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律史专业论文)秦代法制与儒家思想辨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 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获得 西西 南政法大学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西南政法大西南政法大 学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秦代法制与儒家思想辨析秦代法制与儒家思想辨析 research and analyse the confucianism and the legal lystem of qin dynasty 作 者 姓 名:刘 方 指 导 教 师:龙大轩 教授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 1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秦代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虽然秦仅历二世而 亡,所经历的时间不过短短 15 年,但是所谓的“汉承秦制” ,秦代的法制对此后 的汉以至整个古代封建社会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说认为,秦代法制是在法 家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由于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对立, 再加上 “焚书坑儒” 事件,秦代法制是不可能存在儒家思想的。可是,本文认为,先秦儒家思想在春 秋战国时期影响颇大,秦以后的汉代更是“独尊儒术” ,位于二者之间的秦代法 制里面如果完全没有儒家思想的影响似乎有点于理不合,秦代的“禁儒”真的如 此彻底吗?儒家思想传统真的在秦代绝迹了吗?鉴于此, 本文根据传世史料以及 出土秦简做一些整合研究,得出结论:秦代法制是包含有儒家思想的。 本文将运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睡虎地云梦秦简中有关 秦律的资料以及其他传世资料来分析, 最后得出秦朝建立后在法制建设上对先秦 儒家思想采取的是兼收并用的态度,秦律中包含有浓重的儒家色彩这一结论。本 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秦代法制和先秦儒家思想做一个简单概述, 在介绍秦代法制时,介绍了秦朝的建立和秦朝的立法活动以及秦律的具体内容。 随后,又从礼治、德治、人治三个方面介绍了先秦儒家思想的要义。 文章第二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论述儒家思想对秦代法制的影响。利用三 个论据来支撑这一论点,一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对秦代法制的影响,其中谈到了秦 律中对不孝罪的规定和对家罪的规定,以及秦律中对“乱族”行为的严厉处罚, 体现的对儒家重伦理的礼治法律传统。二是儒家的等级观念对秦代法制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介绍一些秦律中同罪异罚的案例来证明秦代法制受儒家的等级观念 的影响。具体有因爵位不同而异罚、因官职不同而异罚、因是否少数民族贵族而 异罚三个方面。三是儒家吏治思想对秦代法制的影响,儒、法两家的吏治思想几 乎是两个极端,即儒家的吏治观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以伦理中心主义为原则, 而法家则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以权力中心主义为原则。但是我们从秦简为吏 之道中还是看到很多诸如要求官吏“宽裕忠信” 、 “修身养心” “安贫乐道”等 儒家吏治观的东西,这又是秦代不弃儒的又一有力旁证。 文章的第三部分:秦代法家代表人物思想中的儒家成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 2 了荀子的两个学生韩非和李斯, 他们都是对秦代法制有着深远影响的法家思 想的代表人物,这样两位人物的思想里面包含着许多儒家思想的痕迹,从一个侧 面逻辑上证明了秦代法制中包含有儒家思想。 结语部分简单扼要的概述探索、 分析秦代法制受儒家思想, 秦代统治者在 “重 法”的同时也并没有完全“弃儒” 。从社会因素、秦代儒生的活动、以及法家人 物思想源流三个方面简要的介绍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得出儒法合流在秦代就 已经开始了的结论。 关键词:秦代法制;儒家思想;伦理;同罪异罚;吏治; 1 abstract qin dynasty was the first unified multi-national feudal autocratic monarchy country of our country,though qin go through,die two generation only, time but short 15 year gone through, so-called han dynasty inherit qin system , the legal system of qin dynasty has extremely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following chinese even the whole ancient feudal society. say openly that is thought, legal system is set up under the guidance of legalists thought in qin dynasty, because confucianism is antagonistic to