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伦理思想研究.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伦理思想研究.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伦理思想研究.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伦理思想研究.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伦理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伦理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论文题目: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伦理思想研究论文题目: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伦理思想研究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研 究 生: 张燕燕 研 究 生: 张燕燕 指导教师: 苗贵山 副教授 指导教师: 苗贵山 副教授 摘 要 摘 要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 堪称是人类思想史上内容最丰富、思想最深刻、影响也最深远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学思想资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对人类的终极道德关怀。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的终极价值,也是最根本的道 德所在;二是对资本主义的伦理批判。要实现对人类的终极道德关怀,就必须对现实的资本 主义作深刻的道德批判。 资本论及其手稿通过对劳动力买卖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 原始积累过程等问题的解剖,深刻揭示了“自由” 、 “平等” 、 “博爱”等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 性。 论文以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为文本,用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 究方法,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伦理思想,阐明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伦理的法哲学和政治经济 学批判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展望。论文内容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首先,对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基本内容作了简要的概括,马克思从唯物 史观这一基本观点出发, 立足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批驳了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抽象的、 永恒的、普遍的资产阶级伦理思想,阐明了伦理的具体性、阶级性以及历史性等基本观点, 对资本主义伦理观进行法哲学批判,彻底颠覆了资本主义伦理观的形而上学基础和唯心主 义基础。 其次,通过对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历史进步性以及历史局限性的分析,从资产阶级政治 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的事实出发,对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内在矛盾,从政治经济学批判 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根本上揭示了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历史局限性及其阶级实 质。 再次,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对资本主义伦理关系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的揭露,阐明马克 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诞生,是人类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超越了资产阶级 伦理观的狭隘视野,找到了一条能够实现真正的伦理思想的现实途径,最终实现了人的全 面自由的发展。 最后,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对资本主义伦理观变革的影响以及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说明了从伦理学角度研究资本论及其 摘 要 ii 手稿,不仅是人们认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源泉。 关 键 词:关 键 词:马克思,资本论,伦理 论文类型: 论文类型:基础研究 摘 要 iii subject: study of marxs capital and the ethics in its manuscript special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ame: zhang yanyan supervisor: miao guishan associate professor abstract in humans history of thought, the publication of marxs capital was an epoch-making event. it can be said to be the most enriched, profound and far-reaching classic works in human history of thought. marxs capital and its manuscript contain enriched ethics thought, which manifests itself in two aspects. one is its ultimate care for mans ethnics. mans liberation, freedom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is mans ultimate value and essential ethics. another is ethical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to realize ultimate care for mans ethics,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profound ethical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through anatomy of labor trading law, residual value law and primitiv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capital exposes the hypocrisy of “freedom,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advocated by capitalist ethics. the thesis use the method of theory combining practice, history integrated with logic to dig the ethical thought in marxs capital and its manuscript. it makes clear marxs philosophical and political economical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and prospect for mans free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firstly, marx mad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pital ethnics.