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于同一起或者同一类事件引 发的涉及大批人利益的群体性民事纠纷事件在我国发生的越来越频繁,这给我国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了很多消极的影响。我国目前的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 机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建立一套更加合理、有效的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是目前我国民事司法改革亟待完善的任务。本文从我国群体性民事纠纷现状、群 体性民事纠纷频发的原因入手,结合国外的一些群体性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提 出了完善我国的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w i t hc h i n a sr a p i d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g r o u po fc i v i ld i s p u t e st h a t c a u s eb yt h es a m ee v e n to rt h es a m ek i n do fe v e n tw h i c hd a m a g et h ei n t e r e s t so fm a n y p e o p l e ,h a p p e n sm o r ef r e q u e n t l y t h i sb r i n g sal o to fn e g a t i v e e f f e c t st oc h i n a s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s o c i a l s t a b i l i t y c h i n a s c u r r e n tg r o u pc i v i l d i s p u t e m s o l u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s t i l le x i s tm a n yp r o b l e m s ,s os e tu pam o r er e a s o n a b l ea n d e f f e c t i v eg r o u pc i v i ld i s p u t er e s o l u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i sa l lu r g e n tt a s kt h a tn e e dt ob e r e s o l v e di nt h ec i v i lj u s t i c er e f o r m b a s e do nt h es t u d yo f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g r o u po f c i v i ld i s p u t e s ,a n a l y z e dw h yi th a p p e n e ds of r e q u e n t l y , c o m b i n e d 诵t l ls o m ef o r e i g n c o u n t r i e s s o l u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fg r o u po fc i v i ld i s p u t e s ,t h i sp a p e rp r o v i d e d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o fc h i n a ss o l u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fg r o u p o fc i v i ld i s p u t e s k e y w o r d s :g r o u p ;c i v i ld i s p u t e s ;s o l u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u 绪论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经济关系变的越来越 复杂,在这些复杂的经济关系中,逐渐衍生出一些新的特点。例如,利益集团变 的更加多样化,一些垄断行业的实力不断增大,逐渐占据了社会的优势地位,大 鱼吃小鱼、赢者通吃的现象变的越来越普遍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引发了很多新 的社会问题。其中,由于同一起或者同一类事件引发的涉及大批人利益的群体性 民事纠纷呈现出日益增多的态势。如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大型全球连锁超市欺诈消 费者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群体性民事纠纷事件。这些事件的频发不仅使得人 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带来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现如今,我国已经进 入了一个人均g d p l 0 0 0 - - - 3 0 0 0 美元的阶段,这个阶段又被称为是矛盾凸显期。在 这个期间,能够引发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这些频繁爆发的大规模侵权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和 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很多隐患。如何快速、公正地解决这些群体性纠纷,成为理论 和实务界积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针对当前频发的群体性事件,社会各界都给予 了高度的重视,并且正努力寻求一条有效可行的方法来对此类事件进行预防和化 解。关于这个课题,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我国众多进行本问 题研究的学者中,以汤维建老师和张旭东老师的观点最具代表性。汤维建老师在 专著群体性纠纷诉讼解决机制论一书中,分析了当前我国司法能力不足的现 状和集团诉讼固有的弊端后认为,我国在引入集团诉讼制度之初要加以严格限制, 而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司法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以后,再渐进地发挥团体 诉讼之功效,逐步放开限制。