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论语言对法律的作用及意义.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论语言对法律的作用及意义.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论语言对法律的作用及意义.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论语言对法律的作用及意义.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论语言对法律的作用及意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论语言对法律的作用及意义 论语言对法律的作用及意义 姓名: 张中华 专 业: 法学理论 研究方向 : 西方法理学 指导教师:周世中教授 年级: 2004 级 姓名: 张中华 专 业: 法学理论 研究方向 : 西方法理学 指导教师:周世中教授 年级: 2004 级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 人类社会的变迁而发展。语言传达人的情感,表达社会的意愿,是维系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纽带, 它是人类社会最有效的交际手段。 人利用语言交换彼此间的信息, 组织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协调社会中彼此之间的关系,以保证 整个社会有条不紊地运作,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从语言学的视角来定义语言:语言就是一个表意的符号系统。语言自最底层 往上,由单个的音位到语素,往上组成语词,然后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将其规范 成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语言是促使人类完成交际的工具,是组织进行社 会生活的基本手段,是激发人类思维的基础条件。从语用的角度来看,语言具有 思维性、交际性以及社会性的特征。人类在进行言语活动时,语言的思维性使得 人按照句法、语法规则组词造句就能够表达无尽的思想,其精确程度任何其他交 际手段都无法比拟;语言的交际性使它成为最为有效的交际手段;而语言的社会 性则将个体人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共同的社会群体, 并且维系着这个群体之间的交 流运作。以语言作为交际方式,使人在交际活动当中具有其他物种不可比拟的优 越性。 法的世界肇始于语言。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产物。国家要 对一个社会进行管理,调控和稳定,必须制定有限制性作用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 行为,于是国家和人民便形成一种契约的关系,久而久之这种契约关系就上升到 一种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这便是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 ii 家制定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在文字还没有出现 的时候,这种调和利益的规范,也就是法律,完全依靠语言来约定和传授。在文 字诞生之后,文字又担负起表述这一套规范的工具的角色。 语言是法律的符号表达,语言构建着法律的精神世界。语言之外不存在法。 语言是进行法律活动的基石,法律的意志通过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语言不光可以 承载法律的精神,体现法律的品质,还同时肩负着传达国家意志,行使法律规定 的法规的权力, 履行规定的义务, 解释法律文本的使命; 语言是法律思维的手段, 在法律活动当中,语言将思维活动从精神转化成为实体形式,表述思维判断的过 程与结果,从而达到解决法律问题的目的;语言传承和发展着法律文化,它调节 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法律关系,明确各个法律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承袭法 律传统和传播法律价值观念,彰显和弘扬法律文化。 我国学者立足于国内的司法、立法实践,吸收和消化国外法学已有的研究成 果, 倾向于把现代法律系统的基本要素概括为法律概念、 法律规则以及法律原则。 法律概念构建起整个的法律大厦,它是架构法律的最基础的要素,也是法律规则 和法律原则的基本组成要件。法律概念以名词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明确性和法 律性的语言特征。法律规则是技术性语言的规范整合,且深具逻辑性。法律原则 代表着公平与正义的要求,其语言特征表现为抽象性和参照性。 作为法律这门学科的符号载体, 法律语言不但架构起客观、 生动的法律程序, 并且影响着法律程序的运作。因为承载着专业理念的表达与传递,其语体风格和 语法结构,都凸显着鲜明的法律特征。法律语言是功能型语言,受专业所限,法 律语言在使用中显示着平实、凝练的风格,具有逻辑严谨、周密的语法结构。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法律日渐成熟与完善,但是作为 法律的符号载体的法律语言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语言失范现象随处可见。