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制度伦理: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的新路向.pdf_第1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制度伦理: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的新路向.pdf_第2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制度伦理: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的新路向.pdf_第3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制度伦理: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的新路向.pdf_第4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制度伦理: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的新路向.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制度伦理的提出是为了解决道德问题。制度伦理有两方砸含义:制度的道德 性和道德的制度化,两者密切联系。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状况以及当代研究生思 想道德状况的现状说明了传统的强调道德教育的研究生道德建设管理有一定的 局限性。制度伦理是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的新路向。制度伦理的第一层含义,启 发我们进行道德建设时,必须审视现存制度的伦理基础。制度伦理的第二层含义, 启发我们实施道德建设时,可以将道德加以制度化。本论文在内容上一共分为四 部分: 一、研究的本体问题释意。主要探讨什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德育的 区别与联系、制度与伦理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制度与制度伦理的内涵。为后文的 论述奠定了基础。 二、当代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分析。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主要围 绕爱国主义热情、学习观、政治观、择业观以及婚姻观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以 期发现当代研究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并进而追溯到研究生德育管理存在一定的问 题。 三、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制度的伦理批判。文中提出了研究生德育管理制 度的三个伦理内涵,并运用这一伦理内涵,笔者对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制度存在 的问题进行了总体分析与个案分析。 四、当代研究生伦理制度化的分析。笔者针对以上三个部分的论述与分析, 在分析当代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伦理诉求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 研究生德育管理中伦理制度化的建议与原则。 关键词:研究生;制度伦理;思想道德教育;德育管理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巾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錾叁之叁日期:望受! ! 挚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翅充盈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2 = 丑晤,上! ! 日期:亟i :哆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升级”,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 大。研究生年招生人数由1 9 7 8 年恢复研究生教育时的1 万人增加到2 0 0 3 年的 2 7 万人,报考人数更是由1 9 7 8 年的6 3 万人上升到2 0 0 3 年的7 9 万余人,近几 年报考人数年均增长约3 0 ,在2 0 0 2 年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上,教育部 长周济在讲话中指出,目前我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和 德国,在校研究生数将突破1 0 0 万大关。我国已经进入研究生教育发展关键时期。 在报考和录取研究生人数持续多年攀高后,人们对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尤其是研究 生德育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这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世界经 济一体化的今天,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研究生德育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显 得更富挑战性,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原有的研究生德育水平上,只简单地对原有的 做法施以修修补补的话,我们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就会处于被动局面。研究生教育 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 径。研究生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 现。