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idea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based on specific mode of social production, marx criticized the abstract, permanent and universal capitalist ethnics and made clear the specificity, class nature and historicalness, which subverting the metaphysical and idealistic foundation of capitalist ethnics. secondly, through analysis of historical progressiveness and limitation capitalist ethnics, starting from the fact of capitalist state countrys separation from the citizen society, marx analyzes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t ethnics, which makes clear capitalist historical limitation and class nature. thirdly, marx makes an even deeper exposure of the limitation of capitalist ethn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us, it makes clear that the birth of marxs ethical thought is a great revolu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s ethnical thought. it transcends the 摘 要 iv narrow vision of capitalist ethnics and finds a realistic way of realizing the true ethnical thought, which can help mans overall and free development. last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marxs ethnical thought on the change of capitalist ethnical thought and its role of guiding in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e thesis shows that ethnical study of capital and its manuscrip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eople to know about of historical trend and to establish communist ideal, but also a source of ideas for directing socialis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marx, capital, ethics dissertation type: basic research 前 言 1 前 言 前 言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精力的结晶,是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它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堪称是人类思想史上内容最丰富、 思想最深刻、 影响最深远的经典著作。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学思想资源,科学 研究其思想精髓对于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 1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1)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学思想资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类的 终极道德关怀。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的终极价值,也是最根本的道德所在;二 是对资本主义的伦理批判。 要实现对人类的终极道德关怀, 就必须对现实资本主义作深刻的道 德批判。 资本论及其手稿通过对劳动力买卖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等问 题的解剖,深刻揭示了“自由” 、 “平等” 、 “博爱”等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本研究以马克 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为文本,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伦理思想,阐明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伦理 的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展望,对于全面把握发展马克思主义 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2)实用价值 )实用价值 当今世界复杂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日渐将伦理关系突显了出来,特别是我国的经济 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更是提出了诸多新的伦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是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面临的紧迫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说,从伦理学角度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 及其手稿,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同时,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是为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寻 找贫困的根源和彻底消除贫困的道路,表达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深刻同情。其中所蕴含的 伦理道德思想不仅是人们认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也是 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宝库。因此,从伦理学角度研究资本论及其手稿,对于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向及进展 2国内外研究动向及进展 资本论被称为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他的研究从未停 前 言 2 止过,但绝大多数是单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探索和解读的。在国内,如张家禄、戴达 远等编著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年版) ,强调用资本 论和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以期对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一些有益的作用。徐淑娟、金以辉 等编著的与当代经济理论问题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 ,主要根据资本 论的基本原理,对现实经济中的商品、货币、科学技术革命,搞活大中型企业,提高经济 效益、经济发展、金融资本、有偿土地使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还有一部分是政 治经济学和伦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如:宋希仁的文章商品交换中的伦理关系 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 1 期) ,通过分析马克 思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伦理的研究,探明市场经济伦理关系。刘 琳编著的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从对资本论 的解读入手,研究了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伦理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反 映在拜物教上的经济伦理关系进行道德价值批判,阐释了经济伦理视角下的主体论思想。 在国外,涉及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伦理思想研究的主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指 20 世纪 20 年代至 70 年代中期)以及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的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文章 中,并且也都是侧重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阿尔都塞的读 ,萨缪尔逊 的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 ,罗默的在 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导论 ,奥塔锡克的经济利益政治 ,曼德尔晚期 资本主义等等。 关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伦理学著作很少。胡贤鑫教授所著 资本论伦理思想研究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是从伦理学角度研究资本论的专著,但其中所阐述的马 克思的伦理思想也多为复杂的经济学范畴体系所“遮蔽” ,缺乏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系统而明确 的研究。同时,对资本论的手稿中的伦理思想没有涉及,这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对资本 论及其手稿中的伦理思想系统和整体的研究。