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论文)液压振动沉桩机沉桩机理及其振幅和频率调节系统研究.pdf_第1页
(车辆工程专业论文)液压振动沉桩机沉桩机理及其振幅和频率调节系统研究.pdf_第2页
(车辆工程专业论文)液压振动沉桩机沉桩机理及其振幅和频率调节系统研究.pdf_第3页
(车辆工程专业论文)液压振动沉桩机沉桩机理及其振幅和频率调节系统研究.pdf_第4页
(车辆工程专业论文)液压振动沉桩机沉桩机理及其振幅和频率调节系统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车辆工程专业论文)液压振动沉桩机沉桩机理及其振幅和频率调节系统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大学颈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随着高层建筑对桩基础要求和社会对建筑施工环保要求的不断 提高,桩基础施工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已变得越来越追切。振动沉桩机 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和优势,已逐渐成为了各国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首先,论文结合土力学原理,以振动沉桩机一土为对象,通过理 论分析与试验,论证了振动沉桩是通过振动使土壤产生“液化”,大 幅度减小沉桩时的阻力而实现桩的沉入,并且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是 振动体系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土壤的地质特性。据此,通过分析和 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振动条件下沉桩的“收锤”准则,为振动沉 桩施工收锤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论文建立了振动沉桩机一土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该系 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发现振幅和频率的调节是振动沉桩机的主要性 能和关键技术。只有在恰当的激振频率和振幅值作用下,振动沉桩系 统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表现出其相对于其它工法的独特优势。当 工作频率与土壤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时,振动沉桩效果最佳。通过计 算机程序的仿真以及现场试验,证实了这一结论。因此,在设计振动 沉拔桩机时,可以以此为基础,准确地确定出振动沉拔桩机的动态参 数。 最后,论文借助于液压技术的优良特性,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振幅 调节方法,并设计出了相应的实现机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新型 的z z y l 6 0 型振动沉拔桩机。该振动沉拔桩机摒弃了其它类似产品调 幅困难、机构庞大的缺点,利用自身的液压控制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 施工过程中频率和振幅的调节。 本文旨在通过对振动沉桩过程的描述以及相应的频率和振幅液 压调节系统研究,为我国在液压振动沉拔桩机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提供 一定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 土壤液化,振动沉桩机,液压控制,振幅调节 a b s t r a c t 晰t 1 1t l l e c o n t i l l u o u s l yr a i s i n gd e m a i l do ft l l ep i l e f o u l l d a t i o no f h i g h b u i l d i n g a n do fe r i m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i n p i l e f o u n d a t i o n c o n s t r i 】c t i o n ,t l l e 如m l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i l e - c o n s m l c t i l l ge q u i p m e n th a s b e c o m em o r ca i l dm o r e u 蜡p n t b a s e do n i t ss p e c i a le x c e l l e n tp e r f b m l a n c e a n da d v 锄t a g e ,v i b r a t o 巧p i l i n gm a c h i n eh a ss t e a d i l yb e c o m et 1 1 ef o c a l p o i m t ob es t u d i e da n d d e v e l o p e d i nt h ew o r l d f i r s t l y ,s t u d i n g o nt 1 1 e v i b m t o up i l i i l gm a c h i