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音乐学院硕l :研究生学位论义【l 】甜(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中文摘要一 a b s t r 暑i c t 绪论 目录 第一章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体例 第一节经线上的体例特点一 一、总体分类特点 二、乐器分类特点 ( 1 ) ( 2 ) ( 3 ) 第二节纬线上的体例特点 一、总体特点 二、关于“汇考 体例的说明 第二章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引书 第一节各纬目下的引书 一、乐律总部汇考 二、汇考( 乐律总部除外) 三、总论 四、纪事 五、杂录 六、外编一 第二节“乐章”部分的资料来源 一、“乐章 部分的正史、政书来源 二、明代乐章史源存疑 第三节对于音乐专书和类书的引用情况 一、音乐专书的引用 二、对类书的引用 ( 5 ) ( 5 ) ( 6 ) ( 7 ) ( 7 ) ( 9 ) ( 1 2 ) ( 1 3 ) 一( 1 3 ) ( 1 6 ) ( 1 7 ) ( 1 9 ) ( 1 9 ) ( 2 0 ) 一( 2 0 ) 第四节乐律典的引书与丛书说郛的关系 第三章类书音乐文献的分类对乐律典编纂的影响 第一节对总体分类的影响 ( 2 0 ) 一( 2 1 ) 一、我国古代类书中音乐文献的总体分类特点 ( 2 1 ) ( 2 3 ) ( 2 3 ) ( 2 3 ) 武汉音乐学院硕l :研究生学位论文嗣 (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j 二、对乐律典总体分类的影响 结论 三、关于“律二、大丁伴 第二节对乐器分类的影响 一、我国古代类书中乐器分类的总体特点 二、对乐律典乐器分类的影响一一 全文尾注一 参考文献 ( 2 8 ) ( 2 9 ) ( 3 0 ) ( 3 2 ) ( 3 4 ) ( 3 5 ) ( 3 7 ) 等 ) 亨 武汉音乐学院硕i :研究生学位论义 | 舌 (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中文摘要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古代类书的集大成者,其乐律典中保存了丰富 的音乐文献。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体例、 引书来源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归纳,并总结了中国古代类书音乐分类对乐律典 分类的影响。 本文的主体结构分为三章: 第一章是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体例研究。乐律典分类体 例逻辑分明,经纬交织。经目总体包括七大部分( 乐律总部、律吕、声音、啸、 歌、舞、乐器) 4 6 个类目。各部下又分汇考、总论、纪事、外编等纬目。 第二章是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引书进行的史源学研究。主要统计了 各纬目的引书,重点分析了乐律典对正史、政书、类书和音乐专著的引用情 况,并发现乐律典的引用书目约有一半以上和说郛的引用书目相同。 第三章论述了中国古代类书中音乐文献的分类特点及其对乐律典编纂的 影响。通过考察2 6 部类书中音乐文献的分类特点,指出乐律典承继了我国 古代类书音乐文献分类中相对稳定的“乐总 、“歌”、“舞”和“乐器 四大类 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完整的分类体系。 关键词: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编纂体例引书类书 d j 、 i i l 一 武汉音乐学院硕t :研究生学位论文田耐f (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a b s t r a c t n eg 们i n a s h 们i c h e n g ( g r e 口lc o l l e c t i o n0 fa n c i e ma n dm o d e r nb o o c s ) 毽 am 嬲t e ro fa i l c i e m 血括乃“( e n c y c l o p e d i cw o r k s ) i no u rc o u n t e s p e c i 2 l l l yi nt h e 妇吐v d f 口,2 俾p 居陀刀c pb d 础d 厂施俗叫o fi 乞w h i c hp r e s e e dr i c hm u s i c a ll i t e r 叭鹏 f r o mm ep h i l o l o g i c a lp o i n to fv i e w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ac o m p l e t ec l e a i l i n g u pa n d s 蚴i n g u pt o 拖p v d 妇以sc o m p i l i n gs t y l e sa n dt 1 1 es o u r