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华清池参观游览解说词_第1页
皇家园林华清池参观游览解说词_第2页
皇家园林华清池参观游览解说词_第3页
皇家园林华清池参观游览解说词_第4页
皇家园林华清池参观游览解说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皇家园林华清池参观游览解说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著名的皇家园林华清池参观游览。华清池位于西安市城东 30 公里处的临潼区内,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内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于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更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沐浴游览胜地。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已有 6000 年的温泉使用史和 3000 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早在 6000 多年以前,原始先民便在这天赐之水的滋润下,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明。早在 3000 年前的西周时,周幽王就在此修有“骊宫”,周以后经历了秦始皇的“骊山汤”、汉武帝的“汉骊宫”、唐太宗的“温泉宫”、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在以前宫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上的优势,依骊山的山势而筑,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并修有登山的夹道和通往长安的复道,把这里同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连为一体。公园 747 年,新宫落成,李隆基赐名华清宫,后因宫内多温泉浴池,又名“华清池”,并一直延用至今。至此,华清池达到了它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癜三四重”的壮观景象。 华清池是唐 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罗曼史的历史见证。杨贵妃原名杨玉环,生于公元 718 年,唐代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从小随叔父在河南长大。她天资聪颖、通音律、善歌舞,与西施、昭君、貂婵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公元 735 年,杨玉环被册封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妃。公元 737 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去世,玄宗悼惜不已,整日闷闷不乐,后宫美女数千,却无一人中意,洞知玄宗心思的高力士便暗搜外宫,于公元 740 年发现寿王妃,并被玄宗看中,为避人耳目,将寿王妃召入道观,赐道号太真,这样一来就解除了李瑁与杨贵妃的夫妻关系。公元 745 年八月初六 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因唐玄宗通音律,而杨玉环善歌舞,两人在感情志趣上情投意合,使得玄宗对杨玉环宠爱有加,宫中呼为“娘子”,礼仪皆如皇后,真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据史载,公元 750 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半山腰的长生殿前相依而立,他仰望星空,因羡慕牛郎织女的多情,伤感人世间的多变,便双双跪地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妻。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是对此情景的描写。 “门外千宫罢早期,三郎沉醉不知晓”,从公元 747 年至公元 755 年,每 年 10 月,玄宗便携贵妃姊妹及亲信大臣,从京都长安来华清宫沐浴温泉,号称“避寒”,直到第二年暮春三月才返回京师长安。“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他们在这里度七夕,避夏暑,处理朝政并接受万国使臣的朝拜。所以华清宫又有“第二都城”、“第二长安”之称。他们整日饮酒作乐,由梨园弟子奏乐助兴,打马球、观斗鸡、看舞马。由于唐玄宗在执政后期整日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奢靡生活,终于导致公元 755 年的“安史之乱”。“西出都们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士兵们杀了宰相杨国忠,并逼玄宗赐缢杨贵妃于马嵬坡(今 陕西兴平)。从此华清清宫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后晋时这里被赐为道观。宋、元、明、清还曽有多位皇帝游幸至此,但都未能达到唐华清宫的盛大规模。 好了,请各位跟随我一同去领略这座千年皇家园林的魅力。