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论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土地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经 济性,使得土地资源的法律保护具有了现实意义。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 国土地资源状况的严峻性及刑法保护土地资源存在的漏洞,使得我们要完善对土地 资源的刑法保护。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土地资源概述。笔者在此部分,对土地资源的自然涵义、生态涵义、 经济涵义、政治涵义及法律涵义进行了界定,对土地资源刑法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 深入的阐述。 第二部分,土地资源刑法保护的比较法考察。笔者对古今中外有关土地资源刑 法保护的规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中外有关规定的不同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第三部分,中国土地资源刑法保护的现状及缺陷。笔者通过对中国土地资源刑 法保护的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土地资源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中国土地资源刑法保护的完善。笔者在此部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即设置多样性的刑罚、完善立法模式、完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 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 。增加新的罪名:如增设“污染土壤罪” 、 “土地使用 权诈骗罪” 、 “损害土地质量罪” 。 关键词:关键词:土地资源;刑法保护;刑罚 ii abstract the land resource is precious natural resourc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human cone. the scarcity and economy of the land resource, making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land resource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any people and little land is our countrys basic condition. the seriousness of the land resource situation and the criminal law loopholes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land resource, making the criminal law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land resource become a necessit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 to four parts: part one, generality land resource.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has defined land resources natural implication and ecological implication, economic implication, political implication and legal implication. in addition, the author has 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of the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of the land resource thoroughly. part two, the comparison of the land resource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ancient and moderns in china and abroad relating the land resource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stipulatio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brief analysis differently to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oncerned requirements. part three, the situation and defection of land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through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and resource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e defect of chinese criminal law to protect the land resource. part four, improvement of the land resource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has proposed concrete suggestions that establish multiple penalties, improve the legislative model, improve the “illegal requisition or occupation of land crimes” and the illegal low-cost state-owned land use right transfer of the crime” and increase new charges, such as set up “crime of soil pollution”, “land employment right crime of fraud”, and” damaging the quality of land crimes” keywords: land resource; criminal protection; penalty 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010 年 3 月 12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烟台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非保密的论文范围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2010 年 3 月 12 日 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 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 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引引 言言 土地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作为人类安身立 命之本,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物质资料。