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i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目的: 通过本研究, 了解江苏省市体科所的机构设立、 人员配备、 科研仪器添置、 存在困难等情况,针对市级体科所的发展提出建议,为市级体科所以后的建设提供参 考。方法:方法:对江苏省所属10家地级市体科所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用常规统计软件对 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结果:江苏省在1990年前后和2000年前后建立了共10家市 级体科所, 其中7家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公益性事业单位, 3家为训练单位附属部门。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的工作范畴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为当地竞技体育提供科研服 务, 另一块是为当地全民健身提供科技服务。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科研人员数量不多, 且超过一半的科研人员集中在苏南3市体科所。专职体育科研人员学历以大学和研究 生学历为主;3039岁专职科研人员最多, 50岁及以上的最少;运动人体科学和其 他体育类专业毕业的专职体育科研人员人数最多;工作年限在9年以下的专职科研人 员占全部专职科研人员总数的73.5%; 高、 中、 初级职称专职科研人员比约为1:2.3:3.8; 科研人员待遇中等偏下。市级体科所科缺少大型先进科研仪器设备,现有先进设备 高度集中在苏南3市体科所;科研专项经费达到每年近700万元,其中科研服务专项经 费最多,科研专项经费也高度集中在苏南3市体科所。市级体科所科研成果层次较 低,数量较少,课题主要停留在省级(包括省局级) 、市级(包括市局级)课题,缺 乏更高层次科研成果。每名专职科研人员每年平均发表0.26篇论文,论文发表的频率 非常低。当地体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体育科研工作,对本市体科所工作的满意度达 到90%,运动队和市民对当地体育科研工作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0%和86%。各市体 科所在体育科研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为:科研人员缺少、经费保障不够、服务经 验欠缺和机制制约。江苏省市级体科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市级体科所的 机构建设;注重竞技体育科研与全面健身科研的协调发展;切实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 设;加强对体育科研经费的保障力度;切实提高市级体科所的综合科研能力;进行当 地体育科技工作规划。结论:结论:江苏省市级体科所建设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示 范性。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竞技体育科研和全民健身科研两个方 面,工作内容覆盖面较广;为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地体育主管 中文摘要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ii 部门和服务对象对本地区的体育科研工作普遍比较满意。 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公 益类事业单位是江苏省市级体科所机构设置的主流, 有利于体育科研工作开展的相对 独立性、多样性和有效性。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科研人员特别是专职科研人员数量较 少,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特别是自然科研系列高级技术职称的 专职科研人员匮乏;部分市级体科所专职科研人员年龄断层现象严重;科研人员待遇 一般。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科研成果相对较少,特别是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更少。江苏 省市级体科所高端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比较缺乏, 特别是苏北、 苏中地区的市级体科所, 急需添置较大型的科研仪器设备,以满足更高质量科研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姓名:顾建仁 指导老师:张 林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英文摘要 iii research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city leve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s of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purpose: to get the whole pictur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ty leve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s of jiangsu province,including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ing,personnel allocation, scientific equipment and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so as to provide an orientation of development of city leve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s in the future. method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documentar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expert interview are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en city leve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s of jiangsu province are investigated. results:ten city leve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s of jiangsu province were set up around 1990 and 2000.seven of them are public good institution with independent legal entity qualification,the others are subsidiary department of training unit. they have two main tasks: one is provide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competitive sports,the other is provide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civil exercise.the number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of city leve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s