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徽商伦理研究.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徽商伦理研究.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徽商伦理研究.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徽商伦理研究.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徽商伦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 摘要 徽商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之一,曾雄霸商界数百年,鼎盛时期达到“无徽 不成镇”之程度。徽商将以“儒”为主旋律的中华传统文化理论运用于商业活动 中,形成了独特的经商思路和商业伦理,徽商受传统儒家伦理文化的熏陶,“贾 而好儒” ,力求用儒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做到“利缘义 取” ,将信誉作为经商之本,诚实经商,看重自身职业素养,依靠信守承诺在商 界打拼属于自己的局面。从徽商伦理的生成、发展角度看,徽商是一种典型的极 有特色的文化商人,其商人文化的特质主要受两种不同走向的社会文明的影响: 一是具有产业资本概念的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思想, 表现为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的存 在状态及发展态势;一是带有显著封建烙印的儒家伦理文化思想,表现为全面渗 透封建社会经济、 政治、 文化等各层面。 折射儒家伦理文化中心思想的徽商伦理, 对于当时徽商的商业发展所起积极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与此同时其历史局限性 也是显而易见的, “仕”的官本位社会的终极诱惑,导致取儒而非取贾;徽商文 化与社会重归封闭是其衰落的必然结果;封建性是徽商走向衰亡的必然走向;通 过对徽商伦理的研究, 我们一方面可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封建社会各个 领域的深刻影响, 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伦理的发展 与完善。 关键词关键词:徽商;徽商伦理;经济伦理;现代启示 ii abstract as one of the top ten factions in ancient china, huizhou merchants once dominated the business community hundreds of years ,reaching the degree no huizhou merchants ,no town. huizhou merchants,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culture,formed the special business ethics.as the proverb going,”to learn the confucianism theory was accordanced with the business”, huizhou merchants seeked to use confucianism to regulate their behavior, tre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it and justice correctly, achieved profit from justice.huizhou merchants used the credibility as the rule of business, did business honestly, valued their professionalism, enlarged their business relying on the commitment of promise . huizhou merchants were typical businessmen with unique culture form the angle of their ethics, their business culture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different orientation of the impact of a civilized society:one was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capital with early budding capitalist thought, manifest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me the existence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the other was the significant feudal idea of confucian ethics, performance for the full infiltration of the feudal socio-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refraction of the central idea of confucian ethics .huizhou merchants ethics, then 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huizhou merchants play an active role, at the same time the limitations of its history is obvious, official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society