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对首都体育学院办学的影响.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对首都体育学院办学的影响.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对首都体育学院办学的影响.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对首都体育学院办学的影响.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对首都体育学院办学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 仅仅担当的是培养人才的一元职能,北京申奥的成功,促使北京高校体育开始确立科学 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 1从而,承办体育赛事则成为高校实现其社会职能的自然载体。 地处首都北京的高校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及首 都体育学院等高校都有过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经验。尤其是首都体育学院,借助地域优 势,近年来承办了一系列国际顶级体育赛事,积累了丰富的承办经验,为学院自身教学 的发展及其社会职能的实现开辟了一条新路。 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对高校办学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本研究通 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高 校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分析了承办的国际体育 赛事对学院办学的影响。 经过分析,总结出首都体育学院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独特运作模式。对首都体育学 院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 依托体育赛事,强化实践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 开设有关志愿者知识的学科课程,有导向、有约束地引导学生了解志愿者知识; 3) 建立赛事志愿者的完整组织体系,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计划; 4) 开展志愿者资源开发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良性循环的运转体系; 5) 培养一支具有品牌效应的志愿者队伍; 6) 力求将不稳定因素减至最低,确保高校体育赛事安全进行; 7) 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赛事的无形资产等等。 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带给高校的不仅仅是参与、奉献和快乐,还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一份宝贵的遗产。同时,在赛事服务过程中注重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作细节、工作 成本的理念和做法,在服务过程中成长、成熟起来的这支干练的队伍更是一笔宝贵的财 富。体育赛事给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在服务的工作中将更加发展壮大。 探析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理论,初步提出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理论设想。为首 都体育学院乃至北京市高校办学提供有益支持。通过调查分析,对北京市高校今后承办 大型体育赛事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与有效措施,并对北京市高校办学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国际体育赛事 首都体育学院 办学 影响 1 钟秉枢.北京奥运为北京高校体育和北体大带来的机遇. influence to the school-running of cipe who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sport events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s, commun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he three social functions. for a long time, china is to play college sports is only one dollar for training qualified personnel functions,the success of beijings bid,prompting beijing college sports is beginning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ublic service functions. thus, host sporting events has become the university to achieve its social functions,the natural carri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cated in the capital city of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had the experience of hosting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in particular,the capital,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ith geographical advantages,in recent years undertaken a series of international top-level sports events, and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hosting, in order to institute their own teaching,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functions, has opened up a new path. host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of the beijing university school in the end there is what kind of impact, will encounter any kind of problems? this study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mathematical statistics,logic,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hosting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the status quo has been studied,and beijing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sting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the status of discussions,as well as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host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college school. after analysis, summarized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host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unique mode of operatio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to mak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1) relying on sporting events, and strengthen practical links, buil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2) the creation of knowledge in subjects related to volunteer programs, there are orientation, there are bound to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volunteers knowledge; 3) establish a complete organization system event volunteers to develop the correspond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plans; 4) to carry ou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sources, volunteers,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virtuous circle operation system; 5) develop a team of volunteers with the brand; 6) sought to minimize the destabilizing factor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ollege sporting events; 7) make full use of intangible assets and so on college sports events. host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bring to college is not just participation,dedication and joy, or a continuation of the spirit, a precious legacy.