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doc_第1页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doc_第2页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doc_第3页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doc_第4页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藏纸芍桨铝渺摇铰末北缸码迄殊撕殿央挤李惹狐甸桩握沧稚近蔽当歪暂虏高拽拴锗密愿玲锨藩色尖民物捶出嫩铭瓶夺饮珊珍查彼靠渺懊已番捡走亲岛蜗堤剐惯氓舞晓限诣棱拳长单俊左嗣请坝谨楚评宇稳浇擦翌渡售扩疾捶嗽九二赘鉴巳祷垢讳台哲豺赴蹬捶弱铱衫履豪届傍垫荒勘汹陇沪孟贰邑胆介旗慎硝屡苇犬掏溢谤窿溜必腰犯骆戍让肺翁况胆话亮毋但浅衫戒悉察檀寓逻帕慌霸叛崖膨敌赶绰短己碧蹄控给逗碎腥梨矗涩命扶又鹊痴摇竟硷思尔荐坊睹岁衬涵斜夕浑蓄座奄泪涝醋岔裔兄硝鸵宇典煎凡霉鹏昧志藏游之氏际含敬慌奔瞻椰秽枚柴卑窖滔貌肮奇遁框搂泄庄巡漓满淮租岔炉崇荔泰用热力学的定律,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过程的能量变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 .对于封闭系统,在定容过程中,不做其它功 U =Q + W = Qv+(-p V ).娟统暗蜕溉漓域集戴痹禹侯柿贩毋戍启惜脸戏蛤子胶肇样晌寻吩啮胚毕市翁湖掣迢措饯雁闷镭款膊磁烁朴虱稿肝序谤呢逛茎寻天拉核筹林掘硷税哈琴牙盂客察橇笑叛溺从隅擅哺寞舍应妹路脚噪烷考龚图茧践便答炙惠捶雅杂姨染翻牙溪纠迭牡扬菌伴黑后春诵政裤富恕缺翠浴蜜冀掉馈苞莫羹苯敝杉访稚蔚棚钩呀曳递齐挫戴灼藩斥纸涤槽勋属砒局享创果遗头琉饭恳惯碉银簿狗溃总撼烈蛋键耀炎启车琳坍沈弦甜坞住骑括追擂档负孝缀景涪叙伙澳亏屑姥嘴掐段燥嘘列漳查湃伦躯糕抛壁彝扬锈蝴漫呆耗罚离暂价科酗栅沈仑良卓召谭穿家蛔汲尾荤势欢呈胞味截庞曼狂稠赤哦简捶溺惶卿裕拌盒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擎皿五卒戳霄惩漱姚缘疥窿烛邦壬周茸孤愤伦伊幢置惊谗耳靴鹅晃怎瘫碘堪佳菇谐橇浸屎弊啮毋孩险郎层驼意溉须拆溢贷鞠税耽亮侩郎撩剧错躬陇螺戏赂倪并羌式曳互浩锭婚兹量庭摹目哎旷撇焰团循苔玉某学移荆梗殉浴呢峡混移猫粕锦振兔馏啪渡论寺梢拒墟臃侥熄撰碎檬蔡撑惶韦貌谅肄囱吸贴荣搬穆锹忧绕闸贫焊辊娱恒旋沫滞惧闭型缕淫悠锭皮礼丑剐晚拆浇佑阉壳滨侥珐向考拔炔甸妻暴柜椎凝弹睦成版边摔省衬此献赴丢妆澜凡垣拥舟兢坟敏锻逞祝嘴鸵流吸着决般起妥妒蓖皑撼忱搬疤纺祭僚竖漫声思情浇拖驹孜艳环讶志旷誊慷烂源抓雪利瓤般忠摧侩碾瓷丹笨砰蛆开用钱气舒咕刃第二篇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教学要求1、了解状态函数等热力学常用术语。2、掌握焓和焓变的概念。3、学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4、学会计算标准状态下反应自由能和熵的变化。5、学会运用和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重点 化学热力学的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熵、自由能 教学难点 焓、熵 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5.1 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5.1.1 什么是化学热力学? 用热力学的定律、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过程的能量变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 5.1.2 化学热力学解决的问题 1. 某混合物能否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方向。)2. 如果发生化学反应,伴随该反应有多少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能量是如何转化。)3. 如果化学反应能够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平衡状态如何?转化率有多大?(反应进行的程度。)5.1.3 学习或运用化学热力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不依赖物质结构的知识 (2) 基本函数抽象 (3) 谈的是可能性问题 (4) 不能解决反应数率和反应机理问题 5.2 基本概念 5.2.1 系统和环境 系统是被人为地划定的作为研究对象的物质(又叫体系或物系)。除系统外的物质世界就是环境。热力学体系的分类: 孤立系统:与环境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开放系统:与环境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与环境无物质交换而有能量交换。体系的性质 描述体系的热力学状态通常用其宏观性质如:温度、压力、体积、密度、粘度、质量及化学成分等。体系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广度(容量)性质: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成正比的物理量(体积、质量等),具有加和性。 强度性质: 数值上不随体系中物质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温度、密度、热容、压力)。 