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某轿车制动器的设计.doc_第1页
开题报告-某轿车制动器的设计.doc_第2页
开题报告-某轿车制动器的设计.doc_第3页
开题报告-某轿车制动器的设计.doc_第4页
开题报告-某轿车制动器的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北 大 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 生 姓 名:学 院:机械与动力工程专 业:车辆工程设 计 题 目:某轿车制动器的设计指导教师: 2017年 3月 10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中应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4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201140102,为10位数),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5.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3月15日”或“2004-03-15”;6. 指导教师意见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1选题依据:1.1选题目的意义 目前,汽车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世界经济大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重要系统,是制约汽车运动的装置,而制动器又对制动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件1。制动器可分为盘式和鼓式的,由于盘式制动器具有制动稳定性较好、输出力矩平衡、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大多数现代汽车的前轮上都装有盘式制动器,甚至有些汽车四个车轮上都装有盘式制动器2。1.2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轿车工业的发展,合资企业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进入,汽车上采应用盘式制动器配置才逐步在我国形成规模。特别是在提高整车性能、保障安全、提高乘车者的舒适性,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物质需求、改善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3。 在轿车、微型车、轻卡、SUV及皮卡方面:在从经济与实用的角度出发,一般采用了混合的制动形式,即前车轮盘式制动,后车轮鼓式制动4。因轿车在制动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前轮的负荷通常占汽车全部负荷的70%80%,所以前轮制动力要比后轮大。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就采用了前轮盘式制动,后轮鼓式制动的混合制动方式5。采用前盘后鼓式混合制动器,这主要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同时也是因为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轴荷前移,对前轮制动性能的要求比较高,这类前制动器主要以液压盘式制动器为主流,采用液压油作传输介质,以液压总泵为动力源,后制动器以液压式双泵双作用缸制动蹄匹配。目前大部分轿车(中档类如夏利、吉利、神龙富康、上海华普、捷达)、微型车(长安之星、昌河、丰田海狮、天津华利、江铃全顺)、高端轻卡(东风小霸王、江铃、瑞风、南京依维柯)、SUV及皮卡(湖南长丰、江铃皮卡)等采用前盘后鼓式混合制动器。但随着高速公路等级的提高,乘车档次的上升,特别上国家安全法规的强制实施,前后轮都用盘式制动器是趋势678。 以前,盘式制动器在汽车中的应用,由于受车轮轮毂的外形尺寸的限制,在小型车上大量使用的是液压盘式制动器,重型车上使用的是气压盘式制动器。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轿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上采用盘式制动器配置将逐步形成规模。特别是在提高整车性能、保障行车安全、提高乘车舒适性,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物质需求、改善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2000年,国外装配盘式制动器的车桥已经占到了所有车桥总成的一半以上9。在国外,盘式制动器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开发和改进,发展的异常迅猛。各大公司除在原有轿车用液压盘式制动器有较大的发展外,更注重在中、重汽车领域开发气压盘式制动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把盘式制动器作为标准件装配在多级别的轿车、客车、中型、重型汽车上1011。我国的轿车、微型车已广泛应用盘式制动器,预计未来几年,盘式制动器在国内将会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应用,开发应用盘式制动器是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之一12。1.3汽车盘式制动器发展的趋势 现代汽车盘式制动器的研究和开发应注重的问题主要是提高制动器的制动效能、防止尘污和锈蚀,减轻重量、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更多的是电子报警和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实用性更强与寿命更长13。当前制动器的研究与差距主要是体现在驱动机构的电子化程度。2000年,国外装配盘式制功器的车桥已占到了所有车桥总成的一半以上。盘式制动器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开发和改进,发展非常迅猛。各大公司除在原有轿车用液压盘式制动器有较大的发展外,更注重在中、重汽车领域开发气压盘式制动器。