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大掌司旺e 掌位论文 中文摘要 罪过形式中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被著名德国法学家威尔采尔 称为“刑法中最困难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是刑法理论摆在广大刑法学者面前 的一项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我国现行刑法罪过理论采用容认说之立法模式,揭示出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 在意志因素方面之本质差异。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依据通说罪过理论对于那 些行为人在客观上确实凭借一定有利条件、采取了一定预防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 的典型案例,无论怎么认识“放任和“轻信能够避免 都很容易区分间接故意 与轻信过失。但就不典型案例,当行为人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愿望完全停留 在心理状态,没有外化为任何客观行为,纯属一种心理活动的情况下,因其强调 对心理学上未知的介于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之间的“灰色区域 的心理状态 的探寻,而难以区分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表现在司法实践中:人们依据现行的 罪过形式理论对一些疑难案例、一些罪名的罪过形式进行分析判定时,难以分辨 行为人的罪过形式究竟是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过失? 表现在立法上:在同一法 条中将某些犯罪的罪过形式规定为既有故意又有过失两种形式的现象。它超出了 我国传统罪过形式理论的解释范围,是对现行罪过理论的有力挑战,是我国刑法 中一种崭新的法律现象。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古今中外刑法理论对间接故意与过于自 信过失界分问题的解决经验,提出在我国传统罪过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第三种罪 过形式“轻率”,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并系统论证了“轻率 作为我国刑法 理论中的一种新的罪过形式的合理性、可行性。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的缘起。该部分笔者首先对我国现行罪过形式之一般理论进 行了介绍与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说罪过理论与实际的矛盾,虽然我们在 理论上可以把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界分得很清楚,但是具体到一些疑难案例上却 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 很难将其区分开。 第二部分: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界分问题研究综述。该部分笔者首先回顾了 我国古代罪过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借鉴我国古代和国外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 家在处理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界分问题上的立法、司法经验。然后对我国当下学 者在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区分问题上的理论新探索、典型观点进行了比较与述评。 主要有“严格责任说 、“客观超过要素说”、“复合罪过说 。并在述评中指出其中 的不足和可资借鉴之处。 第三部分:对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界分问题的思考。该部分在以上比较与借 鉴的基础上,笔者比较赞成储槐植教授提出的“复合罪过形式理论”,经过认真细 致的思考和辩论,笔者分析了复合罪过形式理论的利与弊,认为该理论存在的真 正缺陷是:作为与单一罪过形式( 包括两种四式:故意和过失) 相并列的复合罪 过形式( 包括? ) 却没有一个具体的现实的可操作可运用的名字、名称。这一缺 陷注定了它仅限于一种合理的理论设想,而无法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具体运用。 笔者期望通过对该理论的反思与扬弃,寻找到新的更完善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第四部分: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界分问题的解决。该部分笔者在以上研究和 思考的基础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立法论的角度对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 的界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与方案:即保留传统罪过形式间接故意与轻信 过失的基础上,在通说无法界分的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之间的灰色区域,即在故 意与过失的分界点,大胆引入第三种罪过一“轻率 。提出三种四式:故意( 直接 故意和间接故意) 、轻率、过失( 轻信过失和疏忽大意过失) 的理论构想。这样间接 故意与轻信过失的界分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既不大动干戈,又丰满了我国现行罪 过理论体系,弥补了我国在立法和司法上的欠缺;既追求了刑法理论体系形式上 的完美,又实现了定罪量刑上的实质公正。 主题词:间接故意;自信过失;界分;轻率 i l 河南大掌硕士学位幸蚨 a b s t r a c t i h ed i h e r e n c eo fi n d r e c t - i n t e n t i o na n do v e r - s e l fc o n f i d e n c ef a u l ti nf a u l tf o r mw a s c a l l e do n eo ft h em o s td i f f i c u l ta n dd i s p u t a b l eq u e s t i o n si nc r i m i n a ll a wb yw e l z e l , g e r m a nc r i m i n a ll a ws c h o l a r i ti sa l le x t r e m e l yc h a l l e n g i n gr e s e a r c hs u b j e c tf o rm o s t c r i m i n a ll a ws c h o l a ri nc r i m i n a ll a wt h e o r y t h el e g i s l a t i v em o d eo ft o l e r a n c ew a sa d o p t e di no u rc o u n t r yc r i l i n a ll