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练习题.doc_第1页
光学练习题.doc_第2页
光学练习题.doc_第3页
光学练习题.doc_第4页
光学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 透镜l-如图所示,A、B、C、D、E、F六块透镜可以分为两类,其中A、B、C可归一类,共同特点是中间 ,边缘 ,这类透镜叫做 :D,E,F可归为一类,共同特点是中问 ,边缘 ,这类透镜叫做 2光心大致在透镜 处,通过光心和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透镜,将会聚到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 ,用字母 表示,一个透镜有两个 ,分居在透镜的 , 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 表示3仔细观察一下近视镜和老花镜,他们分别属于 透镜和 透镜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的一面对着太阳,另一面正对一张白纸,改变凸透镜与白纸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的光斑,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时凸透镜与纸问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 5实验证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6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上,这里利用了光路是 7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 ,由于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 8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 ( ) A光通过凸透镜变成平行光 B对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才有会聚作用 C对任何一个光束都有会聚作用 D对成像的光束都有会聚作用9如图所示,在MN处放一个透镜,太阳光从左上方射下来,在透镜的附近放一小纸片,在纸上可以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班,由此可以判断( ) A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在是凸透镜 B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C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D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10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 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 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 通过焦点11如图中的六块光学元件,要使左图的光路图成立,虚线框内应单独放人的透镜是 ( )A B C 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B王奶奶戴的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小丽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厚 D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13图中光路错误的是 ( ) 14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15有下列元件: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其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有实焦点的是 ;有虚焦点的是 ;有两个焦点的是 ;有一个焦点的是 ;利用光的反射的是 ;利用光的折射的是 16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 透镜,由此说明能会聚于一点的透镜 (填 “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17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 A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是 相等的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 焦点 D把点光源放在焦点上,通过凸透镜的光线 一定平行主光轴18关于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对光线起折射并发散的作用,所以 也叫发散透镜 B经过凹透镜发散的光线不能交于一点 C凹透镜只能对平行光线起发散作用 D凹透镜的焦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 以叫虚焦点19为了让灯泡的光平行射向远方,既可以采用凹面镜(如手电筒),也可以利用凸透镜,右表将两种方式进行比较,请填表 20下列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21. 全反射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可以想到,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将等于90入射角再增大,折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入射光全部被界面反射回玻璃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就发生全反射现象根据光的全反射原理,一根弯曲的玻璃棒也可以传输光如图所示,光从棒的一端射入玻璃中,在棒的内壁发生全反射,经过多次全反射后从棒的另一端射出,达到传输光的曰的现代科学技术中应用的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制点的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 上,形成一个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而幻灯机可在屏幕上形成 、 的像2图中是一台投影机的示意图,其中A是 ,A是作用是 ,B是 ,B的作用是 。3在透明的玻璃板或塑料片上滴 一滴水,用它观察课本,看到课本上的字 (“放大”或“缩小”)了,是因为水滴相当于一个 4每天测量体温是科技中学预防非典的重要措施 之一6月3日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如图)观察读数其中沿 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 图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温计的示数,她的体温是 5图中,一枝铅笔斜插人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 现象水中部分的铅笔看上去变粗了,这是因为圆柱形的盛水玻璃杯对它有 作用6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鱼缸相当于一个 ,看到的是鱼的 7以下光学器件中,不属于凸透镜应用的是 (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近视眼镜 D投影仪8一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内部不知是否装满水,请你在不拿起杯子的情况下,想一个办法来判断它是否装满水9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1 0用水彩笔在磨砂石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下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11图是透射式投影原理图(1)请在下表中填写各部件的作用;(2)请你画出光线AC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及AB在屏幕M上成的像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直线传播的是 ( ) A用放大镜看地图 B湖边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 C小孔成像 D人在流泳池边看到水的深度比实验的浅13有一次,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填“实”或“虚”)14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 ,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是 ,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_。