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i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体育学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面对体育专业硕士的异军突 起,如何完善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机制,提高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是体育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江苏省是我国科技、经济和教育大省,同 时也是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大省,有着丰富的体育教育资源。当前,江苏 省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现状如何,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如何保证应用 型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形成各自的特 色,这是当前各个培养单位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 苏省目前培养体育专业硕士的 6 所高校(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 科学学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南京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进行调查,探讨 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江苏省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单位、 管理部门提供依据,也为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等提供有益参 考。 研究结果: 1、目前江苏省各体育院(系)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目标是以教育部的相关文件 为标准,以国家的政策法规为依据来制定的。尽管各校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不 同,但从整体来看,各校的培养目标差距不大,特色不明显。 2、目前江苏省体育专业硕士对其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不高,认为选修课与必修 课设置不合理、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不紧密等,课程学习涉及的前沿知识较 少,不利于体育专业硕士创新思维的启发。 3、专业型体育硕士与学术型体育硕士的课程相比,两者有区别,但针对性不 强。尤其是在授课方式、课程考核方面没能很好地与体育专业硕士的特点相结合。 4、江苏省各培养单位的体育专业硕士科研意识薄弱,对待科研活动缺乏正确 认识。大部分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撰写学位论文的积极性不高,以完成学校布置 的任务为最终目的。 5、目前江苏省体育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普遍存在选题缺乏新意,研究结果应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ii 用性不高的问题。大部分体育专业硕士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感到自身理论知识不足。 6、大部分培养单位对体育专业硕士的实践环节比较重视,但是在具体指导和 管理体育专业硕士实践环节的过程仍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指导老师对教育实践的 指导不理想;对选择校外实践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在学生教育实践结 束后,成绩评定和总结情况过于简单,没有起到实际的监督作用。 7、部分培养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存在时间短、次数少的问题,无法满足 体育专业硕士的需求,导致学生对此满意度不高。 关键词:江苏省;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 作 者:缪 淼 指导老师:张宏成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iii the research on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training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ding of the scale of chinas sport science graduate students, especially with the ris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training, how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and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 master is the key issue. jiangsu province is the largest province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y and education ,the largest province of university sports graduate culture, has a wealth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how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jiangsu provinc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differ with the academic type master, this is a hot issue. this paper using the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date statistics, interviews, and data statistical method, jiangsu provice six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school training units(sochow universit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yangzhou universit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sports institute),the full-time sports professional master training status investigate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training unit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also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 the graduate strengthen all aspects of their ability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jiangsu province sports school (department)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training objective is the relevant docu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s the standard, is based on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country to develop. school training objectives were formulated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ructure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career orientation. but on the whole, not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to develop specific training objectives.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iv 2 the jiangsu province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of the curriculum satisfaction is not high, think elective and required courses setting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learning and social practice is not close, the frontiers of knowledge learning involves less enlightened master, is not conducive to creative thinking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3 professional sports master academic sports master cours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but not targeted. especially in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assessment could not well with the sports master features combined. 4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ciousness of each culture unit of jiangsu province is weak, the lack of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about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y, the enthusiasm of thesis writing is not high,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s assigned by the school for the ultimate goal. 5 at present jiangsu province sports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thesis topics of widespread lack of new ideas, research results are not high. mos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felt its lack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paper. 