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作者:作者:_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单位:单位: 协助指导教师:协助指导教师: 单位:单位: 单位:单位: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 2011 年 06 月 11 日 学位授予单位:内学位授予单位:内 蒙蒙 古古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武也文 研究员 内蒙古科技大学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导师所在单位 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李何子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导师所在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about the college student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modern media environment 研 究 生 姓 名:李何子 指导教师姓名:武也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包头 014010,中国 candidate: li hezi supervisor:wu yewen school of marxis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p.r.china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摘摘 要要 传媒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的兴起为标志的现代 传媒环境的形成,给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重要的改变,大众媒介的发展和 繁荣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的信息源,人们对大众媒介的依赖日益增强,传媒环 境对大众的影响力、渗透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 效性被明显削弱,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成为现代传媒环境下一个 值得研究的问题。 现代传媒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方便灵活的传媒环境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和载体,而面对传媒环境的迅速发展很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以防范式的教育方法为主,暴露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的滞后性,现代传媒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只是一味的克制其消 极因素、被动回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会被削弱,要实现现代媒体环 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就更是难上加难,提高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是文章要开展的重要探索。 文章主要通过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传媒环境及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关系,介绍了传媒环境的概念,传媒环境的特性以及传媒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 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介绍传媒环境及现代传媒环境的形成,阐明了现代传媒 环境的主要特点;第二,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通过现代 传媒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消解和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问题和误区,主要介绍了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一些问 题和不适应,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和认识误区两个方面;第三,做好 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及方法研究,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前面两 个部分中分析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立足于学校教育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 先,通过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和意识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其 次,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来提高大学生自身应对媒介环境变化的能力, 最后,通过加强校园传媒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基地,提高大学生 参与现代传媒环境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现代传媒环境关键词:现代传媒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思想政治教育育;实效性;实效性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media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litic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formation of the updated media environment marked by the appearance of the internet, which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 to both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mass media to some extent reduce peoples source of information. as the increase of peoples dependence on mass media, the influence and penetration of the media environment on the public are becoming greater.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sharply weakened. that what should be done to enhance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ecomes the research-worthy issue under the modern media environment.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brought with i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convenient and flexible media environment provid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with new educational means and carriers, while confron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a environment, many educator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eld still prefer the traditional paradigm methods, which exposes the la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under the modern media environment, i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imply tries to restrain and passively avoid the negative factor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sharply weakened. and it will b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modern media circumstance, which is to be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to carry out this research. the thesi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environmen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media environment, the unique features of media environ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environmen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media environ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media environment, 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modern media environment; chapter two,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effect of modern media environmen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thesis is going to eliminate the problems and error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the modern media circumstance. this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at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o adjus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modern media environment lie in two aspects mostly, embodied in sole educational method, and wrong angle of cognition respectively; chapter thre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doing well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media circumstance, focuses on solutions to the issues raised in the first two chapters. on the basis of school education, this part is to explore three aspects: firstly,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concept and awareness; secondly,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adjust to changes of the media environment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i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inally, providing the bas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taking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media environment. key words: modern media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ffectiveness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i 1.