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中文摘要 i 中文摘要 21 世纪的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 社会转型的双重转轨时期,国内的文化呈现多样性,国民的价值观念更趋多元化。 在大学生群体中,价值取向多元、道德失范也成为当今很多大学生的共同特征, 其中高职大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两极分化严重,自卑感较重,更多的关注职业与 就业,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也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 际教学。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 要渠道,也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别于普通 高等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在价值观上多元化的取向,导致日常生活中道德失范, 行为乖张,加上高职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薄弱,心理问题复杂等等,都给高职院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增加了空前压力。 自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工作以来,在教学方法上分别探索 了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法、情境式教学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 现状,但仍然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此种现状在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添 了压力的同时,也是一种动力的内在缘由。2006 年以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课程中实施了任务教学法,多年的实践表明,任务教学法在完成教学目的的 同时,能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并使这门课从师生的“授-受”单向关系转向双向的 主体间性的师生交流沟通关系,较好的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意图,也使这门课程成 为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围绕任务教学法的理论、方法和实施原则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展开论述,为高 职院校推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务教学法奠定基础研究工作。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高职院校 作 者:倪琳妍 指导老师:郭彩琴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task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c law courses, for example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china,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from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 transformation of dual transition, domestic culture diversity, national values more diversified. in the colleg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oral , also become abnormal today the common features of many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cluding cultural foundation is bad, polarization, inferiority is heavier, more attention and employment, occupational these influences students moral quality, can als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univer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 is the 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system,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hannel f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main pos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students in their school student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orientation, values in daily life, the behavior of morality, plus original perverse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foundation is weak,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tc., complex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increased unprecedented pressure. since the 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teaching work, in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explore shuld respectively, cas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thod, etc., in the context of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still not teaching situation is very good teaching purpose, achieve the status quo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er added pressur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 kind of dynamic internal reasons. since 2006, the 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years of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ask-based teaching purpos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a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course, and make students from the award - one-way relationship to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two-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good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ship achieved this course teaching intention, also make the course to teach students to become teachers, to learn, to learn and to learn to thin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ask-based around the theory, metho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discuss 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class teaching task foundation research work. key words: task-based 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ritten by ni linyan supervised by guo caiqin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前 言 1 前 言 每一个秋风乍起,丹桂漫香的季节,总会在课堂上又见一批新生,总会问同 一个问题“你们翻过面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书了吗?”得到的回答 类似于“这有什么好翻的”,“学习这个无意义”,“一堆大道理,没用”等等。 