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促进课件.ppt_第1页
健康教育与促进课件.ppt_第2页
健康教育与促进课件.ppt_第3页
健康教育与促进课件.ppt_第4页
健康教育与促进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状与挑战石河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毋谦,内容,全球健康挑战我国主要卫生问题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作用、任务确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活动健康教育的核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实施中的资料收集、效果评价人生三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我国健康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一、全球健康挑战,1、儿童健康全球儿童健康状况改善,减少儿童死亡650万;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每年全球发生的的儿童死亡,几乎全部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儿童死亡有很大影响:女童、贫穷家庭的儿童具有更大的死亡风险。,全球健康挑战,2、成人健康在发达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绝对主要地位;在发展中国家,传染病、妇幼问、营养等导致的死亡占将近40。HIV/AIDS已经成为1559岁列成人死亡和疾病首位。,全球健康挑战,3、未来面临的健康挑战HIV/AIDS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青年男性的意外伤害,占1544男性死亡的30。心理问题:主要有抑郁、自杀、精神分裂、癫痫、酒精或药物滥用等。,影响我国居民健康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卫生服务。常见慢性病(NCD)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二、中国的健康问题,1、传染病2004年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发病率列前五位的: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梅毒。法定报告传染病中,艾滋病、结核病、乙肝、淋病、梅毒等增加,甲肝、痢疾等减少。列死因前五位的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中国的健康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患病率情况:慢性病不再是单纯的富贵病,中低收入人群的患病率更高。城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农村:高血压、胃肠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心脏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我国造成医疗费用上涨原因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三、什么是健康?,较为公认的说法: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Healthisdefinedas“astateofcompletephysical,socialandmentalwell-being,andnotmerelytheabsenceofdiseaseorinfirmity”).,健康的标准(WHO),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有弹性。,四、影响健康的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物质环境遗传因素社会经济心理因素社会制度行为因素卫生服务生理因素社会文化社会关系,心理,改善健康状况的对策,针对个人因素,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与心理状况。针对社会因素,改善政策、环境、服务,维护和增进人群健康。,健康是一个过程,生物遗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高质量的健康,无病,亚健康,疾病,死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健康教育=知+信+行的系统工程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健康教育:,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在1950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即号召开展卫生宣教,动员人民并使人民懂得向疾病和不卫生习惯作斗争。1952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对我国和朝鲜发起细菌战争,党和政府组织全国人民展开具有伟大意义的“爱国卫生运动”毛泽东主席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和“除四害,讲卫生,增强体质,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号召,自那时起很短时间内,天花,鼠疫,霍乱等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等得到控制,几乎一夜之间清除了妓院改造了妓女,控制了性病,然后于1964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灭性病,从而成为当时全世界唯一基本消灭性病的国家,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人口期望寿命大幅度提高,中华民族彻底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这是值得永载我国民族史册的伟大成就,其中卫生宣教发挥了巨大作用,实际上我国当时的实践是一项规模宏大,成就辉煌的健康促进典型范例。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改善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而致力于疾病防治。,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后期的健康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除四害,讲卫生,增强体质,移风易俗,改造国家三级卫生保健网预防为主成效:控制天花,1978以来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转变:单一的大众宣传逐步走向传播与教育并重工作目标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卫生知识传播转变为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正从疾病易感人群向社区人群、社会全人群转变,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通俗地来说:健康促进是通过“倡导、赋权、协调”,动员全社会相关部门、相关力量、相关资源来关注和参与解决带有社会性的健康问题的一种社会策略和社会行动。健康教育(HealthEducation)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卫生宣传通常只指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其特点是:宣传对象比较泛化,不注重需求调查、信息反馈和行为改变效果,主要效果侧重于改变人们知识结构和态度。,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关系,举例说明,卫生宣传“得了结核病要根据治疗方案按时按量规律服药,否则会产生耐药性。”(单向传播知识)健康教育向病人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病人能够做到按时按量服药。(改变行为)健康促进向病人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免费药物和监督服药机制,病人能够做到按时按量服药,病人向周围人群宣传疾病知识和防治政策。(从个人、环境、社会、政策角度提供支持),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比较,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比较,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危险人群健康人群患病人群,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临床治疗,教育目标:提高认识,如:增加艾滋病相关知识,歧视态度减少。