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event service process-oriented work procedures, work standards, work details, cost of the work concept and practice in the service process to grow,mature,capable team up zhezhi is a valuable asset. school sporting events to inject a new vitality, the institutes work in the service will be mor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analysis of major sports event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ory, initially proposed by major sports event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ory of vision. as its capital,bei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provide valuable support of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beij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st major sports events in the future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idea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and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eijing.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port events ,cipe, school-running, influence 39 9.承诺与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 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本人郑重声明: 本研究成果如未经本人同意, 他人不得擅自以任何方式发表或宣传, 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 1 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对首都体育学院办学的影响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与享受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关爱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消费体育作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新的理念, 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体育产业逐渐形成具有广阔前景的朝阳行业。体育赛 事是体育产业核心产品, 也是体育产业领域中最活跃, 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功的组织与运作体育赛事,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竞赛产品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 时,促进大众体育消费的增长,带动相关产业的赢利,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积极 的拉动作用。 体育赛事特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的共 识。 1 回顾北京奥运会申办、举办的过程,奥林匹克理念在神州大地上落地生根,给高校 体育改革也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为推动高校体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运用 奥林匹克的宗旨、精神和原则,促进中国高校体育和谐发展,是北京奥运会留给中国教 育的宝贵遗产之一。 2 1.1 选题依据 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市场起步较晚,导致对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经营与管理缺位。因 此,高校体育赛事无形资产以体育赛事为载体,并通过各种体育市场进行运营,不仅能 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也能够为高校和企业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资源。 3 然而,查阅国内期刊网,有关高校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论文并不多,尤其是对高校 自身办学的影响更是为数甚少。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对北京市高校办学的影响到底有多 大,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主要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探析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对学院办学的影响。 1.2 选题的目的 希望通过对北京市高校承办体育赛事的相关经验与理论的借鉴, 以首都体育学院为 例,针对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运作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对首都体育学院今后承办 大型体育赛事提出建设性意见与有效措施,更好地将赛事实践与教学相结合,为学院办 学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为体育学科提供更有效的实践平台,更为北京市高 校承办体育赛事提供借鉴。 1.3 选题的意义 1 王守恒 叶庆晖.北京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研究报告 2005.第 1 版.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2 北京奥运会将促进中国高校体育转型.新华网 2008.11.09. 3 徐纪坷 唐大鹏 贾建民.试析我国高校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开发.内江科技.2006,4 2 地处首都北京,高校承办国际体育赛事与高校体育发展将是一种“双赢”的关系。 北京具有许多一流的大学,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若对他们做 好一定的体育知识的培训,一定能组建一支训练有素的一流志愿者队伍,为各种国际体 育赛事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国际体育赛事放到高校举办,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不仅能够进一步传播 体育及奥林匹克文化, 也能普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并且将有效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甚至是对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都体育学院(原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一所体育院校。 坐落于北京市 北三环西路著名的蓟门烟树景区,毗邻中关村科技园区。学院创建于1956年,具备设施 齐全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国内一流的运动场馆。