引 言 . - 1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 1 - 1.2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 - 1 - 1.2.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 . - 2 - 1.2.2 大众媒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相关研究 . - 3 - 1.3 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 . - 5 - 1.4 创新点 . - 5 - 2.现代传媒环境概述 . - 6 - 2.1 概念及形成过程 . - 6 - 2.2 特性及特点 . - 7 - 2.2.1 虚拟性 . - 7 - 2.2.2 客观性 . - 8 - 2.2.3 开放性 . - 9 - 2.3 现代传媒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 10 - 2.3.1 现代传媒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 . - 11 - 2.3.2 适应现代传媒环境发展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要求 . - 11 - 2.3.3 引导传媒环境健康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之一 . - 12 - 3.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 - 13 - 3.1 现代传媒环境的育人功能解析 . - 13 - 3.2 现代传媒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广阔的渠道 . - 14 - 3.2.1 现代传媒环境的发展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 - 14 - 3.2.2 现代传媒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和载体 . - 14 - 3.3 现代传媒环境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下降 . - 15 - 3.3.1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消解 . - 15 - 3.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 . - 16 - 3.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传媒环境的认识误区 . - 17 - 4.现代传媒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分析与对策 . - 18 - 4.1 充分发挥教育者在现代传媒环境下的作用 . - 18 - 4.1.1 教育者的双重教育任务解读 . - 18 - 4.1.2 教育者应培养参与现代传媒环境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 - 19 - 4.1.3 发展型教育理念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 - 21 - 4.2 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 - 22 - 4.2.1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 - 22 -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4.2.2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 - 25 - 4.2.3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 - 25 - 4.3 进一步做好校园传媒,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 - 26 - 4.3.1 高校校园传播系统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基本功能 . - 26 - 4.3.2 校园传媒系统引导校园舆论的优势 . - 28 - 4.3.3 改进校园传媒系统的措施与建议 . - 28 - 结束语 . - 30 - 参 考 文 献 . - 31 - 在学研究成果 . - 34 - 致 谢 . - 35 -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1.引引 言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义 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一个影响力日益强大、覆盖范围日益广泛的传媒环 境开始形成,特别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呈现“加速度”的趋 势,新媒体产生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成 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大众传媒手段特别发达成为当今时代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这也预示着人类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开始逐渐步入信息时代,人类社会 正处在一个每时每刻都能接收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的现代传媒环境之中。 现代传媒环境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也毫不例外的影响到了大学校园, 对校园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现代传媒的普 及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宽广的渠道,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众媒介更新的速度使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接不暇,传媒 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改变也使得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措手不及,在传播手 段和传播内容迅速更新的现代传媒环境中,暴露出了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方法的简单和呆板,这些问题与不足,于无形中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 果,甚至阻碍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 长期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可塑性极强的一个群体,因而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 些影响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有些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些导 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下滑;有些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有些则妨碍 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这些外界环境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实效性,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就不能不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展开关于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一 方面,对于新时期传媒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另 一方面,对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研究和环境研究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 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目前,在国内外的学术研究中,关于现代传媒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成果并不丰富,但相关观点散见于关于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的资料中。近 年来,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以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及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非常丰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从 宏观上看,有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从具体研究上看,也有一些对于具体 媒介的研究,比如早些年关于电视媒介的研究,近年来关于互联网的研究,甚至是从来 没有间断过的关于报纸的研究等等。宏观研究和具体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都成为 开展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基础。 1.2.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环境一词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具体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总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 客观条件,它包括经济政治环境、社交环境、大众传媒环境等等宏观和微观的、物质和 精神的各种环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更为准确地把握其特性,有利于在该领域 内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某一具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 在我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仍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沈国权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 7 月版)是比较早的关 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专著,它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和 外延,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体系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他用了两个不同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 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过主观调控和创造而形成的,保证思想政治教 育顺利开展的优良环境。