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石油炼化企业设备安全分析.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石油炼化企业设备安全分析.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石油炼化企业设备安全分析.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石油炼化企业设备安全分析.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石油炼化企业设备安全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I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中国石油企业 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石油行业安全事故也不再是能源行业的一种简单的行 业性事故,而是可能成为危机人民正常生活的公共性灾难,也会造成巨大的社会 影响,例如松花江水质污染事件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不仅损害了中国石油企 业形象,也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对于中国石油特大企业的安全管理人们不禁 质疑:理应作为中国国企安全管理典范的特大型企业代表的中国石油,究竟是什 么原因使其安全管理业绩与它创造的经济利润如此的相差悬殊,是管理基础薄弱, 还是安全投入不足,还是根本上安全管理体制出了问题看,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因此,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化社会主义企业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流程工业生产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石油化工生产 是一个连续的流程生产过程,这一过程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设备与人 员的安全,这对环境保护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次论文的选择这个题目进行写 作,主要针对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不仅包括安全分析 的基本知识,也有各种安全管理方法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中的应用。 关键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危险化学品;设备安全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The explanation of outline to distillation method of the crude oil and craft characteristic of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tower was did in this paper It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distillation technology with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 It also describes the range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distillation technology and developing prospect domestically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ly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 are pointed out On the basis of estim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data and tray temperature self- tuning technology, a rigorous model is presented, the paper is designed for processing light Da Qing crude oilIt has greater flexibilities both in operation and products slates, and have greater feasibility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first part in the design is the calculation of craft parameter about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tower by every known conditionThe second part is the structure calculations,which calculate the physical dimension and type of every part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tower according to the craft parameters calculated in the frontThe third part is the examination for the intensityIt is the key that proves whether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towers designed accord with the standard and could be put into product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was known by research: the targets, which every performance index accords with the standard and the structure is arranged rationally,can increase capacity,save energy,raise product quality and recovery rate, stabilize production process etc Key word: distillation tower; atmospheric pressure tower; atmospheric distillation device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III 目 录 摘摘 要要.I ABSTRACT .II 目目 录录.III 第第 1 章章 绪绪 论论 .5 1.1 石油化工设备概述.5 1.2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概论.6 第第 2 章章 塔的工艺计算塔的工艺计算 .8 2.1 原料及产品有关参数的计算.8 2.4 做常压分馏塔计算草图(以后的计算结果不断补入).14 2.5 计算各侧线及塔底的总汽提量.14 2.6 计算各侧线及塔底的总汽提量.15 2.7 计算汽化段温度和估计塔底温度.15 2.8 参考同类装置的操作数据,先假定塔顶及各抽出侧线的温度.17 2.9 作全塔热平衡,计算回流热.17 2.10 确定流程.17 2.11 校核各侧线及塔顶温度.18 2.12 作全塔气液负荷分布图.22 2.13 塔板的工艺计算.22 第三章第三章 塔的结构设计塔的结构设计 .30 3.1 塔径 D 及封头的选择.30 3.2 确定抽出管口尺寸.30 3.3 塔高的确定.31 第四章第四章 塔的强度计算塔的强度计算 .32 4.1 已知条件.32 4.2 材料选择.32 4.3 壳体厚度.33 4.4 各种载荷的计算.34 4.5 塔体(筒体)壁厚校核.39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IV 4.6 裙座的强度和稳定性校核.42 4.7 基础环及地脚螺栓的设计.42 4.8 裙座与壳体的联接焊缝.44 第五章第五章 辅助结构设计辅助结构设计 .45 5.1 人孔.45 5.2 防涡器.45 5.3 进料方式.46 5.4 吊柱.46 5.5 焊缝的设计.46 第六章第六章 结论结论 .4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9 致致 谢谢 .50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5 第 1 章 绪 论 1.1 石油化工设备概述 1.1.1 石油化工设备的分类 石油化工设备,按其运行特点来分,通常分为静设备和动设备两类。 (1)静设备 静设备主要是指各类容器设备及管道系统。其中容器设备大都是压力容器。 对于容器设备,按其承压性质可将其分为内压容器和外压容器两类。当容器内部 介质的压力大于外部介质的压力时称为内压容器。反之,容器内部压力小于外部 压力时称为外压容器。