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书稿丢失之谜一提起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它的作者曹雪芹。可是围绕着曹雪芹,却有着一系列悬而未决的谜团,让人们对这位天才作家始终如雾里看花,捉摸不透。许多人甚至感叹道,凡是涉及曹雪芹的问题,几乎全是未解之谜。比如说曹雪芹究竟生在哪一年,死在哪一年?他的家庭是怎样的?他的父亲到底是谁?他是如何创作红楼梦的?而红楼梦书稿又是如何丢失的,等等,不一而足。为什么在曹雪芹的身上会有如此多的不解之谜?而这些谜团真的就无法破解吗?曹雪芹有很多谜,围绕着红楼梦,也有不少的谜,解谜的钥匙是什么?就是人和书,我们把它对应起来,可以互为解谜的钥匙。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这本书,要读好这本书,一定要了解曹雪芹这个作者。而要了解曹雪芹这个作者,大量的东西要到书里边去寻找。谜是要一个一个解的,我们今天就来先解第一个谜,也是最有趣的,也是最难解的一个谜,这个谜就是曹雪芹手稿丢失之谜。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曹雪芹活着的时候,红楼梦的后半部书的手稿丢了。实际上,到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曹雪芹的全部手稿通通丢了,不只是一个后半部书。我们所能看到的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文字,内容基本上是曹雪芹的,但是曹雪芹的真迹,一个字也没留下来,全丢了。不单是这部书的手稿全丢了,曹雪芹其他著作他的真迹也没有留一个字下来。我们知道,曹雪芹这个人工诗善画。诗呢?现在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只有两句,是一首残诗,还是他朋友给记下来的。画呢?一幅也看不见。曹雪芹在贫病交困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靠卖画为生,根据朋友的记载,“卖画钱来付酒家”,他好喝酒,饭都快吃不上了,“举家食粥酒常赊”,这个酒也离不开,酒钱到哪儿去付?卖画。画,见不到了。所以这是非常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这么伟大的一个作家,给我们留下这么宝贵的一部红楼梦,我们居然连他手稿的真迹,一个字也见不到。串片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曹雪芹耗尽十年心血写成这部千古奇书,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个中滋味,远非常人可以理解与感悟。但就是这样一部旷世奇书,命运却屡遭磨难。手稿全部丢失,流传下来的文字也残缺不全。现在我们看到的通行本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基本上是曹雪芹所写,而后四十回的文字则是由别人整理续写的,红学研究者普遍认为,续书与曹雪芹的原稿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遗憾。那么,红楼梦的书稿究竟是如何丢失的?周岭先生又是否能够破解这一未解之谜呢?那么,他这些手稿都是怎么丢掉的?历来说法不一,多数都是推测,尤其是红楼梦的后半部分,那我们就从红楼梦的后半部分丢失说起。红楼梦的前半部分是八十回,后半部分是多少回,我们不能够确切地知道。根据这个书的抄本的批书人透露出来的一些消息,我们知道,大概后头丢了三十回左右。也就是说,这部书可能是一百一十回,也有人认为是一百零八回。后三十回全丢了。有那么几种推测说,大概曹雪芹没写完,说书稿丢了是个托辞,拿不出来了,就写到八十回,戛然而止,后边没有了,对外就说后边三十回丢了,他那些朋友们也跟着这样说,这是一个说法。推测一:书稿没有写完再一种推测说,写肯定写完了,但是大家太喜欢他的书了,这一部分又特别好看,所以把这一部分书稿给藏起来了,借口丢了,不还了,这是一个可能。推测二:书稿被借走未还还有一种说法呢?说曹雪芹越往后写,里边容易惹祸的文字越多。所以,曹雪芹自己或者他家里人害怕了,怕惹事。因为清代的文字狱特别多,特别残酷,所以自己家里边,自己或者知近亲友把后半部书稿给烧了,销毁证据,别惹祸。推测三:书稿被自己人烧毁,以避文字狱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朝廷把这个书给盯上了,而且发现八十回以后部分要传播开来的话,影响一定很大,对朝廷一定不利。所以,想尽一切办法把八十回以后部分给骗走了,然后给销毁了。甚至,还请了一些人代笔,写了后四十回,来削弱整个书的思想高度,削弱整个书的影响。推测四:书稿被朝廷销毁串片二:四种推测,各有一定的道理。让我们先从第一种推测,也就是“书稿没有完成”这个推测开始,对四种推测逐一做出分析和判断。应当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写作与修订,一定与作者的生活条件、人生经历、教育程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曹雪芹由于晚年生活十分贫苦,没有写完红楼梦就去世了。因此,他留给后人的本来就是一部不完整的红楼梦。那么,这种推测会是真的吗?周岭先生是否会赞同这种推测呢?这几种说法对还是不对呢?至少是靠不住。首先第一种说法,我们知道,这个书写出来之后,最先看到书稿的,最先把书稿拿来自己抄的,一定是最知近的亲友,不会是外人。所以,这个圈子非常非常小,这么小的一个圈子,书稿能传丢,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书稿究竟写完了没有?从批书人提示的这个情况看,应该是写完了。因为最早的抄本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是个批书人,“重评石头记”,就是不是第一遍做批语,做评论,在这些批语当中,透露出来他曾经看过全书的,尤其是被丢掉的后半部的若干内容。另外,曹雪芹的一个好朋友,叫明琳,明琳有个兄弟叫明义,他们都姓富察,是富察氏,这个人叫富察明义,富察明义就曾经看过全部书,整个一部书他还写了一篇小序、二十首诗。这二十首诗是反映了红楼梦的全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后几首,其中有一首是写林黛玉之死的。林黛玉之死,从诗里边看,和今传本的后四十回完全不一样。他这首诗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红楼梦里边有一个很美丽的篇章,就是黛玉葬花。