笔者 分析了我国法律语言中的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的语言特征, 指出其在实践操作操 作当中其存在的语言失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意在阐明,规范我国的法律语 言表述,对健全我国法制,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有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 iii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of human communication. language came into being as human society appeared, and it is developed as human society evolves. language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that it delivers human emotion and expresses social intention, that it is served as a ribbon connects each and all. to keep the whole society operating in order and drive it to develop forward, people exchange information, organize social activities, safeguard social life order, and harmonize social interrelationship in the way of language. linguistics approach to language: language is an ideographic symbol system.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phonemes make up morpheme, morpheme make up words and phrases, and,words and phrases, by means of grammar, make up sentence, which finally delivers a complete idea. language is a tool, which helps human being to complete communication, the basic measure, which organizes social activities, and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that inspires human thinking. pragmatics approach to language: language is provid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king function communicative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when people are practicing language activity, its thinking function enables people to express infinitude ideas by means of syntax and grammar, and all the other ways of communication can not compare with its accuracy. its communicative function makes i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communication, while its social function links all the individuals form a whole social community and, further, maintains individual communicative operation among the social community. with the help of language, human being, in terms of communicative operation, excels all the other species. the world of law is based on language. law is a special outcome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normative regulations have to be constituted to restrict human activities when the whole society is administered, stipulated and stabilized. h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y and iv people is the relationship of contract. as time passes, this kind of contract relationship upgrades as a social criterion that people commonly comply with, namely law. law reflects the will of a ruling class. it is a system of behavioral norms enacted or accepted by a state and law, and is guaranteed by the enforcement of the state power. before written language being invented, law, which was used to conciliate different interests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was completely constituted and conveyed by spoken language. since written language was invented, written language has played as a representing tool of behavioral norms as well. language is the symbolic expression of law, and it is language that constitutes the