of jiangsu province is low,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m are centralized in suzhou,wuxi and changzhou. the proportion of college degree holder and master degree holder of the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is high . being between 30 and 39 years of age of them is the most .50 years of age and above is the least.sports human science and other p.e major graduates are the most. the propor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working below 9 years is 73.5%.the ratio of the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with high title,intermediate title and primary title is 1:2.3:3.8.the trea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is moderate to inferior.city leve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s of jiangsu province are lack of large advanced scientific equipment,and existing advanced equipment are highly centralized in suzhou,wuxi and changzhou. the special fun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s close to $7 million and it is also centralized in suzhou,wuxi 英文摘要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iv and changzhou. the special fund of servi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s the most.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city leve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s of jiangsu province are now at low level and inferior in number. many subjects are at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level and there are almost no higher level of achievements. only average 0.26 paper is published every year by each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the frequency is very low.the local p.e authoritative agency have valued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lso the teams and citizen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work of leve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s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difficulties they are now faced with are short of hands,lack of fund and experience and affected by the mechanism. sports science of prefectural-level cities institute in presents developing process,must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pays great attention athletics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 fitness scientific researc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engthen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troop construction; strengthens to the sports research spending safeguard dynamics; enhances the institute earnestly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carries on the local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 plan.conclusion:sports science of prefectural-level cities institutes construction in jiangsu has certain precursor and demonstrativeness in the nation.institutes of sports science of prefectural-level cities in jiangsu has made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for the local sport development. the job content of institutes of sports science in prefectural-level cities, which focus on the science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popular fitness ,is coverage. local competent department of sports and target of service are satisfied with institutes of sports science there generally .the sport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prefectural-level cities in jiangsu attach important to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large.institutes of sports science of prefectural-level cities are lack of research specialist staff,especially the full-time ones. they also short of research specialist staff with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particularly the talents who deal with natural science. furthermore,the age abruption between staff is serious in a small part of institutes of sports science ,the