the ultimate temptation to cause check rather than business; huizhou merchantsreturning to the closed culture and society wa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its decline; huizhou merchantsfeudality was moving toward the inevitable decline and fall; reserching on huizhou merchants ethics, on the one hand,it makes us realize the inflluenc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feudal society in various fields,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odern commercial ethic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key words:huizhou merchants; huizhou merchantsethics; economic ethics; modern enlightenment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 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日 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 期: 日 期: iii 引 言 引 言 徽州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渐有发 展。真正意义上的徽商应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最终形成于明代中叶,强 盛于嘉靖,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至清代乾隆达到鼎峰,嘉庆、道光 年间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商帮是以地域为中 心,以“宗谊”和“乡谊”为纽带,以“以众帮众”为宗旨,以会馆、会所为其 在异乡联络的场所的一种既团结而又松散的商人群体。 因此徽商并不是泛指个别 的零散的徽州籍商人,而应与晋商、陕商、闽商一样,是一个商帮的称号,是指 以宗族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所结成的徽州地区的商人群体。 “徽商”既是从许 多单个的徽州商人特征中抽象出来的普遍概念,又是从“商人”这个属概念中分 化出来的种概念。据张海鹏教授考证, “徽商”一词最早出现在嘉定县志中, “往多徽商侨寓, 百货填集, 甲于他镇, 比为无赖吞食, 稍稍徙避, 而镇遂衰落。 ” 徽州是个古老的地域名称,在这里曾经孕育出颇具特色的“新安文明”或者说 “徽州文化” ,受到世人的瞩目。明清时期的徽州商帮,便是出身于这块山水灵 秀之地,他们在商业经营中创造的商业文化,也是“徽州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古徽州地区主要包括现在黄山市下辖的歙县、祈门、休宁、绩溪、黟县五县以及 与之相邻的江西婺源县。徽商在中国商业史和商业文化史上都写下了精彩的一 页,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称雄商界数百年,他们不仅脚步“几遍禹(宇)内” , 而且还编纂了几 部商(业)书,开创了商人编纂商书的新范例,从实践经验和理论文本两方面充实 徽学的内容,使徽学从深奥的书斋理学走向实际运用、开拓徽学研究的新课题, 使徽商富有历史经验的总结代代相传。徽商将以“儒”为主旋律的中华传统文化 理论运用于经商活动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经商思路和职业道德,徽商受传统儒 家伦理文化的熏陶,“贾而好儒” ,力求用儒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利与 义的关系,做到“利缘义取” ,将信誉作为经商之本,诚实经商,看重自身职业素 养,依靠信守承诺在商界打拼属于自己的局面。从徽商道德的形成发展角度看, 徽商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极有特色的商人文化, 其商人文化的特质主要受两种不同 张海鹏: 徽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6 页 松窗梦语卷 4 iv 走向的社会文明的影响:一是具有产业资本概念的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思想,表现 为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的存在状态及发展态势; 一是带有显著封建烙印的儒家伦理 文化思想,表现为全面渗透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层面。折射儒家伦理 文化中心思想的徽商道德,对于当时徽商的商业发展所起积极的作用是可见的, 但同时也显现出相当程度的历史局限, “仕”的官本位社会的终极诱惑, “族”的 散财行为对商业活动良性循环的制约, “义”的为人准则对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 的抑制。 1 第一章 徽商伦理产生的背景 第一章 徽商伦理产生的背景 “经济”与“伦理”是密不可分的,经济现象中必然包含伦理、道德问题。 当然,经济现象中伦理、道德的生成也必然有其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背景。 第一节 徽商伦理的经济背景 第一节 徽商伦理的经济背景 明清时期的徽商,是中国商业史上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商帮之一,其经商人 数之多、经营范围之广、经营资本之雄厚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当时唯一一 个能与晋商相抗衡的商帮,位于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之首。