汤维建老师倾向于采取渐进缓和的方式来不断完善 我国的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汤维建老师认为针对当前我国民事领域群体性 纠纷的多样化态势,法院在兼顾公平效率与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同时,在处理群体 性民事纠纷的方式上也要根据案情实现解决纠纷方式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纠 纷解决机制应充分与我国当前司法现状与社会纠纷特点相结合,比较参照各种群 黑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体性民事诉讼机制解决纠纷的优势。我国对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司法程序设计上应 当本着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态度,在诉讼程序上分类设计,以寻求设计多种适 合我国现阶段群体性民事纠纷特点的程序机制。 张旭东老师在示范诉讼的分析与借鉴中的主要观点是希望将国外的示范 诉讼引入到我国的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来,这种做法不但可以有效地节约 诉讼成本,同时也可以解决诉讼人数众多给法院带来的压力。当然,张旭东老师 也指出,在示范诉讼引入的过程中,也应当走稳妥的渐进型道路,这与汤建维老 师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论是采取哪些改革方式, 最重要的都是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我国国情走出一条渐进稳妥的改革之路。 除了国内学者的研究,国外学者们对于群体性民事诉讼解决机制所做的研究 对我们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日本学者在探索解决群体性民事纠纷的问题上寻求 将社会实情与诉讼制度创设相结合,纠纷解决途径中,力求制度设计的多元化。 日本学者小岛武司在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一书中指出“正确把握纠纷 的实态是程序多样化要迈出的第一步,由于法律上的纠纷的种类和走上法庭的人 趋于多样化,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并使审判程序更加公正,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 一件事。日本学者谷口安平在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一书中充分论证了德国的 团体诉讼制度在解决民事领域中的群体性纠纷所发挥的作用,这种制度探索可以 为日本在解决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制度革新中,突破传统的选定当事人制度提供理 论支撑。谷口安平支持日本在建构革新群体诉讼制度时引入团体诉讼,鉴于日本 各种联盟社团组织运作成熟,其成员组织性强,在司法实践中曾经出现过类似团 体诉讼模式的诉讼案件。如日本主妇联盟代表其成员对虚假橘汁广告提起的“橘 子汁 诉讼案,所以在解决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制度选择层面上,可以通过引进团 体诉讼,解决现代社会中选定当事人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现代型诉讼中选定当 事人制度所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制度困惑。笔者认为这种制度设计的目的是, 通过设立团体当事人适格条件以便群体性民事诉讼中原告的角色在形式上可以由 适格的法人团体担当,从而突破选定当事人制度的单一诉讼框架,为现代社会群 。参见小岛武司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m 】法律出版社,2 0 0 1 年第9 3 页 绪论 体性民事纠纷有效解决提供了新的程序选择机制。 美国学者戈尔德堡充分认识到了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由于其高昂的诉讼成本以 及程序规则,在近些年来所面临的种种诟病,为寻求更经济更有效的解决群体性 民事纠纷的途径,戈尔德堡在纠纷解决判决、调解和其他机制一书中试 图通过革新调解规则解决纠纷。戈尔德堡认为,调解规则相比集团诉讼而言更具有 协商性和灵活性,可以缓和冲突双方紧张对立的关系,进而弥合双方当事人之间 的分歧,在降低诉讼成本的同时,甚至能够通过激发人类所独有的道德力量,引 发道德的升华,从而为群体性民事纠纷制度革新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认为在集 团诉讼适用过程中,由于其诉讼成本相对较高,有些案件胜诉赔偿费再扣除必要 支出和律师诉讼报酬等费用后所剩无几。侵权方有时还会面临高额惩罚性赔偿, 因此在某些案件中通过调解渠道化解案件争议更经济便捷,从而有利于群体性民 事纠纷的顺利解决。进入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和解团体诉讼在美国的群体性民 事解决机制中逐渐成为了主流观点,这是因为,以和解作为集团诉讼条件的解决 机制使律师能够避免艰巨繁重的任务,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因此, 这种和解团体诉讼成为了很多律师的最佳选择。 从以上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不仅仅是我国,即使是在国外一些司法体系 比较完备的发达国家,他们也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本国的群体性民事纠纷 解决机制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只有在这些不断的改革过程中,才能够建立一套最 符合社会现实的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本文对于我国的群体性民事纠纷的现状以及其解决机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并且对主要国家群体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介绍,结合我国的历史传统、法治 理念、文化背景、社会需求等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完善我国群体 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有所帮助。 黑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群体性民事纠纷理论概说 第一节群体性民事纠纷概念界定 一、群体性民事纠纷的概念 群体性民事纠纷是群体纠纷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是群体纠纷的一个类型。 