电子技术进入了车桥总成后,在装有盘式制动器的车桥上为了防止货车因盘式制动器磨损引发制动失灵,德国BPW公司还开发了一种电子报警系统。它收集如轮胎气压、摩擦片磨损、制动温度等一些参数,然后传送给驾驶员或运输公司,可监视制动摩擦片的磨损情况。一旦发现制动摩擦片需要送维修站处理时,它可立即告知,并以黄、红报警灯显示制动摩擦片损坏程度14。此外目前,ABS已成为这些国家生产轿车的标准装备,成为欧、美和日本的成熟产品,并以ABS为基础,延伸出许多更优越的电子制动系统,如:ASR、EBD、BAS、ESP、EBA、TCS、VDC及ACC等等。在车辆模块化、集成化、电子化、车供能源的高压化的趋势驱动下,车辆制动系统也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很多汽车和零部件厂商都进行了电制动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博世、西门子、特维斯等公司已经研制出一些试验成果,电制动系统必将取代传统制动系统,汽车底盘进一步一体化、集成化,制动系统性能也会发生质的飞跃1516。 参考文献: 1王望予.汽车设计M.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22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M.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9 3余志生.汽车原理M.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34刘惟信.汽车设计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4 5李凤平,张士庆(等).机械制图M.第三版.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79 6韩正铜,王天煜.机械精度设计与监测M.第一版.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277L.埃克霍恩,D.克林恩乔克(等).汽车制动系M.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88过学迅(等).汽车设计M.第一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689段幼华.混合动力轿车复式制动系统的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10方泳龙编著.汽车制动理论与设计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1Zdenek Peroutka,Karel Zeman,Jiri Flajtingrt.Active Regenerative Braking: Braking of Induction Machine Traction Drive with Maximum Torque in High Speeds. EPE-PEMC 200612童成前(等).汽车制动器与整车匹配设计方法研究J. 公路与汽运. 2010(06)13黄安华(等)。浅谈汽车的制动系统(三) 驻车制动系统和辅助制动系统J.驾驶园. 2010(05) 14刘晓玫(等)汽车制动性能评价与建议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 2010(04) 15陈利娜.盘式电动制动器的应用探析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9(09) 16唐平.轿车制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D.西华大学 2012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设计方案:2.1设计的基本内容:1)分析各种常用制动器的结构、性能及优缺点。2)分析轿车前后制动器的结构方案和特点。3)设计轿车前后制动器:绘制前后制动器的总装配图;绘制制动器的主要零件图。 4)对重点部件进行数学计算分析。2.2主要的技术路线是:1)根据课题的要求,认真复习相关专业知识,查阅汽车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机械设计手册等相关资料,学习和了解车辆制动器的种类,工作特点和基本要求。2)收集资料,围绕设计题目,完成论文综述和外文翻译。3)参考大众帕萨特2016款自动尊雅版轿车的官方参数,分析各制动型式的性能优缺点,然后确定盘式制动器的形式和结构。4)进行盘式制动系统方案选择、结构选择,参数选择,布置方案选择等。5)完成盘式制动器的总体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主要参数的确定,对制动驱动机构,制动力调节机构确定设计计算,并进行强度校核。6)写出详细设计说明和计算过程。7)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8)根据学校规范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附件:参考文献注释格式学术期刊 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期):页次如果作者的人数多于3人,则写前三位作者的名字后面加“等”,作者之间以逗号隔开。例如:1 李峰,胡征,景苏等. 纳米粒子的控制生长和自组装研究进展J. 无机化学学报, 2001, 17(3): 3153242 J.Y.Li, X.L.Chen,H.Li. Fabrication of zinc oxide nanorodsJ.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1,233:57学术会议论文集 作者论文题目文集编者姓名学术会议文集名称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次例如:3 司宗国 谢去病 王群重子湮没快度关联的研究见赵维勤,高崇寿编第五届高能粒子产生和重离子碰撞理论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1996:105图书 著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如果该书是第一版则可以略去版次。例如:4韩其智 孙洪洲群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01学位论文 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