华清池大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着“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唐华清宫梨园遗址,位于大门西侧,发现于 1995年 4 月,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梨园第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华清宫梨园又称随驾梨园。梨园,顾名思义,是栽植梨树的果园。梨园作为我国古代音乐舞蹈艺术的雅称,源于唐开元 2 年(公元 714 年),由唐玄宗李隆基倡导确定把梨园作为音乐、舞蹈、戏剧活动的中心,且以教习和演奏法曲为重点,并集合了李龟年等诸多音乐名师和舞蹈家,诗人贺知章、李白度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从而使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皇家歌舞戏剧综合艺术学校,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鼻祖。 以九龙湖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十多座古式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环湖而列、错落有致。石牛、石狮、石象及自然碑石点缀其间、相映成趣。游人至此,顿觉心旷神怡,难辩人间天上。 映入眼帘的这座宏伟的仿古建筑,便是飞霜殿。唐时的飞霜殿,是唐玄宗 与杨贵妃游幸骊山使用的寝殿。相传此殿落成之时,正适冬季,雪花漫天飞舞,还没落及地面就被大殿四周温泉的热气蒸腾到空中,落雪为霜,故称“飞霜殿”。现在已成为华清池的贵宾接待室。 看完“飞霜殿”后,大家转过身来看我们对面这座苍翠的山。这座山的名字叫“骊山”。骊山的得名一说从远处看像一座黑色的骏马,古代称黑色的马为“骊”,故名骊山;另一说这里古代曾是骊戎国所在地,所以得名骊山。骊山主要由三座山峰所构成:第一峰也就是最高峰是烽火台所在地。在这里曾发生“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第二座峰是骊山老母殿所在地,就是为纪念炼五 彩石补苍天的女娲人们修建供奉之所;第三座峰是朝元阁遗址,即唐王朝在此朝拜祭祀大圣祖玄元皇帝之所,故称朝元阁,亦称老君殿。当年在此出土了珍贵的道教老子像。唐代道教非常盛行,原因是道教始祖老子俗姓李,唐代皇帝也姓李,他们认为老子是他们的远祖,自己是老子的后裔,因此在此修建老子庙,便于供奉和祭祀。老君殿东侧有长生殿遗址,唐玄宗与杨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一幕就发生在这里。 沿着西部南行便是龙石舫。“舫”的形象与舟相似,筑于水滨,是中国古代园林最富情趣的建筑,为的正是 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顺着九曲回廊前行,我们便看到九龙湖。为什么叫它九龙湖?大家看远处长堤下有八条小龙,在往上看还有一条老龙。传说大禹治水时期,关中大旱,玉帝派一条老龙率八条小龙为人间普降甘露,当旱情刚刚缓解后,众小龙贪玩,导致旱情加剧;玉帝一怒之下将八条小龙压在长堤之下,长堤东西两侧各压晨旭亭和晚霞亭;将老龙压在龙吟榭下,让他监视八条小龙终日口吐清泉,为民灌田。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唐御汤遗址发现于 1982 年 4 月,经考古工作者 8 年的发掘考证,在 4000 多平方米的遗址区内 清理出“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太子汤” 5 组汤池遗址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引起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1990 年 9 月,建成了我国目前唯一的皇家汤池遗址博物馆。 “海棠汤”又名“芙蓉汤”,俗称“贵妃汤”。始建于公元 747 年,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唐人的构思超俗,设计新颖,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腴的形体。汤池的池壁由 24 块墨玉(即青石,经打磨后,通体釉黑,为皇家上等贡品)拼砌而成,汤池东西长 3.6 米,南北宽 2.9 米,东西两侧分别设 有一组踏步便于上下,充分体现出唐代建筑艺术中对称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径为 10 厘米的进水口,进水口上装莲花喷头,寓意为海棠花的花蕊,下接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而出,喷出的形式与喷泉相似,而洒下来的形质,不正是今天生活中的淋浴吗?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在海棠汤中沐浴了近 8 个春秋。沐浴时为增加情趣,池中洒有鲜花的花瓣和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药材及价值昂贵的香料(如紫檀、多摩罗香、沉香、丁香、麝香等),享受香 汤沐浴。 “骊山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贵妃在这里荡涤尘垢,也在这里享受着温泉赐给她的尊贵,温暖与舒适。她沐浴时宛如海棠初睡的娇媚姿态不仅深受玄宗皇帝的宠爱,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素材。创作出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对此情景的绝妙写照。