就其经济背景,我们可 从经营行业、经营区域、经营方式及经营路线来加以分析。 一、经营行业 一、经营行业 经营行业总是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 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广泛,这就促使了商人经营行业的增多。徽商作为全国闻名的 大商帮,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开展多种经营。从时间上说,明成化以前,徽商以 经营“文房四宝” 、漆、木、茶叶和米谷为主;成化以后,行业范围有了扩大, 涉足行业多种多样,包括了食盐、茶叶、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甚 至还有远到辽宁贩卖人参、貂皮,到两广贩卖珠玑、古玩的。但从经商人数和资 本流向看,徽商主要以盐、典、茶、木四业为主。 (一)盐业 盐业是徽商的支柱行业,徽州盐商主要活动范围集中在两淮、两浙地区,因 明代中叶盐法改革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开中折色的实行,给徽州盐商的崛起提 供了极好的契机。 大批徽商进入两淮、 两浙地区经营盐业。 从事盐业的高额利润, 使不少徽商很快得以致富。随后纲盐法的确立,使徽州盐商获得了盐业的世袭垄 断销售权。从此以后,不少徽商成为盐商世家。由于大批徽商涌入两淮、两浙, 使得徽商逐渐在两淮、两浙盐业中形成绝对优势,成为两淮、两浙盐业的中坚。 徽州盐商不只从业人员众多、资本雄厚,还与封建势力关系密切。徽州盐商经常 王世华: 富甲一方的徽商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287 页 2 大量捐银报效朝廷,替政府分忧解难,因此多获得封建政府的从优议叙,加官进 爵。 (二)典当业 明清时期的典当业由于风险小、获利稳、税额低的特点而迅速发展起来。徽 州典铺分布很广,从南北两京到各省省会,从繁华都市到县城集镇,到处都飘扬 着徽典的招幌,以致社会竟流传着“无典不徽”的谚语。徽商经营典业,早在明 中叶就开始了。一段时期里,南京城里就有当铺 500 家,主要都是徽商和闽商所 开。徽州典商不少是世代经营,故资本多、规模大。 (三)茶业 茶业是徽州商人的又一大“巨业” ,尤其是在徽州盐商衰败以后,徽州茶商 顶替徽州盐商成为徽商的支柱产业。徽州是茶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和经营 茶叶的历史。明代,徽州茶商的经营范围还主要限于内地。到了清代,由于饮茶 风气普及、对外贸易开通,徽州茶商迎来了黄金时代。在清代,徽州茶业分为了 内销和外销两种。徽州茶商除了从事内地经销外,还将茶叶销往国际市场。许多 徽州茶商纷纷奔赴广州从事对外贸易。徽州当时流传着一句谚语: “做广东茶发 财如去河滩拾卵石。 ”说明经营茶叶对外贸易获利颇丰而且容易,所以去广东业 茶的徽商非常多。 (四)木业 木业是徽商经营的重要行业。徽州地处山区,因此有许多珍贵的树种,徽州 丰富的林木资源为木商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货源。江南城市规模的扩大,导致建筑 业和木器制造业的兴盛,木材作为当时唯一的建筑材料和家具材料,也由于这种 需要而获得空前广阔的市场,为徽州木商的兴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徽州木商真 正的大发展,是在明中期以后。徽州木商以婺源人为多,自崛起后发展成帮,几 乎垄断了江南广阔的木材市场,前后持续了几百年,直到解放前期仍然活跃在江 南各地。 二、经商区域 二、经商区域 众所周知,徽商不论通都大邑,还是穷乡僻壤,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数百 年间,到处都有“无徽不成镇” 、 “无徽不成商”之说,活动范围不但遍于国内各 地,而且达于国外,足可谓“足迹遍天下” 。徽商主要是从事长途贩运贸易的。 3 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国内市场已经形成,南北贸易日益加强, “燕、赵、秦、晋、 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 货,日夜商贩而北” 。除南北贸易外,东西贸易也更加频繁。四川、云南、贵州、 湖广、江西的木材以及四川、湖广、江西的米粮源源不断地沿长江和其他水路运 到东部长江中下游的江南一带,江南一带的棉布、丝绸也日夜不绝地运到西部。 在这南北贸易和东西贸易中,我们几乎到处都可看到徽商活跃的身影。全国各大 都市以及交通枢纽之地,也都是徽商的主要活动区域。如北京、南京、扬州、杭 州、苏州、武汉、临清、广州等,都是徽商聚集之地。北京是明清两代都会,是 全国经济中心,自然是徽商集中的地方;南京从事典当业的就有几百家,主要是 由徽州人和福建人经营;扬州、杭州是徽州盐商的主要聚集地;苏州是棉织业的 中心,而徽商在苏州棉布市场上十分活跃。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江南的苏、 松、杭、嘉、湖五府地区,徽商的足迹还已深入到下属的各个县、镇、庄。不少 徽商还不畏艰难险阻, 深入到祖国边疆地区进行商业贸易。 徽商还有涉足海外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徽商的足迹远至日本、泰国、东南亚各国,甚至远到葡萄牙。 三、经营方式 三、经营方式 中国古代,商贾二字的含义略有不同。商即行商,指无固定营业地点、行走 四方的贩运商人;贾即坐贾,指有固定营业地点、坐店买卖的商人。就整个徽州 商帮而言,其中有不少人为行商,他们“走吴、越、楚、蜀、闽、粤、燕、齐之 郊,甚则逖而边陲,险而海岛,足迹几遍禹(宇)内” ,活动范围非常广阔。 这些行商, “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 ,因时、因地进行区域间或 者跨区域的商品贩运活动他们在异乡经商,需要结帮营运,而这个商帮的形成, 也首先是始于行商的。徽州商帮中坐贾的人数也不少。