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位置图,光具座上A、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 (填“光屏”,“蜡烛”或“凸透镜”)若此时刚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是放在 点,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2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 焦 距,才能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 、 的 像3放大镜对物体所成的正立放大的像,只能用 看到,而不能用光屏 ,因为它不是 会聚而成的使用放大镜时,必须使被观察的物体到它的距离 焦距4某教师在分析较复杂的几何问题时,用放大镜观察一个60的角,那么她看到的角将 60 (填“”、“”或“=”)5透镜的焦距是10 cm,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要想用它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 ;要想用它得到物体缩小的实像,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 6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形成了一 些结论,请你判断对错 (1)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 (2)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 (3)凡是实像,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 (4)凡是虚像,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同侧( ) (5)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 是缩小的( ); (6)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 是缩小的(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如图所示,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3)把烛焰放在 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近;(4)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5)物体在焦点之外越是远离凸透镜,像越 ,像距越 ; (6)当物体由a点向b点移动时,物像间距离的变化规律是: 8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用投影仪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蜡烛距凸透镜大于二倍焦距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得到的一个清晰的像,现将蜡烛移近凸透镜,但仍大于二倍焦距,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要将光屏向凸透镜 (填“靠近”或“远离”),此时的像比原来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蜡烛相比较是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10在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蜡烛从4倍焦距处移到2倍焦距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像与透镜的距离将 ,物与像的距离将 (均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11把物体从凸透镜二倍焦距处向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的倒正的变化是 ,像的大小变化是 ,像的虚实是 12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增大,则像距 ,像也变 13照相馆的顾客坐在原地不动,由摄影师用带暗箱的相机给顾客照两张尺寸大小不同的相片在照完小的一张相片后,为使大的一张的底片上得到的像大些,摄影师应 ( ) A将相机移近顾客,同时增大暗箱长度 B将相机移近顾客,同时减小暗箱长度 C将相机远离顾客,同时减小暗箱长度 D将相机远离顾客,同时增大暗箱长度14如图,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图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6某同学作“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 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当把蜡烛移动距凸透镜7 cm处后 ( ) A移动光屏,仍然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D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17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中S是点燃的蜡烛,L是凸透镜,P是光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把S与L固定,移动P,在P上一定出现 一个清晰的像 B把S与L固定,移动P,在P上可能不会 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C把L和P固定,移动S,在P上一定会出 现一个清晰的像 D把L与P固定,移动S,在P上可能不会 出现一个清晰的像18某同学在作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的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1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验中,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 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该透镜可作为放大镜使用 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0 cm时,光屏上 可得到缩小的像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l0 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20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 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 cm处,所成的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21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作透镜成像实验, 那么下述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 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 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 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 22在物体由远处沿主光轴向凸透镜焦点移近过程 中,像距与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 A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减小,像也逐渐减小 C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减小 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增大23作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的像成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移24将一物体由离凸透镜的5倍焦距处沿主轴移动到15倍焦距处,在这一过程中,像和物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25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 ) A大于15 cm B大于15 cm,小于30 cm C大于60 cm D小于15 cm26某同学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实验数据如下表:(1)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 结论一: ; 结论二: ; 结论三: ;(2)根据你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你认为上述探究实验还少什么项目?