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内容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1)对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基本内容作了简要的概括,马克思从唯物史 观这一基本观点出发,立足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批驳了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抽象的、永 恒的、普遍的资产阶级伦理思想,阐明了伦理的具体性、阶级性以及历史性等基本观点,对 资本主义伦理观进行法哲学批判,彻底颠覆了资本主义伦理观的形而上学基础和唯心主义基 前 言 3 础。 (2)通过对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历史进步性以及历史局限性的分析,从资产阶级政治国 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的事实出发,对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内在矛盾,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 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根本上揭示了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历史局限性及其阶级实质。 (3)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对资本主义伦理关系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的揭露,阐明马克思 主义伦理思想的诞生,是人类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超越了资产阶级伦理 观的狭隘视野,找到了一条能够实现真正的伦理思想的现实途径,最终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 的发展。 (4)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对资本主义伦理观变革的影响以及对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说明了从伦理学角度研究资本论及其手稿,不仅是人们认识历史 发展的大趋势、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源泉。 4.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对现实社会 中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伦理意义上的指导。 (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研究中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古为今用的角度 深入诠释伦理学在过去与现在的历史价值。 (3)文献文本解读法。本文通过查阅马克思理论的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从伦理学角 度对资本论及其手稿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本文的完成打下夯实的基础。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第 1 章 对资产阶级伦理唯心主义基础的颠覆 第 1 章 对资产阶级伦理唯心主义基础的颠覆 资产阶级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奴役和压迫的过程中,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要 求, 以理性主义的方法论来演绎出抽象的人性论基础, 勾勒出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伦理思想, 并以此来描绘资产阶级社会的和谐局面。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 伦理观的唯心主义基础的彻底颠覆,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中所蕴涵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作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伦理 观,实现了伦理学上的革命性变革。 1.1 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唯心主义基础 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唯心主义基础 1.1.1 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中世纪的欧洲是天主教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它的宗教道德,是为了适应神权专制 的需要而产生的,当时封建阶级的伦理思想以神学为中心,用神学谎言编织而成,是为封 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作论证的思想工具。因此,有的学者就称当时的哲学是“神 学的婢女” ,伦理学是“神学的侍女” 。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政治和经济 利益,除采用残酷的暴力统治,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复杂的道德训条,并以此作为约束 和限制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法规。可以说,欧洲的中世纪是最黑暗的时期。十四世纪后, 是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等都处于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 交换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同时,资产阶级的思想 家们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通过对“神启道德论”的批判,把道德观念从宗教神学的 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革命性的变革,欧洲逐渐产生 和形成了与奴隶主阶级道德和封建道德相对立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正是这次变革把道德从 幻想的“天国”引入到了现实的人间。 资产阶级道德伦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人的自私本能, 或者说是人的某种先验 “理性” 作为伦理学的出发点,试图从这里引伸出道德来。大体说来,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主要内 容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重视人及人的价值。在古希腊,思想家们就认为人的心灵与形体是统一的,并 把它看作是善的标志,由此提出了人是万物尺度的著名命题。到了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中 世纪,神性湮没了人性,人随之被贬低,失去了他应有的涵义。近代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则批判了封建阶级的禁欲主义, 提倡重视人的价值、 人的尊严和人的幸福。 他们强调要 “用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人性否定神性 ;用理性代替神启 ;用人权对抗神权 。他们极力颂扬 现世生活的幸福和人生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和天国幸 福的幻想。他们针对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和教会神学统治,强调摆脱一切束缚,实现个 人自由、个性解放,提倡发挥个人的才能,积累个人财富,创造个人的价值。他们以人类 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对抗封建时代特有的教会独裁;以尘世幸福生活的要求和情欲的观点 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道德观。他们提出人是自己幸福的创造者的口号,作出不道 德的享乐是不存在的这样的论断。他们痛斥僧侣的伪善和教会的黑暗,主张以人性为基 础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他们大胆地排除一切中世纪以来的旧传统的限制,对中世纪 的宗教神学、家庭组织和婚姻形式都尽情批判,嘲笑备至。 ”1 其次,重视人的个性的发展,提倡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典型 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者强调把个人的私利放在一切利益之上。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则从 理论上、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系统地论证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认为它们是人的本性, 是合乎道德的。他们认为,人在其本性上都是利己的,都是要追求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表 现在道德上,就是要满足个人的利益,追求自己的幸福。他们甚至还把利已主义和个人的 发展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托马斯霍布 斯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人性,从而得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结论,他伦理思想的核心 就是公开的宣扬利己主义。霍布斯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人所欲求的对象就是善,人所憎 恨躲避的事物就是恶。 