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刑法理论界关于袭警犯罪的研究综述 姓名: 学校: 学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1内容摘要近年来,干警在执法过程中受到阻碍甚至遭受暴力抗法的现象日趋严重,“袭警”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个新名词了。暴力袭击警察事件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确保民警的人身安全和执法行为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在立法上到底该不该单独设立袭警罪也随之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关键词】袭警犯罪 警察权益 袭警立法 袭警罪1目录内容摘要.1目录.2前言.3一、我国袭警犯罪的现状.3(一)袭警犯罪的概况.3(二)我国现行法律对袭警犯罪行为的规定.42、 袭警犯罪的形态及特征.4(一)根据袭警现象中犯罪分子不同的形态可划分以下几种类型.4(二)袭警犯罪的特征.5三、是否应该增设袭警罪.6(一)袭警犯罪发生的原因.6(二)对单独设立袭警罪的争论.7四、对如何规制袭警犯罪的前景展望.8结语.8参考文献.10刑法理论界关于袭警犯罪的研究综述前言 近年来,暴力袭警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许多新闻媒体对此更是高度关注,不断地有专题报导和评论见诸报端。其中嘹望东方周刊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当袭警事件频发时,强势的警察的弱势生存,再次让公众对中国警察的形象重新认识。”这段话说明了当前暴力袭警行为的严重性,警察所代表的国家权威受到挑战。袭警犯罪行为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警察在人们心中的威严形象将大打折扣。当然,这损害的不仅仅是警察的形象,还是对国家法律的蔑视,最终将使人民群众丧失安全感,从而使整个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本文从近几年来刑法学界对袭警犯罪的研究着手,着重说明了学者们对是否设立袭警罪的争议以及在立法上如何打击控制袭警犯罪。一、我国袭警犯罪的现状(一)袭警犯罪的概况 2006年10月24日凌晨1时许,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境内发生一起特大袭警案件,嫌犯赵忠文将炸药投向警车,致4名民警及2名治安巡防队员受伤。2008年7月1日上午9时许,北京来沪无业人员杨佳在上海闸北区一综合办公楼便门外纵火后,捅伤一名保安,后突然闯入楼内办公场所,袭击正在办公的民警,共致9名民警受伤,其中5名民警送医院抢救无效牺牲。2015年3月11日17时25分许,孙浩杰驾驶宝马X3越野车(牌号为沪DB0508)行驶至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虹许路路口时,因超越停车线被在路口执勤的交警茆盛泉纠正。之后,孙浩杰从直行车道径直行驶至左转弯至虹许路的待转区,茆盛泉再次上前指出其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孙浩杰不服从茆盛泉要求其直行的现场指令,还驾驶车辆强行加速左转,将正在制止其违法行为的茆盛泉拖拽倒地。茆盛泉因颅脑损伤被送医后,抢救无效于当晚22时45分死亡。袭警案在全国各地同样均有发生,1999年震惊全国的银川“04.20”特大袭警案、2000年吉林省蛟河市“06.02”袭警案等到2008年上海杨佳袭警案、2008年喀什“8.4”袭警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五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但是近年来,侮辱、殴打、诬告侵害民警合法权益的案件屡屡发生,公然暴力抗法的案件不断增多,直接侵害了民警的人身权利。据公安部统计,2010年至2013年,全国已经查处的袭警侵警案件年均递增1000起以上,受侵害民警人数更是跳跃式猛增,2010年受侵害民警7268人,到2013年猛增至12327人,上升70%,牺牲23人,重伤44人。另据介绍,暴力袭警的案件主要发生于公安派出所民警、治安民警、交警、巡警、刑警等执行勤务、处置群体性事件、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袭警方式多表现为拳打脚踢围殴公安民警,乃至直接使用棍棒、刀具、枪支、爆炸物等伤害、杀害公安民警。上述的典型案例以及统计数字无不揭示出近几年来暴力袭警行为的猖獗,以此足见社会治安形势之严峻,刑事犯罪性质之恶劣。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侵害的不仅仅的公安干警个人的人身和生命安全,而且也侵害了法律的权威,最终将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秩序,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二)我国现行法律对袭警犯罪行为的规定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任。暴力袭警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于如何打击遏制此类犯罪,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并没有专门的立法规定,就现行刑法来说,所能我国现行刑法中所能涉及袭警犯罪的就是刑法第277条规定的妨害公务罪,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以及234条所规定的故意伤害罪。