salary is low.the amount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which from institutes of sports science of prefectural-level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is relatively low,sobre todo the high-quality ones. institutes of sports science of prefectural-level cities in jiangsu are lack of high-end apparatus, especially ones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英文摘要 v in northern and middle part of jiangsu. they need apparatus to feed the high-level research. key words: city leve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current situation;investigation; research written by:gu jianren supervised by:zhang lin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1 前 言 1 1 前 言 1.1 选题背景 21 世纪体育事业发展速度的快慢、 质量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 的能力和科技进步的程度1。“2001-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坚持 发展体育事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体育科技工作必须面向体育实践的方针,不断提 高体育科技含量”2。体育科研是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与竞技体育和群 众体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体育科研发展水平, 标志着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的层次, 所以体育科研机构的合理与否、科研人员素质的高低及人力资源发挥的程度都是影 响本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腾飞的重要因素3。多年来,我国体育科技事业经历了由 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被重视到获得普遍承认的过程,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4。 我国省级体科所大多数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至 今,除海南省外,全国共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体育科学研究所37个,其数 量之多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4。这些省级体科所为当地的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竞技 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我国省级体科所的广泛建立和体育科技对当地体育事业的极大促进作用, 目 前,我国有不少地级市的体育主管部分也在逐步建立当地的市级体科所,以科技的力 量,促进当地体育事业的更快发展。江苏省作为我国的体育强省和经济强省,体育主 管部分对体育科技促进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近年来,省相关部门 大力加强对体育科技的投入和体育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目前,江苏省体科所已经 成为全国省级体科所中的领先者,特别是在十运会、北京奥运会、十一届全运会周期 中,江苏省体科所为备战运动队派驻了大量工作能力强、业务熟练、吃苦耐劳的专职 体育科研人员,帮助运动队在训练监控、机能评定、体能训练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 效的研究工作,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可以说江苏竞技体育 取得辉煌成就,与全省体育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正是体育科技对体育事业 明显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江苏省所辖各地级市的体育主管部分纷纷加强对当地体育 1 前 言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2 科技工作的投入和重视,各地纷纷成立市级体科所,专门研究各地的体育科技工作, 为当地的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提供科技服务。 目前全省已有10个地级市建立了自己的 体育科研机构,这些机构为当地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科技支撑,得到了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肯定。 1.2 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顺利、 成功举办,更是提升了国民的士气和自豪感。现阶段,我国也正在加快由体育强国向 体育大国的转变和提升。 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也使得国民的科学健身意识得到极大的 加强。体育科技工作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先导和保障,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各级部门 的重视。 市级体科所作为目前我国最基层的体育科研单位,直接为广大国民的科学健身、 运动员初级训练等提供服务,其整体实力的高低,对其服务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江苏省作为我国的体育大省和经济强省, 非常重视体育科技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推进作 用,在体育科研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全省体育科技事业的快速、稳定 发展。全省各地级市的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科技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近年来,各 地纷纷建立了体科所,投入大量经费,保障体科所的工作需要。各市体科所通过多年 辛勤工作,逐渐获得了各级领导、教练员、运动员和广大市民的肯定。通过本研究, 一方面可以将全省市级体科所的科研现状进行总体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对比, 找出目前市级体科所在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可以为市级体科所在以后的发 展中提供一些参考。 1.3 文献综述 体育科研工作是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密 切相关,体育科研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的层次5。