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信息缺失引起的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信息缺失引起的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信息缺失引起的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信息缺失引起的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信息缺失引起的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信息缺失引起的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信息缺失引起的错误记忆:信息缺失引起的错误记忆 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 基础心理学 申 请 人 姓 名: 于婷婷 导 师 姓 名: 毛伟宾副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0 年 月 日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 号 2007020142 分 类 号 b84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10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文献综述 . 1 1 错误记忆的概念及早期研究 . 1 1.1 错误记忆的概念 . 1 1.2 错误记忆的早期研究 . 1 2 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 . 2 2.1 基于单词的错误记忆研究范式 . 2 2.2 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研究范式 . 3 3 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 . 5 3.1 影响编码阶段的因素 . 5 3.2 影响保持阶段的因素 . 7 3.3 影响提取阶段的因素 . 8 4 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 . 9 4.1 内隐激活反应假设 . 9 4.2 模糊痕迹理论 . 9 4.3 来源监测理论 . 10 4.4 熟悉感归因理论 . 10 4.5 激活/监测理论 . 11 二 问题提出 . 12 1 问题提出 . 12 2 研究目的 . 13 3 研究假设 . 13 三 研究方法 . 15 1 实验一 间隔时间对信息缺失所引起的错误记忆的影响 . 15 1.1 被试 . 15 1.2 实验材料 . 15 1.3 实验设计 . 16 1.4 实验程序 . 16 1.5 研究结果 . 16 1.6 讨论 . 18 2 实验二 预警对信息缺失所引起的错误记忆的影响 . 19 2.1 被试 . 19 2.2 实验材料 . 19 2.3 实验设计 . 19 2.4 实验程序 . 20 2.5 研究结果 . 20 2.6 讨论 . 22 3 实验三 记忆负荷对信息缺失所引起的错误记忆的影响 . 23 3.1 被试 . 23 3.2 实验材料 . 23 3.3 实验设计 . 23 3.4 实验程序 . 23 3.5 研究结果 . 24 3.6 讨论 . 26 四 总讨论 . 2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不同性质信息对真实与错误记忆的影响 . 28 2 间隔时间对真实与错误记忆的影响 . 28 3 预警对真实与错误记忆的影响 . 29 4 记忆负荷对真实与错误记忆的影响 . 30 五 本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 33 六 结论 . 34 参考文献 . 35 已发表论文 . 42 后 记 . 4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信息缺失引起的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以往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的研究中, 总是采用信息误导的方式来干扰被试的 回忆,使其错误地记起事件的部分信息,然而关于人们在没有误导信息的干扰下 是否可以错误地记起事件的某些信息的研究却较为鲜见。在本研究中,采用一种 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研究范式信息缺省范式,它使用有组织的事件,研究在 没有误导信息干扰的情况下,通过三个实验,层层深入地考察了间隔时间、预警 类型和记忆负荷这三个因素对由缺失信息引起的错误记忆的影响作用, 以期探讨 错误记忆的产生机制,找到哪些影响因素可以减少错误记忆,从而加深对错误记 忆的理解。 本研究共包括三个实验: 实验 1 设置了不同的间隔时间条件考察不同性质的 事件在错误记忆方面的差异,采用 2 3 3 三因素混合设计,自变量为影片版本 类型(关键信息呈现版本、关键信息缺失版本),间隔时间(0 分钟、20 分钟、1 小时) ,片段类型(旧片段、缺失片段、控制片段) ,其中影片版本类型与间隔时 间均为被试间因素,片段类型为被试内因素。实验 2 采用了不同的预警类型,考 察关键信息呈现、关键信息缺失事件在不同预警条件下错误记忆的差异。采用 2 3 3 三因素混合设计,自变量为影片版本类型(关键信息呈现版本、关键信息 缺失版本) ,预警类型(无预警、事前预警、事后预警) ,片段类型(旧片段、缺 失片段、控制片段) ,其中影片版本类型与预警类型均为被试间因素,片段类型 为被试内因素。实验 3 采用不同的记忆负荷,考察关键信息呈现、关键信息缺失 事件在不同记忆负荷下错误记忆的差异。采用 2 2 3 三因素混合设计,自变量 为影片版本类型(关键信息呈现版本、关键信息缺失版本) ,记忆负荷(低记忆 负荷、高记忆负荷) ,片段类型(旧片段、缺失片段、控制片段) ,其中影片版本 类型、记忆负荷均为被试间变量,片段类型为被试内因素。 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 短时延迟条件下(0 分钟、20 分钟、1 小时) ,无论是错误记忆还是真实 记忆均没有发生变化,但其信心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长。 (2) 与无预警条件相比,无论是事前预警还是事后预警均能减少由信息缺失 引起的错误记忆,但是不会对真实记忆产生影响,且不会对人们记忆的信心水平 产生影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3) 降低记忆负荷并没有对真实记忆产生影响。在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与 高记忆负荷相比 (4 个事件) , 低记忆负荷 (2 个事件) 可以减少错误记忆的发生, 在关键信息缺失条件下,记忆负荷没有对其再认成绩产生影响,但与高记忆负荷 相比(4 个事件) ,低记忆负荷(2 个事件)降低了错误记忆的信心水平。 (4) 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的错误记忆以及真实记忆均高于关键信息缺失,但 两者之间的信心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关键词:错误记忆;信息缺省范式;信息缺失;间隔时间;预警;记忆负荷 分类号:分类号:b842.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alse memory caused by missing information abstrac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ople can falsely remember some parts of an event after being exposed to misleading suggestion about it. however, few researchers have examined whether people falsely remember some parts of an event when there is no such misleading sugges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uthor explored that the effects of three factors, delay, warning, and memory load on false memory in 3 experiments by using slide paradigm, which is a paradigm of false memory based event and uses structured events without misleading information. the final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demonstrate further which factors can reduce the false memory so as to understand false memory deeply. in this study, thre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1) experiment 1 studied differences of the false memory between crucial present version and crucial absent version under the different delay, which adopted a 2 3 3 mixed factorial design, video versions (crucial present version, crucial absent version) and delay (0 minute, 20 minutes, 1 hour) were between subject design and clip types (old clips, missing clips, control clips) was a within subject design; (2) experiment 2 studied differences of the false memory between crucial present version and crucial absent version under the different warning conditions, which adopted a 2 3 3 mixed factorial design: video versions (crucial present version, crucial absent version) and warning types (no warning, pre-warning, post-warning) were between subject design, clip types (old clips, missing clips, control clips) was a within subject design; (3) experiment 3 studied differences of the false memory between crucial present version and crucial absent version under the different memory load, which adopted 2 2 3 mixed factorial design: video versions (crucial present version, crucial absent version) and memory load (low memory load, high memory load) were between subject design and clip types (old clips, missing clips, control clips) was within subject design. results of the thre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1) after short delay (0min, 20min, one hour), false memory or true memory didnt change, but the level of confidence increased with delay. (2) compared with no warning condition, both pre-warning and post-warning could reduce false memory effect rather than affect true memory, but have no effect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on the level of confidence. (3) memory load did not affect true memory but affect false memor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rucial present, low memory load (two events) could reduce false memory effect compared to high memory load (four eve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rucial absent, memory load had no influence on false recognition while low memory load (two events) could reduce the level of confidence compared to high memory load (four events). (4) false memory and ture memory were both higher in the crucial present condition than that in the crucial absent condition, but there werent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level of confidence between the two conditions. key words: false memory; slide paradigm; missing information; delay; warning type; memory load category number: b842.