从岭南到塞北,从东北到 西南,全国各地的大小城镇几乎都有各行各业的徽州坐贾设店经营其间,最集中 的经营区域则是长江一线、苏浙地区以及运河沿岸。地处“九省通衢”的汉口有 徽人“置买店房,扩充径路”而建立起来的“新安街” ,这里是徽商坐贾经营百 业的集中地,也是当时汉口最繁华的闹市之一。商品经济最为发达,且与徽州近 邻的苏浙更是徽州坐贾趋之若骛之地。苏浙的盐、典、茶、木、布匹、餐馆诸业 都有徽州商人涉足其间。就徽商个体而言,行商和坐贾往往并不固定。有些人是 周晓光: 徽商与经营文化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8 年版 第 130 页 4 先行商、后坐贾;有些人则是先坐贾,后行商;还有不少徽商既从事贩运贸易, 又列肆经营,集行商坐贾于一身。 四、经商路线 四、经商路线 明清时期,徽商的足迹遍天下,他们最活跃的地方大多不离当时国内的几条 主要商业运输路线。第一由新安江泛舟余杭,连接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是 当时重要的商运路线之一,而运河沿线的许多城镇恰恰是徽商聚集之地。第二是 横贯东西的长江。沿江一带的大小城镇大多是徽商称雄的地方;第三是由淮河溯 流西上,经颍河、沙河、贾鲁河而达开封。这是东南地区通向中原和西北各地的 一条重要的商运路线。在这条路线上,徽商也是十分活跃的。第四是由赣江溯流 而上,越大庾岭,南入广东。这是当时内地通向岭南的主要商运路线,也是徽人 入粤经商的必经之途。第五是我国近海的北洋航线和南洋航线。这是沿海数省的 一条重要的商运路线。 这 5 条商运路线都是以当时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苏浙地区 为中心,呈辐射状伸向全国各地。苏浙出产的大批丝绸、棉布、纸张、食盐、海 货以及皖南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等等大多经上述 5 路运销于全国,而苏浙所需 求的粮食、棉花、木材等等也主要经由上述 5 路从四面八方运销苏浙。这就使上 述 5 路成为当时货运量最大的商运路线。 而徽商则是上述 5 路上最为活跃的一个 商帮。 徽商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其经营活动中,主张“仁、义、礼、智、信” , 义利相融,形成了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经济伦理道德观。 第二节 徽商伦理的政治背景 第二节 徽商伦理的政治背景 一徽商的传统性 一徽商的传统性 明清王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高度发展并达到顶峰的时期。 朱元璋建立 明朝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和整顿吏治的措施,成祖朱棣等几位皇帝沿 袭这种政策,继续采取措施,巩固朱明政权,从而形成了明前期较为稳定、牢固 的封建统治体系。进入明中期后,这种稳定的统治体系逐渐发生变化,宦官这一 王世华: 富甲一方的徽商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293 页 5 腐朽势力的触角开始伸进明朝最高统治权力的架构之中, 自正统至正德间呈现出 日趋严重的宦官窃权乱政局面,由此造成政治的混乱和黑暗。嘉靖年间龟势力虽 稍有降杀,但官僚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烽火又起,这种争斗同样使明朝政治经常 陷入混乱之中。宦官的窃权乱政和官僚集团间的党派纷争,不断侵蚀、削弱着这 一权力架构的基石,使朱明王朝的统治开始发生动摇。另一方面,明中期以后, 以皇帝的封建地主阶级加紧了土地兼并之势,赋税摇役日趋繁重,造成大量农民 丧失土地,背井离乡,沦为流民。因此,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伏彼起, 形成一次次强劲的冲击波,不断摇撼着明王朝的统治大厦。为缓和社会矛盾,消 除明朝统治危机,一些有眼光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从维护明朝长远统治利益出发, 提出种种改革方案或建议,要求变革社会现状,尤其是嘉靖中期至万历初年,形 成了一种改革高潮。这一时期,明政府也不断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一些适应社会 变革的措施。所以说,明中期以后的社会,就是在这种不断矛盾斗争和不断改革 求治的交错中向前发展的。正是在这种矛盾和变革的时代,徽商迅速发展并兴盛 起来。徽商的发展,具有悠久历史,至明中期以后,形成了商、官紧密结合的特 点。史载:“商居四民之末,徽俗殊不然,歇之业雄于淮南北者,多给绅巨族。 其以急公议叙入仕者贾多;而读书登第,入祠垣跻薇士者更未易仆数,且名贤才 士,往往出于其间,则贾商而兼士矣。 ” 徽商与封建政治势力融合为一体,在经 商的同时,与权贵结交或参与到国家政权当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嘉靖年间, 著名徽州墨商罗小华与权相严篙之子结为密友, “因至巨富。 ”严篙败后,罗小华 仍与其子密切往来,甚至与之一起“广募壮士,以卫金穴, ” 终以图谋不轨之罪 被杀。万历时,朝廷兴起大役,但资金不足,著名徽商吴时作遂率诸兄弟捐资数 十万,以示资助, “天子涟之,一日而五中书之命下。 ” 再如,明嘉、万间汪良 举,休宁人,盐商家庭,曾担任山西按察司经历,后摧升为滇南白盐井提举。歇 县人程文博,经营盐业,其曾祖程馆为弘治间进士,官至两淮盐运使。有的徽商 甚至与宦官势力相结合,如木材商王天俊即是。另外,不少徽商还通过助铜、助 贩、助工等方式挤进官僚阶层。清朝盛行捐纳制,许多徽商通过这一途径得到一 官半职,其中虽多属虚衔,但对徽商而言,他们并不希求担任实职,而是以此作 江依涟: 橙阳散至卷 8 沈德福: 万历野获编卷 6 吴吉沽: 歙县志之光禄兄六十序 6 为护身符或炫耀身份、抬高身价的招牌而已。为什么明清徽商要紧紧倚托封建政 权,甚至直接参与到这一政权体系中呢?除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官 商结合、 官商一体的传统作崇之外, 更重要的是与明清社会政治变革有密切关系, 亦即深受社会政治变动的影响。 