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 目录 中文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文献综述1 前? i ; 6 目u舌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要义把握7 一、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的提出及其内涵7 ( 一)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产生7 ( 二)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表现8 ( 三)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涵义1 0 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基本特点1l ( 一) 主题的鲜明性1 l ( 二) 内容的丰富性1 2 ( 三) 途径的多样性1 3 ( 四) 地位的基础性1 4 三、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定位1 4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程1 5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性内容1 5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突破口1 6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 8 一、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8 ( 一) 教育未落到实处1 8 ( 二) 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18 ( 三) 教育方式方法单一1 9 ( 四) 各教育要素未形成“合力”2 0 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 0 (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2 0 ( 二) 实践探索不足2 l ( 三) 理论研究不够2 3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探讨2 6 一、深化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2 6 ( 一) 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现实需要2 6 ( 二) 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2 6 ( 三)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方面2 7 二、科学遵循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实践准绳2 8 ( 一) 坚持立足实际2 8 ( 二) 务求以人为本2 8 ( 三) 努力贴近生活2 9 ( 四) 注重教育实效2 9 三、系统构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容体系3 0 ( 一) 环境认同教育3 0 ( 二) 校史校情教育3l ( 三) 校纪校规教育3 2 ( 四) 专业学习教育3 2 ( 五) 心理健康教育3 3 四、积极探索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3 4 ( 一)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3 4 ( 二) 增加体验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3 5 ( 三) 积极抢占网络阵地3 6 五、建立健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保障机制3 7 ( 一) 组织保障3 7 ( 二) 队伍保障。3 7 ( 三) 制度保障3 8 结语3 9 参考文献4 0 附录4 2 致谢4 4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4 5 2 中文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新生 适应性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林细妹 指导老师:白显良副教授 中文摘要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落实是做好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产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逐渐 得到理论界与高校的重视和关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 要表现在:一方面,理论界没有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涵义进行统一的定义、 学者主要集中在对大学新生不适应现象的研究、学界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对大学 新生适应性教育进行探讨的研究少。另一方面,高校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认 识不到位、教育活动存在形式主义、教育效果不佳。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着 手,详细阐明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的提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涵及 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定位等基本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大学新生适 应性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 因。最后,对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为大学新 生适应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本部分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出发,论述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 的产生及其主要表现、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内涵、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在思想政 治教育中的科学定位等基础理论问题。这是全文写作的逻辑点。 第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分析。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未落到实处、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教育方式方法 单一、各教育要素未形成“合力”四个方面论述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的主 要问题;从思想认识不到位、实践探索不足、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等方面论述了大 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本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和落脚点。针对前面所指出的问题,提出了深 化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科学遵循实践准绳、系统构建教育内 容体系、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等建议,以期待为日后的研究提 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 一_ _ _ _ a b s t r a c t 蔓曼曼毫曼曼皇曼皇曼曼曼量鼍nm 舅曼曼量曼皇曼曼曼璺曼曼曼皇皇鼍曼曼曼曼曼曼舅量曼皇曼曼鼍曼皇曼曼曼曼曼曼皇曼量曼量皇曼曼曼皇曼曼曼曼鼍皇曼鼍鼍 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nu n i v e r s i t ya tt h e s i g h to f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m a s t e r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l i nx i m e i s u p e r v i s o r :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b a ix i a n l i a n g a b s t r a c t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g u a r a n t e ef o r b e s t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a n di t st h er e s u l to f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b o u t 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a f t e rs e v e r a ly e a r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u n i v e r s i t y f r e s h m e ne d u c a t i o nh a sg a i n e di n c r e a s i n g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f r o mt h et h e o r i s t sa n dc o l l e g e , a n da c h i e v e ds o m er e s u l t s ,b u tt h e r ea r es o m ep r o b l e m s ,m a i n l yi n :o nt h eo n eh a n d , t h e o r i s t sd i dn o tg i v eau n i f i e dc o n n o t a t i o no fc o l l e g ef r e s h m e ne d u c a t i o n ,a n ds c h o l a r s h a v eo n l yf o c u s e do n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n o ts u i t e dt ot h er e s e a r c h , a c a d e m i