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一 文献综述 1 错误记忆的概念及早期研究错误记忆的概念及早期研究 1.1 错误记忆的概念错误记忆的概念 记忆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而且,为了深入了解记忆,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根据记忆提取的准确性,可以将其分为错误 记忆(false memory)与真实记忆(veridical memory)。 真实记忆就是指正确地报告出 曾经呈现过的词或者发生过的事情。 而错误记忆则是指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 有出现过的事件,使记忆与事实发生偏离,它是人类记忆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扭 曲现象。错误记忆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类记忆本质的重要信息,因此对错误记忆 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潜在的记忆过程。 1.2 错误记忆的早期研究错误记忆的早期研究 公认的最早开始对错误记忆进行实证研究的是 f. c. bartlett。 1932 年, bartlett 出版了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一书, 书中详尽介绍了他对记忆所进行的系列 实验研究,并且指出记忆并不仅仅是痕迹的重新兴奋过程,而是可想象的重构或 建构。他认为记忆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记忆具有建构的特征,在回忆中,人 们会使用已保持的经验以及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对原始材料进行建构并进行解释, 以重新生成记忆内容。bartlett 的“记忆建构观”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做出了很大 贡献,至今依然影响着人们对于错误记忆的理解。但是,bartlett 1932 年的研究 并未引起当时实验心理学家们的注意。 1959 年 deese 的研究中提及针对单词的错误记忆表现出了记忆的建构特点, 1965 年,underwood 利用单词词表研究了单词的错误记忆现象,发现当测验词 能够由先前学习过的词产生联想时(比如学习词为“桌子” ,而测试词“椅子” 虽未在学习词中出现, 但可以通过 “桌子” 联想) , 则较容易出现虚报, underwood 认为这种记忆错误现象是由编码时的内隐联系反应 (implicit associative response) 造成的。后来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虚报和与意义相关的词表有很大关系,这种 现象就是关联性错误记忆或关联性记忆错觉(relatedness false memory or memory illusion)也称为关联效应(relatedness effect)。1971 年,bransford goff 和 roediger, 1998) 。 研究者通过实验模拟了日常生活情境, 让被试想象经历某件 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结果发现想象提高了他们相信这些事件确实发生过的程度, 这就引发了想象膨胀,这种想象膨胀实际上是一种信心膨胀。 想象膨胀范式是典型的实验前后设计,其经典范式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提供给被试一分列有多项童年事件的生活事件清单(life event inventory, 简称 lei) ,要求被试判断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每件事发生过的可能性 (采用等级量表来 评分) 。至少间隔两周后,被试进行第二阶段实验想象清单中的某些事件。 第三阶段,要求被试再次填写生活事件清单,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并不 特别指明是否要完全按照第一次填写。实验主要根据想象事件发生过的可能性 评分值的前后变化,来分析想象膨胀。 2.2.4 信息缺省范式 很多证人证词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受到误导信息的干扰后, 会错误的记起事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的部分信息(loftus,miller watson, mcdermott gallo, roediger neuschatz, payne, lampinen 杨治良,王思睿和唐菁华,2006) 。 3.1.2 呈现方式 呈现方式是指在学习阶段是按词表(block)顺序呈现还是将所有的词表混 合在一起随机呈现(random) 。由于在 drm 范式中,向被试呈现的词表中,词 表项目之间具有语义关联,而且每个词表中所有项目均与一个未呈现过的关键 诱饵之间具有高度语义关联,因此,根据扩散激活理论,连续学习词表中若干 个有高度语义关联性学习项目,可能会导致在测验阶段激活关键诱饵而引发更 强错误记忆效应。关于词表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的显著影响的研究证实了这一 理论假设。mcdermott(1996)的研究发现按词表呈现比随机呈现引发出更高的 错误回忆,但无论按词表呈现还是随机的呈现方式对学过项目的正确回忆没有 显著影响。toglia、neuschatz 和 goodwin(1999)则发现按词表的呈现方式提 高了回忆准确性,但同时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回忆也有所提高。而且,当采用再 认测验时也表现出相似的结果(mather et al, 1997; tussing b. j. pesta, 2001; c. j. brainerd, 2001; k. sugrue 2001)。但是,词表数量是否会影响错误记忆 的产生,这种词表数量的不统一对实验结果的概括力是否有影响却鲜有研究。 3.2 影响保持阶段的因影响保持阶段的因素素 在记忆信息的保持阶段,学习和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保持时间间隔)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是否会导致不同水平的错误回忆和错误再认,也是一个主要研究问题。 对错误记忆的研究中发现, 虽然在学习项目呈现24小时之后进行再认测验, 对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成绩有所下降,但是还是观察到了稳定的错误记忆 (payne et al, 1996) 。