古今中外的贤人对土地的重要性作 了如下论述:中国古代的孟子说: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 马克思说: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 “劳动是财富 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 。 “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 地面积 0.777 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中国人均耕地仅为 0.106 公 顷,不及世界人均数的 43%。 ” 。我国人均占有林地约 0.12hm2,为世界人均占有林 地的 1/9。我国人均占有天然草场 0.3hm 2,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2。把农、林、 牧用地加起来,我国人均占有 0.5hm 2,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 左右。根据 2008 年的国土资源公报全国耕地面积 18.2574 亿亩,净减少 29 万亩;耕地 18 亿亩的红线岌岌可危;园地 1.77 亿亩;林地 35.41 亿亩;牧草地 39.27 亿亩;其他 农用地 3.82 亿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4.04 亿亩;交通运输用地 0.37 亿亩;水 利设施用地 0.55 亿亩;其余为未利用地。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土地资源问题在中国不仅是个极为重要的经济问题, 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土地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涉及 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土地问题被美国耶鲁大学埃里克森教授称之为“中国 未来最为重要的问题。温家宝总理一再告诫中国的政府官员: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 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 18 亿 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 “人类在利用土地上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一方面,土地是自然生成物,是有 限的自然资源,它不会随着人类的活动而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问题还不限于此,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对土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年,第 109 页。 威廉配第: 赋税论 , (中译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年,第 66 页。 王华春: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研究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年,第 3 页。 数据来自 2000 年国土资源公报 。 新华网: 温家宝: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 18 亿亩的红线 ,2007 年 3 月 5 日, 年 7 月 8 日。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地这种宝贵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我国对土地经 济属性和自然属性的认识不足,土地管理不严,乱占地,滥用土地、浪费土地、破 坏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各样的“圈地运动” ,导致了土地资 源惊人的破坏。受利益的驱动,破坏土地资源的犯罪也日益突出,人地矛盾更加尖 锐。 工业革命,使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随 之产生。就土地问题来说,土地沙漠化、土地污染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灾难,土地危机不再是游离于文明之外的事情,正如日本著名环境法学者原田尚彦 所言: “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是伴随着社会的高度产业化而出现的现象。环境问题,无 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先进国家中共同的烦恼。 ” 当前我国的 土地问题日趋严重,土地问题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妨碍了人们的生活。破坏土 地资源的犯罪是对社会根本利益的侵犯,是对我们生命线的破坏。破坏土地资源的 严重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刑法保护的必然性。 郭洁: 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第 1-2 页。 【日】原田尚彦: 环境法 ,于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年,第 2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第一章 土地资源概述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涵义 土地是综合的自然资源,澳大利亚的克里斯钦等人把土地称作“真正的资源” 。 他认为“土地是地表上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从空中环境到地下的物质层,并包括 动植物群体,以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 。 土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土地是人类的家乡,固有 “万物土中生”的朴素哲理。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土地在农业生产中有基础性作 用,如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农以地为本” 。