n e - s o 订s y s t e mb y m e a n so ft l l et h e o qa i l a l y s i sa n dt e s t ,p m v e dt 1 1 a tt 1 1 ev i b r a t i o nd u r i n g v i b r a t o r yp i l i n gw i l lc a u s ev i b r a t o 巧“l i q u e f a c t i o n ”o f t h es o i l ,s ot h a tt h e r e s i s t a l l c eo fv i b r a t o 巧p i l i n gi s g r e a t l yd i m m i s h e d t h ek e yf a c t o rt h a t i i l n u e n c em e v i b r a t o r ys y s t e m i nt 1 1 i s p m c e s s i st h ev i b r a t i o n 仔e q u e n c y ;锄p i i t u d ea n d m e g e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l l es o i i i nv i e w o f t h i s ,m em e s i sa d v a i l c e dan e w “矾n g t oa ne n d c r i t e r i o ni nv i b r a t o r y p i l i n gp r o c e s s ,w h i c hp r o v i d e at i l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f o r e n d i i l gp i l ed r i v i n g s e c o n d l y ,b u l d i n gu pt l l e m e c h a n i c sm o d e lo fm ev i b r a t o 叫p i l i n g m a c h i i l e s o i l s y s t e ma i l da 1 1 a l y s i n ga n ds t u d i n gt h i ss y s t e m ,t h et h e s i s f i n dm a tt l l e a d j u s 乜1 1 e n t o ft h e 丘e q u e n c ya i l d a m p l i m d ei s t h em a i n p e r f o h n a n c ea n dk e yt e c 1 1 1 0 l o g yo ft 1 1 ev i b r a t o vp i l i i 培m a c h i n e o n l y w h e nt l l e v i b r a t o 巧p i l i i l g m a c h i n e - s o i l s y s t e m m ni n a p p r o p r i a t e v i b r a t i o n 丘e q u e n c y a l l da m p l i m d e ,也er e s u l ta 1 1 di t ss p e c i a la d v a i l t a g ec a n j u s tr e v e a la uw i t l l o u to m i s s i o n m e 柚w h i l e ,w h e nt h ev i b r a t i o n 矗e q u e n c y o ft h es y s t e mi sa sm es 锄ea s 廿1 ev i b r a t i o n 舶q u e n c yo ft l l e s o i l ,也e r e s u l tw i ub em eb e s t t h eo u t c o m eo ft h ec o m d u t e rs i m u l a t i o na n dt h e t e s t i n gg r o u n dc a na m mi t t h u s ,w ec a nu s et l l i sc o n c l u s i o ni nd e v i s i n g t l l ev i b r a t o r y p i l i n gm a c h i n e ,m ed y n 锄i cp a r a m e t e r w i l lb ev e 巧e x a c t l y l a s t l y ,谢t h t 1 1 ea i do ft h ee x c e l l e n t p e r f o m a n c e o fh y 出a u l i c t e c l l i l o l o g y ,t 量l e l e s i sa d v a l l c e da nu p t o d a t em e t h o db yw h i c ha 由u s tt h e 啪p l i t u d ea n d d e v i s e dan e w v i b r a t o up i l i n gm a c h i n e - z z y l 6 0 t h en e w 呻ev i b r a t o 拶p i l 洫gm a c h i n eg e tr i do ft h ed i s a d v 锄t a g e si nm es i m i l a r p r o d u c t s s oa s a i i l p l i t u d e m o d u l a t i o n d i 舔c u l t l y ,协eh u g em e c h a 血s m , e t c t h em a c h i n ec a l l c o n v e n i e n t l ya 