在 mcdermott(1996)的实验中,当学习和测验之间的 时间间隔为 2 天时,在自由回忆任务中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回忆超过了对学过项 目的正确回忆。郭秀艳、周楚和周梅花(2004)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在 2 小 时内的保持时间间隔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样发现错误记忆效应并没有减弱。 杨治良、王思睿和唐菁华(2006)使用基于单词的 drm 范式以及基于事件的误 导信息干扰范式,采用 5 种时间间隔的控制条件(0 小时、0.5 小时、1 小时、 24 小时和 48 小时)对错误记忆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采用 drm 范式,在不同的 时间间隔条件下,错误再认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也就是说关联性错误记忆不 具有时间效应;而采用误导信息干扰范式,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错误记忆显 著增加。 上述研究的结果表明,与真实记忆相比,错误回忆和错误再认随时间发生 变化的规律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3.3 影响提取阶段的因素影响提取阶段的因素 3.3.1 测验情境 情境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是考察在测验时某些情境因素对未呈现词的错误再 认的影响。因此,情境相关因素往往侧重于测验情境,它是指在测验阶段中可 能对未呈现词的错误再认存在影响的一些背景因素。marsh,mcdermott 和 roediger(2004)将其称为测验引发的启动,他们认为如果激活同样发生在测验 阶段的话,应该可以观察到测验引发的对关键诱词的启动效应。这个因素最初 是来自于内隐方面的研究。许多无意识过程都涉及情境效应(schwartz roediger loftus,miller manning, 2000; 杨治良,王思睿, 唐菁华, 2006;郭秀艳,李荆广, 2007;毛伟宾,孙丽苹,于婷婷,2010) , 关于不同记忆负荷对事件错误记忆的影响还鲜有探讨。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将 考察目击事件数目减少、记忆负荷降低会对错误记忆会产生何种影响。 3.1 被试被试 随机选取了山东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共 67 人参加本实验,其中男生 35 人,女 生 32 人,平均年龄为 20.05 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自愿参加,而且都 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实验结束后赠送小礼品。 3.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 同实验 1。 3.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 223 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 1(被试间变量)为影片版本类 型,分为两个水平:关键信息呈现版本和关键信息缺失版本;自变量 2(被试间 变量)为记忆负荷,分为两个水平:低记忆负荷(2 个事件)和高记忆负荷(4 个事件) ;自变量 3(被试内变量)为片段类型,分为三个水平:旧片段、缺失 片段和控制片段。因变量是再认成绩与信心水平。 3.4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 整个实验分为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同实验 1。唯一不同的是观看关键信息 呈现版本影片组和关键信息缺失版本影片组的被试分别有一半被试观看两个事 件, 一半被试观看四个事件的影片。所观看的两个事件由实验 1 中的四个事件两 两随机组合,而观看的四个事件顺序则同实验 1 一样采用拉丁方进行平衡。 3.5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 表表 3-1 两种版本影片的不同类型片段在不同记忆负荷条件下的再认成绩两种版本影片的不同类型片段在不同记忆负荷条件下的再认成绩(m sd) 影片版本 记忆负荷 旧片段 缺失片段 控制片段 关键信息呈现版本 低记忆负荷 高记忆负荷 .938 .112 .438 .250 .094 .125 .945 .091 .688 .219 .102 .050 关键信息缺失版本 低记忆负荷 高记忆负荷 .859 .203 .469 .287 .063 .112 .862 .144 .500 .232 .099 .052 对被试的再认成绩进行 2(影片版本类型:关键信息呈现版本、关键信息缺 失版本)2(记忆负荷:低记忆负荷、高记忆负荷)3(片段类型:旧片段、 缺失片段、控制片段)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片版本类型的主效应 显著,f(1, 63) = 4.786, mse = 0.172, p = 0.032;记忆负荷的主效应显著,f(1, 63) = 4.349, mse = 0.156, p = 0.041; 片段类型的主效应极其显著, f(2, 126) = 406.436, mse = 10.998, p 0.001, 事后检验表明: 旧片段的正确再认率分别显著高于缺失 片段与控制片段的错误再认率( md = 0.378, p 0.001; md = 0.812, p 0.001) ;缺失片段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控制片段的错误再认率( md = 0.033, p 0.001) 。 记忆负荷与片段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 f(2, 126) = 3.356, mse = 0.091, p = 0.038;影片版本类型、记忆负荷与片段类型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 f(2, 126) = 2.764, mse = 0.075, p = 0.067,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关键信 息呈现条件下, 记忆负荷的主效应显著, f(1, 30) = 5.930, mse = 0.188, p = 0.021; 片段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 29) = 950.390, mse = 0.156, p 0.001,事后检验表 明: 旧片段的正确再认率分别显著高于缺失片段与控制片段的错误再认率 ( md = 0.379, p 0.001; md = 0.844, p 0.001) ;缺失片段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 于控制片段的错误再认率( md = 0.465, p 0.001) ;记忆负荷与片段类型的 交互作用显著,f(2, 29) = 4.507, mse = 0.156, p = 0.020,进一步检验表明:高低 记忆负荷对旧片段的正确再认率及控制片段的错误再认率没有显著影响 (f(1, 30) = 0.05, mse = 0.00, p = 0.830;f(1, 30) = 0.05, mse = 0.00, p = 0.818) 。