c eo ft l l eb o o kc i t e d a n di t a l s os u m m a r i z dt l l ei n n u e n c eo fc h i n a s 锄c i e me n c y c l o p e d i cw o r l ( sa b o u tm u s i c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t 0t h e 妇p 三1 ,d 衙疗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h em a i ns 锕】c t u r eo ft 1 1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m o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 1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t h es t u d yo ng 钛月 死黝“坍鳓g 略? 砌吐佃协sc o m p i l i n g s t y l e s a n dt h e 玩p l v d f 册s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s 锣l ei sc l e a ri nl o 百c 锄da j s of i l l i n gw 踟p b l e n d s t h ew 踟币p r o i e c to v e r a l li n c l u d e ss e v e np a r t s ( o v e r v i e w 、t b m p e r a m e n t 、 s o u n d 、w h i s t l e 、s o n g 、d a n c e 、m u s i c a li i l s t n m 】e n t ) ,4 6c a t e g o r i e s u n d e re a c h d e p 跏e n ti sa l s od i v i d e di n t ot e s t 、p a l l d e c t 、c h r o n i c l e 、m i s c e l l a n e o u sr e c o r d si n w e rm e s h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 廿1 es t u d yo fm s t o r i o g r a p h yo ng 砒f 乃觑枷( 孺p ,曙, 玩吐v d 泌咒sb o o kc i t e d i tm a i nc o m p i l e st h es t a t i s t i c so fe a u c h 、e f t sb o o kc i t e d , f o c u s e sm ec i t e d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 玩e v d 砌疗o nt l l eo m c i 出h i s t o r y 、p o l i t i c a lb o o k s 、 e n c y c l o p e d i cw o r ka n dm u s i cm o n o g r a p hc i t a t i o n s ,锄da l s of i n d st h a to v e rh a l fo fm e r e f e r e n c eb o o k sa b o mt h el 么p 堰) f 口聆i sm es 锄n ea ss 矗甜d 舭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l l ec a t e g o r yf - e a t u r e so fm u s i cl i t e r a t u r ei ”c h i n a s a i l c i e n te n c y c l o p e d i cw o r k sa n di t si i l f l u e n c et ot h ec o m p i l i n go ft h e 妇比如切tb y e x 锄i n i n gt h ec a t e g o r yf e a t u r e so ft h em u s i cl i t e r a t u r ei nm e2 6e n c y c i o p e d i cw o r k s , w ef i n dt h a t l e 地吐仍砌挖谊h e r i t e df o u rm a j o rc a t e g o r i e so fm u s i cl i t e r a n 鹏i n c h i n a s 锄c i e n te n c y c l o p e d i c 、o d , i n c l u d i n g “o v e i e w 、“s o n g ”、“d a u l c e ” a i l d “m u s i c a ji n s t n l m e n t ”,a n dt h a i lb u i l ti t sc o m p l e t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o nt h i s b a s i s 1 ( e yw o r d s :g 砌跏础劬p 馏? 