请在表格下面空的两行里补充完整(3)你觉得该同学的探究实验是否完整和全面? 提出你的看法 27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 cm,当物体距焦点5 cm时,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 ( ) A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B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 D一定能用光屏接收到28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B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C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29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像而已,如图。则这个玻璃屏风是 镜,这个虚拟导游是 像(填“虚”、“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30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如图)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填“上”或“下”)移动31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下图 (a)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 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cm处,如图(b),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 的虚像3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 33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 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 C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老花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34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凸透镜和其它实验器材组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要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至少写出两种不同途径) (2)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和蜡烛,光屏上始终没有出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原因可能是什么? 用照相机拍摄远近不同或大小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在胶片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如何调节? 当拍摄远的景物时,就相当于是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所以应调节镜头向后缩,离胶片近些当拍摄近的景物时,就相当于是物距变小,像距应当变大,所以应调节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些 时拍摄大小不同的景物时的调节问题,就是先对较大的物体照了相再对较小物体照相,或者是先给较小的物体照了相再给较大的物体照相如何调节的问题,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分析例如,一个中学生站在学校的教学楼前,先照了毕业证用的个人头像照片,再照校园教学楼留影照,是物体变大,物距应当变大,像距应当变小,才能既照全这个学生身后的大楼,又能使像清晰,应该把照相机向后移,离景物(人和教学楼)远一些,同时把镜头向后缩,离胶片近些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1眼睛好比一架照相机, 相当于凸透镜, 相当于光屏2人眼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3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 ,晶状体较 ,折光能力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4远视眼的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因此,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方5远视眼应戴 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变得 。6近视眼的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因此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方7近视眼应戴 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变得 。8如图所示,眼球的各部分相当于凸透镜的是 ( ) A睫状体 B睫状体和晶状体 C晶状体和角膜 D玻璃体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晶体状的调节相当于调节透镜的焦距 B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眼球可以看 清远处的物体C视网膜相当于光屏D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眼球可以看 清远处的物体10图是某人眼睛情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人是近视眼 B此人是远视眼 C此人是青光眼 D无法确定11图是某两人看同一片树叶的情况,正确判断正确的是 ( ) A两人都是近视 B第一个人是远视, 第二个人是近视 C第一个人视力正常,第二个是近视 D第一个是远视,第二个人视力正常12正常人看远景或近景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这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的(填。焦距”或“像距”);具体是当人眼由看近景而改看远景时,眼球的晶状体变得 些(填“扁平”或“凸起”),使得 (填。焦 距”或“像距”)变 (填。大”或“小”),从而在视风膜上成清晰的像13如图是一个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这位同学是 眼,他所带眼镜的镜片是 。14人眼睛看物体,其光学原理就像图中的。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物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人眼的角膜、晶状体当于实验中的 ,而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 。15眼睛就像一个凸透镜,把像成在视网膜上,这一成像原理与下列物体相似的是 (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汽车观后镜 16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都要经过焦点根据这一特点,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光偏折得越大 B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光偏折得越大 C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光偏折越小 D不管凸透镜的焦距长短,光的偏折情况与 它无关 17由睫状体的收缩和放松来改晶状体的厚薄从而改变它对光的偏折能力,它实际上相当于改变凸透镜的 ( ) A大小 B主光轴 C光心 D焦距 18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 ( )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B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 C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D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19老花镜是 透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着爷爷的老花镜,测得其焦距为25 cm,则小明爷爷。