c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f r o m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p o i n to fv i e w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 o ff r e s h m e ns t u d yi sn o te n o u g h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ye d u c a t i o nf o ru n i v e r s i t y f r e s h m e ni sn o tk n o w nw e l l ,e d u c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s e e m st o of o r m a la n dc a nn o tw o r k e f f e c t i v e l y t h i sa r t i c l es t a r t sf r o m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m a k e s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x p l a n a t i o nf o r t h ep o s i n go f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n u n i v e r s i t y , 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nu n i v e r s i t ya n dh o wt o p r o p e r l yp l a c ei t t h e ni ts u m m a r i z e st h em a i np r o b l e m se x i s t i n g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nu n i v e r s i t y , a n df u r t h e ra n a l y z e st h er e a s o nh o wt h e y a r ea r i s e n f i n a l l y , i no r d e rt oo f f e rs o m er e l e v a n ts u g g e s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e x p o u n d sm y o w ni d e ao fh o wt op r a c t i c e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nu n i v e r s i t y i tc o n s i s t so f t h ef o l l o w i n g t l v e ep a r t s : p a r ti :t h i sp a r to ft h ea r t i c l es t a n d sa tt h es i g h to f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d i s c u s s e sh o wp r o b l e m so f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nu n i v e r s i t y e m e r g ea n di t sm a i nc o n t e n t ,d e f i n i t i o no f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nu n i v e r s i t y , a n dh o wt o p r o p e r l yp l a c ei t i n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a r e a , w h i c hi st h e l o g i c a lb a s eo fw h o l et e x t p a r ti i :t h i sp a r tc o n t a i n s a n a l y s i so fm a i np r o b l e m sa n dr e a s o n so fa d a p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n u n i v e r s i t yf r o mt h es i g h to f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w h i c hi sd i s c u s s e d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f o u ra s p e c t s t h ef i r s to n ei st h e i i i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nu n i v e r s i t yi sn o tp u ti n t op r a c t i c e ,t h es e c o n do n e i s t h i sk i n do fe d u c a t i o nc a nn o tw o r ka sag o o ds y s t e m ,t h et h i r do n ei st h a te d u c a t i o n m e t h o ds e e m st o od r a b ,t h el a s to n ei se a c hp a r to fe d u c a t i o na r en o tp u tt o g e t h e rt og e t b e s t e f f e c t i na d d i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d i s c u s s e st h er e a s o nf o rp r o b l e m so fa d a p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nu n i v e r s i t yf r o mt h e s ea s p e c t s ,r a n g i n gf r o mi n a d e q u a t e 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 t h i se d u c a t i o n ,t o ol i t t l ep r a c t i c et ol a c ko fs a f e g u a r ds y s t e m p a r ti i i :t l l i sp a r ti st h eb a s ea n d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o n eo ft h i sa r t i c l e a c c o r d i n g - t op r o b l e m sr e f e r r e d ,i tg i v e ss e v e r a ls u g g e s t i o n s ,s u c ha ss t r e n g t h e n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f r e s h m e ni nu n i v e r s i t y s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 ,s t r i c t l ys t i c k i n gt o p r i n c i p l e s o fp r a c t i c e ,m a k i n gc o n t e n to fe d u c a t i o nw o r ka sac o m p l e t es y s t e m , s e a r c h i n gf o re f f e c t i v em e t h o d s ,e s t a b l i s h i n gp e r f e c ts a f e g u a r ds y s t e ma n d s oo n ,w h i c h i sf o rs t u d yi nt h ef u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a d a p t i v ee d u c a t i o n f o rf r e s h m e ni n u n i v e r s i t y , m a i np r o b l e m s , a n a l y s i s ,s t r a t e g y i v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大学生身为祖国 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更是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群体,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 2 0 0 4 1 6 号) 中就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改革 开放三十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各个角度、各 个方面都有大量的专著和论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上还存 在一定的不足,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贯彻落实相对迟滞、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从而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久地保持强盛生命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 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特别是做好大 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高度重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注意到,大学新生 适应性教育对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提高教育质量尤为重要。因此,一 些学者以学生需要为基点,从生活、学习、人际关系适应等方面来构建大学新生 适应性教育内容;还有一些学者将适应性教育称为“始业教育 ,或从生命全程观 的角度对大学生入学适应进行研究。