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工程专业论文)化学链燃烧过程中铁基载氧体与co反应的特性研究.pdf_第1页
(热能工程专业论文)化学链燃烧过程中铁基载氧体与co反应的特性研究.pdf_第2页
(热能工程专业论文)化学链燃烧过程中铁基载氧体与co反应的特性研究.pdf_第3页
(热能工程专业论文)化学链燃烧过程中铁基载氧体与co反应的特性研究.pdf_第4页
(热能工程专业论文)化学链燃烧过程中铁基载氧体与co反应的特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 l a s s i f i e di n d e x :t k16 u d c :t k l 6 d i s s e r t a t i o nf o rt h em a s t e rd e g r e ei ne n g i n e e r i n g t h e p e r f c r e s e a r c ho nr e a c t i o no ffebaseded e r t o r m a n c enr e a c t l o n o x y g e n c a r r i e ra n dc oi n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 c o m b u s t i o np r o c e s s c a n d i d a t e : s u p e r v i s o r : l i ux i n g l e i p r o f l iw e n y a n p r o f d o n gc h a n g q i n g a c a d e m i cd e g r e ea p p l i e df o r :m a s t e ro fe n g i n e e r i n g s p e c i a l i t y : s c h o o l : d a t eo f d e f e n c e : t h e r m a le n e r g y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h o o lo f e n e r g y p o w e ra n d 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m a r c h ,2 0 1 2 d e g r e e - - c o n f e r r i n g - - i n s t i t u t i o n : n o r t hc h i n ae l e c t r i cp o w e ru n i v e r s i t y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化学链燃烧过程中铁基载氧体 与c o 反应的特性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 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参1 彳彳磊- ji u 日期:p 年了月刁日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化学链燃烧过程中铁基载氧体与c o 反应的特性研究系本人在华北电力 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 华北电力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 解华北电力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为存在馆际合作 关系的兄弟高校用户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和交换服务。本人授权华北电力大学,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口 作者签名: 刻彳彳磊 剥醴轹刀饰 v 哦 铂 绷 日 月 f-,k 日稍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近年来,全球变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更加关注c 0 2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化学链燃烧技术作为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创新性想法,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 与此同时,载氧体的选择现已成为化学链燃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小型流化床试验台,结合热重分析仪等实验设备,对沉淀法 制备的铁基载氧体( f e 2 0 3 a h 0 3 、f e 2 0 3 s b a - 1 5 ) 的反应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同时 结合程序升温的热重分析方法,对反应前后的f e 2 0 3 ( 5 0 ) r a | 2 0 3 进行了化学反应动 力学研究,采用c o a t s r e d f e r n 机理方程来处理热重实验数据,得到了反应前后 f e 2 0 3 ( 5 0 ) r a 1 2 0 3 与c o 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介孔硅分子筛s b a 1 5 为惰性载体,可以有效提高载氧体的比表面积( 新制备的载氧体b e t = 4 6 5 0 6m 2 g ) ,高 温下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在燃料反应器中将活性组分f e 2 0 3 还 原成f e o ,然后迅速转入到空气反应器,将其彻底氧化为f e 2 0 3 ,可以有效提高载氧体 的载氧率,并且该燃烧过程容易发生。