眼镜的度数为 度20近视镜相当于 透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乘100,400度的近视镜的焦距是 m21某同学在学习“眼睛和眼镜”一节后,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入透明的液体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应是什么样的眼球模型( ) A正常人的眼球 B远视眼的眼球 C近视眼的眼球 D不能确定22如图所示,甲图是人眼睛在水中看物的原理图,乙图是戴上潜水镜后在水中看到的原理图,观察后回答: (1)人在水 (填“能”或“不能”) 看清水中的物体,类似于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2)潜水员所戴的潜水镜对光有 作用(3)实际潜水镜是一平凹透镜,其原理如丙所示由图知,该平凹透镜是 (填“实”或“空”)心的,对光有 作用(提示:光从水中斜射人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3小明学习了放大镜的知识后回家作了下述实验:如图,用金属丝在铅笔尖上绕一圈拧紧,取下金属丝制成的小圆环,将金属环浸到水里,平着慢慢取出,环内水呈凹面,如图甲、乙用它看报纸,报纸上的字变小了;慢慢向环内滴水,直至水面凸起,再用它看报纸上的字,字变大了,如图丙、丁你能分析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什么吗? 24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娇正做法的是( ) A BC D2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象 C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 落在视网膜后方 D用来矫正远视眼视力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26如图所示,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景物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远处的景物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则应选用以下哪种镜片进行矫正 (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平板玻璃片27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 ( )A远视凹透镜 B远视凸透镜C近视凹透镜 D近视凸透镜28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 透镜,眼镜乙是 透镜 夏天在一场大雨之后,天空常常出现彩虹,那是一道横跨半个天空的七色光带,红、橙、黄、绿、青、蓝、紫,像一道嘲拱形的彩桥飞架在天空这道光灿灿的彩桥的出现,为雨后的天空增添了异彩有时在彩虹的旁边,还伴随着一道相似的彩桥,它叫做霓虹和霓像一对孪生姐妹,它们相依相随,蛄伴在天空原来这是空中的小水滴像一个个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的结果 人眼的晶状体和玻璃体都对光线产生折射,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就眼睛这个凸透镜而言,前焦点约在角膜前15厘米处,后焦点的在角膜后2O厘米处,用眼睛观察的物体,距离都大于二倍焦距,所以从物体射进眼睛里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产生视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物体不过视网膜上显示的虽然是倒像,由于大脑有纠正作用。你感觉到的像却是正的 为了证实大脑的纠正作用,1897年心理学家斯特拉顿用一只倒像望远镜作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因为它有倒像作用,当用它看物体时,视网膜的像就正了过来可是,因为大脑纠正倒像已成习惯,明明这时视网膜上的像已经正了过来,人们反而感觉是倒的斯特拉顿把这架望远镜套在右眼上,并设法堵住眼的周围。不使光线从旁边进入,同时他又把左眼完全捂住。这样。他要看物体,只能通过这个望远镜了开始,他看什么全是倒的,他想拣地上的东西,手却伸向了天花板,他不敢往椅子上坐,因为他梵得椅子腿正朝天,他想把门打开。用手去抓门把手,却把手伸向了门轴上,当他写字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在从右向左写,感觉非常别扭总之,周围的一切全颠倒了为了找到实验蛄果他耐心地训练着、适应着 三天以后,情况有了好转,他似乎开始摸到了规律,等到第八天,情况大为改现,倒的感觉消失了就在这时,斯特拉顿撤去了眼上的望远镜当他睁开眼一看,啊。一切又混乱了,屋子里的桌子和椅子的腿又朝了天,左右的位置又颤倒了起来,选就是在大脑放弃了纠正作用之后他所感觉列的倒像又经过了几天的训练。他的视觉才恢复了正常 眼镜是最简单的助视仪其他助视仪比如望透镜、显微镜也都是透镜的组合,它们帮助正常人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镜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 像,此像刚好在目镜的焦点 (选填“内”或“外”),经目镜作用成一个 、 像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像(选填“虚”或“实”),这个像是 (填“放大的”或“缩小的”),道理就 像 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 个 ,用它把这个像放大4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 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 有关5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是为了 .6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7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是因为 ( )A让望远镜所成的像更大些B让其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亮C是为了不受外界的影响D以上说法都不对9望远镜物镜的直径通常做得比较大其目的是 显微镜的镜筒上、下两端各有一个透镜,下端的物镜将观察物体形成 像;上端是目镜,目镜将像再次放大,便于眼睛观察,所以目镜是 透镜,物镜是 透镜,在观察时,还需调节显微镜底座上的反光镜,反光镜是 镜10显微镜的物镜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11普通望远镜里看到的物体的像是 ( ) A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虚像12显微镜下有一个反光镜,其作用是 ( )A美观B反射光,使载物台上的物体更易于观察 C对光有折射作用,使物体便于观察 D以上答案都错13当我们观察一高大的建筑物时,常有“近大远小”的感觉,其原因是 ( ) A建筑物在近处通过眼睛成的像大些B建筑物在远处和近处成的像大小相等C建筑物在近处成像的视角大些D以上说法都不对14小明想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但手边只有一个放大镜(没有其他透镜),你怎样帮助小明完成他的想法泥? 15小明在实验室作两个实验:(1)图中图甲和图乙所示,是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的两个视野,当他将甲图所示视野转为乙图所示视野时,除转换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外,还应将装片向 边移动(填“左”或“右”)16下图是某同学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下表皮的物像,但物像不清晰,这位同学还需要 ( )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移动蚕豆叶下表皮装片C调节反光镜,把平面镜换成凹面镜D调节光圈,使之变小 有些居民住宅的大门上装有门镜这是一个小田镜片,室内人眼贴近“门镜”,可以清楚地看到缩小的室外景象t而从门外却无法窥视室内的动静如图是打好孔位的大门的截面和三块小圃玻璃片的截面“门镜”的玻璃片编号是,安装在门板外侧和内侧的镜片分别是凹透镜和凸圈透镜,装上“门镜”后。从S点向门外观察,其观察范围将比孔中未装“门镜”直接观察时大,为什么? 