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研究(1).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研究(1).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研究(1).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研究(1).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1 11 1f lf l lr 11 1ll l l fli y 18 3 3 3 2 3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 栅坳 日期: 砂f 。年了月沙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 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 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 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 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 枷扔 日期:沙卜年1 月2 0 日 摘要 摘要 随着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推进,诉讼的经济性、程序的安定性、司法的权威 性同实体正义一样业已成为民事诉讼制度汲汲以求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民 事诉讼审前程序成为民事诉讼法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然而,作为民 事诉讼审前程序重要环节之一的答辩,却鲜少有学者对其投入较大的热情。我 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答辩的规定寥寥无几,答辩尚未形成体系化的制度。由 于制度供应的不足,被告的答辩长期以来欠缺严格的程序约束。司法实践中被 告不答辩、不按期答辩、不做实质意义的答辩等现象比比皆是。答辩环节的失 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对程序效益、安 定、平等等理念价值造成极大的侵蚀。 鉴于此,学者们反思我国民事诉讼答辩的现状,并借鉴域外的立法和实践经 验,提出引入答辩失权制度,以求当前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困境的突围。笔者拟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的内涵、立法表现、 理论根基进行明确的阐述,分析我国民事诉讼答辩目前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试图提出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本土化 的渐进式方案。 本文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正文部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的概述。从答辩的概念、性质入手,进而对答辩 失权进行界定,旨在对答辩失权制度的基础性问题进行介绍,形成对民事诉讼 答辩失权制度的概括了解。 二是答辩失权制度的正当性分析。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从程序效益、程 序安定、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辩论原则、集中审理原则等六个方面论证 答辩失权制度的正当性,为答辩失权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之比较。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 地区为观察对象,阐明各国和地区民事诉讼法关于答辩规则、失权的规定两方 面的立法表现,并对两大法系的答辩失权制度进行共性和差异比较,以明确对 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的具体认识。 四是我国答辩制度的现状考察及反思。分析我国民事诉讼答辩面临的困境, 并从制度供应、制度参与、诉讼文化传统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入探究当前我国 民事诉讼答辩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根源,以求突围之道。 摘要 五是答辩失权制度的中国化构建。在借鉴域外经验和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 础之上,提出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本土化的渐进式构建思路。 关键词:答辩答辩失权反思与构建 i i a b s t r a c t a 1 0 r i gw i t ha d v a n c e m e n to fo u rc o u n t r y sc i v i lj u d i c i a lr e f o r m ,t h ee f f i c i e n c yo f a c t i o n m es t a b i l i t yo fp r o c e d u r ea n dt h ea u t h o r i t yo fj u d i c i a lh a v ea l r e a d yb e c o m e t ob et h ea n x i o u sg o a lo ft h ec i v i lp r o c e d u r a ls y s t e m ,a sw e l la ss u b s t a n t i v ej u s t i c e i n t h i sc o n t e x t ,t h ec i v i lp r e t r i a lp r o c e d u r eb e c o m et ob et h ef o c u st ow h i c h t h es c h o l a r s a n dt h e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o fc i v i lp r o c e d u r el a wp a ya t t e n t i o n h o w e v e r , t h ed e f e n c e