此后,学生漫不经心的听课,若有若无的出现,都会让教师授课的激情备受打击。 压力也是动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寻求课堂实时授课的有效性,激发学生上课 的热情,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最终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适时改革课程的 授课方式,变革课堂教学方法就成为关键所在,也成为研究该论题的初衷所在。 (一)研究的缘起 任务教学法研究的最初想法来自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改革时,必然要针对学生实际的思想 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思考,其中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一因素是影响该课程教 学改革的关键之处。 1、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 21 世纪的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工业文明向前发展的历史转型 期,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人们的就业观念、人们对待财富和社会责任的看法等 都发生了不同层次的转变,进而在价值追求上,人们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都呈 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转型发轫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随 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信息传媒的日益发达,世界各国的经济模式、政治运行 方式、生活态度以及观念文化迅速传入国内,并不断融入社会各个层面,与中国 社会的自身变迁交织,导致传统价值观念与外来价值观相互冲突,社会价值判断 日益呈现多元倾向,人们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日渐模糊,信仰逐渐缺失,人 的终极价值理念在追求感官享受中遭到无情冲击 ,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的多样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反映了社 会进步和开放的程度,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与之相伴生的利益多样化差异、利 益结构多层次交错的客观结果。 价值取向多元、 道德“失范”是当前很多大学生的共 同特征,在高职大学生身上亦有体现。不仅如此,高职大学生还有其自身的特殊 左玉萍,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6) :77 前 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2 性。他们文化基础较差,两极分化严重,自卑感较重,更关注职业与就业,这些 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也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高 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也 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学 校的学生,他们在价值观上多元化的取向,导致日常生活中道德失范,行为乖张, 加上高职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薄弱,心理问题复杂等等,都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的教学增加了空前压力。唯有不断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 方法,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才能增强课堂实效性。 在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学生上 课抬头率不高,课堂参与性不强,对课程的认可度不高。只有改变此现状,才能 从根本上去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符合该课程的教育意图。 2、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教师们是非常的敬业,他们以 无比的教学勇气,饱满的教学热情,在教学第一线孜孜不倦,积极变革和创新教 学方法,探索了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不同的 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现状,但与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差距, 还是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使师生双方都满意,教学的实效性不强,尤其是 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学生觉得教材的内容离自己生活太遥远,枯燥,不可信,对 政治理论不感兴趣。其次,高职的学生觉得学习专业课比较重要,该课程的知识 点之前学习都有涉及,因此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纪律观念淡薄,厌学和逃课等。 只有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大一的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课上对授课内容感兴趣,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该课程对于他们实现高 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建 设的参与者都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课”)课程任务教学法 的研究对于增强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实效性和积极探索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新方法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前 言 3 (1)研究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务教学法将丰富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发展。 (2)基础课任务教学法的研究可以为实践中的课堂教学方法找到理论的源头 以及理论的支持,从而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 2、现实意义 (1)研究基础课的任务教学法,将有助于进一步整合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 以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从师生的“授-受”单向关系转向双向的主体间性的 师生交流沟通关系。 (2)研究基础课的任务教学法将有助于提高基础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 力,增强课堂实效性。 (三)研究现状 我们要研究任务教学法,首先必须对于“任务”、“任务教学法”的概念进 行鉴定。国内外学者对此已经做过较为详细的研究,大致的情况如下: 任务一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用到, 比如 “今天我要完成做饭的任务” , “下午三点前你要完成数据库更新的任务”等等之类,词典上的解释之一为交派 的工作,解释之二为担负的责任。 国外学者对于任务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任务”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玩耍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m. long ,1985 :89 , 转引自 d. nuan , 1989 :10) . d. nuan (1989 : 10) 、 p. skehan (1998 : 95) 以及 j . richard (1985 :289) 等 。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 “任务”进行了界定,主要描述见下表 (根据英国学者 rod ellis 最新出版的专着 task - 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03 :4) 整理 (图表如下) 。 杨桂琴,试论“任务型”教学法产生的理论背景及其现实意义j,甘肃高师学报,2006(4) :94 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前 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4 通过上表我们明显可以知道以任务为载体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学习, 它可以与任何学习相关,在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新知识。