legalists thought, in addition, the incident of burning book hole confucianism , it is impossible that there is confucianism in legal system in qin dynasty. but i think the pre-qin period it is quite heavy for confucianism to influence, qin for the future to soly respect confucian learning even more han dynasty, if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did not seemed not to conform paying attention to a bit at all inside legal system in qin dynasty lying between two, prohibit confucianism really so completely in qin dynasty? are the confucianists so traditional-minded and true as to disappear in qin dynasty? in view of this, historical data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times of foundation of this text and unearthed qin do some to combine and study simply, draw the conclusion: confucianism is influential to the legal system of qin dynasty. this text will us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 -analyze about materials and other materials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times of law qin until whether sleep tiger yunmeng simple in qin , the ones that must appear in qin dynasty finally and set up, take confucianism on the legal construction are the attitude taken in concurrently and used, law qin include dense the confucianists color this conclusion. this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ltogether, the first part is to do a simple summary to legal system and confucianism of qin dynasty, while introducing the legal system of qin dynasty, have introduced setting-up, legislative activity of qin dynasty and qin lus concrete content of qin dynasty. subsequently, manage, recommend the rule of virtue, pay attention to ruling three respects by men and introducing wanting justice of confucianism from the gift of safeguarding. the second part of article is a key part of the article, describe the impact on legal system of qin dynasty of confucianism. make use of three pieces of argument to 2 support this argument, first, the impacts on legal system of qin dynasty of ethics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mention law qin and to house guilty regulation to unfilial guilty regulation among them, and qin luzhong, to the behavioral severe punishment of haphazard clan , the gift to the confucianists heavy ethics reflected manages the legal tradition. second, the impacts on legal system of qin dynasty of grade idea of the confucianists, it is mainly through proving with the different case that fined of the crime the legal system of qin dynasty was influenced by the grade ideas of the confucianists in the law of some qin of the introduction. fine, vary with noble of ethnic minority and fine three respects differently because the rank of nobility is fined differently