群体纠纷是纠纷的特殊化表现形式,在法学视域中,群体是指一群地位和角色相 互影响,联系紧密的人。“人数众多是群体形成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没有任何联 系无法将其界定为一个群体。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具有某种联系或某种程度的相 似性、同质性,是群体得以形成的又一因素。一所谓纠纷,即社会主体之间针对 特定利益处于一种对抗状态。日本学者千叶正士定义纠纷是:“一定范围的社会主 体相互之间丧失均衡关系的状态。群体性纠纷的概念则是建立在纠纷概念基础 之上,并兼具纠纷概念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由于商品经济 不发达,民事交往形式趋于单一,民事纠纷的表现形态也只局限于单一主体间的 争议。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结构分化,交往方式 和规模不断扩大,使民事纠纷的形态也逐渐多样化,体现形式之一便是民事纠纷 从过去的单一主体间的争议扩展到多数主体问的争议,产生了多数人纠纷。尤其 是在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大规模侵害事件、“房地产开发商在商品房销售过程 中的违规、欺诈行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虚假陈述行为 更是频繁发 生,由此引发的多数主体间或多数主体与单一主体间因相同或类似行为和事件被 界定为群体纠纷。 。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m 】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第2 3 页 。千叶正式法与纠纷【m 】日本三省堂,1 9 8 0 年第4 5 页 。章武生,杨严炎阴法学评论,2 0 0 7 年第2 7 3 3 页 第一章群体性民事纠纷理论概说 二、群体性民事纠纷具有的特征 ( 一) 群体性民事纠纷主体构成复杂,人数众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已经进入了国际社会公认的 人均g d p l 0 0 0 3 0 0 0 美元的矛盾凸现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事件频繁 发生,导致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因素越来越多,参与人员越来越复杂。“群体性民事 纠纷从概念的表述上就能够明显的看出,群体性民事纠纷的首要特征就是表现在 纠纷人数的众多性。人数的众多性既可以表现为冲突主体的单方面,也可以表现 为冲突主体的双方面。群体性民事纠纷以人数众多性为概念的逻辑前提。这种以 人数众多性为特征的社会纠纷,使之带上了诸多有别于单一纠纷的烙印和痕迹。 这种特殊性为化解该类纠纷提出了特殊的机制和程序要求。 ( - - ) 群体性民事纠纷诉求合理但不规范 群体性民事纠纷一方主体的诉求往往是合理并符合社会一般社会公平正义的 理念和民众思维习惯,理应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但是,由于民事纠纷主体的 诉求多种多样加之现有的诉讼结构不能有效的解决纠纷,从而导致了群体性民事 纠纷主体往往采取一些非理性的表意渠道,如集体上访、静坐示威、冲击法院、 阻塞交通,严重扰乱了法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 三) 群体性民事纠纷主体的社会地位悬殊 群体性纠纷受害方往往是普通消费者或者公民,由于资金和法律知识的相对 匮乏,他们往往缺乏权利救济的渠道,而相对方一般是经济实力强大的商业组织, 这就使得受害方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利益受损,双方缺乏对纠纷解决的共识,极 易使双方关系僵化、矛盾尖锐。个体的情绪由于不理性的宣泄进而感染到整个整 体,导致群体性民事纠纷控制难度加大,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 ( 四) 群体性民事纠纷的社会性 “群体性纠纷不仅仅在人数上具有众多性的特点,并且这种人数众多性不是 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一个具有一定时段性和阶段性的利益共同体。他们提出了 回参见和田孝仁民事纠纷处理论l m 】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 黑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由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利益要求,这种利益要求有时又不为现实法律秩序所 认可,因而他们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变革力量,指示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预 期着社会发展的轨迹,这就是群体性民事纠纷的社会性特征。 第二节群体性民事纠纷的类型和结构 一、群体性民事纠纷的类型 针对当前我国各地群体性纠纷频发的现状,分析研究群体性民事纠纷的类型, 并区分归类,对于寻求适当有效的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化解机制,有着至关重要的 现实意义。通过对我国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归类梳理进行类型化研究,比较研究不 同类型的群体性纠纷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进而有所针对地制定出适合不同民事领 域的群体性纠纷的应对机制,完善相关立法,为构建出适用于我国的群体性诉讼 机制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民事纠纷产生的原因划分,当前我国群体性民事纠纷可分为现代型群体性 民事纠纷和社会转型期群体性民事纠纷两大类。 现代型群体纠纷是在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而在消费 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群体纠纷,集中频发的纠纷类型主要有消费者侵权民事纠纷、 环境污染纠纷和证券纠纷等大众侵权纠纷。现代型群体纠纷与传统型群体纠纷相 比较,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表现在诉讼主体的变化上。在改革发展的初期, 传统的诉讼中,纠纷当事人主要集中在个人和普通的商业主体之间,双方之间的 力量对比相差不大,而现代型纠纷的诉讼主体双方之间往往是当事人一方为普通 消费者,而另一方是实力强大的公共团体或大企业,原被告双方之间实力相差过 大,导致双方之间力量对比悬殊。并且,由于规模化生产导致受侵犯方往往人数 众多,加之专业化的律师团队的介入,在诉讼过程中容易导致集团诉讼的形成。 