6 compared to most cultivation 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but in the process of specific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practice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some teachers for education practice is not ideal; the selection of outside practice students, there are loopholes i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 education practice; in the end,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review of too simple, do not play a supervisory role of actual. 7 some training units in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there is a short time, fewer problems, unable to meet the demand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causes the student to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s not high. key words: jiangsu province;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training status written by: miaomiao supervised by: zhanghongcheng 目 录 1 引言 1 1.1 选题依据 1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1.2.1 研究目的 2 1.2.2 研究意义 2 1.3 文献综述 2 1.3.1 国内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现状 2 1.3.2 国外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6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8 2.1 研究对象 8 2.2 研究方法 8 3 结果与分析 11 3.1 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分析 11 3.1.1 学术型硕士与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 11 3.1.2 江苏省各高校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定位概况 11 3.2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概况 14 3.2.1 江苏省各高校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 15 3.2.2 学术型体育硕士与专业型体育硕士课程设置对比分析 18 3.2.3 体育专业学位硕士对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 20 3.3 体育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论文、设计情况调查 23 3.4 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社会实践情况调查 27 3.4.1 学校对体育专业硕士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调查 27 3.4.2 体育专业硕士教育实践安排的方式 28 3.4.3 体育专业硕士参与社会实践的次数和时间 28 3.4.4 体育专业硕士教育实践的情况 29 3.4.5 体育专业硕士对其实践环节的满意度调查 30 3.5 体育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对策 32 3.5.1 准确定位,制定科学的,有学校特色的培养目标 32 3.5.2 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性 32 3.5.3 体育专业硕士开设运动技术课程的对策 33 3.5.4 强化科研意识,提升科研水平,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33 3.5.5 重视实践环节,建立相关评价体系 34 4 结论 37 5 参考文献 38 6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1 7 附件 42 8 致谢 50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引言引言 1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的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大幅增长。 我国体育高等教育领域也培养了大批的后备力量和中流砥柱,为推动我国体育事 业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 竞争力。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 人才的重要阶段。它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 责任。因此,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当是与时俱进的,面对着新时期、新形势、 新挑战,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各种体育活动已经成了人们生 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 准,需要不断完善体育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2005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第 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20058号文件) ,决定 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 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改善和完善体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积极发展 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2009 年 3 月 2 日,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联席会年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 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教育部决定增加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做出了硕士研 究生主要面向应用的决定,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 势。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在“应用型”上,从本质上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是一种职业教育,其核心是培 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除较好地掌握体育专业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外,更强调 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新的 人才培养方式改变了过去二十多年我国体育类研究生培养方式单一的现状,使我 国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得到完善,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江苏省是我国科技、经济和教育大省,同时也是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 大省,有着丰富的体育教育资源。当前,江苏省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现状如何, 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如何保证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并在一定 程度上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有所区别, 这是当前各个培养单位所要密切关注的 1 引言引言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 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通过对调查与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与逻辑推理,本研究将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基本情况; (2)探讨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的问题所在; (3)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 的对策,为改进江苏省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1.2.2 研究意义 2009 年 3 月 11 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 2009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 (教发20096 号) ,明确规定:“2009 年在 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5 万名,主要 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并计划在 5 年时间内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专业硕士 研究生的比例达到 1:1。在教育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体育专业硕士规模也迅速扩 张。然而,在体育专业硕士数量与日俱增的同时,它的培养的质量又如何呢?事 实上,我国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实际性问题,诸如课程设 置不能很好的反映当代迅速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不出研究生在更高层次的递进 性;学生能力培养不够完善等。此外,部分师生对体育专业硕士的认识不足,认 为体育专业硕士是学术型硕士的“尾巴”, 不如学术型硕士, 这种对体育专业硕士的 错误解读不在少数。还有的学生则坚持“体育专业硕士是实践应用型人才,不需要 搞科研、 写文章”。 这些对体育专业硕士错误的主观定位势必会影响其教育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部分培养单位对于体育专业硕士虽然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但是仍旧 没有脱离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无法突出专业型硕士的特色,造成了理想与现 实的脱节等等。