但高低记 忆负荷对缺失片段的错误再认的影响极其显著,f(1, 30) = 9.06, mse = 0.50, p =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 0.005;关键信息缺失条件下,片段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 32) = 302.602, mse = 5.287, p 0.001,事后检验表明:旧片段的正确再认率分别显著高于缺失片段与 控制片段的错误再认率( md = 0.376, p 0.001; md = 0.780, p 0.001) ; 缺失片段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控制片段的错误再认率( md = 0.404, p 0.001) 。其他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关键信息呈现版本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旧片段缺失片段控制片段 回 答 “ 是 ” 的 概 率 低记忆负荷 高记忆负荷 关键信息缺失版本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旧片段缺失片段控制片段 回 答 “ 是 ” 的 概 率 低记忆负荷 高记忆负荷 图图3-1 两种影片版本的不同类型片段在不同记忆负荷条件下的再认成绩两种影片版本的不同类型片段在不同记忆负荷条件下的再认成绩 表表 3-2 两种版本影片的不同类型片段在不同记忆负荷条件下的信心水平两种版本影片的不同类型片段在不同记忆负荷条件下的信心水平(m sd) 影片版本 记忆负荷 旧片段 缺失片段 控制片段 关键信息呈现版本 低记忆负荷 高记忆负荷 4.792 .246 4.667 .516 4.500 .837 4.606 .473 4.188 .575 4.308 .947 关键信息缺失版本 低记忆负荷 高记忆负荷 4.000 .500 3.833 .764 5.000 .000 4.765 .309 4.602 .507 4.786 .579 对被试回答“是”的信心水平进行 2(影片版本类型:关键信息呈现版本、 关键信息缺失版本)2(记忆负荷:低记忆负荷、高记忆负荷)3(片段类型: 旧片段、缺失片段和控制片段)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片段类型的主 效应边缘显著,f(2, 64) = 2.997, mse = 0.680, p = 0.057,事后检验表明:对旧片 段回答 “是” 的信心水平显著高于对缺失片段回答 “是” 的信心水平 ( md = 0.218, p = 0.014) ; 对控制片段回答 “是” 的信心水平边缘显著高于对缺失片段回答 “是” 的信心水平( md = 0.326, p = 0.059) ;对旧片段与控制片段回答“是”的信 心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 md = 0.108, p = 0.457) ;影片版本类型与记忆负荷 的交互作用显著,f(1, 32) = 4.175, mse = 2.435, p = 0.049;影片版本类型与片段 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2, 64) = 5.204, mse = 1.180, p = 0.008;影片版本类型、 记忆负荷与片段类型三者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2, 64) = 2.998, mse = 0.680, p = 0.057,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记忆负荷与片段类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6 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关键信息缺失条件下, 记忆负荷的主效应显著, f(1, 15) = 5.077, mse = 1.434, p = 0.040,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回答“是”的信心水 平显著低于高记忆负荷条件;片段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 30) = 5.761, mse = 1.225, p = 0.008,事后检验表明对旧片段回答“是”的信心水平显著高于对缺失 片段回答“是”的信心水平( md = 0.510, p = 0.033) ;对控制片段回答“是” 的信心水平显著高于对缺失片段回答“是”的信心水平( md = 0.675, p = 0.024) ;对旧片段与控制片段回答“是”的信心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 md = 0.165, p = 0.106) ;记忆负荷与片段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2, 30) = 3.730, mse = 0.793, p = 0.036,简单效应检验分析表明,两种记忆负荷条件下的旧片段的信 心水平之间差异显著,f(1, 15) = 12.43, mse = 1.45, p = 0.003;两种记忆负荷条 件下的缺失片段的信心水平之间差异显著,f(1, 15) = 4.85, mse = 1.46, p = 0.044;两种记忆负荷条件下的控制片段的信心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f(1, 15) = 0.39, mse = 0.11, p = 0.541。其他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图图 3-2 两种影片版本的不同类型片段在不同记忆负荷条件下的信心水平两种影片版本的不同类型片段在不同记忆负荷条件下的信心水平 3.6 讨论讨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关键信息呈现还是关键信息缺失条件下,低 记忆负荷与高记忆负荷的旧片段的正确再认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记忆负荷的增 高或降低并没有影响人们的真实记忆。同时我们发现,只有关键信息呈现时,低 记忆负荷条件下的缺失片段的错误再认率才显著低于高负荷记忆条件; 而关键信 息缺失时,两种记忆负荷条件之间的缺失片段的错误再认率没有显著差异,可见 减少记忆负荷可以降低对非关键信息的错误再认, 却没有影响对关键信息的错误 再认, 这表明记忆负荷的减少虽然可以降低错误记忆,但却会受到事件所呈现信 息性质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