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专业论文)欧盟公司自由流动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1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欧盟公司自由流动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2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欧盟公司自由流动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3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欧盟公司自由流动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4页
(国际法学专业论文)欧盟公司自由流动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欧盟公司自由流动的法律制度。欧盟直致力于建立无国境障 碍的内部统一市场,其核心是实现货物流通、人员、服务和资本流动的四火自 由。公刮的自由流动与这四大自由之闯存在紧密关联,实现公司在欧盟内的自 由流动是实现内部统一市场目标的客观需要。目前,欧盟已经从条约、市、法和 欧洲法院的判例三个层次,基本确立了促进公司自由流动的法律框架。条约规 定的开业自由是公司进行跨国流动的主要法律依据。欧洲法院通过对开业自由 进行解释确立的判例,使公司管理中t i f l , 的跨国转移得以实现。欧盟的立法在开 业自由原则和欧洲法院判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流动性。关于有限责 任公司跨国合并的指令的生效使欧盟公司的跨国合并成为可能。关于有限责 任公司注册机构跨国转移的指令的建议已提上立法日程,公司注册机构的跨 囤转移有望实现。欧洲公司法规则的出台则为欧盟促进公司自由流动的立法 提供了模型。在对上述整个法律框架进行研究和把握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并分 析了公司自由流动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税法上的问题、对小股东、 债权人的保护以及雇员参与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欧盟公司法开业自由跨国合并注册机构转移欧洲公司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i sf o c u s i n go nt h el e g a ls y s t e mo fc o r p o r a t em i g r a t i o ni nt h ee u r o p e a n u n i o n ( e u ) e uk e e p sw o r k i n go ni t sg o a lo fi n t e r n a lm a r k e tw i t h o u tb o r d e rb a r r i e r s t h ek e yo fw h i c hi n c l u d e st h ef l e em o v e m e n to fg o o d s ,p e r s o n s ,s e r v i c e sa n d c a p i t a l s f r e em i g r a t i o no fc o m p a n i e si s n e c e s s a r yt ot h e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o ft h i sg o a l a t p r e s e n t ,t h el e g a lf r a m e w o r kf o r t h er e g u l a t i o no fc o r p o r a t em i g r a t i o nh a sb e e n e s t a b l i s h e d ,c o m p r i s i n gt h ef r e e d o mo f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t h ej u d i c i a ll e g i s l a t i o nb yt h e e u r o p e a nc o u r to fj u s t i c ea n dt h es t a t u t e sa n dd i r e c t i v e s f r e e d o mo f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i s t h em a i nl e g a lb a s i sf o rc o r p o r a t em i g r a t i o n t h ej u d g m e n t so ft h ee u r o p e a nc o u r to f j u s t i c ee n a b l et h ef r e em i g r a t i o no fh e a do f f i c e t h es t a t u t e sa n dd i r e c t i v e sa r em a d e t of u r t h e ri m p r o v et h ef r e e d o mo fc o r p o r a t em i g r a t i o n d i r e c t i v eo nc r o s s 。