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刑法学专业论文)家庭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及其预防.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及其预防 ( 硕士论文摘要) 专业:刑法学 研究方向:青少年犯罪 作者姓名:李村 指导老师;肖建国教授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犯罪问题也如影随行般e t 益呈现恶化的趋势。庞 大的犯罪受害人群体中包括了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以家庭为视角,未成年人犯 罪被害总体上可划分为因家庭内部犯罪行为而受害和因家庭外部犯罪而受害两 种情况。笔者以为,家庭是未成年入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未成年人犯罪被害预防 应当以父母的有效监护为核心,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家庭侵害行为、加强对父母监 护职责的督促去尽可能地避免未成年人因犯罪而受害。本论文即试图通过对父母 侵害未成年人和因父母失职导致未成年人受害两种情形的分析,表明以父母为代 表的家庭是未成年人犯罪被害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一些制度性建议以完善以监 护制度为主体的未成年人家庭保护体系。 文章主体除了导言和结语外,分为四个部分。导言部分简要地阐述了重视未 成年人犯罪被害预防问题的重要性,并表明本文的主旨是以家庭为视角对该问题 进行初步的探讨。 第一章父母对未成年人的直接侵害主要阐述了父母对末成年人实施家庭 暴力和遗弃等侵害的事实以及其中的原因,表明父母对未成年人犯罪侵害构成了 未成年人被害的重要侵害源,并为文章在后面的建议部分提出要加强对父母监护 履行情况的监督和强制干预制度提供事实依据。 第二章家庭保护缺失下的未成年人被害问题主要通过对典型的保护缺失 家庭以及处于保护缺失下的易受害未成年人群体的分析,表明家庭保护的缺失是 未成年人道受犯罪侵害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未成年人的被害性及其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的 被害特性证明未成年人犯罪被害预防应主要依靠外界的保护,同时通过分析父母 与未成年人被害特性之间的联系,表明父母对未成年人被害性的强化负有一定责 任,据此指出父母应当担负起保护未成年入的主要责任。 第四章完善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制度的建议主要是围绕如何加强对父母监 护责任履行的监督以及如何预防父母侵害未成年人提出监护制度的完善、监护侵 害和失职的发现机制、公权力的提早干预、监护人的强翩隔离与矫正、儿童保护 专职机构之建立以及加强对父母的教育等建议,以多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 未成年人家庭保护法律制度。 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提出笔者由于理论水平有限,和资料准备的不 足造成本文的观点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并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1 未成年人监护父母犯罪被害预防 s t u d yo f t h ec r i m i n a l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o fm i n o r sa n d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p r e v e n t i o n sf r o mt h ef a m i l yp e r s p e c t i v e ( t h ea b s t r a c to ft h em a s t e rp a p e r ) m a j o r :s c i e n c eo fc r i m i n a ll a w s p e c i a l i t y :a d o l e s c e n td e l i n q u e n c y a u t h o r :l ic u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x i a oj i a n g u o t h ep r o b l e mo fc r i m ei ss h o w i n gad e t e r i o r a t i n gt e n d e n c yl i k ea 曲o s tf o l l o w i n g t h eh i g l l s p e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c o n o m yi no u rc o u n t r y a m o n gt h eh u g eg r o u p o fc r i m i n a lv i c t i m st h e r ea r eq u i l al a r g ea m o u n to fm i n o r s t h ec r i m i n a l 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o fm i n o r sc a ng e n e r a l l yb ed i v i d e df r o mt h ef a m i l yp e r s p e c t i v ei n t o s u c ht w oc a s e sa sm i n o r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b yc i i n l e si n s i d et h ef a m i l ya n dt h a tb yc r i m e s o u t s i d et h ef a m i l y s i n c ep a r e n t sa t et h ef i r s tr e s p o n s i b l ef o r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m i n o r s a n ds h o u l dp l a yc o r er o l ei nt h ep r e v e n t i o no ft h ec