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自然之美一、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着“自然之美”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观潮走月亮为精读课文;现代诗两首繁星为略读课文。单元导语中引用了王维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为学生描绘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观潮一文,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由衷赞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走月亮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绘了在秋天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月亮的美好画面,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现代诗两首,其一秋晚的江上这首诗采用散文的句式,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美景;其二花牛歌运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活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繁星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写了作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繁星的不同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基于以上文本特点分析,我们确立本单元两个的语文核心要素:一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调动听觉、视觉、嗅觉等各种感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想象画面。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自然之美。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自主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但通过理清课文脉络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有待提升。由于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在理解重点语句上,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于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在以前有所接触,能从事物的颜色、样子等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但本单元在想象画面方面的要求提高了,难度增强了,重在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声音、味道等方面展开想象,使学生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式的约束,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难以自主地调动各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真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好与和谐。因此,阅读教学时注重引领学生根据文中语言并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真切感受自然之美,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之美,以求学以致用,习得表达方法,培养读写能力。三、单元目标1.认识本单元“潮”“牵”“巢”等生字,其中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滚”“稻”等28个生字。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理解 “山崩地裂”“人声鼎沸”“万马奔腾”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2.反复读文,按照时间、地点转换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抓关键词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3.边读边想象画面,结合生活体验、抓事物特点、调动各种感官想象丰富画面,并与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从中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激发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4.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描绘自然之美。 1观潮一、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 体会作者是怎样按时间顺序,围绕“天下奇观”这一中心,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2.看画面,听声音,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边读边想象画面。难点: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围绕“天下奇观”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三、前置性学习活动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练习朗读课文。2.自主识写生字,运用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3.了解钱塘江大潮相关知识,观看钱塘江大潮景象视频。四、教学课时 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诗解题,导入新课。1. 出示、朗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说说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隐时现。)2.我国还有许多古诗词用凝练优美的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壮美山水。读一读下面两句诗,能不能发现与哪篇课文写的是同一景观?(钱塘江大潮、观潮)(1)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2)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3.本册书第一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进山水之间,感受自然之美。今天我们来读本单元第1课观潮。(1)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2)读读课后“资料袋”,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你了解的钱塘江大潮。(地点、成因、特点)。4.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板书:天下奇观)对比理解字义、词义:观潮-奇观(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1.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理解情况。宽阔 笼罩 屹立 薄雾 沸腾 奔腾 依旧 横贯 横卧 恢复(1)多种形式朗读,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笼罩:翘舌音,薄雾(b)。(2)对比理解:沸腾-奔腾 横贯-横卧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白浪翻滚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1)读准字音。闷雷滚动 (mn) 风号浪吼(ho)(2)交流自己已理解的词语及理解方法。(3)根据意思,选择词语。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风和浪都很平静。 (风平浪静)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水天相接)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形容气势很大。 (浩浩荡荡)2.检查生字书写情况。(1)展示预习生字书写,从正确、规范、美观三方面评价。(2)分类指导书写:潮、渐(指导书左中右结构:左中右,不碰撞,宽窄高低观察好,中间部分要写窄,穿插避让形体美。)笼 、罩、崩、震(上下结构:比例适当、重心要稳)3.检查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准加拼音的字,随机正音,指导停顿。(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新 课 标 第 一 网学生自读课文,按时间顺序交流、归纳、板书:潮来之前(2),潮来之时(3、4),潮过之后(5)。2. 自由读课文,用眼睛看看大潮的形态,用耳朵听听大潮的声音,找出描写大潮的这些特点的词语或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与同学交流。3.交流、归纳、适时板书。4.试着以第一自然段开头,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读课文2、5自然段,感受潮前、潮后的景观特点。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呈现在我们眼前怎样的景象?(平静朦胧)(1)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读一读。(2)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的?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屹立。远处几座小山:若隐若现。)(3)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4)朗读课文,读出平静、朦胧之美。2.大潮奔腾而去,江面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1)体会变化:霎时、过了很久。(2)理解:漫天卷地、涨了两丈来高。(3)指导朗读,读出潮后的变化之美。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重点。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 2.这节课,我们再次去观钱塘江大潮,读读文字,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想象、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二)突破重点,想象画面。1.书读得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想不想看?(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小声发出自己的感叹之声。)2、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3、4)3.