因此, 他说: “但凡是任何人嗜欲或欲求的任何对象, 自他一方面言, 便名为善;而任何他所仇恨及憎避的对象,则名为恶;及任何他所藐视的,则名为卑劣的 和不足轻重的。 ”2就是说人在道德上的善恶观念,取决于外部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引 起快乐还是痛苦的感觉。霍布斯还认为,人的本性必然是追求感官快乐,逃避感官痛苦的。 人都是只追求于己有利的事物,因而人的本性是极端利己的,人生就是一个无限追求满足 个人欲望的历程。他说: “我们要认识到,今天的幸福不在于心满意足而不求上进。欲 望终止的人,和感觉与映象停顿的人同样无法生活下去。幸福就是欲望从一个目标到另一 个目标不断地发展, 达到前一个目标不过是为后一个目标铺平道路。 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 人类欲望的目的不是在一顷间享受一次就完了,而是要永远确保达到未来欲望的道路。 ” 3 最后是强调道德和政治相结合,把道德看作是一种社会革命的手段。古希腊时期,道 德的中心问题是解决个人和城邦以及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把道德同现实的政治斗 争密切地结合起来,道德成为巩固奴隶制阶级统治的重要手段。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在批 判封建制度的过程中,则更为鲜明和公开地把道德作为批判的工具,以道德为手段去论证 1 罗国杰、宋希仁: 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394 页。 2 周辅成: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册,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656 页。 3 英霍布斯: 利维坦 ,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72 页。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 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从这点出发, 资产阶级把自己本阶级的利益标榜成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他们着重强调个人利益是 道德的基础和出发点,与此同时,又把自己披上伪善的面纱,提出对自私心应该加以限制 和约束,使自私心能够适应社会的共同利益,把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更好的结合起来。爱 尔维修认为,个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个人利益是人们行为价值的唯一而且普遍的鉴定 者。 ” 4爱尔维修不但强调个人利益要同社会利益相结合,而且认为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他指出, “一个人一切行动都以公益为目标的时候, 就是正义的。 ” “要行为正直, 就应当仅 仅倾听和信任公共的利益,而不要听信我们周围的人。 ”5爱尔维修关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 益的观点,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个人利益。 对于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变革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道德上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是 这样评价的: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 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 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折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 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 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 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 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 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6 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是对封建专制压迫的大胆挑战,表达了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制 度的束缚和残酷剥削的强烈愿望,摒弃了人与人之间在现实社会中的差别,立足于人人都 能享有共同的普遍的权利,通过构建社会契约论,从理论上来反对和颠覆封建制度,从而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摇旗呐喊。在人类道德的发展史上,资产阶级道德曾经起过勿庸置 疑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它也是资本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资产阶级道德是同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剥削本性,也体现出明显的唯心主义的哲学 基础。 1.1.2 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形而上学性 资产阶级伦理观的形而上学性 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没有离开过形而上学的根基,把理 性及其理性所发现的人的自然权利看成是衡量一切的惟一尺度,以此来思考社会的伦理道 德。具体来讲就是: 4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商务印书馆 1963 年版,第 460 页。 5 同上书,第 463 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4-275 页。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第一,资产阶级伦理观在自然权利问题上是先验主义的。众所周知,自然权利论是资 产阶级伦理观形成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从理性主义出发,把保障人的生存的 自然权利当作是绝对的、普遍的和不依赖于共同体而存在的先验的东西,并由此形成了唯 心主义的伦理观。美国学者卡尔贝克尔在其所著的18 世纪哲学家的天城中指出: “世 间事务有着一种 自然的秩序 , 是由上帝智慧而巧妙地设计来指导人类的。 自然秩序的 法 则是人类的理性可以发现的。如此这般发现的法则就为检验人类的思想、行为和制度提 供了确定不疑的标准。 这就是 18 世纪时不仅在美洲、 而且在英国和法国大部分人所公 认的思想前提和先入之见。 ” 7对于近代自然权利论的先验主义的特征, 美国学者贝思 j 辛 格是这样来界定的: “第一,有时,它们的存在被当作自明的这种观点为理性主义 ; 第二,人们常常把权利说成是任何共同体或社会中的成员所具有的,但却是先于而非依赖 于共同体而存在的。 ”8同时,他认为,经典的理论家们把那些被当作普遍的权利看作是自 然的,于是,他从四个方面阐明了经典的理论家们所设定的普遍权利的自然性:首先,它 们是生而有之,并不是由习惯或社会赋予的;其次,所有的人(只要是人)都有资格拥有 它们;再次,从与人们的存在不可分离的意义上,或仅仅从人性的意义上,这些权利对人 来说是自然拥有的;最后,它们之所以是自然的,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正如理性发现自 然法则那样,它们是可以被理性先验认知的。因而,在这个意义上,自然权利论可以恰当 地说是理性主义的。9这四个方面,恰恰表明了理性主义者们的一种气质或性格:即“一种 对时间深深的怀疑, 一种对永恒急切的渴望和面对一切局部的、 短暂的东西时的烦躁不安。 ” 10先验理性主义者们始终坚持“心灵不依赖一切偶然原因,思想除了理性的权威外不 服从任何权威”的主张。11理性主义的这种性格使它过分关心先天论证,倾向于神秘直观, 渴望普遍的永恒。所以,理性主义者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 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 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惟一尺 度。那时,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 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 7 美卡尔贝克尔: 18 世纪哲学家的天城 ,何兆武译,三联书店 2001 年版,第 184 页。 8 美贝思j辛格: 实用主义、权利和民主 ,王守昌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7 页。 9 苗贵山: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78 页。 10 英迈克尔欧克肖特: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 ,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年 版,第 3 页。 11 同上书,第 2 页。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代。”12所以,马克思指出这种理性是无人身的,理性只在自身运动中颠来倒去,以此来 产生社会及社会的种种关系。 第二,资产阶级伦理思想是抽象的个人主义的方法论,主张个人对社会的绝对优先地 位。