为此,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研究生德育管理是高校德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 求,协调研究生德育领导、组织、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使研究生德育管理保持良 好的机制和权变能力,保持研究生德育管理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整合各种德 育力量,提高研究生德育实效,完成研究生德育目标和任务。因此对于研究生德 育管理的研究显的尤为重要。特别是作为高等教育管理者更应该对这一问题引起 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研究生德育管理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德育 管理在实践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这里,笔者倡导一种新的研究生德育管理视 角,即研究生德育管理的制度伦理视角,它关注研究生的道德价值观问题,但又 不同于以往的“针对德育而德育”的单纯德育途径,而是呼吁在研究生的教育管 理中增加伦理纬度,使得对研究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引导贯穿于管理的制度的全过 程中。也就是说把抽象的、神圣的和不确定的道德情感、理想和现存的各种具体 制度相结合,使其物化成为普遍的、强制地约束人们行为的现实制度力量。它强 调制度本身的伦理内涵,因为一种合理的符合伦理规范的制度本身就是很好的德 育教材。 二、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这里首先要对“德育”概念的使用作一界定。对“什么是德育”这个问题, 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德育即是“思想政治教育”;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德育应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念基础之上的大德育。”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同智育、体育、美育起,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形成了特 定的概念,即“德育”,它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政治、思想、道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受教育者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社会主义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是社会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比较接 近但又不能完全等同的一个概念。二者都是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泛指一 切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发生影响的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 道德教育、思想(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宗教教育、人格教育等,涉 及思想意识、文化心理和行为模式等各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统治阶级 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导思想意识( 或芝主流文化”) 的灌输和规范行为的训导。 而德育则是限于学校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藿陌、体育、美育等诸方面相差到 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其一,从施教主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肖童赃体可以是一 切社会机构、组织团体和个人,而德育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羹= :从社会功能 看,德育主要是育人,侧重于“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述担负有倦 解社会矛盾、引导社会发展等任务。近年来产生并流行的“大德育”概念,意在 沟通学校德育与社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二者形成合力。尽管二者有如上差别, 但实际上这两概念经常被等同使用,在理论界这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事。基于此, 它们在本文中出现时,一般是不做区分的,即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德育。 三、制度与道德 制度与道德原本就有着亲缘关系,起源上同根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 上相互支撑,特点相异而又义理相通。通过对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 说明可以对此进行有力的说明。 道德与法律的互动有两种情况,一是道德对于法制建设的促进或阻碍,二是 法律对于道德建设的促进或阻碍。就前者说有三个方面:第一,道德不但是立 法的基础,还是进行法律批判,促进法律改革的标准。第二,法律的实施要有道 德的支持。健全的法制除了政治、经济体制的配套之外,还要以良好的道德环境 粱禹祥制度伦理与道德建设 j 道德与文明,2 0 0 0 ( 3 )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伦理 学2 2 ( 1 0 ) 唐凯麟,曹刚论道德的法律支持及其限度 j 哲学研究2 0 0 0 ( 4 ) 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信仰危机、道德危机。这种道德的危机实际上与市场经济的 内在特性有必然联系。