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规划初探——以武汉市典型街区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i 摘摘 要要 街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象特征和功能品质都与城市整体密不可分, 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街区,吸引更多的就业、商业、旅游机会和营造舒适丰富 的居住生活,使其成为街区整合及城市振兴最积极的元素之一。 而当前以追逐大街区甚至超大街区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土地的扩张模式,极大的 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如交通可达性差、城市空间肌理破碎、景观环境 变差等问题。同时,功能单一的大街区在城市新开发区中的出现,更加促进了这种 高消耗高浪费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增长,城市朝着低效的“摊大饼”模式发展。如果 这种无序的蔓延不断持续下去,势必造成城市功能和形象的进一步破坏。 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潮流的到来,如何在城市街区层面,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的 内生增长,恢复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等问题变得异常迫切。因此,本文以城市街区 作为研究对象,从当前街区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提出在节约用地、减少交通、提升活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优势的绿色 尺度下的街区规划,并对其规划原则及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文章主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了相关概念并研究了国内外相关理 论,同时,回顾了城市街区尺度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对中西方街区尺度历史发 展进程的异同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第二部分直入当前我国城市街区建设现状, 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及发展战略,提出建设绿色尺度下的街区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重 点探讨了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规划策略,在深挖其优势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 规划目标和原则,主要从土地利用、交通组织、空间环境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规划策 略。第四部分则是以更加具体的实证调研为基础,对武汉市中心区两个典型街区进 行分析研究,力求从街区土地使用、交通组织、环境营造等方面对上述规划策略进 行实践探索。 本论文希望通过对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规划各层面的研究,探讨如何从土地 利用、交通组织、活力提升等层面充分发挥街区开发的多重效率,从而满足城市土 地的集约紧凑发展,为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空间活性、推进城市可持 续发展探索一种可能的途径。 关键词:关键词:绿色尺度 城市街区 土地使用 交通组织 规划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ii abstract since its figure feature and function quality remains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whole city, the block,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can attract more opportunities of employment, business, and tourism, and create comfortable living surroundings. thus it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positive elements i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especially for the central ones. however, the present expanding mode, which engages in creating large blocks and even super ones,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eriously. and it generates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traffic jams and construction disorders, etc. meanwhile, the large blocks with solo function, which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development areas, increases the speed of this consumptive mode, and induces an insufficient mode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moreover, it would break the image of the city if the mode were continued. with the tendency of building economic societies, the promotion of the internal increasing rate of the land usage and the recovery of the colorful city lives becomes very urgent. therefore, taking city blocks as the object, summarizing the recent problems in block constructions and relative studies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green-scale