黛玉葬花的时候,念了一首葬花词,这首葬花词写得很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就是这首。写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首诗有明显的谶语的性质。什么叫谶语呢?就是暗示、隐藏林黛玉日后的一些故事和结局,说是林黛玉的谶语。但是林黛玉自己在写葬花词的时候,在葬花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日后的情况,所以说“似谶成真自不知”。后边两句,很有意思,叫“安得返魂香一缕”,我到哪儿去找返魂香?我们大家知道,传说当中有一种香叫返魂香,就是人死了以后把香点起来,人能够起死回生。如果我要能找到返魂香,就会把林黛玉给救过来。救过来以后干什么呢?“起卿沉痼”,林黛玉是病死的。痼就是病,就是很沉重的病,很重的病,一病无医,病死了,并不是像后四十回那里写的那个死法。如果我有返魂香把她救过来的话,还可以“起卿沉痼”,就是把她起死回生以后续红丝,还可以跟贾宝玉结婚,这很奇怪。这个故事情节,前八十回里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后四十回,也不是这样写的。这大概就是原来红楼梦的面貌,原来红楼梦的故事。这个明义他不会乱说的,他当时看到的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也就是说,他看到的红楼梦是全的,是完整的,红楼梦一定是写完了,所以并不是没写完,说丢了是托辞。串片三:根据各方面的材料判断,周岭先生认为,第一种推测,也就是认为曹雪芹没有完成书稿的这种推测不能成立。那么,后面的三种推测呢?这三种推测,论据较多,论证也合情合理,其中那一个会离正确的终点更近一步呢?而周岭先生究竟将如何破解曹雪芹的书稿丢失之谜呢?会不会被别人藏起来了呢?不还了呢?明义这个诗前面的小序里边说得很清楚,这个序里边讲了几个重要问题。首先,明确了这个书是曹雪芹写的,他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曹雪芹拿出来他写的红楼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这个书写的都是风月繁华的故事。“盖其先人,为江宁知府”,他们家是江宁织造,把他们家的情况说了一下。“其所谓大观园者”,他这个书里写的大观园,“即今随园故址”,就是今天的随园,随园在什么地方呢?在南京。随园是谁的花园呢?是清中叶有一个大诗人叫袁枚,袁枚的花园。袁枚有一部书叫随园诗话。我们研究饮食,研究营养学,研究饮食文化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一个随园食单,就是袁枚的,都是菜谱。随园就是袁枚家的园子,但是袁枚之前是谁的?这个园子最早应该是曹家的,是曹雪芹他们家的。他们家被抄家以后,赏给后任的织造隋赫德了。隋赫德坏了事以后,园子辗转到了这个袁枚手里。说这部书,“惜其书未传”,可惜这个书没有传出去,也就是说,真的范围很小很小。“世鲜知者”,外头人很少有人知道。“余见其钞本焉”,我,就是富察明义,我见过他的抄本。这个抄本也可能是前八十回,不包括八十回以后部分。肯定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边在传看,很小的范围里边,每个人跟曹雪芹的关系一定是非常好的,非常近的,数都数得出来。谁把这个书拿走了,自己藏起来,借口丢了不还,不近情理,这是不可能的事。不是说谁都可以把书拿走,你传给我,我传给你,传着传着不知传到谁手里去了,丢了。手稿啊!作者花了这么多的心血写出来的这个书,随随便便就给人拿走了?丢了还不找,这是不可能的。 有没有可能这部书里边真有很多有可能惹祸的这种文字呢?有可能。不是说后边丢掉的部分,就是前八十回里边我们也可以找出很多按清代文字狱的标准砍脑袋的东西,前八十回里就有,不必后三十回。如果真要是追究他的话,前边很多问题都足以罹患文字狱了。为什么要把后半部分给销毁呢?我们知道,清代的文字狱的确很多,但是,我们查遍了所有的文字狱档,没有一个文字狱跟小说发生过关系。为什么?实际上,小说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高度不同。我们今天看小说,我们今天看小说家,尤其是我们今天看明清小说,我们今天看红楼梦,给它一个非常高的评价,是我们今天的视角,当年不是这个情况。我们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学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那个时代最高成就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今天的看法,是我们今天讲文学史对古人作品的评价。而在当时不是这样,明清时代,正统文学样式是诗文。读书为了干什么?读书做官,读书做官怎么才能做官?就要考试,考试考什么?考小说吗?不考。考戏曲吗?不考。考什么?考诗文,考八股,考这些东西。所以小说实际上跟晋升身没有关系,跟考试没有关系,跟做官没有关系,跟做事没有关系。小说是闲书,是杂书,小说是消遣的东西,小说那个时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既然是这种东西,没人重视,不会有人在小说里边寻章摘句,去举报,或者官府来查小说,说查到有什么不该写的字句,就把这个作者抓起来,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曹雪芹也不必害怕。如果真要找的话,我们刚才说不必八十回以后部分,八十回里头就有很多。比如说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大家知道,有一个小女孩叫芳官,是红楼梦里边的小戏子,这个小戏子后来元春省亲之后闲在园子里没什么用,再加上老太妃薨了,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就把小戏子分到各房做丫头了,芳官就分到怡红院。你看大家捉弄她的时候,说她什么?小骚鞑子。给她起了个什么名字呢?叫耶律雄奴,少数民族的名字,就这一点已经犯忌了。因为满族入主中原,最敏感的是不愿意看到对他们除汉族以外的民族说一些所谓的不恭敬的话,这些字眼会让人联想起异族入侵和异族入主,会引发一些民族意识。如果真是追究他的话,就这一点已经构成可以兴狱的问题了,我们看很多文字狱就是一两个字,就遭了很大的祸啊!所以躲是躲不过去的。所以一定不是因为这个把后三十回烧了,辛辛苦苦写成的大书,更不用说曹雪芹本人了,是绝对不会把它销毁的。会不会被朝廷盯上了呢?我们说朝廷根本看不上这些东西。那有人可能要提出一个问题来,就是说,哎,那不是传说“高庙悦而然之”?高庙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不是都看了吗?