另一方面表现为诉讼客体的变化。在传统诉讼中,原告的请求主要是集中在对于 损害的赔偿、恢复原状、确认与恢复权利上,而现代诉讼除了这些要求以外,原 。汤维建群体性纠纷诉讼解决机制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第8 页 第一章群体性民事纠纷理论概说 告往往还会向国家、企业、公共团体提出修改相关政策的要求,以避免损害的继 续和扩大。换句话说,诉讼客体已经由原来的物质层面逐渐向精神层面转变了。 除此以外,“就诉讼基础的纠纷所涉及的利益方面的差异而言,传统诉讼的基础以 及纠纷本身涉及的利益关系主要是以个人利益诉求为主,所以其影响范围也主要 涉及纠纷双方当事人以及与此纠纷有关系的部分人,而在现代型诉讼中,纠纷对 立的利害关系往往具有公共属性和集合性特征。 因此,波及范围呈现出规模化 和广域化特征。 我国目前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当前社会转型期中经济 领域的变革,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不同阶层的利益分化、收入差距拉大,加之我国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社会保障工作不到位、当前公民法律意识淡 薄、司法资源有限、消费服务领域规则缺失等客观问题的存在,由此引发了一定 数量的具有转型期特点的群体性民事纠纷。而一旦这些纠纷得不到有效疏导和及 时解决,大量纠纷最终还是要通过司法途径,采取诉讼程序解决,从而使群体性 民事纠纷转化为群体性民事诉讼。 按民事纠纷所涉及的实体权利对当事人的影响程度大小划分,可以将群体性 民事纠纷划分为重大影响权利型群体民事纠纷和日常生活小额侵权赔偿型群体民 事纠纷。 重大影响权利型群体民事纠纷是指那些牵涉的权利义务关系事关权利主体的 生存与发展根本,对权利主体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民事纠纷。在诉讼中这 部分群体的规模有限且容易确定,他们为维护权益而投之以诉讼,只希望所得能 大于其付出成本,纠纷主体的利益诉求也是以要求金钱赔偿为主。 小额侵权赔偿型群体民事纠纷是伴随着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应运而 生的纠纷类型。这种纠纷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涉及的人数众多,具体侵权人数不易 确定,纠纷涉及的单个个体侵权数额相对较小,但是侵害所造成的违法所得累积 数额巨大。小额多数侵权纠纷对单独个体所造成的损害较小,发生单独诉讼的几 率不大,一旦小额多数侵权联合起来形成群体提起诉讼,则有利于维护群体成员 。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m 】法律出版社,1 9 9 8 年第4 7 页 黑龙汀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权益并制止侵权行为的延伸。 二、群体性民事纠纷的结构 ( 一) 群体性民事纠纷的主体 群体性民事纠纷主体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探讨的时候应限定在特定相 对立的民事主体结构框架中。群体性民事纠纷究其实质仍是法律关系主体间利益 的博弈。单独缺少任何一方相对应的民事主体,缺乏与之相关的利益博弈的相互 关联的一方,都不能构成群体性民事纠纷。“正因为群体性纠纷具有冲突主体的对 立性特征,因而法院在审查受理此类纠纷时,有一个必须考察的要素便是该特定 的群体性纠纷发生在何等法律关系主体之间? 缺乏主动性主体的原告,群体性纠 纷无以发动;缺乏被动性主体的被告,群体性纠纷则缺乏主观上的针对性。无论 是原告欠缺还是被告欠缺,法院都将因为群体性纠纷的不能构成而拒绝受理案件。 群体性纠纷必须有对立的双方当事人存在,该纠纷的实际利益结果要有最终的承 受者。 由此可见,群体性民事纠纷主体具有主体双方对立性、一方或双方当事 人人数众多等特点。 我国群体性民事纠纷的主体包括因民事纠纷而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以及非 法人团体等经济组织。此外,“在群体性民事纠纷中直接或者间接辅助当事人参加 民事诉讼的诉讼参与人,以及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以第三人身份介入当事人之间的 纠纷,斡旋或者调解群体性民事纠纷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解决纠纷 的介入人也应被视为群体性民事纠纷的主体。 圆 ( 二) 群体性民事纠纷的事实 群体性民事纠纷形成的逻辑前提是需要外在客观因素的作用,即纠纷产生各 种民事法律事实在主观作用下形成群体性纠纷,所以说群体性民事纠纷是主客观 共同作用而构成的。法律事件与民事法律行为是群体性民事纠纷的事实,而纠纷 行动是导致群体性纠纷形成的客观基础,“所谓纠纷行动,是指双方当事人相互之 。汤维建群体性纠纷诉讼解决机制论【m 1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第3 7 页 盘参见支u 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m 】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第1 0 页 第一章群体性民事纠纷理论概说 i 间为了损害或防止对方的损害而采取的行动。根据纠纷行动的外在表现,它又有 以下表现形式:纠纷行为、纠纷手段、纠纷主张、纠纷影响。回纠纷行为在群体 性纠纷中体现为民事侵权行为。比如,某施工工地夜间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 染,因而导致了周边不特定群体的损害。夜间施工这种积极行为导致群体性纠纷 发生,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为积极的群体性民事纠纷。与此相对应的是消极的群体 性民事纠纷,e p n 纷主体一方负有某种法律义务而拒不履行该法律义务的不作为 行为。典型的例子是物业公司与业主签订了物业合同而不履行合同条款上的义务, 物业公司这种消极行为就会导致群体性纠纷的形成。纠纷手段通常意义上是纠纷 当事人一方为了实施纠纷行为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方法策略。纠纷主张是构成群体 性民事纠纷的主观要素,通过纠纷主张使得纠纷群体的诉讼请求得以明确,纠纷 主张在群体纠纷构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纠纷行为作为构成群体性民事 纠纷的充要条件。纠纷影响则是群体民事纠纷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它与纠纷行为 共同构成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客观要素。纠纷影响会给纠纷主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损 失,包括各种物质与精神损失,直接与间接损害,在特别情况下,也会对争议纠 纷以外的社会制度产生特定的社会影响。