由u s tt h ev i b r a t i o n 丹e q u e n c ya n d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锄p l i t u d e i n r 帅_ i l i n gp r o c e s s b ym e 柚so f t t l e 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t i l ep r o c e s so fv i b 豫t o 巧p i l m ga n d s t u d yo nm es y s t e m 、v h i c hw o f k e db yh y d r a u l i cp r e s s u r et oa 由u s tt l l e 仔e q u e n c y 嬲da r n p l i t u d e ,t l l ee s s e r l 畦a 1p o i n t o fm i st l l e s i si sl a y i n gas o l i d f 0 1 m d a t i o n sf o rn l es c i e m i f i cr e s e a r c h 锄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y d r a u l i c v i b r a t o 可p i l i l l g m a c h i n e 【k e y w o r d jl i q u e f a c t i o n o fm e s o i l ,v i b r a t o 叮p i l i n gm a c h m e , h y d r a u l i cc o n t r o l ,m ea 由u s t i l l e n to f t l l ea n l p l i t u d e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液压技术在工业上的真正推广使用出现在二战以后,凭借其大功率、快反应、 准动作、低噪音、经久耐用等技术性能,迅速成为现代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近2 0 年来,随着和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 的密切结合与发展,液压技术更广泛 地应用于各领域。目前,国外9 5 的工程机械、9 0 的数控加工中心、9 5 以上的自 动线都在应用这一技术【l j 。将液压技术应用于桩基础施工便是桩工机械领域目前研究 的热点。 1 1 桩与桩基础 建筑物的全部载荷是加于其下部结构基础结构,并通过基础结构将载荷传 递给地基( 土层或岩层) 来承受的。地基和基础结构是建筑物的根基,直接关系着 建筑物的安危。实践证明,建筑物事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地基或基础结构质量问 题引起的嘲。因此,基础工程尤其是深基础结构工程的造价往往要占整个建筑物总造 价的百分之几甚至几十,在建筑工程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1 1 桩的类型 作为基础结构的桩,是将承台载荷( 竖直的和水平的) 全部或部分传递给地基土 ( 或岩层) 的具有一定刚度和抗弯能力的杆件3 1 。桩可以用各种材料制成:木、钢、 混凝土或它们的组合:可以在现场或工厂预制,亦可以在土中直接浇灌。桩顶可以 做成专门的钢帽,也可伸出钢筋与基础连接;桩身可以是柱形,也可以是锥形,其 断面形状有圆形、环形、方形、矩形、多边形、三角形或h 形等。桩在基础工程中, 可以主要承受轴向垂直载荷,或主要承受横向水平载荷,也可以两种载荷都有:在 高耸塔形建筑物和水中的高桩承台基础中,桩还要承受风和浪引起的反复拉和压的 载荷【4 l 。 桩按照其制作材料、截面形状、受力情况及其作用可以分成不同类型。按施工工 艺,桩又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 一、预制桩 预制桩系指借助于专用机械设备将预先制好的具有一定形状、刚度与构造的桩杆 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去的桩型f 5 j 。依据其制桩材料的不同,主要又分为钢筋混凝土 桩和钢桩等多种,具体分类情况见表1 1 :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表卜1 预制桩分类 序 桩型简介 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号 最古老的桩型, 主要用落叶松、 红松、云南松、 制作简单 易腐蚀现代工程 l木桩杉木等制成,原 成本低 耐久性中较少应 木要求挺直、无左用 腐蚀、虫害、漏 节等庇点 沉桩有 明显的 可方便地根据所需长挤土影 采用钢筋和混凝 度、断面形状与尺寸进晌,贯穿 钢筋混土材料在工厂或 行制作;厚砂层 应用于穿 2 材料易得,强度高;或硬土 透的中间 凝土桩施工现场预制,层较软弱 简称r c 桩 质量可控制与检测;层困难, 耐腐蚀性强截面裁 或夹有不 强度高、刚度大。割困难, 厚的砂层, 桩截面 且持力层 有限 埋置深度 预应制作工 及变化不 预力管艺复杂, 大的地区; 应桩将钢筋混凝土桩 需专门 地下水位 力p c的部分或全部主 减小桩身混凝土的锤 设备生 高的地区: 钢桩筋作为预应力张 击拉应力和弯拉应力, 产: 对噪声、挤 3筋 高强拉钢筋,采用先 提高桩的抗冲( 锤) 击 尚缺大 土影响无 混度预张法或后张法对 能力与抗弯能力; 直径管 严格限制 凝应力桩身混凝土施加 强度高; 桩: 的地区。 土 管桩预压应力。 抗裂性好。 需高强 桩p c 度预应 桩力钢筋。 