b o r d e r m e r g e r so fl i m i t e dl i a b i l i t yc o m p a n i e sp r o v i d e sa ni m p o r t a n tw a yf o rc o r p o r a t e m i g r a t i o n a p r o p o s a lf o rd i r e c t i v eo nt h ec r o s s b o r d e rt r a n s f e ro f t h er e g i s t e r e do f f i c e o fl i m i t e dc o m p a n i e sh a sb e e np u ti n t ot h ea g e n d a r e g u l a t i o no l lt h es t a t u t ef o ra e u r o p e a nc o m p a n y ( s e ) p r o v i d e sam o d e lf o rf u t u r el e g i s l a t i o n b a s e do nt h ea b o v e a n a l y s i so nt h el e g a lf r a m e w o r k ,t h ea u t h o rb r i n g sf o r w a r da n d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e ss o m e 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p r o b l e m sr a i s e dd u r i n gc o r p o r a t em i g r a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t a x ,p r o t e c t i o n o nm i n o r i t ys h a r e h o l d e r sa n dc r e d i t o r sa n de m p l o y e ei n v o l v e m e n t ,a n da l s op u t so u t 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f o rs e t t l e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l e uc o m p a n yl a w f r e e d o mo f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c r o s s - b o r d e rm e r g e rt r a n s f e ro fr e g i s t e r e do f f i c e e u r o p e a nc o m p a n y ( s e ) 引言 欧盟1 一直致力于建立内部统一市场,1 9 8 6 年单一欧洲法令将实现内部 统一市场提升为条约目标,其核心是扫除成员国之阳j 的商业贸易障碍,实现货 物流通、人员、服务和资本流动的四大自由2 。公司3 的自由流动与这四大白山 之问存在紧密关联,实现公司在欧盟内的自由流动是实现内部统一市场目标的 客观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公司股 东人数的急剧增加和分布区域的扩散,以及新技术竞争的出现,所有这些因素 都要求公司必须越来越具备灵活性,不仅仅是在经济上和战略上,还包括地理 位置上。因此,欧盟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和提高其竞争力,必须首先提高公司 在欧盟内的流动性。4 欧盟公司法的协调统一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从总体 上来看,进展非常缓慢,公司法的很多领域还没有实现欧盟层面的协调或统一, 其中就包括公司自由流动中的很多问题。近年来,欧盟市场对公司自由流动呼 声高涨,为此,欧盟积极发展判例和立法,基本确立了公司自由流动的法律制 度。 公司自由流动的含义很广,包括公司在其他成员国设立分支机构、代理机 构等,也包括公司本身机构的跨国转移。从欧盟现有的立法和立法建议来看, 促进公司的自由流动,主要表现在促进公司管理中心的跨国转移、公司注册机 构的跨国转移以及跨国合并这三种方式。本文的论述也将重点围绕这三种方式 展开。 目前,欧盟还没有将管理中心的跨国转移纳入其立法计划中,有关管理中 心跨国转移的问题主要由欧洲法院的判例来解决。欧盟己提出有关公司注册机 1 欧洲联盟( 简称欧盟,e u r o p e a n u n i o n e u ) 是由欧洲共同体( e u r o p e a nc o m m u n i t i e s ) 发展而来的,是 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欧洲共同体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煤钢共同体 和原子能共同休的统称。自欧洲联盟条约( 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于1 9 9 3 年1 1 月1 日生效起, 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欧i i 【联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飘代,通j ; 使用的欧洲共同体的称呼。