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遮蔽与重现——现代性视域下中国对波德莱尔的接受与诠释研究.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遮蔽与重现——现代性视域下中国对波德莱尔的接受与诠释研究.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遮蔽与重现——现代性视域下中国对波德莱尔的接受与诠释研究.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遮蔽与重现——现代性视域下中国对波德莱尔的接受与诠释研究.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遮蔽与重现——现代性视域下中国对波德莱尔的接受与诠释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波德莱尔( c h a r l e sb a u d e l a i r e 。1 8 2 1 1 8 6 7 ) 法国人,是1 9 世纪现代派的先驱 者,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开山鼻祖。 他早年的创作主要是写艺术批评,他笔锋犀利、见解独到、剖析深刻。在创 作上他深受浪漫派的影响,但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开拓了新的审美维面,给当时 的文坛和社会以极大的震撼,也带给世人新的思考。这一切的发生就是以他诗集 恶之花的面世开始。 波德菜尔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社会转型早期,传统的价值观正在丧失,而新 的价值观又未建立。波德莱尔较早的感受到现代性的冲击,对现代化带来的精神 消解和物质膨胀感到愤懑又无奈,他在理论和创作上都进行了新的尝试,试图在 历史的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 本文从对波德莱尔的生平考察和理论的梳理及部分有关作品分析入手,结合 有关波德莱尔研究中的相关代表性文献,寻绎现代性转型时期的中国是怎样遭遇、 接受并在2 0 世纪后半期为什么会又再掀波德莱尔研究热潮的内在原因,以及波德 莱尔的研究对中国现代性社会文化转型和突围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波德莱尔现代性中国再诠释 a b s t r a ( 了r a b s t r a c t c h a r l e sb a u d e l a i r e ,i saf r e n c h m a n ,t h e1 9 t hc e n t u r ym o d e r n i s tp i o n e e r s ,k n o w n a sm o d e r nw e s t e r nl i t e r a t u r ef o u n d e r h i se a r l yw o r k sw e r em a i n l ya b o u tt h ea r t e r “i c i s m h i sw r i t i n g s t y l e w a ss h a r pw i t hu n i q u ea n dp r o f o u n da n a l y s i s h ew a s d e e p l ya f f e c t e db yt h eg r a n dr o m a n t i ci nt h ec r e a t i o n ,b u ti ni t so w nu n i q u ew a y o p e n su pn e w a e s t h e t i cm a n n e r i tb r o u g h tag r e a ts h o c kt ot h el i t e r a r ya n dt h es o c i a l a tt h es a m et i m e w h i c hh a s g i v e nt h ew o r l dn e wt h i n k i n g a l lt h i sb e g a no w n i n g t o t h eo c c u r r e n c eo f h i sp o e t r yc o l l e c t i o n ”l e sf l e u r sd u m a l ”p u b l i s h e d t h et i m e s , w h i c hb a u d e l a l r el i v e d i n ,w a st h ee a r l yf r e n c hs o c i e t y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v a l u e sw b 朗 eb e i n gl o s t ,a n dt h en e wv a l u e sw e r en o t y e te s t a b l i s h e db a u d e l a i r ee a r l i e rf e l tt h ei m p a ao fm o d e r n i t y h ef e l ta g g r i e v e da n d h e l p l e s sb e c a u s eo ft h es p i r i tl o s to f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a n dt h em a t e r i a le x p a n s i o n h e h a v em a d ean e wa t t e m p ti nt h e o r ya n dc r e a t i v i t y , a n dt r i e dt of i n dn e ww a yo u ti nt h e p