r i m i n a l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o fm i n o r s , t h ea u t h o rs u g g e s t st h a ti tb en e c e s s a r yt om i n i m i z et h eo c c u r r e n c eo fc r i m eb y p a r e n t sa sw e l la se n h a n c et h es u p e r v i s i o nt o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g u a r d i a n o b l i g a t i o n so ft h e mi no r d e rt oa v o i dt h em i n o r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 缸i e st o d e m o n s t r a t e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t w oc a s e st h a tf a m i l y , l a r g e l ye m b o d i e db yp a r e n t s ,i sa m a j o rf a c t o rt h a tc a u s e dt h em i n o r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 ,a n dc o n s e q u e n t i a l l yc o m e su p w i t h 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o nh o wt oi m p r o v et h ed o m e s t i cp r o t e c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w h i c h s h o u l dg i v ep r i o r i t yt ot h eg u a r d i a ns y s t e m 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ep a p e ri sc o m p o s e do ff o u rp a r t s a p a r tf r o mt h ep r e f a c ea n d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p r e f a c ep r e s e n t si nb r i e f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p l a c i n gg r e a t e m p h a s i so nt h ep r e v e n t i o no fc r i m i n a l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o fm i n o r s ,a n dt e l l st h em a i n p u r p o s eo ft h ep a p e r i st od i s c u s st h ei s s u ef r o mt h ef a m i l yp e r s p e c t i v e p a r to n e t h ed i r e c tc r i m i n a lo f f e n s e st om i n o r sf r o mt h ep a r e n t s t h i sp a r ti st os e tf o r t ht h ef a c t st h a tp a r e n t sc o m m i ts u c hc r i m i n a lo f f e n s e st o t h e i rc h i l d r e na sd o m e s t i cv i o l e n c ea n dd e s e r t i o n ,w h i c h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a tt h e c r i m i n a lo f f e n s e sf r o mp a r e n t sc o n s t i t u t eo n eo ft h eo f f e n s i v es o u r c e st h a tc a n tb e 1 i g n o r e d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i sp a r ti s t op r o v i d ef a c tg r o u n d sf o rs u g g e s t i o n si nt h e f o u r t hp a r tt h a th o l dw es h o u l de n h a n c et h es u p e r v i s i o no fa n dt h ec o e r c i v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t ot h ep a r e n t s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 i rg u a r d i a nd u t i e s p a r tt w ot h em i n o r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f o rl a c ko fd o m e s t i cp r o t e c t i o n t h i sp a r ti st o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l a c ko fd o m e s t i cp r o t e c t i o ni so n eo ft h em a j o r f a c t o r st l l a tc a u s et h e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o fm i n o r s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t y p i c a lt y p e so f f a m i l yi nl a c ko fp r o t e c t i v em e a s u r e sa n dt h es e v e r a lm i n o rg r o u p sv