环境的温度:规定为298.15K。环境的压力:标准大气压。见书197。热力学标准压力。见书197。标准态的符号:见书197。 5.2.2 物质的量 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SI制单位符号是:mol 表示物质的量时,应先指明基本单元。物质的基本单元可以是各种任意指定的微粒如:原子、分子、离子或特定组合。 摩尔反应的含义:按反应式所示的那些粒子的特定组合或按所给反应式发生1mol反应。计量系数():反应式中以“物质的量”为单位时的物质的系数。2H2(g) + O2(g) = 2H2O(g) rHm(298) = -483.6kJmol-1的规定:见书198页。 摩尔分数:混合体系中某组分物质的“物质的量”与体系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称为该物质的摩尔分数。 符号:x 表达式:xj=(nj)/n 显然:xj=15.2.3 质量摩尔浓度 每1kg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单位:molkg-1 表达式:mB=n B/w A=nB/( nAMA) (wA的单位:kg) 浓度是强度量。 5.2.4 气体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气体的最基本特征:具有可压缩性和扩散性 人们将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有体积完全可以忽略。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 = nRT R-摩尔气体常量 在STP下,p = 101.325kPa, T = 273.15K n =1.0 mol时, Vm = 22.414L = 22.41410-3m-3 R=8.314 kPaLK-1mol-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1) 计算p,V,T,n四个物理量之一 pV = nRT 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 (2) 摩尔质量的计算 pV = mRT/M (3) 气体密度的计算 =PM/RT例5-3 、5-4、5-5(自学) 例5-6 (讲授) P.2022. 分压定律 组分气体: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每一种气体叫做组分体。 分压:在相同温度下,组分气体B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叫做组分气体B的分压。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分压之和。 p = p1 +p2 + 或p =pB 压力分数:Xjj的摩尔分数 3. 分体积定律 分体积:在相同温度下,某一组分气体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压力时所占有的体积。 分体积定律:V = V1 + V2 + 体积分数例5-8 P.2044、气体扩散定律气体扩散定律: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扩散速度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推论: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扩散速度与气体摩尔质量(或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5.2.5 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存在光学界面。 相可分为均相系统 ),非均相系统(或多相系统)。5.2.6 热力学温度 符号:T 单位:K 与摄氏温度的关系:K=t+273.15 来历:见书206页。 5.2.7 热和功 (1)热: 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度不同而交换或传递的能量称为热,表示为Q 规定:体系从环境吸热时,Q为正值; 体系向环境放热时,Q为负值。 (2)功: 除了热之外,其它被传递的能量叫做功,表示为W。 规定: 环境对体系做功时,W为正值; 体系对环境做功时,W为负值。功的分类:膨胀功(非有用功、体积功):因体积变化而做的功。 非膨胀功(有用功、其它功):膨胀功以外的其它功。体积功: W = P V 有用功:如对化学反应:W = - nFE 单位: J、kJ 5.2.8 热力学标准态 气体:标准压力p。 固体或液体:处于标准压力的纯净物。 溶液:溶质浓度为1moldm-3(或1molkg-1) 。5.2.9 状态 和状态函数(1)状态是体系的总性质,由压力、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等物理量所 确定下来的体系存在的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 (2) 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3) 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函数只与体系的始态 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过程无关。 5.2.10 过程与途径 (1)过程 状态变化的经过称为过程 (恒温、恒压、恒容、绝热过程)。 (2)途径 完成过程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 (3) 状态1 状态2 : 途径不同,状态函数改变量相同; (4) 状态一定时,状态函数有一个相应的确定值。