近年来,随着 “科教兴体”战略的深入推广,体育科研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我国体育科研工 作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在近几届奥运会、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 取得历史性的优异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逐步推广,国民体 质、科学健身领域的研究工作也日益受到各级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群众体育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1 前 言 3 研究工作也正成为我国体育科研工作的另一个重点, 且对其重视的程度和投入的经费 也日益加大,我国的体育科研事业又获得了一个较好较快发展的机会。 1.3.1 我国体育科研的主要特征我国体育科研的主要特征 1.3.1.1 我国从事体育科研工作人群特点分析我国从事体育科研工作人群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从事体育科研工作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高校体育教师(包 括体育院校)和各级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其中各级体科所的科研人员是一支 专门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中的专职队伍;而高校体育教师 则是从事体育科研队伍中的非专职队伍,但其人数庞大。 在高校体育教师这支体育科研人群队伍中,吴龙6的研究表明,有意识、有目的 地参加体育科研活动的教师比例不高,体育科研意识比较薄弱,同时缺乏进行体育科 学研究的知识,没有形成学术创新团队。李静波等7通过对我国 24 个省、区、直辖 市的 48 所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的基本现状调查,发现除少数学校比较优秀外,多数学 校体育科研现状不佳,表现为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偏少、参加的学术会议太少、申请 研究课题不容易、科研的基础条件太差和学术氛围不佳。长期以来重术科、轻学科, 重实践、轻理论,导致培养的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欠缺,体育科研传统缺失,体育教 师学历偏低,同时体育教师忽视提高自身素质,工作任务重且繁杂等,都对科研工作 有一定的影响。 在高校体育教师这一体育科研研究群体中,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落后于体育院校的教师。据统计,在 19962000 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 科学课题中,高校体育教师共承担 132 项,其中体育院校承担了 103 项,普通高校教 师只承担了 29 项2,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承担的课题数远远落后于体育院校的教师, 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 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落后于体育院校教师是 最重要的因素。 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这支体育科研专职队伍中, 虽然科研人员的数量 较高校体育教师的数量少很多,但是由于这部分科研人员是专职科研人员,其研究时 间更多,同时在我国各级体育科学研究所对科研工作的保障条件较好,仪器设备比较 齐全,研究经费有较好的保障,领导对研究工作普遍比较支持,为科研人员更好地进 行科研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1 前 言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4 在我国各级体育科学研究所中,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是目前我国规模最 大、科研实力最为雄厚的一家,其成立于 1958 年,是我国成立时间最早的体育科研 专门机构。此外,我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成立的各自的省级体育科学研究所。到目前为止,除海南省外,我国共建立省级以上 体育科学研究所 37 家,其数量之多世界罕见。这些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为 推动我国体育科技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对推动运动训练科学化和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 但是,我国各级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科研意识、科研成果的 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科研人员从自身素质角度进行提高。 付志华8通过对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及山东、福建、山西、广西、湖北、河北、辽宁 8 家体科所的调查发现,其科研工作与运动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与科技创新的要求 尚有较大的差距,整体科研实力相对不足。 1.3.1.2 我国体育科研研究领域、专题特征我国体育科研研究领域、专题特征 在研究领域方面,由于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人群队伍的特征,其研究领域也呈现明 显的不同。 由于受到研究对象条件、自身科研水平的限制,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领域相对集 中在体育理论、大众体育研究等基础领域和公共领域,缺乏对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 而各级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由于接触竞技体育的机会较多,获得实践的对象 多集中在专业运动员,导致其研究领域相对集中在与竞技体育密切相关的运动训练、 运动医学、机能评定等竞技体育领域。胡学明9通过对第四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 论文作者统计分析发现,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领域多集中在学科理论研究、学校体育 研究、大众体育研究等方面,而各级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则以竞技 体育为主。 在研究专题方面, 目前我国体育科研研究专题主要集中在体育社会学、 运动医学、 学校体育和运动训练四个专题上, 而对体育史、 体育信息、 体育仪器器材、 体育统计、 体育建筑等方面进行的专题研究很少。 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是由于体育社会学、运动医学、学校体育和运动训练四个专 题的需求比较大,同时便于各类科研人员进行研究,而体育史、体育信息、体育仪器 器材、体育统计、体育建筑等方面,除了对研究人员体育相关的知识有所要求外,对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1 前 言 5 信息工程、生物材料、统计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能 很好地与体育相结合。杨杰等10通过对第五、六、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墙报和书面 录用的 3900 篇论文研究后发现,体育社会学、运动医学、学校体育和运动训练四个 专题上共 2913 篇,占 3900 篇的 74.69%,而体育史、体育信息、体育仪器器材、体 育统计专题相关论文均占不到 2%,体育建筑专题更少,只占 0.31%。 