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个中性概念,是对所有的对思想政治 教育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的总和。” 而李辉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 东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则直击变化较为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别是在他的 书中有很大篇幅都提到了现代传媒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两本专著 的观点对本文的研究也起到了比较大的帮助。 除了这两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专著之外,国内还有很多关于思想政治 教育环境研究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对此展开研究,也有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 观点散见于各类书籍和文章中,在这里不做详细阐述。 在国外的研究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思想政治教育环 境”的概念,但是对于国民教育中的环境研究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美国、韩国 等发达国家,在他们的国民教育和道德教育中都特别注重环境对青年学生的渗透作用, 美国渗透式教育在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上,不仅注重外部社会环境渗透式的影响,也注重 家庭环境、学校内部环境渗透式的影响,使个体在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刺激中,在较 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7 月版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为宽松的环境中,在一定范围内,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学校要创 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塑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实行开放型德育模式,处理好学校小环境同 社会大环境的关系。这样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比之抽象的说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体 察,从而较易于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种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强制性的,而是 不知不觉的,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己由宏观环境逐渐向具体环境扩展,如大众传媒环境、 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人际关系等等。大众传媒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一个 亚环境,成为当前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一方面,大众传媒强大的教育 功能使他天然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强大的渗透力所带 来的对于在校大学生的重要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对于传媒环境的研 究。 1.2.2 大众媒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相关研究大众媒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众传媒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都有比较多 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如陈龙的传媒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郑兴东的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1999 年版)等,就是从 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大众传媒的运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特别是陈龙的传媒文 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非常系统的、全面的阐述了传媒文化的 生产、传媒文化的传播特性、传媒文化的现代性、后现代性及社会认同性等等,而在讲 到传媒文化的生产与形成过程中,作者对于传媒环境的形成也做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对 本文所作的关于传媒环境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张耀灿、郑永廷等人的现代思想政治 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陈万柏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北人民出版 社,2003 年版)都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大众传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手段对于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大众传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论述在各种新闻传播类的书籍以及思想政 治教育的相关著作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在雷跃捷的新闻理论中(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社,2004 年版),何梓华的新闻理论教程中(高等教育传播社,2001 年 版),李彬的传播学引论中(新华出版社,2003 年版),对于大众传媒的教育功 能以及大众传媒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都有系统而深入的阐述,这些理论都是本文开展 论述的理论基础。 上述这些研究多数是从宏观着手,对特殊群体的研究不多,大多数只是停留在对网 络等传媒的某一种或几种具体形式上进行阐述。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成熟和发展,它对 广大青年学生产生的影响日益深刻,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对于网络环境对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大学生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如薄明华、曾长秋的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 年第 3 期),论述的就是“网络”这种传播方 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张艳芳、王迎春的网络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时代命题(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 年 8 月第 24 卷,第四期)论述的是新形 势下,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缺失的现状,网络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和新模式, 比较新颖的提出了网络主体性的问题,对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找到了 新的出路。 但必须清醒的看到,无论是新兴的网络传播也好,还是传统的平面媒体也罢,他们 都只能作为大众传播的众多传播形式之中的一种,其根本特性还是植根于大众传播之 中,它们的出现加速了传媒环境的形成,加深了传媒环境的影响力,但它们任何一种形 式都还不是大众传媒的全部,只能是传媒环境研究中的一个特定层面,并不能完全反应 传媒环境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问题。目前,还有更多的国内学者将研究锁定在“大 众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样的宏观研究上,或者是“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影响”, 比如陈莉雯的大众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易立新的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刘煜的传媒视野下的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等等。对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但能够从思想政 治教育环境的角度入手研究传媒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的研究还不 多。胡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媒环境研究中,提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媒优化 构建,也分析了传媒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但该文章更侧重于传媒 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上;而战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大众传媒环境研究,更主要的是侧重于环境研究上,是纯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环境研究的一种,落脚点更侧重于环境。 在西方国家,虽然比较忌讳谈及传媒的“宣传”、“教育”以及“灌输”的功能, 在尽量避免媒体与政治教育的关联,但事实上,对于传媒的阶级性,媒介的教育功能的 认识更为深刻地西方国家统治阶级,对于媒介参与“国民教育”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 过。按照阿尔都塞的说法,传媒的本质就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个国家机器最大的特 色是:它貌似中立、公正,但事实上它们采取的立场、观察问题的视角等等往往都不可 能公正、客观。在西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媒介是独立于司法、政府和总统之外的第 四势力,这个看似独立的传媒机构,仍然摆脱不了它的阶级属性,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 产物,实际上凝结的是众多统治者的利益,西方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大众媒介最终代 表的只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我们会看到在很多西方国家,上到总统竞选下到企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业宣传,甚至是居家主妇,都非常重视大众媒介所发挥的作用,不遗余力的运用媒体宣 传自己、发展自己。 