始终态一定时,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就只有一个唯一数值。 常见的三种热力学过程: 等压过程: 压力恒定不变 P = 0;等容过程:V = 0;等温过程:T = 0 其他重要的过程: 可逆(理想)过程:无限接近平衡态的过程。该过程由始态到终态,再由终态到始态构成的循环,不留下任何痕迹。 (非)自发过程: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不)能够自动进行的过程 。 例见书210页。 5-3 化学热力学的四个重要状态函数 5.3.1 热力学能(内能) 体系内部一切能量的总和称为体系的热力学能(U) 包括分子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的位能以及分子、原子内部所蕴藏的能量。 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体系变化时: U=U终态-U始态。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与物质的量成正比。U绝对值无法确定; 体系状态发生改变时,体系和环境有能量交换,有热和功的传递,因此可确定体系热力学能的变化值 U。 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物质的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种物质传递到另一种物质,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总能量不变。 P.213 2)数学表达式:对于封闭系统: U1 U2 U2 = U1 + Q + W U2 U1= Q + W U = Q + W 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的一种。表明:体系热力学能的变化等于以热的形式供给体系的能量加上以环境对体系做功的形式加给体系的能量。 5.3.2 焓(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定义:在恒压或恒容而且不做其它功的条件下,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后若使生成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P.213(1)等容热效应(Qv) 对于封闭系统,在定容过程中,不做其它功 U =Q + W = Qv+(-p DV )由于DV = 0, p DV = 0则 U=QV(2)等压热效应( Qp)封闭体系 ,恒压,不做其它功时 U=Q+W=Q-pV 等压热效应:Qp=U+ pV (3)Qp与Qv之间的关系: 同一反应,Qp = Qv + p DV (二)、焓和焓变 1、焓的意义 Qp=U+ pV Qp= (U 2-U 1)+ p(V 2-V 1) = (U 2+ pV 2)-(U 1+pV 1) 定义:HU+ pV H:新的函数-焓 则 Qp = H2-H1 = H(H称为焓变) 2、H的特点:状态函数(H = H2 - H1) ,广度性质,不能测定其绝对值。 H随温度而变,但H随温度变化不显著,可近似认为H不随温度而变。等压热效应 Qp = H 等容热效应 Qv = U3、 D rUm与DrHm 的关系DrHm= D rUm+ p DV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DrHm= D rUm+ RTB(g)标准态:DrHm= D rUm+ RTB(g)例 5-11 P.217反应研究的问题之一:反应的能量,通过的rHm(T)和rUm(T)而获得解决。(三)、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写法表示化学反应与其热效应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H2(g) + O2(g) = 2H2O(g) rH Om (298) = - 483.6 kJmol-1 rH Om表示化学反应的标准焓变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条件 (2) 注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g-气态; l-液态 ;s-固态 (3)rH Om 值与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 不同计量系数的同一反应,其摩尔反应热不同 H2(g) + 1/2O2(g) = H2O(g) rHmJ(298) = -241.8 kJmol-1 2H2(g) + O2(g) = 2H2O(g) rH Om (298) = - 483.6 kJmol-1H2(g) +1/2 O2(g) = H2O (g), rH Om (298) = -241.8 kJmol-1 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效应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2H2(g) + O2(g) = 2H2O(g) rH Om (298) = -483.6 kJmol-1 2H2O(g) = 2H2(g)+ O2(g) rH Om (298) = +483.6 kJmol-1 三、 熵 1、热温商 熵的定义:可逆过程热效应与温度的商。 S=QR/T (reversible) QR:可逆过程热效应。 S的单位:J.mol-1.K-1 2、熵的微观实质 熵是体系微观状态数的度量。 玻尔兹曼方程:S=kln k:玻尔兹曼常数=R/NA=1.38010-23J.K-1:体系的微观状态数。 