首先,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统治集团攫取物质财富的欲 望愈加强烈,商业税收政策与明前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早在明建国之前,朱 元璋就曾规定:“凡商税三十税一,过者以违令论。 ” 至永乐年间,仍实行了较 低的商税征收则例,并对“嫁娶丧祭时节礼物、自织布帛、农器、食品及买既税 之物、车船运已货物、鱼蔬杂果非市贩者,俱免税。 ”但自正统以后, “复设直省 税课司官,征榷渐繁矣。 ” 特别是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年)起,开始设置矿监 税使,在各地横征暴敛,刻意搜求, “千里之途,中使四布,棋置星罗,如捕叛 亡, ” 对工商业者的摧残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徽商要想保护自己已取得的 经济利益, 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更紧密地与封建政治势力结合起来, 跻身仕途, 渗透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之中,以此为靠山,享受经商的种种特权。十七世纪 中叶,明清易代,确立了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权体系,整个社会面貌再次发生 巨大变化。徽商要想继续发展并保持在江南商界的雄主地位,同样需要清政权的 支持庇护,以这一政权为后盾,保障其商业利益,拓展在全国的经营活动。清代 徽商参与政权以及同封建政治势力相结合的程度要远远超过明代, 仅以歇县棠抛 盐商鲍志道为例:鲍志道祖上就担任明清两朝官职,是一个官商世家。本人于乾 隆年间任职两淮总商二十年,在征盐税、助铜助贩等方面为清王朝效力非凡,先 后救封为“文林郎内阁中书” 、 “候选道” 、 “直奉大夫内阁侍读 , 、 “朝议大夫刑 部广东司郎中” 、 “中宪大夫刑部广东司郎中”和“朝议大夫掌山西道监察御史” 等官衔,并深得乾隆皇帝赏识,是一位上交天子、下结各级官府的官商合一的典 型代表。 其次, 自明中期以后, 随着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 传统观念不断受到新思潮、 新事物的冲击,商人及商业在国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愈加 显著,愈加重要,人们也不断改变着对商人的习惯认识。明初统治者继承历代的 明太祖实录卷 14 明神宗实录卷 8 明食货志5 7 “重农抑商”政策,主张“崇本而祛末, ”严禁“去农就商” ,商人地位也较低下。 我们仅从衣着规定上就可略见一斑:“农家许着细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 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着细纱。 ”但自明中期以后,对商人 和商业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商人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 正在谈到农与商的关系时说:“商通有无,农力本稽,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 农病,农不得力本稿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 ”朱国祯亦指出: “农商为国根本,民之命脉也。 ”清前期的经济思想家王源,甚至提出了“假令 天下有农而无商,尚可以为国乎”的质问。所以说,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 农为本、商为末的传统观念至此时受到了强劲挑战。对商人看法的转变,有助于 商人地位的提高,这也为明清徽商跻身政治舞台、参与国家政权排除了观念上的 障碍。商品经济的繁荣,也推动统治者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以往的“抑商”政策, 采取一些更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上述变化,为徽商入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客 观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官职并为人们所接受。 最后,明清徽商在商业活动中积累了巨额财富,需要具备相应的政治地位以 作保障。史称:“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锁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 贾耳。 ”到了清代,有些徽商财富增至千万计,尤其是盐商,通过食盐专卖,获 取了高额利润。据从政录记载:“向来山西、徽款富人之商于淮者百数十户, 蓄货以七八千万(两)计。 ”徽商由于在经济上拥有雄厚实力,必然寻求政治上的 相应地位。他们一方面通过捐资助学、兴建书院、贩灾济贫、修桥筑路等义举传 播名声,扩大政治影响;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很强的参政愿望,担任各级政权官职 后,能够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法令的制订,具备了充分表达本集团意愿和要求的条 件,使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所保障。 二徽商的反传统性 二徽商的反传统性 徽商在与封建政治势力紧密结合的同时, 也表现出一种明显的离心倾向和反 封建性。究其原因,这一方面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对他们的经济压榨、盘剥和摧残 所致,一方面是受当时要求进行政治变革思潮的影响。 徽商虽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封建政治势力相粘合, 但仍未能免遭各级官府 的种种盘剥敲诈。