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并能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预设(1):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心情越来越激动。指名读出激动。预设(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分组比赛读齐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预设(3):指名读师读喜欢这句的齐读,读出壮观气势。预设(4):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学生模仿:轰隆隆隆)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预设(5):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来演演吧。(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人声鼎沸)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生齐读。)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4.总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三)读读填填,体会顺序。(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刚才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可我们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把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打乱了。读这段话,看谁能理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1)师读生听,在练习本上填写。(2)展示一位学生的填空,集体反馈校对。发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从远到近描写潮水。)(3)师总结: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潮来时的壮观、奇特。来,齐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2.练习提示背诵。(1)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2)学生自由准备背诵会的学生起立背诵看着大潮视频背诵。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自古(天下奇观)!(3)师领背: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四)诗文对照,拓展背诵。1.课文读起来使人如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带着我们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也写了这一天下奇观,从文中找出与诗相关的句子。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出示:2.找相关的句子读一读。3.背诵古诗。w W w .x K b 1.c o M(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按照前、中、后的顺序描写一场夏季的雨。六、板书设计 1.观潮潮前 平静、朦胧 声音:闷雷滚动 越来越响 山崩地裂潮时 形态:一条白线 白色城墙 白色战马 (由远及近) (比喻 )潮后 恢复平静 天下奇观 2 走月亮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鹅、卵”等7个生字,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牵、葡”等13个生字。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理解“汩汩、镀亮”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2.抓住文中“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一反复句理清文章脉络,借助文中关键词句感知课文内容。3.边读边想象画面,利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丰富画面,感受月光下的意境美及语言美,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及走月亮时的喜悦幸福之情。4.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并仿照着写一写自己在月下的某个情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2.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难点:1.充分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情感在阅读中体悟、升华。2.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三、前置性学习活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四、教学课时 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月”的古诗,你还能背上几首吗?这些优美的诗句将我们带入了月夜的清幽之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明月有关的优美的散文走月亮。2.简介作者。3.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迷人月色,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和作者吴然去体验走月亮的快乐吧!(板书课题)(二) 检查预习,扫清障碍。1.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淘洗 牵着 鹅卵石 填上 庄稼风俗 跃出 葡萄 稻田 成熟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牵”的部首是“大”字头,书写时注意间架均匀;“鹅”为左右结构,笔画较多,书写时要写得紧凑; “萄”上下结构,下面里面是“缶”不要写成“击”。3.再读课文理解什么是“走月亮”?(走月亮是中国南方带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指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三)理清脉络,感知大意。1. 请大家打开课本,带上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心到书中去看看,文中写的谁?又是怎么走月亮的呢?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小路,小溪边,田埂,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许多地方2.课文四次写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月夜中我和阿妈都去了哪些地方?3.借助反复句以及根据我和阿妈走过不同的地方,理清脉络:第一部分:(1-3)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部分:(4-5)我和阿妈在小溪边走月亮。第三部分:(6-7)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第四部分:(8-9)我和阿妈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许多地方。4.感知大意:“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不仅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些地方很自然地串联在一起,而且还使得文章结构清晰自然。那么,在柔和的月光下,这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是否也有吸引你的地方呢,赶快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A 月光下的景色很美。 B 看到了温馨幸福的画面。 C 浓浓的母女情是的,课文抓住“啊,阿妈带我走月亮”写出来月夜下的美景,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女情。(四)细读品味,理解感悟。1.“我”和阿妈小路上走月亮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1)这是一个美妙的夜晚!月亮已经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了,它在焦急地呼唤着我和阿妈陪它去散步呢!谁有看到这月亮是从哪里升起来的呢?(2)海上生明月!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真是太美了!在这样柔和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我和阿妈踏着月光走在小路上又看到了什么呢?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3)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句子,看谁的眼睛比月光更明亮,能发现句子的小秘密?引导孩子感知排比句的特点,(“月亮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照亮了”引导孩子感知排比句的特点)(4)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勾勒出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清晰的景物,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意境,你还能找出文中其他几处排比句吗?“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5)指导朗读月光下的景色太美了,而我最亲爱的阿妈此时又陪在我身边,我们月光下慢悠悠地走着,心情该是多么愉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小结学法:这节课我们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理清了文脉,感知了课文内容;关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感受到月下景色的美丽,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阿妈“走月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听写词语,并作评价。2.月光下的景象很优美,作者是怎样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二)细读品味,理解感悟。1.“我”和阿妈在小溪边走月亮过渡: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听读交流,重点引导:(1)你闻到了什么?画出小溪流香的句子。(2) 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3)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是的,这一段不仅写出了月光下的美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女情,情景交融,你能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啦!