说是和珅把这个书拿给乾隆皇帝看的吗?这是传说,这个靠不住。即使有这个可能,也是后来的事了,也是这个书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传布出去以后的事情。而这个书没造成影响之前,没有传出去之前,后半部书已经丢了,所以一定不是朝廷干的。这不是为朝廷回护,是朝廷根本看不上这个东西。写小说的人没有任何地位,小说不被任何人重视,更不用说朝廷了,这是拿后来的观点来看这个小说,看那个时代。串片四:周岭先生认为,刚才论述的四种推测,都不能够足以说明红楼梦书稿丢失的真正原因。要解决这个困扰人们二百多年的难题,还是要首先从红楼梦的文本入手,找出蛛丝马迹。那么,周岭先生能否据此找到曹雪芹书稿丢失的原因吗?这个书究竟是怎么丢的?我们说,有两种可能被忽略了,这两种可能使得这个书稿不但是后三十回,整个手稿都可能逃脱不了被毁的命运。这两种可能,我们分析下来,是可以解开我们这个谜团的。我们先说第一种可能。我们都看过红楼梦,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文字,是薛宝钗教导林黛玉。她跟林黛玉说,颦儿,你过来,跪下,我要审你。林黛玉说你审我干嘛?你昨儿在席上说了些什么话?林黛玉想我说什么了?哦,西厢记的词,牡丹亭的词,这个书不是女孩该看的,脸就红了。薛宝钗就跟她推心置腹地谈了一番。说的什么呢?你当我是什么人?从小七八岁上也是个淘气的,也是个够人缠的。那时候家里大人喜欢书,家里边藏着好多书,什么元人百种、琵琶、西厢这些书,我们都拿来看。兄弟们也多,大家都在一块儿,他们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出事了,大人发现了,怎么办呢?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过了。哎,这对我们是一个很重要的启发,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这九个字,大家注意。看西厢、琵琶,西厢是西厢记了,琵琶是琵琶记了,元人百种都是戏本啊,看这样的书,大人发现了,是这等处置方式。比这些书当时的看法要坏十倍的小说会怎么样?尤其是曹雪芹交朋友,曹雪芹的知近亲友当中,未成年人很多,曹雪芹交朋友是不论长幼的,只要同气相求就可以,合得来,谈得来就是朋友。比如说他曾经交过一个小孩子朋友叫敦诚,敦诚、敦敏是哥俩儿,敦诚、敦敏是宗室,就是皇族,他是谁的后人呢?是努尔哈赤的儿子阿济格的六世孙,他们家犯过事,所以,整个家道败落了,但是身份还是皇族。曹雪芹在哪儿跟他们认识的呢?在右翼宗学,右翼宗学是干嘛的?我们知道,那个时候北京城不是按现在划区这个划法,是按八旗划的行政管理区划。我们看一下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图,整个城里全部按八旗划分,坐北向南,左手叫左翼,右手叫右翼,也就是东边叫左翼,西边叫右翼。雍正三年的时候,建立宗学,供宗室子弟读书,就是供这些皇家子弟读书。这些人读书就分两个学校,属于左翼的,都在左翼宗学读;属于右翼的,都在右翼宗学里读。这个右翼宗学呢?在今天的石虎胡同,就是北京西单有个石虎胡同,民国的时候门牌号编号是七号,就在这个地方,这个房子现在还在。从雍正三年,在这个地方开学到乾隆十九年搬到绒线胡同,后来又搬走了,就是今天的三中,左翼宗学就是今天的二中,这两个学校都是很古老的。敦诚、敦敏在右翼宗学读书的时候跟曹雪芹认识了,那个时候敦诚才多大?曹雪芹至少要比敦诚大十岁,为什么说至少?因为我们不知道曹雪芹有多大。曹雪芹生在哪一年,死在哪一年,我们不知道。曹雪芹究竟活了多大岁数,不能确切地拿到结论。所以,曹雪芹可能至少比敦诚大十岁,甚至有可能大十九岁。也就是说,敦诚跟他交朋友的时候很可能还是未成年人。比如说,曹雪芹要是把他的书稿拿给这个小孩子看,小孩子无晨无夕不在怀抱,哎呀,太好看了,这个书。结果,被大人发现了,这回会怎么样?那肯定比那个薛宝钗处置得一点都不会轻。薛宝钗读点什么元人百种、琵琶、西厢,还要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可想而知这个书稿的下场,一定把它烧掉。就像我们今天家里边大人看小孩子看了不该看的书,不该看的碟,会怎么处理?一样的,道理一样的。管它谁写的,大人不管那个,啪,一把火烧了,这个可能性太大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书稿真的再也找不着了,烧了,再也找不着了。想到这个问题,我们就顺带可以解决另一个困扰了很多读红楼梦的读者和研究者,困扰了很久的一个谜。我们知道,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抄本第七十五回,回前有一段批语,是这个脂砚斋的批语,他说什么呢?他说,“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七日对清”,这个书,书稿有人誊写,抄写,有人校对,“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七日对清”,把这个书稿对清了。“缺中秋诗,俟雪芹”,有这么几个字。“缺中秋诗”,这一回是什么呢?这一回的回目叫“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什么意思呢?贾府过中秋节,大家全部集中在一起,其乐融融,因为七十四回刚抄检完大观园,冲淡一下肃杀的气氛,所以很难得,连贾政、贾赦全都参加了。这个时候,贾政就让几个孩子写诗,每人写一首,诗写来以后,贾政看了还不错。看贾环的诗的时候说,哎,诗写得还可以,就是说诗里边透出不爱读书的意思,说你跟贾宝玉两个人真是难兄难弟,可以并称二难了。然后,贾赦接过来一看,嗯,咱们家的子弟就得是这个气象,好好用功,好好读书,将来世袭的前程跑不了你的,跟贾环说。就这么,贾环、贾兰、贾宝玉,每个人写了一首诗,但是诗没有,一直到今天,我们看不到这个诗。这诗哪去了?“缺中秋诗,俟雪芹”,这是乾隆二十一年的时候写的这段批语,也就是从乾隆二十一年,也就是从书写成以后不久,这个就一直等着曹雪芹补这个诗,曹雪芹诗补不出来吗?以曹雪芹的诗才,写这三首诗真是太容易了,举手之劳。为什么不写?另外,十七、十八回两回一直没有分回;书里边还有大量的一些文字应该修改的,没有修改,接不上的一些文字没修改,为什么?从这个时候到曹雪芹去世还有七八年的时间呢?我们就觉得很奇怪,这七八年的时间居然曹雪芹就不再关心这个书稿了,这书好像跟他没关系了。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知道,八十回以后部分后半部被丢了,就能想通这件事了。自己的心血丢了,再从头开始写,一个是精力,一个是时间,尤其是曹雪芹当时已经不是写书时候的经济条件了,很可能写不出来了。写书,饿着肚子是写不出来的,一定要有一个基本条件。