a wf a u l t f o r mt h e o r y , a n dr e v e a l e dt h ee s s e n t i a ld i f f e r e n c eo fi n d r e c t - i n t e n t i o na n do v e r - s e l f c o n f i d e n c ef a u l ti nw i l lf a c t o r b u ti n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 ,b yo u rt o n gs a i d , w ec a l lp r e v e n t i n d r e c t - i n t e n t i o na n do v e r - s e l fc o n f i d e n c ef a u l te a s i l yf r o mt h o s ew h i c ht h ea c t o rr e l y o ns u r ea d v a n t a g ei no b j e c t i v e ,t a k es o m em e a s u r et h a tp r o h i b i tt h er e s u l th a p p e n s ,n o m a t t e rh o wk n o w “i n t e r f e r e a n d r e d i l i e sb e l i e v ep r o h i b i t i o ni nt y p i c a lc a s e b u ti n a t y p i c a lc a s e ,w h e nt h ep e r p e t r a t o rt oa v o i dt h eh a r mr e s u l t st ot h es u b j e c t i v ed e s i r et o r e m a i ni nt h em i n do f c o m p l e t e l y , a n dd i d n 、to u t s i d ei n t oa n yo b j e c t i v eb e h a v i o r , a n di s p u r e l ya c a s eo fh e a r ta c t i v i t y , b e c a u s eo fi t se m p h a s i so ns e a r c h i n gf o rt h ep s y c h o l o g y s t a t eo f e 伊a ya r e a b e t w e e nt h eu n k l l o w ni n d r e c t - i n t e n t i o na n do v e r - s e l fc o n f i d e n c e f a u l to nt h ep s y c h o l o g y , a n di ti sd i f f i c u l tt od i s t i n g i s hb e t w e e ni n d r e c t - i n t e n t i o na n d o v e r - s e l fc o n f i d e n c ef a u l t i nt h e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 ,w h e np e o p l ea n a l y s i st od e t e r m i n e t h ef a u l tf o r mi ns o m ed i f f i c u l tc a s e sa n ds o m ca c c u s a t i o n s l yb yc u r r e n tf a u l tf o r m t h e o r y , i ti sd i f f i c u l tt od i s t i n g i s hw h e t h e rt h ep e r s o n sf a u l tf o r mi sa ni n d r e c t i n t e n t i o n o ro v e r - s e l fc o n f i d e n c ef a u l t i nt h el e g i s l a t i o n , t w op h e n o m e n aw i l lb ea p p e a r e dt h a t c e r t a i nc r i m e sw i l lh a v eb o t hf o r m so fi n t e n t i o n a lf a u l ta n dn e g l i g e n c ei nt h es a n l el a w b u ti tg o e sb e y o n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t h e o r yo f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f o r ms i n , i t i sas t r o n gc h a l l e n g et ot h ec u r r e n ts i n 、sf o r mt h e o r y , a n di ti san e wl e g a lp h e n o m e n ai n c h i n a 、sc r i m i n a ll a w d i s c o v ep r o b l e ma n ds o l v ei t t h i sp a p e rt r i e st or e f e r e n c ea l lt i m e sp e n a lt h e o r y s e x p e r i e n c eo fs o l v i n gt h ep r o b l e mo fi n d i r e c t - i n t e n t i o na n do v e r - s e l fc o n f i d e n c ef a u l t a n dp r o p o s e dt h e 廿1 i r ds i nf o r m “r a s h l e s s n e s s o nt h eb a s eo fo u rt r a d i t i o n a ls i nt h e o r i e s , i no r d e rt or e s o l v e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d i f f i c u l t i e s 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t h e i i i 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 r a t i o n a l i t ya n df e a s i b i l i t yo fr a s h l e s s n e s sa so u rt h e o r yo fc r i m i n a ll a wi na n e ws i n f o r m s e x c e p tt h ep r e f a c e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d i v i d e si n t of o u r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o r i g i no ft h ep r o b l e m i nt h i sp a r t , a tf i r s tt h ew r i t e rh a v em a d e 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 n dt h e na n a l y z e da n dc o m p