w h i c h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l i n ko ft h ec i v i lp r e t r i a lp r o c e d u r e ,f e ws c h o l a r si se n t h u s i a s t i c i ni t i no u rc o u n t r y , t h ep r e s e n tc i v i lp r o c e d u r el a wi sv e r yf e wt o t h ed e f e n c e s t i p u l a t i o n , t h e r ei sn o t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d e f e n c es y s t e my e t a sa r e s u l to ft h e 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o fs y s t e ms u p p l y , d e f e n d a n t sr e p l y i ss h o r to ft h es t r i c tp r o c e d u r a l 他s 仃枷f o ral o n gt i m e i nt h e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 ,t h eg r e a tm a s so f d e f e n d a n t sd i dn o t r e p l y ,n o rr e p l i e do nt i m e ,n o rm a k es u b s t a n t i v er e p l y a n ds oo n t h ed e f e n c e d e v i a t e d 丘0 1 nt l l en 0 肌a lr e s t r i c t ,a n db e c a m et ob et h er e s t r a i n to f t h ec i v i lp r e t r i a l p r o c e d u r e sf u n c t i o nt o ag r e a te x t e n t ,a n da l s oc r e a t e de n o r m o u sc o n o s l o no ft h e p r o c e d u r e se f f i c i e n c y , s t a b i l i t y , e q u a l i t ya n d s oo n h lv i e wo ft l l i s 。m es c h o l a r sr e c o n s i d e r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o u rc o u n t r y sc i v i l p r o c e d u r e ,d r a wo n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a n da r e a s i nd e v e l o p m e n t , p r 0 i p o s e d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s y s t e mo fd e f e n s ei n v a l i d i t y , t os o l v et h e d i l e m m a so f d e f e n c e t h ea u t h o rd r a w su pi np r o f i t sf r o mo t h e rs c h o l a r s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t od e a r l y s e tf o r t ht h ec o n c e p t i o n ,t h el e g i s l a t i o n ,m et h e o r e t i c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s y s t e mo f d e f e n s ei n v a l i d i t y ,a n da n a l y s e st h ed i l e m m ao fo u rc o u n t r y sc i v i ld e f e n c ea tp r e s e n t 觚dm er e a s o n so fi t ,a t t e m p tt op r o p o s et h ei n c r e m e n t a ls c h e m eo fo u r sd e f e n s e i n v a l i d i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o v e r a l ld i v i d e s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m a i nt e x t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m a i nt e x ti n c l u d e sf i v ep a r t s : f i r s t ,1w i l li n t r o d u c et h es u m m a r yo ft h e c i v i ld e f e n s ei n v a l i d i t y t h i sp a r t s i n c l u d e st h ec o n c e p t i o na n dn a t u r eo fd e f e n c e ,a n dt h e nt h ec o n c e p t i o no f t h ec i v i l d e f e n s ei n v a l i d i t y , s ot h a tw ec a nu n d e r s t a n d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a lq u e s t i o n sa n do u t l i n e a b s t r a c t o ft h ec i v i ld e f e n s ei n v a l i d i t y s e c o n d ,w ew i l la n a l y s et h ev a l i d i t yo ft h ec i v i ld e f e n s ei n v a l i d i t y , i n c l u d i n g m a c r o s c o p i ca n dm i c r o s c o p i ca n a l y s i s t h ep r o c e d u r a le f