为进一步研究载氧体活性组分f e :o ,的还原反应 过程,本文采用m a t e r i a ls t u d i 0 5 0 ( m s ) 计算模拟软件,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等方法对f e 2 0 3 与c o 反应机理进行了的研究。基于f e 2 0 3 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c o 和还原过程 ( f e ”- - - ,f e 2 + - - * f e + _ f e ) 的研究发现,f e 2 + - - - ,f e + 是反应控制步骤,将f e 2 0 3 部分还原为f e o ( 即f e 2 0 a - - + f e o ) 过程与将其彻底还原为单质f e 相比较,更为高效,且能耗少,这一计 算结果很好的与试验研究相一致。论文的研究成果对铁基载氧体的优化,以及在化学链 燃烧技术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化学链燃烧;铁基载氧体;反应活性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g l o b a lw a r m i n gh a sc a u s e das e r i e so fp r o b l e m s ,w h i c hm a k e sp e o p l e p a y i n g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p r o b l e m so fg r e e n h o u s eg a se m i s s i o n s c 0 2c a p t u r ea n ds t o r a g e c l ct e c h n o l o g yi sa ni n n o v a t i v ei d e at os o l v ep r o b l e m so f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w h i c h h a v eb e c o m eah o ts p o ti nt h es t u d yo fa l lc o u n t r i e s m e a n w h i l e ,t h es e l e c t i o no ft h eo x y g e n c a r r i e ri sc o n s i d e r e da so n eo f t h e m o s te s s e n t i a lc o m p o n e n t so f t h ec l c p r o c e s s i nt h i sp a p e r , as e r i e so fr e s e a r c ho ff e b a s e do x y g e nc a r r i e r ( s u c ha sf e 2 0 3 a h 0 3 , f e 2 0 3 s b a 15 ) w e r ec a r r i e do u tb yu s i n gf l u i d i z e db e dr e a c t o r , t h e r m og r a v i m e t r i ca n a l y z e r , e t c t h ed y n a m i c sr e s e a r c ho ff e 2 0 3 ( 5 0 ) r - a 1 2 0 3w a sc a r r i e do u tb yu s i n gp r o g r a m w a r m i n gt h e r m og r a v i m e t r i c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d y n a m i cp a r a m e t e r so ft h er e a c t i o nw e r e o b t a i n e db yu s i n gt h ec o a t s - r e d f e r nm e c h a n i s mt od e a lw i t ht h et h e r m o g r a v i m e t r y e x p e r i m e n t a ld a t e s t h er e s u l t so fe x p e r i m e n t ss h o wt h a t u s i n gs b a - 15a si n e r tc a r r i e r , w h i c hc a ni n c r e a s es p e c i f i cs u r f a c ea r e ao ft h ef e b a s e do x y g e nc a r r i e re f f e c t i v e l y ( b e t = 4 6 5 0 6m 儋) ,a n dh o l dh i g ht h e r m a ls t a b i l i t yu n d e rt h eh i g ht e m p e r a t u r e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c