行为目标:改善行为,如;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规范用药。健康目标:改善健康状况,如:新报告感染人数减少、性病发病率下降。政策/环境目标:落实有关政策,增加服务(检测、安全套),健康教育促进项目目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作用,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能够有效预防与行为相关的传染病能够有效遏止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能够适应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作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促进政策形成促进个人、家庭、社区对健康的责任感帮助形成有益与健康的环境促进卫生服务机构职能转变增进人群的卫生保健能力,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的内容与构成,背景:描述当地主要健康问题;人们的认识与相关行为现状;健康教育资源健康教育目标:具体描述改变什么、改变多少健康教育活动:具体描述通过哪些活动达到上述目标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收集哪些资料,如何反映健康教育效果时间进度:排出各项活动的时间表,使工作人员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开展哪项活动。组织实施:确定工作人员分工,六、确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策略与活动,目标人群健康教育1)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网络2)传播材料:小折页、墙报、标语、DVD3)讲座、培训4)医务人员入户指导5)社区活动:咨询、义诊、义务大扫除6)同伴教育、“小手拉大手”注意:技能发展、个性化服务、可行性与成本,确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策略与活动,政策倡导1)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做专题汇报2)与当地媒体合作,形成舆论关注3)请领导参加会议、活动、现场考察等注意:要发掘并充分利用已有相关政策、法规,促成新的健康相关政策的形成改善环境1)对已有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改造2)增加服务、新建设施设备注意:动员多部门合作,健康教育做为一种工作方法应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健康教育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工作中注意基线调查,工作结束时进行效果评价,能够及时反映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也为撰写工作总结和专业论文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资料。具体制定调查问卷,把要反映的问题显示在问卷当中,调查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策略,政策倡导:制定政策、制度环境改变:环境、条件、服务人群教育:培训、咨询、材料、示范社区活动:文体活动、民俗活动、地方剧,.政策倡导,.改善环境:服务:外展服务与咨询,就诊服务卡设施与条件:安全套的可及性(地点、价格),针具交换点的建立,医疗卫生机构,机,警语、标识,.人群教育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增加认识、基本知识,转变观念广播、电视:新闻、记录、人文访谈大型活动:文艺演出、象征性登山/跑步形象大使平面煤体:公共场所彩旗、招贴画、标语、电子显示屏,特定目标人群的教育农民工“大课堂”、培训/讲座性工作者面对面指导性病门诊就诊过程中的教育与咨询自愿者小组深入开展活动大/中学生同伴教育宣传材料:小册子、折页、等,.社区活动义诊集市宣传文体活动展览地方戏、民歌知识竞赛民俗活动,2019/12/13,41,可编辑,七、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中资料收集,1、监测进度、活动数量、活动质量2、评价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环境健康状况,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中的资料收集,记录各项活动的情况:时间、地点、参加者、参加人数、发放材料数量、花费等;工作人员、目标人群对活动的满意度,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出现的新问题,如何解决;所有相关会议的记录;其他相关资料。,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效果评价,比较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前后目标人群知识、行为的变化。比较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前后环境条件、政策的变化。比较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前后人群健康水平的变化。方法:问卷调查、讨论与访谈查阅卫生统计资料,健康教育的核心,健康教育追求的是使教育对象实现知识、观念和行为改变的统一。知、信、行是表述健康教育最基本内涵的“三字经”,其核心是提倡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知,信,行,知是人们通过学习,接受卫生信息,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知就是告诉群众: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关于“知”,知识基础信念动力行为目标,健康教育的核心,关于“信”,信念:相信某事物或某现象是真实的,可信的。态度:由接受健康知识转变为健康信念,进而准备采取行动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采纳健康行为的必要动力。健康在我心中!,健康教育的核心,关于“行”,行是指居民的行为和行动,即:把已经接受的健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使自己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容易吗?,健康教育的核心,以健康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干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健康。,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域,制定健康政策,创造健康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服务方向,健康促进,1.异同点共同点:两者的目标都是帮助人们改变健康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以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不同点:健康促进是更广泛、更有力的促进人们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策略。除教育外还有政治、经济、法规、组织等环境支持;形成健康的生活条件也是它的目标之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区别与联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2.关系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个人和社会对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接受程度,取得共识,从而促进社会在政策改革和制定法规方面采取行动,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必要的社会环境,如法规、组织等支持。只有教育与环境支持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健康教育在促进人们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中的潜在作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区别与联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二,提高个体与群体健康水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永恒主题。,亚伯拉罕.