据光绪(太平府志卷十二记载,明嘉靖六年(1527 年),原 8 芜湖县知县王德溢提出,要在此地经营盐业的徽商同当地居民一道, “派夫三千 三百五十六名在官轮差答应;”又令其“出银协济各差之不足,年有余剩以备支 解长夫等项。此盖抑商右民之法。 ”万历年间徽商程思山“挟轴重洛阳,为 汝宁王所吞噬。 ” 徽州一位姓汪的富商,在苏杭购买了价值数千金的绞罗绸缎, 发往四川贩卖,行至荆州,按例纳税。尔后遭到榷关官兵勒索,因不服,被官兵 寻找口实,将整批绞罗绸缎布匹绒揭,每匹平分,半匹入官,半匹归商, “可惜 几千金货物尽都剪破,汪商扶痛而出。 ” 嘉万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日渐形成,此后代表这一阶层利益的东林党 人在朝中要求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他们抨击腐败朝政,反对横 征暴敛,主张“惠商” ,简化征税手续,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 在全国各地爆发了许多反矿监税使的斗争。受这种政治形势影响,同时也为了保 护自身利益,徽商也投入到这种反封建的斗争之中。如休宁盐商朱承甫,随其父 在淮楚一带经营盐业,遇税使在此征榷商税, “以大贾为奇货,鱼肉之。 ”朱承甫 遂“倡义执言,暴其监奴门客为奸利状,词辩注射,气奋不可夺,中涓语塞,乃 罢。 ”从而抵制了榷税宦官勒索商贾的行为。再如;祁门商人陈大道,曾为太学学 生, “客游江湖间,见湖口税挡为商贾害,力陈其弊于上,遂撤之。 ”至天启年间, 他任职南京鸿肪寺序班, “见魏挡流毒给绅,愤甚, ” 遂辞官告归,以示反抗。 休宁商人金文耀,赴湖广一带从事贸易, “值矿挡祸,民激变击挡,致兴大狱。 ” 文耀等廷身而出,同官府进行交涉,此案遂得息解,保护了与事民众。此外,天 启七年(1627 年)的黄山大狱,更突出地表现了徽商与权阉魏忠贤势力斗争的情 况。天启六年,歇县巨商吴养春遭仆人吴荣诬告,说养春有欺隐黄山工银现象。 权阉魏忠贤即命工部营缮司主事吕下问领专救赴款办理此案。 “查追黄山山场银 三十余万两,外有赃银六十余万两。 ”吴养春等八人被捕下狱,旋毙狱中。其妻 汪氏上吊自尽。吕下问刑苛网密, “凡吴氏亲邻族党无不株连, ”并勒索歇商吴献 吉山银一万两, “偏毒徽民, ”激起众怒。他们杀死两名捕役,而“乡城之人,无 不切齿部差者,乘机而起,大书杀部安民四字,遍布通衡。(七年)三月初一 日,蜂拥至察院者不下万,毁门火其宫。下问仓惶破后壁宵遁,其妻女及家人二 张海鹏: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黄山书社 1985 年版第三章 张海鹏: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黄山书社 1985 年版第六章 祁门县志卷 30 9 十余口,由短垣蹄避同知署狱免。 ”以后此案得到昭雪。这是明后期有徽商参加 的规模庞大的一次反勒索、反迫害斗争,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另据款 事闲谭记载,盐商家庭出身的郑为虹于明末加入复社,后在抗清斗争中殉义于 浙江仙霞关。 以上所述表明,明清徽商是一个集商人、官僚、地主为一体的商人集团,与 封建政治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他们紧紧依附于封建政权并渗透、参 与到这一政权之中,才得以在明中期至清中期的数百年间达到最为繁盛的阶段, 所以说徽商的封建性特别浓厚。受当时政治形势和社会变革思潮的影响,徽商从 自身利益出发,不断投入到反矿监税使和官府欺压的斗争之中,表现出一定的反 封建性,他们的斗争成为市民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进步意义。因此,这一 时期在徽商身上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双重性,并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第三节 徽商伦理的文化背景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颇具特色的“徽 州文化”与“新安文明” ,自古以来深受传统儒学、程朱理学及王阳明的“新四 民观”的影响。 一传统儒学的影响 一传统儒学的影响 儒家文化是徽商商业伦理观形成的基础。首先,儒家文化促进了良好商业道 德的形成。徽商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能自觉地运用伦理道德规范指导 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促进了徽商的兴起和发展。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 居于统治地位,而徽州素称“文献之邦” 、 “礼让之国” ,儒家的思想道德在人们 心目中有崇高地位。徽州一些大商人在特有的环境中,自幼受到儒家思想和文化 的熏陶,再加上所受儒学教育,儒家的一些道德说教也就成了他们立身处世的指 南。因此,徽商的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支配,徽州人的商业 道德,实际上就是儒道。这种以儒术建立起来的商业道德,有益于生意兴隆和发 财致富,因而“重视儒家文化”在客观上促进了徽商的形成和发展,取得了在中 国十大商帮中的突出地位。 其次,儒家文化强化了徽商商业活动中的秩序。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三纲五 常”代表了封建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者强有力的思想统治基础。中国古代社会 10 是由家庭、宗族到国家的秩序组成,他们通过社会等级关系确定社会各成员的尊 卑上下等分以及对社会物质财富分配的多寡,进而维护社会之长治久安,将森严 的等级宗法制度内在化,并赋予天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而在实质上, “三纲 五常”是一种社会伦理秩序,这种伦理秩序渗透着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并 调节着社会成员关系及其交往方式。 徽商正是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因此 其在商业活动中才能够自觉到讲求商业秩序。