f i c i e n c y ,t h ep r o c e d u r a l s t a b i l i t y , 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e q u a l i t y ,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g o o df a i t h , t h ea d v e r s a r ys y s t e m a n dt h e p r i n c i p l eo fc o n c e n t r a t i n gw i l l s u s t a i n t h ev a l i d i t yo ft h ec i v i ld e f e n s e i n v a l i d i t y 砸r d ,1w i l li n t r o d u c et h et h ec i v i ld e f e n s ei n v a l i d i t yi nd i f f e r e n tc o b n t r i e sa n d a r e a s ,t a k i n ga m e r i c a , e n g l a n d ,g e r m a n y , j a p a n a n dt a i w a no fc h i n af o r e x a m p l e s o l 乩w ew i l lu n d e r s t a n dt h el e g i s l a t i o no ft h ec i v i ld e f e n s ei n v a l i d i t yi n d i f f e r e n tc o u n t r i e sa n da r e a s ,a n dc a r r yo nt h eg e n e r a la n dt h ed i f f e r e n tc o m p a r i s o n , i no r d e rt og e ts p e c i f i ci m p r e s s i o no ft h ec i v i ld e f e n s ei n v a l i d i t y f o u r t h 1w i l l i n t r o d u c e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c i v i ld e f e n c e o nt h i sb a s i s , 1w i l l a n a l y s et h ed i l e m m a so fd e f e n c e , i ns e a r c ho ft h er e a s o n so fc u r r e n t d i f f i c u l t i e s ,f i n a l l yd r a wu pi np r o f i t sf r o mo t h e rs c h o l a r s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t os o l v et h e d i l e m m a st ow h i c hw ef a c e f i f t h ,1w i l la t t e m p tt op r o p o s et h ei n c r e m e n t a ls c h e m eo fc h i n e s ec i v i ld e f e n s e i n v a l i d i t y w i t hr e g a r d st ot h i s ,w es h o u l dd r a wu pi np r o f i t sf r o mo t h e rs c h o l a r s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a n dd r a wo n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so f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a n da r e a 8 i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d e f e n c e d e f e n s ei n v a l i d i t yr e c o n s i d e r i n g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v 目录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1 引言1 1 1 选题背景1 1 2 问题的提出1 1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1 4 文献综述2 1 - 5 研究方法3 1 6 论文结构安排。3 2 答辩失权的界定5 2 1 答辩的概念及性质5 2 1 1 答辩的概念5 2 1 2 答辩的性质5 2 2 答辩失权的概念8 3 答辩失权制度的正当性分析1 0 3 1 宏观分析1o 3 1 1 程序效益l0 3 1 2 程序安定。11 3 2 微观分析l l 3 2 1 平等原则11 3 2 2 诚实信用原则1 2 3 2 3 辩论原则1 3 v 目录 3 2 4 集中审理原则1 3 4 答辩失权制度之比较1 5 4 1 美国的答辩失权制度l5 4 1 1 答辩的规则15 4 1 2 失权的规定1 7 4 2 英国的答辩失权制度17 4 2 1 答辩的规则1 7 4 2 2 失权的规定。l8 4 3 德国的答辩失权制度1 9 4 3 1 答辩的规则。2 0 4 3 2 失权的规定2 l 4 4 日本的答辩失权制度2 2 4 4 1 答辩的规则2 3 4 4 2 失权的规定2 3 4 5 我国台湾地区的答辩失权制度2 5 4 5 1 答辩的规则2 5 4 5 2 失权的规定2 5 4 6 两大法系答辩失权制度的概括比较。2 6 4 6 1 共性表现2 6 4 6 2 差异表现2 7 5 我国答辩制度的现状考察及反思2 9 5 1 我国民事诉讼中答辩制度的现状2 9 5 2 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制度的反思3 l 5 2 1 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制度困境的原因探究3 l 5 2 2 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制度的改革路径3 6 6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4 0 6 1 理论研究的加固和深入4 0 v l 目录 6 2 诉讼观念传承中的更新4 1 6 3 具体规则的理性设计4 2 6 3 1 答辩的内容4 2 6 3 2 答辩的方式4 4 6 3 3 答辩的期间4 4 6 3 4 失权的规定4 5 8 3 5 答辩失权制度中的法官释明4 6 7 结论“4 7 参考文献4 8 致谢5 0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 1 v u i 引言 1 引言 1 1 选题背景 民事诉讼作为国家提供的一种公权力解决私权纠纷的方式,具有明显的阶段 性和连续性,为实现实体公正、程序效益、程序安定等诉讼价值,民事诉讼立 法尤其重视其规则设计和制度安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随着民事诉讼理论研究 的深入,民事审前程序的工具性价值和内在独立价值日益凸显,也因此审前程 序的完善成为当前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聚焦了广大诉讼法学者 的目光。 