(4)指导背诵,练习背诵,检查背诵。2.“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1)“我”和阿妈沿着小溪走啊走,来到了田埂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想到什么?(2)生读文标画听到: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汩汩;看到:村道已经修补过,果园里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月光镀亮的银毯;这是拟人句;闻到:果子的甜香;学习“设问句”;想到:阿爸要回来了。(2)虽然短短数语,作者却利用各种感官 ,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光下鱼儿欢跃,瓜果飘香,稻穗垂头画面写的有声有色,温馨幸福,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想,并仿照着写一写自己和家人月下的某个情景。(3)生写、评议3.走过许多地方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出示:(1)我和阿妈还会走过哪里?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说么?(2)我和阿妈静静地走着,拉妈妈温暖的手,闻着妈妈身上的气息,此时此刻多么温馨甜蜜,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我们来读一读(三)回顾总结,拓展提升。1.本节课,我们边读文边调动各种感官想象画面,体会到了月光下的景美情浓,同时赏析了作者运用当的修辞手手法描绘了走月亮的情景。2.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四)布置作业,摘抄积累。积累优美的语句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六、板书设计 新|课 |标|第 |一| 网2.走月亮 小路 所见 溪水 所闻 景美情浓 田埂 所感 ( 排比 比喻 拟人 )3* 现代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红颜”“偷渡”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反复朗读诗歌,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作者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反复朗读诗歌,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难点:感受作者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三、前置性学习活动1.了解作者,搜集有关描写秋的诗歌。2.预习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 聊一聊,导入新诗。1.同学们,走过了繁花似锦的春天,度过枝繁叶茂的夏天,我们走进了秋高气爽的秋天,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落叶、丰收等)2.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秋是多姿多彩的,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秋天诗词。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二)读一读,读懂诗歌。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2.自由读诗文,说一说这两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品一品,品出意境。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2.品读秋晚的江上(1)读读这首诗,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从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交流诗中的景物,师适时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课文插图、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并交流。(2)作者是怎样描绘出这美好的画面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的动态的词:“驮、翻、掉”体会作者眼中倦鸟动态的美;抓住“芦苇”“妆”“红颜”,体会作者通过拟人修辞手法,用“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平添了情趣与生气的妙处。 3.欣赏诗歌花牛歌(1)这是一首充满了童真童趣的诗,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景物,想一想,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花牛歌。 引导学生抓住“花牛在草地里”这个句式,品读花牛的状态“坐”“眠”“走”“做梦”来想象画面,并感受反复手法的运用,带给诗歌的回环往复的韵律美。(2)再次反复朗读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作者对自由自在美好童年生活的向往之情。)(四)写一写,创编诗歌。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六、板书设计 鸟儿倦了 驮着夕阳秋晚的江上 双翅一翻 掉在江上 向往自由 白色的芦苇 妆成红颜 坐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 眠 自由自在 走 做梦 4*繁星一、教学目标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抓住时间、地点及作者观星感受的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3.边读边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感受繁星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4.结合生活体验,与同学交流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学会边读文字边运用各种感官想象画面,感受星空的美妙及生活的美好。难点:结合生活体验,与同学交流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3、 前置性学习活动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生词。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 |标|第 |一| 网(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当你们仰望星空时,你想说些什么?2.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它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我们随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看星星,一起领悟他独特的感受。(板书:4 繁星)3.学生简介巴金。(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生朗读课文,相机指导难读的字、词、句。2.默读课文,完成填空。时间地点所见所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借助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的第一次从前家乡密密麻麻的星星喜爱繁星第二次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的蓝天光明无处不在第三次如今海上半明半昧的星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4.方法小结:我们抓住时间、地点及作者观星感受的词句,运用列表格的方式概括课文内容。(三)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语言之美。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繁星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与同学交流你的所见、所感。预设1: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1)引导学生抓住“密密麻麻”感受星星的多而密,相机积累形容事物多的词语。(2)请读出你对繁星的喜爱。预设2: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1)边读边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2)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1)这是一个拟人句,说说你又仿佛看到什么?仿佛听到什么?(2)指生交流有关星星的诗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预设4:(1)有感情朗读,读好排比句。(2)学以致用说排比句:天上的繁星是_,是_,是_。(四)想象画面,练习说话。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感受到什么呢?1.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2. 全班交流。(五)推荐阅读,布置作业。1. 在作者笔下,繁星点点,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写,又有作者丰富的想象,这种写法叫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写你面对星空的所见所想。2. 推荐阅读巴金的散文集海上杂记。六、板书设计 4.繁星 从前 密密麻麻 热爱星空 三年前 星群密布 向往美好生活 如今 半明半昧 (比喻 拟人)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按要求写出四字词语。(18分)1.形容雨声的: 2.描写月亮的: 3.描绘天空的: 二、边读边想象画面,并选词填空。(15分) 时隐时现 笼罩 飘来飘去 情愿 白纱飘飘 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储藏室出售及仓储配送与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企业合规风险防范法律顾问聘用合同
- 2025年度文化产业融资租赁担保合同范本
- 红酒知识与健康培训课件
- 2025水利管道工程合同条款及格式
- 红酒白酒香槟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保温材料采购协议
- 会议纪要标准化撰写模板清晰明了
- 专业咨询公司与房产开发商合作开发办公区协议
- 人工智能助手产品合作协议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
- 保险执业登记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电子墨水屏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口腔数字化技术课件
- 2025年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检疫检验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卷(A卷)(含答案与解析)
- 种子购买协议合同书
- 《小学美术开学第一课》课件
- 汽车行业售后
- 直播电商数据分析教学计划
- DBJ-T13-483-2025 预拌流态固化土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