mental world of law. law dose not exist out of language. language is the footstone of law enforcement, that language delivers the will of the law directly. language bears the spirits of law, embodies the characters of law, but also undertakes the mission of conveying the will of states, of exercising the legal power, of implementing prescriptive obligation, and of interpreting law. language is the means of legal thinking. during the legal activity, language transforms mental practice into physical practice, expressing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judgment, thus solve legal problems. stipulating various legal relationships, defining legal bodie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heriting legal tradition, communicating legal value, language transmits and develops legal culture. basing on the domestic legal practice, and absorbing study results aboard, chinese scholars incline to conclude modern legal system factors into legal concepts, legal regulations and legal principles. legal concepts, serving as basic factors, make up the whole legal building. legal concepts are the basic parts of legal regulation and legal principles. legal concepts are represented in the way of nouns. definite and legal phases characterize legal concepts. legal regulations are the rational and logical integration of technical phases. legal principles embody the requirements of impartiality and justice, whose phases are abstract and consulting. as the symbolic carrier of law, legal language not only makes up v objective and lively legal process, but also influences the enforcement of law. due to the professional legal concept, legal language bears sharp legal characters. legal language is a functional language. confined with legal specialty, legal language is plain, condensed, logical, and rigorous. since opening-up policy, our country has speedup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legal system is mature to some extent today,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legal language. to illuminate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standardizing legal language, this thesis, taking legislation language and judicial language as examples, points out nonstandard legal language problems and advi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 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 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 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 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 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引言引言 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在谈到法律与语言的关系时说: “法与法律制度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形式” 。法的世界肇始于语言,法律是通过 词语订立和公布的。法律行为和法律规定也都涉及言辞思考和公开的表述与辩 论。 ” “法律语言与概念的运用,法律文本与事相关系的描述与诠释,立法者与司 法者基于法律文书的相互沟通,法律语境的判断等等,都离不开语言的分析。 ” 1 作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活跃因子,语言将人的思想领悟,情感体验等 感性经验规划整理,并加以记录,将其由感性认知转化成为现实存在。