我们说,曹雪芹这个书最迟是在乾隆十九年就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知道,最早的我们可以见到的抄本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习惯上把它叫做甲戌本,为什么呢?因为书里边有甲戌抄阅再评,甲戌是哪一年,甲戌就是乾隆十九年。乾隆十九年,这个书已经写完了,而且都抄阅再评,已经抄过了,又评过了。乾隆十九年以前,以前的哪一年写完的?哪一年写完的,我们不能够确知。但是,那个时候曹雪芹的经济条件一定还说得过去。我们看看他跟敦诚、敦敏在右翼宗学一块儿过的那个生活,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应该是有工作的,他应该是有收入的,他应该有一个基本稳定的条件,所以他能把这个书写出来。但是到了乾隆二十一年以后,不是这个情况了。因为乾隆二十二年,敦诚那个时候跟他父亲在长城喜峰口管理税务,很长时间没见曹雪芹了,就给他写了一首诗。这个诗里边就讲到曹雪芹的处境已经是“于今环堵蓬蒿屯”,已经住在农村了,已经这个条件很差了。在这以后,曹雪芹也不是一个人了。因为我们知道,曹雪芹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个“新妇飘零目岂瞑”?他还有个老婆,有个妻子。而且敦诚写的挽诗里边写得很清楚,说“前数月”,就是前几个月,“一子殇”,就是他的儿子死了,曹雪芹儿子死了,所以他忧伤过度,一病无医,自己也死了。也就是说,他这段时间是有老婆有孩子,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不是这个情况了,而且也没有固定收入了。这个时候,书稿丢了,让他再从头写,他一天到晚要为生计奔波,他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条件,再把这个手稿写出来。既然后半部都没有了,前半部没分回我还管它做甚?什么“缺中秋诗,俟雪芹”,我还写那三首诗干嘛?有什么意义呢?我再趴着前八十回这个书稿上,再把它写得再好,修改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这我们就想通了,为什么留下这么多他不改、不写的、不补的这些东西,大概就是这个原因,这就顺了,这个谜就解开了。串片五:通过周岭先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后半部书稿在曹雪芹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丢失,而此时的曹雪芹由于生计艰难,已经失去重新补作红楼梦的能力和条件,从而把这个巨大的文化遗憾留给了后人。不过,还有一个疑问困扰着我们:也就是除了红楼梦本身的书稿之外,为什么曹雪芹所有的手稿,包括诗文字画,只字未见,犹如“人间蒸发”,丢失得干干净净?周岭先生将会如何破解这一疑问呢?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因为我们说,曹雪芹不单是后三十回书稿丢了,到今天我们看所有的手稿都不见了,还有其他的很多文字都看不到了,那也就是说都丢了,怎么会丢得这么干净?即使后三十回真的像某些人推测得那样,被藏起来了,甚至有可能是故意藏,藏在一个地方想不起来了,找不到了。在曹雪芹活着时候,虽然找不到,但是它还在,即使是这个情况,也逃不过后来的一场浩劫。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曹雪芹去世大概十年左右,大概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就是乾隆三十七年,开始官修四库全书。这个四库全书,一般认为四库全书是整理保存中国古代文献,立了很大功劳的一个壮举或者一个创举,评价甚高。实际上,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实际上,四库全书的纂修,对文化的毁灭超过整理的功劳,过大于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知道,在开始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就有四个字的指导精神,这四个字叫做“寓禁于征”。什么叫“寓禁于征”呢?禁就是禁止,要通过征书,征,征集的征,通过征书来查禁书。我们知道,统治者对文字都是非常敏感的,生怕这些东西能够引发一些不利于他们统治的思潮。所以,从来对文字、对思想的钳制都是非常严格的。借着编书,把书全面整理一遍,凡是不符合要求的书统统销毁,这才是编纂四库全书的背后的目的。禁书的情况怎么样?我们知道,四库全书规定,重点收儒家经典。所谓“奇技淫巧”的科技书,他们评价非常低,科技书,全部不收;戏曲不收;章回小说不收。不收是什么意思?不收就是不留,不留怎么处理?全部烧掉。所以说,不符合要求的书,不收的书,全都烧掉。烧掉书的总量有多少?烧书的总量跟四库全书的总量差不多;从种数说,从种类说,要是把重复被烧掉的书全部计算在内的话,超过四库全书五倍。我们知道,四库全书有多大?四库全书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从早到晚就是看书的话,最少最少也要看七十二年才能把这个书看完。所以,一个人把一部四库全书从头到尾看完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四库全书分成经、史、子、集四个大类,编起来的书。编完了以后,抄写了七部,分藏在七个地方。烧掉的书,如果非常重要的话,留了一个目录,叫四库存目。其他的,全通通烧掉。我们知道,编书的第一步要征书,征书的工作从头到尾一直没有断过,已经编了差不多了,还要编书干嘛?就是要查禁书。所以,编四库全书完成了三件事:一,把四库全书编起来了;第二,烧掉了大批的所谓的禁书;第三,一个接着一个的文字狱。这么大的一场烧书运动,开始的时候,征书的时候,是有任务的,跟各个地方官全都派了活儿。凡是交书交得多的,有奖;交书交得少的,一定要罚。如果征书不力,处分得非常之重。所以,开始征书,后来变成搜书,甚至变成抢书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知道多少书稿被裹在里边,源源不断地运到编书的地方。大量的珍贵书被烧掉了,其中有很多是孤本嘛,只有一本,就烧了。大量的稿本,就是手稿,不是印出来的书,被烧掉了。这场文化浩劫损失极其惨重。所以,史学家吴晗说过一句话,“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说清朝为了修四库全书,导致古书损毁得太多了。