l c ,t h ea c t i v ec o m p o n e n tf e 2 0 3w a sr e d u c e dt of e oi nt h ef u e lr e a c t o r , a n dt h e no x i d i z e d t h o r o u g h l yi nt h ea i rr e a c t o r , t h i c hc a ni m p r o v eo x y g e nt r a n s f e rc a p a c i t ye f f e c t i v e l y , a n dt h e r e a c t i o n p r o c e s sw a sl i k e l y t o h a p p e n f o r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 m a t e r i a ls t u d i 0 5 0 ( m s ) c a l c u l a t i o ns o f t w a r ew a su s e d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r e a c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b e t w e e nf e e 0 3a n dc 0 w a ss t u d i e db yu s i n gd e n s i t yf u n c t i o n a lt h e o r y ( d f t ) a n ds oo n b a s e do na d s o r p t i o n s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t e m p e r a t u r e sa n dr e d u c i n gp r o c e s s e sf r o mf e 抖i n t of e 2 十f e 十a n dt h e nj n t of e j tw a s f o u n dt h a tf e p f e + w a st h er e a c t i o n c o n t r o l l i n gs t e p w h e r ee f f i c i e n tp a r t i a lr e d u c t i o no f f e 2 0 3i n t of e or a t h e rt h a nc o m p l e t er e d u c t i o ni n t oi r o nm a yb em o r ee n e r g y - s a v i n gf o rc o o x i d a t i o n 。t h ec a l c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a r ei na g r e e m e n tw i t h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p e r l e c t l y t h e s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p r o m o t et h eo p t i m i z i n ga n da p p l y i n go fo x y g e nc a r r i e ri nt h e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 c o m b u s t i o nw i t ht h eg u i d a n c eo ft h es c i e n t i f i cm e a n i n g k e yw o r d s :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f e - b a s e do x y g e nc a r r i e r , r e a c t i v i t y 1 1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i i i 第l 章绪论1 1 1 课题背景1 1 2c 0 2 分离技术2 1 2 1 燃煤电厂捕集c 0 2 的主要方法2 1 2 2c 0 2 减排的主要路线一3 1 3 化学链燃烧( 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c l c ) 4 1 3 1 化学链燃烧技术简介4 1 3 2 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系统5 1 3 3 载氧体的研究进展8 1 4 化学链燃烧技术应用及其它研究1 3 1 4 1 化学链燃烧捕捉c 0 2 系统( c l cf o rc 0 2c a p t u r e ,c c c l c ) 1 3 1 4 2 化学链燃烧制氢( e x t e n d e dc l c ,e x c l c ) 一1 4 1 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15 1 5 1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1 5 1 5 2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1 6 第2 章铁基载氧体制备及优化1 7 2 1 引言17 2 2 试验方法和表征手段1 7 2 2 1 实验药品、设备和测试仪器1 7 2 2 2 铁基载氧体的制备一1 8 2 2 3 试验研究方法及试验台的搭建1 9 2 3 载氧体的性能指标2 0 2 。