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doc_第1页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doc_第2页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doc_第3页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经济合作与民展组织OECD则把阅读能力作为评价该组织内成员国间教育成败的三大依据之一,我国现行教材也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无一例外地加强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历史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涉及材料繁多、文字浩繁,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其必要。事实上,所编写的历史新教材已作了大量工作。初中历史教科书就一个篇目设了多个材料,其中往往配置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等。由此可见,新教材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笔者就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略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为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学生一般来说都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他们的求知欲望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特别是学生的认知已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的时候,只要有合理的调动和引导,培养其兴趣相对容易些,但应当是有目的的培养能力的兴趣。1、言传身教,激励阅读兴趣。教师上课中引用的实例,应即具有生动性又具有相当的知识内涵,学生在得到心理愉快的同时,又从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进行自主的能力训练。2、善用教材培养阅读兴趣,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世界史下册的一幅漫画美俄争霸两人左手指向导弹,说明了什么?(战争一触即发)赫鲁晓夫满头大汗说明了什么?(战略优势在美方)通过生动的漫画表现与生动的知识内涵发掘,把学生的愉悦心情调动起来,又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科知识,这种兴趣的培养就成了能力培养的平台。二、培养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体验阅读,创造性的阅读,唯其如此,才能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培养能力。1、给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如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教师设疑,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京剧里看到的却是白脸的曹操。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对于学生选择性的阅读,选择性的表达,即使不完整,老师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有利于个性化阅读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2、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讨论。如学习中国古代史“康乾盛世”,教师就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康雍乾均是一代明君,他们造就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有的则认为,中国在明中后期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康乾不过是恢复封建主义的繁荣,违背了历史潮流,不值肯定。又有的同学进一步说明康乾盛世是历史的倒退,它的出现迟缓了中国的发展。通过这种极富个性的讨论,使问题越辨越清,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和思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3、有意识地加强与现实热点相联系。例如,中国近代的多元救国方案,内容就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医学救国,从中国民主革命角度看上述四种方案都有其局限性,都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救国。教师从现实角度设问:“从今天改革开放看这四种方案,有什么新结论?”经认真阅读四种方案的内涵并讨论现实的社会情况,同学们认识到:今天不是解决社会性质的问题,而是解决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只需把“救国”改为“兴国”就可以理解。它使学生把阅读与现实联系起来,而且为现实提供了有价值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创造力的培养。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力包含了汲取资讯、解答资讯和思考判断三个层面的能力,在形成阅读兴趣,养成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必须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以致提高效率。1、隐性知识的自主显示提示。课外读物是没有配备思考题的,就是教材中的材料有许多也是没有问题提示的,高中世界近代史有则材料: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马克思如果只是简单地阅读一遍材料,对理解教材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许多隐性知识也无法得到重视。所以,设计如下疑问: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何时传入欧洲?如何理解“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指的是什么?印刷术传入欧洲又有何作用?通过显性设疑,使隐含于材料的知识明朗化,同时又大大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如果能进一步提出: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化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而在它的故乡中国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为什么?那就把阅读思考能力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2、增强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强调“论从史出”原则,从而得出正确的史料分析结论。例如下述材料:中国的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的剥削也很残酷,带有半封建性。但富农一般都自己参加劳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农民的一部分。富农的生产在一定时期还是有益的。富农一般地在农民群众及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增加一份力量,在反对地主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学生在阅读中, 可以初步得出材料中包含的意思:富农是剥削者富农也参加劳动在某种情况下,富农生产有利于经济发展富农可能成为革命的同盟者。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设疑:富农生产为何在某个时期有利?(拥有生产资料)据此分析,在土地革命阶段,我党可能采取的富农政策(限制)有何积极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彻底打击地主阶级)。这样边问边阅读边质疑的阅读方式,有一个渐进提高的过程,可以更大程度地使学生获取信息,帮助理解材料。3、形成积极的比较阅读习惯,通过比较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高中世界近代史“彼得一世改革”,教师请学生比较阅读“康乾盛世”的相关史料。之后,教师设疑:彼得大帝与康熙在相同的年代,他们治理的国家情况如何?他们在各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何影响?你认为哪个帝王更伟大?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在比较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两国都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发展了经济,稳定了社会:彼得一世后,俄国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开始成为欧洲强国:中国在康乾后又陷入盛极而衰的历史怪圈,最终成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有的学生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得出:彼得一世的政策顺应历史潮流,而康乾的政策是开倒车,其创造的繁荣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他们还用图示法作佐证(如下图)他们从中得出结论:彼得一世更伟大,康乾的宏才伟略恰恰是我们的悲哀。通过这种比较阅读,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历史内涵的理解是何深刻!4、注重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历史学科的知识既是零散的又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正确结论,要勤加整理、归纳,使之系统化。例如中共在各个埋藏的历史要领知识,如果将各个片段的历史知识统一进行归类,进行串连,那么这个知识也就系统化了,它便于记忆、分析,益于知识能力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