鲁迅也说过类似的一段话,鲁迅说,“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断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书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烧、毁、毁版这些事情以外,就是收到书里边的,收到四库全书里边的这些东西,也有大量的删改,改掉了。比如说岳飞的满江红,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好,“匈奴”不能提,“胡虏”,你指谁?这不能提,说找岳飞算账,来不及了,因为他早已经不在了,所以怎么办?删掉,改掉,改成什么了呢?“壮志饥餐飞食肉”,什么叫“飞食”?“飞食”就是鸟啊!哦,岳飞这么大的志向就射几只鸟啊?那后一句改成“笑谈欲洒盈腔血”,本来我是让敌人撒,撒这个血,现在变成自己撒血了,完全气势就不对了。你看,还有张孝祥写“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就是说孔子家乡,已经变成什么样子了呢?到处都是吃腥膻的东西,也就是到处弥漫膻腥之味,“亦膻腥”。少数民族是吃膻腥的嘛,所以这个不行,膻腥犯忌,改成“亦凋零”,也把它改掉。这是古代人的作品啊,你凭什么给它改?你不管人家版权啊?也给改掉。像什么陈亮的水调歌头里边有这么几句,叫“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尧舜禹的封地,这是华夏子孙的地方。“于中应有”,就是当中应该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怎么都要有几个有血性有骨气的人吧,以做异族统治者的臣民为耻的吧?就这么个意思。好,“耻臣戎”不行,改掉,改成什么呢?“一个半个挽雕弓”,也去射鸟去了。所以,就是收进四库全书的,也给改得面目全非了,有很多地方,改得面目全非了。所以,引起鲁迅、吴晗这些学者的很多感慨。你想想看,如果红楼梦的书稿,红楼梦的手稿,后三十回这个稿子被裹在征书、搜书、抢书的那个书堆里,是什么样的下场?这肯定不能收进四库全书的,肯定要烧掉。所以,这场浩劫使得我们今天要看很多古书的真相而不可得了。这是第二个可能性。所以,三点结论:第一,丢失的不仅仅是红楼梦的后半部书稿,实际上曹雪芹的全部书稿通通丢失了;第二,红楼梦的后半部书稿丢失的原因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意外,这件事情对曹雪芹的打击非常大,使得他基本上放弃了前八十回的补写和修改工作;第三,曹雪芹的全部书稿毁于编纂四库全书。不管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可能性,这个书稿都很难重见天日了,很难回到我们手里了。只有一个很小、很渺茫的希望,就是什么呢?四库全书烧掉的书当中,有天工开物这样的科技书,也有一些反满的书,比如说吴三桂写了一本书,叫反满檄文;比如说扬州十日记,就记载扬州屠城的事情,满族人打过来,把扬州人杀了很多;还有嘉定屠城纪略,嘉定这个地方杀人的种种事情、情况,这个书肯定留在中国的,全部被烧掉了,一本也没有剩,一本都没有剩。但是在乾隆三十七年以前,这几本书传到日本去了。过了二百多年,才把这几本书从日本找回来。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讨满檄文这些东西都是从日本回来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有没有可能在乾隆三十七年之前,红楼梦的书稿,尤其是最宝贵的我们不曾见到过的八十回以后部分,如果那个时候有有心人把它抄下来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带出去了,过了很多很多年,终于某一个时候又把它发现了,又能回到中国来,这是我们仅存的希望。专题:周岭先生认为,在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全部的红楼梦手稿和绝大多数的红楼梦抄本都没有能够逃脱被毁的悲剧命运,只有极少数残缺的抄本被保留了下来得以幸存,这些抄本大致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十一种,其中基本保留回数最多的也仅剩下存了前八十回的原貌,后面的文字则完全遗失。在曹雪芹逝世大约近三十年后,文人高鹗续写、整理了将另手续作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书, “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并由书商程伟元附于八十回后进行活字版印,史称“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得以在民间大量流传,成为今天人们看到的最为普及一百二十回的版通行本。 我们说,作者留下了很多问号,红楼梦留下了很多问号,红楼梦的早期批书人也留下了很多问号。我们知道,这个书最早传世的时候,名字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是谁?其实脂砚斋也是个谜。好,我们下一讲就来解脂砚斋之谜。谢谢!第二讲 脂砚斋之谜节目导视:脂砚斋是评点红楼梦,为红楼梦做批注的人,在红楼梦的考证研究中一大疑团是脂砚斋之谜,对于这位重要人物人们迄今为止对他的身世、姓氏,生卒年等等竟是一无所知,尽管在脂砚斋的考证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都是一些猜测之词,很难看到一个有事实依据的事发,为了揭开脂砚斋之谜,周岭先生首先从脂砚斋的署名入手来详细分析这个神秘人物,那么他为什么选择脂砚斋作为署名呢?脂砚这两个字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周岭:红楼梦最早是以抄本的形式传世,说明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围绕着脂砚斋也是重重迷雾,我们要解读曹雪芹脂砚斋就程度一个绕不过去的一个必解之谜。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脂砚斋这个署名是什么内容?脂砚斋从字面上看是一个书斋号,以脂砚为书斋号真是奇怪得很,那么脂砚看去好像是专门调胭脂的砚台,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砚台呢?巧得很真有一块,就叫脂砚,而这块脂砚最早他的主人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妓女名字叫薛素素,这个薛素素在万历年间艳明高致,她曾经在南京跟很多当时的名士有来往,这个人是多才多艺,虽然是个妓女但是很多方面他这个才艺超过了一般人,比如说他写诗,他这个诗写得很好,后来“列朝诗集”还收录了他的20首诗,他自己还有几本诗集,可惜都没有传下来,那么薛素素手里面就有一方脂砚,这个脂砚有多大呢?