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论文)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pdf_第1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pdf_第2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pdf_第3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pdf_第4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社会学专业论文)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日前发布的二 00 五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瘾青少年 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 13.2%,另有约 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青少年网络成瘾 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影响因素是多样化的,亲子关系是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种 影响因素。因为亲子关系能直接作用青少年个体的人格发展,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情 绪行为,导致亲子互动能直接且深刻地影响青少年网络行为。我国目前关于网瘾青 少年这个特殊群体的亲子关系研究较为贫乏,深入探讨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方面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主要运用非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法,采取目的性抽样法,通过 2009 年 2 月到 2009 年 3 月对 12 到 18 岁这个年龄段的 16 个网瘾青少年或有网瘾倾向的青少 年的访谈和观察获得第一手的定性材料,通过对这些定性材料的梳理和分析,笔者 将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分为暴力报复型、专制仇恨型、溺爱散漫型和疏忽 冷漠型等四种类型,并从孩子和父母两个角度呈现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存在亲子感 情淡漠,亲子沟通少,亲子间的尊重和理解不够,亲子间相互不信任,父母对孩子 教育期望值过高,部分家长信奉“鞭子下出孝子”的思想,亲子双方都存在个性缺 陷等问题。 在完成对这些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静态考察后,笔者又从网瘾青少年身份形 成和身份解除两个角度对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进行了动态的分析,从早期亲子关系 与初步触网、亲子对抗与逐步跌入网络黑洞、亲子矛盾激化与网瘾身份完全形成三 个阶段来呈现并解释了亲子关系与网瘾青少年身份形成的内在逻辑关联,笔者认为 不良亲子关系发展和恶化的过程也是网瘾青少年身份形成的过程;最后笔者又对网 瘾青少年身份解除过程中亲子关系的新特点进行了分析,在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 家长应学会将网瘾的子女建构成一个好孩子,给予他们爱与信任,与他们共同努力 应对网络成瘾问题,这些努力都是网瘾青少年走出网瘾,解除网瘾身份的关键动因。 在本研究的最后,笔者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对网瘾青少年亲子冲突的根源,亲 子关系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心理学作用机制,青少年沉迷网络原因的多样化,网 络时代亲子关系的新特点进行了讨论,希望这些讨论结果能启发后来研究者发现更 多的研究目标。 关键词: 青少年 亲子关系 网络成瘾 身份形成 身份解除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the china youth net addiction data report(2005) which released recently shows that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youth is about 13.2% of the total internet users, while there are about 13% of young people is inclining to internet addiction. youth internet addi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young people indulge in the network is involve a variety of factor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s one of the factor which worthy of the attention. because individual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is affect by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directly. chinas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of the network of young people is poor, so depth study about the subjec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non-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s used as main methods in this study, purposeful sampling method is also be used. the firsthand materials are obtained by 16 addicted or inclining addicted young people who are interviewed and observed by the investigator.