市场主体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他人利益不过是 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所以,追逐利与益,自利性和互利性,处于对立统一关系 中,构成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产生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协调问 题,当个人利益压倒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时候,个人不顾各种市场规则追逐利 益的时候,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危机就产生了。西方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 二:一是健全市场经济制度;二是实施道德的制度化、法律化。可见,制度伦理 是作为解决道德问题、道德危机的药而被提出来的,那么什么是制度伦理呢? 1 制度伦理的含义 目前,理论界认为制度伦理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指体现在社会基本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 中包含的伦理精神与道德价值,包括已经被社会认可的伦理精神、道德价值和规 范,强调社会基本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即所谓的制度的道德性、制度的道德基础。 广义上说,制度就是约束人的行为的一系列规则。道德本质上也是人和人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制度必然会将某些道德规范纳入自己的视野,形成自己的题中应 有之义。因此,从制度的安排来看,制度的设立以一定的道德为前提,道德为制 度提供伦理支持。同时,制度的道德前提可用于对制度加以道德评价,审视制 度是否符合伦理性及符合的程度,这种评价与对个人的道德评价具有相似性。比 如用公正、平等、正义等标准审视制度的道德性。 第二层含义指的是制度化、法律化的道德规范,强调依靠制度力量来规范人 们的日常行为、道德行为。综观人类社会的整个道德演变史,自道德产生以来逐 渐有一个走向法律,从个体德行走向伦理的过程。道德的法律化、制度化是道 德发展的一个有益的方向。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指出:“那些被视为社会交往的 基本必要的道德正义原则,在一切社会中被赋予了强大力量的强制性质。这些道 德原则约束力的增强,是通过将她们转化为法律规则而显示。”。 2 制度伦理的限度 虽然制度伦理具有合理性,但只是相对的历史合理性,其限度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不是所有的伦理都能制度化,伦理有其层次性。“伦理学家们也常常 有所谓信仰伦理、规范伦理和美德伦理之分。在信仰伦理或道德形而 上、社会规范伦理和个人美德伦理三个层次之间,制度伦理是以社会规范伦理为 基本理论维度的。”。也就是说,能被制度化的只有规范伦理这一层次。伦理的制 度化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伦理的法律化,一是伦理的政策化。“当道德表现为 经纬制度安排的伦理考量 j 思想战线,2 0 0 2 ( 3 ) 三泽普,萄兆国道德制度建设引论 j 四川师范学院。1 9 9 9 ( 3 ) 龙静再制度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1 ( 1 ) 陈筠泉制度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 j 道德与文明1 9 9 8 ( 6 ) 第二章当代研究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在设计问卷时,涉及的主要问题或指标是。: 第一,研究生结构状况。其中包括年龄跨度、知识层次、婚姻状况等一些基 本信息。 第二,研究生思想特点。主要了解他们的一些政治认同( 包括政治态度,政 治立场、政治信念及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等) 与责任意识等。 第三,研究生心理特点。主要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四,研究生价值取向。其中包括人生观、道德观、学习观。 ( 一) 调查目的 1 了解和把握高校当代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特点; 2 了解和把握高校当代研究生德育绩效弱化的问题; 3 了解和把握高校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落后的基本事实; 4 为学校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德育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参考。 ( 二)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个人访谈为辅。个人访谈( 主要是笔者身边的人) 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问卷调查未能了解清楚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进行调查。抽样方法为,在保证文理以及男女的适当比例的前提下随机抽取。其 中在东北师范大学发放问卷2 4 份,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发放问卷l o 份,中国科学 院发放问卷3 份,山东师范大学发放问卷3 份,西南师范大学发放问卷3 份,北 京师范大学发放问卷3 份,西北师范大学发放问卷3 份。长春理工大学发放问卷 3 份,内蒙古师范大学发放问卷3 份。共计发放问卷5 5 份,回收有效问卷4 9 份, 回收有效率为9 0 。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 一) 以往有关研究生道德价值观实证调查结果综述 一些学者对于研究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相关研究集中在研究生道德价值观的 特点以及研究生道德价值观某一方面的表现。 关于新时期研究生价值观的特点,有研究认为:( 1 ) “自我意识强化;价值 该问卷的编制参考了复旦大学刘顺厚在研究生德育绩效及评价一文中关于研究生思想道德扩潮 的调查问卷,笔者根据其问卷编制主旨并结合本研究实际做了很多改动,是以形成奉问卷,特此说明。 