3 1 化学反应活性一2 0 2 3 2 载氧率( o x y g e nt r a n s f e rc a p a c i t y , r o ) 一2 1 2 3 3 积碳( c o k ef o r m a t i o n ) 2 1 2 3 4 其它性能指标一2 2 2 4 载氧体的性能优化2 2 2 4 1 焙烧温度的影响一2 2 2 4 2 活性组分含量的影响一2 3 2 4 3 惰性载体对载氧体的影响2 4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5 本章小结2 6 第3 章铁基载氧体的性能试验研究2 7 3 1 热力学平衡分析2 7 3 2 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2 8 3 3f e 2 0 s ( 5 0 ) m 2 0 3 性能研究2 9 3 3 1f e 2 0 3 ( 5 0 ) a h 0 3 动力学参数计算2 9 3 3 2 反应温度对反应活性的影响3 0 3 3 3 还原产物分析一3 4 3 4f e 2 0 3 ( 2 0 ) s b a - 1 5 性能研究一3 5 3 4 1 反应温度对载氧体性能的影响3 5 3 4 2 循环次数对反应活性的影响3 6 3 4 3f e 2 0 3 s b a 1 5 的表征结果3 7 3 5 本章小结3 8 第4 章c o 与f e 2 0 3 的反应路径计算研究3 9 4 1 软件介绍3 9 4 2c o 还原f e 2 0 3 的反应机理3 9 4 2 1c o 在f e 2 0 3 上的吸附3 9 4 2 2 反应势能面研究4 0 4 3f e 2 0 3 s b a 1 5 团簇吸附c o 的密度泛函理论一4 3 4 3 1 理论方法4 3 4 3 2 计算模型一4 4 4 3 3 态密度分析一4 4 4 3 4m u l l i k e n 电荷布局分析4 6 4 3 5 电荷差分分析4 6 4 4 试验与计算对比分析4 7 4 5 本章小结4 8 第5 章结论与展望4 9 5 1 结论4 9 5 2 展望5 0 参考文献5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 8 致谢5 9 - i v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课题背景 第1 章绪论 温室气体的扩散以及大气流动,使得全球气候异常,这不仅仅关系到各国自身的利 益,而且影响着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家园。世界各个国家很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解决 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目标。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六种主要温室气体: c 0 2 、c h 4 、n 2 0 、氢氟碳化物( n f c s ) 、全氟碳化物( p f c s ) 和六氟化硫( s f 6 ) 。其中2 0 0 4 年煤炭只占全球能源供给总量( t p e s ) 的2 5 ,但是由于含碳量较高,c 0 2 排放量约占全 球的4 0 ( 见图1 1 ) 1 1 i 。客观地说,全球气候变化是由自然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 用引起的,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的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 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c 0 2 等温室气体,成为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 全球 供应 缓麟澜鸵1 9 0 2 0 4 u 6 0 8 0 1 0 0 图1 - 1 全球主要能源供应与c 0 2 排放 其中,全球能源供应总量包括国际燃油。其它代表核能、水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 风能、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能源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发表的( ( 2 0 1 0 年国际能源展望表明:按照目前数据来看, 从2 0 0 7 年到2 0 3 5 年,世界能源消费市场消费总量将增加4 9 ( 见图1 2 ) 。与此同时, 世界能源相关的c 0 2 排放量将以4 3 的速率增长,预计c 0 2 排放量将从2 0 0 7 年的2 9 7 亿吨上升至2 0 2 0 年的3 3 8 亿吨,在2 0 3 5 年将会达到4 2 4 亿吨( 见图1 3 ) 。因此,减少 c 0 2 的排放,降低大气中c 0 2 浓度已成为解决温室气体效应的关键。 英国石油公司( b p ) 发布( ( 2 0 1 0 年世界能源统计回顾,报告指出中国化石燃料产 生的c 0 2 排放量比2 0 0 8 年增加了9 ,我国与2 0 0 8 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温室气体 排放大国,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7 0 亿吨c 0 2 的国家。