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 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也保 持着迅速的增长,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机遇到来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保险业竞争和风险都在增大,对保险监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保险监管制度的核心 是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我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对偿付能力的监管相对滞后,对其进行研究 和完善就成了一个迫切的任务。本文综合使用了规范研究、比较研究、经济分析等方法,借 鉴先进国家的制度和经验,对我国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进行了探讨。 本文除引言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理论基础”。阐释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基础概念和基 本原理,并据此进一步区分了静态偿付能力监管和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指出了静态监管存在 的弊端,为保障保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当实施全面的动态监管。同时,从保险行业的经 营特点、 有效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保险监管发展动向几个方面阐述了将偿付能力监 管作为保险监管制度核心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发展与现状”。这一部分先是回顾了我国保险 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变迁,指出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制度框架已经逐步搭建成型,然后 从资本充足率管理规定、 动态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和辅助监管制度几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的保险 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现状。 第三部分“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不足”。对我国现行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提出 了几点主要的不足。首先是对保险公司的资本的风险评估不足,既没有合理区分不同保险公 司面临的风险,也没有全面考量风险因素。其次是动态偿付能力监管还不到位,对保险公司 未来的经营状况缺乏预估,也没有考虑到现金流量的问题。最后是辅助监管制度的不足,包 括透明度监管、保险资金运用和辅助监管系统几个方面。 第四部分“对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完善的建议”。追对第三部分分析的几点主要 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对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要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尽快建设更完 备的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系统以及完善辅助监管制度。 关键词: 偿付能力监管;保险监管制度;动态偿付能力监管制度 1 abstract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urrently,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economy has maintained rapid growth, has provided a broad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opportunities coming at the same time bring a huge challenge in increasing competition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nd risk, and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insurance regulatory system. the core of the modern insurance regulatory system is a system of solvency regulation, the late star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regulatory solvency lagging behind its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ed use of specifications, comparative studies, economic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learn the system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advanced countries, solvency regulatory system in china.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nsurance solvency regulation.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solvency of insurance companies, which further distinguish the a static solvency regulation and dynamic solvency regula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drawbacks of static regulatory,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should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dynamic regulation. the same time,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he aspects of effective insurance regulatory trend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regulatory developments expounded the necessity of solvency regul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insurance regulatory system. the second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chinas insurance solvency regulation system. this section first reviews of insurance solvency regulation system change, pointed out that the regulatory solvency for the core system framework has been gradually built molding, and then from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regulations, the dynamic solvency regulatory rules and auxiliary regulatory regime several aspects the