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创新源自“敢问““能问““善问“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8/10/0475c74b-3836-4ef0-8aca-76056417981c/0475c74b-3836-4ef0-8aca-76056417981c1.gif)
![[职称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创新源自“敢问““能问““善问“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8/10/0475c74b-3836-4ef0-8aca-76056417981c/0475c74b-3836-4ef0-8aca-76056417981c2.gif)
![[职称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创新源自“敢问““能问““善问“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8/10/0475c74b-3836-4ef0-8aca-76056417981c/0475c74b-3836-4ef0-8aca-76056417981c3.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源自 “ 敢问 “ 能问 “ 善问 “ 如今,创新已成为教育的灵魂,课堂教学毫无疑问成为创新的媒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求新?笔者认为 “ 问 ” 乃创新之源泉。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识的丰富,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 作出不凡的业绩。孔子是最早主 张学习要敢问、善问之士,正是 “ 不耻下问 ” 使其名垂千古!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 问 ”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层次上,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问更为巧妙,而较少甚至极少自觉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 “ 教师为指导 ,学生为主体 ” 的创新精神被片面理解而未得到真正贯彻。试想: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能算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吗?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吗? 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因而,课堂教学中应由以教师提问为主转为以学生发问为主,实现转变的关键是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即 应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 “ 敢问 ” 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一支贪 生怕死的军队中服役,最勇敢的人也往往会失却勇气。在竞相提问的教学氛围中, 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思考的人会大大增加。那么,这种氛围应如何营造呢 ? 1晓之以理,打动心弦,让 “ 我要问 ” 的观念深入人心 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敢于提问亦是如此。因而,要先让学生明了提出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应有问,故 “ 问 ” 乃人之天性。另外,有问也必有思,有思也定有所得。正是 “ 黑夜能否变成白天 ” 一问的提出、思考与探索,才会有灯光的灿烂、夜晚的明亮,正是由于 “ 社会主义是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 ” 问题的提出与实践,才会有中国革命的成功和近几十年的快 速发展 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前行的。作为个体之人,只有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 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证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热情。 2积极评价,树立信心,让 “ 我能问 ” 的思想不断强化 在传统教学观念看来,课堂上学生是不能随便提问的。对学生的发问,教师 “ 二怕 ” ,一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二怕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有损自己的威望和形象,导 致不敢激励学生提问,甚至是压制学生提出问题。经过若干年的积淀,学生变得不但 不敢问,而且也不会问了,这就需要重新树立起学生 “ 我能问 ” 的信心。 引入竞争体制,进行合理评价是树立信心的钥匙。在同等条件下,让学生比试谁提出的问题数量多、质量高,既能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使 “ 我能 问 ” 的信心受到激发和强化。例如 ,在指导学习 “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 时,我要求学生以 “ 宪法 ” 二字进行提问比赛,然后进行评比,气氛相当热烈。 3转换角色,积极参与,让 “ 我善问 ” 的优越感逐步体现 转换角色,就是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 “ 老师 ” ,指定其他学生甚老 师回答问题。这种做法能极大激发学生 的好胜心和提问的主动性。如在学习 “ 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和护法 ” 的内容时,有学生提出 “ 提高道德水平就一定能更好地遵守法律吗? ” ,这一问题扩宽了教材内容,在课本中也没有明确答案,要通过分析 、比较、思考之后才能准确回答。我在肯定此问很有水平后,让全体学生自由讨论几分钟,然后由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 “ 老师 ” ,指定其他 学生回答。课后,这一学生还为能提出这问题而自豪。 学生仅有敢问的胆略是不够的。作为老师,还要使学生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 二教给 “ 善问 ” 的方法, 提高学生问的质量 “ 授之以渔 ” 历来是有识之士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要让学生 “ 善问 ” ,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引导学生运用分解法、联想提问法、比较提问法等尝试提问,不断强化,可以使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提高。 1分解法 分解法是把复合词组的概念分解为词,把定义分解为不同层次,把原理分解为不同方面的思维方法。 用这种方法通常可以提出较容易的问题。例如,把 “ 违法犯罪 ” 分解为“ 违法 犯罪 ” ,便可提出 “ 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 ” 等问题。这类问题的提出是必要的,它为进一 步提出问题打下了基础;而 且能照应教材编排上的逻辑体系,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 2联想提问法 联想是拓展思维的好办法,也是科学家们常走的创新之路。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展开联想活动,享受充分的思想自由,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去发现 “ 问题 ” 。如 “ 保护人类共有家园 ” 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学中,我们设定联想切入点,指出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空气污染、水污染,森林资源被破坏,如果不加以扼制,结果会怎样呢?由此诱导,引发学生联想,提出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带有一些幼稚、片面,甚 至异想天开,但却是他们发散性思维的结晶,并表达出对环境保护沉甸甸的责任感。 3比较提问法 比较的过程既是事物中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中,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讲授 “ 法律和道德 ” 、 “ 宪法和普通法律 ” 这些知识时,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轻松提出诸多有价值的问题。 要使学生 “ 善问 ” ,教师当然要很 “ 能问 ” ,以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教师之“ 问 ” ,要讲究方法,先易后难,循循善诱。古语云: “ 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者,相以说解。 ”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实现由 “ 要我学 ” 到 “ 我要学 ” 的转化,由此造就出有发现力、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 ,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7534.1-2025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 2025年医院临床执业医师职业定期考核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初中历史必考110个重点知识填空汇编
- 培训机构教师活动实施框架
- 护理安全输血培训
- 医院职业防范培训内容
- 路缘机械租赁合同协议
- 避雷装置安装合同协议
- 景区车辆协议书
- 牦牛交易协议书
- 2025年杭州市萧山区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校园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协议3篇
- 志愿者年度述职报告
- 【MOOC】犯罪心理学-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中国融通集团笔试题库
- 乳酸性酸中毒护理
- 《尊师重道主题班会》课件
- GB/T 42151.3-2024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3部分:通用要求
- 室内装修合同范本之家装
- 在线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合同
- 配置文件优化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