a r e da b o u tt h eg e n e r a lt h e o r yo ft h ec u r r e n t f a u l tf r o mo fo u rc o u n t y , a n dp u tf o r w a r do p e nt os a yf a u l tt h e o r ya n dr e a l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o nt h i sb a s i s ,a l t h o u g hw ec a ng e tv e r ym u c hc l e a rb e w t e e nt h ei n d i r e c to np u r p o s e w i t hr e a d i l yb e l i e v ec i r c l eo ff a u l ti nt h e o r y , b u ti ti sd i f f i c u l tt od i s t i n g u i s hb e t w e e ni t s i ns o m e s p e c i f i cd i f f i c u l tc a s e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t h eo v e r v i e wo f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d i v i d e so fi n d r e c t i n t e n t i o n a n do v e r - s e l fc o n f i d e n c ef a u l t i nt h i sp a r t ,t h ew r i t e rh a v er e v i e w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u r s eo ft h ea n c i e n tf a u l tt h e o r yo fo u rc o u n t r ya tf i r s t ,a n dl e a r ne x p e r i e n c ei n l e g i s l a t i v ea n dj u d i c i a lf r o ma n c i e n tc h i n aa n df o r e i g nc i v i ll a w 、c o m m o nl a wi n d e a l i n gw i t ht h ed i v i d eo fi n t e n t i o n a la n dt h ec r e d u l o u s a n d t h e na n a l y z e da n d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n e wt h e o r i e s 、t y p i c a li s s u e so fo u rm o m e n ts c h o l a ri nt h ed i s t i n c t i o n b e t w e e ni n t e n t i o n a la n dt h ec r e d u l o u s t h e r ea r em a i n l y “s t r i al i a b i l i t y ,“m o r et h a n t h ee l e m e n to ft h eo b j e c t i v e ”,“c o n s i s t e n ts i n s ”a n dp o i n t e do u tt h ed e f i c i e n c i e sa n d t h eo f f i c ew ec a r ll e a r ni nt h ec o m m e n t a r y t h e “r dp a r t :t h et h i n k i n go ft h ep r o b l e mo ft h ed i v i d eo fi n d r e c t i n t e n t i o na n d o v e r - s e l fc o n f i d e n c ef a u l t o nt h eb a s i st h a tt h ea b o v ec o m p a r e sa n dd r a w sl e s s o n s f r o m ,t h ew r i t e ra g r e e ,“c o m p o u n df r o mt h e o r yo ft h ef a u l t t h a tp r o f e s s o rc h u h u a i z h ip u tf o r w a r dr e l a t i v e l y t h r o u g hs e r i o u sa n dc a r e f u lt h i n k i n ga n dd e b a t e ,ih a v e a n a l y z e da n dc o m p o u n d e dp r o f i ta n df r a n do ft h ef a u l tt h e o r y ,f i n dt h ed e f e c tt h a tt h i s t h e o r ye x i s t s :a sw i t ht h es i n g l ef a u l tf r o m ( i n c l u d ef o u rt y p e so f t w ok i n d s ) o np u r p o s e ( i n c l u d i n g ? ) ,b u tn o n eo fc o n c r e t er e a l i t yt h a tt h eo p e r a t i o nc a l lb eu s e dn a m e t h ef o u r t hp a r t :t h es e t t l e m e n to ft h ed i v i d eo fi n d r e c t - i n t e n t i o na n do v e r - s e l f c o n f i d e n c ef a u l t i nt h i sp a r t ,t h ew r i t e rb a s e so nt h eb a s i so fr e l a t i v e l yd r a w i n gl e s s o n s f r o mt h et h i n k i n ga n ds c h e m e 、析廿lc i r c l et or e a d i l yb e l i e v ef a u l to np u r p o s ei nt e r m so f l e g i s l a t i v et h e o r y :i ti si n d i r e c tw i t h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r e a d i l y i n gb e l i e v et h ef a u l to n i v 河南大学蠕页士掌位论文 p u r p o s et ok e 印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a u l tf o r m ,u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a u l tt h e o r yu n a b l ec i r c l e d i v i d e ,a ti n d i r e c to np u r p o s e 淅n lg r a ya r e at or e a d i l yb e l i e v ef a u l t ,i n t r o d u c et h et h i r d 虹n do ff a u l tb o l d l y 一“r a