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都在 于能够不断地促进和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现将资料加以整理,形成文献综述如下: 一、关于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进行研究的意义 学者王晓莹的探析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途径一文( 黑龙江 高教研究,2 0 0 6 年第6 期) 指出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融入大学校园, 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 6 号文件精神的一项重点工程;学者陶沙的从生命全程 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一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0 年第2 期) 提出我们在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能够充分认识大学新生入学 适应的丰富发展内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学 者刘伟清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适应性教育一文( 江苏高教,2 0 0 1 年第2 期) 指出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者万艳玲的试析适应性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一文(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 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9 年1 0 月) 则认为适应性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是一项 必要的内容。由此可见,学界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进行研究是有比较统一的认 识的,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二、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研究现状 学界从各个方面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 面: ( 一)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含义研究 学者吴颖梅的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一文(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 0 0 3 年第3 期) 将新生入学适应的教育称始业教育,将其定义为高校 为了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进行的准备性教育,认为这是新生认识学校、 了解学校,特别是掌握专业的要求,也是端正专业思想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新生 接受高校教育的第一课;学者罗继沿的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讨一文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 0 0 8 年第1 2 期) 认为适应性教育是指进一步开 发人的潜能,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学者孙宇伟、蒙像 飞的大学新生入学首日教育探索与思考一文( 思想教育研究,2 0 0 8 年1 1 月) 则提出大学新生入学首日教育的看法,它是指大学新生入校第一天,学校对大学 新生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影响过程,使受教育者养 成教育者所留成的品质。可见,学晃尚未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做比较统一的定 义,亦未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进行定义。 ( 二)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容构建研究 学者陶沙的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一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0 年第2 期) 指出进入大学的适应任务由个体在学习、 人际、生活自理、环境认同、身心体验等方面的适应构成;学者万艳玲的试析 适应性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一文(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9 年1 0 月) 认为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主要包括心理适应、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 适应以及教学管理适应;学者刘伟清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适应性教育 一文( 江苏高教,2 0 0 1 年第2 期) 认为适应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意识教育、 环境意识教育,还要注意有适度挫折感教育、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大学生成长过 程中的塑性与弹性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界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内容的构建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但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需求 在不断发生变化,适应性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还有待加强研究。同时,学界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要求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内容的研究也比较缺乏。 ( 三) 关于大学新生不适应症状及其原因分析研究 有学者从整体角度出发,其中学者徐晓菁的大学新生综合症之分析与对策 一文(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 0 0 8 年第1 2 期) 认为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环境不适应 2 文献综述 的心理焦虑症、学习不适应的迷惘症、人际关系不融洽的孤独症、情感波动受挫 的抑郁症,指出大学新生出现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有: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目标 的困惑,自我克制力的缺失,特定群体中优越感的失落,对家庭及老师的依赖感 的丧失;学者吴颖梅的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一文(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第3 期) 指出大学新生适应阶段存在的问题有学习目标不 明确、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评价不够全面; 学者曾婧的大一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其对策文( 高等教育研究,2 0 0 4 年 9 月) 认为大一新生在生活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对独立生 活的不适应;学者王宜勤的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问题的思考一文( 福建农 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第3 期) 还指出大学新生在理想上的困惑, 产生了“理想间歇症”,突出表现为大部分新生在高中阶段的奋斗目标是非常明确 的,考上了大学则认为大学只要到临考前看看书,背背笔记就行等情况。 有学者则从具体情况出发进行大学新生适应性方面的研究,如:学者张文杰 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与研究一文( 思想教育研究,2 0 0 7 年0 4 月) 从 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环境、教育风格和身心五个方面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 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会出现学 习动机缺失或迷惑、自己学习积极性差、对学习环境依赖较大、对教师依赖较大 等问题;学者王维杰的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调研一文( 思想教育研究, 2 0 0 6 年1 月) 认为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存在的不适应问题中倾向较大的一项,其 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羞怯、人际期望过高、过分以对方为中心或过分以自 我为中心等行为,而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认知偏差、心理排斥和交 往环境等;学者祁立刚的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探析一文( 东北师大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3 期)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过渡性、封闭性、社会 性、动荡性是大学新生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心理特征,学者彭玮的浅谈大学新 生的适应性障碍一文( 医学与社会,2 0 0 6 年1 2 月) 则指出大学新生适应性障 碍的临床表现有以社会功能退缩为主的适应障碍、以情绪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表现躯体不适的症状等方式。 由此可见,不管学者们是从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整体情况出发,还是从具体问 题入手,他们普遍认为大学新生适应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生活的不适应、学习 跟不上、人际关系不好相处、心理不适应症状集中出现等五个方面。 ( 四) 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研究 学者甘均良的贴近时代特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一 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 0 0 6 年3 月) 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教育的关键是贴近教育的时代特征,我们要按照时代要求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突出时代特点,拓展教育途径;学者张丽敏、冯晨静、王晓朴的关于高校大学 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一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z k 林教育版) ,2 0 0 9 年第 1 期) 指出努力提高对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积极创新大学新生适应性思 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认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队 伍建设;学者肖云、周卓华、蒲清平的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一文( 当代 青年研究,2 0 0 6 年第4 期期) 认为指导学生主动适应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 人格锻炼以提高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倡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以提高其心理承 受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宿舍服务来帮助大学生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学者黄佳明、 林逸冰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新生思想教育探析一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 0 0 7 年第3 期) 指出坚持择业观指导和价值观指导相结合、坚持入学教育和就业教 育相结合、坚持计划实行和与时俱进相结合。 学者江山的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一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 0 0 1 年l 期) 认为学校要制定具有超前性、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的新生教育计划、科学组织包含适应性教育、开展人生理想教育等方面的新生教 育内容、认真开展各种活动;学者卓殷如的浅谈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一文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版) ,2 0 0 8 年第1 2 期) 认为帮助新生尽快树立新 的人生目标,教育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新生提供自理自律的生活能力; 学者潘娟、段延娥、刘莹莹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一文( 北京农学院学报, 2 0 0 9 年7 月) 指出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教育对策是指导新生全面认识大学环境 和自我,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学者许晓菁的 大学新生综合症之分析与对策一文(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 0 0 8 年第1 2 期) 提出要开展入学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大学生的主 体意识、加强心理引导等对策;引导新生适应专业、热爱专业,引导新生支配好 时间,引导新生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学者周毅仁的角色的转换大学新生适 应性教育一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版) ,2 0 0 5 年9 月) 认为引导新生适 应大学生活,如引导新生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学会管理钱财、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生活烦恼;学者徐涌金、林瑞的试析大学生学习素 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 0 0 8 年4 月) 指出更新大学生 的学习观念、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学 习情感;学者王晓莹的探析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途径一文( 黑 龙江高教研究,2 0 0 6 年第6 期) 指出探析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途径 有积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举办“认识大学引导教育系列讲座,积极 发挥学者的辅导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4 文献综述 三、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现状的不足 学界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的必要性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对适应性教育 的内涵提出一定的观点,也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原因分析,并 提出相关对策,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 面,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紧密联系,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 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进行探讨的研究比较少,如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新 生适应性教育的涵义是什么、包含哪些教育内容等。另一方面,研究方法比较单 一。学界主要从理论上进行论证,通过深入各个高校和大学新生的调查研究比较 少。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上j 一 刖昌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 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做好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 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 战略意义。”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日趋丰富、多样化,对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性日益明显。但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 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的原因,有来自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 影响等。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大学生实际, 不断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实效性。 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点,影响着学生在大学四年乃 至往后人生道路中的思想成长和个人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才起着极其重要的基 础作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则是做好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新 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益尝试,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6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要义把握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新生 适应性教育的要义把握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青年学 等多个学科进行探讨,本文把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角 中加以审视和探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首要的是 要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的产生、内涵、基本特点等进行科学梳理,明确新 生适应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定位。 一、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的提出及其内涵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只有深入了解新生适应性教育产生的根本 原因,我们才能科学地把握其涵义,这是本文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文章进行理 论分析的逻辑起点。 ( 一)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产生 新生是指初入大学的学生,我们将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都归入到新生的范围。 大学新生进入学校后出现适应性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处于由高中向大学过渡 的重要转折期。“转折蕴涵着转变、变化,其对大学新生而言既意味着压力,也 是发展的契机。一方面,由于此时的转折是新生与环境原有的关系状态部分或全 部改变,即新生与高中环境已经建立的平衡被打破,平衡的丧失导致新生将面临 各种压力,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混乱状态。另一方面,大学这个新环境所提出的要 求与新生重建平衡的内在需求又为新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与可能性,促进 新生在调整行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认知水平,增强新的能力。适应是个人 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大学新生在高中时期适应良好是因为初中与高中的教育模式 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属于基础教育,是一种“横向”的过渡。