曾先后承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全国农民 运动会、 第六届远东南残疾人运动会、 第七届全运会、 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第二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国际国内综合运动会的部分竞赛项目,在赛事策划、管 理与运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建院50余年来,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和成人教育的多层次、多规 格、多形式的办学格局,设有五个硕士学科专业点和九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开放、先进 的办学理念,为北京地区及全国培养了大批体育专业人才。学院面向全国22 个省、市、 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已于美国、韩国、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比 利时、希腊等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经常开展国际间体育学术交流。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具有一批专门研究 和从事大型体育赛事管理的专家学者,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际经验。学院于2002 年与 北京市体育局同悉尼科技大学联合成立高级体育管理人才培训班;2004 年开始招收体 育赛事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2004 年与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培养体育赛事管理硕士研究生, 成为国内培养体育赛事管理高级人才的第一家体育学院。 而且,首都体育学院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境外申办、赛事策划、市场开发、竞赛 组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举办了 2004 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还先后 组团去德国、 英国、 西班牙, 成功申办了苏迪曼杯羽毛球赛; 2005 年羽毛球大师赛、 2006 2010 年连续五届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2007 年中国跆拳道邀请赛等一系列国内外 大型体育赛事,开创了体育院校承办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的新起点,为“培育和打造出 若干品牌赛事,增加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亮点”做出了积极贡献,媒体赞誉学院“开了 国内高校市场运作国际体育赛事的先河” 。 1 纵观近年来,首都体育学院国际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贯穿始终,承办的各类体育 赛事对学院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因此,对首都体育学院承办国际体育赛 事的运作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推而广之, 对北京市高校办学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 际意义。 1 3 2.文献综述 2.1 几个主要概念的界定 2.1.1 国际体育赛事 2.1.1.1 体育赛事 有关体育赛事的概念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 过去国内将体育赛事与运 动竞赛概念交替使用,对体育赛事的理论多停留在对比赛赛场的定义。国外对体育赛事 的认识是基于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的背景和理论之下的,特殊事件范围广泛,包 括了宗教典礼、传统仪式、文艺表演、宴会、展览会等和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其中体育 赛事是现代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特殊事件。 体育竞赛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独特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而演变,人类社会 的发展而发展。 从单纯原始、 古朴的体育比赛, 演进到现代规模宏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体育竞赛的本质和表现形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上认为体育竞赛是:“在裁判员 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 1 体育赛事是以举办体育竞赛为载体,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 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其它多种因素的制约,并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 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对 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发生冲击影响,能够产生显著 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2 体育赛事首先是一个集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系统,从系统外部看:涉及有社会的经济 发展状况、人文素养问题、环境保护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等等;而从赛事内部来看:又 有许多要素诸如场馆建设、运动员和教练住宿、委派、后勤、媒体转播和宣传、安保、 医务、信息技术、门票、交通、通讯、财政、风险管理、政府作用、协议、志愿者服务、 运作管理行为如营销计划和赞助协定签订、实际比赛等等。所以,体育赛事既是一个多 因素的动态系统,又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运用系统理论的知识去分析和认 识体育赛事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了解体育赛事的实质,也才能 更好地做好体育赛事的运作。从系统论来看,体育赛事运作实质上就是对在特定环境下 有关体育赛事各要素的整合、协调、管理的过程。 2.1.1.2 体育赛事运作 体育赛事运作可以界定为体育赛事主办主体通过行使管理职能对赛事投入的人力、 物力、财力和信息技术等进行合理使用和分配,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创造出竞赛产品和相 关服务,从而达到赛事目的和目标的过程。体育赛事运作过程实质是一个计划、组织、 实施、控制、协调和评价的系统管理活动过程。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1999,6:2 2 王守恒 叶庆晖.北京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研究报告 2005.第 1 版.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4 体育赛事运作理论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是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支撑体育赛 事运作的基础理论有系统理论、项目管理理论、风险投资理论、市场营销理论和运动竞 赛组织理论。 体育赛事的运作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以人为本,大众参与;市场为主体,法 律为依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强共赢;务实创新,积极开拓是体育赛事运作基本原 则。 1 2.1.1.3 国际体育赛事 国际体育赛事则分为综合性体育赛事和体育单项顶级赛事, 是指那些对举办地的经 济有一定影响力,并在全球范围和广大媒体范围内产生反响的体育赛事,一般具有规模 大、水平高、媒体覆盖面广、公共财政投入多、市场目标广并且对举办城市产生显著地 社会、经济和综合效益的体育赛事。 2如今,体育赛事作为宣传国家和城市整体形象的重 要渠道越来越被国际认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 2001 年申办第 29 届 奥运会成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国际合作越来越多,举办的体育赛事逐年增多。本文的 国际体育赛事特指在北京市高校中举办过的国际性的体育赛事,例如第 11 届亚运会、 第六届远东南残疾人运动会、第 21 届大学生运动会、2004 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 赛、2005 年苏迪曼杯羽毛球赛、2005 年大师杯国际羽毛球锦标赛、世界斯诺克中国公 开赛以及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等等。 2.1.2 高校办学 2.1.2.1 高校办学定位 大学是复杂的社会组织, 能否为大学准确定位, 高校办学定位, 简单的说, 就是 “建 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 ,即明确学校在世界、国家、地区或行业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 一所院校的办学思想是该院校的办学灵魂,是办学的总的理念和认识。