i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价格昂 由钢板卷焊而可根据入土深度、穿越 贵; 钢管成,底部构造有土层的类别和承载力 耐腐蚀 桩开口、闭口和半要求等不同条件选用 性差: 锤击沉 闭口三种。不同规格和底部构造。 应用于持 桩时噪 力层起伏 声很大。 较大的地 钢 侧向刚 4度较弱, i 苎: 桩地下无腐 打桩时 蚀性气体 工序少、造价低:桩身易 或液体的 h 型 一次轧制成型 挤土效应弱,穿越性能向刚度 地区。 桩和碎岩能力强;较弱的 一侧倾 斜,甚至 产生施 工弯曲。 二、灌注桩 灌注桩系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筋挤士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 成的桩孑l 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灌注桩的优点是省去了预制桩的 制作、运输、吊装和打入等工序。桩不承受这些过程中的弯折和锤击应力,从而节 省了钢材和造价。同时,它更能适应基岩起伏变化剧烈的地质条件。其缺点是成桩 过程完全在地下“隐秘”完成,旖工过程中的许多环节把握不当则会影响成桩质量, 依照成孔方法可将灌注桩又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液压套管护壁灌注桩和 挖孔灌注桩等几大类。 1 1 2 桩基础及其作用 桩基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基础形式,也是一种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生命 力很强的现代建筑基础形式旧。随着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在土木建筑中,桩基础 结构工程成为最常用的基础形式【7 1 。如图l l 【8 】所示,桩基础是由深入土层的桩与连 接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共同承受动静载荷,将上部结构的载荷穿过软弱地层或水 传递到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以满足建筑物安全正常使用并限制 中南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变形量在一定范围内的一种深基础【9 】。 12 2 o0 9o 7o 6o 5 2 3 2 振动沉桩阻力分析 振动沉拔桩机的激振力使桩产生强迫振动,桩在自重及外加载荷的作用下沉 入土中。在入土过程中,桩尖范围内的土体被挤压破坏。桩尖穿过后,由于桩周 与土体之间相对位移,产生侧摩阻力。当激振器的激振力、加压或配重克服了侧 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后,就出现沉桩【7 2 】。 根据对沉桩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沉桩过程大至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7 3 】: ( 1 ) 自沉阶段:即靠近地面部分,由于上覆土层重量较小,桩受桩身自重及 ( 2 ) ( 3 ) 振动锤的重量压力下沉,但入土深度并不大。 振动下沉阶段:该阶段由于上覆土层即桩的垂直振动作用,土体的抗剪 强度降低,出现振动“液化”现象,桩体与土体之简形成空隙,大大减 少了桩周摩擦阻力,桩在破坏了桩端阻力情况下沉入土中。 终锤阶段:桩尖进入砾砂层或强风化岩层等持力层,此时,桩端阻力显 著增加,并且由于上覆土体重最较大,土对桩周侧摩阻力也增大,按照 设计标的,很快将达到收锤要求。 桩在振动下沉过程中,所受阻力可按以下经验公式估算: ip = 三q 。以+ 外一, j 净o iq 。i2 口g m l 、q p = 幻蹦 式中q :i 一桩周动摩阻力 q 。i r 预制桩桩极限静摩阻力标准值 a 、b 一振动影响系数,见表2 2 h i 第i 段桩入土深度 l - 一桩周长 q p _ 桩尖处土动阻力 q p k 一桩端处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a p 一桩截面积 表2 2振动影响系数 ( 2 3 0 ) ( 2 3 1 ) ( 2 3 2 ) 入土阶段 ab 自沉阶段 o 2 振动下沉阶段 o 7o 6 终锤阶段 1 2 2 3 3 振动沉桩收锤准则 有试验表明,在软土地区,压桩后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可比最终的压桩力高出2 到3 倍。这主要是因为压桩结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桩周土体中孔隙水压力逐渐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振动沉桩系统力学分析 消散,土体发生固结,土的抗剪强度也可随桩侧摩阻力逐渐恢复和提高【7 4 7 5 1 。 因此,当桩尖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后,就有一个“收锤”的控制问题【7 6 1 。 一般认为,桩的贯入度与其极限承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i ”l 。对贯入度的设计一 般依据蒋布( j 锄b u ) 打桩公式【7 8 】、希莱( h i l e y ) 打桩公式、日本建筑基准法公式、 工程新闻修正公式【7 9 】和广东打沉管灌注桩公式等。上述公式在计算过程中,采用单 桩承载力标准值为计算准则。