同时人民警察法第35条规定的对警察进行轻微伤害行为也涉及到了袭警犯罪。根据现行刑法第277条的规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77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这种较轻的法定刑,说明了本罪中的暴力不包括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形。如果因妨害公安人员执行公务而造成公安人员受伤或者死亡该如何处理呢,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随着暴力袭警案件的日益增多,法律应该如何应对?现行法律能否有效的地打击此类犯罪?要不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在刑法中单独设立袭警罪,也成为时下社会各界尤其是刑法学界所争论的热点问题。袭警犯罪作为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要想明确界定该种犯罪与其它犯罪的区别,准确把握该种罪与其它犯罪的联系,必须要明确厘定暴力袭警行为的形态和特征。二、袭警犯罪的形态及特征袭警犯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它方法阻碍警务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因为我国刑法并未单独规定袭警罪 ,因此对该种犯罪行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我国现行刑法中所能涉及袭警犯罪的就是刑法第277条规定的妨害公务罪,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以及234条所规定的故意伤害罪。同时人民警察法第35条规定的对警察进行轻微伤害行为也涉及到了袭警犯罪。从近几年来的袭警犯罪的考察中可以把袭警犯罪归纳为以下几种形态(一)根据袭警现象中犯罪分子不同的形态可划分以下几种类型、根据犯罪分子的不同目的可分为:(1)犯罪分子因对公安机关处理不满而对警察或公安机关实施攻击;(2)因抗拒抓捕而对进行抓捕的公安警察进行袭击;(3)以脱逃为目的,一般是在押解或盘查中对执行的警察进行袭击;(4)以抢劫枪支为目的。2、根据犯罪分子的主观心理状态可分为:(1)有预谋的袭警行为;(2)无预谋(突发型或激情型)的袭警行为,警察在处理一般性治安事件或者盘问、检查时,执法对象情绪激动或是怕暴露自身行为违法,突然对警察袭击。3.从犯罪分子的不同组织形式来分:(1)个人袭警,即犯罪分子单独实施袭警行为;(2)群众性暴力抗法事件;(3)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袭警。(二)袭警犯罪的特征袭警犯罪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具有普通犯罪所共有的特征,但从微观方面看它又有不同于普通犯罪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袭警犯罪的对象是特定的。袭警犯罪从其字面意思就可能看出警察是其侵害对象,如果侵害的是警察以外的其他人,那就不是袭警犯罪。由于我国刑法并没有设立单独的袭警罪,所以侵犯普通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可能与袭警犯罪触犯同一个罪名,但这并不能抹杀袭警犯罪的特殊性。2、袭警犯罪特殊的社会危害性。作为袭警犯罪侵害对象的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的主要力量,正是因为警察的这种作用才使社会成员有了起码的安全感。而袭警犯罪使代表社会正义查获犯罪的警察也沦为了犯罪的受害者,这就不仅仅是侵害了警察个人的人身利益,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公众的不安全感,损害了法律的权威。3、袭警犯罪大多数是突发的且都发生警察行使职责过程中。袭警犯罪的行为人与被侵害的警察并没有什么私人的恩怨,而是因为警察的职责触及了他们所谓的“利益”,因此该种犯罪都是发生在警察行使职责的过程中。如果是行为人事后出于泄愤心理对某个警察实施报复,就不能称之为袭警行为,而可能构成故意杀人或者罪是故意伤害罪。 在2006年7月18日公安部法制局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中,柯良栋局长也介绍了当前袭警犯罪的一些主要特点,一是主要发生在派出所民警、交警、巡警、刑警执行勤务、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的面对面的接触中。从暴力袭警案件致民警伤亡的情况看,伤亡数量较多的警种依次是派出所民警、交警、巡警、治安警和刑警,案件大多发生在民警处置突发事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治安案件和执行抓捕任务过程中;二是违法犯罪分子气焰嚣张,手段残忍甚至持枪袭警。阻碍民警执行职务的方式不仅包括一般性的言语辱骂和拳打脚踢,还出现了持械殴打、驾车冲撞,甚至使用爆炸装置、枪支伤害民警等恶性案件,暴力程度不断升级;三是大规模、集体性袭警行为不断增多,有的地方出现有组织的集体抗法事件;四是行为人过量饮酒后暴力抗法和袭警问题突出。警察在正当执法和执行公务时,遭到被执法对象的袭击,如打、揪、咬,被撕坏衣帽及人身受到凶器伤害。表面上看,暴力袭警所侵害的对象是警察个体,但我们知道,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袭警案件频发,说明法律资源正受到严重挑战,社会公共道德感正在退化”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说。