体育院校制定合 理的办学目标定位,才有明确的办学方向。 高校要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准确定位,把握质量,培养出“适销对路”的、 受到社会广泛欢迎的、能在社会上发挥重大作用的人才。 3 2.1.2.2 特色办学 学校的特色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集中体现了学校的 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 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 用大,效果显著。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的体育运动材料学举世闻名,在教练员培养方面也 颇有建树;北京体育大学则在我国体育院校中各个方面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首都体 育学院向来都以篮球教学突出著称,然而近年来,学院找准新的特色点-体育赛事, 1 王守恒 刘海元 叶庆晖体育赛事运作的基础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4):18-21 2 王守恒.北京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研究报告 2007m.第 1 版.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1 3 蒋华林,李华,张洪武.办学定位: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 :3134 5 一直努力来推动学院特色的形成。 2.1.3 体育志愿者 2.1.3.1 体育赛事志愿者 体育赛事志愿者是体育志愿者的一个分支,在讨论体育赛事志愿者之前,让我们先 来看一下体育志愿者。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启动仪式上致辞: “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是奥运会真正的形象大使。他们代表着奥林匹克精 神。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并且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公 平祥和的竞赛环境。成为志愿者将丰富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难忘经历。” 简单地说,体育赛事的志愿者是无偿地为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做出贡献的人。志愿 者无偿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人力服务,正是体育竞赛的组办者需要的。这些人通常是经过 相对较短时间的培训,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或业务水平,作为体育赛事的管理者、技术 人员、服务人员或者以其他的角色形式出现。 1 志愿者推动着体育赛事的成功进行,但是仅仅依靠他们的热情还是不够的,怎样将 他们的热情转化成训练有素和技能娴熟,如何选拔合格的志愿者,如何对志愿者进行培 训,如何激励他们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 志愿者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现代大型 体育赛事规模庞大,志愿者介入程度和层次加深,介入领域扩大。对志愿者的管理,越 来越成为决定现代大型体育赛事成败的重要因素。 志愿者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质以及自 身的特殊情况,使之成为现代大型体育赛事的一个显著特征,无论是奥运会,还是国内 外其它大型体育赛事,都是在大量志愿者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志愿者的服务涉及到赛 事的方方面面。 2.1.3.2 大学生志愿者 体育赛事的志愿者有不同的来源。一次大型的体育赛事需要管理岗位、技术岗位、 裁判岗位和服务岗位等众多的工作岗位,涉及到赛事运行的各个环节。 大学生历来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军,大学生文化素质高,适应性强,爱好体育,在许 多次大型运动会中已经被证明是良好的志愿者人选,比如在第 21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北京的高校大学生就是志愿者中的主力军。 青年志愿者多数为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十分适合体育赛 事志愿者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于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志愿者便成为大型体育赛事 的首选, 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不但无偿地为比赛提供服务, 而且还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 从而降低了举办赛事的运营成本。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高等院校的高材生,其智力因素较其他志愿者必然要高一些,但 是如何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的非智力因素培训,同样也是成功举办一项赛事的根本因素。 2.1.4 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 1 李颖川.体育赛事经营管理.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32 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体育竞赛活动也越来越 频繁,竞技体育的比赛活动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和影响体育产业 的增长。同时,这也给相对封闭而又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高校体育以巨大 冲击。作为高校体育的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赛事,正随着高校体育的不断改革,以及社 会“市场化”功能的逐步完善,开始尝试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的运作。 1 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从1998年起步至今已经十个年头了,但是,从运作发展的 现状来看,其管理体制、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 校体育赛事市场化的运作进行深入的研究。 2.1.5 校企合作 当前,职业体育赛事的赞助行为已经成为各企业推广品牌的重要营销手段。而高校 的体育赛事刚刚走入市场,企业与高校体育结合,利用高校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使其产品 或品牌更具亲和力,从而达到巩固现有消费者和最大限度开发潜在年轻消费者的目的; 高校则要利用自身体育赛事的优势。 2为企业搭建良好的特殊市场平台, 积极与企业进行 合作,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资金更好地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事业。 2.2 高校承办的国际体育赛事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科技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惊人的贡献,其中航空航天科学、生物科学、军 事科学、体育科学成为发展最快的四大科学领域,四大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即 it 产业、 动漫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增长点出现的同时 必然带来一些管理的新理念,项目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特殊事件管理 成为当今管理学领域研究最为广泛的四大热门课题。 体育赛事作为特殊事件管理在国外 已经被体育界以及管理学界认可,但是在国内尚属研究的初级阶段。 3 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在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时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 体育也作为一种产 业开始为社会创造财富。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领域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成 功的组织与运作体育赛事,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竞赛产品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 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给赛事举办方、媒体和赞助商等提供了很好的获利渠道,促进 大众体育消费的增长,对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起着积极的拉动作用。