玩吐加加俺馏讲c d 胁撕伽矿彳,z c f p 耐口聆d 朋o 如朋b d d 砖;r 乞店旭,2 卯肋。七q 厂朋妇叫c o m p i l i n g s t ) ,l e t h eb o o kc i t e d 三口z 砌甜( e n c y c l o p e d i cw o r k s ) 2 武汉哿乐学院硕l :研究生学位论文耐f (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绪论 清代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类书。 全书共1 0 0 0 0 卷,分为6 汇编,3 2 典,6 1 1 7 部。其中,隶属于经济汇编之下的 乐律典集中保存了丰富的音乐文献。整个乐律典不仅篇幅庞大,长达 1 3 6 卷,而且资料来源广,遍及经史子集,可谓是清初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一次大 总结。 目前,对于古今图书集成的研究主要有:裴芹著( 古今图书集成) 研 究、国内外索引十种及相关论文。裴芹的( 古今图书集成) 研究一书主要从 古今图书集成与古代类书发展的关系、与清代编书之风的关系、编纂者、结 构体例、按注、方志、版本等方面对古今图书集成进行论述。而索引的编写 不仅方便了读者的检索,而且在编写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考证甄别工作,对古今 图书集成的研究有一定的贡献。十种索引分别是:1 9 0 7 年版( 俄) 瓦伯尔古 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索引、1 9 1 1 年版( 英) 翟理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索引、 1 9 3 3 年版( 日) 泷泽俊亮古今图书集成分类索引、1 9 6 3 年版牟润孙等古今 图书集成中明人传记索引、1 9 6 4 年版文星书局古今图书集成索引、1 9 7 7 年 版( 日) 枥尾武古今图书集成引用书目录稿,1 9 8 2 年版复旦大学图书馆古 今图书集成类目索引、1 9 8 5 年版林仲湘等古今图书集成索引、1 9 8 8 年版广 西大学古今图书集成索引编写组古今图书集成索引( 油印本) 、1 9 8 8 年 版广西大学古今图书集成索引修订本、1 9 9 9 年广西大学古籍整理所、广西 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电子版古今图书集成数 据库索引。1 至于与之相关的论文,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至目前为 止以“题名”为检索项,“古今图书集成”为检索词,共检索有8 7 篇论文。这 些文章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编纂人考、版本、体例、影响等方面。其中比较具 有代表性的有:腾黎君论( 古今图书集成) 及其索引的应用价值( 广西大学 2 0 0 3 年硕士学位论文) ;徐瑛、任宝祯 的分类体系( 四川图 书馆学报1 9 8 5 年第4 期) ;张何清从 看中国类书的特点( 河 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9 9 0 年第1 期) ;柳较乾、陈秀英 分类及编排体例述评(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9 9 2 年第2 期) ;张 武汉音乐学院硕l j 研究生学位论文 田舌 (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新民 之特征及其编者(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 0 0 6 年第1 1 期) 等等。 虽然对于古今图书集成的研究,前人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关于 其乐律典的专门研究目前仅有两例:一为方宝璋、郑俊晖的中国音乐文献 学,一为吉联抗从(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说起( 音乐研究1 9 8 6 年0 l 期) 。前者中的第七章为“类书中的音乐文献”,在第六节中对古今图书集成 中的音乐文献作了介绍。它足以方便读者检索为目的,侧重于内容介绍,并涉及 版本和一些体例问题。后者以乐律典为契机,主要论述作者对自己从事古代 音乐史论研究工作的体会,包括乐律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它的评价。两者 都属于专题文献介绍性质,比较粗略,并未对之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编纂进行研究。包括 编纂体例与资料来源,并通过与其它类书的对比,揭示出中国古代类书中音乐文 献的分类特点对乐律典编纂的影响。特别是在编纂体例的研究上,以往的研 究侧重于古今图书集成整体体例的特点,更多的是讨论它的经纬交织结构, 而本文则侧重于其乐律典所独具的体例特点。 