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兴趣小组检测题(一).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兴趣小组检测题(一).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兴趣小组检测题(一).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检测题(一)(内容范围:第一、二章)班级_ 姓名 _ 得分_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1北京天坛里能够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的建筑物有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原理造成的音响效果。2一个物体每秒钟振动10次,人们并没有听到声音,主要是因为_。3如图13所示,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厘米。4某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铁环绕花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则计算花坛周长L的公式为L=_。5某同学利用柔软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63.00厘米,北京至郑州铁路线长6.95厘米。经查书,长江实际长度为6300千米。则此地图的比例尺为_,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线长为_。6在微观研究中,常用“埃”作为长度单位,1埃=10-10米。某种可见光的波长为4000埃,合_米。7甲、乙二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米。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米,甲、乙同时起跑,则_先到达终点,要让甲、乙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则乙应从起跑线前移_米。 8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的铁轨一根接一根地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测量火车的运动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车速v的关系式v=_。二、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 9.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36.2毫米、36.3毫米、36.1毫米36.3毫米。则他的测量结果应写为 ( ) A36.2mm B36.22mm C36.225mmD36.3mm10“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全长是( ) A6.7104mB6.7105m C6.7106m D6.7107m11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980m,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02m。则小桌每边真实长度是 ( ) A1.000m B0.982m C1.020m D0.978m1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cm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C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 13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 )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15.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 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16长200米的列车用120秒匀速通过1.6千米的长桥,列车运行的速度是 ( )A11.7 ms B15 ms C13.3 ms D1.7 ms17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和北下落 18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则 ( )A甲船先到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D无法判断谁先到 三、简答题或计算题(共30分,第19小题4分,第2022小题各6分,第23小题8分)19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低音传播速度比高音慢,你能用事实反驳他的错误吗?20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请问在这首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并分别包含了什么声学道理?21 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米秒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22.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木工离他有多远? 23甲同学敲击铁管的一端,乙同学伏在水管的另一端可听到两次响声,若铁管长170m,空气中声速为340m/s,测得两次响声相隔时间是0.466s,求:(1)敲击铁管的声音从铁管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2)铁传播声音的速度多大?四、实验或探究题(共20分,第24、25小题各4分,第26、27小题各6分)24.如图2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图2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 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25如图9所示为某辆赛车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赛车从赛道的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照相机开始拍照(如图3甲所示),以后赛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如图3乙所示).图3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赛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1.0s到达E处.请你认真思考后完成:(1)填写表格中所缺的三个数据(不需要估读)位置起点ABCDE时间/s00.20.40.60.81.0路程/m014(2)分析在这段时间内赛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知路程和 成正比.26.现有一个内径为2cm的圆环和一支直径为0.6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上述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某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纸带的厚度?方法: 纸带厚度表达式为: 。27.现有一个盛有大半瓶饮料的平底可乐瓶(如图)给你一把刻度尺,一根细线,试测出这个可乐瓶的容积。写出操作步骤及计算容积的数学表达式。五、探究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1反射2.它振动得太慢了33.0 4DN51107 6410-7 7甲;108L(N-1)t二、选择题(共30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9101112131415161718ACBCBDDBBC三、简答题或计算题(共30分,第19小题4分,第2022小题各6分,第23小题8分)19如果低音传播的速度比高音慢,我们在听男女齐唱时,男声传到耳鼓的时间就要比女声迟,而且离演唱者越远,听到的男声比女声滞后的时间就越长。事实并不是这样,男女生是同时传到耳中的。这说明声速与声音的频率无关。20.(1)棒打衣物响四方,是说湿衣物与木棒接触面间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因独自一人洗衣物,所以听起来较响,响四方是说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向四周传播.(2)小弟岸上踏歌来,是说声速远大于小弟人走的速度,所以先听到歌,后出现来人.(3)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棒打衣物的声音传到小弟耳朵时,棒已举到空中了. 21设汽车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为s,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22秒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12米秒2秒=24米声音传播的距离s+s2=v2t=340秒2秒=680米又s+s2=2s2+s1=680米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高山328米。22.【分析】由于观察者听到击锤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可知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要的时间t应该是击锤动作周期T的整数倍,即t=T,2T,3T根据停止击锤后又听到两次击锤声,可知应取t=2T,由于T=1秒,可求出t,再根据路程公式即可求出距离。 【解】由题意分析知t=2T=21秒=2秒。S=vt=340米秒2秒=680米 【评注】此题关键是如何求出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的时间。23.(1)0.5s(2)5000m/s 四、实验或探究题(共20分,第24、25小题各4分,第26、27小题各6分)24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好;捏住处棉线停止振动,不能再传下去了;不能。25位置起点ABCDE时间/s路程/m91625时间的平方26.解:对一些形状不规则或者太小、太细、太薄的物体,直接测量有困难,只好寻求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 比效适合采用对“细、薄”的物体直径或厚度的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