徽商正是凭借着稳固的宗族制度, 强大的宗族势力,在商业活动中互帮互助,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儒家文化为徽商提供了选人、用人、待人之道。徽商的商业人才观, 究其来源,则是取裁于儒家的“德才兼备” 、 “知人善任” 、 “各尽其才” 、 “宽厚待 人”等思想。徽商选人,自然首选亲族乡里,但也以德、才为主要依据。在德、 才两方面,徽商首先看重的是“德” 。因为有“德”之人,能与人坦诚相处,建 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上下同心。徽商选人,在讲究“德”的同时,也很 重视一个人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需要技术的行业,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徽商往 往不惜重金将一些能工巧匠聘到自己的麾下。如清末徽州最负盛名的“胡开文” 墨业即是如此。 “胡开文”墨业的创始人胡天注在继承其岳父濒临倒闭的“汪启 茂墨室”之初,并没有急于扩大生产规模,而是将资金用来购买上等原料、聘请 能工巧匠制模做墨,努力创制名牌产品,打开市场销路。在“江启茂墨室”改名 为“胡开文墨庄”之后,胡天注及其后继者们也都将招贤纳才一事摆在墨业经营 的首位。 徽商用人,则遵循放手使用,各尽其才的原则。徽商,尤其是富商大贾, 往往并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而是聘请代理人或副手来代替自己经营。因此在待 人方面,徽商亦恪守儒家的方针,即“宽厚”两字。为了使雇佣者能尽心效力, 徽商往往对他们推心置腹,宽以待人。正因为徽商待人诚挚宽厚,人乐为之用, 故能在商业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不断推动商业的发展。 自春秋时起,历代儒家学者对商业诚信多有论述,这些论述无疑对传统的商 业诚信道德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孔子在经济上的诚信观主要表现在他的“义利 关系”上,孔子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这种强调经济行为不能 违背道德规范的“以义为上” “的伦理观并不与求利、求富截然对立,因为他曾 经说过: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宋白凌: 徽商的宗族特征及其作用 安徽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4 期 第 4749 页 吴丽丽: 徽商对“诚信”理念的全面经营 探索与争鸣 2004 年 第 5 期 第 4547 页 11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而且他认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执鞭之士” 地位只是相当于一个市场管理员而已, 可见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财富, 只是关注取得财富的方式。他肯定用合乎道义的方式取得财富,极力反对见利忘 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则把不讲诚信的商人称为“贱丈夫” 。 管仲认为, 怪人之诺己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义则诺,不义则已;可则诺, 不可则己。故其诺未尝不信也” ,认为“非诚贾不得食于贾” 。为了维护诚信,管 子及其学派主张对于那些不服从管理的人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 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诚信始终是被推崇褒扬的美德。重信誉、守信用,成为几千年中国社会维系 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历史上,恪守诚信的感人事例比比皆是,不胜 枚举。执政者以取信百姓作为立国之本,经商者以讲究物美价廉取信消费者,一 介平民也在待人处事中以诚信为高尚的行为规范, 这种角色认同己成为传统的美 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首先使社会政治生活的产物,然后才培育了商 业诚信观,而西方国家的诚信观则直接就是商业文明的产物。正是这些儒家学者 对传统的商业诚信的认识,培育了古代诚实无欺的商业道德,即守信、正直、重 义。守信就是重然诺,讲信用,守契约:正直就是童雯无欺、不欺己、不欺心; 重义就是在商业活动中“惟义是从” 、 “贾而好德” 。这种以“义”为一切经营活 动的目的和行为准则, 诚信与义的完美统一, 就形成了中国古代商人的诚信美德, 也是商人在经商活动中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人格境界。在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 历代商人尽管“为利而往” ,且还讲究经商谋略,但总体而言,都非常重视诚信 道德, 都自觉地把传统文化中的诚信道德运用到商业活动中来, “见利思义” 、 “见 得思义” 、 “利以义取”;“可终身而守约,不可斯须而失信” 。从司马迁史记货 殖列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好行仁德”的商人:被誉为商人祖师爷的白圭, 特别重视“仁”;大商人范氢致富后, “再分散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而好行其 德也” 。 后汉书里记载韩康长安卖药“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唐代柳宗元也 曾经给一个虽贾却义的药商宋清立传。学者姜锡东在其宋代商业信用研究一 书中对宋代商业中存在的诚信行为进行了丰富的研究。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 的发展水平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有关商人重德记载更是史不绝书,其中徽商 犹甚。