当然,欧洲共 同体足欧洲联盟的三人立柱之一,欧菸体( 欧洲共同体) 的称呼将继续健用,尤其是在某些法律性文件中 蜘存建立欧共体条约的基础上签署的正式泣案 2 【德】马迪亚斯赫蒂根著张恩民译:欧洲往,法律出舨社,2 0 0 3 年第2 6 1 页一 3 本文中所称的“公司”或“欧盟公司”与下义中讨论的享有开业自由的公司同义即根据欧盟的一成 员国法律成立,其注册帆构、管理中心或主要营业场所这三者中至少有一个必须位于共尉体内,不包括拍 欧盟内的、根据非歇盟成员国法律成立的公司 4s e e c a r s t c nf m s t t r a n s f e r o f c o m p a n y s s c a i _ 舳u n f o l d i n g s t o r y i n e u m p e ”,2 0 0 s v i c t o r i a u n i v e r s i t yo f w e l l i n g t o nl a wr e v i e w f f _ j 跨罔转移的、l 翘、建议,肝将;美建c 义纳八欧黜的短期专法计划内。研究皎蛐公 刮的白由流动,就1 ;能不挺到公司的跨匹| 合并。跨凼合 是公司进行跨l h i 流动 的重要方式之一。欧盟已于2 0 0 5 年底通过了相关指令,欧盟公司的跨国合并具 备了法律依据。欧洲公司5 是欧n g , i n 的一种特殊的公司形式。欧洲公司法规 则的出台,使欧洲公司成为同前欧盟自“j 流动性最大的公司形式,该规则也 为欧盟之后的立法提供了模型。 一、欧盟促进公司自由流动的现有法律框架 目前,欧盟促进公司自由流动的法律框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条约层面。要探讨公司的自山流动,首先就要提到公司的丌业自由。 开业自由是建立欧洲共同体条约6 第4 8 条赋予公司的基本权利7 ,是公司在 欧盟内自由流动的主要法律依据。 第二,欧洲法院的判例。丌业自由是公司自由流动的主要法律依据,但开 业自由应如何解释,其范围如何,成员国可否以本国国内的冲突法规则限制公 司的开业自由。等等,条约都没有做出规定。欧洲法院通过对丌业自由进行解 释确立的判例,为公司管理中心的跨国转移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欧洲法院 的判例也是欧盟制定相关立法的基础。 第三,欧盟的立法。开业自由只解决了公司自由流动的部分问题,尤其公 司的跨国合并和注册机构的跨国转移并不能根据开业自由得以实现。欧盟的相 关立法或立法建议在开业自由原则和欧洲法院判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公司 的流动性。目前,欧盟促进公司自由流动的立法和立法建议主要有三个:关于 有限责任公司跨国台并的指令8 ( 第1 0 号公司法指令) 、关于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机构跨国转移的指令9 的建议( 第1 4 号公司法指令建议) 、欧洲公司法 规则”与补充欧洲公司泫有关雇员参与的指令“。 5 欧洲公司( s e ) 是欧盟公司法创制的一种特殊的公刊形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欧盟公司。牟文中所有 的“欧洲公司”均指这一特殊形式的公司。下史中将对该种公”】进行详细讨论 6 以下简髂“条约” 7s e ec a r s t e nf r o s t 。t r a n s f e ro f c o m p a n y ss e a i a nu n f o l d i n gs l o t yi ne u r o p e ”2 0 0 5v i c i o i i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w e l l i n g t o nl a w r e v i e w 5c o u n d l d i r e c t i v e2 0 0 5 5 6 e c o f f i c i a l j o u i n a l l 3 1 0 2 5 1 1 2 0 0 5 b0 0 0 1 0 0 0 9 ,以下简称跨国合并指令。 9 以下简称为注册地跨国转移指令 oc o u n c i lr e g u l a t i o n ( e q ,o f f i c i a lj o u r n a ll 2 9 4 1 0 1 1 2 0 0 1p 0 0 0 1 0 0 2 1 1 1 c 咖c u d i r e c t i v e2 0 0 1 8 6 f e c o f f i c i a l l o u m a l l 2 9 4 ,1 0 1 | 1 2 0 0 1e 0 0 2 2 0 0 3 2 ,以下简称为雇员参与指 令。 2 二、开业自由是公司自由流动的主要法律依据 ( 一) 开业自由原卿 丌业自由( f r e e d o mo f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 是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重要原则之, 同时也被认为是公司的一项基本权利。开业自出对消除国境和各成员国对商品、 服务、资本等的自由流动造成的障碍至关重要。如果一项国内规则被认为不符 合条约的一项原则,或对条约的解释存在疑问,成员国的国内法院可以根据条 约第1 7 7 条的规定,请求欧洲法院作出初步裁决。由此可见,无论对自雇职业 者还是公司,丌业自由权都十分重要,只有首先在法律上保证了这一权利,自 f 流动才有保证。 1 何谓“开业” 条约并未对“开业”加以定义,不过,通过欧共体的有关法律文件和实践, 可以发现:在欧盟法的意义上,丌业是指具有欧盟成员国国籍的自然人、法人 或非法人团体设立营业或经营机构、代理机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等行为。