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的梦想(主张)。2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崇高献身精神;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教学要点】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难点: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教学设想】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应提倡多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特点。【教学步骤】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上面学习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你们知道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谁吗?(美国的马丁路德金,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为什么会成为诺贝尔奖最年轻的获得者呢?你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就会知道,这篇文章就是我有一个梦想。【新课探究】一、介绍文章的背景1作者简介马丁路德金,美国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重要领袖。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乔治亚洲亚特兰大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名牧师,母亲为一名教师。从小在黑人区长大的他,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15岁时,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当时的美国黑人在国内不论政治还是社会上都受到歧视和压迫,面对丑恶的现实,金立志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作一名牧师。他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作牧师。1963年8月28日,为了纪念奴隶解放宣言一百周年,以及使全世界关注美国种族隔离问题,金会同其他民权运动领袖组织发起了25万黑人和白人反种族主义者向首都华盛顿进军的大规模人权运动。他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向二十几万不分种族、宗教信仰的人阐述着他那令人动容也是最出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1964年,由于他对反对种族歧视和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伟大贡献,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他被一名白人种族主义者枪杀。美国国会在1983年通过“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并定于1986年实施,以每年一月的第三个礼拜一为纪念金的国定假日。2写作背景在1955年的12月1日,一个名叫罗莎帕克的黑人妇女,下班后疲惫不堪地准备回家。蒙哥马利市的市内交通是由政府支持的商业公司经营的,当地的法律有实行所谓的“分离且平等”的原则,公共汽车是种族隔离的。汽车的前半部是白人的座位,后半部是黑人的。但由于当时白人普遍是自己开车上班,而相对贫穷的黑人则大多利用公共交通,因此,属于白人的区域常常有空位,而黑人的区域却非常容易被坐满。因此,有了一个折衷的规定,就是在汽车白人区的后面,分出了一个“灰色地带”。原则上它是属于白人的,但是没有白人坐的时候,黑人也可以坐在那。但要有一个白人需要坐在这个区域,所有“灰色地带”的黑人就必须让座给白人,以维护“分离的制度”。这一天,她实在太累了,她非常需要坐下来休息,于是她先故意错过前一班满载的车,等到下一班还有空位的公车。一上车,黑人区已经坐满,但在灰色地带还有一个空位,而空位旁有个黑人坐在那,于是她没多想便坐下了。车开到一半,一些白人上车了,他们很快把白人区坐满,但还有一个白人没坐到位子,注意,是只有一个白人还没有位子,于是公车司机便要求坐在灰色地区的黑人让位出来,当司机叫了第二遍后,罗莎旁边的那个黑人便站起来离开那个区域,但罗莎却只是把脚移开让他过去后,便往旁边靠窗的位子坐上去。或许她真的只是太累,真的需要休息,她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但这时司机注意到了,便问她是否要站起来。罗莎说“不”。司机警告说,你要是不站起来,我就叫警察逮捕你了。罗莎也不高兴了,她不过是很累非常需要休息,况且她旁边也已经有空位了,于是她回答说“你去叫吧”,司机二话不说便下车去叫警察。警察来后,简单地问了一些话,而罗莎确实是违反了当地的法律,于是她便被逮捕了。这位黑人妇女身心疲惫中作出的一个坚持,成为黑人民权运动的起点,成为一个最强有力的号召。黑人民权最重要的领袖马丁路德金恰好在半年之前,从波土顿大学取得他的博土学位,来到蒙哥马利市的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担任牧师。当他和其他一些黑人宗教团体听到罗莎帕克的故事,马上意识到黑人争取自己的自尊和自由的一天,已经历史性地来到了。在只有二十六岁的年轻牧师金的带领下,蒙哥马利市的五万五千名黑人,开始了为期381天的公共汽车罢乘运动。这对当时的黑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公车是贫穷的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再加上他们大部分从事劳力工作,失去了交通工具每天就必须再耗费很多时间和体力用在步行的路程之中。