纠纷影响作为群体性民事纠纷构成的必 不可少的要素,对研究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三) 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客体 对群体性民事纠纷而言,纠纷的客体应表现为法律规范下的平等民事主体的 各种民事权利和相关利益。应当将此与社会规范调整下的各种利益关系相区别。 当我们论及群体性民事纠纷,应当将之归纳为法律意义上的民事纠纷,而应区别 于当下媒体所报道的社会学意义上的纠纷。社会规范所容纳的各种利益,不应作 为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客体分析。应该明确突出群体性民事纠纷客体所具有的法律 属性,以便在对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处理解决过程中,法院一方可以通过对实体法 的解释来为群体性民事纠纷的解决设定相应法律依据,从而避免了离开法律规范 范畴而援引社会规范。 “群体性纠纷的客体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群体性纠纷的客体具有集合 。参见千叶正式法与纠纷【m 】日本三省堂,1 9 8 0 年第5 7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特点。这是因为群体性纠纷是由众多的个体性纠纷聚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因此 纠纷的客体具有复合性。其二,群体性纠纷的客体一般具有公益性。因为,群体 性纠纷一般涉及新型权利的创设,这种新型权利范式的创造,显然具有造法机能, 而造法机能自然含有公益属性。此外,群体性纠纷通常涉及人数多,纠纷规模大, 因而纠纷的化解往往涉及公共利益 日本学者千叶正夫先生将纠纷对象具体细化为纠纷客体、纠纷地位和纠纷态 度。“纠纷客体即双方当事人的纠纷是为了独自或优先地支配特定的社会客体,纠 纷地位是为了特定社会地位的取得,纠纷态度是指当事人相互期待的心理态度。修 我国学者汤维建认为,“纠纷对象实质就是纠纷客体。将纠纷对象作为一个大范 畴具体细分为纠纷客体、纠纷地位和纠纷态度这种分类已无必要。纠纷地位的存 在依赖于纠纷客体的取得,因此包含在纠纷客体之中。纠纷态度业已属于纠纷行 为的心理因素,这应当是属于纠纷的事实,而不应当属于纠纷的客体。 第三节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 一、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社会功能 在大多数群体性民事纠纷中,群体中的成员都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单独的 个体受诸如时间成本,知识结构,经济因素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无力对抗使他们利 益受损的一方,他们为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组织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进而向侵 权方施加压力,希望通过此种途径达到维护自身权益的目的。群体性民事纠纷解 决机制功能的实现,必然产生诸多良好的社会效应。司法实践中群体性民事纠纷 解决机制的功能是通过群体诉讼的方式实现的,具体而言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 制的社会功能如下。 ( 一) 维护社会稳定 解决纠纷、协调各方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应该是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 。汤维建群体性纠纷诉讼解决机制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第4 7 页 。参见千叶正式法与纠纷f m 】日本三省堂,1 9 8 0 年第1 3 页 。参见汤维建群体性纠纷诉讼解决机制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第5 l 页 第一章群体性民事纠纷理论概说 首要任务。群体诉讼制度是解决社会性影响广泛的小额多数侵权行为的有效制度, 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冲突激烈、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社会影响大,如果得不 到合理地引导和解决,很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冲突,引起不必要的社会动荡,破 坏经济建设的稳定环境。而群体诉讼就是通过司法手段,促使纠纷的双方以理性 的方式解决矛盾,从而平息冲突。法院在处理群体性民事纠纷诉讼时,可以通过 控制参与诉讼人数、案件拆分、庭外调解等方式来处理群体性民事纠纷案件,达 到解决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 二) 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工商业不发达,民事纠纷大多建立在两个单一民事 主体基础上,传统的民事诉讼法通过构建当事人平等的诉讼理念使得民事纠纷得 以通过诉讼途径得以解决。 当今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业规模扩张、资本 加速积累导致现在公司企业拥有大量的资本、雄厚的人力与财力作为保障,而广 大权益受到侵害的群体成员则势单力薄,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无力与之相抗 衡,加之现代型小额侵权诉讼特点致使单一主体参与诉讼成本过高,绝大多数的 权益受侵害人放弃请求诉讼救济途径,侵害方则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谋取不正 当利益。受害弱势群体权利得不到有效救济,长此以往必将有损司法尊严,不利 于社会稳定。“群体诉讼通过代表制这种诉讼形式,可使众多主体得以高度合并, 各个主体的诉讼请求得以集中提出。从其效果来看,一方面通过诉讼费用的分担, 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给当事人提供了接近司法和追求诉的利益的机会;另一方 面,缩小了强势的被告和处于弱势的分散原告之间的差距,有助于产生公正的结 果。圆 ( 三) 促进政策形成 群体诉讼案件所争议的问题往往已经超出了个人利益的范畴,而更多地关系 到其他众多社会成员的权利,因此,案件的处理结果会对社会形成较大的影响, 甚至影响到某些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和生存状况。当某一群体性民事 。