u l n e r a b l et o c r i m e sf o rl a c k o fd o m e s t i cp r o t e c t i o n p a r tt h r e et h ev u l n e r a b i l i t i e so fm i n o ra n dt h e i rc o n n e c t i o nw i t ht h ep a r e n t s t h i sp a r ti st os u p p o r tt h ev i e w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v u l n e r a b i l i t i e so fm i n o r st h a t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o ft h ec r i m i n a l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o fm i n o r ss h o u l dr e l ym o s t l yo ne x t e r n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t od e m o n s t r a t e t h a tp a r e n t ss h o u l db eb l a m e df o r t h e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o f t h ev u i n e r a b i l i t i e so fm i n o r s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p a r e n t sa n dt h e v u l n e r a b i l i t i e so ft h em i n o r a sar e s u l t ,t h ea u t h o r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p a r e n t ss h o u l d b et h em a j o rb e a r e r so ft h ed u t yo fp r o t e c t i n gm i n o r s p a r tf o u rt h es u g g e s t i o n so nh o wt oi m p r o v et h ed o m e s t i cp r o t e c t i o ns y s t e m t h i sp a r tf o c u s e so nh o wt oe n h a n c et h es u p e r v i s i o no f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g u a r d i a nd u t yo fp a r e n t sa n dh o w t op r e v e n tt h e mf r o mc o m m i t t i n gc r i m e st ot h e m i n o r s 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m e a s u r e st h a tt h ea u t h o ra d v a n c e di n c l u d er e f o r m i n gt h e e x i s t i n gg u a r d i a ns y s t e m ,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d i s c o v e r i n gm e c h a n i s mo ft h eo f f e n s e s a n dn e g l i g e n c ei ng u a r d i a n ,t h ee a r l i e ri n t e r v e n t i o no fp u b l i cp o w e r , t h ec o e r c i v e i n s u l a t i o na n dr e c t i f i c a t i o nt ot h eg u a r d i a n ,s e t t i n gu pt h es p e c i a li n s t i t u t i o nt o p r o t e c tc h i l d r e na n d e n h a n c et h ee d u c a t i o no fp a r e n t s ,e t c -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s u m su p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i sa r t i c l e ,a n dc o m eu pw i t ht h e n e c e s s i t yo f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d u e t ot h ea u t h o r sl i m i t e da b i l i t ya n dt h e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 o f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 ( k e yw o r d s ) :m i n o r ;g u a r d i a n ;p a r e n t s ;t h e c r i m i n a l 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o fm i n o r 4 论文独创性声明 李柑 的学位论文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其他研究者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 垒塑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日期:望:! ! 竺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政法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并制作光盘,学校可以公布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同时有 权将本学位论文加入全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掘库。