8 ( 3 ) 为什么选择考研究生: ( 4 ) 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的评价情况: 3 政治观相关相关题目统计 ( 1 ) 对腐败的看法: 一系列 很快就能解决 i 早晚会根治 没法根治 ( 2 ) 认为当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是: 1o ( 2 ) 对就业的信心指数是 睃一;_ ;蒸蒸遴 ( 3 ) 择业时的收入期望值: 5 婚姻观相关题目统计 ( 1 ) 对目前校园里面同学之间互相介绍朋友的“相亲”怎么看: l u u i囊i 8 0 。 6 0 i 。曩蔓。:曩 ; ; _ :1 口系列1 4 0 。瓣瓣 2 0 ;藩蠢嚣 ;: | :j 阑j i ;i u 月 报正常有点怪怪的坚决反对 ( 2 ) 对于恋人之间的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 ( 3 ) 婚姻中认为最重要的是: “ 爱 l 口系列1 篓 飘一t 鬻 霹 一蘸i ;+ r 一藤器一。一一。鬣霜 u m 人品感情兴趣爱好 ( 三) 本次调查中研究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 针对本次问卷的调查结果,参照其他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当代研究生的思 想道德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道德人格一一传统人格依然占有很高的位置 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生对传统道德人格的选择占有很大的比例。比如,在确 定择偶对象时,研究生比较看中的是以下三个方面:“人品”( 3 1 ) 、“性格”( 2 6 ) 、 “能力”( 1 8 ) 、“经济条件”( 6 ) 、“长相”( 6 ) 、“才华”( 6 ) 、“学历”( 4 ) 、 “身高”( 2 ) 。而其中列入前三位的人品、性格、能力都是传统道德对一个j 下直 高尚人的要求。 一 信仰缺失是研究生道德价值观的一个显著特点。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 对未来美好生活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崇高的理想是焕发精神的内驱力、完成事 业的向心力、各种行为的约束力、良好品格形成的巨大塑造力。作为国家培养起 来的新时期的研究生,应该具有明确的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以及坚持真理、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政治素质。但调查表 明,在市场经济大潮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一些研究生淡化了正确理想的培育, 在关于入党动机调查的回答中,8 0 是出于“对自己将来找工作有利”,7 是“为 了升官”,1 0 是“随大溜”,而真正出于对党的信仰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只占 到3 。偶像是一个人崇拜的目标人物,偶像可以对人的发展起模范作用,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激励人们按照偶像的行为去要求自己。而在目前的研究生中,对于 “你最崇拜的人是谁”的回答中,高达6 0 的人选择了“不知道”,选择毛泽东 的人占到1 0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有自己的崇拜对象的,比如陶行知、自己、 上帝、洪战辉、王力宏、周恩来、安东尼罗宾等。 2 道义与功利知行脱节 中国思想史上个探讨了很久的道德命题就是“义利”之辨。“义”即道义, 指的是“依照等级制的精神原则,做正确决断,采取适宜、恰当的行为”。“利” 张锡勤中国传统道德举要 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6 :2 3 4 页 即利益,其实指的是个人利益。“义利”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无法回避的大问 题。当前人们普遍达成了共同利益,应以道义来衡量,决定取舍,符合道义则取, 不符合道义则不取,即使属于基本需求,也应以符合道义的方式获得。由“义” 方能获得正当利益,并社会整体的大利,只有以道义为准则,才能正确解决人们 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代研究生在思想上大都赞同这种认识,但是他们认为现在许 多事情是认识上行得通,真而正实践起来却是另外一种景象。在回答“当个人利 益和国家、集益发生矛盾时,您认为应该,实际上会”问题时,7 3 的研究生认为“应该国家、集体利益为先”,7 2 的研究生认为实际上“会视情况 而定”,知行脱节的现象非常明显。相应地在研究生择业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首 先考虑的还是个人的利益,而不是考虑“国家需要”之类对国家民族“大利”的 问题。在回答“您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的调查中,工作环境和发展 前景占3 9 ,工作报酬占2 9 ,专业对口占1 5 ,离父母近一些占1 5 ,而其中关 于国家需要这一项,没有一个人对其作出选择。 3 道德原则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集体主义的道德经济。放弃集体主义,就等于放弃 了社会主义,这是理性思考后所得出的必然结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实质内 容上包含互相联系的三个层面:一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是根本一致的;二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重于对社会的索取,在个人利益与社会集 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社会集体利益;三是在维护社会集体利益的 同时,要保护和促进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从理论上讲,这一原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道德原则向道德实践的转化是需要道德主体这一中介的,要通过主体的具 体行为来实现。因此,在实践中,极容易发生主体行为与理论相背离的情况。这 种状况,在研究生群体里也很普遍。