非 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不能享有开业自由。” 2 开业自由的内容 条约第4 3 条到第4 8 条是对开业自由的集中规定。根据第4 3 条的规定,开 业自由应包括根据所设之企业所在的成员国对其国民规定的条件,从事或谋求 作为自我雇佣人员活动的权利,以及设立和经营企业、公司、商号、代理机构、 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权利。由此可见,欧盟的开业自由并非毫无限制,而是要 求在成员国之间给其他成员国国民在本国境内开业以国民待遇。凡违背这一基 本原则而对其他成员国国民在本国境内开业所施加的一切限制,均须取消,且 不得引入新的限制。” 根据条约第4 8 条的规定,根据一成员国法律组成并在共同体内捌有注册机 构、管理中心或主要营业场所的公司与商号,与作为成员国国民的自然人享有 同样的待遇。“由此,符合特定条件的公司在欧盟内享有开业自由权。 ( 二) 公司的开业自由 1 享有开业自由的公司的范围 。2 朱淑娣主编:敢盟经济行政法通论) ,东方出版中心,2 0 0 0 年第1 5 7 页- 1 3 绍景春著:欧洲联盟的法律与制度,人民法院出版杜,1 9 9 9 年t 第2 5 1 - - 2 5 2 “苏明忠译,欧洲联盟条约,国际文化出版牡,1 9 9 9 年,第3 0 3 页:戴炳然译( 敢洲共同体条约集 复口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第9 8 页。 3 条约第4 8 条第2 款刈t 仃外业权的“公- d 或商寸”作j 界定:“ 【 就:民 法或商法建立的、包括合作社在内的公z d e 商吁,以及受公“二或私法管辖的 其他法人,但非营利性的那些公司与商号不在其列。”很明显,这一定义调 和了各成员国对公司概念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出,享有丌业自由权的公司,应 当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公司既可以是依据成员国的公司法或商法成立的, 也可以是依据私法或公法成立的;第二,公司不一定具有法律人格;第三,公 司必须以营利为目的。 除此以外,享有开业自由的欧盟公司还必须满足第4 8 条第1 款规定的条件, “根据一成员国法律成立”,“注册机构、管理中心或主要营业场所”这三者 中至少有一个必须位于共同体内,且也只要有一个位于共同体内就足够了。 可见,条约的规定非常宽松,尽可能涵盖了成员国的大部分公司以及超国 家层面的公司形式。 2 公司开业自由权的内涵 既然条约明确规定公司与作为成员国公民的自然人享有同样的待遇,那么, 从理论上来说,公司有权: ( 1 ) 根据成员国对其本国国民规定的条件,转移到另一成员国。欧盟部长 理事会于1 9 6 2 年制定的“关于取消对开业自由限制的总规划”( t h eg e n e r a l p r o g r a m s f o r t h e a b o l i t i o no f r e s t r i c t i o n so n f r e e d o mo f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s ) ”中,明 确肯定了这一权利; ( 2 ) 在另一成员国设立代理机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而公司本身不转移。 由此可见,允许公司在欧盟内进行跨国活动是公司开业自由权的重要内容。 通过行使开业自由权,公司可以在其成立国以外的其他成员国开展业务,设立 机构,进行跨国活动。开业自由是公司在欧盟内自由流动的主要法律依据。 ( 三) 公司开业自由权的范围 条约明确赋予公司享有与人自然同样的开业自由权。可以肯定的是,公司 享有二次开业权,即可以在其成立地国以外的其他成员国设立代理机构、分支 机构、子公司等。 但是,公司毕竟不同于自然人,公司本身就是法律的产物,在欧盟t 除了 欧洲公司,都是国内法的产物。而自然人不是,自然人可以作为自雇职业者在 1 5 苏州忠详,欧洲呋盟条约 国际文化出版社1 9 9 9 年,第3 0 3 页;戴炳然译欧洲共同体条约集 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第9 8 撕 ”n o3 6 6 2 j o u r n a lo f f i c i a l1 9 6 2 ,r7 4 某成员国j 1 业。那么,公r 卅是行- f 以和自然人样,在另成见幽改口个 公列而小是分支机十勾或子公司,u j 公足否享有“首次丌、i k 权”? 如粜公小 有“首次丌业权”,则公司注册机构的跨国转移就具备了法律依据。如果答案 是番定的,则开业自由只能解决公一j 的分支机构或业务跨国流动的问题。可惜 的是,条约对此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 四) 成员国冲突法规则对公司开业自由的限制 公司从一国进入另一国,首要的法律问题是东道国对外国公司的承认和确 定公司的适用法。如果东道国不允许根据另一成员国法律成立的公司进入本国, 或不承认进入本国的外国公司享有其在母国享有的法律能力,则在一国成立的 公司在另一国开业,将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在事实上成为不可能。欧盟还没有 协调各成员国国内的冲突法规则,因此,各成员国用于确定外国公司适用法的 冲突法_ 走! | ! 则存在很大差异,从而限制了公司的开业自由。 由哪一个连接因素来决定公司的适用法? 纵观欧盟现有各成员园的立法和 司法实践,主要采纳两种理论,即“成立地理论”( i n c o r p o r a t i o nt h e o r y ) 和“真 实本座理论”( r e a ls e a tt h e o r y ) 。 