参见哈书菊民事诉讼程序论【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 o 参见章武生,杨严炎阴法学评论,2 0 0 7 年第2 7 3 3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纠纷不断出现时,说明公共政策存在失当或漏洞的可能性,群体纠纷的出现,必 然引起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有利于促使保障社会成员利益的政策 形成。“审判不过是众多社会制御手段之一,其效果也不起眼,微不足道,但是, 却不能轻视其作用,审判是由于私人的意向得到民间律师的帮助而进行的,对立 法、行政水准起到纠正、调节作用。日本学者小岛武司的论断精准诠释出了群 体民事诉讼对政策形成的作用,群体民事诉讼在解决群体性民事纠纷的同时也促 进了司法对公共利益的调整,法院在判决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典型群体民事案 件后,案件处理结果往往涉及到立法缺陷与现行公共政策失当的问题,为避免类 似问题频繁出现,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或者修改某些现行法律,这种处理方 式往往与群体成员与社会大众的生存状况、经济地位与国家的法治进程息息相关。 制定并修改的某些政策是对现代社会司法能力扩张的要求,是对社会资源重新配 置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对某一民事领域规则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法律规定滞后 的及时修正,也促使立法者意识到正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调节机制,才致使群体民 事纠纷频发乃至出现过激行为。法院只有通过完善相关司法规定,形成政策决定, 维护公民权利才能有效协调社会多元复杂的利益冲突,从而解决群体性民事纠纷。 二、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功能的具体表现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群体纠纷在民事领域发生的规模和频率逐年增加,因此 探讨群体民事诉讼功能,深入分析群体性纠纷在我国民事领域的表现形式,研究 并制定出一套在设计原理、法律技术都符合我国国情的群体民事诉讼制度,“全面 了解并正确看待群体民事诉讼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解决当下群体性民事纠纷中 的作用,对完善我国群体民事诉讼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现实意义。 圆尽管当今世 界各国基于各自不同诉讼目的的考虑,其群体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原理、表现形 式与法律技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在功能上却有很多相似之处,究其根本,群 体民事诉讼制度就是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因此它依旧承载着诉讼最基本的目的即 。小岛武司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m 】法律出版社,2 0 0 1 年第4 2 页 。参见章武生,杨严炎川法学评论,2 0 0 7 年第2 7 3 3 页 第一罩群体性民事纠纷理论概说 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对受害人进行适当补偿和预防纠纷。我国群体性民事诉 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扩大司法介入解决民事纠纷 群体性民事纠纷往往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要做到让所有人都能够充分的参 与到诉讼中i 尊重当事人权益的同时增强司法解决纠纷的功能,就必须确立群体 性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这种机制的确立使过去共同诉讼制度无法解决的诉讼主 体人数众多性与诉讼空间相对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得以解决。随着各国陆续完善群 体性民事诉讼制度,通过判决效力在法律授权范围内的扩张和一定权利的间接实 现等方式达到了当事人不必亲自参加诉讼,这样的制度创设结果就是通过同一诉 讼程序就能够使得就具有相似或类似问题的众多主体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 以解决,在一定意义上扩张了司法介入解决民事纠纷的功能。 ( 二) 促进弱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 在当下经济社会极速变革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个体之间联系松散, 然而在民众生活领域存在的诸多大众侵权问题使得势单力薄的个体很难对抗强大 的侵权方,这就促使众多权益被侵害的个体联合起来,为着他们共同的目标而谋 划,为着他们共同的利益而行动。这种形式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壮大弱势群体的力 量,形成浩大的声势进而向侵权方和其它社会主体施加影响,使侵权方感受到群 体联合所形成的力量,进而促使侵权方以诚恳的态度对待纠纷、解决矛盾,或者 使纠纷主体之外的相关监管部门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进而介入到纠纷的解决过程 中以促成纠纷的合理解决,或者借助传媒的报道形成舆论压力,扩大影响力,进 而有利于促成纠纷的解决。另一方面,单独的个体孤立无援,联合起来后群体内 成员集思广益分工负责有利于增强群体行动的力量,使群体成员避免了激进、盲 目、无序的抗争。 ( 三) 提高诉讼效率 “通过一个( 或若干个) 诉讼解决具有共同争点的大量诉讼请求,以谋求权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利实现的高效、低廉,是群体诉讼的一个重要价值和功能。一群体民事诉讼频发 的案件大多是涉及消费领域的小额多数民事侵权赔偿,在这类案件中,如果权利 人一方单独提起诉讼,为此支付的时间、精力与金钱等成本支出可能大于诉讼收 益,提起诉讼对当事人而言意义不大。“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将若干小的权利请 求聚合成一个足以使诉讼成本合理化的大的权利请求的方法一换句话说,即以 实现诉讼的规模经济。 美国学者特里比尔科克认为“群体消费者单独提起诉讼 请求的做法,像市场上所有的汽车都应当由手工制作一样,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现在的规模经济要求对具有共同法律冤屈的消费者提供规模化的救济程序。