在这一学术氛围下,学者们纷纷对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各个环节投入较大的 研究热情,如对审前程序中的证据收集、证据交换制度等做了较为深入、系统 的探讨。相比较而言,作为民事审前程序重要环节之一的答辩制度却备受冷落。 而司法实践中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制度的运行却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为 此,笔者通过资料收集,选取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研究作为毕业论文题目, 以期通过制度的引入来完善我国的民事答辩制度。 1 2 问题的提出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曾有学者将民事诉讼比作“看不见硝烟 的战场 ,处于对立立场的当事人双方,在诉讼规则下,为胜诉以维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为目的张开攻防对抗。为维护当事人双方对抗的平等性,民事诉讼立法 总是竭力确保当事人之间诉讼信息的对称。辩论权的行使不仅是当事人维护自 己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更是对方当事人获取诉讼讼信息的重要来源,审前阶 段中起诉状与答辩状的送达即是其具体表现。 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中对答辩的着墨不多,仅寥寥几笔,且不成体 系。制度上的缺口直接导致了司法实践中被告答辩的问题丛生。实践中,在原 告的起诉状送达后,被告不答辩、不按期答辩、不作实质意义的答辩等现象屡 见不鲜。答辩环节的失范不仅成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功能发挥的掣肘,而且对 司法的权威性、严肃性也造成一定的侵蚀。更为严重的是,不受程序规则约束 的被告答辩行为对民事诉讼平等、诉讼效益、程序安定等基本原则、诉讼理念 l 引言 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当前我国的司法改革方兴未艾,程序公正、程序效益、程序安定等理念已渗 透至制度改革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公正的司法、效益的司法、权威的司法 已成为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对我国现行的答辩规则提出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 为构建科学合理的答辩制度提供了契机。 1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的时代极具兼容性,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民事诉讼制度在司法改革的推进 中逐步走向融合。虽然各国民事诉讼在具体规则设计和制度安排上各具特色, 但出于一些共同的程序理念和价值追求也存在着诸多共性,实为我国民事司法 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多元的思路。 就答辩而言,各国民事诉讼法中普遍确立了答辩失权制度,旨在通过失权的 法律效果督促被告的答辩规范进行。这为解决我国当前民事诉讼答辩中存在的 种种问题提供了参考和思维路径。但由于答辩失权制度在理论支撑、规则设计 等方面的外来性,学者们在是否引进以及如何引进答辩失权制度上有着诸多争 论。为此,我们须在认真考察答辩失权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民事诉讼答辩的 现状做谨慎分析,以提出契合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结构和司法环境的可行性构建 方案。 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对答辩失权制度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相关制度 建设也缺乏必要的论证。本文通过对答辩失权制度的研究,旨在结合其他国家 和地区司法改革中对答辩失权制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相关的法 律规定,阐释答辩失权制度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进而提出相关制度建设的建 议,希望有助于完善我国民事答辩制度,从而为高效、经济解决民事纠纷的司 法目标实现有所裨益。 1 4 文献综述 虽然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关于答辩失权制度的专著鲜少得见,但陆续 也有一些学者对答辩失权制度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如张卫平教授 1 9 9 9 年在法学研究上发表的论文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其中详细 地阐述了失权的概念、意义和类型,并对国外相关立法进行了介绍、比较和评 述,答辩失权作为失权之一种也有一定的探讨,这篇文章着重论证了失权的理 2 1 引言 论基础和正当性,对后来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李祖军教授于2 0 0 2 年在法学评论上发表民事诉讼答辩状规则研究,其间对两大法系具有代 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答辩立法进行了较细致的梳理,并对我国答辩规则的现状 进行了分析,最后还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实用性较强。 