但这个由教堂传达出去的号召却得到了黑人们沉默而坚定的支持。他们不知道需要坚持多久,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他们既不懂政治,也没有想要得到任何补偿的承诺,默默地以他们疲惫的双腿、疲惫的灵魂,支撑下来了。他们惟一的信念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自尊的觉醒。最终,大约一年后,美国最高法院废除了这个地方“隔离”的制度。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十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博土一跃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在罗莎事件后,黑人的民权运动已经势不可挡了。1959年初,金特地去了一次印度,在印度住了一个月,专门学习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运动”的理念和技术细节。慢慢地后来的黑人运动已经是有组织的政治行动,也得到愈来愈多代表美国主流的北方和联邦政府的公开支持。在金多次著名的演说中,他不但打动了所有南方黑人,也在此后的几年中打动了无数美国人。在一次演讲中,他阐述了有关他的“非暴力理念”。他针对南方的KKK暴民说:“我们将以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来较量你们制造苦难的能力。我们将用我们灵魂的力量,来抵御你们物质的暴力。我们不会对你们诉诸仇恨,但是我们也不会屈服于你们不公正的法律。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想对我们干的暴行,然而我们仍然爱你们。你们在我们的家里放置炸弹,恐吓我们的孩子,你们让戴着KKK尖顶帽的暴徒进入我们的社区,你们在一些路边殴打我们,把我们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们仍然爱你们。不久以后,我们忍受苦难的能力就会耗尽你们的仇恨。在我们获取自由的时候,我们将唤醒你们的良知,把你们赢过来。”而在公车罢乘事件中他坚定的信念和作为牧师的演讲天才,使得团结起来行动的五万多名黑人,奇迹般地表现了坚韧和忍耐力,且没有造成对社会的任何破坏与威胁,以尊重宪法与不违法来要求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保障。1963年8月28日,为了纪念奴隶解放宣言一百周年,以及使全世界关注美国种族隔离问题,金会同其他民权运动领袖组织发起了25万黑人和白人反种族主义者向首都华盛顿进军的大规模人权运动。他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向二十几万不分种族、宗教信仰的人阐述着他那令人动容也是最出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默读,快速浏览全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作者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束缚(sh f) 镣铐(lio ko) 歧视(q) 枷锁(ji) 一隅(y) 骇人听闻(hi)兑现(du) 缔造(d) 草拟(n) 履行(l)戳子(chu) 储存(ch) 侈谈(ch) 崛起(ju) 磐石(pn) 义愤填膺(yng)飓风(j)心急如焚(fn)蜕变(tu) 摇摇欲坠(zhu)赎罪(sh) 坎坷(kn k) 祈祷(q do) 巍峨(wi ) 耶稣(s)2词语积累煎熬:比喻折磨。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镣铐:脚镣和手铐。 歧视:不平等地看待。 拯救:救。枷锁:枷和锁是古时两种刑具,比喻所受的压迫和束缚。 充裕:充足有余。兑现: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比喻诺言的实现。 侈谈:夸大而不切实际地谈论。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 赎罪:抵消所犯的罪过。匿迹:躲藏起来,不露形迹。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坎坷:指道路、土地坑坑洼洼。或比喻人生不顺,不得志。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崇山峻岭:高而险的山岭。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 安之若素:安定镇静,跟平常一样。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摇摇欲坠:摇摇晃晃,就要落下来。比喻地位或基础极不稳固,马上就要垮台的样子。3课文整体感知:(1)“梦想”原意是:渴望; 在本文是指什么?明确:让黑人获得真正的解放,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内容。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正义,情同骨肉,携手并进。平等、自由、正义、友爱(博爱)。(2)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明确: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3)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明确: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和平示威集会上。(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明确: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4)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一、要求兑现诺言;二、为了提醒美国,现实已经非常严峻,“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将是美国的致命伤”。