保密的论文在解 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毒计 丑! 导师签名 f 谰2 z 兰:竺 家庭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及其预防 导言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相应的权利。但是,未成年人无 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较稚嫩,具有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自我保护能力弱 的特点,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天然的生理、 心理弱势使这一群体常常扮演被害人的角色。在人类社会以科技为依托取得经 济、社会全面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经济发展副产品的犯罪也越来越肆虐地侵蚀 着社会的肌体,因犯罪而被害的人数日益庞大,其中包括了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 根据对河北省某市人民法院1 9 9 7 年已审结的3 3 6 起杀人、抢劫、盗窃、强奸, 诈骗等五类主要犯罪案件的调查资料,从被害人的年龄来分析,在全部五类犯罪 案件的总被害人5 1 8 人当中,1 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达到6 5 人,占1 2 5 5 。1 而 如果我们将绑架、拐卖人口、虐待、遗弃、猥亵、人身伤害这几类未成年人高受 害率犯罪类型纳入统计范围的话,我们将会得出触目惊心的数字。 此外,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亦存在愈演愈烈之势,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受 害未成年人由被害人转化为加害人的“恶逆变”规律在其中起了相当程度的作用。 美国有学者就“暴力循环”问题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儿童时代被虐待或忽视的 人与无此类经历的人相比,在其少年时期被捕的可能性高出5 9 0 o ,在其成年时期 被捕的可能性高出2 8 ,而发生暴力犯罪的可能性则离出3 0 。2 因此,无论从保护未成年人免遭犯罪侵害,实现其生存权和发展权角度出发, 还是从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角度考虑,我们都应当对 未成年人的被害预防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笔者以为,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可以以家庭为视角被划分为因家庭内部犯罪 而受害和因家庭外部犯罪而受害两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够完善未成年人家庭保护 这一重要环节,减少家庭内部对未成年人的侵害,同时加强家庭保护,降低未成 年人遭受外部侵害的机率,那么,未成年人犯罪被害案件的发生将大大减少。因 此在本论文中,笔者欲从家庭的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被害现象及其中父母应承担 1 赵町等葺: 一个被轻视的l 会群体犯谁破害人。群众i j j 版 l2 0 0 2 年版,第】o 亘f 。 2 资科粜源:芰闰川法部州法计划处土办的嘲站“n a t i o n a l c r i m i n a lj u s t i c e r e f e r e n c e s e r v i c e ( h t t p :w w v v n q r s g o v ,p d f f i l e s l n i j 1 8 4 8 9 4p d 0 的责任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并尝试提出一些完善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制度的建 议。 第一章父母对未成年人的直接侵害 未成年人总是在父母的教育和庇护下成长的,父母的关爱对于未成年人健康 成长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却成为了未成年人的 梦魇,体罚、虐待、性侵犯和遗弃等家庭内部的侵害行为成为未成年人犯罪被害 的侵害源之一。 第一节家庭暴力 一、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 对于家庭暴力,有很多学者仅将之局限于配偶关系中或亲密伴侣关系中男性 对女性实施的暴力行为。例如,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教授戒能民江将家庭暴力定 义为“是以歧视妇女的社会为背景,在个人领域内的亲密关系中发生的针对妇女 的暴力,侵害妇女的人权。”1 9 9 3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宣 言中也将家庭暴力定义为“对妇女造成或有可能造成身体、性及心理方面的 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行为”。 但是,家庭暴力的范围绝不应仅限于丈夫对妻子的暴力行为。从字面上理解,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暴力行为。在社会学意义上,家庭是指“由婚姻、 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4 家庭成员系指因婚姻、血缘和 收养关系而被纳入家庭共同生活体中的全部个人。任何家庭成员问发生了暴力, 受害方均为相对弱势方,都应当在法律上获得一个弱势群体所应得的权益保护, 而不分其性别、老幼。因此,只要是发生在有共同生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日j 的暴 力行为都应被纳入家庭暴力的范围之内,既可能表现为夫对妻的暴力,也可以表 现为妻对夫、子女对长辈、父母对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之间所实施的暴力行为。 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对成年家庭成员在人身和经济上的依赖性决定了他们单 3 荣维毅、黄列编著:家庭暴力对策研究j 干预围酾砚角0 实i j l q o f 究,中国针会科学i l ;版社2 0 0 3 年 版,第3 灭。 