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黄帝-24梅兰芳.doc_第1页
23黄帝-24梅兰芳.doc_第2页
23黄帝-24梅兰芳.doc_第3页
23黄帝-24梅兰芳.doc_第4页
23黄帝-24梅兰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第5单元 第23课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课文的3、4自然段,理解黄帝为什么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读懂课文,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黄帝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1、搜集有关黄帝的资料。 2、 多媒体课件。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齐读课题黄帝。2、学生简要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帝的资料。3、检查生预习效果。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 、讨伐、缅怀异常聪慧,敦厚能干、丰功伟绩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2)姓氏称号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一、1)历史地位 二、2)姓氏称号三、3、4)传奇经历 四、5)陵墓庙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1、默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画出相关语句,再仔细读读。2、学生自主学习。3、交流汇报并引导朗读。要点: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2)统一各部落,成为中华名族的第一帝王。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读了本文,认识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后人为了铭记黄帝,在许多省地修建了有纪念性的陵墓,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在陕西省黄陵县修建的黄帝陵。2)出示黄帝陵的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3)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23 黄帝 一、1)历史地位 二、2)姓氏称号三、3、4)传奇经历 四、5)陵墓庙宇 (人文始祖) 五年级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Ppt课件有关梅兰芳的简介及能体现他高超演艺的视频片断。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梅兰芳的多幅画像。老师简介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生于北京,原籍江苏泰州。他自幼双亲亡故,由伯父含辛茹苦抚养成人。他出身梨园世家,但演戏天资并不见佳,最初学戏时,老师常常因为他愚笨而罢教。但梅兰芳并不消沉,付出了多出别人数倍的精力,千方百计地扬长避短,终成一代名家。他所扮演的旦角,有的端庄淑静,有的英武豪放,有的娇怒活泼,有的聪慧机智,无不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他的唱腔圆润甜美、明快大方,他以卓绝的才华奠定了梅派艺术的风格。他是京剧界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个呼吁国家进步民族解放的斗士、一个满腔热忱的彻彻底底的爱国者。 2.板书课题,读题。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词画出来。 2.课件出示生字、词,小组互读生字、词,不会读的相互请教,再在小组内开火车读 3.小组内分段读课文,正音后自由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梅兰芳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悉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八年,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5.课文主要具体地记叙了梅兰芳不为日本侵略者效劳的哪几件事?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趣,引导探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梅兰芳,感受他的爱国情怀,领略他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往事。(板书课题)二、整体回顾,设境质疑。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梅兰芳五次拒演的具体内容。教师板书。)2交代任务:研读课文113自然节,感受梅兰芳在避港拒演、蓄须拒演、自伤身体这几件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三、品读感悟,个性解读。1自读自悟,理解内容。教师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2汇报交流:(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首先让学生说出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理解具体表现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3)句式练习,加深,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他宁愿_,宁愿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4)指名回答,齐读“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学生顺势体会到“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5)学生汇报自己读出的感受。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学生汇报:“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教师提问: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学生回答。(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学生汇报出对句子的理解,教师抓住时机交代反衬的写法,并强调这种写法在今后习作中的运用。(3)再读文本,体会人物。学生自然体会出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祖国的尊严,民族气节比生命更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读文10、11自然节深入理解。教师引读课文11自然节,达到师生共鸣。4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学生默读13自然节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良苦用心”进行理解。教师抓住“良苦用心”提出:他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读出人物的良苦用心)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节。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1)学生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四、为了纪念梅兰芳,1962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的邮票,以缅怀他卓越的成就。课件出示这些邮票。五、情感升华,激情总结。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老师即兴做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齐读: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观看梅兰芳的表演,选择感受深刻的写下简短影评。 婉拒播音 拒绝演出 气节高尚 24、梅兰芳 避居香港 蓄须拒演 热爱祖国 注射疫苗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