作为课堂教 学的一种活动,任务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1) 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 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项目形式为目的;2) 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实际问题, 这一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现实世界中 某种活动的翻版,而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 生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庞继贤,2000 :3) 。 杨桂琴,试论“任务型”教学法产生的理论背景及其现实意义j,甘肃高师学报,2006(4);94 研究者 时间 主要描述 long 1985 任务是人们为自己或为他人所做的、作为义务性的 或有报酬的一项工作。 richard , platt18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1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依据 21 是教育。不管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实际上都在进行经验的改造。由于改造 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 说“教育即生活” 、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他认为生活和经验是 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 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 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 长和经验的改造。 “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 杜威主张“从做中学” ,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 识是虚渺的。 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 “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 “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 一的。 ”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 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德育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 品质,这与他的“从做中学”是一致的。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德育是各科教学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要把各门学科的教学作为理解社会生活方 式的手段,各学科的教材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利于德 育。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校的实施符合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 (2)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 埃米尔涂尔干是法国着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道德教育理论是其整个社 会学和教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涂尔干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事实,他从 社会立场出发建构了道德教育理论的。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道德的三要素 即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自律精神。 2)道德教育的目的 涂尔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个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一 分子”。所以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个人在道德上社会化,即按照符合所在社会 的规范和理想的方式去行为,或者说,道德教育就是要使个体的心理社会化。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依据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22 3)道德教育的内容 涂尔干认为道德教育既非单纯教给学生以一整套具体的 行为规范,也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道德推理的过程或发展他们表达道德情感的能 力。而是,既要使学生能够按照一整套规范去行动;又要用适当的方法去发展或 塑造那些一般的性向,这些性向一旦形成即能自行适应人类生活的特定环境。 4)道德教育方法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涂尔干并没片面强调灌输,而是从 其理性主义立场出发,认为教道德既非说教也非灌输,它要的是解释。 在当今的社会传统价值观念与外来价值观念相互冲突,社会价值判断日益呈 现多元倾向,人们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日渐模糊,信仰逐渐缺失,人的终极 价值理念在追求感官享受中遭到无情冲击;同时,网络的高速发展也极大地影响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判断和学习习惯,这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价值的多元化 和文化多样性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空前压力,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怎样才能达 到要求,实施任务教学法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3、心理学依据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过程理论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 “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 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他认为,人类的认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 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 他的主要观点:认识结构及其动态过程,皮亚杰的几个基本概念:图式(指 人的一种心理机能结构)、同化(原生物学概念,指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过程, 这里主要说明人类智力的发展也是生物的一种适应)、顺应(原有的图式不能适 应客体时, 通过调整原来的图式建立新的图式, 使认识图式发生质的变化的过程) ; 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提出心理发展四要素:a、机体的成熟因素;b、个 体对物体作出动作时的练习和习得经验的作用;c、社会环境;d、对心理起决定 作用的平衡过程(平衡过程是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在与外界物理和社会的环境 相互作用中不断调整认识结果的过程,也就是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的 规律。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依据 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也称之为“基本需求层 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的 积极反映。马斯洛在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时,紧紧抓住了人的需要这一 决定性因素,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分级 的,是由低级向着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规律对于教师如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有很强的启发作用,也能让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始终联系着教学的需要、 学生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价值体系存在两种不同的需要,一种是沿生物谱系上升 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种是随生物进化而逐 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每个人的身体中都蕴含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在人们成长成熟的不同阶段, 这些需要会不同层次的显现出来,而且需要的迫切程度也不一样。