语言是法 律的符号载体,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不管是成文法还是不成文法,均要通 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而年代久远的法律条文、法律著述也是依靠语言将其记录 保存,才得以历经时代变迁仍能为今人所知。法律与语言,如影随行。 本课题的选择源自对法律与语言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目前国内对法律与语言 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法律语言的特征、功能,以及法律语言表述实践 方面,侧重于对单一的事物法律语言本身的性质的研究,而对于事物之间的 关系涉及法律与语言两者内部关系方面的研究,著述不多。本文着眼于分析 法律与语言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探讨语言对法律的影响以及作用来论述语言之 于法律的意义,并从语言表述的角度阐述了法律的基本要素的语言特征,最后分 析了我国法律语言表述的失范现象,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明确语言运用对于法律 的适用有着不容置疑的重大意义。 2 一、语言的概念与特征一、语言的概念与特征 (一)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将人与动物相区分的最重要的标志, 语言体现了物种进化过程当中凝 结的智慧和能力。卢梭对于语言的起源有着这样的表述: “由于说话是一第一种 社会表现,他(人)的语言形式只能是靠自然来形成。一旦人了解到别人同他一 样有感知,会思想,渴望或需要传达情感和想法,他就会寻找各种表达手段。这 些手段只能是感官的,人只能通过感官向别人施加影响。这就是用符号表达思想 的社会职能。 ”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逐渐熟练地掌握了语言,并运用这种 工具完成在群体社会种的交际活动。运用言语可以产生无数不同的话语,可以产 生从来没有人说过的全新的句子。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说出无数的话语。话语和句 法使言语活动区别于非人类的交际手段。按照句法、语法规则组词造句人就能够 表达无尽的思想,其精确程度是任何其他交际手段都无法比拟的。3进行言语活 动是只有人类才具备的能力。以语言作为交际方式,从根本上将人与其他物种区 别开来。 1溯源语言本体的两类观点溯源语言本体的两类观点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认知能力酒神俄尼索斯的女祭司大大张开的嘴 绝妙地传达了这一事实:动物虽然也可能有与人相似的行为、动作,但却缺乏完 成复杂思想交流的能力。出于什么的需要产生了语言?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同 时又是群居物种,独立的个体人与其他个体人之间是相依相偎,彼此影响的,这 种相互渗透的脉络关系使得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信息的交流、传递,达到交际 目的的实现。倘若局限于自然的需要,满足人诸如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 理需求,也许不依靠语言,而仅仅是依赖手势语言或者体势语言,就能使人完成 完整的交流。 但由这样的交流方式构筑的社会, 肯定与现在存在的社会相去甚远, 仅只由简单的手势语言或者体势语言构成的交际方式, 无法完成复杂的思想交流 活动,比如今日社会当中的商业贸易、选举立法、发明创造的行为活动简直不可 想象。 也许一些群居动物,比如蚂蚁、蜜蜂等可以通过自己种群中天然的语言系统 进行交流,比如用眼睛,触觉等自身的天然器官进行简单的行为沟通,但是这种 语言能力来自天然而非后天学习得来,它们天生就会使用这种语言与同伴交流, 但仅限于此,这种天然的语言永恒不变,改变发展更无从谈起。而约定的语言是 3 人类特有的。按照遗产学的观点,人生而有掌握并使用语言的能力,在物种起源 进化的历史变迁中,人的舌头、口、辩声系统、话语控制能力和脑组织结构及其 机制不断进化,语言便随之出现。 但语言到底由何而来,它的确切源头在哪里,这一问题困扰了过去几千年来 的探寻者,至今未有研究能得出一个可以全面解释回答关于语言起源问题的结 论,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语言学界将语言起源这个问题搁置一旁。正如最早 的人类总是把客观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归根于神力一样, 人类最初把语言 也归为造化的神笔。古老的带有宗教色彩的神话中都描写过语言的起源,而无论 其描述的语言的源头是出自希伯来语,或是阿拉伯语,还是汉语,这些推崇神授 语言的神话里的视角都十分主观,并且大多充满了狭隘的民族偏见。 关于语言的起源,学界有两类观点:一类尝试着眼于语言产生的原因或者条 件, 试图解释语言之起源, 恩格斯 “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 4的观点就属于此类;另一类关于语言起源的观点主要是侧重于语言产生具体过 程而展开。但不论是着重考察促使语言形成的外部条件,还是分析语言发展的历 史过程,学界就语言的起源问题始终各持己见,没有达成共识。从最初的个体人 的表达情感到群体人的交流思想,语言贯穿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追溯 其渊源对于更系统地定义语言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界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界定 “有两种东西,我思索的次数越多,时间越久,它们就越使我经受惊异和严 肃的感情那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脑中的语言。 ”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 曾经这样感叹语言的浩淼无垠,但著有语言论的布龙菲尔德在却将人类在潜 意识里的语言观概括成: “也许由于太平淡无奇了,我们对语言很少注意,把它 只看得像呼吸或者走路那样理所当然得事情。 ” 语言既简单又复杂,既平淡又潜 力无限,人类自从出生时的懵懂无知,到呀呀学语的启蒙开智,语言如同智慧之 光,引领人类从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社会集体的大我之中。 那么语言是什么,如何定义语言?达尔文认为“语言是一种艺术,就像酿酒 或做点心一样。 ”5 他把语言看作是习得一门艺术的本能倾向;罗宾洛克夫 ( robin tolmach lakoff)把语言看作是“让我们由爱生恨的力量” 6认为语言诉 诸人心最深的情感撞击;由美国人惠特尼(whitney)领军的新语法学派从历史 的角度,将语言定义成语言集团集体的精神产物而非一个自我发展的有机体7; 法国人尔尤泰将语言比作作是拥有一支陆军、一支海军的方言;印度人则把语言 看作是人类智慧的表达。无论如何定义语言,人们对语言这种交际符号本身的关 注,都传达着不同立场下的语言体会。 4 费迪南德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奠定 了整个现代语言学的基调,他当之无愧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眼中的语言,分为 语言和言语两部分,其中语言指的是整个语言集团的总体模式,也就是所谓的语 言体系。而言语活动则包括我们个人日常交际中所进行的交谈行为。他认为“语 言是一种自足的结构系统” ,8他把语言看作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像任何其他系 统一样,使一个符号区别于其他符号的一切就构成该符号;9“把一定数目的音 响形象和同样多的思想片段配合就会产生一个价值系统,即特定的语言符号系 统”10他在书中给语言下了这样的定义: “语言是什么呢?在我们看来,语言和 言语活动当然不能混为一谈;它只是言语活动的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 要的部分。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 一既能所采用的一套必不可少的规则。 ”索绪尔放大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将语言 归结成一种符号系统,也是表达观念的一种社会事实。他将语言界定成为一套社 会集团言语生活的总的规则。 “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布龙菲尔德是行为语言学家,他认为语言是由一系 列的刺激反应构架而成。他把语言看成是非遗传的,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掌 握的一个音义系统。他在语言论中写道: “任何言语社团的语言在观察者看 来总是一个复杂的信号系统。在任何时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语言都是一个 词汇和语法习惯的稳定结构。 ”11但语言到底是什么,布龙菲尔德从来没有下过 正式的定义。他认为语言不是来自遗传而是依靠后天的习得,与后天环境的影响 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也由此提出“言语社团”的说法,认为言语的习得不受人类 的生理群体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掌握不同种类语言的人结合,不会影响 他们后代的语言习得。 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则肯定了语言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同时又是一种交际 工具,他认为“语言使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 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这些符号首先是听觉的符号,是由所谓说话 器官产生的。不管本能表现和自然环境能给某些语言成分的发展多大刺激,不 管本能的趋势 (运动的或者其他的) 在多大程度上规定了语言表达的范围和方式, 人类语言本身并没有可以觉察到的本能基础。 ” 12萨丕尔的观点否认了语言本能, 注意到了语言的人为性,认为人要宣泄个体的喜怒哀乐的情绪积淀,所以人为地 创造出可供运用的一系列社会符号,这便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 的交际方法,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社 会的习俗,“因为它纯然是一个集体的历史遗产, 是长期相沿的社会习惯的产物。 ” 转换生成学派语言学家,上世纪 60 年代至今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 家乔姆斯基在自己的语言世界把语言看作是“有限手段的无限应用”13 他认为 5 语言是一套规则支配下的系统的符号集合。说同种语言的人,脑中都有一套大同 小异的语言规则,这种相似的规则支配着人运用合乎习惯的语法来组词造句,而 且这种规则还使人能过判断及排斥错误的语法规则, 在社会群体中达成正常的交 流。他认定“语言是句子的无限集合” ,因此可以将语言定义为“一切能够成立 的句子集” 。14 语言学家大多从考察语言的性质方面来定义语言,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语 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自最底层往上,由单个的音位到语素,往上组成语词, 然后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将其规范成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语言是促使人 类完成交际的工具,是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基本手段,是激发人类思维的基础条 件。 (二)从语用的角度审度语言的特征(二)从语用的角度审度语言的特征 纵观语言演化发展的历史长河,可以发现,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加,人事的复 杂,知识的传播,语言的特性亦在变化:它更精确,更少激情,更观念化,而不 是情感化,它诉诸人的理智,而不再诉诸人心。15 人生活在语言当中。人类最基本的种属特征,最突出有一下几方面:生理特 征、社会文化特征与思维特征。 16单纯从生理特征的角度来看,并不能彻底将 人与动物植物等生命个体区分开来,只能表明,人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而存在; 而人身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特征,将人作为独特生命个体的定义上升到质的层 面:作为独立个体的人,为了维持生存,进而求得个体发展,必须参与团体的活 动。如此一来,多个单独个体人组成了从事生产活动的团体,他们之间是相互合 作,或者是竞争的关系,这便是社会生活的雏形。人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为探寻自 身的积极意义,实现文明进步,自然要进行较高层面的精神活动至此,文化 生活揭开序幕。 思维活动伴随人精神世界的活跃而愈加奔放, 形成具有逻辑性的、 概念化的、范畴化的形式,这才达到运用语言成功传达思维的目的。人类文明就 在人的不断探索中日新月异地进步。 从生理特征社会文化特征思维特 征,要实现最终一层,也就是思维特征的表达,语言的协调、帮助不可或缺。语 言贯穿了人的种属特征的表达的始终。 语言又是人的语言,我们在进行言语活动的过程当中,呼吸、发声、送气等 等这一系列的生理特征都表露无疑,正是有了成熟完善的生理基础,我们才有条 件完成从简单过渡到复杂的言语行为。语言又是记录历史,传播文化的使者,千 百年来,正是因为有语言,人类的文化才得以传承和发扬,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 离不了语言,社会集团中的沟通离不了语言,不同文化的渗透更少不了语言的协 助,语言,深具社会文化属性。最后,语言的思维特征,为什么黑猩猩不会说话、 6 写字?动物族群之间只能完成简单的信息指认和传达, 但是一旦上升到比较复杂 的信息交流就无法识别?语言,正是特属于人类的语言,帮助人类完成复杂、高 级的信息传达,完成诸如描写、论述、质疑、推理等有逻辑的范畴式的思考。语 言的使用将人基本的种属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 1语言的交际性语言的交际性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一定存在着交际。 人聚在一起, 凡事都需要相互沟通交流, 个体人之间需要了解彼此的想法,告知什么事情,或者是提出什么要求,这些储 存于人脑中的事实,想法,知识等便是通常说的信息。一个人要把这些事实、想 法、知识等以某种手段传达给其他人,让其他人了解认识这些信息,交际活动便 完成了。人类社会中最基础的交际手段便是语言。 索绪尔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套抽象的符号和规律。 它既是言语活动的主要部 分,也是言语机能生成的社会产物,各个社会集团之间为了满足出于己方立场出 发的利益,会创造出适合本集团使用的一套语音、语词、语法组成的语言系统, 反过来,这一套语言系统又对身处这个集体内的各个成员起到约束的作用,如果 有个体的成员拒绝使用这套语法规则, 那他势必不能正确使用属于这个社会集团 的语言,那么他想在这个社会集团里完成交流就毫无可能了。而对于这个社会集 团创造出来的语言系统来说,如果整个语言系统遭受外来的破坏,结局很可能是 被同化,甚至是消失。比如世界上一些不发达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本民族发展落 后,过于依赖外来文明,表现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受到强烈影响,语言系统 中所使用的外来语言越来越多,加上如果本民族又不注意保护自身的语言传统, 那么这个民族本身的语言系统的使用越来越少, 最后就可能面临被另一种语言系 统所替代的危机。因此,语言是使用者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和规范出来的一套符号 系统,语言也同样制约着同一语言的使用者。人类在完成信息交换过程中组织语 言完成信息构建这一步的时候,就必须遵循同一社会集团中认可的语言规则。换 言之,交际活动的完成,需要交流的双方掌握相同的语言规则。 语言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手段,但它是最为有效的。早在很久以前,人类 就会使用表情、声音、动作来进行简单的原始交流,而且时值今日,这些古老的 交际手段仍然保留下来,辅助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这些语言之外的交际手段, 有助于人在交往当中更好的领会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传递更为丰富和具体的信 息。但是出去这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语言仍是最为高效和直接的,它就像是人 类的信号系统,通过它,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都能准确领悟对方的意思。从两 方面来分析:语言是最直观的交际符号,由它传递信息最为准确和可靠,语言的 排列组合有无限可能,它满足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基本交际要求,使用语言 7 作为交际手段,远比诸如电报之类的代语言交际手段更精确;其次,语言的物质 依附就是人本身,它是最容易获取的交际手段。因为人类用口来执行语言,不用 依靠外力,而且简单无负担,相对于表情、声音、动作等交际辅助手段,语言表 述更清晰有层次,社会认同感更高。 2语言的社会性语言的社会性 不能否认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古老的产物之一。 语言将个体人联系起来组 成一个共同的社会群体,并且维系着这个群体之间的交流运作。虽然某些群居动 物亦拥有本种群内认可的交流方式,但是它们的交流太简单、太原始,只能归为 发自本能的自然现象。世界上存在着五花八门的语言,不同语言之间在着音义对 应方面存在的差异将语言的社会性显露无疑。