4 参见:中国人订科伞书 会学卷中田人丌科伞书;| :版利1 9 9 1 年版,第1 0 2 兵。 2 向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地位,当然地应被纳入到家庭暴力问题当中。新修订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肯定了这一点。该法第十 条第二款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于家 庭暴力关注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从现状看,无论是社会舆论、学术研究,还是 社会干预措施上,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大多集中于家庭中的已婚妇女,甚至把儿 童排除在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之外。5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未成年人受到家 庭伤害情况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中国法学会反家庭暴力网络调查显示,近2 3 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而且暴力所引发的未成年人恶逆变也十分严重。学者 关颖在依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小学生人身伤害的处理与防范”课题组以 2 0 0 1 年末全部在押未成年罪犯为总体,采取多段随机抽样方式在1 0 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之后也得出结论:未成年犯是受家庭暴力伤 害更深的群体。 从理论定义上说,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施害方应当包括任何共同生活 的家庭成员。但是,现代社会的家庭在结构上已趋于核心化,即由父母与独生子 女组成的三人家庭。即使存在其他家庭成员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往往也是对 独生孙子女宠爱有加。而且在父母的保护之下,其他家庭成员不大可能敢于对未 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而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所享有的监护权、教养权使他们有 充分的可能滥用天然的权力去侵犯未成年人。因此现实中的情况是,在家庭中对 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主体绝大多数是父母。 二、家庭暴力对未成年人的侵害 父母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 一) 体罚 目前人们理解的体罚主要是在社会学意义上使用,在法律规范意义上并不存 在这一概念。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下了很多定义。例如,有学者认为:体罚是 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用其它强迫性手段,侵害学生身体健康 的行为。7 这一界定没有将家庭体罚包括在内,显然是出于作者写作目的,具有 5 关颖:采疤暴力对儿章的伤害& i t 4 1 - 会干颅,载当代青年研究2 0 0 5 年0 5 期,第2 3 蚝。 6 关颖:家庭暴j 埘儿荦的仇害使jr - o - 会十而,载当代青年研究2 0 ( 0 年0 5 明,第2 3 缸。 7 贸晓红、张铁牛:佛罚和,垒相体蹄学生现象计析,载许升帅 学报,2 0 0 2 年第1 期,第1 2 1 兜。 3 片面性。而m u r r a ys t r a u s s 的定义则是比较全面而准确的:有意使用体力,意在 使儿童经受疼痛或痛苦,而非意在身体伤害,从而达到矫正或控s u l 童行为的目 的。8 实施体罚的主体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体罚对象是儿童;体罚者 主观存在伤害的故意,但目的却是矫正或控制儿童行为;体罚的手段多种,结果 会使儿童经受痛苦。我国的未成年人受到父母体罚是一种普遍现象。中国政法大 学田岚、何俊萍两位教授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进行调查,在接受调查的4 9 8 名大学生中,5 4 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小学阶段则是 子女被体罚的最高峰时期,高达被体罚总数的7 1 3 8 。 尽管父母体罚孩子的比例很高,但并不意味着父母不爱孩子。父母体罚孩子 多出于对孩子的管教,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认为对孩子有利的方式行为,即在目 的上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正因如此,有学者认为家庭暴力是缺乏道 义基础的行为,而体罚具有符合道义的特点。还有学者认为家庭暴力应具有经常 性、持续性及严重性,对于并非非常严重的偶然事件则应予排除。9 因此体罚被 认为不应被纳入家庭暴力的范畴。但笔者以为此种观点并不妥当,理由是: 其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于家庭暴力的定义是: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 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从该定义 上看,并没有将目的、动机因素规定为家庭暴力的构成要件,将体罚完全排除在 家庭暴力的范畴之外显然是不符合该解释的精神的。 其二,体罚毕竟是一种暴力的身体侵害行为,具有危害性。父母面对孩子的 不听话,暴怒之下不知轻重就可能给孩子造成较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构成故意 伤害罪。例如父母常用的体罚手段打耳光,就可能造成孩子的耳膜穿孔而成 为听力残疾儿童。 其三,采用体罚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严重危害的。