system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insurance solvency regulation. the third part of insurance solvency deficiency of the regulatory system. several major deficiencies of the current system of solvency regulation. the first is the lack of risk assessment on the insurance companys capital, neither rational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risk faced by different insurance companies did not fully consider the risk factors. second, 2 dynamic solvency regulation is not in place, the lack of an insurance companys future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ecast did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problems of cash flow. finally, there is the lack of auxiliary regulatory regime,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the transparency of regulatory, insurance fund utilization and auxiliary regulatory system. the fourth part of the solvency of chinas insurance regulatory system recommendations. major shortcoming in the points chase analysis of the third part of the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of risk assess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to build a more complete dynamic solvency test systems as well as the perfect auxiliary regulatory regime. key words:solvency regulation; insurance regulatory system;dynamic solvency regulatory system 1 目 录 引引 言言 . 1 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理论基础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理论基础 . 2 (一)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内涵 . 2 (二)静态偿付能力监管与动态偿付能力监管 . 3 (三)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必要性 . 4 1.保险经营自身特点的要求 . 4 2.有效保险监管发展趋势的要求 . 5 3.国际保险监管新趋势的要求 . 6 二、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发展与现状二、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 7 (一)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 . 7 (二)我国现行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内容 . 8 1.资本充足率规定及监管措施 . 9 2.动态偿付能力监管规则 . 10 3.辅助监管制度 . 11 三、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不足三、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不足 . 13 (一)资本风险的评估不足 . 13 1.缺乏对风险的区分 . 13 2.缺乏对风险的全面考量 . 14 (二)动态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不足 . 15 1.对保险公司未来的资本充足率缺乏合理预测。 . 15 2.对保险公司的现金流量缺乏合理考量 . 15 (三)偿付能力辅助监管制度的不足 . 16 1.保险透明度监管的不足 . 16 2.保险资金运用管理的不足 . 18 3偿付能力监管辅助系统的不足 . 19 四、完善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建议四、完善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建议 . 20 2 (一)资本充足率风险监管方面 . 20 1资本充足率风险监管的国际比较 . 20 2对我国资本充足率风险监管完善的建议 . 21 (二)动态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方面 . 23 1动态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国际比较 . 23 2对我国动态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完善的建议 . 24 (三)保险偿付能力辅助监管手段方面 . 24 1保险透明度监管的完善 . 25 2保险资金运用管理的完善 . 26 3辅助监管系统的完善 . 26 致致 谢谢 . 2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28 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研究 1 引 言 现代保险业市场规模日益庞大,其发展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是金融体系和 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历经 20 多年的快速发展,我 国保险业总资产于去年已突破 7 万亿元 1。 保险行业资产总额在金融总资产中的占比大约 5%,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0%左右的水平 2。这样的数据说明,与银行业相比,中国 保险业的规模在整个金融行业中仍然相对弱小,基础还不够牢固。保险行业目前还处在 较为粗放的增长时期。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保险行业总资产、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数 量等指标持续提高,保险业快速扩张,使得短期内效率迅速提高。但是,从长远来看, 保险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在加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应当与发达技术和制度共存,但是 我国目前还不能满足这些条件,为偿付能力的不足埋下了隐患。要对保险偿付能力实施 行之有效的监管必然要依靠完备的监管制度, 对监管制度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成为了一 个颇有价值的课题。 目前国内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研究并不发达,主要是从保险学、经济学 等角度对此进行研究,从法律角度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强强(2010)年在对我国保险 监管法律制度进行研究的同时, 提出了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存在的风险揭示不够到位的问 题。袁敏(2011)从保险学的角度,对我国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提出 了建议。占梦雅(2012)对我国最低资本标准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效仿欧盟 偿付能力额度监管的现行标准与本土应用环境之间的适应问题。 