马斯咯(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种需要,一类为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一类为高级需要,他们又可分为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其中社会需要又解释为归宿与爱的需要。生存与生活的基础:健康,富裕阶段,小康阶段,温饱阶段,健康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满足生存条件第二层次:满意度条件第三层次:最高层次健康,健康教育,一、健康教育的涵义(一)概念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目的: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活动和过程核心: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二)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分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患者健康教育消费者健康教育与卫生有关行业的健康教育,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人生三阶段的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的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控制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的教育死亡教育,按业务技术或责任分健康教育的行政管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健康教育的评价健康教育材料得制作与媒介开发社区开发的组织,健康促进,一、健康促进的涵义个人与家庭、社区与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二、健康促进的领域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环境3、加强社区的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三、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1、健康教育是全民教育,需全社会人群自觉参与;2、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的阶段;4、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5、健康教育需要政策和环境的支持,健康促进则着重于个人与社会的参与意识和水平。,四、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社会动员(SocialMobilization)(一)社会动员层次,领导层的动员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的动员非政府组织的动员专业人员参与的动员,社会动员(SocialMobilization),社会动员是一种广泛激发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努力,以有效推进变化,实现既定目标的运动。1980年代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提出。,(1)社会动员层次,领导层:发挥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管理等作用。社会力量: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包括各类组织、机构、团体,如企业、学校、妇联、行业协会、宗教团体等。相关专业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媒体人员等。家庭/个人:,(2)社会动员步骤,确定目标:实现某方面行为的改变或完成某项活动。确定合作伙伴:明确哪些部门、机构、人员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力量。开展动员:对话与支持:在合作伙伴行动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对话与沟通,并给予必要的支持。评估:对社会动员效果进行评估,完善。,(3)成功动员他人的要素,打动对方让对方看到价值与机会使对方明确需要做什么(行动),(4)动员他人产生行动,明确他们日常职责,开展哪些活动;提出大胆、创新、明确的要求;积极追踪确定人们知道你和其他人正在依靠他们。,(二)社会动员的手段,利用社会市场学的技术信息的传播人员培训管理技术,健康促进的发展21世纪健康促进的重点包括6方面1、提高社会对健康的责任感2、增加健康发展的投资3、巩固和扩大有利于健康的伙伴关系4、增加社区的能力和给予个人权利5、保证健康促进的基础设施6、行动起来,促进健康行为:1、日常健康行为2、保健行为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4、戒除不良嗜好5、预警行为6、求医行为7、尊医行为8、病人角色行为,九、人生三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生命进程,人生准备阶段(胎儿青年期)人生保护阶段(成年老年)晚年生活质量阶段,人生准备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总体目标:1、促进身体、心理、智力和行为全面发展;2、根据各阶段特点,给与有益刺激,清除不良刺激,建立自我保健意识;3、提供行为楷模,培养促进健康的行为;4、建立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屏障,围生期优生保健教育(婚前、孕前、孕期、产时和产后)婴幼儿期保健教育(生长监测、计划免疫和防病、喂养及教育)儿童保健期教育(提高认知能力、防病、防意外、心理和行为指导)青春期性教育(性教育、防治不良行为),人生保护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目标:提供健康信息;接触危害健康行为和促进健康行为;帮助顺利渡过更年期;增强防护意识,预防职业危害。,预防慢性退行性病变的健康教育预防癌症健康教育更年期保健教育,晚年生活质量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目标:全社会关心和帮助,重新融入社会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提高生活质量的再教育消除危害健康行为重建健康行为适应角色转换,尊严无悔昨晚人生最后旅途,老年日常生活健康教育老年休闲活动健康教育老年心理调适健康指导临终关怀与人生终结的教育,人口健康面临的挑战:,(一)工业化:空气、土地、污染、噪音、辐射、电流波危害、水系污染等(二)城镇化:(三)人口老龄化:我国已于1999年10月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26亿,占全国人口的10%。到2015年,达2亿。(四)生活方式和社会转型:WHO估计全球60%死亡归因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五)环境老化和食品药品安全:(“苯甲醇”造成臀肌挛缩)(六)自然灾害(汶川地震挤压综合症救治不科学造成的死亡)(七)全球化:传染病危害生物安全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化学恐怖袭击人畜共患病二十世纪几次大的流感: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2000-4000万人死亡1957年亚洲流感100万人死亡1968年香港流感75万人死亡鼠疫发生过三次世界大流行、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等。,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面临的挑战,社会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组织和结构的变化以及疾病谱改变等一系列变化,将会带来新的卫生和健康问题,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新老传染病的威胁:艾滋病全球/秒、中国/天老传染病发展率上升,控制难度加大:如结核疟疾和麻疹等。、新传染病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自上世纪年代后期至今,新出现了艾滋病、疯牛病、禽流感、埃博拉出热、马尔堡出血热、西尼罗病毒脑炎、病毒性肝炎(丙、丁、戊、庚型)、猴天花、军团病、霍乱、莱姆病、:肠炎、消化性溃疡、隐孢子虫病、巴贝西虫病、肺炎衣原体感染等种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攀升冠心病全国每年死亡万人,脑中风死亡万人糖尿病发病率年上升至万人患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位居疾病总负担首位。精神病患与心理卫生问题:竞争加剧、心理应激因素增加,心理卫生问题更加突出。全世界自杀事件发生在中国。据预测,精神卫生问题导致的负担将排年疾病总负担第一位。职业病仍危害人民健康平均每年报告新发职业病多例,急性中毒多起,目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