同样的意义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 有不同的音节表述,而不同的语言当中,同一种音节形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 同种语言当中表示同一意义也能通过许多音节不同的同义词, 这说明同一意义并 不只能对应一个音节形式。语言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语言是人类独有使用的交际 手段,语言是本质上是社会的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它不是个人的活动,语言具有社会性,指的是个体人尽管可 以自由独立地使用语言这门工具,但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当中不可能脱离社会, 更无法背离社会集团中的语言规则。社会里的个人都有各自运用语言的习惯,对 语言的适当的个人创新有时候还能对文化的传播起到促进的作用, 但是要想创新 语言,前提是必须符合大环境下的社会规则,传达信息时能让接受方正确清晰地 明白。这样一来,要想在语言上创新,使它能在社会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 在社会认可的语言规则允许范围之内,只有如此的发展中的语言才能为社会接 受,如果语言创新违背了它内在的社会规约,那么不要说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甚 至可能连语言最基本的信息传递要求都无法完成。 语言社会中存在着按各自意识形态、利益不同划分的社会集团,这些各不相 同的社会集团掌握着各自的语言。这些不同的社会集团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各 有特色,而身处不同集团的个体人亦有自己的一套语言使用习惯,那是否表示作 为抽象的,系统的语言概念就不存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语言不但是一种社会 现象,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社会现 象,因为语言并不需要依附于各个不同的社会集团,按各自意识形态、利益不同 划分的社会集团不影响语言的使用,语言属于社会,它的存在就是为不同的利益 集团服务。语言表述上所体现出来的意识形态,利益归属等方面的差异并不能否 定社会集团公认的语言规则。语言,不会因为某个社会集团的灭亡而消失,也不 会因为某种观念的死亡而消亡,更不可能在段时间内消亡,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 8 了它是一门交际工具, 不论是历史的过去, 还是今天的继续, 或者是明日的发展, 语言注定要为社会的继往开来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语言的思维性语言的思维性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 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思维的时候需要语言。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 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 17语言源自思维,语言反过来又可以影响思维的 发展方向。 现实经过人脑,被人脑进行记录和分析,然后综合成抽象的思维,也就是对 现实的一种间接的反映,这种反映的最终实现形式就是语词。通常人在对遇到的 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时候,特别是对专业的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脑海中会闪 过成串的词语,句子,这些成串的词语和句子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思维活动。没有 语言的组织便,无法进行思维活动,同样语言也不可能脱离思维。语言为思维活 动提供了基础,语言也是人类通过思维活动得出的产物。生理学指出,人脑的特 殊结构使得人类可以进行思维活动,思维是人脑独有的机能,其他物种不可能有 思维的能力。精密的人脑结构使得人可以通过对现实的比较、分析、综合来认识 外在的物质世界,在进行上述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当中,人脑对认识对象的判断会 表现为语词,或者是由语词组成的句子,如此反复,语言组织便慢慢成型。人类 对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是建立在语言活动的基础之上。 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会产 生“是什么” , “为什么”的疑问,其实这个疑问产生的过程就是获得思维的初级 材料,以便进行新的思考活动的过程。这些材料在日后的思维活动当中表现为具 体的语词或者是句子,也是为进行下一次的的思维活动储备原料,随着知识和经 验的积累,这些原材料的储备愈加丰富,慢慢地人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索绪尔将语言看作是在声音物质中组织起来的思想,他认为“语言对思想所 起的独特作用不是为表达观念而创造一种物质的声音手段, 而是作为思想和声音 的媒介,使它们的结合必然导致各单位间彼此划清界限。思想按本质来说是混沌 的,它在分解时不得不明确起来。 ”18思维是现实在人脑中反映这一活动的最高 形式,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最根本的认识。实现个体人思维能力的提高,依赖于 不断地汲取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文化知识沉淀, 而这些历史文化知识的承载 体就是语言。语言明确了思想的个体单位,它把人类从现实世界中获取的认识成 果与音节联系起来,然后将其转换成表示相对应意义的语词或者是句子。这些语 词和句子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如果没有词语和句子的架构,抽象思维也 就无从表达。