其中,内部压力小于一个绝对大气压时的外压容器,又叫 真空容器。 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原理来划分,可分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 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 (2)动设备 动设备是指有机件进行连续地有规律运动的设备,其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大 致包括:介质的输送(泵、风机等) 、流体的加(或减)压(如压缩机、真空泵 等) 、介质的机械分离及混合(如离心机、过滤机、混合机等) 、固体的粉碎及造 粒(如各式粉碎机、造粒机)等几大类机械设备。 1.1.2 石油化工设备的劣化、失效及其原因 装备劣化的形式可分为经历过的和未经历过的两大类型。 (1)渐进型劣化 渐进型劣化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定量观察,预先可以发现设备功能递 减的劣化。渐进型的劣化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磨耗和疲劳两种形式。磨耗是指如轴 承或垫片的磨损等事先可预知的渐进的劣化形式。疲劳发生则像针孔和裂纹一样, 虽然是不可预知的,但是一旦发现,劣化的渐进即可被观察到。一般来说,渐进 型劣化是最容易维修的。因为设备的预期寿命或故障可能发生的时间,可根据渐 进劣化的过程推断而知。 (2)突发型劣化 突发型劣化也可分为两种形式,即潜在型和外部型。潜在型是指故障的原因 已经存在于设备的内部,一有机会就回发作;外部型是指由于设备外部的一些条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6 件而引起的劣化。 (3)劣化影响的严重程度分类 劣化影响的严重程度是确定维修方针需考虑的因素之一。在石油化工厂一般 可分为五个等级: 一级对系统造成致命性的损坏 二级对系统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级对单台设备本身的功能带来递减 四级对设备目前尚无影响,但如对劣化不及时维修,将发展成为故障 五级十分轻微,不完全担心会发展成为一种故障,但还是维修为好 在石油化工厂导致设备劣化和失效的原因很多,条件也很复杂如腐蚀与冲蚀、 温度变化、压力或负荷变化、磨损、地震、风载荷等。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 生产条件恶劣、设备故障、违章作业、管理滞后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设备损坏 或者环境污染等恶性事故的发生,轻则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严重时甚至将直接 危害到职工的健康,还会给国家财产带来重大的损失。随着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 规模发展,设备单元的大型化、高参数带来的安全问题使得设备安全管理难度加 大。因此有必要针对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系统中的人、 物和环境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了解组成系统的各单元在系统中的作用及影响 系统安全的实质,找出系统中的危险因素,消除事故根源,实现系统安全。 1.2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概论 1.2.1 安全与危险 1.2.1.1 安全 安全是指一切生产与生活领域当中,都不发生人生伤害、物质损失以及生态 与环境破坏的状况。化工生产领域的安全具有以下含义: (1)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某个过程状态的动态描述。 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安全”的生产过程并不意味着已经杜绝了事故和事故损失,只不过事故发生概 率较低,事故损失在允许范围之内而已。构成安全问题的矛盾双方是安全与危险, 并非安全与事故。因而,衡量一个生产系统是否安全,不应仅仅依靠事故指标。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产领域,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系统安全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7 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2)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确保安全的程度,是衡量系统安全程度的客观量。与安全性对立 的概念是危险性。假定系统的安全性为 S,危险性为 D,则有 S=1-D。显然,D 越小,S 就越大;反之亦然。若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危险因素,就等于创造了安全。 1.2.1.2 本质安全 所谓本质安全,是指从设计阶段就杜绝了发生危险的可能因素。 系统中的人、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安全的三要素,包括人、物 (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等) 、机(设备) 、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要素 中的任一要素都可能独立地称为实现安全的充分条件。 本质安全的化工过程,是依靠化学和物理学的准则来预防事故,而不是仅仅 依靠控制系统。互锁、冗长而特殊的操作程序来预防事故。 一般情况下,过程的安全依赖于多层次的保护。第一层保护是过程设计特征。 接下来的层次包括控制系统、联锁、安全切断系统、保护系统、警报和应急反应 计划。本质安全是所有保护层次的一部分;然而,它尤其直接面向过程设计特征。 预防事故的最好办法就是确保过程设计的安全性来防止事故的发生。本质安全的 工厂具有尽可能大的容忍操作人员的失误和不正常的情况出现的能力。 1.2.1.3 危险与风险 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对人、物或者环境造成潜在伤害或者破坏 的可能性。在石油化工工艺生产装置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危险:一是可能使 用或加工生产危险的物料;二是可能采用具有危险性的工艺过程,如燃烧、氧化、 聚合、卤化、加氢、硝化、烷基化、芳化、缩合、重氮化等;三是可能采用危险 的单元操作,如蒸馏、过滤、蒸发、过筛、萃取、结晶、再循环、旋转、回流、 凝结、搅拌、升温等单元操作有使不稳定物质积聚或浓缩的可能性。 危险包含了各种隐患、尚未为人所认识的以及虽为人们所认识但尚未人所控 制的各种致险因素、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瞬间突变所表现出来的击 鼓等现象。但危险并不是风险 1.3 化工设备安全运行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1.3.1 化工设备在化工、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化工、石油化工工业是以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为原料,对其进行化学处理或 相应的物理处理,使之成为较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化工机械是化肥、炼油、生产的重要生产工具,也是发展冶金、轻工、交通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8 运输、邮电通讯、纺织及国防等行业必不可少的设备。 在化工、石油化工生产中,由于工艺上的需求,一些化学反应要求在高压条 件下进行,从而有利于合成与聚合。气体、液体的储存和输送离不开储槽和储罐。 例如,低、高压乙烯气体受槽;储存压缩空气或液化气体的压缩空气储罐、氧气 瓶、氯气瓶;炼油装置储运系统的圆筒形储罐、球形储罐以及用于油水分离的分 离器、计量用的计量槽等。 1.3.2 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及相应的安全要求 1.3.2.1 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及安全要求 石油化工生产系统是以原油、原油炼制后的产品、油气伴生气或天然气为原 料,采取特定工艺,生产燃料性油品、润滑性油品、化工原料、化工中间体或化 工产品的工业生产过程系统。化工和石油化工与矿山、建筑行业是现代生产过程 中三个危险最集中、危险性最高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化工、石油化工生产 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潜在危险性 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包括半成品、中间体、添加剂、催化剂、各种溶剂 等,绝大多数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强腐蚀性的物质,且多以气体、液体状 态存在,在高温、高压、深冷、真空条件下极易泄漏或挥发,甚至达到物质的自 燃点。 (2)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 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一般都需要经过许多工序和复杂的加工单元,通过 多次反应或分立才能完成。同时,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常 伴有高温、低温、高压、高真空度、大流量、高转速等各种情况,而且生产的工 艺参数变化较大。 (3)生产装置的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性强 装置的大型化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规模越大,工艺流程越长,使用设 备的种类和储存的危险物料越多,潜在的危险能量越大,事故后造成的后果也越 严重。 (4)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 由于装置大型化、连续化、工艺过程复杂化和工艺参数要求苛刻,因而现代 化生产过程仅用人工操作以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控制系统进 行控制。 (5)加工过程具有封闭性 化工生产的加工过程一般都被封闭在管、泵、罐中,其内部状况难以观察, 整个生产情况要根据仪表控制来反馈,影响了人们对系统事故规律的认识和更深 刻的理解。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9 (6)物耗、能耗比较集中且呈现扩大化发展趋势 1.3.2.2 对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 (1)足够的强度 (2)密封可靠 (3)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配套 (4)适用性强 1.3.3 化工设备失效事故的常见原因分析 所谓失效,是指设备失去了设计所规定的功能。化工设备失效的原因很多, 无论是容器、管道、管件、过程设备和各种机器,失效时通常表现为多种失效形 式并存,因此要进行分析,首先必须了解其主要的失效形式。 (1) 过度变形 (2) 过度磨损 (3) 泄漏 (4) 断裂 (5) 爆炸 1.4 安全法规与安全管理体系 1.4.1 安全法律与法规 1.4.1.1 安全法规体系 我国安全法制管理所依据的安全法律体系具有表 1-3 五个层次 表 1-2 我国安全法制管理的安全法律体系 层次定 义主 要 法 规 1 国家一般法宪法、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消防法等 2 国家安全专业综合法规矿山安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 3 国家安全技术标准600 余种 4 行业、地方法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规定等 5 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安全操作规程,企业安全责任制度等 1.4.2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1)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推行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0 (2)安全生产体制 我国执行的安全生产体制是: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 劳动者遵章守纪。 (3)安全生产管理的五大原则 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即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求落实“管生产必须管理安 全”的原则;三同时原则:即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其安全卫生设施和措施 要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五同时原则:即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 时进行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的工作。 三同步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改革、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 方面要与之同时规划、同时组织实施、同时运作投产。 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收到教育不放过; 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全面安全管理原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全面管理原则:纵向到底、横向 到边;安全责任制的原则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不被别人伤害” 。 三负责制原则: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向上级负责,向职工负 责,想自己负责” 。 1.4.3 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工作包括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标准化工作,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 及危险化学品的调查与登记,检测和健康监护,职工和干部的系统培训,日常安 全卫生措施的编制、审批,安全卫生检查,各种作业票证的管理和发放。 (2)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的安全管理即生产过程中的动态管理,包括生产过程、检修过程、施工 过程及设备的安全管理。 1.4.4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HSE 管理体系)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规范 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推行 HSE 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管理的现 代模式,也是当前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 1.4.4.1 HSE 管理体系的概念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先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 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1 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法。HSE 管理体系在实 施中突出责任和考核,以责任和考核保证管理体系的实施。 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 动生产在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得到安全的前提下顺 利进行。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 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 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 好的状态。由于安全、环境和健康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 把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形成一个管理体系,称为 HSE 管理体系。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2 第 2 章 事故 2.1 事故及其特性 2.1.1 事故的定义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一个或一系列意外 事件。 事故有自然事故和人为事故之分。自燃事故是指由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如 地震、山崩、泥石流、滑塌、龙卷风等引起的事故。这类事故受人们对自然知识 的限制还不能做到完全防范,只能通过研究、预测、预报等技术,尽量减轻灾害 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人为事故则是指由于人的主观或者客观原因造成的事故,原 则上都能预防的。据国家统计,在 75000 件伤亡事故中,天灾只占 2%,98%都是 人为造成的,也就是说 98%的事故基本上是可以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得以预防的。 2.1.1.1 因果性 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就是潜 在的危险因素。