s h l e s s n e s s ”p r o p o s ef o u rt y p e so ft h r e ek i n d s :o np u r p o s e ( i n d i r e c to np u r p o s ea n do np u r p o s ed i r e c t l y ) , r a s h n e s s ,t h e o r yi d e ao ff a u l t ( r e a d i l y b e l i e v et h ef a u l ta n dn e g l i g e n c ef a u l t ) s ot h ei n d i r e c tt od i v i d ei n t oi s s u em a yb e e a s i l ys o l v e dw i t hc i r c l et or e a d i l yb e l i e v ef a u l to np u r p o s e ,t h ei d e aw h i c hw a s p r o p o s e di nt h i sp a p e rn o to n l yo f t e nm o v et h ew e a p o n sb u ta l s op l u m pt h eo r e t i c a l s y s t e mo fc u r r e n tf a u l to fo u rc o u n t r y , a n dn o tp u r s u et h ep e r f e c t i o nw i t hf o r m a l t h e o r e t i c a ls y s t e mb u tr e a l i z e dt h ef a i r n e s st h a ti sd e c l a r e dg u i l t yo n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o f p e n a l t y k e yw o r d s :i n d r e c t - i n t e n t i o n ;o v e r - s e l fc o n f i d e n c ef a u l t ;b o r d e rp o i n t s ; r a s h l e s s n e s s v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酌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栽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鼍爹。;0 ,t :翼乳, 学住中簸。撑住裂善;墓:盏送:学住申请人i ( 擘位论文作者签名:蕉【筮: 2 。一j j 。 。 j ,j j _ ,。,j 。 j j :;? ,7 一j ? c : j? j r 、 j ? ,十 v 、。 l ,t 。j7 ,乡,。,7 。,荽,:j ,。:i : j :;矗:z 器i7 卑,刃t 日 l i 。一妒? i : :j :j ? i j j1 | i 。j ? 。| 7 ?t 、 蒡7 ”二j j 7 磐i 澎谤;。舻,蕞 爹;jj ,“母、爱矗; ,j :_ ? 、,一囊墨 ,: 0 、 , 7 7 一“ 出 冬,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爹 。夸i j ? 。一oj ? 、t l ,- ,i ,i 、。,“,一7 ,;:一jj t 17 j i i o 。h t f ,:。? 一j ,j 。,j 铲i j j i 。i 本人经河毫大学审核批准援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酌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奎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曰张,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住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釜名:主! i 丝 2 0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三l 逭! 銎 2 0年 月 目 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 引言 人类千百年的认识实践与科学发展无可辩驳地证实,真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任何一项真理都逃脱不了被质疑、被挑 战、被发展乃至被推翻的命运,我国现行罪过理论,作为人类认识长河中的一朵 浪花,概莫能外。 在罪过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便是对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界分 问题,对该问题的解决在理论上及实务中均存在相当难度,因而构成了中外刑法 理论中罪过形式论的一大重要课题。我国实体法通说理论据以区分间接故意与轻 信过失的意志因素“放任 与“轻信能够避免 ,在理论上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 理态度,但由于它们的属性皆是心理状态,若其只存在于行为人的脑海中,未外 化为客观的行为时,因其强调对模糊心理状态的探求而使得司法认定工作面临困 境。大凡疑难案件,皆源于此。 发现问题应该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掩盖,对该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 的界分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正确定罪与量刑,对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 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弥补我国现行罪过理论中对于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 之界分问题在理论研究上、司法认定上的缺陷,促进我国刑法立法的完善和刑法 理论的进步为目的,绝对不是对现行罪过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她在一定程度上的 积极的扬弃。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该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界分问题的解答,为我 国有关此问题的刑法理论研究和立法、刑事司法认定工作起到一点借鉴作用。正 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选择此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笔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以我国刑法中的罪过形式理论为基础, o 胡鹰著:过失犯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7 1 页。 1 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 其次,借鉴国内外刑法中对于罪过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刑法罪过理论存在 的问题,然后站在立法论的立场,从应然的角度提出合理化的立法建议。