在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 输业中,土地主要作为地基,作为操作的场地。在采矿、地热等能源利用中也离不 开土地。 虽然人类已经迈入了太空,但笔者仍可自信地说土地仍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唯 一场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地。当前人口、环境、粮食等全球性问题无一 不与土地有关,我们必须对土地资源的涵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土地资源的自然涵义 土地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考察,它描述的是土地实际存在的形态。人们把地壳的 陆地部分、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体场所称为土地。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 陆地及其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陆地水面。 ” 土地作为上天赐予人类的自然物, 具有以下特征: “位置的固定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和功能永久性。 ” 二、土地资源的生态涵义 生态学上认为: “土地是在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物和水文等自然资源的 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 “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 表面及其以上的大气、土壤及其地质、水文和植物。 ” 土地群落系为土壤动物、植 物、微生物、土壤有机物与无机物,阳光水等因子所构成的整体。用一个集合束来 王万茂主编: 土地资源管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 2 页。 毕宝德主编: 土地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1 页。 参见毕宝德主编: 土地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3-4 页。 孙鸿烈主编: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综合卷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年,第 175 页。 连亦同编著: 自然资源评价利用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年,第 125-126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表示即称土地。 土地是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物质组成部分。美国学者 利奥波德提出了土地伦理观念,该观念将人类从土地征服者的地位改变为土地群落 的普通一员。 三、土地资源的经济涵义 从经济学角度阐述,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 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予的物质和力量。 ” 美国土地经济学家伊 利认为: “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个词,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或自然资源 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 ” 总之,土地资源的经济涵义侧重于土地对人类的价值,即土地资源在生产实践 中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考虑的,人们关心土地给人们带来的利益。土地资源是生产 性经济资源,或生产资源。土地资源利用过程只是一个生产转换过程,是地球生态 系统独特的物流、能流循环运转过程。土地在人类的利用中产生以下经济特性: “土 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和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 四、土地资源的政治涵义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根据现代国际法的规定, 一个主权国家存在的条件是:领土,主权,居民,政权,四者缺一不可。简言之, 土地问题构成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即所有权问题是社会学、政治学的敏感问题。中国历史上 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分配问题,故有如下观点: “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 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可理也,然则可以正政者,地 也,故不可不正也。 ”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主张土地国有化;孙中山主张平均地 权、耕者有其田;毛泽东主张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制度。 五、土地资源的法律涵义 土地资源是法律保护的客体。根据法律的规定,土地资源的范畴是特定的。简 转引自毕宝德主编: 土地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4 页。 【英】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上卷) ,陈良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年,第 157 页。 【美】伊利等: 土地经济学原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年,第 19 页。 参见毕宝德主编: 土地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4-6 页。 参见管子.乘马 。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言之,法律上的土地资源,仅指人们能够利用、控制的土地。人类尚不能利用的沙 漠、冰峰、雪山等,在未开发之前,只是陆地不是土地。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土地资源的法律涵义:第一,法律上土地资源 计量单位的特定性。它以平方米、平方公里计算面积,不以容量和重量来计算。第 二,法律上的土地资源的概念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不管地球表面长着森林或者一点 植物也没有,也不管它是否经常被水淹没。第三,法律上土地资源的概念不包括离 开地球表面的土层,如花盆中的土就不是土地资源。第四,法律上保护土地资源的 目的在于保持、恢复和改善地球表面良好的状况。 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土地权利的空间化,土地资源法律概念的涵义也在 不断深化。 