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of internet addiction youth is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which are violence - the revenge type, autocratic - hatred type, spoil - faced type, neglect - cold typ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re found by the investigator .such as faint feeling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parents and children do not respect each other, parents and children do not trust each other, parents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the children is too high, some parents believed in the spoil the child under the whip, both parents and children are have personality defects . dynamic analysis on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of internet addiction youth is explored from two angles such as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 and the de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after the static study. the inherent logic associated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s rationale from three development processes such as early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initial contact network, parents children locked in a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stalemate and fall into the network abyss, contradiction is exploded and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proces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which is deteriorating driven the process of the youth fall into internet addiction is summarized by the investigator. the new features of the process which the youth free themselves from internet addiction is analyzed by the investigator. the conclusion about parents should learn how to build the children to be a goodchild, give them love and trust, work together to deal with the issue with children, are summarized by the investigator. the root causes of conflict in parent-child, the reason of why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mpacts young people indulging in the network, the youth fall into the network abyss is in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 internet era are all explored by investigator lastly. maybe researchers will find more research goals later which inspired by the research. key words: adolescent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 the de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 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我国首次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2005)显示:在当今中国青少年 中,有网瘾的比例达13.2%,另有l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在13到17岁的未成年 网民中,网瘾比例达17.1%, 1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的很多学者都已经从社会、学校、家庭、网络本身、青少年个体以及青少 年的同辈群体等角度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并依据这些原因来寻求解决青少 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办法。目前研究中对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关注较少,即使是家 庭角度的研究也主要侧重家庭教养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瘾青少年这个群 体较多地受到医学、心理学的关注,学术界更注重从医学或者心理学的角度去救治 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然而,笔者认为网络社会中的亲子关系是目前青少年网络成瘾 研究中最需要研究的领域,也是最值得研究的领域。因为亲子关系能直接作用青少 年个体的人格发展,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情绪行为,当一种影响因素能直接作用个体 的本质时它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其次,父母是对孩子上网行为最敏感(相对于 社会、学校等其他因素而言) ,也是最希望帮助孩子预防和应对网络成瘾的,同时他 们在帮助子女预防和应对网络成瘾的过程中会产生频率较高、内容较深刻的亲子互 动,这几点决定了他们在孩子网络行为中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都是最直接最深刻 的;最后,许多经验事实表明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这 种关联的具体内容和程度尚处于未知状态) 。 然而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之间的联系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网瘾 青少年与其父母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网瘾孩子所感知的亲子关系和父母眼中的网 瘾孩子有什么差别?如果亲子关系真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在青 少年沉迷网络的过程中,他们的亲子关系会有什么样的特点?亲子关系在青少年网 络成瘾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到底是怎样的?