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对于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界分问题,应当 首先运用传统的罪过理论进行解决,因为该问题只是传统罪过理论的一种特殊情 况,我们不能因为其认定上的复杂性就简单地全盘地否认传统罪过理论的合理性, 而应该对其加以更理性的看待。 因此本文主要运用了比较法、实证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以 现行罪过理论为立足点,详细介绍通说罪过的一般理论,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矛 盾,然后在评述国内典型理论和比较借鉴我国古代、域外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在 处理此问题时将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合二为一的经验的基础上,比较赞成储槐植 老师提出“复合罪过形式理论 。笔者通过认真细致的思考,分析出该理论利与弊, 发现:作为与单一罪过形式( 包括两种四式:故意和过失) 相并列的复合罪过形 式( 包括? ) 却没有一个具体的现实的可操作可运用的名字、名称。这一缺陷注 定了它仅限于一种合理的理论设想,而无法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具体运用。于是 笔者在比较借鉴和思考论辩的基础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对间接故意与轻 信过失的界分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解决思路与方案:即保留传统罪过形式间接故意 与轻信过失的基础上,在通说无法界分的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之间的灰色区域, 即故意与过失的分界点,大胆引入第三种罪过一“轻率 。提出三种四式:故意( 直 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轻率、过失( 轻信过失和疏忽大意过失) 的理论构想。令人欣 慰的是笔者的这一想法与国内一些学者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 这样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界分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既不大动干戈,又丰满 了我国现行罪过理论体系,弥补了我国在立法和司法上的欠缺,更有利于严密法 网,打击犯罪行为,体现刑法的保护机能,正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2 河龠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问题的缘起 犯罪,不仅在客观上具有危害社会的行为,而且在主观上具有一定的罪过心 理,几百年来,刑法中没有任何一个问题比准确地确定犯意或心理因素更为重要、 更令人困惑。人们确信故意与过失之间肯定有断然的界限而且人们一定能够找到 这一界限,于是罪过形式中“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区分问题成为“刑法中最 难和最有争议的问题 ,成为各国学者争讼的焦点。 ( 一) 我国刑法中罪过的一般理论 现代刑法同时关注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即强调犯罪的主客 观同一,现代刑法一方面奉行“无行为无罪过 的犯罪客观性原则,另一方面也 恪守“无罪过即无犯罪”主观罪过原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刑法的发展 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将定罪的标准逐渐从违法行为移向行为者的历史,即从客观移 向主观的历史。 罪过在我国刑法犯罪构成中越来越居核心位置,罪过的有无,决定行为人主 观恶性的有无,罪过形式的不同表明行为入主观恶性程度的差别。正确划分罪过 内部结构形式,明确不同罪过形式的含义及其彼此间的界限,在理论和实践上都 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主观方面 这一概念,在英美法系被称 作“犯意”、“犯罪心态 ,在大陆法系被称作“罪责”、“罪过”可能是刑法中 一个最复杂的概念。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 态度。研究犯罪的主观方面,对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犯罪主观方面存在客观性。行为人的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相对于其客观危害行 为属于主观因素,但对于司法工作人员来说则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其次,犯罪主 观方面通过犯罪行为得以客观外化。行为人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不是停留在其 大脑中的纯主观思维活动,它必然要支配行为人客观的犯罪活动,这样就必定会 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 通过行为人犯罪及与犯罪有关的犯罪行为前、犯罪行为时以及犯罪实施后的一系 列外在的客观活动表现出来。即犯罪主观方面是客观存在并且要通过客观活动表 现出来,司法人员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地、辩证地分析案件的各种具体 情况,就能够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罪过,行为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从而对 其主观心理态度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判定和结论,进而正确定罪量刑。 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罪过( 即犯罪故意或犯罪过失) 以及犯罪目的和动机这几 种因素。其中,犯罪动机不是犯罪构成必备的主观要件,它一般不影响定罪,而 影响量刑;犯罪目的只是某些犯罪构成必备的主观要件;而行为人的罪过是一切 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 罪过的基本形式是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其中,故意有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两种具体形式,过失有疏忽过失与自信过失两种具体形式。 1 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是罪过的最基本形式,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在刑法发展的历史上, 犯罪故意曾存在过三种学说: 第一,认识主义,又称预见主义。该说认为,认识因素是确定故意的标准, 行为人已经认识到犯罪构成的事实并坚持实行,表明其主观的反社会性,就是犯 罪。