planning which has superiorities in saving land, reducing traffic and promoting vitality. at the same time, it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this essays main content includes four parts : the first part defines relative concepts and studies relative theory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 moreover ,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block scale , and concludes and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block scale . the second part points to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s block planning , reveals the problem of continuing increasing of city block scale in two and three dimensions , brings about the green scale block planning mode by considering the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ur country. the third part studies the theory of green scale block and discovers its connotation and advantage and the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iii principle of planning and actualizing in concrete operation and brings about the planning goal and tactic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use ,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space environment . the fourth part is based on more concrete researches , and studies two classic blocks in center district of wu han city to discover the different feature between the two blocks from the aspects of block land use, traffic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the internal reasons ,and reveals which figure feature is better in green scale , and brings about the feasibility and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scale block . the essay hopes to explore how to use land and organize traffic in the blocks to satisfy the intensivism and compact development of city l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green scale block, and explores a feasible approach to optimize the layout of citys functional space , and improve the vitality of city space and promote c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key words: green-scale , urban blocks , land-use,traffic organization , planning strategies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保密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1 1 1 绪论绪论 城市街区的形式与功能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也影响着建成环境的质量,1980 年 代以来国外的城市规划理论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协调,传统的、脱离环境 的、单纯形式美的概念,正在逐步被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的概念所代替,它一方面 是指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提高建成环境的质量保持地区活力,另一方面也意 味着在城市设计的细节处理上更关注人性化尺度 1,本文所要提出的绿色尺度概念,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从而对城市街区建设层面,存在的土地开发不集约、交通效率 低下以及街区活力丧失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设绿色尺度下的街区策略,即提倡 街区土地的混合使用、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形成一个紧凑、多功能的城市;鼓 励居民采用绿色出行的方式,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消减温室效应,节约能源,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1.1 研究背景 1.1.1 当前街区建设的功能丧失 建国以来受前苏联城市规划思想和计划经济土地划拨制度的双重影响,城市中 形成许多封闭管理的居住小区、政府大院、高校等功能单一的街区,其使原本有限 的公共空间用围墙围住,限制外部人流、车流的穿越或停留,不仅导致城市的活力 下降,更使原本就密度不够的路网结构被进一步破坏和吞噬。而当前我国城市土地 出让方式的市场化转变,促进了单一业主大规模开发的模式更加剧了这一现象,很 多新开发的居住区占地高达几十上百公顷,造成了“新单位大院”的出现,严重阻 碍了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 1.1.2 当前街区建设的尺度失衡 在汽车成为出行的主导方式的时代,速度快、岔路少、马路宽成为城市规划的 首要目标,我国的街区尺度建设就是以汽车的无障碍交通作为主要依据来确定的, 从而形成了以城市主干路 10001200m 间距为单位的一个个大街区的土地利用模式 的出现。