一 民 事纠纷涉及的人数众多,而纠纷所涉及的问题相同或相似,如果按照普通诉讼规 则审理,必然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群体民事诉讼的程序设计使得通过对群体民 事纠纷适用一次救济的方式,对案件中多数人的纠纷的共同问题一次合并审理, 避免了审判中当事人重复举证、法庭对同一问题重复审查、对同一案件重复判决, 从而达到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的目的。 o 参见章武生,杨严炎【j 】法学评论,2 0 0 7 年第2 7 0 3 页 。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 】冲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9 7 年第7 4 1 页 。r a c h a e lm u l h e r o n t h ec l a s sa c t i o ni nc o l n l n o nl a wl e g a ls y s t e m s :ac o m p a r a t i v ep e r s p e c t i v e ,h a r tp u b l i s h i n g , 2 0 0 4 ,p 5 8 - 1 4 - 第二章国外群体性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第二章国外群体性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第一节大陆法系的团体诉讼 一、团体诉讼概况 团体诉讼这一概念最初产生于法国,但对团体诉讼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且获得 研究成果并广为推广的却是德国。以德国为代表的团体诉讼制度,赋予了某些团 体诉讼的主体资格,这样一来,其内部成员便可以代表团体成员提起并参加诉讼, 独立享有团体诉讼民事权利,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代表诉讼的团体成员可以在 诉讼中处分实体权利。以德国为代表的团体诉讼制度逐渐被诸多大陆法系国家所 接受,我国台湾地区在2 0 0 2 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增加了团体诉讼制度。日本在 2 0 0 6 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也把团体诉讼制度作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予以增 加。 团体诉讼是通过立法形式,使一些特定范围内的群体组织具备成为原告的资 格,从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团体成员的权益。法院的判决仅针对提起诉讼的团 体,判决结果有利于该团体,该群体每一位成员都可就同一事件对抗该团体诉讼 的被告,从而使自身利益得以实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告形式上由多数当 事人转变为一个单独的法人来充当,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诉讼资源,避免了滥诉 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 二、团体诉讼的特征 ( 一) 团体法人基于诉讼信托提起诉讼 德国团体诉讼究其本质并不是群体诉讼,而是属于一种诉讼信托,即指某公 益团体合法享有诉讼实施权,同时运用这种诉讼实施权为权利受侵害的当事人起 诉,立法的本意是给予团体成员诉讼权的保护,但在实践过程中却造成该公益团 体成员的诉权被强制让与该团体,反而损害了该团体成员的诉讼权利。关于这点, 在很多学者中也存在一定的观点分歧。有人认为此当事人适格属于诉讼担当,该 黑龙江大学硕+ 学位论文 学说认为,法律的目的是保护经营者的利益,团体并不是经营者,本不应拥有实 体法赋予的不作为行为的起诉权,而法律之所以规定团体起诉权,说明立法的意 图是由第三者作为法定的诉讼担当。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团体诉讼在性质上属 于诉讼信托而非诉讼担当,这在德国是主流观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很多学 者也持此观点。此观点认为,诉讼担当是指以自己的名义对别人的权利进行诉讼 的权限,而团体提起团体诉讼则是在公共利益基础上实现自己的请求权,他们提 起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不作为之诉法规定的团体诉讼是为了实现该法赋予他们的 实体请求权,而提起法律咨询法上规定的团体诉讼是为了实现他们通过让渡获得 请求权。打圆由此可以看出,“两种观点的分歧点还在于团体行驶的是他人的实体权 利还是自己的实体权利,如果团体行驶的是他人的实体权利,那么团体诉讼就是 诉讼担当,反之则是诉讼信托。但对于团体究竟有无自己的实体请求权的问题, 也不是没有争议,不过通常还是认为团体被赋予了实体请求权。 ( 二) 团体诉讼的原告主体仅限于有权利能力的公益团体 以德国为代表的团体诉讼,其特点之一便在于原告形式上由单一的法人充当, 而不是由涉案的当事人来参加诉讼享有原告资格。享有诉讼权的应该是团体,团 体中的个体不具备诉讼主体的资格。无权利能力的团体,或该团体非以公益为目 的而以营利为目的,均不得提起团体诉讼。通常,因不正当行为受到损害的既不 能是广大公众的利益,也不能是每个团体或集团成员的利益。只有整个行业或其 所有成员的集体利益受到侵害时,该团体的原告资格才会被承认。力 o 范愉集团诉讼问题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第2 3 4 页 。黄松有民事诉讼法论坛【m 】知识产权出版社,2 0 0 8 年第2 0 4 页 。范愉集团诉讼问题研究【m 】_ 匕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第2 3 5 页 。薛永慧群体纠纷与群体诉讼研究【m 】知识产权出版社,2 0 0 9 年第1 2 6 页 第二章国外群体性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第二节英美法系的集团诉讼 一、美国的集团诉讼 ( 一) 集团诉讼的概况 美国的集团诉讼是衡平法上的产物,渊源于古代英国法之中。“在1 8 4 8 年纽 约州对民事诉讼程序进行文化立法时,集团诉讼获得了确认。但那时的规定十分 简略,基本上是作为共同诉讼来对待的,而且实践中的案例也比较少。到1 9 3 8 年, 美国制定联邦民事诉讼规则时。依然是将集团诉讼当作共同诉讼来处理的,其法 定的类型比较少,适用的范围也不够广泛。弦集团诉讼就其本质而言是共同诉讼 的特殊化表现,它在程序设计上也有特殊性,其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国立 法者特有的立法政策所决定的,这也是各国关于集团诉讼的立法例不尽一致的原 因。