商业诚信成为徽商集团的“金科玉律” 。有着“儒商”特色的徽商,文化 传统作为历史的积淀已内化为他们的经营意识诸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 12 式等,所以在经营中非常讲究诚信商业伦理,讲信誉,重名德,守信诺, “君子 爱财,取之有道 ,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 二程朱理学的影响 二程朱理学的影响 著名的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上饶) ,历朝统 治者的褒典追封为徽人好儒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朱熹虽生于闽,宦于闽,而 其文多自称“茶院九世孙” ,又称“新安朱熹” ,即不忘其旧也。朱熹两次回乡讲 学授徒,培养了大批徽州弟子,朱子之学转相授受,历朝不绝,形成了宋明理学 之一重要分支新安理学。朱熹理学对徽州政治、经济、学术、文化产生了极 为深远的影响。自元代起,朱子之书列为科举必读之书,天下读书士子莫不朝夕 诵读。而徽州人读朱子书,则又有更为深厚的桑梓之情,他们认为: “我新安为 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待, 而以朱子之风传子若孙也。 ” 徽州人不仅读朱子之书,且世代敬奉朱子,无论为 官、为商、为农多依朱子家礼为行为准则。 “理学”一词,是从“义理之学”发展而来,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 儒学。理学的主要观点来源于二程(程颢、程颐)的“义理学说”和朱熹的哲学 理论。程颢曾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 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二程兄 弟所谓的“理” ,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 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 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朱熹在哲学方面 的理论包括两方面:理气论:朱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 构成的, 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 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现实世界中, 理、 气不能分离,但从本原上说,理先于气而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心性 论:其基本观点是: “心有体用” 、 “心统性情” ,并且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 说明朱熹心性论的基本特征。朱熹的“心统性情”理论,认为性是心之体,情是 心之用,心是包括体用的总体。朱熹又提出了“道心” 、 “人心”的范畴,认为道 心即“天理” ,恶的人心就是“人欲” 。因此朱熹理学的主要观点是:存天理灭人 欲。从二程和朱熹的主要理论可以看出, “义”和“理”是理学的核心思想。理 学的“义”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主要有两点,一是“三纲”的社会伦理观,二是 清休宁茗洲吴氏家典序 吴乃恭: 宋明理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256288 页 13 “重义轻利”的经济伦理观。而朱熹所说的“理” ,实际上指封建伦理纲常。徽 州人在宗族祠堂里安放家庭始祖和历代祖先的牌位进行祭拜, 村落建筑也无一例 外都是围绕着祠堂而建,并以祠堂为中心。这种建筑布局形成一种极为强大的向 心力的凝聚力量,使整个家族成为一个整体。从徽州祠堂结构分布和祭祀形式看 无不体现“理学”的伦理纲常思想。徽商“以义为利” 、 “舍利取义”的商业伦理 观体现了理学“义”的观点在经济上的应用。 朱熹理学对徽商的影响,首先提升了这个商帮的商业理性。朱夫子的义利观 对徽商的经商观影响深远。朱熹主张“利,只在义之和” ,强调对利要“取之有 义” ,要以义取利。徽商在统治者贱商、社会普遍鄙视“商”的氛围中,为了使 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努力从儒学经典中寻找为商之职业不贱的理论依据, 他们谨守朱熹教义, “仁义为先” , “不以功利为急” , “以义制利” , “不言利而利 自饶” 。特别重视“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自觉在经商活动中“本大道为权衡, 绝无市气;协同人于信义,不失仁风” , 许多徽商讲究商德,坚持货真价实,诚 实守信。歙商吴南坡坚持“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 , 其南坡字号的布被市场誉为诚信品牌,大量吴南坡这样的徽商努力在为商之中 “存天理,灭人欲” ,甘当廉贾,宁可失利,也要维护“廉贾”形象,就象戴震 所说:他们“虽为贾者, 。徽商的商业伦理观研究近士风” 。 徽商以自己的注重 商德的人文理性追求,塑就了一代儒商的形象。 其次,理学思想使徽商走上经商之路提供了思想基础。商人长期以来受到传 统“四民观”的迫害,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理学思想对“四民观”的抨击给商人 政治地位的解放提供了思想基础。徽州人选择经商及徽商的出现,本身就是对漫 长封建社会的停滞不变是一个巨大冲击,是对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思想观念 的冲击,既是中国封建社会转型前夜时代思潮的涌动,也是中国式的资本主义萌 芽生成时期勃勃朝气的一种体现。如黟县古民居村落宏村陈志堂有一幅楹联“读 书好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