在关于“您认为集体主义在当今社会行得通 吗? ”这一问题时,2 4 的研究生非常肯定地选择了“行得通”,2 8 的研究生认 为“行不通”,另外4 8 的研究生则认为“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4 心理健康一一问题日益突出 研究生心理健康是其成才的重要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但调查结果 显示,有9 6 的研究生认为目前大部分研究生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认为研究 生焦虑的占2 8 ,浮躁的占4 5 ,孤独的占1 5 ,封闭的占1 2 。在访谈中,笔者 了解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一定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有很多研究生 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有关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 况不容乐观,他们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等几个因子 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强迫症、焦虑、恐怖都是以焦虑为基本特征的,这极可能 与研究生的压力有关。以经济压力为例,调查显示,6 3 的研究生认为“压力很 大”,3 5 的研究生认为“压力一般”,只有2 的研究生认为“没有压力”。在科 1 4 确婚弧;谧砸。研醴稿皤挥印= 蛩醋鄞骷剿钟磊婴。拦 影残型剥;剥 荐缢麓癌。缨强藩蹦指。隔稀i 稿睡牾的静飘酹耕秘蔺鲥醵删霈黼m 氧剥酰; 阱融的i 。硒鲶释缝酣酾瞄洋控i - 禾馥菇雨薪斜妯篇器砧亩箱蓿耩卷痧耐。薪鞲氯 甜焉笄荟其越商酎祀;露髓蕲黼衫卷i 靳妇巍西;烈盟囊醵l 积靼刻9 蠢魏烈” 烈m 。褥籀雾融;蠢辫穗型鋈。鸳卫溶氆嗡,跳墅爱出罐惕匾噬蟮恻丝廷霪。 舞掣拦眺蹦拶引型删臻鼎墨;剖兰戮岛蟊斟副剐巅;涵倍艨豫淄灞描馥发澎 4 提倡主体精神 人是道德生活的主体,这里所讲的人,既指群体,也指个体。从学校德育来 讲,我们要尤其强调学生个人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个人道德是如何生成 的? 从客观方面来讲,当然与传统习惯、社会教化、政经制度等密不可分,但是, 个人在这些外在的因素面前,并不是纯粹消极的、被动的,而是能够主动选择、 积极创造的。个人的需要,个人的认识能力,使个人在道德发展中处于主动摄取 的位置;个体的生活实践则是个体道德生成的基础。固然,个人并非天生就是道 德的主体,他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即从自然个体( 自然素质与生命活动条件的 偶然结合) 、社会个体( 个体只是作为群体的一个粒子而存在) 到独立个体( 个 人具有自我意识,能够对社会角色和社会活动进行主动选择) 的发展过程。但道 德要真正成为“此人”的道德,就一定要经过此人的认可与选择不可。这种主体 精神,实则为自律精神。自律是道德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基础,道德主体履行道德 准则和规范的过程,就是自觉、自愿、自主、自决的道德行为过程。确立,就要 求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这种主体地位,把道德教育的过程变成走向主体 和主体成长的过程。无论学生是不是现实的主体,他的需要、选择与生活都是值 得我们重视的,而且,离开了这些也无法发展出高水平的道德。这种主体精神, 实则为自律精神。自律是道德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基础,道德主体履行道德准则和 规范的过程,就是自觉、自愿、自主、自决的道德行为过程。 个人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既已确立,就要求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尊 重这种主体地位,把道德教育的过程变成走向主体和主体成长的过程。无论学生 是不是现实的主体,他的需要、选择与生活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而且,离开了 这些也无法发展出高水平的道德。 二、伦理视角下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总体分析 近年来,伴随社会道德秩序在某种程度上的无序与混乱,研究生群体的道德 价值观现状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由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对道德教育重视 不够或者方法陈旧,加之深刻的经济诱因和制度根源,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不能 单纯归结为个体道德意识问题。解决道德问题,固然离不开道德教育,但首先要 靠制度的约束、引导、示范与激励,即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当然,在建设适应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共生活伦理和制度伦理的时候,也不 能全盘否定传统的德行伦理,在吸取其精华的基础上要有所改进与提高。一般 来讲,在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中,德育制度本身的道德性问题是落在德育者视野 之外的。德育者往往把已有的德育规范、德育制度看作是自然合理的、公平公正 该部分内容详见:陈宁,方政,刘英制度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 j ,哲学研究,2 0 0 4 ( 2 ) 的。即使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有不合理之处,需要改造德育制度,也认为那是教 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官员的事情,个人无能为力。应该说,这种制度德性意识 的欠缺,制度创新能力的不足正是德育当下难以走出困境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 种状态就必须正视而不是回避德育制度的道德合理性问题,要对学校德育制度进 行一次道德合理性“论证”。既然我们倡导德育管理的新路向,其前提就是承认 过去的德育制度并非完美无缺,那么就应该找出缺陷,进而弥补缺陷。