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二语文试题.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二语文试题.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二语文试题.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二语文试题.doc_第4页
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二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二)语 文 试 题 亲爱的同学,请你树立信心,认真审题,冷静作答!一、积累与运用。(18分)1.古诗文默写。(6分)(1)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有两句想像奇特,将无形而抽象的愁怨化为可感觉的形象,十分准确而传神,这两句是“ , ”。(2)更深月色半人家, 。(3)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4) ,村南村北响缫车。(5)莫道不消魂, , 。2.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恣睢(su) 豁然贯通(hu) 狡黠(xi) 嗤笑(ch) B.拮据(j) 味同嚼蜡(ju) 褴褛(ln) 抽噎(y) C.诘难(ji) 吹毛求疵(ch) 腆着(tin) 星宿(xi) D.灵柩(ji) 廓然无累(gu) 亵渎(xi) 发窘(jing)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歇斯低里 诓骗 格物致知 佝偻 B.根深蒂固 潮汛 循章摘句 牡蛎 C.孜孜不卷 栈桥 涕泗横流 教诲 D.恼羞成怒 沙哑 重蹈覆辙 要诀4.周日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某团员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下面四种说法,都是实话实说,更能得到大家谅解的迟到理由是( )(2分)A. 很抱歉,我没想到大家会来得这么早。B. 请原谅,我这人有睡懒觉的坏习惯。C. 对不起,我来的路上堵车,正在修路。 D. 实在不好意思,妈妈忘了叫醒我。5. 根据画线句子进行仿写。(2分) 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 ;宽容是吹开闭锁保守的清风,是洗涤狭隘自私的雨水,是 。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篇词。请从我们这个学期学过节选自该部作品的文章中选出一个人物,写出其名字并分析文学形象。答:我选的人物名字是 ,其文学形象是 。(4 分)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翻译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会天大雨( ) (2)乃丹书帛曰( ) (3)为天下唱( )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8下边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 B乃谋曰 聚室而谋曰 C为天下唱 士卒多为用者 D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_ 10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3分)_11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3分)_ (二)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弓工:造弓的工匠。邪:不正。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 13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14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2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15上面的文段节选自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 国小说家 。(1分)16为什么于勒由“全家的恐怖”变成了“全家惟一的希望”?(3分)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家里人”怎样的心理?(3分) 18最后一段中“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这句话,有照应上文的作用,它照应的句子是 。(2分)19读了上文后,你认为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是什么?(3分) (二)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0选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21选文第段中的“笼罩了一切”和“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是否矛盾?如何理解?(3分) 22选文第段和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23作者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文中的“筋骨和脊梁”和“状元宰相”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三)乡村的泥土 (1)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是乡村的灵魂,它是上苍送给乡村最好的礼物。 (2)泥土与庄稼,庄稼与人,都是一一安排好了的,谁也离不开谁。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曾祖父读过,祖父读过,父亲读过,我和弟妹们也读过,我们的儿孙还要再继续接着读下去。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在泥土里摸来摸去的,摸着摸着就摸老了,直到连泥土也摸不动的时候,这个生命就该被泥土抚摸了。 (3)我曾仔细观察过父亲的那双手,粗糙得跟老树的皮没有什么两样,骨节粗大,十指变形,没有一个完整的指甲。这双手曾在土地上扒挠了八十多年,豆村的每一块土地都曾留下他的手印,甚或每一个土团都曾感受过他的手温。一次重病使他的右手致残,无法再扶犁耕地,挥镐掘土后,我劝他把家里的那几块地让给别人做,他咬咬牙艰难地作出了决定。但他执意要留下一小块自己做,说闲着也是闲着,种不动地,哪怕到地里站一站,蹲一蹲,在田埂上坐一坐,弯腰扯几把草,心里也好受些。父亲留下的这块地顶多只有三分,春天种了玉米,接着又种了一茬芝麻。夏天我回豆村时,发现他和母亲蹲在白花花的日头底下,一个吃力地翻着土,一个用槌棒敲打着土坷垃。目睹着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涌一涌的。于是我就跟他们说,这地不能再种了,要是热出个好歹,不值得。父亲一边敲打着土块,一边说,再种最后一茬。母亲也附和说,再种最后一茬。这样的话,他们已经跟我说过不下四五次了,每次都没有兑现。季节一次次地向前延伸,父亲的庄稼也跟着一次次地向前延伸。其实我心里是清楚的,只要父亲和母亲不倒下,这“最后一茬”就得一次次地向前延伸。 (4)我们与土地和庄稼每相遇一次,都是一种缘分,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默契和交流。庄稼来了一茬又一茬,又被我们送走了一茬又一茬。每迎来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希望;每送走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充实。在这一次次的迎送之中,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微笑着走进泥土。试想,如果没有它们一茬又一茬地陪伴着我们,我们的一生该是多么苍白啊! (5)播种的时候,我常常攥着种子遐想,这些种子去了泥土里之后,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村庄里来了,就像一个个日子。尽管它们会给我带回更多的收获,但我还是有些依依不舍。一茬一茬的庄稼绿了,一茬一茬的庄稼黄了,似乎都是转瞬之间的事。收割也是如此。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 (6)躁动了一个春天,喧闹了一个夏天,土地直到把所有的庄稼都送走了之后,这才坦然无忧地躺下来,在月光下深深地睡下,那飘荡在田野上大团大团的浓雾,就是它绵长而舒缓的呼吸吧。24作者为什么说“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5第(3)段中的“再种最后一茬”这句话,父母已经跟“我”说过不下四五次了,为什么“每次都没有兑现”?(3分) 26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 27阅读第(6)段,从哪里看出土地的“坦然无忧”?(此问原文回答)并说说土地坦然无忧的原因。(3分) 四. 作文(50分)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真书。”人生发展和成长的历史,其实就是不断地读懂生活、读懂师长、读懂别人的过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其父母的管教、唠叨和老师意蕴丰富的眼神等,每一次从不懂到懂的的经历,都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升历程。以“我读懂了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 略 2.A 3.D 4.C 5(略) 6(略)7. 适逢/恰巧遇到 写 通“倡”首发 私自/偷着8C9 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10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11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12(1)喜爱、爱好 (2)全、都 (3)从前 (4)屡次、多次13D14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15法 莫泊桑 16因为接到于勒的两封信后,全家认为他一回来就能改变家里生活困难的境况。17表现了“家里人”对尽快过上富裕生活的热切期盼和向人夸耀的虚荣心。18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 19略20.21不矛盾。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22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第三段侧重于历史上的“不失自信力”的中国人,第四段侧重于现在的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23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借喻有骨气有自信力的中坚力量,就是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借代,指反动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