本文对保险偿付能力监 管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框架进行了阐述,运用规范研究、比较研究、经济分析等方法分析 了我国现行偿付能力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1 保监会, “2012 年我国保险市场运行稳中有进” , 2 项俊波: “在保监会党委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班上的讲话” ,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理论基础 (一)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内涵 保险偿付能力(insurance solvency)概念起源于英国,其基本原理来自于破产概率 理论。依据一般的保险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必须留存各类准备金和资本金,但是在某些 情况下,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可能远大于其预期的额度,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应该保持 在一个可接受的非常小的水平3,对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对这种概率的控制。依据我国 法律规定,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4,即保险人履行损失赔偿或保险金 给付的财务支付能力。偿付能力监管则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 监督管理,确保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防范经营风险并保护被保险人的利 益。”5对普通的企业来说,在经营中只要其资产大于负债,就说明其具有偿还债务的 能力。而保险企业经营的对象是风险,其承担的是对不确定保险事故的给付义务,除了 到期债务还存在未来的或有债务。 保险公司债务的不确定性包括总额的不确定和给付时 间的不确定。保险合同是一种典型的射幸合同,保险企业的业务经营过程实际上是风险 的集中和损失的分散过程。保险合同的签订不同于一般民事合同,投保人交纳的费用并 不是签订时就能确定的准确对价。 保险公司的成本包括一般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两个 组成部分,对风险成本的考量需要对保险未来的赔付情况和概率进行科学的预测。对保 险费的确定需要依据过去累积的索赔经验和对将来情况的预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 根据数据原理对损失的概率进行复杂系统的计算才能够得出合理的结果。 由于风险发生 的程度难以预测和确定,损失程度的波动范围较大、而费率计算假设的基本环境也存在 其局限性,再加上用于计算的统计资料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往往可能使保险企业不能 准确估计保险合同的成本。保险公司对风险程度估计过低,导致制定的保险费率低于实 际成本,后果是事实上产生的赔付率将超过甚至大大超过预计的数额。这种情况下,保 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将不足以赔偿和给付, 长期下去则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和承担未来 3 占梦雅: 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资本要求研究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 34 页。 4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 5 汪祖杰等: 现代保险学疑难问题剖析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年,第 165 页。 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研究 3 责任。因此,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需要假设其处在超出基本情景6的不利情形下, 再考察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匹配程度,才能得到一个更为科学的结论。对保险公司的 最低资本的设置,也取决与在各种风险因素影响下可以接受的破产概率。 (二)静态偿付能力监管与动态偿付能力监管 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层级, 分别是静态偿付能力监管与动 态偿付能力监管。 静态偿付能力是保险企业在某个特定时点上, 认可资产与负债的差额。 在对静态偿付能力进行监管的基本情景下,只要不发生对保险公司重大不利的情形,监 管部门对保险产品及其定价等市场行为进行控制,确保保险企业有能力防范可能的风 险,能够保持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盈利率,就有充足的资产偿还债务。静态偿付能力规定 的是保险企业实时资产和负债的最低额度,反映的是其历史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但是 没有考虑到与资产负债相关的潜在风险,且并未预估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利情景,仅仅依 据现实状况来估计以后应然的情形。 静态偿付能力监管主要是法律对保险公司的最低资 本要求。保险公司在被考察时间的实际资本超过法律规定的最低资本,则说明其拥有可 接受的静态偿付能力。 然而,静态的偿付能力监管缺乏张力,不能反映保险公司在非正常情况下面临的风 险。 考虑到潜在的索赔过程的变动性, 以及收入的保费与将来清偿索赔事件的不一致性, 简单的静态偿付能力监管不足以保证保险企业的持续健康经营。 动态偿付能力引入了时 间的概念,是指保险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经营,且在经营中始终保持偿还到期债 务的能力。充足的动态偿付能力在满足静态偿付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保证在面对 可能的巨额赔付或者保险资金回报率等发生异常时, 保险公司仍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理赔 金。因为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保险金给付要以现金方式实现,保险公司还应当保证有 足额的现金流量。无论保险公司的实际资产多么充足,如果其拥有的资产缺乏足够的流 动性,那么实际上是难以满足赔付需要的。现金流也是动态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中需要纳 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保险业发达国家的监管模式正在经历静态偿付能力监管 6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 16 号引言第 2 条:指保险公司未来最有可能发生的情景,通常情况下,基 本情景应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计划相一致。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向动态偿付能力监管的转变,通过现金流量测试、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等方法评估保险公 司的风险水平和偿付能力状况。 两个层级上的监管是密切联系的, 静态偿付能力监管是偿付能力监管最为基础的一 个环节,对保险消费者的利益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动态偿付能力监管亦是直接关系到保 险公司持续经营和消费者继续受到保障的重中之重。与静态偿付能力监管相比,动态偿 付能力监管的前瞻性特征十分明显。出于对我国保险行业现实状况的考虑,保险行业面 对的不确定性加大,静态监管的弊端日益凸显,有必要实施全面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以 保障行业的稳健有序发展。 (三)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必要性 1.保险经营自身特点的要求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其本身具有负债性特征。