第二节 土地资源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一、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数量减少、土地资源的质量下降,从 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动植物的生存就会成为问 题,这样最终也就影响了人类的生存。 (一)破坏土地资源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土地资源作为环境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地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是地球上生命系统的命根子。大地的 土壤上生长着绿色植物,植物饲养着动物,这构成了生物学上的食物链。 土地是植物的母亲,她怀抱着树木花草,让它们发芽、开放、结果。土地是动 物的舞台,她敞开胸怀,任百禽千兽自由奔跑,任千鸟百虫在头上吟唱。 土地资源 遭到破坏,依附在其上的植物生态系统产生灾难,植物大量死亡,则依附植物的动 物也将面临死亡的结局。 总之,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危害了动植物的生存发展,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 灾难。 (二)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吴连喜: 家园的危机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土地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人类,她无私奉献着一切,人类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 开土地。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是生命成长的温床。农用地是土地利用的 主要形式,人类在在开发利用农用地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非法的手段,造成了水 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土地盐碱化、土地潜育化等严重后果。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估算,全世界每年有 2100 万公顷的耕地由于沙漠化而减 产或弃耕,损失的农牧业产品价值 260 亿美元。 ” 中国的土地耕种了 3000 年而没有根本性的破坏,这是一个奇迹。但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土地资源的破坏程度,令人不堪入目,甚至有些土地失去了农用地的生 产能力。几千年前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危机未出现时,人们已用刑法保护土地资源。 在目前土壤侵袭、退化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加大保护土地资源的力度,所有的土 地终将成为不毛之地。地球有可能会像月球一样没有生命,到那时,人类也将灭亡。 总之,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并且危害范围大、危害程 度深、危害后果难以计算。所以,动用刑法惩治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实属必要。 二、其他法律保护土地资源存在的不足 我国现行法律对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规定了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 民事制裁主要是用来补救的,具有补偿性;行政制裁具有惩戒性;刑事制裁具有惩 罚性。 民事法律主要保护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在我国,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组织所 有,土地是不能转让的,土地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转让土地的使用权进行的。198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 2 条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 让。土地使用权的依法转让,使土地使用权具有了商品的性质。 土地资源的自然性和经济性,决定了土地供给的稀缺性,人们利用土地使用权 可以谋取高额利润,正如西方法谚所云: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犯人” 。 因为行为人在 行为前都要计算成本,当行为成本与预期利益相比,行为成本明显小于预期利益时, 根据成本支出与行为实施的关系理论,可以认为实施某一行为付出的成本愈小,实 施该行为的可能性愈大。因此,土地利用中的违法犯罪必然增多,仅凭民事手段保 护土地资源的利用必将存在诸多不足。 付立忠: 环境刑法学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年,第 334 页。 张明楷: 刑法格言的展开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年,第 86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行政法律主要是维护土地资源管理秩序,保护土地资源免遭人类的非法破坏。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管理中存在了诸多问题,大量出现将农用地转为建设 用地的情形(如江苏本钢事件) 、非法破坏农用地(如毁坏耕地烧砖窑现象) 、利用 职权倒卖土地(如沈阳马向东非法批地事件)等。 实际执法部门一直呼吁刑事手段应当在生态保护中发挥作用,因为当民事手段、 行政手段无能为力时,应该启用更为严厉的手段,而现实中往往表现为刑事手段缺 位。据东方网中的有关资料,违规用地破坏土地资源的各种严重案件中刑事惩罚率 仅为 0.1%。 民事、行政制裁措施的轻微,使违法行为的预期利益高于行为成本,民事、行 政制裁措施就不能使追求土地暴利的人止步不前。当民事的、行政的制裁手段不能 遏制这些行为时,刑法介入成为必然。 刑事惩罚是针对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所采取的终极法律措施。因此它的动 用必须满足两个最为基本的条件:首先是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达到 了动用刑事法律的程度。其次是其它手段对遏制该行为已无能为力。完善的法律体 系要求民事、行政、刑事制裁层层相扣、紧密联系。在民事、行政制裁收效甚微的 情况下,刑事制裁应该成为最有力度的终极手段。 三、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是国际趋势 土地资源的破坏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它已经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 1981 年制定了世界土壤宪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 1982 年制 定了世界土壤政策和由一百多个国家签署并批准的防治荒漠化公约 。 “1990 年召开的欧洲司法部长会议批准了 77(28)号决议,号召成员国:一要规定各种有 关的犯罪现象,为土壤等其他环境因素及人类提供刑法保护;二是要把危害环境的 行为规定为犯罪,使其在危害行为地和危害结果产生地都受到刑事制裁。1990 年联 合国第八届预防犯罪和罪犯处置大会决议案中,号召各成员国在刑法中规定危 害环境的刑事条款或制定环境立法。 ” “1992 年 11 月 2 日-6 日,国际刑法学协会 在渥太华召开国际刑法学协会区域性预备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对于“环境犯罪是 国际犯罪”这一提法达成基本共识,并通过了对危害环境适用刑法的建议草案 。 ” 周振想: 新中国刑法释论与罪案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 年,第 1399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由此可以得知,加强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成为了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虽然各国对土地资源的法律保护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但都在不断加强运用 刑事手段保护土地资源,如设定新罪名、加大惩处的力度、增加刑罚的种类等。总 之,这些做法深化了破坏土地资源犯罪的内涵,扩大了破坏土地资源犯罪的外延。 这种现象与整个国际社会在其他刑事犯罪中的“去犯罪化”浪潮背道而驰。由此看 出,破坏土地资源犯罪引起了现代各国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各国对于破坏土 地资源行为动用其他非刑罚手段已告失效,或者说其他非刑罚手段在保护土地资源 犯罪中收效甚微,在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之下不得不在土地资源法律管制中使用刑 法这一杀手锏。 加强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符合世界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粮食问题一 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在当今世界,无土地则无粮食;人无粮则生命亡;国无 粮则国危。 徐平: 环境刑法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年,第 168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第二章 土地资源刑法保护的比较法考察 第一节 国外关于土地资源刑法保护的规定 一、大陆法系国家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 大陆法系国家对土地资源刑法保护,各国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将土地资源作为 犯罪客体保护,有的将人类利益作为犯罪客体来保护,并同时兼顾保护土地资源。 (一)以保护土地资源为犯罪客体的国家 西班牙刑法典将破坏土地资源的犯罪规定在“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罪”中, 即第 325 条规定: “违反法律或者环境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直接或者间接向太空、 地面、地下,地表流水、海洋、地下水或者严重影响生态统平衡的国境或者水流汇 集区域实施或者试图实施释放、倾倒、 、辐射、开采、挖掘、掩埋、摧毁、排放、注 入或者沉淀、 排放行为的, 处 6 个月以上 4 年以下徒刑, 并处 8 个月至 24 个月罚金, 同时给予剥夺行使其职业或者职位 1 至 3 年的权利。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在法定 刑幅度内取较重半幅度处罚。 ” 1974 年 12 月 29 日生效的罗马尼亚土地法第 69 条规定, “损害农业土地, 破坏或损害土壤改良工程、作物、葡萄种植、牧场和草地、地形测量或大地测量的 标杆和标记,阻碍维护这些财产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消这些措施,均属违法行为, 应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刑事处罚。未经批准,占用农业用地,减少农业土 地面积和改变农业土地使用范围,不符合法律规定,均属违法;对初次违反受到法 律处分后仍重犯者,应处一个月至一年监禁或刑事罚金。” 1974 年 6 月 25 日生效的日本国土利用计划法第 46 条规定, “违反第 14 条 第 1 项规定,未得到许可签订土地买卖等合同者,应处三年以下徒刑或一百万日元 以下罚金。第 47 条规定,如属违反以下各款条件之一者,应处六个月以下徒刑或三 十万日以下罚金:违反第 23 条第 1 款规定,不提出申报而签订土地买卖合同者;违 反第 29 条第 1 项规定不申报者;按照第 23 条第 1 项或第 29 条第 1 项规定提出的申 报属虚假者。第 48 条规定,违反第 23 条第 3 项规定,在该项期间内签订土地买卖 潘灯译、张明楷 (厄瓜多尔)美娜审定: 西班牙刑法典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124 页。 付立忠: 环境刑法学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年,第 864-865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合同者,应处二十万日元以下罚金。 ” 蒙古国刑法典第 205 条(污染环境)第 1 款规定, “使用有害物或其他废物 污染环境或损毁土地,造成危害结果严重的,处以最低工资额 51 倍以上 250 倍以下 罚金,或者 3 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监禁或 2 年以下徒刑。 ” (二)以保护人类的利益为重点,兼顾保护土地资源的国家 德国刑法典第 324 条 a(污染土地)规定, “ (1)行为人违反行政法义务, 将物质埋入或让他人埋入或排入土地之中,以危害他人、动物、植物健康,或污染 其他贵重物品或水域的方式,或在广泛的范围内,污染土地或将土地作不利改变的, 处 5 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刑。 (2)犯本罪未遂的,亦应处罚。 (3)行为人过失犯本 罪的,处 3 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刑。 ” 瑞典刑法典第 13 章第 8 条 a 规定, “未经许可,排放废物或有毒物质,污 染水、土壤、空气,引起或可能引起人类生命、健康或动植物生存危险处罚金 或 2 年监禁,造成大范围、长时间的危害后果的,处 6 个月以上 6 年以下监禁。 ”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 254 条规定了“毁坏土地罪” : “第一,由于在肥料、 植物生长素、农药和其他危险化学物质或生物物质的保管、使用和运输过程中违反 这些物质的处理规则而导致土地受到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有害产品的毒化、污染或 其他破坏,导致人的健康或周围环境受到损害的,处数额为最低劳动报酬 200 倍至 500 倍或被判刑人 2 个月至 5 个月的工资或其他收入的罚金, 或处 3 年以下剥夺担任 一定职务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处 2 年以下的劳动改造。