1 “成立地理论” 这一理论于1 8 世纪时在英国提出,目的是为了让海外的英国公司可以同样 适用英国的公司法。17 按照该理论,公司受其正式成立地国法律的支配,即公 司的法律能力(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与公司的内部事务等公司事项应适用公 司成立地国法“。不管现存公司是否打算将其真实本座”转移到成立地国,仍旧 可以保持合法的身份地位,也不考虑成立后,公司是否在其成立地国境内开展 业务或其管理中心是否位于成立地国境内。只要根据成立地国的法律,公司符 合成立的条件,其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得到承认。目前,采纳这一理论的欧盟成 员国有英国、爱尔兰、瑞典等。大部分接受这种规则的国家都要求公司法律意 义上的本座位于成立地国内。 因此,如果一个在采纳“成立地理论”的成员国内成立的公司,将其管理 中心转移到另一也采纳该理论的成员国,该公司在到达国将得到完全的承认。 但是,即使是在采纳这一理论的国家内,浚理论的适用也受到对债权人和股东 1 7 s k a r s t e ne a g s i gs o ”n s e n m e t r en e v i l l e , c o r p o m i cm i g r a t i o ni nt h ee u r o p e a nu n m a ”,2 0 0 0t h ep a r k e r s c h o o lo f f o r e i g na n dc o m p a r a t i v el a w , c o l u m b i au n i v e r s i t y “邢钢:公司法律冲突中两种基本适用规则的对比分析载十比较法研究,2 0 0 5 年第5 期。 奉眭”递一术浯的含义在下丈中有恻述。 保护姚| i ! i j 的限制。 该目! 论的支持者队为其虽人的优辨就赴卜法律确定r e ,l 列为一个公;d 的 法定本座即公司的注册机构是很容易确定的。此外该理论允许公司的注册机 构与管理中心相分离,从而促进了公司的自由流动。 2 “真实本座理论” “真实本座理论”可谓是从萨维尼提出的解决法律冲突的“法律关系本 座说”原则演化而来的。“法律关系本座说”主张依据法律关系本身的性质来 探讨其应适用的法律,即每一种法律关系在逻辑和性质上必然与某一特定法律 制度相联系。每一法律关系都有一确定的“本座”,即一个它性质上必须归属 的法域。因此,在法律选择时,应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所 在地,而该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该种法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真正明确提出 将该理论适用于公司领域可以上溯至1 9 世纪中期。2 1 按照该理论,公司“真实本座”( 如管理和控制中心) 所在国的法律就是 公司法律关系的适用法。换句话说,只有一个国家有权调整公司内部事务,且 该国须为公司真实本座所在国。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如德国、法国、葡萄牙等, 均采用该理论。 ( 1 ) 何谓“真实本座” 尽管该术语在国际私法领域普遍使用,但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可的定义。可 以肯定的是,它并不是指公司章程中记载的地址,而是指公司真实有效的本座, 通常认为指日常执行管理中心做出的决策的地方。德国最高法院把该术语解释 为:公司管理者做出的商业决策被有效贯彻为日常商业活动的地方。在决定公 司真实本座地时,德国法院主要审查几方面的因素,如公司主要的日常商业活 动进行地,公司实际性的商业活动对一国的深刻影响,公司与某一国联系的连 续性和公司业务的实际开展地等。2 2 ( 2 ) 该理论适用的复杂性 在多数情况下,公司的真实本座是比较明显的,即公司的管理中心( 或称 首脑机构) 。但有些情况下,尤其是当公司为跨国公司时,则很难确定。 欧盟采用该理论的成员国对“真实本座”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多数 成员国将其解释为管理层本座。但是,管理层本座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由 2 0 s e c l a u r aj a l l k o l o v r s ,“n o b o k l e r s n o b o u n d t r i t s n o l i m i t s ”2 0 0 4 c a r d o z oj o u r n a l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l a w 2 1 赵相林主编:国际私法,中国政往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第3 9 - 4 0 页 2 2 册钢:公司法律冲突中两种基奉适用规则的对比分析) ,裁于比较法研究,2 0 0 5 年第5 期。 此又产,i i 了两个问题:( 1 ) 准是公州的管理层:l2 ) “本座地”指什么? 公司 的管理层可以有多种含义:事实上的控制和影响公司的人,如控股股尔包括蝌 公司,负责公司日常管理的人如公司的董事会,等等。在国际私法理论中,多 数观点认为公司的管理层指公司的董事会。”接下来的问题是:管理层本座在 哪里? 换句话说,公司同常事务的决策是在哪晕做出的例如,管理层在哪里 开会和做出决策,或决策在哪里执行。如果管理层本座被认定为公司做出内部 运营决策的地方,则出现的问题是:这样的地方可能会因为决策地的不同而不 同。