以往的德 育制度主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首先,它是研究生群体以外韵入制定的。学校在制定德育规范与德育制度时, 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在制度制定者看来,学校德育制度耍表达的是国家、社会、 学校、教师韵意志帮声音,至于学尘的意愿,是没有必爱考虑盼。也就是说学生 只有服从制度的义务,而无制定制度的权力。如前文所述,研究生文化层次比较 高,自主意识与参与意识也比同龄入要强。对于关乎自身道德约束的法律与制度, 他们有更强烈的参与制度制定的愿望,丽不是被动地接受制度的约束。在这种被 动的接受中,他们更多的产生的是对制度的抵触情绪。从丽,影响了研究生德育 管理的效果。 其次,它的工作重点是倒置的。传统的研究生德育管理制度把重点放在纠正 学生的“错误行为”,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却不受学校德育制度所欢迎的 行为,丽不是放在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上。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许多教师和学 校以“管往”学生、不让学生“出事”作为工作的目标。只要学生不“出事”, 不影响学校获得荣誉和奖励就行。 再次,它的规定是表面化的,因为学校德育制度所强调的道德习惯和行为规 范,以及所开展的训练活动是学校为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 王务而特地“创作”啦 来的,虽然计划周密,活动“丰富多彩”,但它们只是学校的德育“创作”,而不 是学生的生活。虽然老师为完成任务已经很努力、很辛蕾,可学生却体会不到, 这种办法“炮制”出来的德育管理制度也很少受到广大研究生的青睐。更剐说将 其自觉作为日常行为习惯的约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这样“吃亏不讨 好”的德育计划与德育活动。 因此,真正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建立真正适合研究生德育发展需要的德育管 理靠i 度,把德育真正落在实处,对于新世纪我国研究生德育管理者而言,是十分 重臻的。以上问题的客观存在与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素质化要求形成了巨大的反 差,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改革现行的研究生德育管理制度成为当务 之急,因为它是学校德育工作运作的核心,不仅事关学校德育工作的全局,而且 对揸个学校教职员工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目前为止,关于研究生德育管理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各个地区、各个学校 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设有研究生院的赢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制定了研 1 9 第四章当代研究生伦理制度化分析 一、当代翥冀羹薹囊羹纂羹囊雾鐾鬣羹攀 i i 翮铡潞隧雀添礓呷 墉崔圆崩磋濡阐哩协蓬港噶曦嚯吲- 口澄煅繇靼一髫罐艏臻赫毯润粘镒 聚;犁丰由型0 磴蕊嫂淄淄蔼趣厕獾i i 6 璃。手萄爱国鲞两霸程璺出导亘;独琶雏 蛆戤疆垣:夏印馋赵;拜看耐适纪看进行处训的警示功麓潢了硼j 零髯训弱墅k 堂明磴彭誊乎基j 噬呵霉鳞| 贝! 瓤蓐防前阳:莹圈 f 红朝;深入到研究生学习生活中 去,必须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努力使校纪校规的要求转化为研究生自觉遵守 的行为规范,达到与日常研究生德育有机结合的良好效果。 可以说,一个学校的道德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 为此而做的合理的制度安排。因此,重建道德,最重要的不在于宣传和号召,而 在于制度建设。这里所说的制度安排,大体上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说,整个 社会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如果不能通过 制度安排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一些人可以通过种种不道德的甚至是不合法的 手段获得可观的利益,道德便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 三、伦理视角下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一个案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当代研究生德育管理制度确实存在 着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束缚着研究生德育管理的成效,也影响着广大研 究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下面通过对牡丹江医学院女大学生结婚生子被开除这一个 案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当前研究生德育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1 : 唐女士原来是北京某高校博士二年级的学生,当时已3 0 岁了。在读博士期 间经学校批准与同在一校的男友办了结婚手续。婚后几个月,就出现了不规律的 长时间子宫出血。医生告知她已意外怀孕,并伴有先兆性流产。为了完成学业, 她和丈夫打算做人流手术,但大夫建议她,为了避免危险不要做流产手术。但是, 由于学校研究生管理规定:“在校期间不允许生育”。她和爱人陷入了进退维谷 的境地。一方面她不想苦读两年的学业毁于一旦,但她更害怕因手术而失去永远 做母亲的能力。思量再三,她向学校提出休学或者停学申请,但学校认为任何规 定不能违反,只能按规定办。因为丈夫也在此校读书,唐女士没办法,在学业与 孩子上她含泪选择了孩子。 案例2 : 2 0 0 5 年2 月6 日,还差5 个月就毕业的牡丹江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王 在约束外,更主要的是引导研究生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行为训 练。