1.3.1.3 我国体育科研的地域特征我国体育科研的地域特征 我国体育科研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而言,在我国体育科研开展过程中,经 济相对比较发达、文化比较繁荣的省市,其对体育科研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保障条 件也相对较好,相应地,其体育科研的成果也相对较多。刘嘉丽11通过对 2003 年我 国体育核心期刊载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发表论文最多的是广东省,共 434 篇,其 他排名靠前的依次是北京(370 篇) 、湖北(281 篇) 、浙江(261 篇) 、江苏(227 篇) 、 上海(191 篇) ,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在我国处于相对发达;而排名靠后的地区分 别是贵州(9 篇) 、内蒙古(9 篇) 、青海(5 篇) 、宁夏(2 篇) 、西藏(0 篇) ,这些 地区均属于我国经济、文化落后地区。这一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国体育科研 的发展仍极不平衡,地域差异非常明显。 上述地域特征的呈现,归纳起来可能主要是由于两种原因产生的,即经济发展水 平和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排名靠前的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和上海,都是地处我国 沿海,都是属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当地政府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对体育进行 较大的投入,同时这些地区也是我国高校密集的地区,其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人数、 科研能力和要求也比其他地区相对较多、 较高。 排名较前的湖北, 虽然地处我国中部, 经济实力一般,但是武汉也是我国著名的高校密集区,集中了多所著名高校和一所体 育高等院校,文化教育的实力相对较强。而排名靠后的贵州、内蒙古、青海、宁夏和 西藏等地,均是地处我国中西部或内地,经济实力相对较差,制约了当地政府对体育 的资金投入,同时,该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相对也较弱,高等院校的密度较沿海经济 发达地区相差较大,也进一步制约了该地区体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1.3.2 我国体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体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3.2.1 高层次科研人员缺乏高层次科研人员缺乏 陈玉霞12研究表明,在我国体育科研系统内,缺乏高层次的研究人员,研究人员 1 前 言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6 的学历、文化素养并未达到期望的理想程度,从而使研究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金广 江等人13研究表明,在全国1万多人的体育科技队伍中,属国家体育科学中青年学术 带头人的只有30余人。在配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16所体育学院、154个体育系(院) 尚有8000余人无硕士及以上学位,国内1000多所高校的体育教师中也有约18000余人 无硕士及以上学位。在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方面,不论是培养规模还是培养数量均无 法与自然学科、 人文学科相比。 曹春宇等人14认为, 由于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基础薄弱, 起步较晚, 体育学1996年才开始被定为一级学科, 因而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队伍较小, 研究力量比较薄弱,知识结构不合理,高级研究人才少,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更少。 在我国省级体科所中,科研人才同样匮乏。李之俊4研究表明,当前,省级体科所科 技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随着一批老科技人员逐渐离退休,中年科技骨干严重短缺, 体育科技队伍出现断层。人才严重不足,科技实力不强,“大师”人才匮乏,整体水平 不高,已经阻碍了省级体科所的持续发展。 1.3.2.2 创新能力欠缺创新能力欠缺 张忠秋15等人从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创新能力、 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 提 高训练水平、科研成果受到奖励和表彰状况、科研成果公开发表数量和水平、科研经 费资助情况、科研工作者科技创新的工作欲望、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条件、科研管理制 度、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学历和学位状况、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外语水平等10个方面对我 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体育科技创新总体水平还不高, 实践需求和发展空间还很大。全国各省市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状况很不平衡,受科研 条件、人才条件和奖励、管理条件的制约较大。东西部省份的体育科研所在体育科技 创新水平上差异就更大。 史康成162002年在全国体育科技工作研讨会讲话指出, 我们的科技人员解决运动 实践中关键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不是领导不重视,而是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行,拿 不出很好的成果,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我们现在的危机就在这个地方。 1.3.2.3 科研机制制约科研机制制约 虽然目前我国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模式, 但在体 育科研领域,还存在在很多计划经济的模式。我国的体育科研体制是一种以国家专门 的科研机构为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国家出资开展科研活动的“集中型”的管理体 制。这种体制有利于贯彻政府的意志,集中人力物力完成攻关课题,但这种体制对市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1 前 言 7 场的适应性很差,课题经费来源单一,不利于建立竞争机制,特别是在我国一直采用 举国体制发展竞技体育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引发重复研究、重复投资的弊端,不仅浪费 人力、物力等宝贵的资源,而且弱化了我国体育科研工作的能力与水平17。 韩竞英18认为, 作为我国体育科研工作的最主要的机构之一的体科所, 运作机制 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工制度的落后,目前的聘用合同制并未达到人员进 出自如的目标;二是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不大,收入构成中的活的部分偏小,缺乏竞 争、缺乏激励;三是管理制度落后,实行的仍是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下任务、提 要求,缺少分类、分层次的科学管理,尤其难以确定科技人员业绩管理的评价体系, 管理缺少客观性、公正性。体科所现行的体制和机制,尚未根本脱离不讲成本、不讲 效益、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状况。体制落后是造成科技人员流失、人才水平不高的 根本原因。