中国承诺, 到2 0 2 0 年,单位g d p 产生的c 0 2 排放量将在2 0 0 5 年水平上减少4 0 5 0 。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0 72 0 152 0 2 0 2 0 2 52 0 3 02 0 3 5 图1 2 世界能源消费市场能源消费总量 图1 - 3 世界能源相关的c 0 2 排放总量 减排c 0 2 技术已成为全球性的研究课题,各个国家和国际研究机构均制定了对应的 研究规划,主要包括: ( 1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转化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用能; ( 2 ) 尽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供应中的份额; ( 3 ) 从源头上减少c 0 2 的排放,即把燃料燃烧后产生的c 0 2 分离出来以储存利用, 避免其排入大气。 1 2c 0 2 分离技术 1 2 1 燃煤电厂捕集c 0 2 的主要方法 分离回收c o :主要分为两方面:从燃烧排气中分离处理和从大气中分离固定。从燃 烧排气中分离回收c 0 2 的技术可分为:燃烧后处理技术、燃烧前处理技术和富氧燃烧技 术。工艺流程如图1 4 所示口】 ( 1 ) 燃烧后c 0 2 捕集方法:燃烧后处理技术是空气和燃料首先通入锅炉,进行燃烧; 燃烧高温烟气加热蒸汽,然后进入汽轮机进行发电;排出的低温尾气中主要含有n 2 ( 约 7 0 ) 和c 0 2 ( 3 1 5 ) ,最后捕获尾气的c 0 2 来达到减排的目的。燃烧后c 0 2 处理系统主 要包括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低温蒸馏法和膜分离法。 ( 2 ) 燃烧前c 0 2 捕集方法:燃烧前处理技术是空气首先通入空气分离器,将分离 出来氧气和燃料通入气化器内气化,生成合成气;然后捕集合成气中的c 0 2 ,c 0 2 分离后得到的h 2 用于燃气轮机发电。由于合成气中c 0 2 的浓度( 4 0 ) 远高于燃烧后 处理技术中尾气中c 0 2 的浓度( 3 1 5 ) ,因此c 0 2 的回收成本要低很多。目前还没 有大规模的气化电站在运行。c 0 2 的燃烧前处理系统一般涉及物理或化学吸收方法、 吸附分离法或膜分离法。 ( 3 ) 富氧燃烧技术【_ 3 i :采用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高浓度氧气,与锅炉再循环的烟气进 行混合,替代空气用来助燃,此时排放的烟气经过干燥脱水后可得到浓度较高的c 0 2 , 不必分离而将其直接液化回收处理。 o 8 6 4 2 f|暑qoi,镬躜黎器臻涩鎏妊黎器嚣程恭掣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燃烧厩 燃烧 窗氧燃烧 图1 - 4 全球主要能源供应与c 0 2 排放翻 1 2 2c 0 2 减排的主要路线 目前,减少c 0 2 排放的主要技术有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富氧燃烧 技术和化学链燃烧技术等。 ( 1 ) 吸收分离法 吸收分离法是利用吸收剂吸收混合气体中的c 0 2 而达到分离目的。按照吸收原 理不同,可分为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吸收法。物理吸收法是在加压下,有机溶剂对酸 性气体进行吸收,从而达到分离、脱除酸气成分的目的。通过压降的方式可以实现 有机溶剂再生,该方式能耗很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操作压力和温度下溶质在吸收剂 中的溶解度不同。选用的吸收剂应具有以下特征:对c 0 2 溶解度高、良好的选择性、 高沸点、无腐蚀性、无毒、性能稳定等。化学吸收法指,使原料气与化学溶剂在吸 收塔中发生反应,实现c 0 2 的吸收。同时使得溶剂形成富液,将其进入脱析塔中, 经加热富液分解成为c o :,从而实现分离回收c o z 的目的。选用有机胺类作为吸收 溶剂,具有很高的c 0 2 吸收率【4 】。化学吸收法耗热,再生能耗大,选择性差,c 0 2 气体负荷容量大时,需要很高的循环速度和大量的吸收塔,因此能量消耗和投资都 很大。 ( 2 ) 吸附分离法 通过吸附剂在一定条件下对c 0 2 进行选择性吸附,将c 0 2 解析分离的方法。常 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硅胶、分子筛等。按照改变的条件可分为:变电吸附 ( e s a ) 、变压吸附( p s a ) 、变温吸附( t s a ) 等。吸附剂在高温( 或高压) 时吸附c 0 2 ,降 温( 或降压) 后将c 0 2 解析出来,通过周期性的温度( 或压力) 变化,从而使c 0 2 分离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来。 ( 3 ) 低温蒸馏法 低温蒸馏法采用低温冷凝分离c 0 2 ,将烟气多次压缩冷却,引起c 0 2 相变,实 现从烟气中分离c 0 2 。为避免在冷却过程中烟气里水蒸气冷却形成冰块而阻塞系统, 就需要在分离c 0 2 之前,将烟气干燥除去水分。低温蒸馏法可以产生高纯液态的 c 0 2 ,便于管道输送。由于设备庞大,能耗较高,分离效果较差,因而成本较高, 一般适合于油田开采现场。低温蒸馏法包括直接蒸馏、双柱蒸馏、加添加剂和控制 冻结等。 ( 4 )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又称分子筛法,利用聚合材料对不同的气体具有不同的渗透率,将c 0 2 从锅炉尾部烟气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最大优点在于投资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1 5 j 。 工业上常见的分离c 0 2 膜为:醋酸纤维膜、乙基纤维素膜、聚苯醚等。膜分离方法 的驱动力为压力差,当分离膜的两边存在压力差时,对于渗透率高的气体,透过薄 膜的速率快,从而形成渗透气流;对于渗透率低的气体,透过薄膜的速率慢,在薄 膜的进气侧,形成残留气流,渗透气流和残留气流分别被引出,实现分离的目的。 ( 5 ) 化学链燃烧技术( c l c ) 化学链燃烧技术,是指通过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 即燃料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 中循环,实现氧的传递,为燃烧提供所需的氧。避免了空气中的氮气与烟气的混合 和c 0 2 被稀释的可能,从而实现c 0 2 低能耗分离,是一种可行的c 0 2 减排方式。这 种方法最初被提出来是用来提高电站热效率,但是同时具有分离c o :的过程中消耗 能量最少等优点。 1 3 化学链燃烧( 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c l c ) 1 3 1 化学链燃烧技术简介 1 9 8 3 年,德国科学家r i c h t e r 和k n o c h e 首次在美国化学学会年会上,提出利用金 属氧化物与燃料进行两步反应来代替传统的一步反应的化学链燃烧( 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 c o m b u s t i o n ) 的概念。1 9 9 4 年,i s h i d a 和金红光等人,结合链式燃烧和热力循环,提出一 种有效控制c 0 2 排放量的新型燃烧方式,即化学链燃烧技术( c l c ) 。化学链燃烧技术 示意图如下图1 5 所示。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1 - 5 化学链燃烧技术不意图 燃料在燃料反应器中,与反应器内的载氧体进行以下反应: ( 2 n + 脚) m 。q + q h 2 朋一( 2 n 十m ) m y q l + m h 2 0 + 力c q ( e q 1 1 ) 燃料反应器出来的尾气为c 0 2 和h 2 0 混合气,经过冷却可得高浓度的c 0 2 。被 还原的活性组分m ,0 x 一】被转移到空气反应器中,进行以下反应: 1 m ,q l + q 专m 。q ( e q 1 2 ) 还原态的活性组分与空气中的0 2 发生反应,被重新氧化,再次转移到燃料反应 器中进行下一个循环。空气氧化还原态的载氧体产生一些废气,主要包含空气中未 参加反应的n 2 和残余的0 2 。通过载氧体在燃料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中循环使用, 实现了传递的氧的目的,有效避免了空气中的n 2 与尾气混合,以及c 0 2 被稀释的 可能。反应所释放的热量取决于燃料和所选用的氧载体的种类,在给定的燃料载氧 体的情况下,反应所释放的热量可以根据经典热力学f 反应标准热,反应物比热和反 应温度) 来计算。因此,还原和氧化反应过程所释放的总热量也同样可以遵循一般情 况下燃料直接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燃烧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l oj 。 1 3 2 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系统 化学链燃烧技术中,要求氧载体与燃料的亲密接触,独特的反应器设计是物相 接触的关键。k r o n b e r g e r 等人 7 1 提出了一种适于化学链燃烧技术的通用设计方案( 见 图1 6 ) 。方案考虑了燃料流量、载氧体的流量、载氧体的载氧能力以及空气反应器 和燃料反应器的反应动力学等因素。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1 - 6 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系统设计流程【1 1 j w b l f 等人瞵j 提出化学链燃烧天然气联合循环( n a t u r a lg a s f i r e dc o m b i n e dc y c l e , n g c c ) 方案,指出c 0 2 捕获程度与化学链燃烧反应器温度和燃烧效率有关。相对于 燃烧后捕集c 0 2 的技术,化学链燃烧技术可以达到较高燃烧效率和捕集程度。并提 出高效的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系统( 见图1 7 ) 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 i ) 在燃料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之间有充分的颗粒循环,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烧。 ( i i ) 燃料和空气以及燃料和载氧体具有适度的接触时间,来达到最大的转化率。 ( i i i ) 具有很高的反应温度,来保证燃气轮机的最大效率。 ( i v ) 高压力运行保证电站拥有较高的发电总效率,同时高压有利于c 0 2 回收。 ( v ) 严格限制燃料反应器向空气反应器的c 0 2 气体泄漏。 