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合 同, 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履行给付的时间是不一致的。 保险公司收取了投保人的保险费, 只有到了预先确定的时间或者事故发生的时点,才需要向消费者支付保险金。保险公司 事先收取的保险费,就被看做是对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负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就 是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偿还负债的能力。保险业的政府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保险 市场如同任何一个市场一样存在由外部因素、 市场垄断力量以及信息问题所引发的失灵 现象。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是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的利益需要政府的保护。保险是一 种无形商品,提供的是发生保险事故后的理赔承诺。如果保险公司不具备充足的偿付能 力,被保险人不仅得不到保险产品的保障,经济利益也会遭受损失。保险公司拥有充足 的权益资本,能持续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保险供给,社会公众对保险公司才有稳固的信 任。 保险最核心的功能在于对风险的管理以及为投保人提供的经济保障。从理论上讲, 保险业的基本功能最终体现为为遭受风险损失的被保险人提供经济补偿, 其前提就是要 具备基本的资金积累和偿付能力。 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 这也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 提高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偿付能力代表了保险公司的供给能力,是 保险公司为社会提供保险产品的基本保障。因此,应当将偿付能力作为保险监管模式制 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研究 5 度构建的逻辑起点7。偿付能力风险可以说是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其 面对的将来不确定的保险金赔付支出。保险公司的理赔能力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关心的 核心,也决定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保险监管者关注的重点。确保保险公司充足的偿付 能力,不仅能加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信心,也是保证保险公司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的 关键。 2.有效保险监管发展趋势的要求 保险监管制度的产生是为了矫正保险市场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效率低下, 而监管行 为本身也要保证其效率,为达目标收益的监管成本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我国保险行 业发展迅速,监管部门的业务量也相应地大幅度上升,对有限的监管资源必须要做到有 效的利用。从法学的经济分析角度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偿付能 力监管的收益主要通过实施监管控制保险行业的风险损失,成本主要包括制定法律、实 施监管措施等行为而产生的直接成本, 以及保险公司依据监管规定行为造成的效率损失 等间接成本。监管的有效性包括对成本与效率之间的对比关系的考量,对保险行业的监 管也必须控制监管成本,力求以较小的成本实现更佳的监管效果。有效的保险监管必须 充分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实现保险监管的核心目标。 保险监管的基本目标是保护投保人 和被保险人:确保日后在符合条件的情形下,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针对保险公司的承诺 提出的索赔要求能够得到满足。 消费者依赖于保险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来满足合同期内 的索赔,以及对于某些保险种类因报告和处理上延期导致超出合同期的索赔。一旦保险 公司不具备必须的偿付能力,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将遭受损失。保险监管制度的目标也包 括确保保险行业的固有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保险公司的经营具有可持续性,这些都与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联系密切。 偿付能力是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的最重要 的内容8,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和维持金融秩序。因此,有效的保险 监管应当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 同时,由于过度监管会导致保险市场的效率下降,有效的保险监管制度必须在实现 行业整体安全性的同时保持保险行业的竞争性和效率性。 保监会制定了保险市场及其监 管的多重目标,包括改善市场秩序、发展保险市场、保险公司的质量控制、管理、业务 7 曾文革、温融: “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 保险研究2010 年第 2 期,第 76 页。 8 祝杰: “我国保险监管体系法律研究以资金运用为视角” ,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1 年 10 月,第 64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与操作改革、有效监管及其实施。我国由于市场相对不发达,在着重发展偿付能力监管 的同时,对保险合同的条款和费率等市场行为也实施了广泛的控制。实际上,对保险产 品和定价的严格管制会妨碍创新和有效竞争,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发展。相较而言,以偿 付标准为基础的总保费控制较单张保单保费控制将保留一定的监管张力。因此,以偿付 能力监管作为保险监管的核心,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保障行业良性的有序 的竞争。 3.国际保险监管新趋势的要求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在 2000 年对保险监管核心原则进行了修改,确 立了偿付能力监管的核心地位。 过去将市场行为作为监管核心的制度并不能有效地防范 保险公司丧失偿付能力,而且对市场行为的过度干预很有可能造成保险行业的效率下 降。欧美保险业各发达国家的保险监管部门都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作为监管的重点。 各国均有自己的规章和方法来规范它们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如欧盟的 solvency i、solvency ii,美国的 rbc(risk based capital)标准,加拿大的动态现金流测试等。 目前,全球的保险规则发展有一致化的趋向9。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监 管重心已经从保险市场行为的合规性转移到了转移到偿付能力的充足性, 且正在从以前 常用的静态固定指标法向动态的偿付能力监管方法转变, 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入到偿付能 力监管的全过程。动态监管更加符合保险行业固有风险特征的要求,有助于监管部门对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前瞻性监管,保障保险公司能够持续保持偿付能力充足。这也应当 是我国保险监管发展的方向。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将遭遇更大的压力,尽早实现 保险监管制度与国际相接轨是必然的趋势。理论上来说,出于审慎监管的需要,对偿付 能力趋向于采用更详细的基于风险的资本要求和财务状况检验的混合检验法。