l i g h to f h i s t o r y t h et h e s i s ,w h i c hs t a r t sw i t ha n a l y s i s i n gt h el i f eo fb a u d e l a i r e 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 s t u d y , c o m b i n a t i n gt h et h es t u d yo ft h eb a u d e l a i r er e l a t e dr e p r e s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s e e k s h o wt h ep e o p l ec o n f r o n tw i t ha n da c c e p tt h et i d eo ft h eb a u d e l a i r ea it h em o d e r n s o c i e t y t r a n s i t i o n i ta l s oi o o k sf o rt h ei n t r i n s i cr e a s o nw h yi tc o u l d s e to f f b a u d e l a i r eu p s u r g es t u d yi nt h el a t eh a l f o f 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 a g a i n t h et h e s i sa l s o e x p l o r e st h ed e e p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o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 b r e a k t h r o u g hf r o m b a u d e l a i r es t u d y k e y w o r d s :b a u d e l a l r em o d e r n i s tc h i n aa c c e p ta n o t h e r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l i l l l 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史学或其他教育 。_ _ 。_ 。- _ _ - _ _ 。- 。_ _ _ _ _ 一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周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c 手写惭字日期:珊v 、i a 其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盔昌大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缩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投 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学位薹萎磊萎蓁耋芝耋喜r 竺辫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日卅f 翩签名c 瑚:力锄司 签字日期:l 优萨f = i 1 日 签字日期:朋年月乡日 第1 章引言 第1 章引言 波德莱尔( c h a r l e sb a u d e l a i r e ,1 8 2 1 1 8 6 7 ) 法国人,在我国人们最早了解 他是因为他的诗集恶之花,由这本书了解到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者。早年该 书译介到我国对我国的象征诗派影响深远。1 8 5 7 年这本书以极端浪漫派的形象出 版,开拓了新的审美维面,引起了文坛和社会的极大震撼。波德莱尔出版恶之 花虽然吃了官司,但他以丑为审美角度的诗歌创作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而有人根据这部作品得到的早期印象认为他是颓废诗人。其实波德莱尔并不仅 是个诗人,他早年的创作主要是写艺术批评。他笔锋犀利,见解独到、剖析深刻。 近年郭宏安翻译的( 1 8 4 6 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较为集中的选取译 介了波德莱尔的美学论文,使我们能较为全面的了解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以他 的美学理论研究为支点,我们就能发现并理解他并不是一个真正颓废的诗人。他 在法国社会转型早期,较早的感受到现代性的冲击,对现代化带来的精神消解和 物质膨胀感至愤懑又无奈。他在1 8 4 6 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一书 现代生活的画家篇中就有对现代性的专章论述。我们在研读他的文学作品如 诗集恶之花和散文集巴黎的忧郁时,也可以看到他的理论思想在创作中 的反映。恶之花表现他所处的时代才是一个真正颓废的时代,表达了他对这个 时代的不满,甚至可以说是以一种嘲笑和讽刺的态度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同时又 传达出他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忧虑。