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状态,这些危险因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状态下共同作用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五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 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和后期的教育等可能造成人的性格存在缺点。 (2)人的缺点 人类所固有的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知识等因素是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的不 安全状态和直接原因。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过失或缺点是产生不安全动作或促成机械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 之一,这些事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4)事故 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失去控制的事件。 (5)伤害 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强调,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 除机械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1.1.2 偶然性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3 事故的偶然性是说事故的发生是随即的,同样的前因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或 状态下导致的后果不一定完全相同。但随机事件服从统计规律,可用数理统计方 法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预防事故提供 依据。 2.1.1.3 潜伏性 事故的潜伏性是说事故在尚未发生之前,不为人所发现,似乎一切都处在 “正常”和“安全”状态,但是生产中的危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因素以各 种形式存在于系统内部,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可能转化为事故。事故的这一特性要 求人们消除盲目性和麻痹思想,要常备不懈、居安思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 下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只要在事故发生之前充分辨识危险因素,分析 事故发生的状态,事先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就有可能阻止危险因素化为事故。 2.1.2 事故的分类 目前,对事故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按严重程度分类、按伤害部位分类、按 受伤性质分类、按事故起因分类、按不安全状态分类以及按不安全行为分类。 为了便于对事故进行调查与处理,在调查事故时通常按照事故起因和严重程 度对事故进行分类。 按照通常导致石油化工设备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将师傅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 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 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 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对于事故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一般用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两项指标来进行 衡量。 2.1.3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根据国家标准 GB/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规定, 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 (1)物理因素 主要包括设备缺陷、防护缺陷、电、噪声、振动、电磁辐射、运动物、明火、 可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可造成灼伤的低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作业环境 不良、信号缺陷、表示缺陷、其他因素。 (2)化学性因素 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物质、自然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因素。 (3)生物性因素 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4 (4)心理、生理性因素 主要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异 常、其他。 (5)行为性因素 主要包括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 (6)其他因素 主要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 爆破、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2.1.4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安全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用于揭示事故的成因、过程和结 果,也称为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它避开了危险源的具体特点和事故的具体内容 与形式,只是抽象地考虑构成系统的人、机、物、环境,因此它更有利于揭示事 故的本质,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2.1.4.1 因果论 事故具有随机性,构成“随机”的多个因素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或 制约的关系,其中之一就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具有继承性,即前一过程的结果 往往是引发后一过程的原因。例如某一事故的发生,最初的原因是由于事件 A 的 发生;然后导致了事件 B 的“果” ,B 包含着 A,而且它又作为原因引发了下一 过程及结果 C,如此传递下去,最终导致了该事故的发生及其损失结果。 (1)直接原因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也叫一次原因,它的出现在事故的当时和现场,包括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二者是间接原因造成的结果。 (2)间接原因 间接原因又分二次原因与基础原因 2.1.4.2 事故频发倾向论 该理论主要针对人的不良倾向进行研究。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 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 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2.1.4.3 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事故致因理论认为,系统内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 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空相遇所造成的,有时候环境也会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与 物的不安全状态及它们相遇的条件。 2.1.4.4 能量意外释放论 能量释放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5 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能量以外释放理论也认为生产系统中输入的工作介质在系统内传递、作用、 变化的过程是相互依赖的,在正常情况下,能量使机器工作、物质变化,但如果 能量失去控制而作用与人或机械设备,就要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的损伤而发 生事故。 2.1.4.5 危险源理论 危险源,广义上讲是指具有或潜在有物质或能量的危险性,可能对人、物、 环境造成危害的设备、设施和场所。