这种普遍的大街区和宽马路的规划布局,导致大量交通集聚到仅有的几条 主干道上,而这些干道往往同时承担生活性及交通性两方面的功能,负荷巨大,因 此只能采取拓宽道路的方式来进行缓解,然而随着车辆的剧增,城市中心区渐渐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2 掉入了道路越宽、交通越堵的恶性循环之中 2。 1.1.3 当前街区建设的活力下降 单一功能的大尺度街区,使曾今发生在街巷的丰富生活和行为几乎绝迹,人们 习惯借助汽车来把握和权衡城市,作为城市活力之源的“紧凑型和多样性”的公共 生活,被大尺度的交通和绿色空间所取代,由于缺乏人文关怀和适宜的尺度,这些 空间的可达性与参与性极差,不得不造成城市活力下降。 1.1.4 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求 建设节约型城市已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当前这种以追求大街区 宽马路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扩张模式,极大的降低了城市的紧凑度,不仅导致公共领 域、人文精神的缺失,更是造成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等社会生态问题,人们越来越 意识到,过于依赖汽车交通是危险的,如何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成为当今城市规划 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看来,最值得提倡的是发展短路径、高密度的城市空 间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 3。 1.2 研究的内容 本文从城市街区尺度建设的存在的问题入手,揭示了形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并结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为背景,提出建设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的开发模式, 通过实证分析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启示,总结出其在开发建设、用地经济性方 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并深入研究其在规划中的形态布局特征及规划原则等,并 使之成为城市设计实践工作中一种探讨性方法,具体包括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明确论文的写作目的、意义、方法及研究 框架,为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国内外理论综述及街区尺度历史发展演进,在界定了相关概念并研究了 国内外相关理论基础之上,回顾了城市街区尺度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对中西方 街区尺度历史发展进程的异同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发现中西方都经历了街区尺 度不断增大的过程。 第三章分析当前我国城市街区建设现状,发现城市街区尺度在二维和三维上都 有不断增大的问题,并因此而带来一系列土地利用、交通组织等问题,在探究具体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3 造成这一现状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及发展战略,提出绿色尺度 下的城市街区的开发这一理论。 第四章则是就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规划这一理论进行探讨,深挖其内涵和优 势,以及在具体操作中的规划实施原则,分别从土地利用、交通组织、空间环境等 方面提出建设目标和策略。 第五章则是以更加具体的实证调研为基础,对武汉市中心区两个典型街区进行 分析研究,力求从街区土地使用、交通组织、环境营造等方面,反映哪个街区更具 有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的属性,以对这一理论进行实践探索。 最后一章总结论文的研究结论,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本文以研究街区尺度为对象,试图通过对相关理论、案例的借鉴,并结合实证 研究,寻找适合当前城市街区发展的模式,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 1)引导城市内增集约式发展引导城市内增集约式发展 面对以大街区甚至超大街区扩张为特征的城市土地利用,本文提出促进城市内 生集约增长的街区开发模式,并结合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与当前节 约型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的街区开发模式,以对城市新区或中心区的发展建设实践提 供指导。 (2 2)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本文在研究城市街区尺度的相关理论和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文字 整理和图片分类工作,想从理论和历史演进的角度出发,找出对当前街区建设有参 考价值的方法和手段,提出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模式的内涵及建设策略,以对国 内相关研究做理论铺垫。 (3 3)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路线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路线参考 本文本着实证和理论研究并重的主旨,对武汉市中心城区两个典型街区进行研 究,在分析调查问卷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对调研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试图从根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4 本上找原因,理顺街区空间尺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构建符合城市发展趋势的模式, 以对其他城市相关研究提供技术路线参考。 