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有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当您第一眼看到它,一定会为它的气势所震撼。宫殿建筑面积达 400 多平方 米,有内外殿之分。御汤可储水近 100 立方米,俨然是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宏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莲花汤造型奇特,上下两层台阶不同的造型是唐代工匠创造性审美取向的结晶,上平面四角有一定的曲线变化,呈写实的莲花状;下平面为规模的八边型,“八边”代表着大地的八个方位,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这座汤池无疑是唐代礼制宫设计师煞费苦心的创作,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著。 星辰汤建于公元 644 年,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所用,原名“御汤”,占地面积 1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池底的石构面作冰裂状斗合铺砌,这种建筑作法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上的常见作法风格完全相同,成为古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实物证据。汤池分斗池和魁池两部分,平面呈北斗七星状,汤匙的南壁设计成凹凸规则的山形,而北壁则为圆滑有序的川形,整个汤池的设计是阎立德根据唐代礼制规定,再结合天空星象,二十四节气,即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理念设计建造的。星辰汤离温泉水源最近,水质最好,地理位置最优越。泉水因自然漫溢涌入汤池形成了现代的自流水及冲浪浴的沐浴方式,更吸引了多位皇帝在此修建汤池。 在 1982 年修复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又考证在星辰汤的底部叠压着秦始皇的“骊山汤“和汉武帝的“汉离宫”文化遗存,并在文化层中出土了中国史上最早的皇室配套浴具 陶瓮、陶鉴和我国考古界目前发掘的唯一的木门,为研究秦汉沐浴文化提供了佐证材料。 尚食汤,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古文献记载,尚字还包括赏赐、给予的含义,而唐代除尚食局外,随皇帝出行的还有尚药、尚衣、尚社、尚乘、尚辇五局官员。就汤池的整体结构分析,汤池中间设有石隔墙,东、南、北三面修砌有入池石台阶 ,池中并无固定的坐向位置,充分说明尚食汤面积虽小,但在此沐浴的人较多,使用率较高,身份也较复杂。所以尚食汤在华清宫可解释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侍官员的沐浴场所,在此沐浴常沐皇恩,知圣心之苦衷,为唐王朝的江山社稷效忠。 太子汤的沐浴者,顾名思义就是东宫的皇太子。始建于公元 644 年,先后共经历 80 余年。沐浴的皇太子有李承乾、李治、李忠、李弘、李贤、李宪、李旦、李崇君、李隆基、李瑛共 10 人,其中仅有 4 位君临天下,其他的几位都成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由此可见,唐宫廷内部争夺皇位是何等的激烈和残酷。太子汤采用“星 辰汤”排水道供水,既摆正了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尊卑关系,又解决了礼制犯忌的问题,寓意着来自“星辰汤”的温泉能使皇太子常沐父皇恩泽。由于太子汤的四壁及池底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唐时的青石板大多已不复存在,再考虑到整个博物馆的建筑格局,所以太子汤以露天的形式陈设。 以上介绍的五组汤池,它们大小不一,形质各异,各具风格与特色,为研究中国古代沐浴史,唐宫庭建筑史,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利用地热资源史均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依据,也极大地丰富了华清池的历史文化内涵。此外,在石刻碑室内陈列着文人墨客和大师赞美华清池和温泉水源 的颂词。最著名的一块碑石是北魏时温州刺史元苌书写的温泉颂碑。元苌当时来华清池向皇帝启奏一些政事,有一个大臣赐他在温泉中沐浴,当时他下的池子等级虽然不高,但是当他洗过以后,感觉非常好,马上写下一篇颂歌,刻在碑石上,距今已有 1370 年的历史,被列为我国 132 块禁拓碑之一。还有唐太宗李世民书写的温泉铭碑,以及毛泽东书写的长恨歌等等。 我们眼前这座拱形的建筑便是温泉池的总源。我国有温泉 2700 多处,是世界上温泉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华清池的骊山温泉因开发利用早,并且受历代帝王亲睐而名冠诸泉之首,享有“天下第 一御泉”的美称。 温泉,大多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沐浴温泉,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骊山温泉水温常年在 43,水质纯净,具有医疗价值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根据科学检测,骊山温泉水质属低矿化、弱碱性、中等放射性泉水,故又称硅水、氟水和放射性氡水。这些均达到了医疗用水的标准,故有“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的美称。