(5)为什么要实现梦想呢?原文回答:一百年前的解放黑奴宣言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概括回答: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6)斗争策略(怎样实现梦想)斗争的原则:不使用暴力(采用非暴力手段);斗争的目标:黑人必须获得自由;斗争的态度:团结大多数白人;斗争的信念:长期斗争才能成功。(这种和平斗争的主张也正是他获取诺贝尔和平奖的重要原因。)(7)文章层次: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盛赞解放黑奴宣言的意义,指出宣言一百年后,黑人依然没有得到自由。第二部分(36),阐述本次集会的目的,呼唤自由和平等。第三部分(79),劝说参加集会的黑人们不要采用暴力,应怀着希望等待状况改变。第四部分(1023),深情表达自己心中的梦想,渴望自由平等。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回顾上节内容导入。【新课探究】一、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盛赞解放黑奴宣言的意义,指出宣言一百年后,黑人依然没有得到自由。演讲一开始,马丁路德金首先以优美深情的语言盛赞解放黑奴宣言给黑人带来的光明和希望。一百年前的这一宣言“犹如灯塔”,“犹如欢乐的黎明”,给千百万备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第二节里,他口气一转,严肃指出,在解放黑奴宣言发表一百年后,黑人依然没有得到自由,依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依然在受苦受难。为了生动地说明这一点,作者列举了一桩桩事实:黑人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备受压榨;生活在穷困的孤岛上;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这一部分里两种事实的对比让听众产生兴趣。第二部分(36),阐述本次集会的目的。这一部分,马丁路德金陈述了本次集会的目的,这是演讲的核心部分。在他看来,这次集会有以下两个目的:1为了要求兑现诺言。第34节在揭露美国政府没有实践它的诺言时,作者巧妙运用了一系列比喻:“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决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储存机遇的巨大金库里竟然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兑现支票,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在这段话中,作者把解放宣言比作了空头支票,把正义比作银行,把国家比作巨大金库,一连串的比喻使说理非常形象生动。美国政府当初的解放宣言只是给黑人开了张空头支票,现在到了要求支票兑现的时候。2为了提醒美国,现实已经非常严峻。同样,在第5节中作者也用了一系列比喻,表明现在的形势:“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之上的时候。”第6段里则分析了现实的严峻性。“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将是美国的致命伤。”因为现在是实践民主的诺言的时刻,是消除种族隔离的时刻,是实现平等的时刻。他向美国政府表明,黑人的决心是坚定的,力量也是强大的。第三部分(79),劝说参加集会的黑人们不要采用暴力,应怀着希望等待状况改变。在这一部分里,马丁路德金又苦口婆心地对参加集会的黑人们进行了劝说:“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他不赞成暴力行动,呼吁大家以精神力量对抗物质力量。在第8、9节中,他劝说人们忍受曾经遭受、正在承受的痛苦,坚持下去,把它看做一种赎罪。他希望大家回到自己生活的陋巷和贫民窟中去,怀着希望等待状况的改变。第四部分(1023),深情表达自己心中的梦想。这一部分是整个演讲最动人、最有感召力的地方。作者反复用“我有一个梦想”和“我梦想有一天”的句式,深情地一次次唤起听众的记忆,一次次带着大家展望美好的未来。马丁路德金用自己的梦想为黑人们描绘了一个无比理想、无比自由、无比平等、无比幸福的未来。这也是所有黑人的梦想:“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乔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梦想”虽然也虚无飘渺,但它是一个实物名词,即中文的形象思维,由于每个人都会做梦,用它来代表理想和希望,比后两者来得更有力。事实上,我们无论富贫,每个人都会有梦想。马丁?路德?金对着千万听众,重复“我有一个梦想”不下十多次,对群众产生很大的煽动力。二、欣赏课文,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多用比喻举三例:(1)“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2)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便退了回来;(3)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醋暑学不会过去。善用排比排比句式:第五自然段一口气用了六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刻”,作用: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民主、平等而战的重要性;第七、八自然段也由排比句式构成;第二十、二十一段也由排比句式构成。排比段:(1115)、(2123)。作用:注意抓住“加强”(增强)、“突出”、“渲染”这些关键词语来回答。三、课后练习题解答提示(一)整体感知,把握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