1.3.2 研究意义 本文从城市街区尺度这一视角出发,以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规划为核心,研 究与其相关的理论和案例,提出研究的具体规划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意义,为我国未来城市中心区的发展规划或新城中心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有关规划原 则、形态特征等方面模式的参考,以及提供相关理论和案例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以 下方面: (1 1)对于城市的意义)对于城市的意义 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针对当前以大街区为特征的城市土 地扩张模式的,其是一种促进城市土地紧凑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且在促进城市 多样性混合和建立高效宜人的现代公共交通系统密切联系的,最关键的是其让人们 拥有现代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享受传统人与人之间亲切交往、丰富多彩的街道生 活,对于促进城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2)对于当前城市街区建设的意义)对于当前城市街区建设的意义 现在大街区最大的遗憾是其封闭性,可能是安全性的担忧,让我们现在过于强 调用围墙、栅栏等将街区与城市隔离,这大大减少了让我们享受城市级设施的便利。 建设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理念的提出,使原有支路系统成新的街道网络,打破街 区封闭性的同时,获得街区与城市、与街道以及其他街区的联系,使个人和家庭具 有更多的选择性,同时这种开放的街道系统延伸到整个城市范围,使城市得以有机 生长和延伸,对于当前街区建设意义重大。 (3 3)对于居民的意义)对于居民的意义 在这个汽车横行霸道的时代,人们被无情的赶到了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上,在 这个由封闭大街区构成的城市空间里,人们出行变成了一种令人发愁烦躁的事情, 而建设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这一理论,无论在开发和使用都把人性化作为主旨, 增加沿街铺面、加强步行联系、提倡功能混合,使人们生活更多的拓展到街道上, 促进彼此交流,最大程度的让人们享受舒适便利的城市生活。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5 1.4 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本文从城市街区尺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概念研究、实 证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现场调研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城市街区尺度的相关问题 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求能够客观完整的把握影响城市街区尺度的因素,以及其与 城市、街道的关系,从而提出针对问题的合理建议和策略,具体用到的方法如下: (1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街区以及街区尺度的基础理论研究依据,多来源于对大量参考文献的分析整理, 其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书籍、期刊论文以及电子文献,通过这些理论资料的 梳理,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 (2 2)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 在街区的规模范围初步划定时,影响街区尺度大小的因子很多,本文主要从定 性定量两个方面出发,从街区土地利用经济性、外部交通便捷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 面做出周全细致的考虑,最终确定在当前可实现、可操作的街区尺度,作为自己的 研究基础。 (3 3)实证比较研究法实证比较研究法 为了生动形象的反映出“大” “小”街区在空间构成、土地利用、交通组织等方 面的不同,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街区物质空间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本文街区武汉 市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街区做实证比较研究,从而启发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探 讨其中造成两者不同的内在原因,以及好的街区物质空间组织环境有哪些特征,以 便支持理论研究。 1.4.2 研究框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6 研究研究来源来源 步骤步骤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目目 的的 绪绪 论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路线与框架 问 题 设 定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概念界定及 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综述 当前城市街区建当前城市街区建 设现状及趋势设现状及趋势 绿色尺度下的街绿色尺度下的街 区规划初探区规划初探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 结结 语语 相关研究概念界定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城市街区发展的历史演进 当前我国街区建设现状 封闭大街区引起的城市问题 封闭大街区形成的原因解析 新趋势对街区建设的要求 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内涵及优势 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规划原则 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土地利用 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交通组织 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适宜规模 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空间环境 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开发机制 小尺度街区的典型代表洞庭街区 大街区的典型代表武珞路街区 两个街区调研内容总结及思考 研究主要成果 后续研究展望 分 析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实 证 研 究 总 结 论文研究框架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7 1.5 本章小结 