由于温泉神奇的功效,赢得帝王们的特别喜好,并形成了一种专供帝王享用的传统特权。 骊山温泉可疗疾起源于2000 年前的秦代,三秦记载:秦始皇幸游骊山时遇见一位神女 ,遂有调戏之举,神女一气之下唾于始皇面部,始皇脸部遂即生疮,病久治不愈。始皇追悔莫及,向神女表示忏悔,神女见其有悔改之意,便说:“此有温汤,何不一洗”,始皇就用骊山温泉治疗了毒疮。秦始皇汤戏神女的传说虽不足信,但却印证了温泉可治愈疾病的历史。 骊山温泉除其特有的医疗作用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可改变植物的生长习性。相传秦始皇在冬季命人在骊山温谷中种西瓜,引起了儒生们的怀疑而被坑杀,酿成了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数百年后的唐代,唐华清宫内辟有西瓜园。王建有“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开花,内园分得温泉水,二 月中旬已进瓜”的佳句,证明了古代劳动人民能巧妙地利用温泉进行农业技术革新。 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我们现在就来到了“西安事变”旧址 环园。 环园是 1878 年临潼县令沈家祯主持营建并提名的。总占地面积 6000 平方米。园内风貌既具有江南园林优雅别致的风格,又有北方园林殿宇宏伟的特色。主要建筑有望湖楼、飞霞阁、飞虹桥、荷花阁、五间厅、三间厅等。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曾驻于此。 1936 年 10 月、 12 月蒋介石两次来陕督战,都以环园为临时行 辕,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在此布置剿共事宜。 1936 年 12月 12 日,这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982 年 2 月,五间厅、三间厅被国务院分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间厅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下榻之处,由西向东依次为:秘书室、蒋介石卧室、办公室、会议室、侍从室。西安事变爆发于 1936 年 12 月 12日,所以历史上也称“双十二事变”。它是由国民党内部主张抗日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用刺刀和大炮制造了骇人呢听闻的“九 .一八”事变,中国面临着民族灭亡的紧急关头。 野蛮的侵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抗日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在民族存亡日益加重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与 1935 年 12 月在陕北召开了“瓦窑堡会议”,毛泽东根据我国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全国各阶层爱国人士积极响应,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而蒋介石却置民族安危于不顾,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他移师西北,把大本营置于西安。 1936 年 12 月 4 日,蒋介石乘专列第二次来西安,以华清池为临时行辕,下榻于五间厅,准备在此布置实施剿共事宜。他一到行辕,便迫不及待地召见了东北军和十七路 军师以上的军官,要他们服从命令,进攻陕北红军。蒋介石于 12 月 6 日召见了张学良、杨虎城,并向他们摊牌,提出两种方案供其选择:要么全面进攻陕北红军,要么让出陕西,由中央军进剿。 12 月 7 日,张学良赴临潼晋见蒋介石并和其“诤谏”,他至诚大义地规劝蒋介石放弃剿共内战,却遭到了蒋介石的严词训斥。12 月 8 日,张、杨两位将军大义凛然的苦谏、声泪俱下的哭谏,都无济于事。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两位将军在止园商定,以武装形势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 月 9 日凌晨,古城学生举行纪念“一二 .九”运动一周年请愿游行,准备步行来临潼 向蒋介石请愿。蒋介石听到消息后大发雷霆,命令张学良前去制止学生闹事,并声称:“如不听者,格杀勿论”。游行队伍行至灞桥时,被张学良驱车阻止,学生们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各种理由,说明一定要到行辕请愿。面对热血沸腾的爱国学生,张学良恳切地说:“同胞们!同学们!我张学良是国家的军人,我决不辜负你们救国的心愿,绝不欺骗大家,一星期之内,我用事实答复你们。”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张学良将军的劝阻下,学生们陆续返回西安。而此时的蒋介石正在行辕内的宴会厅宴请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部分高级将领,加紧分化收买工作。张学良深夜赴临潼华 清池见蒋,向蒋转达了学生们的请求,而蒋介石却置之不理。张学良无奈地离开了五间厅后,蒋介石取出纸章,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写了一纸手谕,欲解除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兵权。 12 月 10 日,张学良、杨虎城决心对蒋介石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