在网瘾青少年身份逐步解除过程中,亲子 关系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 1 转引自 孟育群网瘾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中国家庭教育2008,4:3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综述 1.2.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 1.2.1.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基本类型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基本类型 young(1996)将互联网成瘾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网络色情成瘾,如强迫性地使 用成人网站以获取网上色情作品等;第二类是网络关系成瘾,如在聊天室或 qq 中 结交的网上朋友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第三类是网络强迫行为,如强迫 性的网上赌博、网上购物或网上交易活动;第四类是信息超载:是指强迫性的网上 冲浪或资料搜索;第五类是计算机成瘾,如沉迷网络游戏,这类是中国青少年网络 成瘾的最主要类型。 1 1.2.1.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 (1)外在原因 首先,网络自身的去抑制性 2、新奇性、交流的独特性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 因素。从网络去抑制性方面来说,通过上网可以使人获得一种从现实生活的规范和 约束中“解脱”出来的快感、刺激和满足;而网络的新奇性则使个体在上网过程中 始终感到新奇刺激,同时还伴随着“掌控”世界的成就感;网络交流的独特性则让 交流的时间变快,范围变广,自由度变高。这几种特性都是网络的吸引力,从而可能 在网络成瘾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3 其次,外在环境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目前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沉迷 网络与家庭、学校、社会诸多因素相关。陶宏开教授认为:“上网成瘾是个社会现 象,但中国的未成年人上网成瘾却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其特定的成因,它是中国 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诸多原因造成的一个果。” 4 1 转引自 顾海根国外网络成瘾研究简介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9:32 2去抑制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由于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的自我克制大大削弱或 不复存在,从而人们的网上行为表现出一种解除抑制的特点,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存在巨大差别。 3 陈妮娅网络成瘾研究综述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126 4 陶宏开孩子都有向上的心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52、52-54、55、53、7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2)内部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走向成熟的时期,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关键阶段, 也是比较容易出现成长问题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自制力较差,缺乏对事物的 客观判断能力,如果缺乏相应的指导和约束,青少年网民很容易沉迷网络。 1 一些研究者认为:“青少年个体的人格特质如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 可、害怕被拒绝等可能是促成网络成瘾的原因,也就是说,病态心理作为一种个性 倾向,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与网络成瘾相关的潜在的病态心理包括: 抑郁、社交性焦虑、物质依赖等。” 2 1.2.1.3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 首先,网络成瘾危害青少年的生理健康。“青少年网络成瘾容易引发诸如心血 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焦虑症、抑郁症等方面的病症,还会导致 视力下降、眼痛、怕光、骨骼发育不良、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下降。” 3 其次,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格、个性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kraut 等人发现过多 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会导致心理幸福感降低,turkle 也发现青 少年过度上网交友将导致社会孤立(social isolation)和社会焦虑(social anxiety)。 4 第三,网络成瘾还会影响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互联网成瘾者比非互联网成瘾 者更有可能通过互联网遇见新人、进行社会试验(social experirnent),相应地, 他们面对面(face to face)的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减少。缺乏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仅 有线上交流的社会经验)和缺乏统一性的构成(网上的匿名身份)是阻碍青少年社 会性发展的两个主要缺点。”5 最后,网络成瘾也会影响青少年学业发展。 1 昝玉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中国青年研究,2005,7:71 2 张朝,于宗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班主任2003,9:25 3 陈美荣浅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成因及对策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 27(1):110 4 崔丽娟,王小晔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3,26(3):503 5 崔丽娟,王小晔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3,26(3):50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1.2.2 亲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1.2.2.1 青少年亲子关系的新特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亲子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关颖(1999)在 有关家庭德育面临的新问题中指出亲子关系出现了4大新特点: 一是家庭结构变化 , 亲子互动不同以往;二是生活节奏加快 ,导致亲子关系淡漠;三是孩子的自主意识 增强,渴求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四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对成年人的影响增大。 