此外,一些公司还有“分散的”管理层。举例来说,管理层的成员是不同 国家的国民,他们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或者公司董事 会在不同国家内轮流举行。“对国际性的公司集团,问题就更加复杂。它们往 往集中组织,整体运作方针由母公司制定并发给子公司,由子公司执行。公司 与多个国家同时发生法律关系,要确定其真实本座几乎是不可能的。 ( 3 ) 采用“真实本座理论”的考量 “真实本座理论”的适用如此复杂,结果很不确定,远不如“成立地理 论”,但出于多种考量,该理论为多数欧盟成员国所采纳。 “真实本座理论”经常被认为是一个保护性的理论,其动机主要出于对公 司规避强制性法律规定的担忧,如有关特定利益集团( 如股东尤其是小股东、 债权人、雇员) 的强制性法律规定。德国学者经常引用的抗辩理由就是有关雇 员参与的法律规定。德国法规定,雇员超过5 0 0 人的公司,监督机构中必须有 雇员代表。2 5 而其他国家,如英国,并没有雇员参与这样的制度。德国担心一 旦德国公司可以自由的转移到其他国家,其法律体制将被稀释。 此外,更重要的是,采纳该理论的成员国的立法者还担心,如果采用“成 立地理论”,公司可以自由的选择其适用法。各国可能会为吸引公司而引入宽 松的公司法体制,从而导致各国公司法的恶性竞争,大大降低对重要利益集团 的保护。 ( 4 ) 该理论的具体运用 如果公司的成立地国采用“真实本座理论”,如德国,公司欲将其管理中 心转移到另一成员国,根据德国的冲突法规则,公司适用其管理中心所在地即 ”s e el e n scd a m m a n n “f r e e d o mo fc h o i c ei ne u r o p e a nc o r p o r a l el a w ”,2 0 0 4y a kj o u m a io fi n l e r n a g o n a l l a i i i c “s e ek a r s l e ne n g s 毽s o n s c n ,m e l t cn c v i l l e , “c 蛐p o r a t m i g r a t i o ni nt h ee u r o p e a nu n i o n ”,n ep a r k e r s c h o o lo f f o r e i g n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a w , c o l u m b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 2 0 0 0 ”s e ek a r s t e ae n g s l gs o t c r i s e n 。m e l ( en e v i l l e ,“c o r p o r a t em i g r a t i o ni nt h ce u r o p c a uu n i o n , n ep a r k e f s c h o o io ff o r e i g na n dc o m p a r a t i v el a w , c o l u m b i au a i v e t s i t y , 2 0 0 0 到达固的法律。根据在德国被广泛接受的法律理论,其结果将是,改公r u 往德 i 爿不。j 。再被视为 个法人,无论自聪或嘣迫,陔公司必须在德趟进行清并。“也 就是说,管理中心的转移要求公司在成立地国解散,然后在到达国重新设立。 如果公司成立地国采用“成立地理论”,公司欲将其管理中心转移到德国, 根据德国的冲突法规则,该公司应适用德国法。但是,根据德国国内法的规定, 如聚公司不在德国注册登记,就小具备法人资格,从而股东就不叮以丰张其承 担有限责任。2 , 总的来l 浣,如果离开国或到达国或两个国家都采用“真实本座理论”,则 公司不可在其管理中心以外的其他成员围注册成立,公司的注册机构与管理中 心必须位于同一个成员国内。公司要转移其管理中心,就必须同时转移其注册 机构,除非放弃法人资格。 3 结论 从上可见,“成立地理论”允许公司管理中心与注册机构相分离,而“真 实本座理论”则要求公司的管理中心与注册机构必须位于同一成一员国内。根 据个成员国法律有效设立一个公司,然后在另一个成员国内开展业务,这无 疑是条约赋予公司的丌业自由的应有之意。条约并未将分支机构限定为“非管 理中心”的机构。因此,“真实本座理论”是对公司开业自由的限制。 开业自由是公司自由流动的主要法律依据,而“真实本座理论”却限制r 公司的开业自由。因此,要实现公司的a 由流动,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 成员国国内的冲突法规则与开业自由原则哪一个优先? 成员国可否根据本国的 冲突法规则限制公司根据条约享有的开业自由权? 条约对此并没有做出规定。 为此,我们需要分析欧洲法院对开业自由所作的解释。 三、欧洲法院判例对欧盟公司自由流动的影响 欧洲法院对条约享有解释权,其所作的解释不仅对有关当事人有拘束力, 而r 也必须为欧盟成员国的法院所接受和予以适用。2 8 针对开业a 由与“真实 本座理论”的冲突,欧洲法院对丌业自由进行解释确立的判例,提高了公司的 本座理论”的冲突,欧洲法院对开业自由进行解释确立的判例,提高了公司的 自由流动性。 2 6 s c cc a f $ 1 e f lf r o s t ”t f e ro fc o m p a n y ss c a i a u n f o l d i n gs t o r yi ne u r o p e ”,v i c t o r i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w e l l i n g t o nl a wr e v i e w , 2 0 0 5 ”s e e c a f m n “t 【卸s 缸o f c o m p a m y s 乳a t _ 锄u n f o l d i n gs t o r y i n e u r o p e - v i c t o r i a u n l v c r s i l yo f w e l l i n g t o nla wr e v i e w , 2 0 0 5 ”州景枰莆:伯洲联盟的法律与制度 强法院m 版壮j 9 9 9 竿,笫卯爽。 ( 一) 欧洲法院的重要判例 针对丌业自由原则,欧洲法院已经做出了一系列判决。这单,我们主要讨 论四个对公司自由流动影响最大的案例。 1 t h eq u e e nv t r e a s u r y c o m m i s s i o n e r so f i n l a n dr e v e n u ef d a i l ym a i l 案) 2 9 ( 1 ) 本案的简单案情 1 9 8 4 年,英国的d a i l ym a i l 投资控股公司阳英国财政部提出申请,要求将 其管理中心及控制中心转移到荷兰,因为荷兰的法律允许外国公司将总部设在 荷兰而保留原有的身份。该公司打算转移总部的主要动机在于j i ! l ! 避英国的资产 转让税,因为它计划出售其大部分的非永久性资产,然后将出售资产的所得用 于购买自己的股票。而按照英国法律,出售资产应缴纳资本利得税。如果把总 部迁移到荷兰,虽然荷兰也有权征收资本利得税,不过荷兰只对该公司在荷兰 设立机构以后的资本所得征税,对以前在英国发生的资本所得则不征税。山于 遭到英国政府的拒绝,公司提起诉讼。 ( 2 ) 确立的规则 在本案中,欧洲法院判决:条约第5 2 条和5 8 条的规定”,并没有赋予根据 一成员国法律成立且注册机构在该国的公司,将其管理和控制中心转移到另一 成员国的权利。 ( 3 ) 评论 从判决中可以看出,欧洲法院接受各国使用不同的冲突法规则,即使“真 实本座理论”会限制公司的开业自由。根据该判决,公司是否可以转移其管理 中心,取决于成立地国和开业国的冲突法规则。也就是说,采用“真实本座理 论”的成员国,可以要求公司的管理中心必须位于其成立地国内,从而限制公 司的流动性。因此,就笔者看来,本案判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过,很多学者都认为,d a i l y m a i l 案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即解决了条约是 否赋予公司首次开业权这一问题。在判决中,欧洲法院指出,公司不同于自然 人,不享有欧共体条约中规定的首次开业权。公司的开业权只包括二次开业权, 但成员国的国内法中可以有不同的规定。“ ”c a s o c - 8 i 8 71 9 8 8 e c r 5 4 8 3 ”现为条约第4 2 条和第4 8 条 ”s e eh a n n es o n d e r g a a r db i r k m o s e “am a r k e tf o rc o m p a n yi n c o r p o r a t i o n si nt h ee u r o p e a nu n i o n ? 一k 0 b e r s e e t l n g t h e b e g i n n i n g o f t h e e n d ? ”,2 1 0 5 t u l a n ej o u r n a l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l a w 9 2 c e n t r o sl t d v e r h v e r v s - o gs e l s k a b s s t y r e l s e n ( c e n t r o s 案) ” 在1 9 8 8 年的d a i l y m a i l 案后,瞅盟公i , j 法的这一领域有 年州问没自任何 进展。直到1 9 9 9 年,c e n t r o s 案又把公司流动性的争议提上了日程。该案的判 决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影响深远。 ( 1 ) 本案的简单案情 对居住在丹麦的夫妇于1 9 9 2 年在英国注册成立了c e n t r o s 公司。该公司 并无意图在英国开展业务,其股东只想在月。麦开展业务。因此,公司申请在月 麦设立分支机构。月麦贸易与公司理事会拒绝了其登记请求,认为c e n t r o s 没 有在英国进行交易,因此其主要机构( 而非仅仅一个分支机构) 是在丹麦, c e n t r o s 追求的不是设立一个分支机构,而是首次开业。 ( 2 ) 确立的规则 在本案中,欧洲法院判决:根据一成员国法律成立且注册机构在该国的公 司,有权在另一成员国设立分支机构,即使该公司所有的业务都将由其分支机 构在分支机构所在国展开,且其唯一的目的是规避其成立地国更为严格的法律 规定,但前提是该公司的法律人格被其选择开业的成员国所承认。 ( 3 ) 评论 该案判决后,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尤其是在采用“真实本座理论”的 成员国内。多数学者认为,c e n t m s 案的判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真实本座理 论”的适用范围。在该判决后,公司可以根据一个采用“成立地理论”的成员 国法律设立,然后通过公司在另一成员国的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公司是否在成 立地国开展任何经济活动,或其管理中心是否位于其分支机构所在国,都不重 要。即使其分支机构是设立在一个采用“真实本座理论”的成员国内,结论也 是一样的。” 不过,欧洲法院在本案中并没有提到d a i l ym a i l 案,两个案件的案情存存 很大的不同。因此,d a i l ym a i l 案的判决并没有被推翻。 