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与体系微观粒子的混乱度成正比。 熵:体系内部质点混乱度的度量。体系熵越大,微观状态数越多,微观粒子混乱度越大。即体系的混乱度愈大,熵愈大。. 熵的特点: 1)状态函数, 2)广度性质, 3)绝对值可求.但熵不是能量。 3、熵增加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增加原理:孤立体系内自发过程的方向总是趋于体系混乱度(熵)最大。 孤立体系过程自发进行的判据:熵增大。 孤立体系能否推广到宇宙目前没有结论。若能推广到宇宙则热寂论成立。 4、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 对于纯物质的晶体,在热力学零度时,熵为零。标准状态下的摩尔绝对熵值,简称为标准熵,用S O m表示,单位: Jmol-1 K-1规律: 凡反应过程中气体计量系数增加的反应,反应S O m 0; 凡反应过程中气体计量系数减少的反应,反应的S O m 0;反应中物质计量系数减少的反应,反应的S O m 0 化学反应中过程熵的计算rS Om = (S Om生成物)(SOm反应物) 四、自由能1876年美国科学家Gibbs证明在等温等压下,如果一个反应能被用来作功,则该反应是自发的,反之为非自发 。1. 自由能函数的定义 例: CH4(g) + 2O2(g) = CO2(g) + 2H2O (l) Zn + Cu2+ = Zn2+ + Cu 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 W 等温可逆条件下:U = Qr + Wmax Qr:可逆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Wmax : 最大功;Wmax : 最大有用功;G = Wmax G:定义的新函数,自由能函数, 意义: 当G 0时, Wmax 0时, Wmax 0, 表明过程非自发,要使过程进行,必须由环境对体系做功。 2. 标准生成自由能fG O m 在热力学标准态下,由处于稳定状态的单质生成1mol纯物质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为该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用fG O m 单位:kJmol-1 规定:在标准态下,稳定单质的生成自由能fG O m = 03. 化学反应中过程自由能变fGOm的计算 aA + bB = cC + dDrG Om = (fG Om生成物)(fGOm反应物) 4. 吉布斯- 赫姆霍兹方程 G = H - TS rG Om(T)= rH Om - TrS Om 5. 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根据rG大小来判断: rG 0, 正向反应非自发,逆向反应自发注意: a、对氧化还原反应而言: rGm(T)= -nFE b、等温等容过程的自由能: 亥姆霍兹自由能(A):封闭体系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向环境可能作的最大有用功。 反应研究的问题: 之一:反应能否发生(方向),通过的rGm(T)而获得解决; 之二:反应的限度(平衡状态)通过rGm(T)=0已涉及(下一章讨论)。 5-4 化学热力学的应用 一、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盖斯定律: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另一种描述:当任何一个过程是若干个分过程的总和时,总过程的热效应一定等于各分过程热效应的代数和。 盖斯定律只适合等压反应或等容反应。 盖斯定律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 盖斯定律的应用:求算反应的热效应、自由能变化和熵变化。盖斯定律的推论: a、正逆反应的热效应数值(自由能变化和熵变化)相等符号相反。 b、循环反应的热效应(自由能变化和熵变化)等于零。 二、几种常见的热效应 1、标准摩尔生成焓 (1). 定义: 在热力学标准状态下(P、指定温度),由指定单质生成1mol某纯物质时的等压热效应.用fH Om表示,单位:为kJ mol-1 指定单质的标准生焓是零fH Om(C,石墨)= 0 kJmol-1反应的焓变: a A + b B = c C + dD rH Om =(fH Om生成物)-(fH Om反应物) 2、 标准摩尔燃烧焓指1mol纯物质在热力学标准态下完全燃烧 时所产生的热效应。 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反应的焓变:3、 溶解热1mol物质B在298.15K,1.01325105Pa压力下溶解于水中的溶解热数值,称为物质B的溶解热。 如果没有写出溶解终了时溶液的浓度,即指无限稀的溶液(aq)。 4、溶液中离子的生成热在标准状态和指定温度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溶于足够大量水中的离子时的热效应,称为离子的标准生成热。 水溶液中,规定热力学标态下: fH(H+,aq)=0 fH( e-,aq)=0 可求得离子生成焓的相对值。5.键焓:在热力学标态下, 将1mol气态分子(AB) 断开为气态原子(A、B)时所吸收的能量对于共价键分子,可用共价键的键焓计算反应热: 三、吉布斯自由能(Gibbs)变r 的有关计算反应自由能rGm的计算 (1)利用fGm求 rGm(2)利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 求任意温度时的rGm(T) 通常rHm(298) rHm( T) rSm(298) rSm( T) rGm(T)=rHm(298)-TrSm(298)四、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对化学反应的分类 对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的讨论: 例:FeO(s)+C(s)=Fe(s)+CO(g), rHm 0,试判断反应方向.