1 1.2.2.2 关于亲子冲突影响的研究关于亲子冲突影响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认为亲子冲突既有负面作用也有正面作用。心理学家 holm beck 和 hill (1988)认为在个体心理内部水平上 ,冲突可以增强个体自主性。 “亲子间的较 多的冲突与争吵可以促使青少年对父母作出更为成熟、 现实的评价,并最终与父母 建立更为成熟的关系,并且常常带来心灵的解放。冲突所磨合出的情感基础可以帮 助青少年学会通过协商的方式与父母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个体自主性 日益发展起来,逐渐放弃了对父母的依赖 ,青少年期亲子间的冲突提示父母青少年 的自我概念与期望开始发生变化。 ” 2 另外一些研究者则认为亲子冲突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有研究发现: “冲突频 率与青少年行为不良及行为障碍存在一定联系。临床家庭中的青少年比非临床家庭 中的青少年报告了更为频繁和紧张的冲突,那些离家出走和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与父 母间常具有较高的冲突水平。 ” 3 1.2.2.3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化的基本单位,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个体社会化有及其重要的影响。 张青方在有关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证实:父母 教养方式的各层面与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和自我同一危机有显著的相关。父母投入 的情感温暖、理解越多,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越好,自我同一危机水平越低。 4 杨莲清的研究表明特区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状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 , 1 关颖世纪之交家庭德育面临的新问题当代青年研究,19996:18 2 转引自 王美萍, 刘新生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启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47(2) :100 3 转引自 方海仙科教文汇亲子关系核心问题:亲子冲突2008,3:49 4 张青方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青年研究 ,1998,05:1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非正常的亲子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中强硬的、专制的、 暴力倾向等类型的亲子关系都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1 “中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溺爱型、否定型、过分保 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家庭教养方式对独生子女人格发展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 响,民主型则对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某些方面可能有积极的影响。 2 1.3 以往研究不足与本研究的创新以往研究不足与本研究的创新 (1)目前关于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很少,目前对亲子关系特征、现状以 及亲子冲突方面的研究较多,对亲子关系内在的影响机制解释较少,在青少年网络 成瘾方面,己有研究多从社会、学校、同辈群体、家庭教育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网络 成瘾的原因,尚且没有学者深入探讨网瘾与亲子关系之间的逻辑关联。本研究中, 笔者从青少年网瘾身份形成和身份解除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亲子关系在青少年网络成 瘾中的作用机制。 (2)对于亲子关系和网络成瘾的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学关注比较多,社会学则 关注较少,然而这些研究课题其实是具有较强的社会学研究潜力的,因为心理学强 调个体主义的研究视角,教育学则注重教育手段和应对策略,社会学则可以综合运 用中观和微观的视角探索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内在经验和行为过程。本研究中笔 者尝试用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 当代青少年与他们的父母共同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里有许多的新 情况新变化,他们的亲子关系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许多经验事实表明许多已经沉迷 网络的青少年或者正在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他们的亲子关系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 题,这些问题提示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 另外,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过程中,亲子关系能直接作用青少年个体的人格的 发展,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情绪行为,父母与孩子的亲子互动在孩子网络行为中的正 1 唐利平,风笑天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现状与评价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25 2 唐利平,风笑天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现状与评价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2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面作用和负面作用都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咨询中心主任陶然通 过对2000例患者的分析发现上网成瘾的青少年大多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方面存在 问题。 