解答:“门镜”是由一组透视镜组成镜片为凹透镜,安在门的外侧,作为物镜,镜片为凸透镜,安在门的内侧,作为目镜当门外来人时,来人通过凹透镜(物镜)成一正立缩小的虚像A1B1它的位置在来人与物镜之间,如图所示像A1B1正好在凸透镜(目镜)的焦点以内,又通过凸透镜成一正立放大虚像A2B2,它将被门内的观察者看到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就把凹透镜放在门的外侧以便有更大范圃的光通过凹透镜,门内安装的凸透镜又能把更多的光会聚到门内观察者的眼睛中,以便能看到更大范围的虚像 第三章 检测(1)一、填空题1透镜是利用光的 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2焦点是凸透镜成 像和 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 像和 像的分界点3用照相机拍摄远景时,镜头离胶片应 些,拍摄近景时,镜头离胶片的距离应 些4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时,像与物体的距离最小,像与物体的大小 5如果在移动的光屏上看到的物体的像不断增大,则物体必定正在 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像和物必定位于凸透镜的 侧,物体的位置始终在 以外6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科学的测量方法是作好物理实验的重要环节小明同学在作“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他先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当白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Ocm时,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则小明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7如图是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的情况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佩戴装有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该人眼睛为 8显微镜的镜筒上、下两端各有一块透镜,下端的物镜是将观察物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则物镜应是 镜,上端是目镜,目镜再次放大观察物让眼睛观察,则目镜应是 镜9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 10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 , 其特征为 ; 二类包括 , 其特征为 二、选择题 11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 (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12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10 cm B1l cm C12 cm D20 cm13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B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幻灯机、照相机的镜头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 D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形成的是正立的放 大的像1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 的是 (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5一凸透镜某次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这次成像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 )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 C等于2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16某同学将一枝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10 cm B8 cm C6 cm D4 cm17关于实像和虚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 B实像和虚像都能在屏上显示 C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直接观察到 D不论看到实像还是虚像,都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18如图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投影器的四句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 光有发散作用B透明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2倍的焦距C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符号的虚像 D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9有些年龄较大的同志在看书或看报时,需带上老花眼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而他们在看较远处的物体时(如走路等)都要将老花眼镜摘下来,这是因为 ( ) A不习惯 B为了爱护眼镜 C远处景物通过老花镜更看不清楚 D以上说法都不对20如图所示,a、b是从一点光源S射向凸透镜的两条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B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交点可能在主 光轴上D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可能不交于一点21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 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 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22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一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60厘米 B40厘米C 20厘米 D l0厘米三、实验探究题23图是实验(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条件)的示意图实验时,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应 物体(蜡烛)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两倍焦距24。小芬在作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她发现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她猜想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于是他再次实验,细心测量了物距、像距、物高、像高,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你发现了像的放大倍数=像高物高与什么有关,具体关系怎样? (2)试着填上第四次漏记的数据25将下列光学仪器与对应成像的特点用线连接起 照相机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倒立缩小的实像 放大镜 正立等大的虚像 电影机 正立放大的虚像26小丽有三个同样的凸透镜,焦距都为13 cm,一个做成照相机的模型,一个做成投影仪,一个做放大镜小丽用做成的照相机拍摄了墙上的画,用投影仪投影一张投影片,用放大镜观察一只昆虫下面提供了几个长度数据,选择合理的长度用线连起来,不需要的可以空着投影片到透镜的距离投影屏幕到透镜的距离画到透镜的距离 照相机底片到透镜距离小昆虫到透镜的距离昆虫的像到透镜的距离27图表示分别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点), 第三章 检测(2)一、填空题1照相机、幼灯机及放大镜都是利用 镜成像,其中当 时,照机成 像;当 时,投影仪成 像;当 时放大镜成 像2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从很远的地方逐渐向透镜靠扰时,屏上的像将 ,像到透镜的距离将 3登高而望,一览众山小这是因为 。4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利用 规律而制成的; 叫目镜5正午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当透镜离地面高15 cm时,地面上留下一个亮斑,则此透镜的焦距为 cm6眼球好像一架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 7幻灯机的镜头是一个 镜,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当是 ,幻灯片在放映屏幕上的像是 、 的 像,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插在片架上8凸透镜能使平行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的 ,这一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9如图所示为一组透镜,其中 为凸透镜(填序号),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有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要想用它来产生缩小的实像,物体在凸透镜距离应 cm,要想用它产生放大的虚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cm 10眼腈透过焦距是20 cm的凸透镜观察烛焰,看到正立放大的蜡烛的像,此时可以断定蜡烛到透镜的距离 20 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