图1 7 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系统设计示意图1 :】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设计,有一些设计已经开始进行低温模型和高温原型 的试验。研究证明:化学链燃烧在拥有两个相互连接的流化床的各种结构上都具有 相当大的优势【舢1 3 】。2 0 0 2 年,r y u 等人【灌】设计了5 0l ( w 化学链燃烧反应器,使用镍基 载氧体,以甲烷为气体燃料连续运行3 5h ,燃料转化率高达9 8 ;改用钻基载氧体, 持续运行2 5h ,燃料转化率高达9 7 。a d i n e z 等人【l5 j 用镍基载氧体在5 0 0w 化学链燃 烧反应器进行试验,燃料转化率可达9 9 。a d i n e z 等人 1 6 1 将铜基载氧体运用于10k w 化学链反应器中,两种不同的铜基载氧体颗粒运行时间均达6 0h ,燃料均可转化完全。 a d i n e z 等人在3 0 0w 的化学链反应器上,考察了n i 、m n 、f e 基载氧体与合成气天然 气的反应特性;s o n g 和k i m 1 。7 】设计了1k w 的化学链式燃烧反应器,并应用混合氧化物 n i o f e 2 0 3 b e n t o n i t e 为载氧体进行实验。试验表明:燃料c h 4 基本上可以完全转化; l y n g f e l t 等人f 掩】设计了1 0k w 实验台反应器,考察了两种不同的n i 基载氧体的反应特 性,运行时间均大于1 0 0 小时。试验表明:在化学链式燃烧中,选用n i 基载氧体可以 有效提高燃料转化率;p h i l i p pk 等人【 q 在2 0 0 9 年设计、搭建了用于链式燃烧的1 2 0k w 双型流化床反应器,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用钛铁矿n i 基载氧体作 为载氧体,进行了燃烧实验,来寻找一种适用于大型链式燃烧的载氧体。结果表明:在 大型化学链燃烧系统中,n i 基载氧体的反应性能良好;东南大学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沈来宏【2 ( 】提出燃煤串行流化床置换燃烧分离c 0 2 机理,分析了水煤 气反应、金属载氧体还原反应热力学关系特性;基于a s p e np l u s 软件,n i o :n i 为载氧体, 建立了串行流化床燃料反应器( 见图1 - 8 ) p q 各种物质的质量平衡、化学平衡和能量平衡模 型,对煤置换燃烧器分离c 0 2 进行了模拟。化学链燃烧装置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化学 链燃烧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是可行的。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 优化设计以及实现装置的长期连续运行。 空 空气 图1 - 8 化学链燃烧燃煤串行流化床装置【2 4 】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3 载氧体的研究进展 载氧体颗粒通过在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中循环流动,不断地为燃料反应器 中还原反应提供所需要的氧,同时将空气反应器中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燃料 反应器。因此,载氧体的化学及物理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化学链燃烧系统的运行, 载氧体的选择已成为化学链燃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载氧体颗粒应具有以下特 征:较高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使得燃料完全燃烧、较高的燃烧效率、高温下具有 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易流化、机械强度( 抗破碎、抗磨损能力等) 、抗烧结和抗 团聚能力、经济和环境友好【6 】。a l y n g f e l t 【2 u 对f e ,n i ,c u 、m n 基载氧体的活性 组分进行了利弊分析( 见表1 1 ) ,指出载氧体还应具有充分的反应速率,即载氧率( t h e o x y g e nt r a n s f e rc a p a c i t y , r o ) 作为载氧体新的评价指标。热力学研究表明【7 2 :金属氧 化物n i o n i 、m n 3 0 4 m n o 、f e 2 0 3 f e 3 0 4 、c u 2 0 c u 、c o o c o 作为载氧体是可行的, 与燃料充分反应生成c 0 2 和h 2 0 。高温条件下,纯金属氧化物持续循环能力差,一 般与其他惰性化合物混合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载氧体颗粒的比表面积、反应 活性、耐用性能和流化性能。用作惰性载体的物质主要有:a 1 2 0 3 ,s i 0 2 ,t i 0 2 ,z r 0 2 , m g o ,y s z ( y t t r i a s t a b i l i z e dz i r c o n i a ) - 等。9 2 3 2 引。 