本研究立足于江苏省招收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的 6 所高校,对这 6 所高校的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进行剖析,其主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体 现在:有利于认清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 改进,从而为促进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 参考。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现状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引言引言 3 自 2005 年我国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始 关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经过不断的摸索,关于我国体育专业硕士培养 情况方面的文献和资料已有了一定累积。这些文献、资料分别从体育专业硕士的 招生情况、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设置情况、课程设置情况、毕业论文情况、就业 情况、能力培养等等方面入手,对体育专业硕士培养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 和研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1.3.1.1 体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情况方面的研究 王家宏等在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提出“硕士 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应该以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知识面窄,思路相应也就 比较狭窄、难以形成创造性才能。专业课应面向研究方向,门类要齐全,但需处 理好与本科已学课程的关系,避免重复,能够帮助硕士研究生把握所学专业的各 个方面。课程内容要新而深,能真正突出研究生教学的研究优势。” 南仲喜在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教育改革对策研究中提到“我国体 育院校大部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公共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专业课各 体育院校基本上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但在课程 内容的设置上还是存在内容比较单一、课程普遍倾向理论性;缺乏面向体育实践、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等类型课程的特点。在选修课上由于受师资力量等外在条 件的影响,与体育相关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等方面的课程较少;有的可作为修 选内容的课程没有选择地成为了必修课。” 房淑珍在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究中指出:“我国研究 生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按照专业课与非专业课来划分和设置的,这样的课程设置导 致与培养目标相脱节,很多体育院校还不能把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紧密地结合起 来;此外,现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存在与社会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要求不相符合, 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缺乏跟踪培养、服务社会的教学理念。” 蒋荣丽在后奥运时代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说到“技能型课程 的增加是今后体育专业教学改革重要内容。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讲,理论知识丰富, 但在工作中,却发现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所以在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注重研究生技能培养是其重要方向和目标。” 1.3.1.2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 姜继权等人在刍议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再定位提出培养目标 与社会需求间的不相适应, 是造成“人才匮乏与就业难”并存的根源所在; 建设小康 1 引言引言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4 社会以及体育社会化、大众化发展,激发了我国体育人才供需矛盾,重新定位我 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势在必行。 周谷平在其写的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中谈到:我国当前硕 士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培养模式摇摆不定,目标与 模式脱节,体制改革滞后等。 苏明理等的论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认为“在现有的体育人 才培养机制中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培养质量不 高,培养类型单一,培养方式欠灵活等问题”。 王保成在论当代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中提到“对当前体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上是以学位论文为核心进行培养,所以研究生的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面过窄,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郑继超在其学位论文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调查研 究以长三角地区五所高校为例中,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五所高校在全日制体育 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与其培养目标吻合度低;二、全日制体育 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不完善;三、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单 一而不够丰富;四、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环节薄弱,存在问 题较多;五、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励与自主体系尚未建立。 李静在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主要总结了 如下问题:1、招生考试办法不合理。2、培养对象与培养目标相脱节。3、定位模 糊,与学术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重复。4、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各领域培养特色 不突出。5、实践性课程设置不足。6、学位论文形式单一,学术水平普遍较低。7、 缺少质量评价体系。并且提出了如下对策:1、调整招生结构和考试办法。2、准 确定位、制定科学培养模式。3、突出专业领域特色。4、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的 最优化,加强实践的计划性和针对性。5、加强专业学位论文指导工作,确保学位 论文质量。6 建立符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特色的质量评估体系。7、注重借鉴国外 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 周英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对华东地区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 调查与研究认为:在其课程设置上比较单一,技术过少,侧重于理论学习,本 科教材重复使用,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全面性和科学性,与美国、英国体育学研究 生学习年限相比,国内体育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都要长,而体育教育训练学专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引言引言 5 业的研究生学习年限可缩短,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中 41-50 岁导师较多,主要以 教授为主,其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受其影响专业技术要加强,参与科研较少,社 会实践机会较少,所在的培养单位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廖上桂在适应市场 开拓创新 深化改革-大众化背景下提高体育专业硕士研 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中指出: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要 提高培养质量,主管部门应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扩大研究生培养单位在专业和 课程设置方面的自主权; 试行“宽进严出”和淘汰制; 适当缩短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修 业年限,适量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重视交叉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课 程的开设,完善和扩大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扩大联合办学,提倡研究生导师由跨 学科的专家、教授担任,扩大研究生科研课题的深度与广度。 1.3.1.3 体育专业硕士论文创作方面的研究 于浩毅等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 cnki 中国优秀硕 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 2000-2009 年间体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研究, 在近十年我国体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特征分析中提到,近年来我国体育 专业硕士的数量逐年增多,但是我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体育 专业硕士论文数量却在逐年减少。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学位论文没有按期通过论文 答辩,导致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是体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在下降。