differently, because government posts are different specifically. third, the impact on legal system of qin dynasty of the thought of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officials of the confucianists, the thoughts of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officials of two of confucianism, france are nearly two extremes, i.e. the view of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officials of the confucianists is set up on the foundation of talking about of sex goodness, on the principle of doctrine of ethics centre, legalists is set up on the foundation of talking about malicously of sex, on the principle of doctrine of power centre. but we see a lot for example require government official to be well-to-do and faithful and honest cultivating ones moral character, nourishing heart happy to lead a simple virtuous life the confucianists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officials things of view in simple the rules of being official qin, this is another effective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not abandoning confucianism in qin dynasty.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e: the confucianists composition in representative figures thought of home of qin daifa. this part has mainly introduced two students of xunzis -han fei and li si, they are both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legalists thoughts of having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legal system of qin dynasty, include a lot of traces of confucianism inside such two personages thought, have proved that included confucianism in legal system in qin dynasty from a side logic. keywords: legal system of qin dynasty; confucianism;ethics; fine with the crime differently;administration of local officials 1 目目 录录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 1 1 abstractabstract . 1 1 引言引言. 1 1 一一、 秦代法制与儒家思想概述秦代法制与儒家思想概述 . 3 3 (一)秦代法制概况 . 3 1.秦朝的建立及其立法活动 . 3 2.秦律的具体内容 .4 (二)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概述)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概述 .6 1.礼 .7 2.德 .9 3.“人治” . 11 二、二、 儒家思想对秦代法制的影响儒家思想对秦代法制的影响 . 1313 (一)儒家的伦理思想对秦代法制的影响 . 13 1.秦律中对“不孝”罪的规定 . 14 2.秦律中对“家罪”与父权的规定 . 15 3.秦律中对“乱族”行为的规定 . 17 (二)儒家的等级观念对秦代法制的影响 . 18 1.因爵位等级不同而异罚 . 19 2.因官职等级不同而异罚 . 20 3.因是否少数民族而异罚 . 21 (三)儒家吏治思想对秦代法制的影响 . 23 2.生活上要求官吏安贫乐道 . 25 3.对执政者要求修养身心 . 26 三、三、 秦代法家代表人物思想中的儒家成分秦代法家代表人物思想中的儒家成分 . 2929 (一)李斯法律思想中的儒家成分 . 29 1.李斯的生平及所处的历史背景 . 29 2.李斯的儒家思想及其形成原因 . 30 3.李斯的儒法思想对秦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 31 (二)韩非法律思想中的儒家痕迹 . 