因此,暴力袭警的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三、是否应该增设袭警罪(一)袭警犯罪发生的原因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袭击的现象日趋严重,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警察一直以来都扮演着维护社会治安,保卫人民安全的卫士角色,那么对警察的暴力袭击,谁来保卫他们的安全。从公安部统计的数字可以看出,因受暴力袭击而造成的警察伤亡的数字在每年递增。诚然,警察是个危险性极高的行业,流血牺牲在所难免,但是是不是别的国家也象我们国家一样每年有如此多的警察流血牺牲呢?警察执法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国家维持秩序,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公民有义务配合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袭击警察损害的是国家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阻碍执行公务和袭击警察是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制止并追究责任。警察被打,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损害了执法警察的人身权利。那么,为何会发生警察受袭的情况呢?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胡云腾博士强调,现在警察的权威确实降到很低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对人和公安民警个人的关系,总体上是警民关系上的问题,更大方面的问题是国家权威降低的表现。我们看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就事论事。 北京大学法学院王世洲教授的观点是,袭警原因复杂,但是没有一个原因能够支持袭警合理的结论,警察违法不能成为袭警合理的根据。从以上专家提出的各种观点来看,袭警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从社会和警察队伍本身的视角入手,袭警犯罪发生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的法律不健全,不完善。目前保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类法律法规主要分散在刑法、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这些规定一般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而且一般只对一些严重侵害行为做出量刑规定,对一些谩骂、侮辱民警等案(事件)并没有可以适用的条款作为处理的依据。这导致侵犯民警执法权益案件查处数量少,处罚力度不大,给民警的保护工作带来障碍。这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一些犯罪分子的气焰,使暴力袭警案件日益增多。2、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群众的法律意识也不是很强,法盲大量存在。在有些情况下,警察的执法活动并不被人民群众所理解,从众现象严重,往往是一有人“振臂高呼”,围观者就一拥而上。3、一些外在因素影响警民关系在现阶段,警察不仅仅扮演着保护人民安全的卫士角色,在社会结构日益复杂,人民利益多元化的今天,警察权的扩张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警察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行政事务中,比如拆迁等活动,使警民关系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暴力袭警事件的发生。4、警察队伍自身的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的警察队伍虽然总体上是好的,但还有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警察的执法观念不强,野蛮执法、暴力执法甚至是“非法执法”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这也是引发暴力袭警的原因之一。(二)对单独设立袭警罪的争论加强对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是维护警察执法所代表的法律尊严,是恢复公共法律秩序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 是警察权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保障警察作为一个公民所享有基本权利的需要。为此,警察的权益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那么该如何保护呢?对此,刑法学界也就是否应该单独设立袭警犯罪来保护警察权益展开了争论。1、支持单独设立袭警罪的学者观点北京大学法学院王世洲教授说,对袭警事件的遏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但是综合治理不能成为没有必要设立袭警罪的理由。”可以在刑法中增设一个“袭警罪”。袭警罪在法律上的特征不一定是法定最高刑的增加,但一定是起刑点的降低,袭警罪的立法目的是一般预防,明确警察不能打,国家权威不容侮辱。王世洲教授表示:“刑法应当对警察提供特殊保护的思想,是世界各国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所赞同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教授杨忠民教授认为:“如何有效地遏制暴力袭警行为?