孩子对父 母体罚背后的苦心不易理解,反而会产生怨恨心理,仇恨父母而离家出走,而且 经常受体罚的孩子有更高的机率形成攻击性人格,凡事都习惯于也通过暴力去解 决。这些负面影响又有可能进一步造成孩子遭受来自于家庭之外的伤害。 8 参见:m s t r a u s s ,c o r p o r a lp u n i s h m e n to f a d o l e s c e n t sb ya m e r i c a np a r e n t s ,2 4 s o c i e t y4 q 9 ,4 2 0 ( 1 9 9 3 ) ,转0 臼蒋蔚:儿草体罚题的轴、法研究,中政i 上人学坝l 学位论文,2 0 0 5 年。 9 参址孙符军:争取男且i7 等反对象庭暴力拔q 晶帧、杨大立主编:防治家庭暴j j 研究,群众版 壬l2 0 0 0 年版,第1 8 8 1 9 6 贝。 4 其四,体罚的合道德性在实践中并不易于判断。许多非道德性的家庭体罚, 如出于家长制作风、重男轻女、变态人格或者是恶意排挤继子女等原因而实施的 体罚,同样也是打着管教孩子的招牌。 其五,体罚往往也有一个积累加剧的过程,当父母逐步习惯于用体罚来代替 耐心的说服、教导时,体罚就会变本加厉,演化成虐待甚至是严重的人身伤害案 件。 因此,笔者以为,以积极的事前预防理念为指导,我们完全有必要将体罚这 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教养方式纳入到家庭暴力的研究和公权力的干 预范围之中。从国外的立法例来看,对于家庭暴力的界定一般都较为宽泛,例如 在美国,家庭暴力( f a m i l yv i o l e n c e d o m e s t i cv i o l e n c e ) 系指滥用家庭关系中的 权力、信任和依赖性而危及他人的生存、安全或福利与安宁的行为。”依据该定 义,跟踪行为等先兆性行为都被视为家庭暴力。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能够对家庭 暴力行为尽可能早地进行公权力的干预,避免家庭暴力升级,发生后期严重的暴 力伤害。以跟踪行为这种在一般观念上不应被纳入家庭暴力范围之中的行为为 例,据调查显示,前夫有跟踪行为的妇女中8 0 被该前夫身体伤害,3 0 被性 伤害。”因此,将体罚纳入家庭暴力范畴内,为政府公共机构提供早期介入的依 据,对于防止其演化成严重伤害后果的家庭暴力行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当然,对出于不同目的,具有不同严重程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体罚行为 在干预上也应区别对待。体罚行为造成严重伤害后果而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 害罪、强奸罪、虐待罪等犯罪的,自当由刑法调整。而对于较轻微的体罚,也应 当被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家庭保护一节。当体罚发生时,可由居民委员 1 0 这一定义十分的宽松,从家庭暴力的行为方式上看,主要有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犯罪折磨和跟踪以及 性虐待。其中:身体虐待( p h y s i c a la b u s e ) 指对人身施以暴力,包括推、拉、踢、咬、扯头发、扭叫肢、 用火烧,用物体击打,甚至使用武器进行伤害。精神虐待(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b u s e ) 指恐吓,威胁、压制, 控制、骂人、侮辱、使之同朋友、家庭隔离以及其他极端占有形式。犯雅性折磨或跟踪( c r i m i n a l h a r a s s m e n t s t a l k i n g ) 则一般与对前伴侣的拧制欲望有关,它足家庭暴力的延伸。跟踪的受害人町能会体 会到许如强烈的害怕、胁迫感和嵌失对自己生活的抟! 制感等精神影响,斯且它往往足暴力行为的先兆,非 暴力性躐踪行为的加剧会艟终变为对生命的威胁。性虐待( s e x u a la b u s e ) 系指有害的件接触,1 f 情愿的 性关系以发强迫性、贬损性,羞辱件或痛苦性的性行为。咖从主体f :看,恋爱、州居以及婿娴关系解除后 的前配偶关系甚节州性恋办被纳入r 家庭暴力关系范畴中,i 山币限十只肯m 缘关系或婿蛔关系的家庭j 正员 关系。 ”资料束源:c e n t e rf o rp o l i c yr e s e a r c h ,s t a l k i n gi na m e r i c a j u l y1 9 9 7 ,载戈国家庭暴力颅酗培 命会( d o m e s t i cv i o l e n c ep r e v e n t i o nf u n d ) 纠站 ( h t t p :w w e n d a b u s e o r g r e s o u v c e s f a c t s d o m e s t i c v i o l e n c ep d f ) 。 5 会、村民委员会或专门的儿童保护机构进行训诫、制止,对于多次训诫、制止无 效果的则应由这些机构或未成年人本人向公安机关申请干预,由公安机关依治 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强制隔离、教育或行政处罚。 ( 二) 虐待 虐待是指故意折磨、摧残家庭成员,使其在肉体上或精神上蒙受侵害。虐待 可能表现为积极的、作为的形式,如打骂、恐吓、限制人身自由等;也可能表现 为消极的、不作为的形式,如不给饭吃、不给衣穿、患病不给治疗等。最高院关 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持续性、经常性的家 庭暴力,构成虐待”。同属家庭暴力范畴,但虐待和体罚又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 其一,侵害程度和行为持续时间不同。父母对孩子的体罚一般皆有痛苦程度 的控制,避免给孩子造成较重的伤害。体罚就其单次行为而言,具有偶发性,即 使存在多次体罚,体罚之间也没有连贯性、持续性。而虐待则需要达到对虐待对 象形成折磨或较严重伤害的程度,而且需要具备“持续性、经常性”的特点。 其二,行为方式不同。虽然虐待与体罚一样都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后果, 但体罚一般是以积极的作为方式针对未成年人身体实施,精神上的伤害大多是作 为身体受痛苦的后果发生的。而虐待则可以通过包括实施体力强力在内的许多方 式达到,既可以是积极作为,也可以是不给饭吃、不给治病、不提供基本生活条 件等不作为方式。 其三,目的不同。父母体罚儿童主要出于“为孩子好”而纠正或控制儿童的 行为,具有定的合道德性,而虐待则纯粹出于折磨、排斥之目的。