可以握在手里很小的一块砚台这个砚台质量非常好,这块砚台边上有一行字,跟我们今天要说的话题有密切的关系,这行字十个字,脂砚斋所珍之砚其永保,你看看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对不对,就是这个脂砚斋了,脂砚斋所珍之砚,就是脂砚斋所珍藏的砚台,其永保,希望能够永远保存。这个脂砚斋和重评石头记的脂砚斋是不是一个人?从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资料来分析判断,很可能这个脂砚斋就是重评石头记的脂砚斋,为什么呢,有个说法这个砚台后来就到了曹寅手里,成了曹家的东西了,说有一个小官儿,为了巴结曹寅,因为曹寅很有名,又是皇帝的亲信,所以他为了巴结曹寅就把这块砚台给了曹寅,送给曹寅了,曹寅非常喜欢,曹寅的楝亭十二种里面曾经就提到过一块砚台,是中间有胭脂丝,是不是这块砚台,不敢肯定。但这块砚台好像是到过曹家,如果真的到过曹家,我们知道脂砚斋应该是曹家的人,所以这块砚台后来落到脂砚斋手里是完全可能的,那这个人是谁,我们待会儿再分析。他拿到这块砚台,非常喜欢就在砚台的边上刻上一行字,然后就以这块脂砚来命名自己的书斋号,脂砚斋。以后在批书的时候就署上脂砚斋的名字。 节目导视:脂砚斋以其超凡的激情与才智留下了大量的脂批,这些脂批为后人研究红楼梦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关于脂砚斋究竟是何人,目前人们对这个神秘的人物还没有确切的定论,就连是男是女都不清楚,因此要想揭开的脂砚斋的身世,我们首先来看看,脂砚斋对红楼梦都做了哪些工作,也许从这些工作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脂砚斋与曹雪芹之间的关系,(脂砚斋的工作)。 周岭那么脂砚斋做了哪些情况呢?第一件事,脂砚斋在书上加了很多批语,第二件事,他很有可能是曹雪芹写作班子的成员,他很可能参与写作了,有一条批语很奇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我说的是抄本系统,有一段批语说,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聊聊。这个话初看不通,为什么呢?凤姐是红楼梦书里的人,脂砚跟红楼梦没关系,他是批书的人,对不对,那怎么把他俩扯一块去了,细细的琢磨一下,那有人就说了.这个脂砚可能是笔误他本来要写宝玉的,因为宝玉身上有脂砚的影子,宝玉这个形象塑造是以脂砚为原形的,至少脂砚是其中的一个原形,所以他用脂砚来代替宝玉,所凤姐点戏,凤姐不识字,旁边一定有个识字的人给他点,是谁呢,是贾宝玉,所以这个地方应该是这样理顺,凤姐点戏,宝玉执笔事。是这样的,通不通呢,话是通了,对不对呢,不一定对,你怎么知道这一段批语写错了,怎么知道脂砚是笔误,有没有证据,没有证据,那么这段话能不能读通了,应该是能读通的,我们可不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凤姐点戏这一段文字是脂砚执笔写的,不是曹雪芹写的,有没有可能,完全可能,你看我们现在看武侠小说,有一些武侠小说不是他本人写的,古龙的就有大量别人代笔,这种代笔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很多书里边都能找到这种情况.那也就是说如果脂砚真是写了这一段,那脂砚本身也是再少,文字再少也是作者之一也曾经写过那么一点文字,嫣知道别的段落没有他的手笔呢,不管怎么说,脂砚斋他批红楼梦,他参与一点儿红楼梦的文字的这个工作,他参与一些修改意见,就是因为他跟曹雪芹的关系非同一般,这个批书人和以往的所有的批书人都不同,那所谓以往的批书人都是谁,都是什么样的关系跟作者,比如说张竹坡批金瓶梅,比如说金圣叹批水浒传,比如说毛宗岗父子批三国演义,那些批者都是读者批,跟作者毫无关系,看了书以后有感而发你也可以批我也可以批,把自己的意见批到书上,就这样一种性质。但是脂砚斋不同,脂砚斋跟作者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他深知拟书底里,他知道作者要写成什么样的一部书,他是看过作者的全部最初的书稿,和整个修改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书稿,在他的批语当中都可以反映出来,所以他的批语的价值不能和其他批书人的批语的价值等同起来,他的批语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尤其我们在研究红楼梦研究曹雪芹的时候,这些批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节目导视:事实上,在抄本红楼梦中,脂砚斋批语也有一些令人费解的地方,除了脂砚斋批语之外,还有一些无法判断署名的批语,特别是在脂批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就是畸笏叟,这个批书人的名字在后期的古本红楼梦中大量出现,有人说畸笏叟和脂砚斋是同一个人,不同署名,也有人说他们是不同的两个批书人,那么畸笏叟到底是谁?他与脂砚斋,曹雪芹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周岭:那么脂砚斋我们看到这个书里边有署名的批语有没署名的批语,从署名看,还不止一个人的署名,有署名脂砚斋的有署名畸笏叟的,还有署名松斋,署名梅溪署名其他的一些名字的批语,这些批语我们怎么看,我们说这些批语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跟脂砚斋差不多性质的批语,另一类是后人加的批语,但是脂砚斋、畸笏叟、松斋、梅溪至少这四个人的批语是要高度重视的,这几个人跟曹雪芹的关系跟作者的关系都是很亲近的,那么这是四个人,还是一个人,还是三个人还是两个人,这个还可以再研究,有一个现象那么这里边最重要的最多的批语是两个人,一个是脂砚斋一个是畸笏叟。那么脂砚斋和畸笏叟有一个现象,我们可以看一看,把所有的批语全部抄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第一个就是凡是脂砚斋署名的那些回里的批语都没有畸笏叟的署名,凡是畸笏叟署名的那些段落里边都没有脂砚斋的署名,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好像他批了我就不批了这感觉,还有从年从署的这个时间上,比如说凡是署己卯的差不多都是脂砚斋的,凡是署壬午,丁亥都有可能是畸笏叟的,可能啊。