k m 2 。 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加,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增加,但在井网密度增 大的过程中,增加相同的井网密度所增加的可采储量会越来越少。当增加 的可采储量的经济价值等于增加一k i 井所花费的钻井及采油管理成本时, 再增加井网密度经济不合理,此时的井网密度为经济合理井网密度。此时 设单井新增可采储量为n p 吨,则有: ( 竿- c ) ( 1 + i 卜赤批。 ( 3 - a ) 式中:l 一原油价格,元t ;c 一单井年经营费,万元:t 一投资回收期,a : i 一贴现率:k 一单井基本建设投资,万元。 根据( 3 - 3 ) 式、( 3 4 ) 式联立可计算合理井网密度。 尚店油田各区块各单元地质参数及合理井网密度测算结果见表3 - 3 。 区块井网适应性分析 尚店油f : = l 各区块井网在滚动开发的进程中采用逐步加密完善的方式, 1 7 中国fr 汕人学( 华东) j 禅碗十学位沦文 第3 章开发状,址分析及效果评价 井列形式不尽相同。对于各区块的井网形式、井距、井刚密度指标及适应 性分述如f 。 表3 - 3 尚店油田分单元经济台理井网密度测算表 含油面积储量丰度 合理井剜合理目前油 差值 区块单元主要层位 密度井数 井数 ( k m 2 ) ( i 0 4 t l k m 2 )( 3 k m 2 )( 口) ( 口)( 口) 馆二东三n 9 2 一e d 3 l ,7 8 63 0 5 5 5 61 73 l3 65 尚南西部n 9 2 - e d 305 3 3 1 0 63 2 3 i 05 41 东四 e d 4 l7 8 6 1 4 3 5 4 5 1 2 2 l1 83 一区尚南中部 e d 526 3 81 2 0 8 1 11 02 73 6- 9 滨5 2 2e s 30 9 8 4 1 4 4 7 2 6 1 1l l8 3 演3 0 8e s l1 8 0 88 3 6 0 681 5i 05 小计49 7 92 9 54 0 31 78 51 1 22 一区外围n 9 2 一e d 37 9 1 31 4 49 7 81 2 9 l4 8 4 3 一区引 尚南东部 n 9 2 一e d 3 08 4 4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元谋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文安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巨鹿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房屋过户产权转移备案服务合同
- 2025版股权收购居间服务合同规范市场秩序合同范本
- 2025版国际贸易担保贷款合同
- 2025版砂石料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合同样本
- 2025年陕西房屋租赁合同书(含押金管理)
- 2025版学生违纪行为教育管理协议书
- 2025年医卫类病理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初二】【八年级】【道法】2025【秋】上学期开学第一课【统编版】(课件)
- 学习2025年初中初三开学第一课专题
- GA/T 2158-2024法庭科学资金数据获取规程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考试必考多选题库及答案(共300题)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重组与突破》黄奇帆
- 青年教师成长之路
- WS T 462-2015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
- 吴迪完胜股市学习笔记
- 病理生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