而实际施工过程中,所测算的承载力却是沉桩阻力。 在此,不妨以最后2 分钟桩的下沉速度来确定“收锤”准则,其测算目标为沉桩阻 力。 振动沉桩在一个循环周期内的冲击能量为: e = 毫p v d t = f ( r s i i l 耐) j ( f ) 出 = r 一国i 。s i n 埘c o s ( 研一庐) 西 ? 4 = 只彳国圭i 。【s i i l ( 2 耐一妒) + s i n 妒】国 = r 彳出三s i i l 庐 。 ( 2 3 3 ) 引入日本的建筑基准法公式 只: 量 5 p + o 。l ( 2 3 4 ) 式中e 一一次冲击能量,k n m e 一最终贯入度,耐击 p i 一桩的允许承载力,k n 将式( 2 - 3 4 ) 进行以下修正 ( 1 ) 将p l 视为沉桩阻力,依据施工现场地质勘探结果,对式( 2 3 0 ) 与式 ( 2 2 9 ) 进行综合,得出承载力n d 与沉桩阻力p 之间的关系。 设其关系系数为e ,则有 n d = lp 即有 p l = p _ n d e ( 2 3 5 ) ( 2 3 6 ) ( 2 ) 将最终贯入度e 折换成最终贯入速度v e 。因为v e 的计算依据是最后2 3 0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振动沉桩系统力学分析 分钟内桩的贯入量,则有 s = 2 e n( 2 3 7 ) 式中s 一最后2 分钟内桩的贯入量,m i r 振动频率,r m i n 因此,最终贯入速度为 = 詈= 竿一胛 沼s s , 则有 圪 归言( 2 - 3 9 ) 力 二j 7 , ( 3 ) 将一次冲击能量e 转换成最后2 分钟内的冲击能量e 2 , 显然,有 e 2 _ 2 e n( 2 4 0 ) 则有 e = 鲁 ( 2 4 1 ) 2 玎 k z 。斗l 将式( 2 - 3 6 ) 、式( 2 3 9 ) 和式( 2 4 1 ) 代入式( 2 3 4 ) ,可以得到 整理后,有 = 詈( 等圳 ( 2 将式( 2 3 3 ) 代入后可以得到 = 詈( 掣删 ( 2 - 4 。) ( 式中v e 的单位为l i l m i i l ,实际测量时以m m ,瑚i n ) 显然,公式考虑了振动条件下的各种影响因素,可充分表示出桩在终锤阶段 的状况: 一 ( 1 ) v e 的值与振动频率( 转速n ) 呈正比关系,说明在振动条件下,频率愈 大,桩的贯入速度愈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振动频率下,达到同样的 啦 嘉可 丝掌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振动沉桩系统力学分析 承载力,有不同的终锤准则; ( 2 ) 充分考虑了在振动情况下桩承载力的时效作用,e 取值体现了振动对承 载力的影响( 承载力与沉桩阻力的差别) ,使振动影响在确定承载力时得 到修复; ( 3 ) 收锤准则v e 还与激振力的大小有关,在不同的激振力作用下,v e 的取 值不同: “) 公式体现了振幅a 对收锤条件的影响,对应于不同的振幅值,桩的贯入 速度就有所不同; ( 5 ) 由于 小厮3 丽南( 2 一2 ) 2 + 4 2 国2 尸:墨 m 因此,随着桩体入土深度的不同,桩体重量也不同,从而影响了桩的振 幅值a 并从收锤准则v e 值上表现出来。这说明,公式充分体现了桩体入土 深度对承载力值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要通过测定最后2 分钟内桩的贯入速度 v e ,即可测算出相应的单桩承载力值。也就是说,在设计施工要求时,只要设 定单桩承载力值,即可由此得出相应的“收锤”准贝v e 。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振动沉桩动态参数及其仿真研究 第三章振动沉桩动态参数及其仿真研究 3 1 振动沉桩的影响因素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振动沉桩实质上是以振动克服桩侧摩 擦阻力,以周期性作用力克服桩端阻力。因此,振动沉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 三个: l 、激振器振幅 激振器振幅是影响沉桩的主要因素,图3 1 中的曲线表示了桩的沉入速 度v 与激振器振幅a 之间的关系“1 。当振幅很小时,沉入并不能发生,只有 当振幅超过一定值时( v o ) ,才可能实现沉桩,这一振幅a o 称为起始振幅。 随着振幅的增大,沉入速度v 与振幅a 近似呈直线关系( 曲线a b 段) 。并且, 当振幅超过上限值a e 后,沉入速度增加就缓慢了,并逐渐趋于某一极限值。 因此,振幅a 的选择范围应该是a a a a e 。 图3 1桩的沉入速度v 与激振器振幅a 的关系 起始振幅a o 并不是一个定值,它随着桩的截面尺寸、振动频率和地层的 不同而变化。目前,我国主要沿用日本的方法,即采用土壤的贯入度标准值 n ( 见表3 1 ) 来估算。 以2 击+ 3 ( 删) 3 3 ( 3 1 )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振动沉桩动态参数及其仿真研究 表3 1 土壤的贯八标准值 土壤类型n 值土壤类型n 值 很疏松砂土m 4软粘土 2 4 疏松砂土4 1 0中等硬度粘土 4 8 中等密度砂土 l o 3 0硬粘土8 1 5 密实砂土 3 0 5 0很硬粘士1 5 0 0 很密实砂土7 5 0非常硬的粘土7 3 0 2 、激振频率 当桩在土壤中振动时,在一定的激振力作用下破坏土壤桩侧摩擦阻力, 并且随着频率的增加,土壤对桩侧面的摩擦阻力逐渐减小,以利于桩在土壤 中的沉入。 图3 - 2 为桩、士的振幅a 与激振器的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