32 结语结语. 3636 致谢致谢. 3838 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939 秦代法制与儒家思想辨析 1 引 言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君主专制封建王朝, 它虽然时间 短暂,但是在法律方面极具开创性,以“律”为主要形式的秦律为统一帝国的形 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秦代法制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是因为 律文的丢失,秦代法制研究受到极大限制,然而近些年来简牍的大量出土给秦代 法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此之前,法律史学界通说认为,秦代法制是在法家法律思想指导下建立起 来的,纯本于法家思想,由于儒法两家在理论上的尖锐对立,秦代法制中是不可 能包含有儒家法律思想的。本文通过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法律规范 及有关吏治的规定,以及结合史料典籍中记录秦代法律思想的部分,指出秦代法 制中也包含有大量儒家法律思想的成份, 体现了秦代统治者在重视法家法律思想 的同时,对儒家法律思想也没有一味的抛弃,而是有一定的继承和吸收,认为儒 法合流的趋势在秦代就已经初见端倪,这对于中华法系的形成也有着重要意义。 李学勤指出: “我们知道,由于秦人烧灭故籍,司马迁著史记时许多方 面只能依据秦记 ,所以以往的学者总认为对秦的认识比较准确深入。近年来 有关秦的考古发现,却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 ” 1秦简的出土为研究秦律提供了第 一首的珍贵资料。高敏先生指出: “秦简的主要内容是秦律,因而秦律的主要价 值应当表现在对战国秦汉法制史的研究方面。这就是说,充分利用秦简所提供的 新资料,去探讨秦律的渊源、秦律的本质特征、秦律与汉律的关系以及秦律在中 国法制史上的地位等等,才算抓住了秦简研究的核心问题。 ” 2这也是本文研究的 意义所在。在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以来,引起学界对秦律的研究的热潮,这方面 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崔永东的儒家刑法思想影响秦律之管见 3一文,分析了秦简中反映的儒 家刑法思想。在其专著金文简帛中的刑法思想研究一书中对此也有专论。崔 1 李学勤: 东周与秦代文明概观东周与秦代文明(增订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年,第 52 页。 2 高敏: “评(日)堀毅著秦汉法制史论考 ” 简帛研究(第 2 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年,第 40 页。 3 载于中国法学 ,1997 年第 5 期。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永东指出,秦律维护宗法伦理,这是儒家刑法思想对秦律有一定影响的例证。如 秦律中的“不孝”罪、 “家罪” 和“非公室告”的规定,体现了秦统治者对家 族伦理秩序的维护。 4“家罪”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父亲杀伤家人及奴婢, 另一层含义是指儿子杀伤父亲的奴婢或盗窃父亲的牲畜财产。对于这两种犯罪,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予以隐瞒,不得向官府控告,即使控告,官府也不予受理。这 种制度可能是后世亲属容隐制度的滥觞 5。反映了秦统治者处置家族内部犯罪的 等级身份观念,而这种观念显然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高敏的秦简为吏之道中所反映的儒法合流倾向 6一文也对此进行了 探索。文中说:秦简为吏之道中所反映出来的法家思想,同早期的法家思想 已经产生了某些变异;这种变异主要表现为儒、法、道几家思想的杂揉。先秦法 家思想确实处在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中,它吸收儒家、道家的某些思想以充实自 己,使之成为更为完备的统治思想。 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秦代的法律思想做一个系统深入的研究,抛开前人的 观点,对秦代法律思想做一个全新的整合 4 崔永东: 金文简帛中的刑法思想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48 页。 5 汉律中已经有“亲亲得相首匿”的规定。 6 高敏: 云梦秦简初探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 168 页。 秦代法制与儒家思想辨析 3 一、 秦代法制与儒家思想概述 (一)秦代法制概况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君主专制封建王朝,确立了此后几千年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格局和模式。秦代法 律上承法经 ,下启汉魏,既集战国变法之大成,又为后世历代法典之宗祖, 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作用。自云梦睡虎地秦墓 竹简出土以后,许多以前鲜为人知的秦代法律得以重现于世。从这些珍贵文物资 料中可以看出,秦代的法治观念极深,法律制度也很严密,立法水平可谓精湛。 1.秦朝的建立及其立法活动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的祖先位于西戎游牧部落中间, “好马及 畜,善养息之” ,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长期游牧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部落。在中原 早已进入文明社会时期, 秦还一直过着原始部落的生活。 后由于护卫周王室有功, 在周王室东迁时,周平王封其为诸侯国,约定秦如果能够收复被西戎占领的周族 发祥地,“即有其地”。此后秦国在与西戎的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春秋时期, 秦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被东部各国视为野蛮国度, 往往不邀请其参加诸侯的会盟活动。