但是,短 期内我国监管制度的发展方向仍将限于根据国际上已有的基本准则对现有制度进行修 正,逐步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框架。 9 王乐祥、刘文忠: “保险监管国际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 中国保险报2010 年 4 月 27 日,第 002 版。 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研究 7 二、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一)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 我国 1979 年才复办保险业,保险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持续的高速发展中。 中国的保险监管是伴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同时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保险业恢复之后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保险监管机构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对市场行为的监管上,没有认 识到偿付能力监管在整个保险监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1998 年之前, 中国没有独立的保险监管机构, 一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来履行对保险 行业进行监管的职责。直到 1995 年,我国才颁布了第一部保险法,并在法律中第 一次提及到对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进行监管10。1996 年颁布的保险管理暂行规定则 就此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11。这一时期,尽管专司保险监管职能的保险监督管理委员 会尚未成立,但当时的监管部门已经在立法上提出了偿付能力监管,只是无论是监管理 念还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都侧重于通过限制市场行为进行监管。 1998 年, 为了迎合金融行业分业监管的需要, 中央政府专司保险业监管的机构 中国保监会成立。保监会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保险监管体系,并做了大量建 章立制的基础性工作,使得保险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都大大增强。其中,2000 年颁布 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加强了偿付能力监管在监管体系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保 险公司设立的资金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并借鉴了欧盟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计算标 准,对偿付能力的监管指标进行了细化规定12。 在 1998 年之前,保险监管的重点是市场准入和市场行为监管。1998 年之后,开始 强调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明确提出要将偿付能力与市场行为监管置于同等 10 保险法第九十七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保险公司的实际资产减去 实际负债的差额不得低于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数额;低于规定数额的,应当增加资本金,补足 差额。 11 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第四十九条规定: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实际资产减实际负债的 差额。保险公司实际资产为其总资产减除以下项目后的余额。 (一)除预付赔款外的各种预付款; (二)递延资 产; (三)无形资产; (四)低值易耗品; (五)应收款中实际已形成呆帐的部分; (六)有价证券取得成本超过当前 市场价格的部分; (七)资金运用中已形成呆帐的部分; (八)不动产、固定资产的十分之一; (九)中国人民银行认 定的其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变现的资产,或在变现过程中可能遭受损失的部分。保险公司的实际负债为总资产减除 实收资本金、公积金、公益金与未分配盈余后的余额。 12 徐华: “保险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偿付能力监管的视角”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0 年 4 月,第 68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重要的地位。这一阶段,保监会在保险公司管理、保险中介管理、再保险、保险投资等 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保险监管的部门规章, 并于 1999 年建立了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制度。 这些基础工作,虽然不够完善,但对保险监管的发展十分重要,标志着中国保险监管理 念逐步与国际接轨,以保险偿付能力为核心的保险监管框架初步搭建成型。 2003 年,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分别规定 了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建立了偿付能力预警指标体系。 一旦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达不到法定要求, 保监会将根据其实际资产的具体情况 采取应对方案。 2003 年当年, 保监会对十多家监管指标显示存在问题的保险公司要求提 交报告,采取相应措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开始有效发挥作用13。2006 年,保监会正式 确立了 “三支柱” 的保险监管框架: 市场行为监管、 偿付能力监管和公司治理监管。 2008 年,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同时废止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 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新的偿付能力规定中使用了资本充足率水平来衡量保险公司 的偿付能力,提出将潜在的风险和对未来的预测作为考量偿付能力的重要因素。 从长远来看, 中国充分发展的保险市场和保险行业将成为金融市场以及更为广泛的 经济活动的日益重要的参加者。 安全且充满着创新能力的保险市场对于经济效率和社会 福利是至关重要的。 完善有效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对保险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起到了举 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保险公司的财务能力也直接关系到保险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从我国 经济转轨以及和全球接轨的形势来看,偿付能力监管制度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善。 (二)我国现行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内容 近年来,全球的金融局势出现了重大变革,在保险监管方面也出现了相同的趋向, 对控制和抵御风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保险市场发达国家都已经将偿付能力监 管作为保险监管制度的核心, 并且都意识到缺乏弹性的静态监管不能合理反映和应对保 险行业面临的风险, 各国的制度建设都在完善动态监管制度。 我国出于审慎监管的需要, 从各个方面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作出了许多规定, 逐步搭建以风险为基础的偿付 能力监管制度框架。