作为我国古代类书的巅峰之作,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价值不仅仅在 于它拥有丰富的音乐文献资料。如何将众多的音乐资料合理、科学地归纳到一个 体系之下,并且易于检索,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其中更是凝聚了智慧的结晶。本 文的撰写就是希望通过对乐律典文本的归纳与梳理,总结出其音乐文献的编 纂特点,并且透过这些特点,发掘出它所反映的编纂者的音乐观念,并以此为古 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研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4 武汉音乐学院顾 j 研究生学位论义田甜(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第一章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体例 整部古今图书集成最大的体例特点就是经纬交织的结构。具体到乐律 典,经线上的分类是从音乐的角度所进行的划分,这是乐律典所独有的。 而纬线上的分类则是整个古今图书集成所通用的,但是在具体到各“典”中 又有一些不同。本章主要是从经线与纬线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乐律典的体例 特点。 第一节经线上的体例特点 乐律典在经线上的分类,称之为“部 。整个乐律典共分为4 6 部, 分别是:乐律总部、律吕部、声音部、啸部、歌部、舞部、钟部、罅部、钲部、 铙部、镯部、铎部、方响部、钹部、磬部、琴瑟部、琵琶部、箜篌部、筝部、阮 咸部、五弦部、管部、箫部、筲部、篪部、笛部、横吹部、笳部、角部、贝部、 臂篥部、笙竽部、埙部、缶部、瓯部、鼓部、鼓吹部、枧敌部、筑部、应部、牍 部、雅部、拍板部、壤部、笱簇部、杂乐器部。 总体分类特点 乐律典在经目上的设置虽然多达4 6 个部类,但是部类与部类之间存在 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层次分明。 首先,由于从“钟部”开始到“杂乐器部”,这4 0 个部类皆为乐器类的类目, 因此4 6 个部类实为七大部分组成,即:乐律总部、律吕、声音、啸、歌、舞、 乐器。此外,编纂者先对整个乐律典进行总述,设为乐律总部,之后,分述 律和乐。有关律的内容设置为律吕部,其它部类皆为乐的内容。这样便将看似零 散的类目合理的容纳到一个知识体系之下,并且各个类目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 分。 在所有的类目中,以声音部和啸部最为特别。声音部中,采录的文献有描写 风声、雨声、雷声、潮声、林声、谷声、蛙声、鸟声的,也有描写哭声、叹气声、 市哗、村唱、巷笛的。这个“声音”所指的不仅仅是乐声,而是世界上的一切声 武汉音乐学院硕l :研究生学位论文i l j 鬲f (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音。关于“啸,指的是“撮口出声”2 。啸部汇考中首先引用了唐代孙广的啸 旨,对它做了解释:“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3 编纂者将声音部和啸部置于乐律典中,显然是将音乐的定义扩大化了,指的 是广义上的音乐。 二、乐器分类特点4 乐律典中共设有4 0 个有关乐器的类目。这些类目的编排方式显然并没 有完全采用我国古代传统的八音分类法,而是兼及了演奏形式分类法,总而言之 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可以观察到,钟、罅、钲、铙、镯、铎、方响、钹、磬都属于金石类击奏乐 器,琴瑟、琵琶、箜篌、筝、阮成、五弦属于弹拨类乐器,管、箫、筲、篪、笛、 横吹5 、笳、角、贝、莆篥、笙竽、埙属于吹奏类乐器,而缶、瓯、鼓、鼓吹6 、 祝敌、筑、应、牍、雅、拍板、壤、笱簇则属于非金石类击奏乐器。因此,笔者 认为,在乐器类目的排列方式上,编纂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采用了一种八音 分类法与演奏形式分类法相融合的方式,将这些乐器划分为金石类击奏乐器、弹 拨类乐器、吹奏类乐器、非金石类击奏乐器以及杂乐器。其中,击奏乐器、弹拨 乐器、吹奏乐器是从演奏形式上进行的分类,而将击奏乐器分为金石类与非金石 类则是从八音分类法的角度进行的分类,最后再加上不常用的杂乐器作为附属。 厂律律吕部 l厂声音部( 广义) 乐律总部ji 啸部 ( 广义) 1i 歌部 ii 舞部 l 乐,金石类击奏乐器:钟部、罅部、钲部、铙部、镯部、铎部、方 lf 响部、钹部、磐部 il 弹拨乐器:琴瑟部、琵琶部、筝篌部、筝部、阮成部、五弦部 ii 吹奏乐器:管部、箫部、篱部、篪部、笛部、横吹部、笳部、 乐器角部、贝部、觜篥部、笙竽部、埙部 i 非金彳i 类击奏乐器:缶部、瓯部、鼓部、鼓吹部、祝敌部、筑 l 部、应部、牍部、雅部、拍板部、壤部、 l 笱簇部 杂乐器 图l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经线体例图 6 武汉音乐学院颂l :研究生学位论文 围耐f (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上图是对乐律典在经线上的体例进行的梳理。