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我们发现他对审美现代性 鲍追求和推崇,但由于他处于时代的转型漩涡中心,他既受到现代社会思想的冲 击,勇于开拓新的审美途径和维面,又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消解传统的废墟 上禁不住回头,给过去的时代投射上自己想象的光环,禁不住追忆逝去的古典审 美时代他的文艺思想在冲突的时代中形成,既有继承又有反叛,既有传统的痕 迹又有创新的卓见。因而他的理论既丰富又充满着矛盾。亨利勒麦特对波德莱 尔的评价说他是“1 9 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 波德莱尔也被国人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开山鼻祖,他不仅仅对西方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的现代文学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回顾历史,中 国对波德莱尔的译介和接受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1 9 1 9 一1 9 4 9 早期的积极译 。0 s 4 6 年的沙龙波德暮尔美学论文选 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 0 0 2 年9 月 版1 页 第1 章引言 介和高度评价时期,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全盘接受的:二、1 9 5 0 _ 一1 9 8 0 中期的研 究停滞和批判:三、1 9 8 0 至今,后期的重新繁荣和多角度评价的开拓。尤其是近 几年对波德莱尔的研究又掀起了一股热潮。当下中国正处于现代性困境当中,研 究人员都在各自的领域寻求突围的路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尝试从波德 莱尔的生平考察和理论梳理及部分有关作品分析入手,结合有关波德莱尔研究中 的相关代表性文献,寻绎现代性转型期时的中国是怎样遭遇、接受并在2 0 世纪后 半期为什么会又再掀波德莱尔研究热潮的内在原因,以及波德莱尔的研究对中国 现代性社会文化转型和突围的深层意义 2 第2 章时代漩涡中的波德莱尔 第2 章时代漩涡中的波德莱尔 2 1 波德莱尔诗性性格形成的原因 波德莱尔( c h a r l e sb a u d e l a i r e l 8 2 1 1 8 6 7 ) ,1 8 2 1 年出生于巴黎。波德莱 尔的母亲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她的父亲在逃亡英国的时候有了这个女儿,可 怜的姑娘在2 l 岁的时候回到巴黎,因为没有陪嫁只好嫁给一个老头做续弦,这个 老头就是波德莱尔的父亲。波德莱尔的父亲是农家出身,但家境不错受过良好的 教育,爱好文学艺术和美术,自己也爱好作画。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巴黎是浪漫主义的都会,童年时代的波德莱尔受到爱好 美术的父亲的影响逐步喜爱上了艺术,但父亲在他七岁时就逝去了。波德莱尔的 母亲在他七岁的时候就匆匆改嫁,继父是一位军官,脾气古板固执,给他的关爱 颇少。由于童年家庭变故,波德莱尔的性格敏感,继父的严格管柬,使他变得更 加悲观消沉,而且越来越孤傲叛逆,与当时大批标新立异的青年画家和文学家交 往甚密,并专注于诗歌的创作,十六岁时曾用拉丁文写诗而获奖。但同时生活行 为也渐趋放荡,在十九岁时就结识了巴黎名妓萨拉( s a r a h ) 。 为了改变波德莱尔的叛逆性格,让他从流于上层社会,波德莱尔的继父于1 8 4 1 年安排他去印度远游,时年他2 0 岁,但他只到毛里求斯就返回了。返回巴黎后波 德莱尔与继父的冲突更甚,这年他2 1 岁,合法继承他父亲的遗产,并开始大肆挥 霍父亲留下的遗产,过着挥金如土、放荡不羁的生活,并且吸毒、酗酒、纵情声 色,他用自己的行为反叛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但同时也伤害着自己。为了限制 他的这种无节制行为,继父请专人监控管理他的财产,每月只允许支出两百法郎, 这使波德莱尔的经济状况由奢侈急剧跌入窘迫,他痛苦不堪并试图自杀。 纵观波德莱尔的成长史,父亲是他进入艺术文学领域的领路人,父亲的离世, 使他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变得敏感和忧郁。在他逐步走上成人的成长过程中, 继父的严苛使他的叛逆比普通的人强得多。超出常人的敏感和叛逆就是这位伟大 的诗人性格的典型特征。在这位诗人成人的时候,法国也进入了十九世纪四十年 代,这是一个酝酿剧变的年代,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他超人的敏感使他最 先感受到时代剧变的本质,他开始正式涉入文坛,用自己的笔墨描绘时代以及自 身对时代的感受,并先于他人指出时代的本质内涵。 3 第2 章时代漩涡中的波德莱尔 2 2 波德莱尔与社会转型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正是法国酝酿剧变的时期,这时期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 化生产逐步取代传统手工和作坊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关系受到新的生产关系 的严重挑战,这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先,在政治上,代表传统生产关系 的贵族拥有城堡的手工作坊生产而获利,他们一贯掌控国家权力,而在工业化过 程中,平民中逐步产生的资产阶级,他们熟悉工业生产并获利丰厚、羽翼渐渐丰 满,并要求权力,贵族在工业化生产中失去了自己的获利空间还面i 晦着政权的威 胁,他们竭尽全力地压制着资产阶级的发展,资产阶级在新生产关系强大的生命 力驱动下的反抗此起彼伏,整个社会处于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状态下。