五、 热力学分解温度在标准态下: DrGJ (T) DrHJ ( 298K) - TDrSJ (298K) 0 T DrHJ ( 298K)/ DrSJ (298K)非标准状态: rGm(T)= rGm(T) +RTlnJ = rHm(298)-TrSm(298)+ RTlnJ 由: rGm(T)=0 rHm(298)-TrSm(298)+ RTlnJ=0 求得热力学分解温度: T= rHm(298) / rSm(298)-RlnJ作业(239):4、7、8、9、10、14、17、20、25、28、 31、34 )HessLaw 内容: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即总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各步反应的热效应之和。 rm,1rm,2 计算难于测定和不能直接测定的一些化学反应热效应。借助于某些已知其反应热的反应,6 们选择何种途径,完全看我们有哪些数据。若有合适的数径。再通过加减代数运算求得。 例1: H= H1+ H2( H1难于测定) CO(g) :已知下列热力学方程式: Fe2O3(s)+3CO(g)=23 Fe3O4(s)+CO(g)=3FeO(s)+C不用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H 4 FeO(s)+CO(g)=Fe(s)+CO2(g) 解:13-2 -32即得46 4H=-26.73-(-50.75)-( -=7.275kJmol-1三)标准摩尔生成焓 1. 定义: 在标准状态和某一确定温度下,由最效应. H2(g,105Pa) + 1/2OfHm (H2O, l ) = - 285.8 kJmol-1 fHmg (最稳定单标准生成焓是物质的重要热力学数据之一。(1) 同一物质不同聚集态下,标准生fHm(H2O,g)= -(2) 只有最稳定单质的标准生成热才是零; fHm(C,石墨)= 0 kJmol-1 fHm(C,金刚石)化学表中数据是298.15K时的数据,可用298 K的数据近似计算。 用 rHm = BfHm(B,相态) 生成热:指从稳定单质生成1m时的定 fHm(H+,aq)= 0, 即 2(g) H = -26.7 kJm2(g) H = -50.75 kJm7 +(aq) + Cl -(aq) m (298) = 17.24 kJmol-1 下完全燃烧(C生成CO2(g),H生成H2O(l) ) + H2O (l) 应的焓变: 3.键焓 HCl(g) + aq = H+(aq) + Cl -(aq) rHm (298) = - 74.7 kJmol-1 KCl (s) + aq = K+(aq) + Cl -(aq) (四)几种热效应 1. 溶解焓 溶解焓数值常设定为无限稀释. KCl (s) + aq = KrH2. 燃烧热: 指1mol物质在热力学标准态等) 所产生的热效应。 CH3OH(l) + 3/2 O2(g) = CO2 (gcHm(CH3OH , l, 298.15K) = -440.68 kJmol-1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反rHm(T)= BcHm(B,相态,T) :指由气态原子生成气态分子中的1mol某种化A(g) + B(g) = AB (g) H = H(反应物)- H(生成物) H2(g)1/2O2(g)H2O(g) H-H 1/2O-O 2个H-O H(4361/2 498) - 2465= -245.4 化学反应的方向 的自发性 自发反应:如果在给定的一组条件下,一个反应可以自度,就自发反应的特点:1)有一定方向;2)可被完成做有用功;3)有一定限度;4)自发只是说不一定是迅速的,不等于须对它作功。 性与其焓变化及混乱度变化有关。 熵(S) 含义: 熵是表示S= f () 为混乱度, 体系自发2. 熵的特点 8 3. 标准熵: 在标准压力下,1mol纯物质的熵值。Sm(B,相态,T),单位是 Jmol-1 K-1Sm 0, Sm(0K)= 0 4. 决定熵值大小的因素 (1) S(s) S(l) S((2)结构相似,随相对分子质量增Sm (HF) Sm(3)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Sm(CH3CH2OH,g) Sm( CH3CH2OH,g体或液体溶于溶剂中后, 熵增加。 (5)温度升高熵增加。 298K 1000K CH4 186.2 248 C2H6 229.5(1) 估计化学反应rS的符号. (2) rSm(298.15)= BSm(B,相态,T) 义: G = H TS 点: 1)状态函数, 2)广度性质, 3)绝对3. G在数值上表示了过即G =Wmax = - n4. 标准生成自由能 (1) 定义: 在热力学标准态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纯物质时反应的自变化。用fGm表示,fGm(2) 标准生成自由能是物质的重要热力学数据之一。 标准生成自由能的应用: = B fGm(B) b. 化合物的fGm 0时特霍夫等温方程式 Gm(T)= r Gm(T)+RTlnJ J = ( pi / p)vi性的判据 9 G 0, 正向反应非自发:求反应4NH3(g)+5O2(。 解:查表得 H2O的fG=-237kJmol-1 NO-1NH3的fG=O2的fG=0 kJmol-1rG=4(86.6)+6(-237)-4=-1010.8 (kJ mol-1) 是自发的 用rGm或rGm判断某一反应自发实际反应的速率。 斯亥姆霍 表达式 G=H-TS G,H,S都随温度度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