本章作为全文的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在提出街区建设面临问题的基 础上,明确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旨在提出能避免土地无序蔓延、提高城市交通 效率和活力的街区开发理论,并就这一主题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目前国内 对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初探的成果不多,于是本文采用相关文献研究法和实证调 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对这一理论的各个层面进行初步探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8 2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绿色尺度解析 2.1.1 相关概念界定 (1 1)街区)街区 街区是从英文“block”直接翻译过来的,在中国的传统习惯里与之对应的词汇 是“街坊” 。在中国的辞海 、 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收录“街区”一词,而在 语言大典中,对街区的解释为:a.通常由街道围绕,有时由其它边缘(如河流和 铁路)围绕的长方形空地(如在城里),被使用或计划作如修建建筑物之用(包括整个 街区的工厂):b.一组邻近的建筑物(如由单一机构承建的房子);c.沿着这样一个街 区的一边距离。相对而言, 金山词霸中的概念异常简明:以四条街道为边围成的 地区。当然现在在城市地产开发和商业开发中,应用较多的是把其当做一种以悠闲、 开放、活力和友善为特征,融合商业居住行为在内的生活栖息地。 综上所述,本文所研究的街区概念是指:具有划定物质边界、独特个性和特色, 以及通过功能和经济方面关联的任意属性的区域,不仅包括由城市街道或自然人工 边界分隔的街块,还包括包括在空间上相互邻近、功能上相互关联、具有某种空间 形式和社会特征同质性的多个街区所组成的街区体系,其区别于当前把街区当做城 市道路划分后的剩余产物,极力肯定街区自身的功能、围合街区的街道的功能及街 区在城市中的功能。 (2 2)街区)街区与城市的联动关系与城市的联动关系 街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首先,街区是城市形态结构的 基本单元,目前一般认为城市的层级结构是城市片区街区,即城市是由形态各 异的街区按照一定的扩展方式或蔓延、或填充而形成棋盘式、环形放射式等形态而 维持运转。其次其次,街区是城市功能的基本单元,各个街区自身具有居住、商业或生 产的功能,并借助于划分其道路“流”的作用,而纳入到城市整体的功能体系中, 从而构成城市区域的总体职能,其对城市和建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再次再次,街区 是城市认知的基本单元,凯文林奇的研究表明:特色鲜明、有序排布的区域有利 于人们具有良好的方向感,这种区域站在认知城市整体的层面上看可能是片区,而 站在认知片区的层面上看就应该是街区了 4。 街区的外在界面在城市认知中起到无可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9 替代的作用,只有借助它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一个城市。最后最后,街区是城市管理的 基本单元,在城市中最常见的是采用“某某巷” “某某街”来定位某个街区以方便管 理和政策法规的执行,尤其在民主社会建设过程中更是公众参与的基本单元 1。街区 与城市的联动关系在古代城市结构和功能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唐朝时大而封闭的街 区已成为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阻碍,而北宋后期采用新的街巷制,又促进了当时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因而,适时的选择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街区形态和尺度,促进 两者的良性发展非常重要。 (3 3)街区尺度)街区尺度 街区尺度顾名思义就是以某个标尺为基准,人们对街区这个客体大小的主观感 知。现有的对于街区尺度的研究多注重于应用“拓扑分析”的方法从城市道路网的 密度方面进行评估,这就将研究局限于二维层面上 1。本文所认为的街区尺度是代表 以某个标尺为界线的街区的总称,即某一尺度街区不单单指在尺度方面,而是综合 街区特征、形态和模式的综合概念。如大街区,不仅仅是超过某一数值的街区,而 是这一类街区在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及空间环境方面的综合特征,因此本文所指的 街区尺度,就不是简单的确定街区的规模数值,而是在这一尺度概念下街区建设的 各个层面。 2.1.2 绿色尺度解析 (1 1)绿色尺度的概念)绿色尺度的概念 词源释义词源释义绿色是一种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但人们常常用它的象征意义, 表达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如“绿色计划”指一些国家为了提示与预测因地 球变暖而进行观测的研究计划; “绿色设计”指设计出的产品可以拆卸、分解,零部 件可以翻新、重复使用,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减少垃圾数量; 另外还有“绿色行动”亦称绿色生活行动,它是指从我做起,带动家庭,推动社会, 改变以往不恰当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重新创造一种保护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与 行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带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平衡生态的意思,本文 与这一大背景和主题上是一致的。 相关解释相关解释“绿色尺度”的概念首先是英国学者克利夫芒福汀在绿色 尺度一书中提出的,其以欧洲传统的城市街区为例,从街区功能、规模、形态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10 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创造充满活力的街区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认为在城市 街区在形式上,周边围合式发展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它不仅能加强城市空间 形态的塑造,而且扩大了商业面积。在街区的用地性质上,混合利用更有利于可持 续发展,既可以减少居住与就业之间的交通量,也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丰富街区 的社会经济结构。