到了战国时秦实力得到很大增强。不仅收复 了原周王室所有的土地,还积极的向东部发展。直至献公、孝公时,秦相继采取 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尤其是公元前 356 年开始的“商鞅变法” ,彻底改变了秦 的面貌。秦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大。到公元前 221 年,最终统一了中国,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专制主义王朝。 秦国在统一之前的立法活动主要有:简公七年,颁布“初租禾”法令,确认 土地私有。随后,在献公时颁布“止从死”法令,禁止用奴隶殉葬。孝公时,商 鞅两次变法,改法为律,大规模制定法律令。秦王赢政即位后,又制定了许多新 的法律令。秦国法律令名目繁多,而且体例和内容已经相当完备。秦朝建立后, 没有大规模的制定律典的活动, 而是又陆续沿袭秦国的立法模式制定颁布许多新 的法律令。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睡虎地秦墓竹简共 1155 枚,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的秦律十八种 、 秦律 杂抄 、 法律答问 、 封诊式是有关系秦朝法律的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 是田律 、 厩苑律 、 仓律 、 金布律 、 关市 、 工律 、 工人程 、 均工 、 徭律 、 司空 、 军爵律 、 置史律 、 效 、 传食律 、 行书 、 内史杂 、 慰杂 、 属邦十八种法律的摘录。 秦律杂抄是包括除吏律 、 游士律 、 除弟子律 、 藏律 、 牛羊课 、 傅律 、 捕盗律等 11 种律文的摘录。 法 律答问是以问答的形式,对秦律中某些术语以及律文的立法意图、诉讼问题中 某些具体的问题所作的解释和说明。 封诊式则是关于审判原则、治狱程式、 以及案件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规定和文书程式。 为吏之道是对 官吏任用、考核的要求和标准。 2.秦律的具体内容 (1)法律形式 由于大量制定法律令,秦朝的法律形式比较繁杂,从史书记载和出土的秦简 来看,主要有“律” 、 “令” 、 “式” 、 “法律答问”和“廷行事”5 种形式,此外还 有“程” 、 “课” 、 “语书”等。其中“律”是成文法律,是秦律中最常见也是罪稳 定的法律形式; “令”是国家针对一时之事而发布政策、命令; “式”即办案中的 文书程式和实施细则; “法律答问”是官府对法律所作的证实有效解释,相当于 现在的司法解释; “廷行事”即判例。 (2)刑事方面 秦律在定罪量刑上的主要原则有:以身高确定责任年龄 7;区分故意与过失; 合并论罪;共犯加重;集团犯罪加重;自首减免;诬告反坐等。主要罪名有:不 行君令罪、诽谤、妖言罪、群盗罪、贼杀伤罪、盗徙封罪、匿奸罪、非所宜言罪、 投书罪等。在刑罚方面,把刑罚分为:生命刑:族 8;坑;定杀;腰斩;枭首; 车裂;弃市;具五刑 9。身体刑:即肉刑。秦律继承了奴隶制时代的五种肉刑即 墨、劓、膑、宫、笞,有时肉刑和劳役刑相结合。劳役刑:城旦舂。男犯为城 7 秦律规定男六尺五寸,女六尺二寸为成年人,达到此身高者开始负刑事责任,否则不负刑事责任 8 一人犯罪而牵连其亲族,犯罪者与其亲族一起被处死。 9 一种与肉刑结合使用的死刑,据汉书刑法志载:先墨、劓、膑,又用杖打死,最后,割掉首级, 并把尸首剁成肉酱示众。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 秦代法制与儒家思想辨析 5 旦,从事筑城墙的劳役。女犯为春,从事春米的劳役。鬼薪、白粲。男犯为鬼 薪 10,女犯为白粲11。司寇、作如司寇。男犯为司寇12。女犯为作如司寇。隶 臣妾。男为隶臣,女为隶妾。隶臣妾是一种终身服劳役的刑罚。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区分男女犯人,根据不同的生理情况进行区别对待,这是中国古代法制史的 首创。财产刑:货,依法判处犯人交纳一定财物或以劳役抵偿的刑罚。赎, 允许犯人以交纳财物代替已经判处的刑罚。没和收。 “没”即国家强制充公; “收”分为没收财产和人口。身份刑:夺爵。在秦代,爵位的高低直接决定了 官位的高低。夺爵实际上就是剥夺做官的权力。废。即撤职,而且官吏一旦被 废,永不录用。流放刑:判处犯人到指定的地点(一般在边远地区)服役的刑罚。 耻辱刑: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刑罚。在秦代主要是指綄(剃去头发和鬓发)、耐 (只剃鬓须的刑罚)等象征肉刑的刑罚。 (3)民事方面 首先关于所有权,秦时所有权的内容就不动产而言,主要是土地房屋,即所 谓田宅。早在商鞅变法之时就确立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动产除其他财物外,还 包括奴隶。 秦律把国家所有制、 私人所有制明确区分开来, 明确了所有权的保护、 消失等问题。其次是债,秦朝债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买卖契约、借贷契约两种,试 图探讨和实践债权的发生、担保、履行等问题。再次是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秦 简 法律答问 等记载中规定: 秦时无后世良贱身份地位的限制, 允许良贱通婚; 禁止与他人逃亡之妻为婚;男入女家的赘婿地位低下,被人歧视。秦代在中国法 制史上首先明确“户”为特殊的权利主体,除奴隶和赘婿不能立户外, “四境之 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消。 ”结婚必须经过官府登记;夫妻间 有法律连带责任,家庭财产由丈夫支配;家长有家内财产的处置权和儿女婚姻的 主婚权。 (4)行政方面 秦统一全国后,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 统治者,独揽全国一切大权。