它不论是在总体分类上, 还是在乐器分类上,都显示出了一种合理的逻辑性,类目之间相互关联,紧密的 连接成一个整体。除此之外,这样的体例还反映出了编纂者的一种广义上的音乐 观念,以及对于乐器分类的独特见解。 一、总体特点 第二节纬线上的体例特点 古今图书集成的“部”下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 纪事、杂录、外编十个纬目。这样纬目与经目一起便构成了一种经纬交织的结构。 在这十个纬目之中,乐律典仅出现了九个纬目,而无“列传 一项。同时, 这九个纬目也并非每个部类齐全,仅“汇考 齐备。 关于这些纬目的特点,古今图书集成凡例中进行了说明: 汇考之体有二:大事有年月可纪者。用编年之体,仿纲目,立j 伟法于前,而已 “按某 s ”、“某史”详录丁后,事经年纬,而一事之始末沿革,展卷可知:立 ;法于前, 详录诸1 5 丁后,则一事之异同疑误,参伍可得。此典之最宏巨者也;或人事无年月可稽, 与一事一物无关政典者,则列经史了:前,而已子集参且f 后,虽岁月朱详,而时代之先 后,一事冈革损益之源流,一物古今之称谓,与其种类性情及其制造之法,皆可概见矣。 总论之所取,必择其纯止可行者,圣经中单词片句,并注疏皆录于前。盖立论要以 圣经贤传为主也,至子集中有全篇语此一事,必择其议论之当者。论得其当,虽词藻无 足取,亦在所录。即一篇中所论不一事,而数语有关,亦节取之。惟史传、章奏名篇, 本文前后尚有冈革得失事由,则入于汇考,此不复重载。 古人左图右史,如疆域山川,图不可缺也。即禽兽、草木、器用之形体,往籍所有, 亦可存以备览观。或一物而诸家之图所传互异,亦并列之,以备参考。 史之立表,始白史迁。盖年月先后,列之表则易稽也。今政事载于汇考者,皆以编 年,故凡史中年月表皆删之,惟星躔、宫度、纪元等1 f 表不能详者,则皆列表。 艺文以词为主,议论虽偏,而词藻可采者,皆在所录。篇多则择其精,篇少则瑕瑜 皆所不弃,人抵隋唐以前从详,宋以后从略。 选句,凡丽词偶句,或以对待见 ,近体古风,或以警拔见赏,其全篇即无可观, 而瑕不掩瑜,单词片语亦不可弃,况一时为佳旬,日久遂为故实,故有选旬之录。 纪事之人者入于汇考,其琐细亦有可传者,皆按时代列正史于前,而一代之稗史,子集 附之。亦有后人杂记而及数代以前之事者,若按其著1 5 之世代则疑丁颠倒,故仍采附于 前。 杂录,圣经之言多入总论。亦有非l e 论次一事而旁引曲喻,偶及之者,则入于杂录。 至于集中所载。或有考究朱真,难入于汇考;议论偏驳,难入丁总论;文藻朱+ r :,难收 于艺文者,统入于杂录。 外编,凡人纲皆入丁汇考,琐细皆入丁纪事,可谓详矣。而百家及二氏之 5 ,所纪 7 武汉音乐学院顶l :研究生学位论文f i l 耐f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有荒唐难信,及寄寓譬托之辞,臆造之说,录之则无稽,弃之义疑丁挂漏,故另入丁外 编。7 可见,凡例中不仅定位了各纬目的资料性质,而且描述了它们的具体资 料编排方式。图、表、艺文、选句主要是从体裁方面进行的划分。而关于汇考、 总论、纪事、杂录、外编,有的学者认为它们其中带有很多的主观性。8 其中, 汇考是对于所谓“大事”的辑录,着重于梳理事物的发展。纪事则是汇考的一种 补充,辑录有关某事某物的“琐细”之事。总论是对事物的“纯正 议论。杂录, 是对难入汇考、总论、纪事、艺文的资料进行辑录。而外编的内容多出自释道之 书,多为“荒唐难信”之事。 由于编纂者对于汇考、总论、纪事、杂录、外编资料性质的界定带有很大的 主观性j 资料重要与否、“纯正 与否,多取决于编纂者自己的判断。吉联抗认 为:古今图书集成常将一些同属于一类的材料分别归纳到不同的纬目之下, 这是编纂者的一种j 下统观念作祟的结果。9 这种说法反映出了古今图书集成 在纬目设置上的一些缺陷,不够客观。例如: 唐舶礼乐志:八音一日金,为镩钟、为编钟、为歌钟、为罅、为镯。 镯部汇考” 唐六典:金之制四罅、镯、铙、铎。 镯部杂录 这两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说镯属于八音中的金之属。但是却被分 别放在了汇考和杂录中。像这样的情形,在乐律典中还有很多。可见,对于 区别这些纬目的界限有时是比较模糊的。 但是,对于一些性质比较明确的音乐资料,还是比较容易去判断它的归属。 以“舞部”为例,其汇考部分主要摘录了关于舞的定义、种类、技巧、场合、舞 队、舞姿、舞衣、舞器、舞曲、历代乐舞以及相关制度等内容的文献。有关这些 内容的文献虽然也会在其它纬目出现,但是置于汇考中的多为比较制度化的以及 带有梳理性质的内容。比如其中成段引用了王圻续文献通考中的“历代乐舞”、 “乐工舞人员数”、“乐工舞人服色”、“明舞器 部分。它们分别是对汉代至元代 的乐舞、汉代至元代的乐工舞人员数、唐代至元代的乐工舞人服色以及明代的干、 戚、旌、幢、筲、翟、麾等舞器形制进行的梳理。像这样对一事或一物的源流及 演变进行梳理的资料无疑应放在体现“一事之始木沿革”1 “的汇考中。 在歌部、舞部和乐器类部分常有些关于记录善歌之人、善舞之人以及善奏 8 武汉爵乐学院硕l :研究生学位论义川耐f (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之人的文献,这些文献常置于纪事这一纬目之下。例如: 山东通志:金汤字维垣,浙人,善鼓琴能诗,尤i :颜鲁公书法。 琴瑟部纪事” ,“博物忠:张仲春,武帝时人也,善雅歌,与李延年并时,每奏新歌莫不称善。 