思维活动的从开始至完成,起过程都离不开语言形式的表达,完成 一次思维活动,其实就是用语言来解构、分析、加工、得出结果的过程。离开语 9 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实体表达。 10 二、语言对法律的作用及意义二、语言对法律的作用及意义 无勿庸置疑,法律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语 言和法律很可能同时出现。人类社会发展伊始,个体人为了更长久、更高质量地 延续生命而组成群体,这个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需要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语言最 初作为一种传情表意的交流手段而出现。而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细化,经济文化的 不断进步,语言作为一切信息传递的载体,具有将人类精神生活的转化为符号记 录的独特性,它开始背负起越来越多的含义。而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特殊产物。无论身处任何时代,任何的历史活动都要由无数的个人的具体的社 会生活所构成,个人是进行整个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那么当这些单个的人的社 会活动交错的时候,具体的个人利益聚合在一起,这些具体的私人利益关系的综 合就构成了市民社会。当人类社会从物物交换发展到商品交换,私有制出现了。 至此, 人类社会当中的生产、 交换、 销售、 消费的大圈周而复始地开始循环运作。 在这样的循环环节内往往会出现不公平、不合理、不诚信等等的现象。为了控制 或者杜绝这些问题,避免其愈演愈烈,人类社会必须有一种避免利益间的冲突和 矛盾,维护公共利益的规范来约束个人的社会行为。这些规范起先以契约的形式 出现,它是约束个人行为,调和社会矛盾的手段,慢慢地随着人们相互间的契约 的订立,国家想要对这样一个社会进行管理,调控和稳定,必须制定有限制性作 用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于是国家和人民便形成一种契约的关系,久而久之 这种契约关系就上升到一种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这便是法律。在文字还没有出 现的时候,这种调和利益的规范,也就是法律,完全依靠语言来约定和传授。在 文字诞生之后,文字又担负起表述这一套规范的工具的角色。无怪乎法律被许多 人看作是语言的职业。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副主席美国法学教授 peter mtiersma 在其书 legal language 中说:“世界上没有多少职业像法律那样离不 开语言。”“法律就是言语的法律。 ” “道德和习俗也许是包含在人类的行为中的, 但是法律却是通过语言而产生的。 ”慕尼黑大学教授 a考夫曼以及新分析法学 派的继承人 n麦考密克认为:“the law is simply a matter of linguistics (法律只不 过是一门语言学的学问) .”19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依照法律进行的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法律事务与个人 或者群体的利益,甚至是国家民族的利益休戚相关。语言在诉讼非诉讼等法律事 务起着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言谬以毫厘,诉讼结果可能差之千里。语言运用的 正确性、准确性,与争议诉讼的过程紧密相连,在法律领域的语言运用,一直为 人们所关注。语言与法律形影不离。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人类最早问世的 11 古希腊诉讼知识课本,也是最早的修辞术课本;中世纪意大利诗人大但丁(1265 1321)在他的著作论俗语著作中,将“法庭的”语言与“光辉的” (经过 筛沥的)语言、 “中心的” (标准性的) 、 “宫廷的” (上层阶级通用的)语言并称 为“理想的语言” ,并指出法庭的语言是“准确的、经过权衡斟酌的”纯净语言。 法国作家司汤达 (17831842) 在创作 巴尔玛修道院 期间, 每天必读几页 法 国民法典 ,从中获得运用语言艺术的灵感与启迪。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的 作者、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除了从“故事里、歌曲里”学习语言外,还通 过法律诉讼中“供词的记录”中“研究俄罗斯民间的语言” ,使他作品里每个人物 的语言都符合其特定身份,显得栩栩如生。当托翁的作品涉及法律诉讼事务时, 十分得心应手。例如复活第一部八至十一节、二十至二十四节写法庭审判马 斯洛娃谋害商人斯梅利科夫一案时, 十分老练、 专业, 使该作品对旧俄国的政府、 法庭、监狱等的批判更加深刻有力。美国前总统林肯(18091865)亦是一位造 诣很高的演说家,早年曾攻读法律并任律师,在他学习辩才时,曾头顶烈日,徒 步往返 30 英里到一个法院旁听庭审与辩论,学习语言的运用技巧,其语言运用 方面的造诣, 与他日后任总统期间一些重要演说在美国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并被 视为演讲历史上的珍品很有关系。 二次大战后英国最大的法律改革家和享有射界 声誉的法学家、前英国上诉法院法院院长阿尔弗雷德丹宁爵士,在回顾他长达 半个多世纪的法律职业生涯时,深有感触地说:“要想在与法律有关的职业中取 得成功,你必须尽力培养自己掌握语言的能力。”另一位英国著名法学家、法官 曼斯斐尔德勋爵指出:“世界上的大多数纠纷都是由词语所引起的。”20 (一)语言是法律的符号表达 (一)语言是法律的符号表达 语言是进行法律活动的基石,法律的意志通过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语言不光 可以承载法律的精神,体现法律的品质,还同时肩负着传达国家意志,行使法律 规定的法规的权力,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