认识主义强调认识因素在故意犯罪构成中的重要性,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它 过分夸大认识因素在故意犯罪中的地位,则是不可取的。事实上,认识本身只是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还不表明行为入对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心理态度。而且,故 意犯罪必须要求明知,但反之则不然,即有明知却不一定是故意犯罪,例如,过 于自信过失,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也是有所认识的,虽然认识的程度不如故意, 如果简单的以认识作为界定故意的根据,则过于自信过失就包括到故意犯罪中来 了。因此认识主义存在片面性。 第二,希望主义,又称意欲主义。该说认为,故意的成立不仅要认识构成要 件的事实,而且须希望危害结果发生。该说在强调认识因素的基础上,将注意力 。高铭喧、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0 8 页。 4 河南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投放在意志因素上,正确地揭示了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无疑是比 认识主义有进步的。因为只有意志因素才真正反映一个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但希 望主义将故意犯罪的意志因素仅仅局限于希望,否定了故意犯罪的意志因素的多 元性,同样存在片面性。 第三,容认主义,又称折衷主义。该说认为,犯罪故意在认识犯罪构成事实 的基础上,并不一定以希望结果发生为条件,只要行为人容认危害结果发生,就 构成故意。该说在肯定认识因素在故意犯罪构成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用容认来 概括故意犯罪的意志因素。即只要容认危害结果发生就足以构成,希望这种危害 结果发生,当然更在情理之中。容认主义既排除了过于自信过失又纳入了间接故 意,比较确切地揭示了故意犯罪的心理本质。 在大陆法系的这三个学说中,容认说宽严适中,今为通说。我国刑法承袭前 苏联的做法,在立法和理论上采取“容认说。 我国刑法第1 4 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 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犯罪故意的意志因 素不同可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两种罪过形式。 ( 1 ) 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 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用公式表示为:“明知必然( 可能) + 希望 。一 是认识因素一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意志因素一希望危害 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 2 ) 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 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用公式表示为:“明知可能+ 放任”。一是认识因素一明知 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种对危害结果可能发生的认识,为间 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放任 心理的存在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二是意志因素一放任 危害结果的发生。所谓“放任”,就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持听之任之的态度。 在司法实践中,间接故意大致有三种情况: 5 间接故意- - 7 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 第一,“无所谓 一即行为人为了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纵某一危害结果的 发生。例如,在6 楼装修的住户甲,想把多余的水泥搬下楼,而当时电梯尚未安 装好,只能走下去,因此住户甲决定将水泥袋子从6 楼直接扔下去,当时装修工 人认为不妥,很容易砸到人,但是甲听不进去,执意将水泥袋扔下楼,结果刚好 砸在一个过路人乙的头上,乙当场被砸死。甲的行为就是“无所谓 的间接故意。 第二,“豁出去 一即行为人追求某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 发生。例如,甲欲毒杀妻子乙,就在乙的碗里投放毒药,甲预见到其妻子有可能 喂饭给孩子吃,但因他杀妻心切,就抱着听任孩子也被毒死的心理态度,事实上 妻子在喂饭时确实喂了孩子几口,结果母子均中毒死亡。甲对乙的死亡是直接故 意,对孩子的死则是“豁出去的间接故意。 第三,“不计后果 一即突发性的犯罪,行为人并非明确追求具体结果,而是 在瞬间的情绪冲动下,不计后果实施危害行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例如:生活 中,一些青少年临时起意,动辄行凶,不计后果,捅人一刀便扬长而去,致人死 亡的案件就属于这种情况。 从心理学上看“放任 是与人的需要紧密相连的,不过,放任的结果本身并 不是人的需要的直接产物,而是一种派生物,具有间接性、附属性。那么,这种 间接的结果为什么能够归之于行为人呢? 对此,黑格尔引用了一句绝妙的古谚: “从手里掷出的石头,变成了魔鬼的石头。 由此可见,在间接故意的情况下, 一旦行为实施,对于可能发生的结果是非行为人所能控制的。但之所以仍然将这 种结果归之于行为人,是因为这块石头毕竟是行为人所扔,即使变成了魔鬼的石 头,也是行为人的意志之显现。 2 犯罪过失 我国刑法第1 5 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是过失犯罪 。 西阮方民、袁继红、周振晓著:刑法学,浙江大学h 版社2 0 0 3 年版,第8 0 页。 。( 德) 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范扬译,商务印书馆1 9 6 1 年,第1 2 2 页。 6 河南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按照犯罪过失在认识因素上有无认识,刑法理论上把犯罪的过失分为过于自 信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罪过形式。 ( 1 ) 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一是认识因素一 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无认识状态,是疏忽大意过失区别于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以及 过与自信过失的一个重要特征;二是意志因素一疏忽大意,粗心不在意导致没有 预见。 其主要特征是:一是行为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二是行为人有义务且有能力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三是行 为人没有预见到的原因是疏忽大意。 ( 2 ) 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于自信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 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一是认识因素一行为人已经预见到 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也认识到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现实 条件,因而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发生了错误认识。二是意志因素一轻信能够避 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过高估计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有利因素,过低估计可能发生 危害结果的不利因素; 其主要特征有:一是行为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二是行为人相信自己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三是轻率的心理,即行为人没有 确实履行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注意义务。 一般来说,故意和过失是两种有着质的区别的罪过形式,但对于处于分界点 的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分,还是出现了相对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这两 种这两种罪过形式之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表现在:一是二者认识因素基本相同, 即行为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二是二者的意志因 素相近,即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都不持希望态度,都不是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三 是二者都是结果犯,即以实际结果的发生作为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 , 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 我国现行罪过形式理论对轻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分表现在:一是认识因素 不完全相同,间接故意仅仅认识到与犯罪有关的事实,而对那些确实可能防止危 害结果发安生的事实和条件没有认识或不予关心;轻信过失不仅对其行为的社会 危害性和犯罪的基本事实都有认识,而且对其他可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事实和 条件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二是意志因素不同:轻信过失不仅不希望结果发生, 而且希望避免该结果的发生,即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的态度,是事与愿 违;而间接故意虽然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也不是希望它不发生,而是采取既 不积极追求又不设法避免的放任态度,危害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其意志或者是 容忍纵容该结果的发生。 因此二者不仅在实践中易于混淆,而且学理上也颇多争议,需要进行探讨和 明确,寻找区别这两种心理状态的标志是刑法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对间接故意 与轻信过失的界限问题进行研究很具有价值。 在罪过学说史上,过于自信过失曾与间接故意联为一体,在认识主义时代, 二者同属于故意范畴;在希望主义时代,二者共列入过失的范畴。只是在近代的 容认主义兴起之后,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才被分割为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形 式。在形式上,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确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以在实践中也容 易被人混淆,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问题一度被称为“刑法中最困难和 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 德国刑法学家威尔采尔语) ,但我国刑法学界一般都认为 二者在理论上的区分是应该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根据通说,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主要有: 首先,在认识因素方面,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虽有相近之处,但也有区别, 长期以来,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二者认识因素基本相同,其实,如果深入分析 二者的认识因素,便不难看出它们的区别: 其一,认识的内容范围不同。过于自信过失不仅认识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 会的结果,还认识到阻碍这种结果发生的主客观条件;而间接故意仅仅认识到前 者。 其二,认识的假定性。过于自信过失虽然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有有 8 河南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一定的假定前提,行为人的思维逻辑是:如果在一般情况下,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或者如果他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危害结果;或者如果自己处理不当,可能 发生危害结果等等。即便是这种假设条件,行为人也准备在行动过程中予以排除。 例如,汽车的刹车发生故障,这是一个不利因素。司机在出车以前认为,如果出 车,可能会肇事,但自己的技术好。行车路线熟,不会发生事故。可见,过于自 信过失对危害结果的预见,是对行为时的不利因素的一种估计,是对行为发展趋 向所进行的最坏的设想。事实上,行为人还认识到诸多有利因素,并自信可以排 除假设条件。 而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认识,是种实际可能性,是对行为发展趋 向的一种客观判断,是一种实践可能性,是对行为发展趋向的一种客观判断,确 实可能实际发生危害社会结果。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