在中央,秦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分郡县两级, 10 强制犯人去山中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 11 强制女犯择米,以择出的白米供宗庙祭祀所用。 12 伺察寇贼,从事这种工作往往去边疆,边服劳役,边防外寇。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郡守和县令执掌地方的全部政务和司法。 为了加强“吏治”, 秦法对官吏的爵制、 禄秩、选任、职责、调动、考核、奖惩等方面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5)经济方面 从秦国到秦朝,政府制定了众多的经济法律规范,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各个领 域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农业和畜牧业方面,这方面的法律有秦简田律 、 戍 律 、 厩苑律等,要求地方官员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并即时报告有关情况, 如官吏应将下雨与庄稼生长、洪涝、旱、蝗、虫灾等情况及时上报。加强对粮食 的保管,地方各县留作种子(麦子),要及时入仓,由县令和仓库管理人员封存。 畜牧业方面, 厩苑律要求放牧的官吏应忠于职守,努力工作,反之,则有所 惩罚。有关官营手工业方面。 工律云: “为器同物者,其大小、长短、广狭 亦必等” ,规定了生产责任制度以及产品检查评比制度,对产品规格和产品质量 都做了明确要求。不符合规定的要接受一定惩罚。商业方面,主要规范了市场 贸易管理制度, 金布律云: “有买及卖也各婴其价(在商品上贴上价签)。 ” “衡 石(衡制地位)不正(不准),十六两以上,货官音夫一甲;不盈十六两至八两,货 一盾。 ”要求明码实价以维护市场秩序。此外,秦律还限制对外贸易;限制酒的 买卖以保存粮食;禁止官吏经商。 秦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王朝, 它建立了 “六王毕, 四海一” 的伟业,秦朝将法律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和角落,在许多方面都有开创 性的业绩,为以后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概述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法律思想,曾长期地占居统治地 位。先秦儒家学说否定了殷、周以来的神权法思想, “子不语怪力乱神” 13,创设 了一套崭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中华民族认识史由神本位过渡到人本 位。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概括起来说,不外乎是“礼” 、 “德” 、 “人治”与“法治” 问题,强调“礼” “德”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又不偏废“刑”的作用。儒家法律 思想的精华,即其中心只有一个“德主刑辅” 。而“礼”与“人治”又是和 13 论语述而 。 秦代法制与儒家思想辨析 7 “德”不可分割的,是“德”的补充和展开。以下本文从“礼” 、 “德” 、 “人治” 三个方面对先秦儒家思想作一个简要概述。 1.礼 所谓“礼”,指的是先秦儒家代表们所大力吹捧的以“仁” 、 “义”为核心; 以“忠” 、 “孝”为价值取向的一整套封建等级制度的简称。 “礼”在西周时期被 尊为国之根本,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但是为了维护礼治,儒家仍然宣扬 “为国以礼” , 主张将礼乐作为国家政治、 法制的指导。 孔子提出并建立了以 “仁” 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孔子主张 必须以“礼”作为刑罚的指导,他认为“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 无所措手足。 ” 14只有在“礼乐”的指导下,刑罚才能运用得当。孟子倡导“仁 政” ,他也认为礼义制度是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 “无礼义,则上下乱。 ” 15使礼成 为国家意志的表现。荀子虽然反对礼所规定的贵族世袭制,却又特别推崇礼所 维护的等级制,指出: “礼者,法之大分(本),类之纲纪也。 ” 16要求以维护等级 制的“礼”作为指导立法和审判的根本原则。将礼直接视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礼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严格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名分 儒家熔伦理与法律于一炉,一方面赋予主要的伦理原则以法律的性质和效 力,另一方面强调法律为维持论理原则服务,使伦理凌驾于法律之上。 17儒家归 纳的伦理原则,主要是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孔丘首倡“正名” ,主张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 宗法等级名分,强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要求立法必须“名正言顺” , 言出必果,用强制手段纠正各种违反等级名分的混乱现象,而使社会秩序井然。 孟子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18荀况则明 确指出: “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 ” 14 论语子路 。 