对此无疑可以在诸多方面采取措施。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袭警罪,把以妨害警察执行公务为目的、使用暴力手段侵袭警察(或警务人员)的行为规定为一个独立的罪名。这对于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有效保障警察执行公务,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还有人认为,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刑事立法相比较,我国关于妨害公务罪的立法规定过于单一和笼统,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保护的范围过于狭窄。就袭警而言,妨害公务行为所直接指向的对象是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由此排除了其他应予保护的对象,比如非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协助警察执行职务的人员;警察家属。第二,立法不严密。我国现行刑法对妨害公务罪则规定的过于简单和笼统。比如,暴力抗拒执法的行为是否造成伤害后果?如果未造成伤害,应对其如何量刑;如造成伤害,则区别伤害的程度后如何分别加重或从重量刑;如造成死亡的,又如何加以严惩。第三,处罚过轻。2、反对单独设立袭警罪的学者观点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司法学院的田宏杰教授认为,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将袭警行为增设为独立的罪名,不仅有失科学,而且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第一,所谓袭警,无外乎以威胁、谩骂、殴打及围攻等方式阻碍警察执行公务,其本质与妨害公务行为并无二致。如果把袭警行为设立为一个独立的罪名,怎么解决它与其他形式的妨害公务罪之间的关系?第二,成文法的特点在于,其规定只针对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而不关注个别现象。袭警行为只是妨害公务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若仅仅因为袭警现象日渐增多就设立袭警罪,那么随着社会的变迁,袭击人大代表、法官、税务人员等现象同样有可能增多,是不是也应当增设“袭击人大代表罪”、“袭击法官罪”、“袭击税务人员罪”?这样发展下去,势必导致罪名设置的叠床架屋,破坏罪刑关系的均衡性与协调性,最终则有违法律的公正与正义,有损法律的神圣与尊严。厦门大学教授侯国云说,与整个社会现状相比,袭警行为比袭民行为要少得多。减少袭警行为要从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和提高警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入手,而不能靠给警察更多特权的办法来解决。四、对如何规制袭警犯罪的前景展望纵观上述各个专家学者对是否单独设立袭警罪的争论,不难看出,争论的焦点就在于现行的法律是否够用,现行法律能不能包容目前日益严重的暴力袭警行为,能不能有效地遏制、打击该种犯罪行为。笔者同意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田宏杰教授的观点,即没有必要在我国刑法中单独设立袭警罪,完善我国关于袭警问题的法律规定更为合理。按照田宏杰教授的观点,对于袭警行为的规制,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式予以完善和加强:首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单行刑法规定,将现行刑法中的妨害公务罪的量刑幅度修改增加为三档,即分别针对情节一般、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妨害公务罪,规定与其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立法的法定刑,以解决现有妨害公务罪法定刑过轻的问题。这样,既能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科技公司员工保密合同
- 简易手机抵押合同范本5篇
- 购销合同轮胎3篇
- 安全施工现场培训课件
- 瓶子里的小昆虫课件
- 理财培训课件
- 电力工程采购方案(3篇)
- 安全文明施工培训感想
- 贵港港平南港区长岐塘作业区罗洪码头提档升级工程环评报告
- 环卫作业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电信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预测题集
- 静脉治疗知识培训课件
- 学风建设科研诚信宣教课件
- 2025繁轩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5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水电项目工程结算与审计服务协议
- 德育副校长在新学期德育工作部署会讲话范文
- (2025年标准)学生玩耍纠纷协议书
- 南昌二中初一数学试卷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国旗下演讲稿(20周):第五周 76载荣光里我们茁壮成长-喜迎国庆
- 2025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知识竞赛题库(+答案)
- 危重患者人文关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