歌部纪事” 撕京杂记:高帝戚大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舞部纪事埔 此外,一些从j 下史的列传中摘录的关于名人轶事的文献也常置入纪事部分。 例如舞部纪事中: 汉持外戚传:李夫人,本以倡进。初,丈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 之。每为新卢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上叹息曰:“善! 世岂有 此人乎? ”平阳主冈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1 6 新唐饽太平公主传:主,则天皇后所生,后爱之倾诸女。荣国大人死,后丐 主为道十,以幸冥福。主农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歌舞帝前。帝识其意,择薛绍 尚之。1 7 这两条资料的内容着重于记录与舞蹈有关的名人轶事,而无关于舞的释义、 种类、技巧、以及制度等内容。和汇考相比,显得有些“琐细”。因此将它们置 入纪事部分。 总之,这些纬目在界定资料性质时虽然比较主观,但并不能以此完全否认它 的价值,在实际效果上,它依然起到了一种再次类分资料的作用,使整体更具条 理性。 二、关于“汇考 体例的说明 乐律典中汇考的体例有两种。乐律总部汇考与其余4 5 个部类的汇考体 例是不同的。乐律总部汇考的篇幅非常庞大,约占整个乐律典篇幅的3 1 。 它所采用的体例为凡例中所说的第一种汇考之体,即:按编年之体先简要叙 事,之后以“按”的形式引用古籍中对该事的记录。编纂者运用这种体例对上古 到清初的重要音乐史事进行梳理,因此,整个乐律总部汇考俨然“是一部中国古 代音乐编年史”1 8 。 此外,笔者在阅读中国音乐文献学一书时发现,其中对于乐律总部汇考 “注 文的理解有些模糊。书中以乐律典开篇的一段文献为例进行说明。 太吴伏羲氏作二十五弦之瑟,始作荒乐,歌扶来,咏网罟,命日立基。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太嗥庖檄氏结网罟以教佃渔,作- 二十五弦之瑟。 9 武汉音乐学院顾f :研究生学位论文刚耐f (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按:孝经钩命决:伏羲乐口立基。 按:通典:伏羲乐名扶来,亦日立本。 按:通忠:伏羲乐口立基或云扶米。 按:路史:伏戏氏畏离徕翔。 注:三坟云:因风来而作乐。长离者,风也。 爰作荒桀,歌扶徕,咏网罟。 注:辨乐论云:昔伏羲氏冈时兴利,教比畋渔,天下! j 1 之,时则有网罟之 歌。神农继之,教氏食谷,时划有丰年之咏。扶徕歌即风米之颂,乃 神农之扶犁也。扶,风;来,犁;音相同尔。是知神农冈太吴之乐。 以镇天卜之人,命口立基。 注:以立基为立本,大渊为大泉,皆庸人避国讳。1 9 这段文献中,“太吴伏羲氏作二十五弦之瑟,始作荒乐,歌扶来,咏网罟, 命日立基一句为叙事。以下以“按”开头引用史记、孝经、通典、 通志、路史中对该事的记录。而关于“注”文,中国音乐文献学中认 为:“其下以按为题头的是征引各古文献的记载,再下以注为题头 再次征引一些古书对以上某些古文献记载进行诠释,如其中征引了三坟、辨 乐论、琴操 2 0 。笔者查阅了路史得知,“三坟云 、“辨乐论 云 这些“注 是路史中的注文,而不是古今图书集成的作者从三坟、 辨乐论中征引的。因此,以“注”为题头的大字注文并非意味作者再次征引 古书,而是原书中的注解。编纂者在引用文献时,往往将其注解一起引录,这种 情况以经史文献居多。 关于乐律总部汇考之外的其余4 5 个部类的汇考,它们不像乐律总部汇考那 样以叙事为单位,而是以书籍为单位摘取典籍中关于此部类的内容。书籍的引用 顺序并非如凡例中汇考之体二所说的先经史,后子集。而是大致以时间为顺 序2 1 。但是,正史类典籍不是以著书年代为序,而是以所述时代为序。 关于其它纬目的具体特点,由于凡例中已有详细的说明,并且目前学界 对它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因此,本文在这旱不再加以详细论述。 本章分别从经线和纬线入手,总结了乐律典的体例特点。4 6 个部类实 为七大部分组成,即:乐律总部、律吕、声音、啸、歌、舞、乐器。各部类之间 又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层次分明。“声音部 和“啸部”的设置显示出了编 纂者广义上的音乐观。乐器的分类采用了演奏形式分类法与八音分类法相融合的 分类形式,并在最后加上“杂乐器 。纬目图、表、艺文、选句主要是从体裁方 面进行的划分,而汇考、总论、纪事、杂录、外编的分类思想比较主观,有时资 1 0 武汉音乐学院硕l :研究生学位论文田甜(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料相互之间的界限不太明确,但是在实际效果上,它依然起到了一种再次类分资 料的作用,使整体更具条理性。汇考有两种体例,一是以“乐事 为单位,按编 年之体先简要叙事,之后以“按”的形式引用古籍中对该事的记录,并且常将原 书注解一起引录。二是以书籍为单位,大致以书籍的时间为顺序,其中正史类典 籍不是以著书年代为序,而是以所述时代为序,并非凡例中所说的先经史, 后子集。 第二章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的引书 一部类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仅在于其结构体例,也在于它的资料丰富程度。 