人的最迫切的 需要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所在。当人的需要从外部得到满足后,会进一步转化 为内在的动力,去实现下一步的迫切需要。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 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 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们身上所蕴含的五种基本,往往是无意识的。实际生活中,人们无意识的 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因为有时无意识的动机或许是人们内心需求迫切的 外在表现,能激发人们的潜能,做出不一般的行动。 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符合高职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思想政治课的教 学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我们已经在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找到了任务教学法实施的理论依据,俗 话说实践出真知,我们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去验证它的有用性。我们学校已经 基本完成了四届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务教学法的施教,从学 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到教师教学后的感受,都可以作为任务教学法实施的实践依据。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依据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24 (二)实践依据 1、三届学生基础课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c 学校从 2006 年起,每学期末就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一次本学期教学效果的问 卷调查(调查问卷见附件 2) ,具体的数据汇总见下表: 表二: 年份 题号 2007 2008 2009 选项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1 30.6% 35.8% 28.3% 5.3% 40.2%32.5%20.6%6.7%43.1% 36.4% 17.6%2.9% 2 68.5% 23.6% 4.3% 3.6% 70.2%26.3%3.5%0% 71.3% 24.7% 4% 0% 3 25.8% 36.5% 28.6% 9.1% 50.3%42.3%7.4%0% 62.1% 34.8% 3.1%0% 4 36.9% 56.4% 6.7% 45.8%52.1%2.1% 46.2% 50.6% 3.2% 5 20.3% 15.3% 38.5% 25.9% 31.5%26.1%27.2%15.2%15.3% 16.4% 38.2%30.1% 6 38.2% 52.3% 9.5% 0& 53.4%40.2%6.4%0% 65.2% 34.8% 0% 0% 7 32.5% 30.1% 15.6% 21.8% 28.4%36.2%23.1%12.3%25.5% 34.3% 28.2%12% 多选题结果显示: 2007 年,1679 名学生参与此问卷,多选题选择结果如下:: 选项号 人数 序号 a b c d e f g 8 378 589 452 675 113 9 752 53 264 127 152 423 230 10 1235 1528 1742 1056 852 2008 年,2058 名学生参与此问卷,多选题选择结果如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依据 25 选项号 人数 序号 a b c d e f g 8 389 275 354 586 575 9 783 352 175 82 42 1286 421 10 1574 1245 1175 954 356 2009 年,1872 名学生参与此问卷,多选题选择结果如下: 选项号 人数 序号 a b c d e f g 8 325 253 327 489 556 9 1042 25 41 74 13 895 241 10 1241 1354 1028 1104 358 通过上述表格的结果显示,实施任务教学法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学生对于本课程的认同度也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自 身理论水平和师德师风有明显的要求,而对于教学方法的要求也是逐年提高。 2、同行的访谈记录分析 四年多来,教研室的同事们一起讨论,一起备课,一起实践,对于接近四轮 的教学都进行了自我总结。通过和他们的面对面交流,把他们的教学感想大致总 结如下: s 老师认为,开展任务教学法以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学生参与课 堂的主动性也在增加,上课积极的学生日常参与学校的活动也很踊跃,并且能取 得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 j 老师认为,开展任务教学法后,学生上课的抬头率显著提高,师生关系进一 步融洽,对老师的业务要求日益提高,教师平时备课要更加用心。 x 老师认为,任务教学法的展开,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是个挑战。但课堂的 实际授课效果要比之前有明显的提高,学生课后会带着问题去主动找资料,通过 自己收集、思考的知识更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入耳、入脑、入心。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依据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26 以上三位教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授课核心成员, j 老师是本门 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其他都是主讲教师。各位老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 使用任务教学法后,普遍的共识是这课学生爱听了,会主动参与授课过程了,师 生关系更加和谐,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相结合, 让学生课上课外,校内校外都能主动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去武装自己的头脑,同 时付诸于实践,真正做到了知行统一。 3、已毕业学生的回访情况分析 通过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以及与 c 学校 2007 级学生的面谈交流, 就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后影响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大多数学生对于大一时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印象,有的还印 象深刻,原因是上课时参与了演讲、辩论、参观、拍卖会等活动。 (2)大多数学生觉得大一时上的这门课,对于他们在大一时及时调整自己的 学习态度,确定自己的大学学习目标,有很大的帮助。 (3)大多数学生觉得大一时学习的相关法律知识对自己顶岗实习和现在的工 作有一定的帮助。 (4)大多数学生觉得在这门课上能学到知识,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为人处 事、适应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 鉴于以上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结果的反馈,我们可以得知,任务教学法在提高 课堂授课的有效性,如实的达到教学目标以及践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意义方 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c 学校的学科教学改革历经四年,有了一些经验的积累,在 2009 级学生入学 的时候,我们把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梳理、整合,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务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并对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 素也进行了总结。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四、 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与影响因素 27 四、 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与影响因素 从学校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思路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具有一定 的实施程序。在实施过程中,师生会遭遇一些问题。