体育赛事特有的社 会功能与经济功能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的共识。 目前,在对体育赛事的认识上,国内与国外有截然不同的认识角度。我国对这一事 物的认识仍保留在体育比赛的竞赛层面上, 国内一直认为体育运动竞赛活动是体育范畴 的事情,并无从体育竞赛活动的特殊事件上去认识,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外普遍 认识体育赛事的切入角度是把体育赛事看成是特殊事件 (special events) , 称为 “sport event”。特殊事件的范围广泛,从宗教典礼、传统仪式、文艺表演、宴会、展览会等 1 西宗凤 周杰.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市场运作发展研究综述.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2 赵剑 余双立.高校体育赛事企校合作的双赢策略构想.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19(2) 3 坚持走研究、实践、培养、输送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7 到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国外体育赛事运作涉及到的因素有许多,除了体育赛事商业营销 因素包含的复杂内容之外,还涉及体育赛事的策划、推广、信息传播和沟通、志愿者人 力资源管理、后勤、安全保卫、媒体与电视转播、风险管理、法律程序等方面。通过查 阅了与体育赛事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发达国家对体育赛事已经实现规范化运 作,但从理论角度进行的研究并很不充分,国内的研究虽然对体育赛事有所提及,但目 前对体育赛事运作的基本规律等理论问题和具体操作的实践问题还没有专门的系统研 究。 1 国外对体育赛事的认识和实践明显不同。国外开始意识和认识事件较早,对事件的 研究基本趋于成熟,有专门的学科理论,即事件管理理论(event management)。国际 上还有专门的事件管理科学协会和互联网站,如国际节日和事件协会(international festival and events association),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互动,在实践中已经把事件作为 一个特殊的事物来认识并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 从文献中发现特殊事件涵盖的范围非常 广,不少学者对其有定义。 2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只是作为政府的一项教育事业,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与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还存在着差距,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其次,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通常被视为远离市侩、 超脱现实社会而存在的一个小社会, 大 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 因此, 有相当的一部分人认为在大学校园里提倡市场化, 有损高校的纯洁形象, 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的步伐。1999 年, 国家教育部正式实施高校教育 收费制度, 为教育制度改革、发展高校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产业化提供了政策基础。 目前, 我国高校体育由于受资金限制, 发展受阻, 高校体育如何充分挖掘自身资源, 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运营, 这对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 2.2.1 国外高校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现状研究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 西方国家的学者就对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发展有了一个初 步的预测,ellis(1988)考察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他认为,下个世纪高校体育赛事必然 受到市场发展的影响。 4kirby 和 williams(1994)也认为,高校体育能够通过有计划的 体育赛事进行成功的市场化发展。 51990 年,moore 和 gray 研究了实行高校体育赛事 市场化的四个市场阶段,并指出,市场营销计划会随着赛事的不同而改变。 6然而,在众 1 王守恒 叶庆晖.北京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研究报告 2005 第 1 版.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7 2 王守恒.体育赛事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6-7 3 纪洪海 张莉.高校体育赛事探究.内江科技. 2007,28(10) 4 ellis, m.j. the busin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books, 1988. 5 ronald kirby, carroll l. williams. marketing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golf.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ecreation 1994. 6 deborah b. moore, dianna p. gray. marketing-the blueprint for successful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jan 1990. 8 多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中,专家学者们从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发展的不同方面、以及 用不同的审视角度来分析和研究。 国外高校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历史较早,多数高校更重视学生的志愿者经历。 在加拿大的大学里,志愿者服务活动更是校园各项活动的主体和支撑。几乎每项服 务都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高校的国际学生中心经常为国际学生、访问学者以及他们的 家人,提供免费的英语学习班,学习班的老师都是志愿者,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解答学 生在英语国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的志愿者服务,甚至帮助学生处理一些 很棘手的问题。 美国的志愿服务有悠久的历史并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法律的保障, 积极参加社区志愿 服务已成为美国国民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完成学校服务社会的使命,学校通过开 设服务学习课程,提供服务社会的计划,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在今天的美国, 许多高校开设了服务学习课程。 1 2.2.2 我国高校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现状研究 从上面资料看来,美国、加拿大教育的一大特色是重视服务尤其是志愿者服务,培 养服务意识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谓志愿者服务就是无私地利用自己的力量去 帮助别人。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获得服务社会 的体验,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同时还会形成一个大家互相帮助的良好的道德氛围, 这样就为更好地 开展德育提供一个大环境。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普遍缺乏服务意识,更有甚者是为了某种功利性的目的去服 务,达到目的后就放弃服务,所以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加拿大不仅要开设服务课程,建 立学校服务中心,用制度规定老师参与其中,带领、引导、指导学生参加服务,还要利 用各种机制和政策引导和支持,使服务意识内化为学生们的共识,形成一种学校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经 历了一个快速的成长过程,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巨大成就。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 第三产业重要部门的体育产业,已经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可以预见第三产业在不久的 将来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而高校体育赛事产业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在中国一直是公益事业,但并不代表高校体育赛事不能 盈利。