不管是哪 种原因,都可以反映出我国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近几年发生了变化,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有所下降。 李宏斌在提高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质量的几点思考中说到“个人 素质尤其是科研创新能力的欠缺,造成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价值自 我评价整体不高,跨专业学生在学位论文创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比本专业的还要 大。因此,研究生个人素质的高低,也是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关于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研究文献已有一定数量,这些 文献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些情况。研究的 焦点多集中于体育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方面,普遍认为体育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 是当前体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对选修课与必修 课、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划分及所占比例、课时安排上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也提 出了一些问题,如当前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课程内容单一,重复 本科时所学的内容,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吻合等问题。此外,从这些文献、资 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当前我国体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诸如培养 1 引言引言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6 方式单一,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学生科研能力得不到提高,论文质量下 降;招生办法不合理,过于强调外语成绩;当前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知识面较窄, 缺乏创新能力等。这些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已有的研究对策在应 用性上尚需要加强,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是研究的关键。因此本文希望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为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 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3.2 国外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我国研究生教育较一些西方国家起步要晚。虽然经过 近 30 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体育研究生教育走上了正轨。在体育研究生教育改革和 发展的前提下,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有了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是与世界教育发达国 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是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的。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性和专业性两类。专业教育计划强调教学,强调 记忆专业性很强的事实和原理,要求学生获得一些实际经验来不从理论教学之不 足;而学术性计划强调个人研究,强调学生兴趣的发展和广泛的独立学习,很少 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考查工作在学习结束时进行,用综合性考试检验他们对本 学科掌握的程度,并要求他们用论文或研究报告证明自己的学术成就。此外,让 学生担任教授的研究助理和助教,也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侧面,可以培养学 生从事专业研究的经验和技能,对将要从事的职业形成完整了解 。在美国体育研 究生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由各大学自行决定,重视以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设置 专业,灵活性大,必修课少,选修课多。强调课程的时代性,即及时反映当代科 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即培养研究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适 应当代跨学科、多学科科研的新形势;强调实践性,即大量参加科研工作,一方 面培养研究生从事创造性研究的素质,另一方面创造出新的科技成果。美国高校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在研究生教学计划中,安排一个阶段 的如何进行教学的课程。指导教师定期观摩学生的教学课。组织各种教学专 题研讨会,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教学领域中的问题。经常由有名望的教授举办 教学方法讲座。这些都是美国高校培养研究生独立教学和工作的有效方法 。 英国文理科硕士学位修业年限为 1-2 年,学校自定招生计划,入学条件简便易 陈雷,刘野等,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考j2003,22(2):126-128. 丁冬升,邵玉辉等.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及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2008,(3):60-62.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引言引言 7 行,但学绩考核和论文答辩相当严格,可谓“宽进严出”。该国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可 归纳为:为研究生开设规格和要求不同的课程,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不同需求。 培养方式不拘一格,注意将课程学习、实验、实习和课题研究融为一体。开 展科研时选择实际课题,师生合作跨学科课题研究,既出成果,又出人才。重 视与校外机构的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既满足了社会需要,解决企业的技术问 题, 也扩大了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 英国的研究生课程采取学分制和模块式, 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特点:课程设置因地制宜;专业划分清晰;重视跨 学科和工具课程的设置;似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互 结合。 日本体育学研究生学制期限为两年,其专业设置较宽,分为运动学、学校保 健学、终生体育等七个方向,他们所学的专业与毕业后自己的工作相一致。日本 体育学研究生宽松的选课环境有助于他们知识结构的构建,到毕业时就业率大, 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丁先琼等人还在中日体育硕士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比较 研究中提到:中国各大学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各二级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趋同现 象较为突出,目标内容不具体,对人才的培养没有充分结合地域发展和社会的实 际需求,培养的是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而日本比较注重把握现代社会需求和时 代的变化,各大学对不同研究领域培养目标内容的制定明确、有个性、针对性强, 对培养的人才毕业后活跃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样的具体职业都有明确的方向, 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职业人才,充分体现出日本体育人才培养的多 样化。 综上所述,目前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在招生上、培养方式上、课 程设置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差别较大。虽然,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规模在扩大, 研究生教育发展极为迅速,但是在国际上还不能够说我们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独 立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外高校成功的培养模式的同时,逐 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研究生培养模式,从而使我国的体育研究生教育得到 更好的发展。 陈 雷.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6(3):135. 毕研韬,刘孟巨.个性化的英国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3):4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 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省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8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对江苏省 6 所体育专 业硕士培养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扬 州大学、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全日制体育专业研究生进行调查。 2.2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中 文科技期刊以及中国体育核心期刊等,收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资料;查阅相 关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查阅了有关部门发布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文件资料,为本 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络、直接索取等方式得到了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扬 州大学体育学院、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中国矿 业大学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学专业的 6 份培养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