问题分析显示,思想政治理 论课任务教学法在教学活动的真正应用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思想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一)任务教学法实施过程 1、基础课全课程的任务设计方案 c 学校根据课程改革计划总体要求, 为保证该课程的完整性, 决定在对学生进 行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和实践的指导。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每位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批阅学生 撰写的活动稿件、对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等。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对新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篇为单元,进行专题教学。 同时,授课教师注意搜集本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在教学中有 机地引进课堂,并适当地介绍给学生,促进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研究信息、成果的 了解,借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此,既能把有关科研 成果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并统一起来讲解,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深入了 解,又能激发起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某些学术问题探究的欲望,深受 学生的欢迎,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与榜 样作用。 为了更好的践行任务教学法, c 学校在实际教学中把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选取 合适的教学任务,去完成教学目标。以 2009 级新生教学为例,因这些学生刚刚离 开中学,习惯于应试教育,缺乏社会阅历和独立生活经历,加上刚进入大学,对 大学的校园环境、学习方式方法、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均需要尽快熟悉和 适应。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愿望、行为方式 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整体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运用以工 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法,配合专业教育,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服务。结合 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们就 2009 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整 体设计如下: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与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28 a、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a、依据标准: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 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 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 围绕该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进 行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b、兼顾授课对象的具体特性: 本课程整体教学设面向高职大学一年级开设。这些学生刚刚离开中学,习惯 于应试教育,缺乏社会阅历和独立生活经历。他们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校园环 境、学习方式方法、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均需要尽快熟悉和适应。与本科 院校相比,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愿望、行为方式等方面有自身 的特点,整体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运用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的项目教学法,配合专业教育,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服务。 b、学习情境设计 道德素养道德素养 锤炼锤炼 守法习惯 养成 守法习惯 养成 责任意识责任意识 培育培育 思品与法律思品与法律 载体:职业素质锤炼活动载体:职业素质锤炼活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四、 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与影响因素 29 序号 学习情境 能力训练项目/任务 学时 1 责任意识培育 子项目 1:人生新起点走进高职 子项目 2: “理想信念与成才”主题演讲 子项目 3: “共和国 60 年”影视评析 子项目 4: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 子项目 5:人生价值观辨析 12 2 道德素养锤炼 子项目 1:社会公德调查分析 子项目 2:职业道德专题讲座 子项目 3:婚姻家庭道德大家谈 8 3 法律精神养成 子项目 1:法的足迹故事中的法律 子项目 2:民法专题讲座 子项目 3:刑法专题讲座 子项目 4:程序法专题法庭审判视频赏析 10 合计 30 c、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编 号 能力训练 项目名称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 段及步骤 结果 (可展示) 1 子项目 1: 人 生 新 起 点 走 进高职 1、能增强对高职教育与自我认 同感。 2、能自觉培养高职生的崭新形 象。 3、能归纳出大学生活的新变化, 具有独立生活、自觉学习意识。 4、能结合自己实际,制订本课 程的学习方法。 1、了解高职教育学 习、 生活和交往的新 特点。 2、明确当代大学生 的历史使命和成才 目标。 3、明确提高思想道 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案例 分析,学生项目 练习 大学生学业规 划 2 子项目 2: “ 理 想 信 念与成才” 主题演讲 能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 心; 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能辩证地思考社会热点和焦点 问题。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 涵; 民族精神与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收集资料、归纳 整理、展开辩 论、教师总结 演讲稿 3 子项目 3: “ 共 和 国 60 年” 影视 评析 能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能把理 性爱国与公民责任结合起来; 能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效国之行;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 义传统;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增强国防观念。 拟定演讲稿、小 组演讲、小组互 评、教师总结 观后感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与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30 4 子项目 4: 革 命 传 统 教 育 实 践 活动 增强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的能 力;具备独立开展社会实践和调 查的能力。 中国光辉革命的光 辉历史; 党的三大作 风、 民族精神、 井冈 山精神、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 神、 大庆精神、 两弹 一星精神、雷锋精 神、载入航天精神、 抗洪精神、 抗非典精 神、汶川抗震精神。 参观、访谈、记 录、收获 活动感悟 5 子项目 5: 人 生 价 值 观辨析 能分析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现状; 能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出 实现的方法。 人生目的、人生态 度, 人生目的、 态度对人 生的重大影响。 演出、讨论 活动图片, 文字 稿 6 子项目 6: 社 会 公 德 调查分析 能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 出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能对如 何增强职业道德规范提出建议。 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 道德修养途径。 