在第一章中本文已经对乐律典的体例进行了研究,本章主要是从引书的角度 对乐律典音乐文献的编纂特点进行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各纬目下 的引书、“乐章”部分的资料来源、音乐专书和类书的引用情况、乐律典的引 书与丛书说郛的关系。 第一节各纬目下的引书 一、乐律总部汇考 乐律总部汇考在篇幅上是非常庞大的,约占整个乐律典篇幅的3 1 。 它的体例与其它4 5 部汇考的体例有很大差别,因此本文将它独立于其它4 5 部汇 考,单独归纳其引书。统计结果大致如下2 2 : 经部:孝经、礼记( 7 ) 、周礼( 8 ) 、乐纬、尚书( 2 ) 、大戴礼记、韩 诗外传) 、诗经( 3 ) 、左传、汲冢周j 侈、二礼义宗、尚书人传、太乐令璧 记( 2 ) 、仪礼、任氏乐律志( 4 6 ) 史部:史记( 8 ) 、通典( 1 2 ) 、通忠( 5 ) 、路史( 1 1 ) 、汉书( 3 8 ) 、晋 书( 3 0 ) 、宋二 弓( 2 3 ) 、魏f 5 ( 3 7 ) 、通鉴外纪、帝王世纪( 5 ) 、竹l 纪年 ( 6 ) 、通鉴( 5 ) 、通鉴前编、通鉴人纪、隋 5 ( 4 1 ) 、唐书( 3 ) 、通鉴集览、 后汉书( 4 2 ) 、汉官仪、唐人典、魏忠、文献通考( 2 8 ) 、南齐j f 5 ( 6 ) 、 梁( 2 ) 、北史、北齐 5 、周j f 5 ( 6 ) 、旧唐- 5 ( 6 2 ) 、实录( 4 ) 、唐会 要( 5 ) 、五代史( 7 ) 、粜史( 2 1 7 ) 、辽史( 1 1 ) 、宋会要( 3 ) 、金史( 2 2 ) 、 元史( 7 4 ) 、明会典( 3 0 ) 、人政纪( 1 7 ) 、明宝训、明外史( 2 ) 、明通纪 ( 2 ) 、人清会典( 1 1 ) 子部:吕氏春秋( 7 ) 、庄子、韩北子、白虎通( 5 ) 、拾遗记( 2 ) 、列 武汉音乐学院硕l j 研究生学位论义嗣f (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子、家语、孔丛子、淮南子( 3 ) 、山海经、墨子( 2 ) 、初学记、新论、 庄子、册府元龟( 4 6 ) 、刘子、西京杂记、建初录、玉海( 3 7 ) 、徐景安 乐书、太宗李靖问对、中兴体目、续文献通考( 8 ) 、春明梦馀录( 4 ) 集部:乐苑 上述引书中,正史的引书次数最多,范围最广,其中宋史就引用了2 1 7 次,是整个乐律总部汇考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书籍。关于类书类书籍,它们的引用 次数也是非常多的,册府元龟约多达4 6 次,玉海约3 7 次。这些类书也都 是属于官方性质的。此外经部乐类的音乐专书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任氏乐律志, 是一本以编年为序,记录明代的乐律大事、典章制度的文献。 可见,乐律典的乐律总部汇考征引史部的书目最多,但种类单一,多为 正史、政书类2 3 。引用次数最多的分布在正史、经部乐类、类书、政书中。此外, 以秦代作为分界,所引书目有很大差别。秦代之后的音乐资料主要从j 下史、政书、 类书中辑录,而秦代之前的音乐资料来源,除了先秦经部和子部诸子书籍外,后 世多种类别书籍中的相关记载也纳入其引用范围。 乐律总部汇考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采录一些历史上的音乐“大事”,这些 所谓的“大事”,多以典章制度为主,因此,它所引录得书籍,当然是以官方的 正史、政书类书籍为主。同时,从汉代开始每记录一事,首引其所述朝代的正史 “4 ,即使j 下史中没有记载,也会首先标明j 下史“不载”的字样。可见其对j 下史的 重视程度。这也是造成引书次数最多的书籍在j 下史之中的原因。 二、汇考( 乐律总部除外) 除乐律总部汇考之外的4 5 部汇考引书情况大致如下: 经部:书经( 7 ) 、礼记( 1 3 ) 、周礼( 2 0 ) 、尔雅( 1 3 ) 、律吕新j 5 、黄 佐乐典、苑洛忠乐、律吕精义( 1 3 ) 、尚:l s 、仪礼( 5 ) 、诗经( 1 4 ) 、礼 经会元、小舞乡乐谱、释名( 1 6 ) 、二礼图( 1 3 ) 、陈吻乐j 传( 2 8 ) 、说文 ( 3 ) 、易遂卦验( 2 ) 、五经要义、五经析疑、琴卢经纬 史部:国语、( 2 ) 、史记、汉传( 3 ) 后汉f 5 ( 6 ) 、晋书( 5 ) 、宋书 ( 1 1 ) 、魏书、隋书( 1 5 ) 、通典( 2 ) 、宋史( 2 0 ) 、通志、唐书( 2 4 ) 、尔 京梦华录( 2 ) 、元史( 2 1 ) 、明会典( 2 0 ) 、金史( 2 ) 、旧唐书( 2 2 ) 、文献 通考( 1 0 ) 、长安客话、辽史( 2 ) 、溪蛮丛笑、棒海虞衡忠、南渡典仪、风 土记 子部:管子、吕子、淮南子、补笔谈、荆州稗编( 6 ) 、教坊记、席 上腐谈、癸辛杂识、三才图会( 1 9 ) 、续文献通考( 1 3 ) 、宋博古幽( 6 ) 、j “ 川f 0 跋、纠兴古器评、天i :开物、容斋续笔、乐府杂录( 6 ) 、山海经、白 虎通( 5 ) 、风俗通( 1 6 ) 、洞大清录、j 。