因为,研究生的单个行为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形成一种习惯, 性质相同的习惯,又可以在行为训练中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转化为稳定的个性 倾向特征,产生个性意识。所以,深入到研究生中去,贴近研究生日常学习、生 活,抓好其良好行为培养,是运用制度载体进行德育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 ( 三) 理想道德水准的提升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 加强制度建设是研究生德育管理的关键。要提升研究生理想道德水准,根本 的出路在于制度的完善。这种完善,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即通常所说的从无法 可依到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即从不道德的制度到道德的制度,制度 本身要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建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制度,是保证德育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 道德的特征是自律,而道德品性的养成不仅仅是教育的结果,制度的约束也是重 要的保证。相对于德育,制度规范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一种好的和 有效的制度会以强制性和直接性而把人的行为引向高素质。客观地讲,我国研究 生教育发展时间较短,所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尤其是研 究生教育和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都亟待从理论上给予说明,并且从制度上加以 规范,这需要一个过程。当前,研究生整体道德状况并不乐观,而德育又困境重 重,在这种情况下,制度建设尤为重要。而德育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德 育资源。制度与德育的关系问题,德育理论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 2 0 世纪9 0 年代以前,理论工作者还没有德育制度的概念,更少认识到制度对培 养研究生道德品质的价值。1 9 9 6 年班华先生主编的全国师范院校通用教材现 代德育论出版,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德育制度体系”。作者强调了德育制度 对于德育实践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认为“任何一种德育,都要根据一定的德育思 想建立起一套实践体系,其核心就是德育制度”。“德育制度现代化与德育思想现 代化比起来要更加艰巨”,并指出“建立现代德育制度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未引 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上海大学将课堂上手机、b p 机发出声响定为二级教学 事故。在劝善的同时也要治恶,软调节和硬控制双“管”齐下,相辅相成,可以 有效地发挥抑恶扬善的作用,促进社会风气的净化,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借鉴 国内外有益的经验,高校德育也应该建构起“内柔外刚”、双“管”齐下的模式, 把伦理劝导和制度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使研究生明确自己应当履行的 义务、职责,又有利于研究生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对推进全社会道 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均有积极作用。 当代著名伦理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论证了制度的重要性。他认为,对 班华现代德育论 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 9 9 6 :4 6 4 7 杨奉红关于新时期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 0 0 0 ( 2 ) 制度的道德评价和选择,应当优先于对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选择。他说:“一个人 的责任和义务预先假定了一种对制度的道德观,因此,在对个人的要求能够提出 之前,必须确定正义制度的内容。这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关职责和义务 原则应当在对于社会基本结构的原则确定之后再确定”。这就是说,人们总是 首先选择用于制度的道德原则,然后才能选择用于个人的道德原则义务和责 任。罗尔斯甚至认为,造成社会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个人品德修养,而是 制度的正当性发生了问题或引起社会成员的怀疑乃至否定。 ( 四) 正确地设计和创新制度 正确地设计和创新制度不仅保证了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 才能,而且,也是进行德育、引导人们思想的有效途径。制度对人的行为习惯和 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作用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的德育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德育所要面对的不是几个特 例,而是大多数的“一般人”。对大多数人的行为做出规范,这恰恰是制度的“本 能”。制度是面向每一个人的,它不允许有例外,不允许有特殊,它所考虑的、 所针对的就是一般。一言以蔽之,榜样是有例外的( 特殊的人和事) ,而制度是 没有例外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德育制 度、德育规范的建设上。 马克思在阐述道德与宗教对人类精神作用方式的同时,借用了康德的“自律” 和“他律”概念,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自律就是指人类主动 为自己立法并自觉遵守的内在自觉性。这种内在自觉性正是从他律转化而来的, 而绝非天赋的。