所以这个也是一个人如果署的话另外一个人就不署了,所以有人怀疑畸笏叟和脂砚斋实际上是一个人,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是有的,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笔名,来加批语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当然没有直接证据.这也是一个推测,是一种分析,那么畸笏叟和脂砚斋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在那个脂靖本上好像有一些给解开了,就是署名畸笏叟的批语当中就写了不数年,芹溪、脂砚、松斋诸子皆相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丁亥年的夏天就剩下我自己了,雪芹、松斋、脂砚都过世了,这明显的不是一个人,但是这个本子又丢了,这个本子是真的假的也不知道,所以又是一团迷雾,还是搞不清楚,所以我们简单的结论就是脂砚斋代表了一组批书人而这一组批书人跟曹雪芹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 节目导视: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至今还无法确定畸笏叟究竟是何人,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认定,脂砚斋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身边关系最密切的人,也是曹雪芹创造红楼梦的重要合作者,他和作者共同经历过繁华的生活,也经历过艰辛的磨难,他阅读过曹雪芹全本的红楼梦书稿,因此现存80回中脂砚斋的批语对红楼梦的研究有着重大帮助,那么既然如此脂砚斋的批语对红楼梦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脂砚斋批语的作用) 周岭:那么脂砚斋的批语我们怎么评价它,也就是说,他有多大的作用,第一个,它指明了这个书的作者是曹雪芹,余谓雪芹撰此书中无有传诗之意。批语里边说的,雪芹撰此书,这五个字已经把全部的问题都说清了,这个书就是曹雪芹写的,类似的批语可以找出一堆来,有人怀疑曹雪芹的著作权,说曹雪芹这个书没有署名,只是说他在悼虹轩悼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如何如何,这书是他写的吗,有人提出这个疑问,这个批语当中就非常明确的说清楚了,这个曹雪芹就是作者,缺中秋诗俟雪芹。缺的诗都要让曹雪芹来补,等着曹雪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说你看,这个还是跟书有关系,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你看对这个书来讲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事,如果再能出一个曹雪芹一个脂砚斋,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我们两个人在九泉之下也安心了,这些批语的口气都是说作者一定是曹雪芹。第二,它第一次明确的指出了曹雪芹的卒年,死在什么时间,曹雪芹死在什么时候,争论得很厉害,很多年没有结果,其实脂砚斋就写得很清楚了,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当然,有人提出来可能不对,为什么壬午除夕,壬午是什么时间,我们知道我们简单说一下,壬午就是壬午这一年,这一年公历上,整个壬午年在1762年,但到除夕因为旧历和公历是不一样的,那就已经1763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的前一天还是上一个年份,就是壬午除夕,就是壬午年的最后一天。那有人就说了,壬午年的最后一天曹雪芹就去世了,那为什么到了第二年,到了癸未年过了一年,到了癸未年这一年他的好朋友敦敏还给他写了一首小诗,用这首诗作邀请函,上巳前三日,相劳醉碧茵。里边有那么两句,上巳是三月初三叫上巳,上巳前三日你到我家来,咱们一块儿喝酒,还邀请他来这怎么回事,所以有人就说这一年其实曹雪芹还活着,除夕每错的,除夕一般不会记错,但是壬午可能记错了,就好像我们现在刚过了2007年,有时候些东西的时候,底下一署时间还要写一个2007年,这个是一个习惯性的一个延迟,这个造成了这个壬午除夕之误,应该是癸未除夕,有没有道理呢,有,有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两说并存,那么这样的说法哪一个比较接近事实,无从判断,那我个人看法呢,仍然是这样一个看法,除非有新的证据出来,我们不能说这个壬午除夕四个字是抄错了,你说他抄错了,你有什么证据要拿出来,这些分析都是允许成立的,但是,只是分析而已。他还不是铁证,你一定要拿出新的证据来才能推翻这个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之前,我们姑且相信这个原文就是这样的,这是一个。第三个,这个批语透露出一些曹家的真事,这个批语经常为一些情节人物命运为一些活动发感慨,二十年前如何如何,三十年前如何如何,屈指三十五年如何如何,余初看不觉怒嫣,我看了这一段我发火了,这个作者写我小时候的事儿,后来想想呢,我又不生气了,他小时候也是这个德行啊,经常有些这样的一些感慨。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借省亲写南巡,元春省亲的事情原来是为了要写他这个场面为了要反映康熙南巡的这个大事,也就是说这里边呢,批语里边提示这个作者是取材于曹家的很多活动,取材于康熙南巡,取材于那个时代,透露出这样一些消息。第四个,因为这个批者脂砚斋看过全部的书稿所以在前边曹雪芹写的一些人物故事的时候,他就联想起后边书稿的一些情节,发另外的一些感慨,可惜,狱神庙五六稿迷失无稿了,丢了,看不见了,后头有一回叫“花袭人有始有终”,“好歹留着麝月”这句话在后文方见,前边伏线千里,后边有什么什么样的故事,说了很多,也就是说他透露出已经丢失的后半部书稿的若干情节故事人物归宿以及最后的结尾.比如说最后的结尾是警幻情榜,这些东西,那这对我们研究丢失的这一部分书稿,研究曹雪芹的创造思想,甚至研究曹雪芹的家世,研究曹雪芹的生平都是有帮助的,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料。