李之俊4对目前省级体科所落后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总结:一是人事管理制 度落后,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二是分配制度落后,“大锅饭”现象普遍 存在;三是管理机制落后,体育科技管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模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8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江苏省所属 10 家地级市体科所,分别是苏州市体科所、无锡市体科所、常州市 体科所、镇江市体科所、南京市体科所、南通市体科所、泰州市体科所、盐城市体科 所、淮安市体科所和徐州市体科所。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研究人员设计制作了江苏省市级体科所调查问卷 ,对全省 10 家市级体科所进 行了书面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 10 份,回收问卷 10 份,有效问卷 10 份,问卷回收 率和有效率均为 100%。 2.2.2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 为了做好本项研究工作,研究人员通过图书馆、期刊网等途径,查阅了大量的文 献资料,为研究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和论证工作。 2.2.3 数理统计法数理统计法 通过 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 统计软件,对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 2.2.4 访谈法访谈法 研究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对全省 10 家市级体科所的负责人进行了 当面或电话访谈,作为调查问卷的补充材料。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9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省市级体育科研机构建立情况 通过研究人员前期了解,截止到 2009 年度,江苏省全省建有市级体科所的共有 10 家,分别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泰州、盐城、淮安和徐州。 扬州、宿迁、连云港 3 个地级市目前没有成立专门的体科所,扬州成立了隶属于市体 育局竞技体育处的体科室,但是没有专职的体育科研人员;连云港市成立了国民体质 监测中心,负责当地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全民健身方面的研究工作,没有纳入本次统 计分析。 3.1.1 市级体育科研机构建立时间市级体育科研机构建立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的建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比较集中的时期,即 在 1990 年前后和 2000 年前后。其中建立时间最早的是南通市体科所,建立时间为 1989 年。其他在这一时期建立的还有苏州市体科所(1991 年) 、南京市体科所、盐城 市体科所、淮安市体科所(均为 1992 年) ,以及无锡市体科所(1993 年)和徐州市 体科所(1994 年) ,共 7 家。到了 1999 年,泰州市体科所建立,随后常州市体科所 (2004 年)和镇江市体科所(2005 年)相继建立。 3.1.2 市级体科所的性质有所差别市级体科所的性质有所差别 在已经建立的 10 家市级体科所中,各单位的性质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 类,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和作为训练单位一部分的专职科研机构。 前者占主要部分,共有 7 家,分别是南京市体科所、苏州市体科所、无锡市体科所、 镇江市体科所、常州市体科所、南通市体科所和盐城市体科所。作为训练单位附属的 专职体育科研机构的共有 3 家,即泰州市体科所、淮安市体科所和徐州市体科所,这 类市级体科所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是承担全市的体育科研工作。具有独立法人 资格的市级体科所相对于作为训练单位附属部门的体科所而言, 拥有单独的人员编制 和事业经费,相对而言,规模也较后者大。 3 结果与分析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10 3.1.3 市级体科所主要工作范畴略有差异市级体科所主要工作范畴略有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的工作范畴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为当地竞技 体育提供科研服务,主要是为当地市级训练单位的业余运动员提供训练监控、机能评 定、伤病治疗等服务,个别市级体科所还要协助江苏省体科所承担当地省队市办专业 运动队的训练监控、机能评定及伤病治疗工作;另一块是为当地全民健身提供科技服 务,主要为进行国民体质测试、科学健身咨询、体育科普知识宣传等。调查发现,全 省 10 家市级体科所中,有 7 家需要同时承担这两类工作,另有三家(徐州、南通、 泰州)只需承担为当地竞技体育提供科研服务的工作。 (详见表 1) 表 1 市级体科所工作范畴统计表 训练监控 国民体测 体能训练 伤病治疗 体育宣传 学会工作 其他工作 数量 (家) 百分比 10 100 7 70 9 90 9 90 9 90 8 80 4 40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各地体科所与当地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实行的均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模式,即在原来体科所的基础上,增挂国民 体质监测中心,承担当地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市民科学健身研究工作。在我们调查的 10 家市级体科所中,其中 7 家体科所均是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模式, 而另外 3 家没有实行这一工作模式的单位, 原因是徐州专门建有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这 一职能单位,负责徐州全市的国民体质测试、科学健身咨询、体育科普宣传等全民健 身科技工作,其与徐州市体科所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两套班子”的工作模式;而南通 和泰州两市的体育行政部门将国民体质监测等全民健身科技工作的任务交给了当地 群体部门负责,当地体科所只负责当地竞技体育科研工作。 目前,我国省级体科所的建设比较规范,全国各省市基本上均建有省级体科所, 但在地市级体科所的建设上,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建有市级体科所的省市还比 较少,有的省市即使建有市级体科所也数量有限,象江苏省这样市级体科所覆盖率达 到80%的非常稀少。在这方面,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江苏省经济实力强大为市 级体科所的建设、科研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经费保障外,更要归功于江苏各级政府部门 对体育科研的重视,这才是市级体科所发展最根本的保障。体育科技是推动体育事业 发展最重要的保障。体育科技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国家级或省级这一层面,作为直接面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11 向青少年、广大市民的市级体育科技工作也应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江苏省 市级体科所的建设和取得的成绩为全国市级体科所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示范。 