街区的活力往往表现在街区经济结构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特别 是不同结构之间的经济活动流常常使得街区充满生机。可以说,一个街区经济结构 越复杂,其发展越稳定,同时只有容纳了就业、教育、休闲、购物及物业管理功能 等多种行为活动方式的街区才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也更有利于平衡城市用地 3。 (2 2)本文对绿色尺度的释义)本文对绿色尺度的释义 基于以上对相关概念的解析,本文所要探讨的绿色尺度是带有环境保护、节约 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等理念的综合概念,其可以渗透到城市设计的各个层面, 如在土地使用方面,其可能更多的包含土地的集约使用和功能布局间的综合协作; 在交通组织方面,更多的包含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的要求;空间环境建设方面,更 注重人性化及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需要。因此,本文所指的绿色尺度是包括能 源、环境、交通和城市形态的综合理念,是街区建设和营造需要遵循的总原则。 (3 3)绿色尺度下的城市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街区 综上所述,本文所指的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是基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前 提下,与土地集约利用、交通高效运作、功能混合、适宜步行的等理念相吻合的街 区规划理念,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利用上提倡混合使用,以减少不必要 的交通出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交通上鼓励使用排放量省的出行方式,即自 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工具;空间环境上考虑人性化的设计尺度,并保护环境、保 护当地文脉与城市特色,综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由于直接与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关联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把在研究中和 这一理念和精神相关联的研究,都一并在此梳理,以对自己的研究予以指导和启示。 (1) (1)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11 简雅各布斯从城市的多样性角度出发提出街区的种种建设问题,其美国大 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从城市街道入手进行研究,认为正是在这种人与人的活动及生 活场所所相互交织的过程中,城市获得了活力;她指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推荐区 划的同时,贬低了高密度、小尺度街坊和开放空间的混合使用,从而破坏了城市的 多样性;而大规模的改造计划缺少弹性和选择性、排斥中小商业,必然会对城市的 多样性产生破坏,她建议,在开发实践中,规模越小越好,其优点是群众可以参与 设计,可最大限度的丰富生活,功能多样混合使用的城市空间结构更适应社会及经 济的不断演化;而这种功能混合使用需要的四个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便是:街区 必须较短,即街道和转角要多 5。尽管其观点有不全面之处,但这种街区的小规模发 展仍是促进和催化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途径,不失为绿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的研究 开了先河。 (2) (2) 新城市主义理论新城市主义理论 新城市主义是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其主张 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 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并力图使现代生活的各个部分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即居 住、工作、商业和娱乐设施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紧凑的、适宜步行的混合使用的 新型社区。 新城市主义理论关注如何既保持社区人文价值,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城市交 通,是一种既着眼于传统的社区价值又能享受现代城市生活便利的综合社区模式, 其认识到步行与机动车交通结合的重要性,发现这种结合会给城市社区带来新的活 力,并认为小尺度街区最适于步行环境;其在交通的布局上,推崇网格式的道路系 统,这一系统便于城市紧凑化布局,并且可提供灵活多变的路线选择,疏通干道上 的交通压力,从而减少堵塞而提高运输效率。其设计了许多尺度精致的适宜步行的 邻里型社区,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功能混合中心,并拥有符合行人的街道和人行道, 很好的促进了人们的交流和交往,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6。可以说本文关心人性、节 约资源、提倡功能混合和步行出行等方式与其是一脉相承的。 2.2.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国外在这方面的探讨与实践均较国内早些,许多当代的规划理论都对这一概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12 有所涉及,为了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本文将 20 世纪以来的城市街区尺度理 论作以梳理和归纳: (1)(1)从街区土地利用的经济性和渗透性方面从街区土地利用的经济性和渗透性方面 营造 21 世纪的家园可持续的城市邻里社区 (英大卫路德林,尼古拉 斯福克) 该书将城市街区作为城市地区主要的建筑元素之一,认为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 以环形街区围合构成的,而其又以街道为分隔形成外部的公共领域和内部的私人领 域,而对街区长度唯一限制的是该地区的可渗透性,最理想的尺度选择应在 70m 90m,然而现实中考虑到交通连接点的需要,一般要大于 90m。同时其研究表明,在 传统的城市,越靠近中心的街区规模越小,即越靠近中心,开发密度就越大,功能 混合的情况就越多。 (2)(2)从现代交通规划角度从现代交通规划角度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汽车的无障碍交通曾经被放在规划工作的首位,比沙南在 伦敦 marylebone 规划中,根据超大街区或群屋的交通发生量来确定街区尺度,即分 割其格网的间距,他认为认为道路间距过宽会导致道路不堪街区交通发生量的负荷, 过小又会因交叉口过多而妨碍交通流通, 最后认为大街区的尺度上限为4500英尺(约 1380m)见方。 (3)(3)从促进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角度从促进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角度 新城市空间 (扬盖尔)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体会到城市街区尺度的不断增大,以及街区单元的 封闭管理使得步行变得举步维艰,城市中大量的公共空间和生活急速下降,于是他 认为抛弃了步行交通和公共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公共生活,这必然会带来 直接或间接的后果,并且当小型、生动的单元被许多大型的单元取代时,街头生活 就会大大减少,城市活力也随之下降。 萨凡纳“行政区” 其提出一种由 12 个街坊围绕中央绿化广场,组成了细胞状结构单位,不仅提供 了一种有着非凡吸引力的、方便和紧凑的环境,而且在容许城市发展却不造成松散 杂乱的方面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其中街坊围绕广场和绿轴展开,一起构成公共 空间,吸引着更多城市生活和事件的发生。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13 城市发展史 (英 刘易斯芒福德,1961) 该书阐述了作者对欧美城市发展历史的观察和综合思考。他深刻地指出:“在过 去一百年时间里,特别在过去三十年间,相当一部分的城市改革工作和纠正工作只 是表面上换上一种新的形式,实际上继续进行着同样无目的集中并破坏有机机能, 结果又需治疗挽救” 7。他在书中强调,城市规划应当以人为中心,注意人的基本 需要、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城市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人的尺度” 。 (4)(4)从城市街区功能角度从城市街区功能角度 1929 年,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 ,他认为这是一种功能完备的城市单元,可以 逐步过渡最终构成整个城市,其理论将社区住宅与社区商业明确分开,并制定了标 准的布置方式;以学校为中心在一定半径内形成邻里单元,以此确定邻里的规模; 在交通枢纽地带集中布置居住区商业服务,邻里中央位置布置公共设施;过境交通 大道布置在四周形成边界,内部采用树状的道路结构并拒绝与外部道路衔接,邻里 的半径为 400m,这种理论的问题在于其只考虑到街区自我服务的快捷性,而忽略街 区利用城市服务设施的便捷性 2。 20 世纪 70 年代密尔顿凯恩斯规划的居住区,以主要道路网络的划分形成,其 道路间距常达 1000m,而这种 1000m1500m 左右的间距,却成了后来指导新城和城 市新区干道规划的标准。 勒柯布西耶和以其为首的 ciam 的现代城市理论,倾向于扫除原有城市结构, 代之以一种崭新的新理性秩序,但是这种思想在二战后的普遍城市重建、更新和扩 建时,造成了城市中非人性环境和单调乏味的大尺度空间,由此,引发了理论界对 现代主义思潮的反思与解构。还有一些为适应现代城市中经常出现的大型项目及综 合体的开发与操作,而认为街区尺度在设计时应足够大 8。 2.2.3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国内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研究成果集中在最近几年,主要 见于相关研究的学位论文以及针对街区尺度规模、营造策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本 文通过对近几年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1)从城市形态表征的尺度方面)从城市形态表征的尺度方面 城市形态活力论 (蒋涤非)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14 该书从人车时代的需求出发,认为现代城市既需要汽车带来的速度和效率,又 不能失去人性中必须有的安静和文化品质,即车尺度的效率与刺激,与人尺度的关 怀与平静,并从道路、广场、城市综合体、沿街建筑和机动车节点空间等五个方面, 来阐述营造这种双尺度城市的诸多方法,以此建立一个高效宜人充满活力的城市。 (2 2)从街区尺度的基础概念、特征出发进行探讨)从街区尺度的基础概念、特征出发进行探讨 城市街区尺度研究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肖亮,2006) 该论文从街区尺度概念出发,界定了相关研究范围,总结了街区与城市之间的 关系,从而揭示了研究街区问题的重要性;进而对西方和我国的城市街区尺度历史演 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出街区尺度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与当时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最后,在深刻剖析当前形势下中国城市街区在尺度方面 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表象的基础上,提出了街区发展的宏观目标,并从城市设计、街 区管理、以及城市管制等方面尝试提出可行的策略 2。 另外,吴贵宁“城市设计中街区单元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和冯驰“有活力的城 市街区模式研究”,则是以街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 日新月异、旧城改造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如何塑造活力街区来适合城市发展以及人 们的需要,并归纳总结可供参考的营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一研究领域的 基础。 (3 3) 从交通或街道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构成城市街区的街道间距和尺度特征进行) 从交通或街道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构成城市街区的街道间距和尺度特征进行 的探讨的探讨 效率与活力现代城市街道结构 (沈磊,孙洪刚) 该书从构成城市街区必不可少的街道出发,通过对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和传统 街道生活消失的描述,发出重新塑造街道共存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形式,提出了效率与 活力并重的主旨思想,首次提出了“街”区与“道”区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传统 和当代街坊尺度的变化,分析和推出合理的街坊尺度,为城市街区的改造和建设提供 了依据。 