博物忠、琵琶录、考巢馀事、籁 1 2 武汉音乐学院硕f :研究生学位论文 j 甜(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纪、中华古今注( 2 ) 、羯鼓录、歌学解、柘枝谱、视听抄、琴曲谱录、 事原、觜篥格( 2 ) 、槁简赘笔、鼓吹格 集部:乐府古题要解、碧鸡漫志、朱子人全集 由上可知,这4 5 部汇考部分,征引子部的书目最多,但若按引用次数来算 则史部书目最多,达1 7 4 次,子部仅为1 0 0 次。史部书目的数量比起乐律总部汇 考,要相对少一些,但是却增添了一些地理类书籍,如东京梦华录、长安客 话、溪蛮丛笑、桂海虞衡志、风土记等。而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多分布 在经部、正史、政书、类书之中。相对于“乐律总部汇考 ,这4 5 部汇考中增添 了一些音乐专书,如乐典、苑洛志乐、律吕精义、小舞乡乐谱、乐书、 琴声经纬等,共1 8 部。而乐律总部汇考仅5 部音乐专书。 三、总论二、思形 总论部分的引书情况大致如下: 经部:易经、春秋四传( 2 ) 、礼记( 4 ) 、韩诗外传、春秋繁露、六经 奥论、礼经会元、陈肠乐j 1 5 ( 5 ) 、熊氏经说、尚j f 5 通考、乐律管见、律 吕精义( 2 ) 、释名、五经通义、毛诗名物解、乐经源流 史部:史记、汉伟、通典( 2 ) 、通忐( 2 ) 、后汉书( 2 ) 、魏传、古 今治平略、宋史、路史 子部:苟子、吕子、孔丛子、淮南子、说苑、白虎通、风俗通、新 论、文中子、山j 5 、性理人全、六韬、新f 5 、春明梦馀录、荆州稗编、 图书编、续文献通考 集部:经济文集、文心雕龙、周子通书、朱子人全集( 2 ) 、牛奇章集 此部分共有书目约4 7 本,相对于汇考、纪事、杂录、外编来说数量最少。 经部与子部引用书目的数量相同,但总体引用次数上经部最多,其中陈呖乐书、 礼记引用次数较多。总论部分是摘录有关音乐的“纯正可行 的议论,凡 例中认为应以“圣经”为主,这也是经部书目在总体引用次数上最多的原因。 很明显在书目的选择上受到了很大的正统思想的影响。 四、纪事 纪事部分的引书情况大致如下: 经部:古三坟、左传( 8 ) 、韩诗外传( 3 ) 、礼记( 8 ) 、春秋孔演图、尚 书( 2 ) 、尚二 孝人传( 2 ) 、古今乐录( 2 ) 、琴操、书经、周礼( 2 ) 、通礼义 纂( 3 ) 、太乐令璧记( 2 ) 、阮籍乐论、尚书通考 史部:国语( 8 ) 、史记( 2 2 ) 、战国策( 4 ) 、武夷山记、晋书( 7 7 ) 、通 1 3 武汉裔乐学院硕f :研究生学位论文【f i 耐f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的编纂研究 典( 8 ) 、汉书( 7 3 ) 、后汉j 弓( 5 0 ) 、外史( 7 ) 、三国志( 2 6 ) 、邺中记、宋 j 伟( 3 0 ) 、南史( 3 0 ) 、南齐| 5 ( 2 0 ) 、梁f 5 ( 1 2 ) 、陈 ( 1 1 ) 、魏: ;( 1 9 ) 、 北史( 1 1 ) 、洛阳伽蓝记( 1 0 ) 、北齐书( 1 8 ) 、周书( 1 1 ) 、隋书( 3 8 ) 、唐 书( 1 2 2 ) 、旧唐f ;( 8 ) 、通鉴( 3 ) 、东观奏记( 2 ) 、南唐书( 1 0 ) 、五代史 ( 1 5 ) 、江表:占、江j2 府志( 6 ) 、宋史( 9 3 ) 、金史( 6 ) 、元史( 2 2 ) 、江西 通忠( 3 ) 、松江府志( 5 ) 、浦江县志、常熟县忠( 2 ) 、明昭代典则( 2 ) 、朝 鲜纪事( 2 ) 、人政纪( 2 ) 、瀛涯胜览、杭州府忠( 4 ) 、顺庆府忠、帝千世纪 ( 3 ) 、汲冢周书( 3 ) 、三辅黄图( 8 ) 、唐会要( 2 ) 、五代会要、宋会要( 2 ) 、 朱实录、嘉兴府志( 4 ) 、扬州府志( 5 ) 、长兴县志、通州志、江阴县忠 ( 3 ) 、路史( 1 7 ) 、水经注( 6 ) 、吴越春秋( 3 ) 、列女传( 3 ) 、魏略( 4 ) 、 赵书( 2 ) 、宣城县志、通:怎( 2 ) 、通鉴前编( 6 ) 、竹书纪年( 4 ) 、越绝书、 七略、晋记、岳囡l 风土记、明宝训、苏州府志( 8 ) 、刘恕外纪( 6 ) 、晏 子( 4 ) 、华阳国忠( 2 ) 、英雄记录、文献通考( 2 0 ) 、辽史( 2 ) 、尊尧录、 明外史( 2 0 ) 、通历( 2 ) 、别录、杨继盛年谱、晋中兴二传( 3 ) 、列朝诗集 小传( 6 ) 、洞历记、三辅决录、文十传( 2 ) 、襄同j 耆旧传、荆州先贤传、 交州记、武陵记、东阳记、辇下岁时纪、柳宗元马淑慧、宣政杂录、南 渡典仪、汉旧仪、九域忠( 2 ) 、莲社高贤传、曲征记、溪蛮丛笑、铙州府 志、纠兴府志( 5 ) 、四川总忠( 2 ) 、郡国志、山川纪异、九国志、建州图 经、后赵录( 2 ) 、湖广通忠( 3 ) 、梦华录( 8 ) 、世本( 2 ) 、东观汉记( 4 ) 、 始兴记、名山记( 2 ) 、安吉州志、蔡琰别传( 2 ) 、江表传( 4 ) 、孙登别传、 汝南先贤传、马明生别传、交州记、山栖志( 2 ) 、砖湖志馀( 4 ) 、浙江通 志、婺源县忠、苏轼游桓山记、宁波府j 占、名山藏、( 3 ) 、闽书、济宁州 志、山东通:占、竹林七贤传、焚椒录、西湖忠、蓬栊夜话、。j 。州志、临 漳县:基、辽邸纪闻、襄沔记( 2 ) 、墩煌新录、青楼集、梓海虞衡忐、凉州 记、五朝会典、云南通忠、浔髓 记、梁州记、方舆记、朝鲜忠、燕书、 元经、垅上记、二秦记、会稽先贤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