综合国内、国外对于传媒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不难 发现,传媒环境研究是一种揭示共性问题的研究角度,在大众媒介迅速发展,传媒环境 影响力日益深刻的当今社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深入的研究现代传媒环境 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和走向,对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和 指导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以上的资料也将是本文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1.3 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 传媒环境这个影响到社会各个角落的社会亚环境,也不容例外的影响到了大学生这 个特殊群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回避的客观环境,这也对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传媒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何规避现代传媒环境的消极作用,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以更 好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现代媒体环境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新突破,这将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文章在研究中将主要用到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信息研究法以及经 验总结法等具体研究办法。 1.4创新点创新点 现代传媒环境的发展使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是从现代传媒环境的角度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相对比较少,特别是文章提出的“现代传媒环境”的概 念、特性等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而文章对“教育者的双重教育任务” 的分析以及“发 展型教育理念”的提出成为文章创新的亮点。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2 2. .现代传媒环境概述现代传媒环境概述 现代传媒环境是大众媒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及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分析现代传媒环境的概念、形成过程,现代传媒环境的特性,及其与思 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将是探讨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 提,只有将现代传媒环境的概念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理清楚,才能更好的研 究现代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2.1概念及形成过程概念及形成过程 早在 20 世纪,国外的一些知名的传播学者提出的关于媒介环境的概念已经具备了 “传媒环境”的雏形。“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李普曼曾经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他 认为,大众传媒造成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隔绝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行为已 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是成了对新闻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 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的反应,李普曼揭示了大众传媒所形成的环境不仅制约人 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事实上, 拟态环境的形成正是借助于大众媒介的传播特性得以实现。” 20 世纪 60 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关于媒介概念的外延泛化的研究也 已经具备了“拟态环境”的雏形,特别是他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所 提出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观点,强调了媒介的扩展功能。他提出,媒介的诞生延 伸了人的手、脚、眼睛等等感觉器官,远在千里之外的事物原本是人的视力所不能及的 范围,但有了媒体他使人可以看到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事情,在这一方面,媒介延伸了人 的眼睛;对于不能触摸的事物,可以通过媒介了解到他的触感,媒介延伸了人的手的功 能;对于不能到达的地方,可以通过媒介了解正发生在那里的事情,媒介延伸了人的脚 的功能 在李普曼和麦克卢汉之后,梅洛维茨等人也曾对媒介功能进行过阐述,其中对于媒 介的一个比喻就是“媒介即环境”,在这里,他所说的环境并非指物理环境,更主要的 是指舆论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学层面的虚拟环境。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这一观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特别是网络媒介的兴起,使这一观点得到了更广泛认 同。 在我国,传媒环境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环境学领域,他是作为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个 亚环境而提出的。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角度研究传媒环境主要是从上世纪 80 陈龙,传媒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3 月第一版,59 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7 - 年代开始,随着传媒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对于现代传媒环境的研究开始引起更多人 的关注,并且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传媒环境的形成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特别是 20 世纪以来互联网络 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大众传播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发展速度之快、影响力 之广泛前所未有,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影响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传媒环境逐渐形 成并日益成熟,传媒环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深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致使很 多领域都离不开对传媒环境的研究,当然这种影响也毫不例外的波及到了大学校园,如 何适应传媒环境的变化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从 17 世纪第一份报纸在欧 洲诞生,到 20 世纪 20 年代第一座广播电台的诞生再到 20 世纪 20 年代末英国广播公司 进行的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 直至 20 世纪 70 年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媒介技术一 步一步的成熟促进了媒介的繁荣,同时也使人们对传媒环境的依赖越来越深刻,尤其是 现代社会的很多年轻人,由于社会经验较少,对客观世界缺少必要的经验性的接触,他 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大众媒介来实现的,大众媒介成为他们了解 世界的主要信息源,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媒介的依赖日益增强,人类社会实现了由工 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一个影响深刻的传媒环境最终形成了。 综合以上观点,以大众传播形式丰富、技术手段发达为前提而形成的拟态环境就 是所谓的传媒环境。它的形成以大众传播形式丰富、技术手段较为发达为前提,它具有 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它的影响力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大众传媒的传播形式 和技术手段的发达程度,二是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也就是说,传播技术手段 越发达传媒环境的渗透力越强大,社会对信息的需求程度越高传媒环境的影响力越大。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成为现代传媒环境形成的标志。 2.2特性特性及特点及特点 传媒环境和任何一个其他环境一样,具有他独特的特点,而传媒环境的特点主要表 现为虚拟性、客观性、开放性以及趣味性等等。 2.2.1 虚拟性虚拟性 从传媒环境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传媒环境最大的特点是他的虚拟性。它是通过大众 媒介的传播所形成的影响社会生活的拟态环境,这种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 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一定的偏离,但它不是与现 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传媒环境并不是 真实的客观环境,而是经过媒体加工和反映过的现实环境,因此在传媒环境形成的过程 中,深刻的印上了传播者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导向,受经济、政治、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 不同区域、不同群体所面对的传媒环境也有所差异,特别是在现代传媒环境中,网络的 虚拟性使传媒环境的虚拟性发挥到了极致,是传媒环境虚拟性的集中体现。在这里,人 与人之间不必以真实身份面对彼此,相距千里、并不熟识的人可以在网络上就某一共同 话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形成互联网上的社区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网民的个性得到了发挥,很多人可以在这个场合“自由”的表 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必受身份、地位以及一些世俗观念的约束,在这 里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把一些现实社会中无法表达的观点在这里表达的 淋漓尽致,一方面,互联网成为表达个性的场所,另一方面也成为情绪表达和宣泄的一 个渠道,这是互联网的虚拟性带给现实社会的积极作用。但同样,也是由于互联网的虚 拟性,网络上个人身份的模糊,也使得一些缺少网络道德的人有机可乘,在这个场合将 个人的劣根性放大到极致,这也是互联网的虚拟性带给现实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