其危险特性,有爆炸性、易燃性、化学活性 和有毒性四类。 (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 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 为了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必须采取措施约束、 限制能量。一旦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就称为第 二类危险源。 2.1.4.6 事故原点理论 事故原点理论事故调查的基础理论,是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远点是构成事故的最初起点,它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概念。 事故原点理论为调查事故提供了科学方法。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必须首先查 清和验证事故发生的原始位置,然后才能对事故调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 事故原点理论认为,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装置、 设施和场所是危险源,但一旦发生了事故,这些危险源并不是事故原点。事故原 点仅是该危险源中事故的原始引发点或起始位置。它的显著特征是: (1)具有发生事故的初始起点性; (2)具有由隐患到事故的突变性; (3)在事故形成过程中与事故后果有直接因果关系。 2.1.4.7 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集合成的 具有某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了很多有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2.1.5 事故原因分析 在调查事故原因时,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分析损害方式,包括:部位,性质,起因物,致害物,方式,不安全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6 状态,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综上所述,所谓的危险性,最根本的是“人”和“物” ,特别是物质的危险 性。而“物”的危险总是和“能量”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安全角度出发,具有 潜在危险性的“物” ,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能量危险性”的表现。如何分析事 物的危险性,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较为合适的理论,根据一定 的步骤加以分析研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才可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或方法加以预 防和控制。 2.2 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2.2.1 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是我国安全生产的一贯方针;“隐患可消除,事 故科避免” ,是每一个安全生产工作者必须坚信的一条基本原则。任何事故,无 论是自燃事故、技术事故、还是责任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可查的,一般来讲, 也都是有预兆的,只要能够及时发现并积极消除隐患,采取必要而正确的措施, 事故总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事故预防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避免事故的发生;事故控制则是通 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防止事故发生后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 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安全 技术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和强制措施四个方面。安全 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 目的是使人们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正确 应对,并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原则是: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告。 2.2.2 事故预防的基本方法 事故预防的基本方法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控制、强制管理和事故的应急 救援四方面内容。 2.2.2.1 危险源辨识 事故预防的前提是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主要包括:厂址厂 区平面布置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危险部位工时制度、女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7 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卫 生设施。 2.2.2.2 危险控制 控制、消除、预防和减弱危险、危害因素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是事故预防 对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实质上是保障整个生产、劳动过程安全生产的对策措施。 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置安全 装置;机械强度试验;电气安全对策;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地点的布置 与整洁;个人防护用品。吧 2.2.2.3 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的含义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收到安全 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 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一切工 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 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 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 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随时对企业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2.2.2.4 事故的应急救援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i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 其他人员; ii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检测,厕顶事故的危 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iii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iV.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有关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还包括:组织应急救援系统、事先制定一个应 急救援预案、准备资源的支持和保障系统,以及制定针对各种不同情况的应急预 案等工作,有关内容可参考相关书籍或文件。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8 2.3 化工设备常见事故发生的机理 化工设备是承受高温、高压、低温、高真空度和处理易燃易爆、有腐蚀、有 毒介质,完成复杂工艺过程的工具。化工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相当严重, 轻者设备损坏、失效,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重者还会引起着火爆炸、窒息中毒 和灼伤等人身伤亡的严重恶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