1 因此,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特殊人群亲子关系在国外研究较多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我国目 前关于网瘾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的亲子关系研究较为贫乏,深入探讨网瘾青少年亲 子关系方面的研究 ,对我国当前开展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本土化研究无疑具有重 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试图达到以下研究目的:第一,通过实地收集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有关研 究理论从不同角度梳理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基本类型;第二,从子女和父母两个 角度的叙述中,整理亲子双方对所发生事情的态度以及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典 型问题;第三,通过运用动态分析的手法分析亲子关系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逻辑关 联;第四,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希望研究结果能为网瘾 青少年家庭建设良好亲子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选题以 “亲子关系”为研究内容,通过访谈和观察了解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 基本类型,从父母和子女两个分析角度,探讨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重 点揭示网瘾青少年身份形成过程与亲子关系动态变化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及网瘾青 少年身份解除阶段亲子关系的新特征,并试图从多种视角对这一动态过程进行解释, 最后在研究发现和思考的基础上对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进行深入的讨论,希望研究 结果能为网瘾青少年家庭建设良好亲子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并能启发后来研究者 发现更多的研究目标。 本文主要运用非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研究方 法是因为本文研究的是网瘾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本身是一个 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实体,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心理和情感模式,运用 非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能有效地获得对亲子关系的深入理解与解释。 “非结构式访 谈和参与观察这两种实地研究方法具有定性研究的许多优点,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 1 孟育群网瘾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中国家庭教育2008,4:3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研究人们的行为和态度,使得实地研究易于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最真实资料。 ” 1 本研究在抽样方法上采取的是“目的性抽样” 。目的性抽样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抽 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pttano,1990)。目的性抽样不以样 本的多少为标准,更主要在于“样本的限定是否合适”(mead,1953),以及这些样 本“是否可以比较完整地、相对准确的回答研究者的研究问题”(陈向明,2002)。 2 由于网瘾青少年有聚集性的群体特征,对他们的访谈内容又具有一定敏感性, 因此在样本的选择过程中,笔者采取的是滚雪球的方式。笔者首先选取了 4 个切入 点:一是笔者父亲所在的初中学校,该校具备城郊结合的特征,有一定数量的网瘾 青少年;二是笔者师姐所在的高中学校,该校位于武汉城区,师姐为该校某班班主 任;三是笔者的一些朋友身边有这样的群体;四是笔者的身边就有这样的群体,包 括亲戚和邻居。在样本选择过程中以这 4 个点为主点,成功获得访谈机会后依靠第 一个个案找到其他的个案。在选取访谈对象的过程中,笔者有意识的选取了不同年 龄段、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家庭亲子互动模式的网瘾青少年个案,试图从更深入的 角度来探究他们的亲子关系。 在样本限定方面,本研究选取的是网瘾青少年以及他们的父母,主要是网瘾青 少年,这其中包括曾经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以及程度轻重不同的网瘾青少年。他们 的年龄范围大致是 12 到 18 岁。对于如何界定网瘾,在本研究的综述部分对核心概 念的界定中有详细的解释。 本研究的质性材料主要来自于笔者在 2009 年 2 月到 2009 年 3 月完成的 16 个个 案的访谈和观察记录。访谈或观察的内容非常明确,那就是围绕青少年沉迷网络的 过程,探究他们的亲子关系的基本类型、特征、问题以及青少年沉迷网络过程中亲 子关系的动态变化。 1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216 2 转引自 袁艾兰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亲子互动模式探析 :硕士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200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1.6 核心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的界定 1.6.1 青少年的界定 不同的学科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青少年这个概念都有自己的界定标准。本研究 中根据研究需要主要选取 12 到 18 岁青少年作为访谈对象。 12 到 18 岁是青春期第二 反抗期,此时的青少年大多面临升学压力,心理特征十分微妙,与父母关系也最为 敏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容易出现青春期各种问题, 1 沉迷网络就是其中一种典型 的青少年问题;另外,此阶段的青少年与父母直接互动较多,这种互动特征有利于 笔者深入地把握他们的亲子关系。 