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京课改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老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重点难点1、真挚的师生感情。2、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学法指导: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第1课时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知识建构,分享积累:1、介绍作者、解题。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2、写作背景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师生分段朗读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分别给多音字、形近字注音组词。(1)多音字注音:觉形近字组词:磕()瞌()嗑()(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褪色(tu) 卜问(b)焚香(fn)黑痣(zh) 榆钱(y) 磕头(k)(3)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即()孤()卷()蜜()恋()既()弧()券()密()念()2、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蔡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称“先生”?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3、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共记叙了七件事: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外教我们跳舞;带我们观察蜜蜂;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1)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2)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5、“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讨论并归纳:(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分组展示:巩固检测:1.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2.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仅仅”限定“有一次”,说明是仅有一次。“好像”,意思是不过做做样子,不是真打。“落”的速度慢,手里有控制,与“抽”“挥”大不一样。“迎”与“落”相当,说明不是真打。“敲”,又是在“边上”,也说明不是真打,用词极有分寸。全句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3.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2.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我”的“狡猾”表现在什么地方?“狡猾”是贬词褒用,是“调皮机灵”的意思。“我”能够看出老师是绝不会打“我们”的,观察到“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只是老师吓唬“我们”的一个动作。“我”凭什么认为“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一点?可以从这样几点看出(尤其是加点的词语):A.她从来不打骂我们;B.教鞭好像要落下来;C.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D.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孩子们感受到的是“她爱我们”。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4.当“我”遭到其他孩子的奚落时,蔡老师给“我”写了一封“劝慰信”。信中写了些什么呢?请你根据上下文展开联想,补写出这封信的内容。提示:一定要以蔡老师的口吻来写,可别掉了“你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孩子”这句话。5.“接近文学”、“爱好文学”能否颠倒?为什么?“接近”在先,“爱好”在后,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先接近,有了了解,才产生爱好。第2课时上节课内容回顾合作讨论,交流展示:1、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2、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蔡老师教语文,是一个爱学生,温柔,善良的人。(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4、“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拓展延伸,强化认知: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蔡老师的音讯,准备给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试写一段文字表达作者对蔡老师的思念、尊重和热爱之情吗?总结回顾,当堂检测:1、蔡芸芝老师给“我”写信时,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我”认为蔡芸芝老师是一个慈爱、公平、伟大的人,师生互相的评价说明了什么?在老师心中,她的学生是最可爱、最纯真的学生;在学生心中,他的老师是最好的、最伟大的老师。这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也说明了学生对老师的爱。2、阅读“每逢放假的时候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回答问题。(1)用四个字概括选文所讲的事情。(梦里寻师)(2)写出这件事的六要素。时间:一个夏季的夜里;地点:家里的当屋;人物:“我”和母亲;事情的起因:想老师;事情的经过: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往外走,走出席子六七尺远,要去找老师;事情的结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3)选文中“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不能调换。“迷迷糊糊”形容从梦中爬起来,神志不清的样子;“模模糊糊”形容说话含糊不清。3、“慈爱”、“公平”、“伟大”,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慈爱”、“公平”、“伟大”三者愈来愈深地揭示了蔡老师的思想感情和品质,前后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即因“慈爱”而表现出“公平”,并进而见出“伟大”,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建筑在前者的基础上,因而它们的次序不能调换。课后反思:我的老师导学案(学生用)课时:2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重点难点:1、真挚的师生感情。2、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学法指导: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第1课时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知识建构,分享积累:1、介绍作者、解题。魏巍,原名,曾用笔名。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2、写作背景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师生分段朗读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分别给多音字注音、给形近字组词。(1)多音字注音:觉形近字组词:磕()瞌()嗑()(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褪色()卜问()焚香()黑痣()榆钱()磕头()(3)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即()孤()卷()蜜()恋()既()弧()券()密()念()2、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蔡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称“先生”?3、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共记叙了件事:;。这七件小事,后件详写,前件略写。这样安排,从到,从到,既使文章结构,更能表现出。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1)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我”的蔡老师。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老师学生,学生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2)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到,从到,从到,全面展示了蔡老师,表现了学生。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5、“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讨论并归纳:(1)。(2)。(3)。(4)。分组展示:巩固检测:1.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之情。(2)“”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之情。(3)“。”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的感情。(4)“”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仅仅”限定“有一次”,说明是。“”,意思是不过做做样子,不是真打。“”的速度慢,手里有控制,与“抽”“挥”大不一样。“”与“”相当,说明不是真打。“”,又是在“边上”,也说明不是真打,用词极有分寸。全句表现了蔡老师,师生关系。3.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我”的“狡猾”表现在什么地方?“狡猾”是词用,是“”的意思。“我”能够看出老师是绝不会打“我们”的,观察到“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只是老师“我们”的一个动作。“我”凭什么认为“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一点?可以从这样几点看出:A.;B.;C.;D.。孩子们感受到的是“她我们”。老师、的性格。4.当“我”遭到其他孩子的奚落时,蔡老师给“我”写了一封“劝慰信”。信中写了些什么呢?请你根据上下文展开联想,补写出这封信的内容。提示:一定要以蔡老师的口吻来写,可别掉了“你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孩子”这句话。第2课时上节课内容回顾“接近文学”、“爱好文学”能否颠倒?为什么?“”在先,“”在后,符合的客观规律,先,有了了解,才产生。合作讨论,交流展示:1、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而的人。“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上写的。2、蔡老师是一个是一个爱学生,温柔,善良的人,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的性格。(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的性格。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