“2 0 世纪的6 0 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和7 0 年代的保护消费者运动标志着集团诉 讼在美国真正得到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那时,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典型的集团诉 讼案件,法官们十分成功地处理了这些案件后,也感觉到修正相关规则的必要性。 于是,1 9 6 6 年联邦最高法院修改了联邦规则第2 3 条。这次立法活动,使得集团诉 讼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团诉讼程序的完善和健全, 不仅使得大量的集团诉讼案件有法可依,进入了法院的大门,而且还有力地推动 了美国法院司法职能的政治化步伐,法院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介入到了制定社会 政策的舞台。 圆 ( 二) 集团诉讼的特征与价值功能 1 集团诉讼的特征 集团诉讼与大多数群体性民事诉讼有着一些共同的属性,诸如涉案成员人数 众多,法院判决效力扩张至群体所有成员以及当事人权利实现的间接性。与其他 群体诉讼相比较,集团诉讼的特征如下。一是集团成员资格通过选择退出方式确 立。根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规定,在集团诉讼被法院确认后,应由法院根据 。参见杰弗里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m 】张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 。参见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一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m 】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 1 7 黑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具体情况向集团成员以适当方式及时通知。在通知过程中,法院应向被通知的案 件当事人详实说明案件情况,如果案件当事人不愿意作为集团成员参与诉讼,则 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届满前单独或者委托他人向法院提出申请,表明自己希望退出 集团诉讼,而后法院对集团诉讼案件所作出的判决效力则对提出申请的当事人不 发生约束力。由此可见,美国现代集团诉讼规则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利益, 通过一种选择退出的模式来确认参加集团诉讼的当事人资格。二是集团诉讼的提 起无需经被代表人同意。美国集团诉讼是指未经所有被代表的权利人同意而提起 的诉讼。这区别于其他国家群体性诉讼的制度设计,也成为美国集团诉讼的本质 特征。由诉讼代表人提起,提起诉讼无须明确集团诉讼成员人数,也无须取得案 件当事人的明确授权。诉讼代表人只要提供证据证明案件争议主体人数且具有共 同的事实问题或法律问题,法官通过审查对集团诉讼案件予以确认。三是判决效 力直接扩张于集团案件权利人。集团诉讼判决效力具有扩张性,而其他群体性民 事诉讼模式中判决效力仅对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有拘束力,与之相比,美国的集团 诉讼判决效力扩张至那些没有参与诉讼的被代表的集团成员。这就意味着集团诉 讼的判决效力是约束经过法院确认的涉案集团诉讼的所有成员的,而不论及这些 成员是否亲自参与诉讼或者委托授权其他代表人人参加诉讼,也不论及这些成员 是否知晓诉讼发生或者法院通知当事人参加诉讼。美国集团诉讼同时还为那些没 有参与诉讼的当事人设立了补充规定,即如果没有参加诉讼当事人在法院判决后 对判决结果不服如能提供证据证明集团诉讼的诉讼代表人没有公正代表且充分维 护当事人利益,则该成员可以不受集团诉讼判决效力的拘束。 2 集团诉讼的价值功能 美国的集团诉讼在解决群体性纠纷问题上被世界其他国家所认可并产生广泛 影响,这与其独特的价值功能紧密相关。具体而言集团诉讼价值功能如下。一是 促使人们接近司法伸张正义。“迄今为止,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还没有像美国这样 建立过司法权。托克维尔的精辟论断深刻揭示出美国人意识中深刻的权利观念, 几乎所有的问题争议在美国均可以以各种形式转化为司法问题,寻求司法途径加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l m 】商务印书馆,1 9 8 8 年第1 0 9 页 第二章国外群体性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以解决。群体诉讼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促使人们接近司法,把问题诉诸法院解决, 这也是群体诉讼程序的价值基础,也是集团诉讼功能体现。此外,集团诉讼能够 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促使当事人接近司法,寻求司法途径解决纠纷,避免社会 矛盾的积聚爆发,这也体现了美国集团诉讼设计的一个初衷,即为救济小额权利 诉讼提供充分条件。集团诉讼为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设计的程序有利于保障相 对处于弱势的当事人群体的诉讼权利,从而使弱势的当事人能够有能力对抗处于 优势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提高诉讼效率。用传统的诉讼方式解决涉及人数 众多的群体性民事纠纷案件显然成本过高。“集团诉讼将法律上和事实上相同或相 似的诉合并成为一个案件审理从而避免了诉讼的重复和司法资源的浪费。 日本 学者小岛武司认为“集团诉讼方式最核心的出发点便是通过一次性解决具有共同 争议点的大量小额请求,以谋求权利实现的低廉化和效率化。 一方面,集团诉 讼讲很多性质类似的案件“批量处理 ,使一定范围和区域内的群体在最近时间内 实现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在司法实践的很多案件中,集团诉讼在为原告当事 人提供充分司法救济的同时也着实为法院和案件被告提供了某种形式效率。三是 惩戒违法行为和影响公共政策。集团诉讼制度在弥补受害群体损失,对当事人进 行赔偿的同时还规定了严格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许多集团诉讼案件中,法 院作出的侵权集团诉讼的判决兼具对受到侵害的当事人填补损失与对侵权人进行 惩罚的双重作用,判决除了违法经营者为自己的不法行为付出代价的同时,也起 到了对其他经营者的警示作用,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侵权行为的发生。集团 诉讼被认为是现代型诉讼,在美国则被视为公共诉讼。现代型诉讼区别于传统诉 讼的一个重要不同就在于诉讼所涉及利益主体的差别,传统诉讼所涉及的利益主 体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而现代型诉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