表1 - 1 载氧体活性组分的利弊定性分析瞵1 m a s a r ui s h i d a 等人 2 2 9 , 引) j 以f e ,n i ,c o 的氧化物作为载氧体,在热重分析仪 ( t h e r m og r a v i m e t r i c a lr e a c t o r ,t g r ) 上用h 2 ,c o 或c h 4 作为燃料,在载氧体组成、 颗粒尺寸、反应速率和选择等方面,对反应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h o n g g u a n gj i n a n dm a s a r ui s h i d a t = ;0 1 以h 2 为气体燃料,n i o 、n i o y s z 和n i o n i a l 2 0 4 为载氧体在 热重分析仪( t h e r m og r a v i m e t r i c a lr e a c t o r ,t g r ) 上研究了链式反应的基础动力学,并 克服了应用上的困难;为了研究高温( 高达1 4 7 3 k ) 、高压( 高达9b a r ) 的气固反应, 他们设计并搭建了个固定床反应器( 见图1 9 ) ,其中压力由自动压力调节器来控 制。该装置的主要部分为g c m a s s 系统( j e o lg c m a t e ) ,可以探测反应器排放的微 量气体。实验表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n i o n i a l 2 0 4 可以完全转化并且反应速率 很快,该载氧体在氧化还原循环反应中可再生性良好,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应用。 8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1 _ = _ :比j、e 捌 ( 。yl ( 1 w 等俐 r l i l _ 。 虢。 e2 2 鹾 扎 蕊; ? i 仉1 r f 气 生飞 _ l l o ( 托、l 一 1 调节阀2 质鬣流爨计3 蒸汽剥离肇y i4 期幼胍力调节器5 水冷嚣 6 r 穗热电偶及控制器7 榉晶8 反应篱9 拥热器l o 蟾力毙屡 图1 9 化学链燃烧固定床反应器原理图口4 1 西班牙的d i e g o 和a b a d 等人 2 也3 1 。3 】在热重分析仪上对c u 基载氧体进行了研 究。结果表明:机械混合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载氧体,在多个循环测试中显示出极 好的化学稳定性,但是机械性能显著降低。采用浸渍法制备的载氧体经过多个循环 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强度。因此,他们用浸渍法将氧化铜 负载在t i 0 2 上,考察了负载量、反应温度和循环次数对载氧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明:经过多次氧化还原循环的c u 基载氧体,依然保持很高的反应活性和燃烧效率。 瑞典的a n d e r sl y n g f e l t 等人【3 4 4 3 】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固体燃料的1 0 k w t h 化学 链燃烧试验台( 见图1 1 0 ) 上进行了试验,该试验台利用流化床技术将空气反应器( a r ) 和燃料反应器( f r ) 连通起来。首先,燃料在燃料反应器中和水蒸气混合气化,理想 情况下,气化气体与载氧体反应生成c 0 2 、h 2 0 和s 0 2 。然后,载氧体转移到空气 反应器中,与空气反应恢复到氧化态。作者采用铁矿石为载氧体,五种固体燃料( r s a , c e r r e j 6 n ,c o l o m b i a n ,p e tc o k e ,m e tc o k e ) 分别在9 4 0 。c 、9 7 0 。c 、1 0 0 0 。c 、1 0 3 0 。c 进行了燃烧试验。结果表明:焦炭的转化速率与温度有关,然而需氧量与温度无关; 需氧量与焦炭气化的合成气以及焦炭转化为气体的动力学参数有关。试验表明:通 过向燃料反应器间歇进料,保证试验台的持续运行,可以用于燃烧模拟系统正常运 行;通过分析空气反应器的气体,可以获得燃料反应器中颗粒的弛豫时间和弛豫时 间分布;与此同时,系统的运行参数、实际循环质量流量、碳捕捉效率是弛豫时间 和焦炭反应活性的函数。 a n d e r sl y n g f e l t 等人采用小型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等设备,选用铁矿石作为载 氧体,以c h 4 为燃料,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向铁矿石中加入5 、v t 的n i o ,不但极大的增强了载氧体的整体反应活性,而且使得燃料转化率显著提高。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量量量量量| 曼曼皇曼! 曼! 曼曼曼! 曼皇曼曼! 曼皇曼曼! 曼! ! 曼曼曼竺! 曼! 曼! 曼曼曼曼! 璺曼曼! 曼曼曼! 曼! 曼! 曼量量旨 i 精镩f f r 图1 1 0 化学链燃烧1 0 k w t h 反应器示意图1 3 9 】 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的潘卫平等人 4 4 - 4 6 1 确立了载氧体的氧传输能力、反应焓、化 学平衡和动力学分析一系列理论框架。分析指出:c u 基,n i - 基,c o 基载氧体可能 更适合用于固体燃料的化学链燃烧;m n - 基载氧体的氧传输能力较低,c 0 2 提纯受热力 学限制,还原反应的吸热焓较大;热力学分析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