道德的自律性是道德区别于制度和法律等其他社会规范的最显著 特点,是使道德成为人的内在精神需求的魅力之所在。然而,正如人的理性不是 绝对的一样,道德自律性的作用也不是无限的。在人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始终会 受到私欲的纠缠,私欲无限扩张的本性构成了道德自律的最大敌人。在这种情况 下,就需要借助于道德的外在约束力量,即道德的外部保障机制和外部支撑体系。 构成道德外在约束力量的主要东西,就是制度和法律,其中就内含制度化、法律 化的道德。因此可以说,道德的制度化、法律化正是“硬约束”与“软约束”、 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研究生从小就接受德育。但人性是有缺陷的,人的恣意、自私等缺陷是富有 弹性的,仅仅通过道德说教予以规训、改造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法律等制度化 的理性力量最大限度地予以刚性的遏制,而制度自身的特点能弥补研究生德育的 不足,有利于研究生德育绩效的提升。 美 罗尔斯正义论 砌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8 :1 0 5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 第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n 6 0 :1 5 王爱芳等改进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需加强制度建设 j 前沿,2 0 0 2 ( 1 0 ) 2 6 1 7 樊军论高校图书馆与研究生道德教育 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2 ( 3 ) 1 8 旷远文由“诺贝尔奖与中国无缘”想到的 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 0 0 2 ( 4 ) 1 9 马颜培养哲人科学家那样的横向型人才 j ,自然辩证法通讯,2 0 0 2 ( 4 ) 2 0 李娜科学与哲学有不解之缘 j 自然辩证法通讯,2 0 0 2 ( 4 ) 2 1 聂春雷科学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一爱因斯坦给我们的启示 j 自然辩证 法通讯。2 0 0 2 ( 4 ) 2 2 许克毅,谢茂华当代研究生道德价值观实证研究 j 西北大学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l ( 8 ) 2 3 陈崇东,张应杭浅谈新世纪研究生的道德理想建设 j 学位与研究生 教育。2 0 0 1 ( z 1 ) 2 4 梅船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1 2 5 钱扑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 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 2 6 崔一梅,于甲川浅谈研究生素质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j 中国林业 教育,2 0 0 0 ( 3 ) 2 7 陆青剑高层次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应有的素养一邹东涛教授访谈录 j 中国人才,2 0 0 0 ( 8 ) 2 8 龚惠香,汪益民演变中的研究生道德价值观一对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 比较分析 j 当代青年研究,2 0 0 0 ( 5 ) 2 9 梁禹祥制度伦理与道德建设 j 道德与文明,2 0 0 0 ( 3 ) 3 0 李仙玲研究生教育应设置“社会责任与道德”课程一从两则新闻故事 引起的思考 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9 ( 1 2 ) 3 1 马永斌,严继昌研究生德育内容的优化与创新 j 高等教育研 究,1 9 9 9 ( 5 ) 3 2 马永斌,严继昌新时期研究生价值观特点及德育对策 j 青年探索, 1 9 9 9 ( 1 1 ) 3 3 孟东方、李志、周顺文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研究生价值取 向的调研论纲 j 青年探索,1 9 9 8 ( 4 ) 3 4 刘应杰等中国社会现象分析 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 9 9 8 年 3 5 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一顾明远教育论文选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 9 9 8 3 6 党刘拴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研究生价值观教育不可忽视 j 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1 9 9 7 ( 2 ) 1 6 婚姻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 a 人品 b 感情c 家庭背景d 经济收入 e 住房f 职业g 兴趣爱好 1 7 您对于恋人之间的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 a 强烈反对b 赞成c 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理解 1 8 您对于婚外恋的认识是: a 强烈谴责b 赞成c 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理解 1 9 您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根据重要性依次选择三个) : a 工作报酬b 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c 专业对口d 国家需要e 离父母 近一些 2 0 您理想的职业是 a 公司企业b 自己爱公司自己干c 高校教师d 科研所 2 1 择业时的收入期望值 a 1 0 0 0 2 0 0 0b 2 0 0 0 3 0 0 0c 3 0 0 0 4 0 0 0 d 4 0 0 0 以上 2 2 张同学认为:“对于毕业后的择业问题,我想我肯定不会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