第五个,脂砚斋的水平也是不低的,所以他很多批语是对曹雪芹的写作手法的一种评论,鲁迅先生说过,自红楼梦一出,传统的写法都打破的打破了哪些,我们看红楼梦正文,除此之外看脂砚斋的批语,然后再进行传统写法打破的研究,脂砚斋的批语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材料,他还说过“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曹雪芹要传他的诗,他甚至把曹雪芹写书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从诗化成他要描写的这个意境,这些地方他用批语点出来,比如说贾宝玉在怡红院里边看对面廊子里站着一个女子,隔着一株海棠花影影绰绰的看不清楚,他在旁边加了一个批语,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这就提醒读者这个意境这个画面是从这句话诗里边化来的,对不对,所以他的批语还有这样的一些用途,这样的一些作用。 节目导视:要想考证脂砚斋的身世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脂砚斋在红楼梦上所做的这些评语,这些脂批透露了有关脂砚斋和曹雪芹,脂砚斋与红楼梦中人物事件之间的信息,从这些信息当中我们也许可以解开红楼梦研究中的许多谜团,包括脂砚斋本人的身世之谜,关于脂砚斋究竟是谁,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叔兄弟,更有人说脂砚斋是一位女性,他是书中人史湘云的生活原形,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符合情理呢? 周岭:那么脂砚斋是谁,究竟是谁,脂砚斋是谁从这本书一出来就一直有人在问这个问题,说脂砚斋是谁呀,有人说脂砚斋就是曹雪芹自己,他自己自问自答,自己写的书自己批,这个举了书里边的一些例子,“后”字何不直用“西”字?这是第一句批语,后头恐先生堕泪,所以不敢用“西”字,这两句批语好象是互相一问一答,那么指的是什么事呢,因为曹家自己有个园子是西园,这里边如果直接用了西园这样的字眼吧,恐先生堕泪,恐怕会引起批书人的很多感慨,这是一种说法,对不对呢,靠不住,为什么呢?因为里边大量的批语非常明显的是另外人的口气不是作者的口气而经常针对作者的一些做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针对作者的一些说法加上评论,或者透露这件事背后的一些所谓的真事。还有一种说法呢,就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兄弟,那么这种说法呢,也有一定的问题,因为我们看到批语里边有大量的回忆过去的好多事情这个内容,而且动不动就说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屈指三十五年这样的话,显得得曹雪芹年龄还要大,尤其是有一些批语是对曹雪芹是一个明显的上对下的口气,所以不大像他的兄弟,尤其是曹雪芹有一些事情都不一定经过见过,即使经过见过,也不一定记得很清楚,他的弟弟更记不清楚,当然书里边有一段批语说,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原来有一本书叫风月宝鉴,其弟棠村为之序,他弟弟棠村给他做的序,那么既然能做序也能加批语但是呢,我们看整个的批语看下来,弟弟的口气不是很像,第三个说法呢,说脂砚斋是一个女的不是男的,甚至很可能是曹雪芹的续弦妻,是他的妻子,他夫妻俩在做这个事,一个写书,一个批书,形影不离。一直到曹雪芹死了以后,这个批书人还在批,未亡人还在继续的加批语,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批语当中大量的口气是一个男人的口气,不像是女性的口气,例子太多了,咱们不能一一列举。还有一种说法是曹雪芹的长辈,那么究竟这些说法哪一种说法接近准确,我们来看一下。 有一个人叫裕瑞,就是枣窗闲笔的作者,这个裕瑞跟曹雪芹不直接认识,但是他的舅舅们跟曹雪芹是好朋友,跟曹雪芹非常熟,他从他舅舅那儿听到了很多关于曹雪芹,关于红楼梦,关于脂砚斋的消息,按他的话说就是闻之于前辈姻戚,前辈姻戚就是舅舅,他听他舅舅说的,他舅舅是谁,他舅舅都是富察氏的几位,富察明义,富察明琳,明仁,明瑞等等,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曹雪芹的好朋友,而这些人当中像明义还是最早看过全本红楼梦的,二十回以后部分没有丢失的时候他就看到了,所以你看他说,曹雪芹其人素性放达,曹雪芹的性格这在曹雪芹的其他朋友的文字记载当中也可以看出来,也可以印证,你看他说曹雪芹的长相,他说曹雪芹高谈阔论起来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这些特点,他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愈出愈奇他说他看过早期的石头记,最重要的是他看到过卷卷上边有其叔脂砚的批语,这是他的话,其叔脂砚是谁?就是作者的叔叔脂砚,脂砚该是脂砚斋,也就是说他是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书法天地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书法练习指导八年级上册川教版
- 2025租赁合同偏向甲方
- 2025合同范本(办公设备)
- 2025年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自助成交版)
- 2.4 向量的坐标表示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基础课-拓展模块一 上册-高教版(2021)-(数学)-51
- 1.1 数列的概念(1)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橡胶厂文件管理规范制度
-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宁波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先进纳米材料研发合同
- 卓望公司安全风控培训课件
- 修井现场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做更好的自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3年贵州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大宗商品贸易业务流程优化计划
- 情感表达+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 吊车吊装应急预案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全文解读课件
- 2025年标准服装行业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成人高考高升专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