第二,在发生生态灾 难的地区或在生态形势严峻的地区实施上述行为的,处 3 年以下的限制自由或相同 期限的剥夺自由。第三,实施上述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 2 年以上 5 年以下的 剥夺自由。 ” 蒙古国刑法典第 207 条(毁损、污染土地)又规定, “违反贮藏、使用、运 输化学物质、肥料的法规,使用工业或家庭的有害废物污染土地或损害土壤,对人 类健康和周边环境造成危害结果严重的, 处以最低工资额 51 倍以上 200 倍以下罚金, 或者 3 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监禁或 5 年以下徒刑。 ” 徐平: 环境刑法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年,第 294 页。 徐留成译,谢望原、马松建审校: 蒙古国刑法典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52 页。 徐久生、庄敬华译: 德国刑法典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年,第 160 页。 郭建安、张桂荣: 环境犯罪与环境刑法 ,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 年,第 163-164 页。 郭建安、张桂荣: 环境犯罪与环境刑法 ,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 年,第 198 页。 徐留成译,谢望原、马松建审校: 蒙古国刑法典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52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1989 年 1 月 1 日生效的 奥地利刑法典 第 180 条规定了 “故意侵害环境” : “违 反法规或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污染或侵害水,或污染土壤或空气,致多数人生命、 身体之危险或致广大区域动植物生存之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三百六十日 净额收入以下罚金。若污染或侵害永远或长期持续,而排除污染或侵害为不可能或 经济上无法负荷以及排除污染或侵害须费五十万以上奥币先令的,也应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三百六十日净额收入以下罚金。第 181 条还规定了“过失侵害环境” :凡 违反法规或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过失为前条所处罚行为之一者,处一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三百六十日净额收入以下罚金。 ” 二、英美法系国家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 英美法系国家实行判例法,对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比较特殊。英国和加拿大将 土地资源列入财产法中进行保护。西方发达国家注重对个人私有财产的保护,因此 对该类犯罪的处罚较重。美国则将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上升到生态学的高度。 土地一般不能被盗窃,但是仍可以作为财产被损害,因此可以成为刑事损害的 犯罪对象。英国刑法将破坏土地资源的犯罪归类于“毁坏或损坏他人财产罪”之中。 刑事损害法第 1 条(1)规定: “没有合法的理由,故意毁坏或损坏他人的财产 或造成他人财产的毁坏或损坏,或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这些财产的毁坏或损失,即 为犯罪。 ”依照第 4 条,本罪被判入狱 10 年。 这里的“毁坏或损害”不一定非要使该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具体的变化,只要使 用不当,就能说明该物体遭受了损害。此外,倘若物体的实际价值降低了,即便他 人没有违背自然规律使用该物体,也意味着该物体遭受了毁坏或损害。由此可见, 英国对土地资源等物体的刑法保护是非常严格的。 加拿大刑事法典第十一章讲述了“关于财产的故意行为和违禁行为” ,并在 第 428 条对该章中的“财产”作了明确解释,即本章中的“财产”包含不动产或动 产。该章第 430 条规定了“毁损罪” 。 “其第 1 款规定,故意实施下列行为的,构成 本罪: (a)毁损财产; (b)使财产处于危险之中、无用、失灵或失效; (c)妨害、 中断或干扰他人对财产的合法使用、享用或管理。第 2 款规定,实施损毁行为致使 生命处于实际危险中的,构成可诉罪,处终身监禁。第 3 款规定,毁损遗嘱文书或 付立忠: 环境刑法学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年,第 832 页。 【英】j.c.史密斯 b.霍根: 英国刑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 793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价值超过 1000 加元的财产的: (a)构成可诉罪,处 10 年以下监禁; (b)构成按简 易定罪处罚的犯罪。第 5 款规定,故意作为或违反职责的不作为,可能危及生命的, 或者导致财物、资料被损毁的,构成可诉罪,处 5 年以下的监禁或者构成按简易定 罪处罚的犯罪。 ” 虽然美国建立统一的国家比较晚, 但是很注重环境立法研究。 在美国被称为 “环 境问题 10 年”的 20 世纪 70 年代,就制定了很多关于环境方面的法律。其中,关于 土地资源保护方面的主要有: 联邦环境农业管理法 、 联邦土地政策管理法 、 环 境责任、补偿、规则法等,但是这些法律大都具有民事性质。 随着环境危机的加深及民事制裁在保护环境犯罪中的不足,20 世纪 80 年代,刑 事制裁就成了保护环境的强有力措施。 “美国的土地法规定,要管理和保护土地的科 学、风景、历史、生态等方面的价值或质量,对某些公有土地还应保留其原始状态, 对违反者不仅可以罚款,还可以判处徒刑。 ” 第二节 中国关于土地资源刑法保护的规定 土地作为农业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自古以来,就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因 此,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很早就出现了。 一、古代法律对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 原始社会,人们的认识水平低。没有历史文献记载土地的重要性,人们只能做 大致的推测。刑法还尚未与土地联系起来。 夏商周三代,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实行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全国的土地属于 国王所有。