保监会一直在实践中探索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继续 13 陈宇宁: “我国财产保险综合偿付能力监管研究” ,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年 10 月,第 43 页。 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研究 9 完善并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14系列文件。除了规定偿付能力额度外, 我国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手段还包括资本金限额、严格的费率监管、投资渠道限 制和保险保证金以及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等, 对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评估也受到保险监 管部门的严格控制。 1.资本充足率规定及监管措施 资本充足率是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进行监管最为核心的概念。 法律通过规范保险公 司的资本充足率,确定了一个认可资产超过负债的最低数额,而且还为公司设置了预防 破产发生的预警器。针对资本充足率的偿付能力监管手段包括非现场检查以及现场检 查。非现场检查是由保监会或者受委托的机构收集、分析保险企业的财务信息对其经营 状况进行分析,来监督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现场检查能够按照一定程度直接对保险公 司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检验核实, 重点在于核查证实其偿付能力报告的真实性及其经营 活动的合法性等,确保非现场检查使用的数据是可信赖的。资本充足率作为经过各国长 期以来保险理论和行业发展经验的验证而确定的量化标准, 在考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 面具有普适性。 围绕资本充足率,可以细化出三个关联紧密的概念:保险公司的实际资产、最低资 产以及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由保险公司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的比率计算得出。保 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中并没有关于最低资本的详细要求,作为补充保监会发布了 关于实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在该通知中,对财产保 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细化了不同的额度, 其中人寿保险公司部分又划分为 长期人身险业务和短期人身险业务区分规定。 根据规定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不得低于最 低资本,即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100%。保监会的监管措施重点针对资本充足率不达标 的保险公司,满足指标要求的公司被视为有可接受的破产概率。一旦保险公司的经营状 况出现问题,资本充足率达不到法定水平,将被视为重点监管对象。保监会采取措施对 其经营进行干预,包括责令增加资本金、限制开展新业务等手段。如果保险公司的资本 充足率依旧不能达标,保监会可能还会将对该公司采取接管或者其他必须的行动。 14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1-16 号依次为: 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和计算机软件 、 投资资产 、 应 收及预付款项 、 委托投资资产 、 证券回购 、 认可负债 、 投资连结保险 、 实际资本 、 综合收益 、 子公 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 、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人寿保险公司) 、 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 季度报告 、 保险 集团 、 再保险业务 、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财产保险公司) 。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反应保险公司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偏低 的资本充足率反映的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可能面临着威胁。 我国按照保险公司资本充足 率的高低程度规定了分级别的监管措施。对资本充足率指标相对较低的保险公司,保监 会可能责令其递交防范偿付能力下降的对策并采取必要的整顿方案。 对于资本充足率相 对较高的保险公司,只有出现了严重的潜在不利因素,才会对其采取相应措施。 2.动态偿付能力监管规则 动态偿付能力监管包括对保险公司将来经营状况的假定、 辩别可能对财务产生负面 影响的潜在因子、导致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情景假设、由此模拟测算保险公司的在未来 时点的现金流及经营状况,以及针对预估结果实施应对行为的系列动作。监管机构对保 险公司偿付能力实施动态监管, 能够有效的防范和化解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充足的风 险。 保监会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系列文件中,其中第 11 号动 态偿付能力测试(人寿保险公司)和第 16 号动态偿付能力测试(财产保险公司) 对动态偿付能力测试规则做了较为细致的规定。财险业和寿险业由于产品性质迥异,经 营风险也大相径庭。人寿保险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作出了稳定的给付 承诺。这就需要能够长时间保证最低的投资收益率,而利率的预先制定使得其面临未来 收益的不确定性。随着全球利率波动性加大和资本市场的震荡加剧,人寿保险公司的资 产风险主要是投资风险和信用风险。财产保险的保险期限相对较短,资金周转快,收取 的保费在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数字货币应用前景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金融行业智能投顾服务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通信行业物联网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全球市场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智能医疗器械发展前景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大连市2025辽宁大连工业大学赴北京体育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招聘事业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2025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2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佛山市2025广东佛山市三水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事业单位人员招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现场5S管理问题及改善
- 临床试验监查员工作总结
- 《目录学概论》课件
- 《保密意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物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知识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1章 劳动和劳动形态
- 生鲜店加盟合同模板
- 电影刮痧课件教学课件
- 游戏厅转让合同范本样本
- DB34∕T 4253-2022 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程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