齐树洁教授主编的英国司法制度,林剑锋译、日本学者新堂幸司所著新 民事诉讼法,白绿铉、卞建林合作翻译的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美国联邦 证据规则以及沈达明教授所著 及李祖军教授撰写的民事诉讼 答辩状规则研究 一文中均有所体现 6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 的事由、原告的意愿、程序的进展等进行谨慎衡量后予以适当顺延。另外,在 一定条件下允许当事人自由商定答辩的期限。待在时机成熟时,经过全面深入 的实证调查累计和科学、严谨的论证后,考虑对当前的答辩期间进行适当延长。 6 3 4 失权的规定 失权的规定是答辩失权制度的关键性内容,其内容决定着被告答辩行为能否 对后续程序形成有效的制约,影响着答辩失权制度的施行效果。从目前各国和 地区的答辩失权制度来看,失权效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不应诉判决;攻击防 御方法的驳回。就不应诉判决本身而言,两大法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英美 法系,意味着被告不答辩将被视为对原告诉讼请求的承认,法官根据原告的申 请直接作出被告败诉的不应诉判决;在大陆法系,即使被告不答辩,法官也不 立即作出被告败诉的判决,而是需要进行综合性地、谨慎地判断。如联邦德 国民事诉讼法典就要求审查:( 1 ) 诉合法;( 2 ) 被告已被合理地要求提交诉 讼文件和告知相应的法律后果;( 3 ) 原告陈述的正当性,即根据原告提出的事 实,原告的诉讼主张在有根据的限度内。 学者们一般认为就当前我国的司法环境和制度储备来看,尚不具备引入不应 诉判决的时机,笔者深以为然。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不应诉判决是法官对 实体权利作出的判断,不经过正式的庭审和充分的言词辩论即终结诉讼,当事 人双方很难接受。另一方面,不应诉判决意味着在被告不答辩时即视为对原告 诉讼请求的承认,被告很难认可和信服判决结果,不仅给执行带来相当大的难 度,而且可能导致后续的救济反复、混乱,产生新的拖延和不经济。 根据我国的国情并借鉴域外的经验,笔者对失权的规定做如下建议: ( 1 ) 失权的效果暂不设计为不应诉判决,而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做 法,被告不答辩或延期答辩或不实质答辩,则法官原则上不得在后续的程序中 接纳相关的攻击防御方法。 ( 2 ) 被告在答辩期届满后提出答辩的,由法官对被告迟到的陈述进行责问, 被告应对迟延作出充分的辩解; ( 3 ) 法官对迟延的答辩进行裁量,应考虑以下因素:被告对迟延是否存 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被告在遵守期间上是否已经尽了适当的细心注意义务,以 当事人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足以避免该迟延;若许可迟延的答辩是否对程序造 成拖延,拖延的幅度如何;未能及时陈述的攻击防御方法对裁判的意义如何; 4 5 6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 被告是否提出充分的、可容忍的正当事由; ( 4 ) 法官在全面、深入地对上述因素进行考量后,认为被告迟延的陈述欠 缺正当事由,且对程序的进程产生相当的拖延,则驳回被告迟延的答辩,将逾 期的攻击防御方法剔除在裁判信息之外。 ( 5 ) 被告逾期的答辩是基于可容忍、原谅的事由或是原告同意认可逾期的 答辩,且未造成程序的过分拖延,法官对被告迟延的陈述予以认可,但对因被 告逾期行为而产生的相关诉讼费用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由被告负担。 6 3 5 答辩失权制度中的法官释明 释明权被认为是法官诉讼指挥权之一种,旨在使法官职权介入裁判信息的形 成过程,借由法官的释明,弥补当事人之间的不平衡,完善当事人的主张、事 实和证据的提出。】民事诉讼法在进行规则设计和制度安排时总是致力于为当 事人营造一种平等攻防的格局,保障和便利当事人平等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然而,实践中当事人双方在诉讼能力、信息量等方面往往参差不齐,甚至有较 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形下,需要法官的职权介入,以对当事人事实上不平衡的 地位进行修正,在裁判信息收集过程中促进当事人诉讼地位实现实质平等。 在我国答辩失权制度构建中规范法官的释明权极具现实意义。从上文的叙述 中不难发现,答辩失权制度的运作对被告的法律知识、诉讼能力、理解和表达 能力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在当今的司法环境下对被告普遍的法律素养不宜 做过高的估计,短期内律师制度也难以应对普遍的公众诉讼需求,因此只能寄 希望于法官以专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介入,对被告的答辩进行引导。在答辩 失权制度中,法官应就答辩的内容、期限、方式等具体要求及不答辩或逾期答 辩的法律后果向被告做充分的告知和指引。在对被告进行迟延陈述的责问时, 对被告进行充分的询问,听取被告对迟延的辩解。 7 结论 7 结论 出于对诉讼经济、程序安定、司法权威等价值理念的关切,民事诉讼答辩失 权制度试图以良好的出发点来解决目前我国民事诉讼答辩规则不完善所引发的 现实困境,并期待通过制度的构建对被告的答辩行为进行引导和适当的规制, 进而唤起人们对程序内在价值的关注,对我国司法改革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产 生积极意义。在对各国和地区答辩失权制度进行横向比较考察之后,我们不难 发现:该制度的立意并不在于惩罚,而是以失权效相激励和“警示”,逐步引 导和期待被告理性、规范答辩的自律、自觉。 虽然笔者在本文中对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的内涵、理论基础、具体表现有 了较明确的认识,并对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作出了乐观的预计, 但法律制度的构建毕竟是一项长期、庞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经久不懈的探索。 对于答辩失权制度本土化过程中的实体与正义理念平衡,运行过程中可能遭遇 的司法环境、诉讼观念等导致的现实障碍等种种,我们必须予以正视和深思。 囿于眼界和学识,本文尚存在较多的疏漏。