3 u b e r s e e r i n gb vv s n o r d i cc o n s t r u c t i o nc o m p a n yb a u m a n a g e m e n t g m b h ( o b e r s e e r i n g 案) “ ( 1 ) 本案的简单案情 r o b e r s e e r i n g 公司根据丹麦法成立,其管理中心位于荷兰。1 3 b e r s e e r i n g 公司 2 c a c2 1 2 9 71 9 9 9e cr i - 1 4 5 9 ”s e eh a n n es o n d e r g a a r db i r k m o s e “am a r k e tf o rc o m p a n yi n c o r p o r a t i o n si nt h ee u m p nu n i o n ? 一k 0 b c l s c e d n g t h e b e g i n n i n g o f t h e e a d ? ”,2 0 0 5 t u l a n ej o u r n a l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l a w “c a s ec 2 0 8 0 02 0 0 2e cr1 - 9 9 1 9 1 0 聃晴一德固公t 重建一栎楼,之后j 栉仃埘疵提起诉讼。2 j 此同州,婀个德 幽公民获得了原告所有的股份,根 i :德幽判倒和通行的观点,地区法院驳山了 u b e r s e e r i n g 的请求。德国联邦法院当时通行的判例是:根掘外国法成立的公司, 如果其真实本座转移到德国,则否认其法律能力,从而公司失去在德国法院起 诉和应诉的能力,除非公司根掘德国法重新设立。法院认为,原告作为一个根 据丹麦法成立的公司,其真实本座在德国,公司没有根据德国法重新设立,就 没有法律能力和诉讼理由根据德国法进行诉讼。 ( 2 ) 法院判决确立的规则 欧洲法院判决:公司根据一成员国( a 国) 法律成立且注册机构在a 国的 公司在b 国行使其开业自由权时,条约第4 3 条和4 8 条要求b 国承认公司的法 律能力,以及公司根据其成立地国a 国法律享有的提起诉讼的能力。 ( 3 ) 评论 本案是c e n t r o s 案的进一步发展,在欧洲具有重大影响。本案判决是欧盟开 业自出原则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更进一步削弱了“真实本座理论”对 丌业自由的限制。在c e n t r o s 案中,法院确认在一成员国设立的公司有权在另 一成员国进行二次开业。而在本案中,法院进一步确认,东道国必须承认在本 国二次开业的公司享有相应的法律能力。 根据本案判决,根据一成员国法律成立的公司,是否可以将其管理中心转 移到另一成员国而不丧失其法律人格,取决于其成立地国的法律。如果成立地 国的法律规定了这样的权利,且公司满足条约第4 8 条的要求,这种管理中心的 转移就可以被看作是行使开业自由。公司的这一权利必须得到东道国或管理中 心所在国的承认。 这种承认义务,同样适用于采用“真实本座理论”的成员国。”只要成员国 承认公司根据其成立地国的法律有效成立,且根据公司成立地国的法律,公司 可以将其管理中心转移到其他成员国。即使公司不在成立地国境内开展任何经 济活动,公司也有权行使条约赋予的开业自由,其他成员国有义务承认公司的 法律能力。 4 k a m e rv a nk o o p h a n d e le l lf a b r i e k e nv o o ra m s t e r d a mv s i n s p i r ea r t l t d ( i n s p i r e a r t 案) “ ”e d d yw y m e e r s c h t h e t r a n s f e ro f c o m p a n y s s e a ti ne u r o p e a nc o m p a n yl a w ”,a v a i l a b l e a t h t t p :w w w e c g io r g w p w pp h p ? s e r f e s = l a w ( 1 a s t e dv i s i t e do na p r i l1 5 ,2 0 0 6 ) ”c a s ec - 1 6 7 0 12 0 0 3e cr 1 0 1 5 5 l l ( 1 ) 本案的简单案情 i n s p i r e a r t 是一家在英国成护的公刊,成市小久即在荷? 皇丌展业务,比i 雌 的股东以及债权人都生活在荷兰。该公司未在英国开展任何业务,股东只是想 利用英国宽松的公司法规则。该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商会登记了一个分支机构, 但没有说明其是一个虚假外国公司”,而根据荷兰正式外国公司法这是必 须的。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国公司该公司必须遵守j 下式外国公司法第5 章 第2 条的规定,除了额外的披露要求外,还有法定虽低资本的要求。公司的实 缴资本至少必须达到对荷兰有限责任公司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最低资本要求, 荷兰法规定公司的董事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2 ) 确立的规则 在本案中,欧洲法院判决:如果成员国的国内立法要求根据另一成员国法 律成立且在本国行使二次开业权的公司,必须满足该国针对国内公司的最低资 本和董事责任要求的规定,则该国内立法违反了条约第4 3 条和4 8 条的规定。 公司成立于另一成员国,且完全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