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复习建议教案.doc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复习建议教案.doc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复习建议教案.doc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复习建议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复习建议 可以这样说,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语文中考成绩的分水岭,一是因为其在中考中占的比重较大。近三年资阳中考试题中,2013年现代文阅读22分,文言文阅读15分;2014年现代文22分,文言文15分;2015年分别为19分和16分。二是因为这一板块得分率低,是全卷最低的一个板块。因此,优化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增强学生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成为语文复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针对中考标准只有知道了考试的具体要求,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2016年中考考试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考试要求:1、能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2、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梳理和概括。3、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的意义和作用。4、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较为独特的看法。5、了解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具体体会其作用。6、能初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和语言。7、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了解主要内容。所考察知识点涉及:各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作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样式及常用的表现手法,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常识。文言文阅读的考试要求: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文言句子。3、能正确诵读文言文。所考察的知识点涉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以上要求覆盖了识记积累、理解感悟、分析综合、运用表达和鉴赏评价五个方面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初步的鉴赏能力。在训练时要心中有数,对不同的考点,要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指导,对学生能力薄弱的考点更要深入指导,加强练习。二、研究往年中考题知道了考什么,还要知道怎么考,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近几年的中考题就是我们复习的很好的导向。从中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怎么考。下面对近三年的资阳市语文中考题中的阅读题做如下分析:(一)语言材料的选择。现代文阅读的语言材料来自于课外,包括一篇记叙文(必考)和一篇议论文或者说明文(二选一),其中记叙文多以语言优美,情感浓烈的散文为主;议论文或者说明文以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的文章为主。2013年,这辈子最爱的人是一篇情感浓烈的叙事散文,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是一篇贴近生活的议论文;2014年,春燕来归是一篇托物寄情的散文,为什么要保护海洋是一篇关注环境保护的说明文;2015年,燃烧的木棉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是一篇关注社会热点的议论文。文言文阅读的语言材料课内外兼顾。课内考两个选择题,课外考主观题。2013年考的是扁鹊和鲁人曹沫;2014年考的是黔之驴和王冕僧寺夜读;2015年考的是爱莲说和推敲。所选材料皆为短小、浅显易懂的文言文。(二)常见考题及考点。记叙文主要考:1、寻找线索。如2015年的第12题“贯穿选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2、概括故事。如2013年的第12题概括弟弟的几个事例,2014年的第14题“简略概括选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文中材料的作用。如2013年的第13题“文中写弟弟在他婚礼上讲述的那个我都记不得的故事有着怎样的作用”,2014年的第13题“燕子引领庄户女主人找到昏迷的孩子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2015年的第14题“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4、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如2013年的第15题“小心翼翼”、“用手绢包着”的表达作用,2014年的第12题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015年的第13题“肆无忌惮”的表达效果,第14题诗句的作用。5、对选文的感悟。如2014年的第15题“(而今)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迁”。一句可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2015年的第15题木棉花的精神给我们的启迪。议论文主要考:1、论点的提取或归纳。如2013年的第16题和2015年的第16题。2、论据的概括和作用。如2013年的第18题和2015年的第17题考文中事例的作用,2103年的第17题,补充名言警句。3、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如2013年的第19题句子的作用。4、论证思路。如2015年的第20题“分析文章怎样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5、理解感悟。如2013年的第20题联系实际谈感受。此外,议论文的语言也是考试的重点。说明文主要考:1、内容的提取和概括。如2014年的第16题“选文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了人类应该保护好海洋”。2、说明方法及作用。如2014年的第17题“指出第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如2014年的第18题“分析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迁移与拓展。如2014年的第19题“写几句话,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另外说明顺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文言文课内考两个选这题,包含文常,读音,实词,虚词,节奏,内容的理解,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课外包括词语解释(4个2分),翻译(45分),对内容的理解感悟(3分)。所考内容注重学生的积累和对文章内容的基本理解。3、 明确阅卷评分标准。懂得评分的要求和给分的标准,在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会学生按规则答题,就能做到尽量不丢分或者少丢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这几年的中考评分标准,不难看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按点给分。如2015年第13题,分析加点词“肆无忌惮”的表达效果,给分标准是答到修辞方法及作用给1分,答到感情色彩及作用给1分。2014年第12题体会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给分的标准是:“比喻”和“动作描写”各1分,作用两个要点各1分,共4分。每个题都明确了给分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特别要指出的是文言文的翻译题,注重了对重点词的翻译和句意的理解。如2015年第22题的给分标准是:“炼”“遂”“吟哦”“引”各1分,大意1分。再如2014年翻译题第一小题的给分标准是:“潜”“策”各0.5分,句意1分,共2分。第二小题的给分标准是:“异”“遂”各0.5分,句意1分,共2分。明确了中考阅卷评分标准,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做题的定向思维和按题型、分值答题的习惯,无疑会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4、 复习教学中的几个建议 (一)精选训练材料。很多教师在复习中都认为阅读材料的选择无关紧要,只要符合文体特点就行,随便在网络上、资料上拿来就给学生做。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收效甚微。因此,阅读复习的选材十分重要,选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好教材上的文章。有人认为,中考中现代文都是考查课外的文章了,因此复习哪还用得着教材上的文章?其实,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特点鲜明的好文章,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时利用教材上的文章,能省去学生阅读文章的时间,能让学生更高效、更深入地领会教师指导的方法,之后用课外文章进行训练,这样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尤其是文言文,虽然要考一个课外的材料,但考点都在课内,是课内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2)选取典型材料,精当设题。复习时要尽量选取一些语言优美生动、情感真挚浓烈、贴近生活、文体特点鲜明的典型文段,从多个角度进行阅读指导及训练,力求以一当十,切忌贪多求全、题海战术。对于有价值的文段,可以不仅限于资料上所设的几个题,还可自行设题,充分挖掘其训练价值。文言文的材料要力求简短,浅显易懂。 (3)选文要力求题材多样,体裁多样,同时又要有所侧重。近三年,现代文阅读中记叙文都是优美的散文,一篇叙事的,两篇状物的。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但对于小说也不能掉以轻心。2013年考的议论文,2014年考的说明文,去年考的议论文,那么今年是不是又该考说明文呢?虽然不一定,但我们也应该引起重视。(二)做好专项训练根据对中考试题的分析,对不同文体的不同考点进行专项的训练,无疑是提高学生答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专门的训练,能更好的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比如记叙文可以进行概括内容,归纳主题,体会题目、开头、结尾或者文中句子的作用,诗句、故事等材料的作用,品析加点词、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对选文的审美感悟等方面进行专项训练。议论文可以对论点的提取,论据的概括和作用,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议论语言的严密、准确等方面进行专门的训练。说明文可以对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提取,说明方法的判定和作用,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等方面进行专门的训练。文言文可以对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进行归纳整理,加强积累,对翻译进行专项训练。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经常听见有些老师抱怨:这个是我讲过的,学生做的这么差,那个也是我讲了好多遍的,学生还是做不起,这些学生简直太笨了。可能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景,真的是学生太笨了吗?可能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问题吧!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是站在教学生的角度,把我们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