以民事诉讼答辩失权的内核和外围 保障制度及民事诉讼制度整体的良性互动为目的,深入的、系统的理论研究实 为必要:为实现对答辩失权制度的深刻理解,不能仅止于表面的界定和解释, 还应进行更为深入的、系统的、细致的探究。对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不仅需 要更丰富的理论探讨,还应开展严谨的调查和论证;不仅需要制度内部的完善, 还需要外部的协调与衔接;不仅需要充实制度供应,还要注重与之匹配的科学 的诉讼观念更新。因此,对于答辩失权制度的本土化,我们尚有较大的期待和 努力空间。 鲁迅先生曾言: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 木一石? 此言甚是。 4 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周密答辩失权制度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 0 0 6 2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j 法学研究,1 9 9 9 ( 6 ) :3 7 3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4 5 4 姜世明民事程序法之发展与宪法原则 m 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 0 0 3 2 2 4 5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j 法学研究,1 9 9 9 ( 6 ) :3 7 6 同上 7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j 法学研究,1 9 9 9 ( 6 ) :4 1 8 新堂幸司新民事诉讼法 m 林剑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8 3 9 斯蒂文n 苏本,马莎l 米卢,马克n 布诺丁,托马斯o 梅茵民事诉讼法 一原理、实务与运作环境 m 傅郁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4 3 3 9 1 0 刘荣军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适用 j 法学研究,1 9 9 8 ( 4 ) :1 3 0 1 1 邱联恭程序制度机制论 m 台湾:台湾三民书屋,1 9 9 9 2 0 9 1 2 白绿铉,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m 北京:中国法制出 版社,2 0 0 0 5 1 3 白绿铉,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北京:中国法制出 版社,2 0 0 0 6 1 4 齐树沽主编英国司法制度 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 0 0 5 5 0 6 1 5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 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3 9 5 1 6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 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3 9 6 1 7 狄特克罗林庚德国民事诉讼法律与实务 m 刘汉富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0 3 8 3 1 8 汉斯一约阿希姆穆泽拉克德国民事诉讼基础教程 m 周翠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2 0 0 5 5 1 1 9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 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3 9 7 2 0 汉斯一约阿希姆穆泽拉克德国民事诉讼基础教程 岫周翠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2 0 0 5 1 0 3 2 1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 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2 1 8 7 2 2 新堂幸司新民事诉讼法 m 林剑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8 3 2 4 2 3 新堂幸司新民事诉讼法 m 林剑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8 3 5 3 - - 3 5 4 2 4 程春华,刘培英试论建立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 j 民事司法改革,2 0 0 0 ( 6 ) :3 2 2 5 斯蒂文n 苏本,马莎l 米卢,马克n 布诺丁,托马斯o 梅茵民事诉讼 法一原理、实务与运作环境 m 傅郁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4 2 1 9 2 6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5 2 7 赵钢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 m 。北京:中国政法火学出版社,2 0 0 6 1 0 2 8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j 法学研究,1 9 9 9 ( 6 ) :4 0 2 9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7 3 9 2 参考文献 e 3 0 赵钢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 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6 3 3 3 1 黄娟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研究兼谈中国民事诉讼现代化之路径e m 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 0 0 9 8 3 2 王亚新我国民事诉讼不宜引进“答辩失权”e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