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家们虚伪地宣传他们的道德是“超阶极” 、 “超历史”的,企图把道 德从当时社会和阶级的斗争中分离出来,把道德变成脱离社会生活的“抽象道德” ,把个人 的权利看成是先于社会共同体而存在的,而共同体的存在只不过是为了保障个人的权利。 约翰格雷把它看作是“个人主义”和普遍主义。他在自由主义中说: “它主张个人对 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的道德优先性。 ”同时, “它肯定人类种属的道德统一性,而仅仅给 予特殊的历史联合体与文化形式以次要的意义” 。13对此,恩格斯说: “在利益仍然保持着 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 的分散状态,必然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相互排斥的原子。 ” 14可见, 个人主义把个人和社会共同体的关系仅仅看作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把个人权利设想成是 既定的、独立于社会环境之外的东西,这就进一步凸现了个人权利的抽象性。 总之,资产阶级伦理思想是先验理性主义的世界观,主张理性支配世界,还 是抽象的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主张个人对社会的绝对优先的地位。 正是这两个基本的特征, 使资产阶级的伦理学家们把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抽象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普世价值, 在此情况下,对于人类道德的终极依据,他们在现实的经济基础之外去探究,并把道德伦 理抽象化为“超阶极” 、 “超历史”的,因此,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沼。 1.2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伦理的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伦理的法哲学批判 在 1859 年序言中,马克思指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 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15上述观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具体表述 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 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 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 “甚至人们头 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 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 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55-356 页。 13 英约翰格雷: 自由主义 ,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 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663 页。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1 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12 页。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 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6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道德或伦理是一定的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 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资产阶级道德伦理离开道德的现实基础,只是抽象地、形式 地探讨道德问题, 最终陷入道德问题上的形而上学。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这一基本观点出发, 立足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批驳了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抽象的、永恒的、普遍的资产阶 级的道德伦理,阐明了伦理的具体性、阶级性以及历史性等基本观点,对资本主义的道德 伦理观进行法哲学批判,彻底颠覆了资本主义伦理观的形而上学基础和唯心主义基础。 1.2.1 伦理的具体性 伦理的具体性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不同于以抽象的理性主义为本体的 资产阶级的伦理观之处就在于: “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 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 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17由 此可以看出,在马克思的视野里,伦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伦理的具体性表现在, 伦理的实现要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作为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上的资产 阶级伦理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识形态上的回响。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构成道德伦理基础的社会经济关 系,认为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他们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在他们社会生活的生产中所处的各 种关系。生产关系的基础就是支配物品和占有对该物品劳动果实的现实的所有制关系,它 体现着特定的意志关系,反映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就是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在序言中,马克思指出: “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 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 系。 ”18这里,所谓的“法的关系” “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指的就是应当从“物质的生 活关系” , “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 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19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普鲁东的正义观时指出: “关于公平和正义的空谈,归结 起来不过是要用适应于简单交换的所有权关系或法的关系作为尺度,来衡量交换价值的更 高发展阶段上的所有权关系和法的关系。 ”20可以说,马克思为道德伦理观找到了赖于产生 和存在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他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来寻找道德的根基,彻底颠覆了资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2-73 页。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3 页。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1 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12 页。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92 页。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9 页。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本主义伦理观的形而上学或神话学的基础。因此,道德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发展的 而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1.2.2 伦理的历史性 伦理的历史性 资本主义的道德伦理观把道德看作是永恒的、抽象的东西,看作是天赋的、与生俱来 的。 而马克思主义道德伦理观则认为, “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 况的产物。 ”21因此,在马克思看来,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 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它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们所处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生产关系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一定 社会的生产方式,也就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形态。