15 孟子尽心上 。 16 荀子劝学 。 17 陈金全: 中国法律思想史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0 页。 18 孟子滕文公上 。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19在此基础上,坚持“亲亲为大” 、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 “礼”是宗法和等级相 结合的产物,孔孟尤重“亲亲”的原则,甚至当“亲亲”与法律发生矛盾时,仍 主张“亲亲” ,提倡“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 。 (2)倡导“孝”、“忠”,强调家国一体 儒家最为重视家族内部的伦理原则,儒家不仅视“家”为“安身立命”的基 础,而且视“家”为国家政治和法律的基本出发点。 “礼”在调整家庭内部的关 系的同时也调整国家内部的关系。一句话概括,就是孟子说的“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20。而“孝”和“忠”是以家族为本位强调家国一体的主要思想表 现。 “礼”要求人们在家庭中要“孝” , “孝”就是对父系家长的绝对遵从,主要 表现为:子女必须孝顺父母,弟妹必须恭敬兄长,卑幼必须服从尊长。同时,儒 家认为“孝慈则忠” , “孝”不仅是维护家族伦理的重要准则,也是敦促民众对君 主尽忠的重要准则。因为“忠”是“孝”的扩大和延伸。只有在家对父母作到孝 的人,才能作到对君主尽忠。这样一来,家族被国家化、政治化,而国家又被家 族化、伦理化,从而形成了家国一体,家族伦理被法律化,家长成为支配家族权 利的法律主体。 (3)以等级特权为基础,强调“别贵贱” 等级差别是儒家之礼的本质特征。儒家认为,礼就是专门用来区别和规定亲 疏贵贱、上下等级的行为规范。儒家的这一思想,成为封建等级特权法的理论基 础。儒家强调“正名分” ,强调“忠” 、 “孝” ,无外乎是在严格区分上下等级与高 低贵贱。孔子说: “礼乐征发自天子出” 。孟子说: “天下有道,大德役小德,大 贤役小贤。 ” 21荀况说得更为坦白,所谓: “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 国有制” , “少事长,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 ” 22人们本来就应当区分等级,如 果大家地位平等便会互相争夺,势均力敌则无法统一,因而高贵之于卑贱,犹如 天之于地,是大自然不变的法则,礼也应该只有维护这种差别,儒家这种用礼法 来“序尊卑、别贵贱”的思想成为后代封建等级特权法的理论基石。 19 荀子大略 。 20 孟子离娄上 。 21 孟子公孙丑下 。 22 荀子王制 。 秦代法制与儒家思想辨析 9 (4)鼓吹“礼”乃“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儒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来为“礼治”进行辩护,对“礼”的维护,其中最突 出的就是鼓吹“礼”乃“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 礼记认为天道是体现了 上下尊卑的等级原则,所以顺应这一原则的“礼”才是合乎天道的“天理” , 立 法必须以它作为指导。 “礼”被儒家人物概括为“礼者,无地之序也” , “礼也者, 理之不可易者也” 。儒家这套说法既是封建伦理道德的礼教,也是封建立法的法 理,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自然法。 2.德 在先秦儒家的统治方法上, “德”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之以德”就是提倡 以道德教化的方式治人,使其自觉遵守国家法纪。首先我们来看“德”指的是 什么。 “德”在西周是一个融道德、政治、信仰、策略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既包 括具体的行为要求,又包括基本的原则。先秦儒家继承了西周的“德” ,并对它 进行了改造。主要表现在:首先,将“德”上升为政治统治的方法,如宽惠使 民、实行仁政等,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其次,抬高了“德”的地位,认 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香道初级考评师技能标准及考核方案
- 大学生短篇演讲稿
- 2025年公司质量控制体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专科用药常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洋葱圈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6年中国无线导览系统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融资方案设计与资金筹措
- 高效率电机的应用推广及实施方案
- 2025中国美妆行业消费者细分与精准产品定位策略
- 2025中国美妆行业智能制造转型与产能升级
- 采购合同英文
- 培训班授课教师课时费用领取表
- GB/T 3477-2023船用风雨密单扇钢质门
-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税收咨询报告模板
- 中国建筑史-绘图题
- 上海市住宅修缮施工资料及表式
- (6)-1.2药物递送系统药剂学
- 金平福源矿业有限公司田房锡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第1章大气科学概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概论)
- 溶胶-凝胶法:高均一性、高比表面积催化剂制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