1.6.2 网瘾的界定 从目前研究来看,对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鉴于目前对网瘾的界定尚无较为统一的标准,并且现有的界定标准都只是适合 心理学的临床诊断,并不适合笔者在实际研究中的操作化,因此笔者根据个人研究 需要并参考前人研究,确定本研究中网瘾青少年的选取标准如下: (1)迷恋网络减少甚至放弃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逃课去上网的频率超过50% (2)一个月内包夜上网时间超过7天 (3)尽管学校严管,家长严教,个体还是无法控制自己不去上网 (4)满足以上3条达到一年甚至以上 这就是笔者研究中定义的网瘾青少年,可以成为笔者访谈和观察的对象。 1.6.3 亲子关系概念的界定 所谓亲子关系,一般认为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目前学界较为认可的界定 是: “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亲子 双维行为体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这种界定既可以排除非血缘关系的 亲子关系,有血缘关系而未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亲子关系,又突出了亲子关系中的双 维双向原则和亲子之间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 2 笔者的研究中也参考了此界定。 1 赵孟营新家庭社会学第一版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14 2 刘晓梅,李康亲子关系研究浅识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3:7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2 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静态考察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静态考察 2.1 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不断变化的实体,其变化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影 响。不同的分析角度所透视出的亲子关系是不一样的,以下的研究中,笔者通过从 不同角度描述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基本类型,试图呈现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之间 的差异。 2.1.1 夫妻双方教育意见统一背景下的亲子关系 目前学界对亲子关系的类型没有统一的标准,研究中较注重对父母教养方式进 行分类,对亲子关系的类别分析大多也是参考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1,然而笔者认为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双向互动。虽然亲子关系主要的过程都是通过父母教养方 式呈现出来,然而子女的反应和心态也应该纳入进来一起考察的,只有这样亲子关 系才是真正意义上亲与子的关系。因此,笔者尝试在以下的研究中对网瘾青少年亲 子关系做一个双向的归纳。 (1)暴力报复型 在许多网瘾青少年的家庭中,父母较多采取暴力手段管教孩子,这种暴力行为 不仅给孩子带来生理的伤害,也严重危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在父母采取暴力 行为的同时则用一种消极的报复心理来回应。结合相关案例,笔者将这种类型归纳 为暴力报复型亲子关系。 案例 1:l,12 岁,小学六年级男生,网龄 3 年。妈妈大方开朗,脾气暴躁,爸 爸,在外务工每周回一次。笔者去访谈的当天就亲眼目睹了一场暴打,笔者在现场 深刻体会到一种家长的权威和威慑力!有种恐吓和压抑的感觉。 l 接受访谈中提到: “我妈老是这样,动不动就说晓得错不,不晓得就永远莫跟 我讲话,就像在威胁我。她讲道理?!一扯回来什么都不说就打,她不中意就打。 我蛮反感她什么都不问就打我一顿。她总不听我解释。有时候是她对,有时候我是 1 baumrind 从父母行为的控制和温情两个维度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种:权威型(authoritative style) 、专制 型(authoritarian style)和放任型(permissive style)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对的,她都不听我解释,先打完再说,打错了就一句搞错了,不好意思就完了。 有时候也不是我上网才打我,有时候是她自己外面有事情,她就撒气在我身上,别 人是借酒消愁,她是借打消愁。 ” 对于母亲的这种暴力型教育行为 l 采取了以下方式回应 “报复!有时候可以只 上一个小时的,我偏要上四五个小时,就是要气哈子她,她把我管的越严,我越是 要去(上网) 。 ” 孩子还小的时候自制力非常有限,这个时候沉迷网络也许是有可以理解的原因, 此时如果认真分析原因,进行正确引导,孩子还是有可能有好的发展。案例中的母 亲对自己 12 岁的孩子采取了强硬的暴力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让孩子醒悟,相 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这种不良的亲子关系会使孩子的心灵会受到伤害, 人格也会被扭曲。与案例 1 的亲子关系类型相似的还有案例 9,如果说案例 1 中的 l 还比较小,面对母亲的暴力行为产生的是逆反和报复的心理的话,那么对于案例 9 中的 c 而言, 暴力行为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则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 c 已经是 18 岁的孩 子,暴力对他的伤害显得更为深刻,他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的能力,一旦这 种反抗能力爆发出来将一发不可收拾,c 也因为这种恶性互动成为一名深度成瘾的 网瘾青少年。 案例 9:c,男,18 岁,c 之前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爸爸是老师,妈妈是图 书馆的研究馆员。 我冒得(没有的意思)别的办法,又想去玩,肯定就逃课咧, 还不是经常被他们晓得了,回来就是一顿打!我想你们这样管我只能让我更不满, 更恨你们虽然爸妈打我一次我心里都有些害怕,但是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排斥和 报复的想法我只想赶紧脱离这个家,离他们越远越好在玩游戏的时候我能 够打死所有敌人,瞬间把压抑都释放,很爽,很有成就感,现在只有网络能让我感 觉是活着 (2)专制仇恨型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表现出较少的迁就和过分的自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方法具有较高的前后事件一致性,注重孩子对自己的服从,而且对孩子缺乏积极的 情感,在处理有关事件时很少跟孩子讲述道理,也不太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1 孩 1 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4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子在父母这样专制的教育下容易失去正常的心理自由乃至出现极端的心态,容易对 父母产生怨恨的心理。