其次, 工业化生产的强大生产力使得整个社会物质更为丰富,工业化还使奢侈品的供给 成本降低,使得奢华向平民阶层普及有了基础,而在巴黎这样一个贵族林立奢华 成风的大都会,对奢华的追求就是传统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项标准。奢侈品的工 业化,使平民中的上层也能追求奢华,混迹于贵族之中。是否贵族已经不能仅凭 衣着、饰物甚至外表的东西来判断,而内在的教育修养因为平民中一部分商业成 功的资产阶级能够承担,使内在的贵族修养也受到挑战。因此不管从内到外,贵 族的优越感逐步在消失,贵族的界限都已经逐步的边缘化。工业化使传统的社会 阶层的关系逐步模糊,传统的生活发生剧变,导致传统的价值观开始动摇,而以 传统价值观为基础的法国经典的浪漫主义大厦也在时代的风雨中动摇着根基产生 了裂隙。 回顾波德莱尔所处的时代,资产阶级在现代文明的政治经济领域取得了极大 的成功,但精神文明上却没有获得突破。资产阶级的文化是市民文化,与资产阶 级经济的迅速腾飞不同,资产阶级的文化总是迟迟滞后,在与贵族的文化比拼中 处于明显劣势,有强烈的自卑感。因此当时的法国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贵族不断 没落,而贵族文化却甚嚣尘上,在政治上贵族被人唾弃,在文化上又被人推崇的。 这个时代表现出矛盾和分裂的特质,让人无法准确和牢固地把握。 波德莱尔以他独特的敏感心灵感受到时代剧变的到来,感受到时代正处于进 与退、新与旧更替交汇的漩涡中,他第一个以“现代性”来描述这个时代的特征, 在 1 8 4 6 年的沙龙这本理论著作中的现代生活的英雄篇里,他是如此描述 他那个剧变时代的:“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而新的传统尚未形成”o 。“伟大传统” 。波德莱尔( 1 8 4 6 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 0 0 2 年版2 6 3 页 4 第2 章时代游涡中的波德莱尔 是什么呢? 波德莱尔继而对“伟大的传统”进行了解释:“这伟大的传统是什么? 无非是古代生活的使人感到习以为常的理想化。那是种坚强而好战的生活,人 人都处于自卫状态,因而产生了严峻的行动的习惯,养成了庄严或暴烈的举止。 此外再加上反映在个人生活中的公共生活的排场。古代生活代表着许多东西,它 首先是为了悦目而存在,这种日常的异教作风对艺术大为有利。”。他的这番解释 指道出了“伟大的传统”就是法国人骄傲的传统文化,它的特征就是传统社会“理 想化、统一性”的本质特征。这段解释也反映出他对传统的浪漫主义的赞赏和依 恋,折射出他对贵族文化的推崇。的确,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法国浪漫主义繁 荣鼎盛的时期,浪漫主义的精神是哺育他成长的源泉,面对浪漫主义的衰退,他 有一份深深的惋惜和依恋,这在他创作的拾零集中的浪漫派的落日( 1 8 6 2 年) 一诗中有深刻体现。 “初升的太阳是多么新鲜靓丽,喷薄而出向我们道声早上好,卜啥情脉 脉礼送夕阳才真美好,因为落日余辉比美梦更壮丽。、j 记忆犹新! 历历在 目,花,泉,垄沟,都在太阳目光下陶醉,心乱跳跑向天边,太迟学让 我们快跑,无论如何得要抓住斜阳一缕! 可我无法追上隐退的上帝,黑夜自 己的大帝国势必建立,黑暗,潮湿,阴郁而且到处颤抖;一股坟墓气味在黑 暗中飘荡,我战战兢兢,脚踏在池沼边上,冷不妨踩烂了蛤蟆和冷蜗牛:眵口 这首诗的格式是十四行诗,在格式上是沿袭传统的,在诗篇开首“初升的太阳是 多么新鲜靓丽,喷薄而出向我们道声早上好,卜含情脉脉礼送夕阳才真斐好, 因为落日余辉比美梦更壮丽。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花,泉,垄沟, 都在太阳目光下陶醉,心乱跳”表现了诗人对浪漫派盼热爱和怀念。但接下 来“斜阳一缕”、“无法追上隐退的上帝、“黑夜自己的大帝国势必建立”,寥寥数 字把浪漫派落日西沉的现状和诗人恋恋不舍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怎样传 统都将逝去,面对社会转型的危机诗人很彷徨,“一股坟墓气味在黑暗中飘荡”是 他对当时文坛的描绘。失去了浪漫派的主宰,文坛的路该怎样走? 这是当时社会 现实的写照。在现代与传统交锋的时刻,波德莱尔感到困惑和矛盾,努力探寻出 路,而且他坚信在现代社会必定有其自身可以自豪的美的存在,“在寻找哪些东西 可以成为现代生活的史诗方面以及举例证明我们时代在崇高主题的丰富方面并不 。( 1 8 4 6 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 0 0 2 年9 月 版2 6 3 页 。渡德莱尔:恶之花 法国杨松河译译林出版杜2 0 0 3 年8 月版2 9 3 - 2 9 4 页 5 第2 章时代漩涡中的波德莱尔 逊于古代之前,人们可以肯定,既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美,我们也 不可避免地有我们的美。”。因此他在文学理论和创作上都进行了新的尝试,他的 尝试经历了几百年的验证,证明是比较成功的,对我们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冲出重 围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2 3 波德莱尔独特的现代性批评视野 要借鉴波德莱尔,首先必须了解它的独特的现代性批评视野。翻开郭宏安译 的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波德莱尔美学思想发展成熟的轨 迹,也可以窥见法国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