此点区别也 是虐待与体罚最大的区别,它可以解释为什么体罚较多地发生于具有血缘亲情关 系的亲生父母子女之间,而虐待则多见于非亲生的继父母子女、养父母子女或其 他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问。此外,它还反映在虐待对受虐儿童造成伤害的严重程 度远远大于体罚。 ( 三) 未成年人性受害 未成年人性受害,也称儿章性受害,是指“以性刺激、性满足为目的,对不 满1 8 周岁的儿章进行性接触的违法犯罪行为和以任何目的引诱、强迫儿章从事 性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这罩的儿章不仅指女章也包括男章,其性接触既有身体 接触的行为,如:性交、手淫、口交、爱扰等;也指没有身体接触的行为,如: 6 向儿童裸露下体、用猥亵的言语挑逗或取笑他或她、吩咐儿童裸露、勉强儿童看 色情影视、拍摄儿童裸体照片等。” 父母对自己的未成年子女进行性侵犯,无论是法律上还是伦理道德上都为人 们所不耻。但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却一再发生,并占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 件中的相当比例。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通过对2 0 0 5 年1 月至8 月间 网上报道的未成年女性遭受性侵害的案件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在全部1 3 8 个案件 中,未成年人的亲生父亲、养父、继父或者其他家庭近亲属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 犯的共有1 4 件,占总数的1 0 。1 ;在这其中,亲生父亲强奸女儿的有5 件,养 父强奸养女的有2 件,继父强奸继女的有3 件,还有1 件是母亲引诱孩子卖淫。 ”考虑到这一统计并未将强奸之外的未成年人性受害案件纳入其中,且在被曝光 的强奸案件之外还存在着此类犯罪的犯罪黑数,因此实际的情况会更为严重一 些。 父母对子女进行性侵害的案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对子女心理上的伤害特别严重。对于受到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来说,他 们所遭受到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其心理同时受到严重创伤。他们可能表现为 多噩梦、失眠、抑郁、精神恍惚、无端恐惧、成绩下降等心理障碍,甚至会离家 出走。而当施害人是本应保护自己的父母时,后果会更加可怕。因为这会让未成 年人感到父母背叛了自己而自此难以与任何人建立信任关系,导致敌对、孤僻等 人格障碍。有的还可能会否认自己,产生自卑、自暴自弃情绪,还有的女孩会做 出报复社会的行为来。 其二,易于得逞。施害父母往往利用监护人身份对子女进行威胁、恐吓,使 子女害怕反抗,而且发生地点多为私人住宅之内,外人难以发觉。 其三,持续时间长。由于此类案件当事人身份关系的特殊性和作案地点的私 密性,施害父母一次得手后往往形成对子女的长期控制,有的案件自发生到案发 甚至长达十余年。 三、父母实施家庭暴力的原因 ”i 进鑫:儿蕈件宜伞现状投思考载青年研究2 0 0 6 年第2 期,第3 9 页。 ”卜芳:对求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分析,载中周律帅j 朱成年人权益保障2 0 0 5 年第4 期,第 9 页。 7 未成年人遭受父母暴力侵害,有一部分是子女顽劣不听话、不走正道等原因 造成,还有一部分则是父母自身的教养观念、暴虐人格等因素所造成。未成年人 的不听话、调皮是符合未成年人这一年龄段在心理、脾性上的客观规律的。可以 说,调皮、叛逆是未成年人的代名词。因此,如果从有效地预防家庭暴力在孩子 身上上演的目的出发,我们就不能将希望过多地寄于孩子自我行为约束上,而应 该更多地在父母身上找原因。 ( 一) 父母教育观念的错误望子成龙,由爱而害 这种原因导致的家庭暴力一般表现为体罚。中国的父母们在子女的培养和教 育上可谓倾其所有、不遗余力。根据上海市妇联、上海市社科院2 0 0 5 年11 月 2 1 日联合对外发布的上海市家庭教育发展状况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家 庭对子女的教育支出已达到2 3 6 ,这一比例远远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等国1 0 左右的教育支出比例,子女家庭教育投入己成为市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支出之 一。“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亦于2 0 0 6 年7 月2 日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数 字表明,贫困高考生年人均教育支出高于4 7 5 6 元的平均家庭收入,超过三分之 二的家庭入不敷出,8 1 的家庭总收入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 0 2 的家庭 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 9 8 ,八成贫困学生家庭致贫主因是教育支出。“除了经济 上的投入之外,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为了能让子女入读异地高水平高中以便顺利 考上名牌大学而不惜辞去工作的陪读一族。 现象背后反映的是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过高期望和应试教育制度下 形成的错误教育观念。父母们总是依据自己对社会竞争趋向的判断,打着“为了 孩子好”的旗帜,严格要求子女按照安排好的目标奔跑,而不顾孩子的个人志趣、 能力和个性需求,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有效果的 情况下就会奉行不打不成材的做法,不惜侵犯孩子的合法权益。学者胡金万则从 中华民族的家庭本位价值取向角度对父母的望子成龙心态给予了更为深刻的剖 析。他指出,“家庭本位价值观下的儿童保护,则是把儿童看作是家庭的附属品, 其价值仅在于对家庭的贡献,因此,儿童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自然也就没有尊 “李雪:调查:沪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比例己达2 3 6 , 丛p :! d ! :b 垒! 艇! q ! 业! i ! ! :! ! 