结合相关案例,笔者将这种类型归纳为专制仇恨型亲子关 系。 案例 10 :f,男,18 岁,痴迷于上网写玄幻小说。 “我从小到大都是在一种非 常严厉的环境下生活的,我自己觉得我爸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只要他认为对的, 我绝对不能认为是错的,只要他想让我做的事情,我如果不按他说的办就有我受的 (f 的眼神中透出一种怨恨) 。他觉得人就是应该吃苦的,他们都是吃苦长大的,所 以他要求我也要过点苦日子,有时候大冬天的,周末好不容易放个假,他非要把我 扯起来去跑步,说是锻炼我的意志。我以前还喜欢看些武侠小说、杂志、听些收音 机之类的,一被他发现就都收了。只要我玩的东西他觉得不好就坚决不能玩了(包 括上网这个事情) 。初中升高中的时候,他非要我考一中,其实我(当时的情况下) 根本没有那样的实力,不喜欢走那么远,也不想去竞争太大的学校,在一中大家都 很强,压力特别大,但是他不管,因为他认为读一中才是对的,所以我整个初三过 的跟地狱一样我现在就算是在一中(目前 f 所在的中学)了又怎么样呢,我觉 得我就是在一中被毁的,我受不了那种强大的竞争压力,这些还不是因为他吗,所 以我恨他,我整个人生都感觉被他毁了,也许我心理已有些不正常,心里没有其他 的,就只充满了怨恨” 案例中的这个父亲对孩子的想法和意愿较少尊重,他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注 重孩子的服从,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很多事情上采取一种绝对专制的做法,然而 孩子出生以后即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独立的喜好和意愿,父母对他的压 制只会导致孩子心理的压抑和扭曲, f 就是在这样的亲子关系的影响下逐步陷入网络 世界的。 案例 11 的 h 也是在这种类型的亲子关系下被父亲严厉管制逐步与同学脱离 正常的交往,迫不得已走向了网络。 案例 11:h 的母亲是临时工,父亲是公司职员。母亲性格暴躁,父亲特别看重 孩子的学习成绩。 “我爸真是把我管的太严了些,只要对学习有影响的不管是什么都 为学习让路。同学给我打个电话他要问哈是做么事的,不准我跟 zl(与 h 关系不错 的女同学)玩,不准我周末出去玩,说我那些同学天天疯疯癫癫(吵吵闹闹的意思) 的跟他们学不好,不管么事都要先请示他,冒得(没有的意思)一点自由。真是要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崩溃了。我讨厌他这样,我现在蛮多同学都不跟我玩了,我真是恨死他了,我还能 做么事咧,上网呗,哼,这个他也不准,想把我整死了才好吧” (3)溺爱散漫型 有些父母偏于迁就孩子,有过分保护的倾向;对孩子富于情感,接纳程度极高, 较少表现出冷漠、训斥、体罚等消极行为,这类父母极少限制孩子行为,在一些关 键问题上给予了孩子过多的自主权。 1 与此同时孩子则形成了一种自由散漫的性格, 他们用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待父母的要求和想法。结合相关案例,笔者将这种类型 归纳为溺爱散漫型亲子关系。 案例 5: c,男,初中毕业,没有再继续上学,父母均下岗,做点水果小买卖。 “如果家里装宽带当然更愿意在家上网了,反正我爸妈也管不了。我这样每天出去 上网,他们有时候也说我啊,他们说就说,我睡我的觉,习惯了就好了。再说了, 他们根本不敢得罪我,就我一个儿子。上网的钱我自己从家里的抽屉拿啊,我爸妈 一般都随我,平时只要我想买什么东西,只要手上有点钱他们都会给我买。我没有 想过出武汉,外面浑水有几深,我都摸不清。我要是出去了,在外面满危险,比如 说去广州吧,好多人都被抢劫呢,外面乱的很。我爸妈说我现在还小,他们就算是 他们养着我也不要我出武汉做事的,现在也冒得么事去做,就去上网撒。一般每天 就回来吃个饭,其他时间都在网吧。我不觉得这样不好啊,现在爸妈也不需要我做 事,平时也很无聊上网也可以打发时间。 ” 对于父母的溺爱,这个孩子则是用一种自由散漫的态度来回应他们。笔者做访 谈的过程中观察到,c 的父母特别忙,看到买水果的客人来了,c 的父母让他去收点 钱,c 都爱理不理的样子,催的急了,c 才怨声载道地把脚步挪过去收钱。他父母正 忙着卸货,客人说给个袋子我装水果吧,c 就噌地摔个袋子过去,也不管别人是否接 到了袋子。父母让他把被子叠下,c 看了一眼,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懒得理会父母的 话。整个上午的大部分时间,c 就自个搬个小凳子在门口逗脚。 在这个案例中其父母对孩子沉迷上网的事件采取了纵容的态度,父母愿意养着 他让他去上网,家里的钱也随他用,这个青少年当然就不觉得沉迷网络是件不好的 事情,更不用说走出网瘾了。其父母同样也不注意对他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使得 1 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4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他不仅整天无所事事,还对外面世界产生莫须有的恐惧感。对于父母这样过分的爱, c 则认为是应该的,他没有对父母的宠爱表现出开心的感觉,相反行为表现很散漫, 对父母的要求都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个情形让笔者为其担忧,这样下去 c 恐怕 会在网络世界无所顾忌,越陷越深,乃至无法自拔。案例 4 中的 s 也是如此,他在 富裕的家庭中长大,缺乏正确的社会规范,无视一些社会礼节。 案例 4:s,男,独生子女,18 岁,父亲是耐热材料公司的销售经理。父母非常 溺爱他,s 对什么都很随意的样子,跟他约好的时间,他根本就忘了,后来打电话联 系他才想起这事,他打算改时间,笔者一再要求他才答应从外面赶回来 。 “我觉得 这样蛮好啊,我自己觉得上网可以让我和朋友联系得更多,现在朋友联系我都是用 qq。 而且我以前很少关注新闻, 上网还经常看哈子头条, 因为那个 qq 自动会提示撒。 不要紧,我现在先玩吧,我们爸妈也不需要我养,人生苦短,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不是蛮好么” (4)疏忽冷漠型 疏忽冷漠型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活动和兴趣了解的很少,既不关心孩 子,也不对孩子提要求,对孩子漠然,亲子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导致孩子身心都 得不到健康发展, 1 孩子则对父母的疏忽教育用一种冷漠的情绪去回应。 案例 15 : g,独生子,14 岁,父亲做古董生意,母亲操持着一家小药店 ,g 家的药店就在笔者家的附近。 “你看我爸做古董生意经常在外面跑,每天回来都这么 晚,有时候甚至都不回来的,哪有什么时间管我。我爸读书也不是很多,对我学习 的事情他就更不懂了。我妈哎,家里开着这个药店,药店平时很忙,我妈妈经 常要出诊,晚上我妈又喜欢出去跳舞啊、打牌之类的,虽然他们也跟我说要好好学 习,不过他们就是有时候想起来就说说,也不怎么管我。我的学习他们都管的少, 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像你刚才说的我心里的想法什么的,他们估计也不怎么晓得。 我爸总是说他多赚些钱是为我将来好。但是我经常一回来就是一个人在家,满孤单 的,我还是希望跟其他的同学一样回来有爸爸妈妈陪。像今天这晚(晚上 7 点)我 爸现在都还没回,我妈去外面打牌去了,我妈就让我把门关好,我就自己一个人守 着药店在家上网或者看电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