3.2 市级体科所科研人员情况 科研人员特别是专职体育科研人员数量的多少、能力的高低、结构的合理是决定 当地体科所科研水平的一个最重要决定因素,专职体育科研人员年龄结构、职称机构 的是否合理对其所在体科所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1 市级体科所科研人员数量分布情况市级体科所科研人员数量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截止 2009 年底,江苏省 10 家市级体科所共有科研人员(含 1 年以上全日制聘用人员,但不包括零时聘用人员,下同)64 名,其中专职体育科技 人员(含 1 年以上全日制聘用人员,但不包括零时聘用人员,下同)53 名,占全部 科研人员总量的 82.8%。 在科研人员数量的分布上, 相对而言, 苏南地区市级体科所的科研人员数量较多, 苏州、无锡、常州 3 家市级体科所共有科研人员 33 名,占全部市级体科所科研人员 总数的 51.6%,其中苏州市体科所和常州市体科所各有 13 名科研人员,人数最多; 其次是南京市体科所和无锡市体科所,各有 8 名和 7 名科研人员;其他市级体科所的 科研人员均不超过 5 名,镇江市体科所科研人员最少,只用 2 名。 在专职科研人员队伍中,常州市体科所人数最多,达到了 10 名,其次苏州、南 京和无锡,分别为 8 名、7 名和 6 名专职体育科研人员;其他各市级体科所专职科研 人员均不超过 5 名。在专职体育科研人员中,苏州、无锡、常州 3 家体科所共有 24 名,占全省市级体科所专职科研人员总数的 45.3%。可以看出,不论是体育科研人员 数量还是专职体育科研人员数量,均较高程度地集中在苏南地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 因,一方面由于苏南地区是江苏省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对体育的投入较苏中、苏北要 多,使得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体育科技工作;另一方面,苏南 3 市的体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历年来非常重视体育科技工作, 成立当地体科所的时间相对 较早,苏州、无锡均是全省第一阶段建立的体科所,并且在成立之初,在机构定位上 就将体科所设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为体科所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体制基 础。常州市体科所虽然正式成立的时间较晚,但是常州在二十世纪 90 年代初,就成 3 结果与分析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12 立了体科室,隶属于当地体校,但是直接接受市体育局领导,市体校只是提供场所、 人员编制等,经费和人员进出则是由常州市体育局直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其 较好的独立性,并于 2004 年将体科所单独设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事业单位。 3.2.2 专职体育科研人员学历情况专职体育科研人员学历情况 一般来讲,学历越高,所拥有和掌握的知识越多,理论功底越扎实,研究方法越 为多样化,在进行体育课题研究时,其选题更为合理,研究深度更为深入,对问题的 分析更为透彻,有利于提出更有远见的对策和建议。因此,专职科研人员的学历可以 很大程度地反映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也可以反映出所在单位的整体科研实力。 在对市级体科所专职科研人员学历的调查中发现, 目前大学和研究生学历是江苏 省市级体科所专职科研人员的主力军。在全省 53 名市级专职体育科研人员中,具有 研究生学历的共有 13 名,具有大学学历的共有 35 名,两者占全部专职科研人员总数 的 90.5%;专职科研人员学历为中专及以下的只用 1 人,仅占专职科研人员总数的 1.9%。 (详见表 2、图 1) 表 2 专职科研人员学历统计表 学历 人数 百分比 研究生及以上 大学 大专 中专及以下 合计 13 35 4 1 53 24.5 66.0 7.6 1.9 100 在 10 家市级体科所中,专职科研人员学历均在大学或大学以上的共有 6 家,有 7 家市级体科所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专职科研人员,其中常州市体科所拥有的硕士 研究生最多,达到 5 名,占常州市体科所专职科研人员总数的 50%,硕士研究生占专 职科研人员的比例也是 10 家市级体科所中最高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常州将于 2010 年举办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为了在本届省运会上去 的较好的成绩,常州在近几年对体育的投入非常巨大,引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其中专职体育科研人才也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加;另一方面是近年来,由于 江苏省相关部门在对全省市级体育科技工作考核中,加大了体育科研人员的学历要 江苏省市级体科所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13 求,使得各级体育科研机构对新进人员的学历基本上都要求硕士研究生或以上,常州 更是如此,其新进人员的学历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但是调查发现,在 10 家市级 体科所中,仍有 3 家没有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专职体育科研人员,3 家市级 体科所均分布在苏北和苏中。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这 3 家市级体科所在近 3 年内没 有新进科研人员,二是部分市级体科所由于当地体育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还不够,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浙江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实验中学自主公开招聘教师(1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宁波市鄞州区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金华市园林景观服务中心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房屋翻修合同协议书
- 2025重庆医师协会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云南昆明医科大学招聘博士工作人员7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饭店合租协议书
- 2025年防爆电器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5年键盘类乐器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吴慧锋)
- GB/T 4666-2009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水轮发电机的基本结构课件
- 《空气动力学》配套教学课件
- 2023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送达地址确认书(完整版)
- 水泵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 完整版医院体检报告范本
- 速成意大利语(上)
- Q∕SY 1535-2012 海底管道混凝土配重层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