视频制作、展 示、欣赏、评论社会公德报告 7 子项目 7: 职 业 道 德 专题讲座 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 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 的要求,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 范的意识和能力。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大学生道德修养与 职业生涯的关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 观看视频,主题 研讨 小组发言稿 8 子项目 7: 婚 姻 家 庭 道 德 大 家 谈 能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初步分析起现代意义;能正确对 待校园爱情,处理好与学业的关 系,形成健康的婚恋观。 家庭美德; 学业与爱情 小组讨论 提交报告 小组发言稿 9 子项目 8: 法 的 足 迹 故 事 中的法律 增强知法、守法、护法的能力。 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 观看视频、教师 讲解、师生讨 论、教师归纳 案例分析作业 10 子项目 9: 民法专题 能够运用民法知识来分析现实 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 题。 民事主体、民事行 为、 民事权利、 民事 责任、民事诉讼时 效。 观看视频、分析 个案、总结归纳 11 子项 10: 刑法专题 能够运用刑法知识来分析现实 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 题。 犯罪的构成; 刑罚制 度;犯罪种类。 观看视频、分析 个案、总结归纳 12 子项 11: 程 序 法 专 题 法 庭 审 判 视 频 赏析 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 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问 题。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仲裁和调解制度。 观看视频、分析 个案、总结归纳 d、进程表设计、进程表设计(打*的为可选内容) 序号 学时 单元标题 能力目标 能力训 练项目 编号 知识目标 检查验收 1 2 任务 1-1: 任务 1-1: 人生新起点 走进高职 1、能增强对高职教育 与自我认同感。 2、能自觉培养高职生 1-1 1、了解高职教育学习、 生活和交往的新特点。 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四、 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与影响因素 31 的崭新形象。 3、能归纳出大学生活 的新变化,具有独立 生活、自觉学习意识。 4、能结合自己实际, 制订本课程的学习方 法。 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3、明确提高思想道德素 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 2 2 任务 1-2: 任务 1-2: “理想信念与 成才” 主题演讲 能坚定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信心; 与人沟通、与人合作 的能力; 能辩证地思考社会热 点和焦点问题。 1-2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提 交辩论提纲 3 2 任务 1-3: 任务 1-3: “爱国是一种 责任”主题演 讲 能理性地表达爱国热 情;能把理性爱国与 公民责任结合起来; 能将爱国之情转化为 效国之行。 1-3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 统;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增强国防观念。 以小组为单位提 交演讲稿 4 2 任务 1-4: 任务 1-4: 参观常州烈士 陵园 初步具备独立开展社 会 实 践和调 查 的 能 力。 14 常州光辉革命历史;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 成才关系。 每人一份收获体 会,每班一份实 践报告 5 2 任务2-1任务2-1: 大学 生道德小品表 演 (大学生价值 拍卖会 ) 能分析当代大学生人 生价值观现状; 能选择正确的人生价 值观,提出实现的方 法。 2-1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 态度对人生的 重大影响。 6 2 任务2-2任务2-2: 诚信 道德 flash 作 品赏析 能结合自己的职业生 涯规划提出相应的职 业道德规范,能对如 何增强职业道德规范 提出建议。 。 2-2 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 修养途径。 每人提交家乡或 大学城公民 遵守公德调查报 告 7 2 任务 2-3任务 2-3: 2007 年度全国道德 模范大家谈 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 论 内 化为自觉 的 意 识、自身的习惯、自 主的要求,提升职业 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 识和能力。 2-3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大学生道德修养与职业 生涯的关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 每人提交一份观 后感 8 2 任务3-1任务3-1: 宪法 专题观看 视频与教师讲 座 增强知法、守法、护 法的能力。 3-1 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9 2 任务3-2:任务3-2: 民法 专题对大 学生上当受骗 的个案分析 能够运用民法知识来 分析现实职业生活、 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 题。 3-2 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 事权利、民事责任、民事 诉讼时效。 提交案例分析作 业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与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 32 10 2 任务3-3:任务3-3: 刑法 专题对大 学生犯罪的个 案分析 能够运用刑法知识来 分析现实职业生活、 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 题。 3-3 犯罪的构成;刑罚制度; 犯罪种类。 提交案例分析作 业 11 2 任务 3-4:任务 3-4:程序 法专题参 观法庭审判或 模拟法庭课堂 活动 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 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来分析和解决现实职 业生活、家庭生活中 的法律问题。 3-4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刑事 诉讼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 法律制度; 仲裁和调解制 度。 e、第一节课设计 项目活动 1:认识新课程与熟悉新环境 目的:帮助学生熟悉学院、了解大学生活、学习、交往的新特点并尽快适应; 了解课程性质和教学方法并尽快适应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 准备:介绍大学生活、学习、交往的特点,课程简介,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行动:结合自己的感受,总结大学新生活的新变化。分析自己有无不适应的 地方,并寻找解决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考查学生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f、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考核方式具体比例如下: a、职业能力考核(60%) 具体包括:个人规划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 2025汽车租赁合同意向书
- 吉林省松原市七年级生物下册 4.4.4输血与 血型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20.1.1平均数第1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3 小数除法第2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年浙江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 线上线下融合导购员全渠道聘用合同
- 绿色环保领域个体员工合作协议
- 航空航天工厂派遣员工及航天器制造合同
- 酒店内部装修设计施工劳务承揽补充协议
- 运动素质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学
- 西方经济学简史
- 给小学生科普化学
-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新闻报道与舆论导向
- 局放实验操作规程
- 透明土实验技术的研究进展
-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
- 中石油职称英语通用教材
- 某火电厂输煤系统土建工程监理细则
- 室外消防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PE管施工及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