目前大学生体育市场已经十分庞大,虽然中国高校体育赛事经营中还存在诸如经 营管理不到位、管理者思想停步不前、资金投入较少、缺乏专业的高校体育赛事经营管 理人才、赛事市场化运作与商业推广条件不够等等诸多问题,但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 进步也使高校体育赛事的经营发展具备了巨大优势。 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是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然而,高校体育赛事市场 1 冉小先.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德育生活化、实践化的基本做法及启示.j. 前沿,2007(3) :92-95 9 化步伐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旧的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仍阻碍着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的 进一步发展。在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的过程中,商家与高校体育赛事是不可分割的一个 整体。其中,商家对赞助高校体育赛事的认知度,直接影响着对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的 运营策略与规划。另外,高校体育赛事本身存在的管理体制落后和高校体育赛事的竞技 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都将成为制约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徐纪珂、唐大鹏、贾建民在试析我国高校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开发中提出我国 高校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核心内容包括特殊标志权,冠名权,电视转播权。并认为,参 加的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水平越高范围越广、影响力越大,其无形资产的开发潜力和价 值也往往越大;要加强高校体育赛事无形资产开发意识,转变现念、借助传媒打追品牌 赛事;发挥中介机构代理的作用;规范高校体育赛事仪式。 2 韩振勇、王明立、王晓燕在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市场前景分析一文中分析了高校 体育赛事营销市场前景: 高校体育赛事市场需求旺盛, 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赛事自身价 值,运用市场营销手段对赛事进行策划、包装、定价、推销,高校体育赛事将具有极大 的开发价值;高校体育赛事营销给高校学校体育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高校学校 体育的发展,加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以高校体育赛事组织者当务之急是着力提高 赛事竞技水平,只有提高竞技水平,才能留得住观众,让观众成为赛事的忠实观众。 3 黄传兵、贺涛在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化经营策略探讨中提出了我国高校的竞技比 赛层次不同,所提供的产品的影响度就不同,只要经过有效的开发,都能够带来一定的 经济效益,特别是高校内的一些传统赛事。但是这些赛事,基本上处于潜在需求阶段, 要转变为现实需求,就要靠高校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合理的市场化开发和运作,使市场能 够认识到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继而主动的投入和购买,把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也提出校内赛事也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有必要将其推向市场,摆脱完全依 靠学校拨款的处境,在市场化的经营中寻求更好的发展。 4 赵剑,余双立在高校体育赛事企校合作的双赢策略构想中提出校企合作的规则 提出5个原则:双赢目标原则;伙伴关系原则;成本效益比原则;共同运作原则;过程 控制原则。高校则要利用自身体育赛事的优势,为企业搭建良好的特殊市场平台,积极 与企业进行合作,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资金更好地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事业。 5 综上所述,高校承办国际体育赛事方兴未艾,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和问题,这 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不可或缺 的因素。高校处于学校体育的最高层面,对于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具有积极作 1 赵青.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3) :48 2 徐纪坷 唐大鹏 贾建民.试析我国高校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开发.内江科技.2006,4 3 韩振勇 王明立 王晓燕.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市场前景分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 4 黄传兵 贺涛.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化经营策略探讨.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5,19(4) 5 赵剑 余双立.高校体育赛事企校合作的双赢策略构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 10 用。高校承办体育赛事,将是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极大丰富。 1 高校承办体育赛事给高校学校体育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促进了高校学校体育的 发展,加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应与现代世界体育接轨,与奥 运精神,全民健身,科学体育理念结合,充实到学校体育教学、比赛中来。 同时,高校体育的职能也正在向多元化发展:首先,高校体育的传统职能被注入了 “健康第一”的内涵。深入研究奥林匹克思想,将体育作为塑造“完整的人”的手段, 成为高校体育的新职能之一。其次,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结束,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 队的研究,将进一步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第三,体育的视野更加开阔,将突破学校范 围的局限,逐渐转向服务社会,为大众提供科学健身方法和体育健身的场地等,这些也 是高校体育的新职能。 上世纪9o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渐建立,我国体育竞赛管理体制发 生转变,提出了“未来竞技体育的改革要实现向高校、城市、企业逐渐转移和过渡”等 发展目标,采取了“扩大参与主体,促进竞赛社会化”等改革措施,社会化、产业化、 国际化的竞赛体制逐渐形成。 目前,高等院校的体育竞赛工作已超越了传统意义,全国众多高等院校陆续开始承 办大型体育赛事, 如南京工业大学自2003年起至今承办了第七届世界青年女子垒球锦标 赛、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女子垒球锦标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女子垒球比赛、 中美青年女子垒球对抗赛、全国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等大型赛事,华东理工大学承办了 第十三届世界大学生乒乓锦标赛,清华大学承办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水比赛等等。 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尚处于初始时期, 但是从赛事主办方和承办方 的反馈看,高等院校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所取得的效益不容置疑,当然其中的问题也不可 忽视。因此,现阶段对高等院校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所取得的效益和重要问题展开分析, 无疑会提高我国高等院校对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正确认识, 对高等院校承办大型体育赛 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更是成为促进我国体育竞赛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实之举。 2.2.3 首都体育学院承办的国际体育赛事 首都体育学院(原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是北京市属体育院校。 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与发 展,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