2 ! ! ! ! ! ! 婴! q ! 皇垒! 翼! ,( 访问f i 期:2 0 0 7 年4 月8 日) 。 廿李莉:调台够爪中田八成贫困生家庭敛贫土州足教育支i j , b ! ! b ;! 璺! :! ! i ! 垒! ! ! 驱:鲤:! ! b j i 趔! ! 盟! 垫嫂q ! 二鱼! ! 望堑:曲! 虫! ( 访问f i 期:2 0 0 7 年3 月2 8 | 1 ) 。 8 严可言。因此,家庭保护的目的往往不在儿童自身,不在实现儿童自身的价值, 而在实现儿童的家庭价值,即通过儿童的成就使家庭( 家族) 光荣、兴盛。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都变成了家庭的义务;而家庭 保护儿童的义务,自然地变成了监督他们实现其对家庭的价值的权力。一旦儿童 不理解这种义务或不能很好地尽这种义务,家庭保护就可能变成家庭伤害。”8 家 长因望子成龙心切而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继而导致孩子过激反抗行为的家庭悲 剧屡屡上演。据江南时报2 0 0 5 年5 月1 81 3 报道,金坛市镇朱寺巷村的一个1 6 岁少年因为没有完成作业怕受母亲责怪,竞举起榔头将熟睡中的母亲砸死。警方 调查了解到,李某由于夫妻感情不和已经离婚,独自带着儿子生活,李某平时对 儿子的管教很严,由于孩子学习成绩差,经常遭到李某的打骂。经过审讯,吴某 对弑母供认不讳。然而让办案民警震惊的是,吴某说自己的作案动机仅仅只是因 为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害怕母亲打骂。” ( 二) 夫妻关系的负面影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婚姻和家庭的和谐与否,从来就不只是配偶之间的事情,它总是不可避免地 会涉及和影响到相关联的人尤其是子女。当家庭或夫妻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的时 候,矛盾的一方甚至双方总会采取激烈的方式发泄以求得心理的再次平衡。这个 时候,孩子就有可能成为父母选择的最好的发泄工具,因为这种发泄外人管不着, 也不会遭到抵抗。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因此而遭到暴力侵害的不在少数,其中较 多发生的情形有: 第一,父母将社会生活压力以暴力方式转嫁到孩子身上。当父母尤其是父亲 面临工作、事业上的不顺,贫困、失业或半失业、单亲等因素会使父母情绪败坏、 冲动、暴躁,而容易将这种压力通过家庭暴力的形式传递给孩子。 第二,夫妻关系不和谐,一方对孩子施虐以求得对对方的报复和怨恨的发泄。 这种情况多发于母亲。由于在经济上、身体上处于劣势,更多地成为丈夫实施家 庭暴力受害方,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受到暴力的影响而逐渐形成自身的暴力倾向或 者因为不公平感而需要通过将暴力转嫁他人来平衡心理,产生暴力循环,孩子就 1 6 胡令万:家k 教育观弓儿章权利保护,载儿童发展l j 社会责任,下禄宁、杨雄主编著,卜海社会 科学院 ;版钆2 0 0 4 年版,第1 0 - 1 1 贝。 杨黎、杨命洪:1 6 岁少年束完成作业怕受责罚,举榔头砘死亲生母, b ! ! 卫;! 型! :! 也! :卿! ! q q i ! 垒q 丝鱼蚯! 曼! :曲! 巫,( 访问f l 期:2 0 0 7 年4 月8 1 1 ) 。 9 成为了夫妻不和的无辜受害者。 ( 三) 亲情关系的缺乏 这种情形较多地存在于再婚家庭和收养家庭。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大幅提高使 得相当多的孩子要面临与父或母再婚后的继母、继父共同生活的境地。由于缺乏 血缘关系,未成年人容易与继父母产生较强的敌对心理,亲情难以建立。而继父 ( 母) 在再婚前不管是单身还是已有子女,往往渴望的是与其结婚对象的夫妻感 情和家庭稳定,对对方的子女未能给予太多的关注,又因继子女与其没有血缘关 系,很难产生与其亲生子女一样的强烈情感,对继子女很难像对亲生子女那样的 宽容。继父( 母) 在对待继子女时,看到更多的是继子女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一旦继子女对其敌视或不满,他们很难用感情来化解矛盾,更多的是理性的分析, 利益的权衡。长期的相处,继父( 母) 与继子女难免不处于对立的地位。而这种 对立和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易演变为家庭暴力。未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业投资风险评估与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堆取料机司机数字化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锻件校正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脂肪酸酰化及酯化操作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铜管乐器制作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甲基氯硅烷生产工效率提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办公设备再制造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策略探讨
- 花卉园艺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第2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 全套课件-食品营养学-王莉
- 2018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答案
- htri手册HTRIExchanger使用手册
- 灭火器每月定期检查及记录表
- 卡西欧PRO-TREK-PRW-6000使用手册-基础操作
- 小学英语外研版5A Unit2 They sell many different things Module 2部优课件
- 档案职称考试培训练习题汇总(带答案)
- 9.10.11有机、酸碱一般排-盛剑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 热学教学课件全套电子教案汇总整本书课件最全教学教程完整版教案(最新)
- 泄漏扩散模型及其模拟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