而新生对大学的适 应是在适应高中环境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再适应的过程,是一种由基础教育转变 为高等教育的“纵向”过渡,在这个转折期适应的好坏将影响新生往后发展的方 向与速度。 新生存在适应性问题不是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而是历来都存在的现象,只是 当前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尖锐,这是由身为教育客体的大学新生 的内在需求所决定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并与外界 环境保持一定张力的客观要求。 高等教育由“精英式 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众化 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趋势,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但同时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带 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感到彷徨。据统计,“自1 9 9 9 年我 国高校扩大招生以来,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从1 9 9 8 年的3 6 1 万上升至2 0 0 5 年 的1 5 6 1 7 8 万,增长了4 3 倍”。各种思想层次、知识水平的学生随着高等教育大 众化进程的加快混杂在大学校园,他们缺乏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 ,部分 被调剂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情绪不稳定,对未来感到迷茫。其次,读大学不再 是“铁饭碗。1 9 9 8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 8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他们的 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上大学就等于抱上了“金饭碗 。但是2 0 0 9 年,“我国高校毕 业生达到6 1 l 万”圆,庞大的就业大军和国家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的大学生 就业机制,促使大学生感到不安,害怕自己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对前途感到 无助和迷茫,不利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稳定。第三,现阶段高校校园的学生主体主 要是8 0 、9 0 后的年轻人,他们是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 为迅速,人们的思想观念最为解放、价值观也最为多元的时期中成长起来的。 成 长环境的特殊性塑造了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特点。他们思想前卫、主体意识强、易于 接受新事物,却又缺乏集体意识、抗挫折能力不高、依赖心理强,许多大学新生入 学后经常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以上这些情况都是以前的大学新生所没有遇到 的,因此以前对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但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各 种复杂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近时代气息,增加相应的 内容,也就产生了新生适应性教育。 ( 二)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他们的需要是多种的,但这些需要可归纳为物质需要和 精神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平均收入的提高、教育硬件建设 的加快,当代大学生的物质需要得到了充分地满足。然而在精神需要上,由于新 生渴望独立却依赖心理强、对问题有感官地认识却理性深度不够、自我基本认识 到位却知行不够统一,在进入大学后,生疏的群体和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进入大 学前已经成型的适合于过去熟悉的中学环境的各种思想、心理特征受到猛烈地冲 击,在思想上产生种种困惑,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应问题,即新生适应性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1 、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在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下,学校、家长和老师都是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首 要目标,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和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仍然是学习,他们“两耳不闻窗 。杨阳高校扩招后学风建设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 0 0 7 ( 9 ) 国王香丽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j 】教育探索,2 0 1 0 ( 6 ) 圆马永春,李沽“8 0 后”、“9 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 0 1 0 ( 5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新生适戍性教育的要义把握 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评价标准的单一导致高中生的生活环境被家长和学校刻 意简单化。进入大学后,原来被简单化的环境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他们面前,他 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竞争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信息丰富的环境中,很多以 前由父母、亲人包办的事情现在要完全靠自己来安排和协调。据调查表明,“有的 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有的 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 活的习惯,总希望组织与他人的照顾和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新环境 带来的陌生感和由此而产生的不知所措如果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必然导致不适应 现象的产生,如失眠、食欲减退、乏力、全身不适等,不利于新生的发展。 2 、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高中与大学的学习环境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首先,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 高中有固定的课程、固定的教室、固定的老师,有统一的晚自习等,与以往的基 础教育教学管理比较一致,学生比较容易适应;在大学,特别是在高校试行学分 制的大背景下,每个学生的课程不一样,同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不尽相同,上 课时间、地点亦不一致,同学问见面的机会不多,交流不充分,导致大学新生经 常怀念高中生活,从而潜意识排斥大学生活。其次,在教材选择上,高中有全国 统一的教材和大纲,注重教材的知识性而忽视它的思想性,教材实践性内容偏少; 大学的教材在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选择种类纷繁,无统一标准,深浅不一,教 材的内容更多的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最后,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已经习惯了 被动式地接受外界刺激的教学过程,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面对大学的开放 式教学方式,在缺乏任课教师的关注中,在缺少月考、期中考等考试中,大学新 生必然产生不知如何学习、该学些什么、如何检验自己学习情况等方面的不适应。 据调查显示,在学习方法上有些新生“采用浅层的学习方法,注重机械记忆,忽 视意义学习;不会抓重点,只注重细节,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当一部分 学生存在自我效能感低、害怕学习失败的紧张心理;过分依赖外部指导,缺乏学 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学习能力低。 圆 3 、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人际关系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交往而构成的共处 状态,是人们内心的需要在外部行为上的表现。”固良好、积极的人际关系是学生 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在新鲜感与好奇心的推动下,大学新生本应渴望与他人交 流,然而由于大学的集体生活、大学的人际交往内容和人际交往形式等方面的变 肖云,周卓华,蒲清平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 j 】当代青年研究,2 0 0 6 ( 4 ) 肖云,周卓华,蒲清平论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j 】当代青年研究,2 0 0 6 ( 4 ) 陈秀兰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教育对策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0 7 ( 7 )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化,让曾经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老师眼中的“尖子”、同学心中的“才子才 女”的大学新生感到不适应,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为困扰。 在师生关系上,新生觉得大学老师不好亲近,任课教师一上完课就匆匆离开 教室,没有更多的交流与辅导:辅导员一个人带几百个学生,根本记不住自己的 名字,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管理和后勤部门的老师,由于接触少也就谈不上有 任何的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