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也即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的矛盾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而道德的发展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 发展一样,归根到底都是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道德是随着社会生 产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在改 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 “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例如乡村变为城市,荒野变为开垦地等等, 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他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 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22这里,马克思所说的“新的品质” 与“新的观念” ,当然包括道德伦理品质。 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思想家用以自由和 平等为基本内容的道德伦理代替封建等级特权,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 要求。 “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在所有方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 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 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 作为纯粹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法律的、政 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和自由不过是另一次方的这种基础而已。而这种 情况也已为历史所证实。这种意义上的平等和自由恰好是古代的自由和平等的反面。古代 的自由和平等恰恰不是以发展了的交换价值为基础, 相反地是由于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毁灭。 上面这种意义上的平等和自由所要求的生产关系,在古代世界还没有实现,在中世纪也没 有实现。 ” 23因此, 以自由和平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 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它离不开那个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不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第 103 页。 2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87 页。 23 同上书,第 199 页。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能纯粹的把它看成是从人性中推导出来的永恒的真理。资产阶级为了取得统治地位,以理 性的眼光,把反映自己本阶级特殊利益的自由和平等等人权思想说成是代表人民群众普遍 利益的普遍观念,把自己本阶级的道德说成是全人类的道德,这充分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虚 伪本质。 1.2.3 伦理的阶级性 伦理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撇开自己所从属的那个阶级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关系,用纯粹的自 由和平等的观念来说明人们的存在,否认道德的阶级性。马克思站在人的社会关系本质的 立场上,指出,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处于不同阶级地位的人,有着不同的道德衡量标准。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当马克思把人理解为“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 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时,24他实质上是在反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从孤立的、抽象 的个人出发去说明人类社会道德伦理的鲁滨逊一类故事所造成的美学上的假象。在1857 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针对法国人巴师夏所谓的“雇佣劳动制度是一种非本质的、纯 粹外表的形式,是一种联合体形式,这种联合体形式本身同劳动和资本的经济关系无关” , 以及工资和利润本质上是“经济关系的和谐:各种经济关系只是表面上的存在,而在本质 上其实只有一种关系,即简单交换的关系”的断言,马克思强调指出,劳动与资本之间绝 不是一种简单的等价交换关系, “剩余价值决不会从等价物中产生, 也不是起源于流通; 它 必须从资本的生产过程本身中产生。在资本方面表现为剩余价值的东西,正好在工人 方面表现为超过他作为工人的需要,即超过他维持生命力的直接需要的剩余劳动。”25但 是,资产阶级却不这样看,马克思举例说,一位西印度的种植园主在主张恢复黑人奴隶制 的辩护词中发出了“十分可爱的叫嚣” ,指责“这些黑鬼(牙买加的自由黑人)只满足于生 产他们自己消费所绝对必需的东西,除了这种使用价值以外,他们把游手好闲本身(放 纵和懒惰)视为真正的奢侈品;他们对糖和投在种植园中的固定资本满不在乎,却幸灾乐 祸地嘲笑那行将破产的种植园主,甚至把传授给他们的基督教只用来为这种幸灾乐祸和懒 惰辩护。 ”26上述马克思的话揭示出:道德伦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 反映。因此,在阶级社会中,任何道德伦理都是有阶极性的,它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 在阶级社会中, 统治阶级把道德变成其统治和奴役劳动群众的强有力的工具, 而劳动群众, 则反对这种统治和奴役,不断的与这种道德观进行斗争。反动的统治阶级为了掩盖其道德 的阶级实质,往往把自己的道德说成是“超阶级”的,或“全民”的道德,想以此来愚弄 2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1 页。 2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85-286 页。 26 同上书,第 287 页。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和欺骗劳动群众,减少劳动群众的反抗。所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道, “现代社会 的三个阶级即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各有自己的特殊的道德,那么我们由此只 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 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 伦理观念。 ” 27所以, “道德总是阶级的道德; 它或者是为支配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 或者是当被压迫阶级足够强大之时,它表现对于这个统治的抗争,代表被压迫者的将来的 利益。 ”28 2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34 页。 28 同上书,第 435 页。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第2章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伦理的辩证分析 第2章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伦理的辩证分析 资产阶级的道德伦理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过程中的历史实践,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 下人们生产和交往方式普遍社会化实践的结晶。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 双重的特性:一方面,它具有反对封建依附关系而维护高度社会化的现代化生产和社会交 往方式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反映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维护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剥削的特性。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在肯定资产阶级伦理思想 的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从资产阶级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的事实出发,对资产阶级伦 理思想的内在矛盾,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根本上揭示了资 产阶级伦理观的历史局限性及其阶级实质。 2.1 资产阶级伦理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资产阶级伦理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任何一场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