街区设计特征与绿色交通的选择以上海市康健、卢湾、中原、八佰伴四个 街区为例 (潘海啸,刘贤腾等,2003) 该论文中作者通过不同街区的土地使用特征、规划设计特征和道路交通设施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15 空间特征的总结,提出街区的空间物质设计特征对绿色交通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 并表示在街区孔家物质设计和组织时,必须考虑和相应交通模式的耦合关系。 (4 4)从城市设计或城市空间构成角度)从城市设计或城市空间构成角度 刘代云“论城市设计创作中街区尺度的塑造”和吕海虹,张杰 “也谈城市街区 读 c.莫丁城市设计:绿色尺度有感”都是在阐述了街区的内涵、类型与特征, 分析了街区尺度的影响因素后,提出建构合理街区尺度塑造的方法与策略。王轩轩 等在“可持续发展的小街区模式优势与规划设计原则探讨”中从影响街区尺度的因 素入手,阐述了当前“以人文本”的新理念与大街区矛盾的表象,从寻找可持续发 展的小街区为手段,增加城市支路网密度,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 发展。 其他从城市空间构成角度相关的研究如卢薇薇“小尺度街区城市空间构成研究” 和王小兵 “城市中心街区空间形态设计方法初探” ,都是以“小尺度街区”作为城 市空间构成的前提条件和城市形态结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街道、城市建 筑、城市绿化系统、城市色彩各个方面的配套建设,最终实现建设集安全性、开放 性、宜居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等于一体的健康城市空间的研究。 (5 5)从街廓的角度出发归纳我国不同城市中心区街廓尺度模数及发展动因)从街廓的角度出发归纳我国不同城市中心区街廓尺度模数及发展动因 模式与动因中国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变 (梁江,孙晖) 该书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针对我国同一时期,不同城市的中心区街廓发展 的比较研究,揭示出中心区城市形态的四种模式原型,并分别对各种原型的构成要 素、发展动因等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其中具有较强持久性、适应性和合理性的街廓 结构和尺度模数,以对城市中心区开发或新区建设提供参考。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以“街廓”作为研究对象的,如大连理工的王金岩在其“城 市街廓模式研究 ”中,从街廓的时代背景、形态模式和形成原因三个层面,对不同 时代的街廓模式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从而揭示出街廓模式的理想取向和影响其 变迁的驱动因素,以此得出街廓尺度、街廓结构和街道宽度的基本模式以期对我国 城市建设实践的产生积极影响。 2.2.4 小结 国外在城市街区尺度方面的探讨思路较丰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简雅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 16 各布斯为首支持小尺度开发的,并认为小尺度街区在经济性、多样性和渗透性方面 具有不可取代的先天优势;另一类是以柯布西耶为首的建设大街区的,解决城市问 题的学者,虽然上述理论设想不能实质性的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各自在解 决城市效率与人性化生活两条矛盾的道路上走出了有针对性探索的步伐,为建设绿 色尺度下的城市街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而从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街区尺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理 论研究中不断借鉴国外学者和其他学科的研究经验和方法,拓展了研究的思路,出 了一定的成果。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其成果多集中在基础理论或空间理论探讨的 初步阶段,虽对具有绿色尺度属性的小尺度、小地块街区有所探讨,但方法体系上 还不够完善,只是建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对具体的规划实践和现实指导意义不大; 在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方面较好的是以街廓研究为代表的梁江、孙晖等学者,但其只 探讨了某些具有绿色尺度街区规模参数,从根本上忽视了街区与划分街区界限的街 道之间的关系,就地块论地块。而实际上街道的拥堵以及街区活力的丧失,不单单 是道路交通的问题,而是街道网络所围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清洁能源行业全球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固本延龄丸课件
- 2025年电子产品行业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报告
- 巴彦淖尔市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统计局所属事业单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测评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宜宾市2025上半年四川宜宾市屏山县事业单位考核招聘2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临夏市2025甘肃省临夏市教育系统引进人才2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移动春季校园招聘若干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通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中移铁通南通公司如东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燕舞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咖啡基础培训课件
- 人才服务合同书
- 2025年工会财务大赛理论题库(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矿井顶板事故防治课件
- 2025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校园招聘笔试题型分析及备考策略
- 抗生素课件教学课件
- 销售法律知识培训
-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解读
- 糖尿病低血糖症诊疗指南
- 直升机发动机油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