西周中期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王有制的观念开始动摇,出现了土 地交换现象,各级奴隶主事实上已经取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春秋末期,生产力提高(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使生产关系发生的变 化。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私田的出现,土地王有制受到了冲击,阶级关系发生 了变化,出现了地主阶级和自耕农。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具有远见卓识的诸侯王实 行了田制改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立法,如鲁国在公元前 594 年实行“初税 亩” ,楚国在公元前 548 年实行“书土田” “量入修赋” 。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私 田的合法性。 卞建林等译: 加拿大刑事法典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251-252 页。 肖乾刚主编: 自然资源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 年,第 55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实现了全国法制的统一,对 土地的法律保护也纳入其中。当时法律把土地划分为国有与私有两种,国有土地不 容侵犯,为保护私有土地所有权,秦律规定了“盗徒封”之罪。 秦简法律答问中有: “盗徒封,赎耐。可为封?封及田界阡陌” 云梦龙岗秦简可见: “盗徒封,侵食冢(庙) ,赎耐“侵食道千陌及斩人畴 企赀一甲” , 即私自移动天界、 侵占田间沟埂及铲平田畴等行为要分别被处以 “赎耐” 和“赀甲”的刑罚;而“田及为诈伪(宅) (田)籍皆坐赃以盗” ,也即伪造房 屋和土地证书的按“盗罪”处理。 汉朝的法律对秦律进行了改革创新, “历代之律,皆以汉九章为宗” 。 汉朝 开创了“礼法结合”的法律体系, “自汉以后,沿唐及宋,迄于元朝,虽代有增损, 而无敢轻议成规” 。 汉朝十分注重对土地权益的保护,汉律中增设了“专地盗土” 、 “夺田” 、 “买公田与近臣”诸罪,并且严禁盗卖官田和盗窃公私田。 法律处治“度田不实”及“匿田”行为。 “匿田”实际上就是“度田不实”的主 要犯罪体现。汉朝中期土地买卖频繁,土地兼并比较严重,以至于“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 因此,汉哀帝曾下诏对占田过限给予法律制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但封建法制渐趋成熟,尤其是律学十分繁荣。 这一时期的土地立法主要是曹魏的屯田制、两晋的占田制、北朝的均田制。北齐和 北周继承了北魏的均田制,仅在具体内容上作了一下变通。 隋唐时期, 形成了完备而典型的封建法律中华法系。 唐律疏议 第四篇 户 婚律中规定,严禁盗卖、盗耕种公私土地,保护公私土地所有权,并增加了惩治 土地犯罪的措施。 “盗卖、盗耕种公私田”罪,要根据情况处以笞刑至徒刑。唐杂 律规定,买卖土地等“并立市券” ,如“已过价,不立市券,过三日笞三十;卖者, 减一等。 ” “立市券”就是买卖双方要签订买卖合同,并且保人要在上面签字。 唐朝中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对违反此项的行为规定了一些罪名: “应 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应课而不课”罪,指的是基层官吏违反国家有关土地应授 应还和督课农桑的规定的行为,根据行为表现处以笞刑到徒刑等不等刑罚。同时, 县令对这类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占田过限”罪,指的是所占的土地超过 曾代伟主编: 中国法制史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年,第 58 页。 明史.刑法志 。 九朝律考.汉律考 。 汉书卷二四食货志 。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了均田制中规定的数量,这类人要根据犯罪情节处以笞、杖、徒刑。 “若占田过限者, 一亩笞十,十亩加一等,过杖六十,二十亩加一等,一顷五十一亩罪止一年” 唐律疏议.户婚 “在官侵夺公私田”条律云: “诸在官侵夺公私田者,一亩以 下杖六十,三亩加一等;过杖一百,五亩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半。园圃,加一等。 ” “擅卖口分田” 罪, 指的是未经官府批准而买卖口分田的行为。 唐律疏议.户婚 “卖 口分田”条律云: “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 主,财没不追,即应合卖者,不用此律。 ”唐律这种规定的目的在于使国家不失去应 该收回的土地。 宋朝经济比较发达,对土地的刑法保护也较完善。 宋刑统对土地典卖行为作 了很多禁止性规定,如严禁重叠买卖土地、禁止盗卖田产、禁止寺观置买土地、限 制官吏在辖区内置买土地、众分田产禁子孙私卖、妇女不得擅自出卖田产、卑幼不 得私自典卖土地等,违反规定的,将会被处以杖刑。 明朝土地所有制关系表现为官田与民田并存。国有土地的农业经营主要实行屯 田制的方式,而屯田属于国家所有,受到法律的保护。明朝律例专设“盗卖屯田” 一条,规定: “凡用强占种屯田五十亩以上不纳子粒者,问罪,照数追纳。其屯 田人等将屯田典卖人至五十亩以上,与典主买主各不纳子粒者,俱照前问发。若不 满数,及上纳子粒不缺,或因无人承种而侵占者,照常发落,管屯等官不行用心清 查者,纠奏治罪。 ” 洪武五年,朱元璋颁布了申诫公侯的铁榜 ,其中规定:凡公 侯之家,倚恃权豪,欺压良善,虚钱实契,侵夺人田地、房屋、孳畜者,均据初犯、 再犯、三犯,给予不同处罚。 英宗天顺二年再次下令: “皇亲公侯伯文武大臣,不 许强占良民田地,事发坐以重罪” 。万历八年(1580 年) ,明政府曾下令, “严欺隠之 律,有自首万年诡占及开垦未报者,免罪;首报不实者,连坐;豪右隠占者,发遣 重处。 ” 清朝政府承认土地的私人所有权,像保护官田一样,同样对私田予以保护。对 于盗卖他人田宅、盗种他人田者及换易、冒认、侵占他人田宅等行为,皆要科罪。 乾隆三十三年(1768 年)增例: “凡民人告诉坟山,近年者以印契为凭;如系远年, 唐律疏议.户婚 “占田过限” 。 问刑条例户律二田宅.盗卖田宅条例。 明太祖实录卷 74。 明通鉴卷 67。 大清律例卷 9户律.田宅 ,卷 18刑律.盗贼 。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须将山地、字号、亩数及库贮鳞册并完粮印串,逐一丈勘查对,果相符合,即断令 归己;如勘查不符,又无完粮印串,则所执远年旧契、碑谱不得为凭,照滥控侵占 罪治之。 ” 简言之,清代侵占盗卖他人田产罪行最轻,盗卖官田较重,而子孙盗卖 族田、祀田、公共坟山,奴仆盗卖主人田产罪行最重。 二、近现代法律对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 清末沈家本领导的变法修律,开始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使中华法系走向了解 体。 “1910 年的大清新刑律分离了刑事和民事,把清律中有关继承、分产、婚姻、 典卖、田宅、钱债等纯属民事的法律行为分离出来,不再科刑。 ” 新民主主义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 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